植物学实践教案

合集下载

一年级科学观察一棵植物教案

一年级科学观察一棵植物教案

一年级科学观察一棵植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如根、茎、叶、花、果实等。

2. 培养学生观察植物的兴趣和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实践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植物的生长变化,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植物的基本特征2. 观察植物的方法和技巧3. 植物的生长变化4. 环境保护与植物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观察植物的方法和技巧,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长变化。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实践能力,以及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观察、讨论、实践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利用图片、实物、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植物的特征和生长变化。

3.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美,激发他们对植物的好奇心和观察欲望。

2. 教学基本特征:讲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如根、茎、叶、花、果实等,让学生了解植物的构成。

3. 观察方法与技巧:教授学生观察植物的方法和技巧,如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对比观察等。

4. 户外观察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活动,选取一棵植物进行详细观察,记录其特征和生长状况。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成果,讨论植物的生长变化,引导学生认识环境保护与植物的关系。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观察植物的重要性和方法,提醒学生关注身边的植物,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六、教学评估1. 观察记录:检查学生在户外观察实践活动中填写的观察记录,评估他们的观察细致程度和理解能力。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和对植物生长变化的理解。

3.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验学生对植物基本特征和生长变化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植物学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植物科学的了解。

观察植物教学活动教案

观察植物教学活动教案

观察植物教学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长环境。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分析植物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活动准备1. 教学材料:植物标本、图片、视频等。

2. 教学场地:教室、植物园或户外环境。

3. 学生分组:每组4-6人。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植物标本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外观特征。

2. 讲解:教师简要介绍植物的基本特征,如根、茎、叶、花、果实等。

3. 观察:学生分组观察植物标本或实地考察,记录植物的形态特征。

4. 描述: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植物特征,并与组内同学分享。

5. 分析:学生分析植物的生长环境,探讨植物如何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

6.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长环境,强调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四、活动拓展1. 学生可尝试种植植物,观察其生长过程,深入了解植物的生长需求。

2. 组织户外实践活动,如植树、绿化环境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 开展植物知识竞赛或主题班会,加深学生对植物知识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 观察记录:评价学生观察植物的细致程度和描述能力。

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中的合作意识和分析能力。

3. 课后实践:评价学生参与户外活动的积极性和对植物生长过程的了解。

4.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在活动中的收获和不足,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六、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在观察植物时注意安全,避免接触有毒植物。

2. 引导学生尊重生态环境,不损害植物和破坏生长环境。

3. 教师应具备丰富的植物知识,以便在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准确的信息。

七、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教学法,展示植物标本和图片,帮助学生清晰地了解植物特征。

2. 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应在活动结束后总结教学效果,找出存在的问题,为后续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植物学试验教案二

植物学试验教案二
主要内容与时间安排,采用的教学方法:
采用课堂教学,主要以学生动手实验为主
仪器和材料:
1.植物材料:洋葱鳞茎、红辣椒果实、番茄果实、菠菜叶、白菜叶
2.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解剖针、镊子和解剖刀。
3.实验试剂:I2-KI水溶液
思考题:
1.绘洋葱鳞叶表皮细胞图,示各部分结构。
2.绘红辣椒果实表皮细胞图,示有色体。
在低倍物镜下观察洋葱表皮的细胞,好象一网状结构,每一网眼即为一个细胞,网络为细胞壁。细胞排列紧密没有细胞间隙。选择最清晰的部分移到视野中央,然后换高倍物镜对细胞的内部结构进行仔细观察。
注意下列结构:
细胞壁在细胞的最外层,撕下的表皮层如果细胞完整,则每一细胞为一长而扁的盒子。一般至少有六个面,亦即有六个方向的细胞壁。但由于细胞壁是透明无色的,上、下两层壁看不出,只能看到一长方形轮廓。现在所看到的细胞壁,都是两相邻细胞所共有的,也就是由三层所组成,两层初生壁和中间的中层(胞间层)。在高倍镜下,细胞壁的厚度不均匀,有时可见到初生纹孔场。
3.染色
染色的方法很多,视材料的要求不同,选用不同的染料。例如:用蕃红染色,是将切得较好的薄片,放入盛有0.1%蕃红水溶液的培养皿中,染1-2min后取出放入清水中冲洗,然后进行封片观察。

在载片中央放清水一滴,将染好色或没有染色的薄片放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尖夹住盖玻片的一边,另一边靠放在载玻片上材料的一侧,慢慢地将镊子夹住盖玻片一边往下放,不让水中盖进气泡,有气泡会影响观察。盖好片后,如水太多,可用吸水纸从盖片一侧吸去多余的水,水太少或有气泡,可用滴管吸水,从盖片一侧加入,封片完毕后,用纱布擦去多余水,即可在显微镜下观察。
撕表皮的方法是先取一洋葱鳞茎,用解剖刀在其凹下的一面划若干小方格,从一角用镊子轻轻刺入表皮层,然后捏紧镊子夹住表皮,并朝一个方向撕下(凹面的表皮较易撕下,有时凸面也可以用)。将撕下的表皮迅速放在滴有水滴的载玻片上。撕表皮时要注意: 不要把表皮撕得过大,如撕下的一块表皮面积大于盖玻片时,则应放在有水的载玻片上,用刀片切成小块,才便于观察; 撕时操作要迅速,勿将撕下的表皮在空气中暴露过久,致使生活细胞由于失水而受到损伤; 撕开的一面最好朝上放在载玻片上,以利于染色和进行组织化学试验的观察; 撕下的表皮一定要平铺在有水的载玻片上,如发生折皱或重叠可用解剖针将其铺平,折皱和重叠都将影响观察效果。

