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落式居住单元模式初探
新型城市院落住宅的探讨_黄传昆

江西煤炭科技2009年第4期JIANGXI COAL SCIENCE&T ECH NOLOGY NO142009新型城市院落住宅的探讨黄传昆(江西省煤矿设计院,江西南昌330029)摘要:对现代生活是否还需要院落空间,在城市高密度的居住条件下,有没有必要,以及可不可能重新引入院落空间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院落;新型居住模式中图分类号:T U984.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2572(2009)04-0070-02Probe into New Courtyard Housing in Urban AreaHuang Chuankun(Jiangx i Coal M ine Design Inst it ut e,N anchang,Jiangx i,330029)Abstract:T his paper discusses t he necessit y and feasibility of re-int roducing t he court yard under the high-densit y urban resident ial condit ion.Key words:courtyard;new residential patt ern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化快速推进,并且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还会保持较高的速度。
我们正面临着各种严峻的问题。
比如资源、能源、水、土地和交通等一系列问题都是亟待解决的。
由于我国人均居住用地少,限制一类居住用地的审批,居住模式以多层、高层居住建筑为主。
院落是中国传统的空间形态,曾经在中国的居住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现代城市生活中,院落空间渐渐的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了。
当人们开始对钢筋水泥的建筑森林产生厌倦的时候,我们开始反思:现代生活是否还需要院落空间?在城市高密度的居住条件下,有没有必要,以及可不可能重新引入院落空间?1空中院落的提出1)回顾中国建筑的历史,一座座水平延展的城市,一片片平房院落为主的建筑群,曾是中国人千百年来的理想居所。
中国传统民居中的天井与院落关系之初探

中國傳統民居中的天井與院落關係之初探學生:9633725王俊凱指導:楊裕富博士前言天井與院落皆為中國民居宅住的中樞,也是吐故納新的空間。
但天井與院落的不同之處,除了在尺度上較不受限,院落大多大於天井;而天井往往