大学植物学_教案

大学植物学_教案

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植物学课程编号:XXX适用专业:生物学、生态学、园林、农学等相关专业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开课学期:第二学期总学时:80学时教学时数:理论课学时数60学时,实验课学时数20学时二、教学目标1. 掌握植物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2. 了解植物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植物系统发育的基本规律。

3. 熟悉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4. 掌握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和生态习性。

5.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1. 植物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2. 植物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植物系统发育的基本规律第二章:植物细胞与组织1.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2. 组织的结构与功能3. 植物细胞壁与细胞膜的组成和功能第三章:植物形态解剖学1. 植物器官的形态与结构2. 植物器官的发育过程3. 植物器官的生理功能第四章:植物生理学1. 植物光合作用2. 植物呼吸作用3. 植物水分与矿质营养第五章:植物生态学1. 植物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2. 植物群落的结构与动态3. 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第六章:植物遗传学1. 植物遗传的基本原理2. 植物育种的方法与策略3. 植物基因工程第七章:植物进化与系统发育1. 植物进化理论2. 植物系统发育的研究方法3. 植物系统分类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系统讲解植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掌握植物学的实际应用。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植物学相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植物学的基本实验技能。

五、教学进度安排1. 第1-4周:绪论、植物细胞与组织2. 第5-8周:植物形态解剖学3. 第9-12周:植物生理学4. 第13-16周:植物生态学5. 第17-20周:植物遗传学6. 第21-24周:植物进化与系统发育六、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3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幼儿园植物学教案——荷花生长观察与实践探索

幼儿园植物学教案——荷花生长观察与实践探索

幼儿园植物学教案——荷花生长观察与实践探索1. 引言在幼儿园的自然科学教育中,植物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

通过对植物的观察和实践,可以帮助幼儿们建立对自然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其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本篇文章将围绕幼儿园植物学教案中的一个具体主题——荷花生长观察与实践探索,展开深入讨论。

2. 荷花的生长特点荷花是一种生长在水中的植物,它具有较为独特的生长特点。

荷花是莲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地下茎呈长圆柱形,能够在泥土中存活多年;荷花的花朵呈莲蓬状,色彩艳丽,被誉为“花中君子”;荷叶大型、片状,具有浸水植物的特点,通常能够浮于水面。

通过对荷花的生长观察,幼儿可以学习到水生植物的特殊生长环境和生理特点。

3. 设计教学活动在幼儿园植物学教学中,荷花生长观察与实践探索是一项非常有趣和具有启发性的教学内容。

可以设计一个“种植荷花”的活动,让幼儿通过亲自动手种植荷花,并观察其生长过程;可以设置“观察荷花的花蕾和花开”的环节,让幼儿近距离地观察荷花的花蕾,并记录其生长变化;可以进行“观察荷叶的浮水性”实验,让幼儿亲自感受荷叶的浮力和适应水生环境的特点。

4. 实践探索在教学活动的实践探索环节,可以引导幼儿进行一系列与荷花相关的实践活动。

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摘取水中蚊蚋”的活动,让他们了解荷花对水生生物的生态作用;可以引导幼儿通过“观察荷叶的自洁能力”实验,让他们了解荷叶表面的特殊微观结构和自洁功能;可以进行“绘画水墨荷花”的艺术创作活动,让幼儿通过绘画来表达对荷花的美感和情感。

5. 总结与回顾通过对幼儿园植物学教案中的荷花生长观察与实践探索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教学内容不仅能够帮助幼儿建立对水生植物的认识和理解,还能够激发幼儿对自然的好奇心和热爱。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地设计活动,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实践和探索来全面理解荷花的生长特点和生态意义。

我们也应该充分发挥个人观点和理解的作用,引导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植物栽培》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植物栽培》教案

一、活动主题:植物栽培——让绿色走进生活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栽培方法;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环境的意识;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活动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四、活动时间:2课时五、活动准备:1. 植物栽培工具:铲子、水壶、肥料等;2. 植物种子或幼苗;3. 教学课件和资料。

教案内容: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2. 提问:你们知道植物是如何生长的吗?生长过程中需要哪些条件?二、讲解(15分钟)1. 利用课件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发芽、植株生长、开花结果等;2. 讲解植物栽培的基本方法,如选种、播种、浇水、施肥等;3. 强调植物生长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光照、温度、水分等。

三、实践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领取植物种子或幼苗、栽培工具和适量肥料;2. 在教室内或户外空地划分栽培区域,每组负责一块区域;3. 学生在组内分工,进行植物栽培操作,如挖坑、播种、浇水等;4.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提醒注意事项。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在栽培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2. 教师总结植物生长的条件和栽培方法,强调关注环境、热爱生活的重要性;3. 布置课后任务:观察所栽培植物的生长变化,记录在观察日记中。

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5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日记;2. 教师总结学生观察到的植物生长变化,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生长的过程。

二、深入讲解(15分钟)1. 讲解植物生长的营养需求,介绍不同植物对养分的需求差异;2. 讲解如何施肥和调整土壤,以满足植物生长的需求;3. 强调学生在栽培过程中要定期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及时调整栽培方法。

三、实践操作(15分钟)1. 学生根据上节课的观察和本节课的学习,调整栽培方法,如施肥、调整土壤等;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提醒注意事项;3. 学生继续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记录在观察日记中。

植物学实验教案(生科)

植物学实验教案(生科)

延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课程教案授课科目:植物学实验授课专业:生物科学授课教师及职称:曹娟云,副教授实验一、植物细胞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显微镜的使用,识别植物细胞的结构,了解植物细胞的后含物和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学会临时装片的制作。

二、实验材料白菜、菠菜、洋葱、马铃薯、红辣椒及各种装片。

三、实验内容1、显微镜的使用。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⑴植物细胞:取洋葱叶肉一小块制成临时装片。

⑵质体的类型:①、叶绿体:取菠菜近上表皮或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制成临时装片。

②、有色体:取红辣椒果实表皮制成临时装片。

③、白色体:取白菜叶柄表皮制成临时装片。

⑶后含物:刮去马铃薯汁液制成临时装片。

⑷纹孔、胞间连丝:取柿胚乳细胞,观察胞间连丝。

取辣椒果皮观察纹孔。

⑸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取洋葱根尖切片,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各个时期。

四、作业1、绘一个洋葱表皮细胞,注明各部分结构。

2、绘菠菜部分下表皮细胞,示叶绿体。

3、绘白菜叶柄部分表皮细胞,示白色体。

4、绘红辣椒部分果皮细胞,示有色体和纹孔。

5、绘马铃薯的淀粉粒。

6、绘柿胚乳细胞,示胞间连丝。

实验二、植物组织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各种组织的类型和分布。

二、实验材料各种切片、装片。

三、实验内容1、分生组织:⑴顶端分生组织---洋葱根尖纵切(分生区)。

⑵侧生分类组织---椴树茎横切(形成层)。

2、保护组织:⑴初生保护组织---豇豆叶表皮装片(表皮)。

⑵次生保护组织---椴树茎横切(周皮)。

3、薄壁组织:⑴通气组织---睡莲叶横切(气腔)。

⑵同化组织---夹竹桃叶横切(叶肉、复表皮)。

⑶储藏组织---马铃薯块茎横切(淀粉粒)。

4、机械组织:⑴厚角组织---蓖麻叶柄横切、芹菜叶柄横切(徒手切片)。

⑵厚壁组织---草纸纤维、梨果肉右细胞。

5、输导组织:⑴导管、筛管、伴胞---南瓜茎横切。

⑵管胞---松茎离析材料(临时装片)。

6、分泌结构:⑴外分泌结构---棉花茎横切(腺毛)。

七年级下册生物植物教案

七年级下册生物植物教案

七年级下册生物植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植物的主要特征,能够识别常见的植物种类。

2. 使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理解植物的器官功能。

3. 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植物的主要特征- 植物的细胞结构- 植物的器官构成- 植物的生长方式2. 常见的植物种类- 种子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孢子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藻类植物3.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种子的结构与萌发- 植株的生长与发育- 植物的生殖方式4. 植物的器官功能- 根的功能- 茎的功能- 叶的功能- 花、果实和种子的功能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植物的主要特征,常见的植物种类,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植物的器官功能。

2. 难点: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植物的器官功能。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植物的特征和生长发育过程。

2. 利用实物、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采用问答、填空、选择等形式进行课堂检测,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单元所学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详细讲解植物的主要特征,展示相关实物或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植物的特点。

3. 分类:介绍常见的植物种类,引导学生学会区分不同类型的植物。

4. 分析:讲解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让学生了解植物从种子到成熟植株的整个过程。

5.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的生长过程。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7.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
授课主要内容及板书设计
教案
授课主要内容及板书设计
教案
授课主要内容及板书设计
教案
授课主要内容及板书设计
(说明:教案必须完整,包括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
教案
授课主要内容及板书设计
(说明:教案必须完整,包括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
教案
授课主要内容及板书设计
(说明:教案必须完整,包括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
教案
授课主要内容及板书设计
(说明:教案必须完整,包括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
教案
授课主要内容及板书设计
(说明:教案必须完整,包括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
教案
授课主要内容及板书设计
(说明:教案必须完整,包括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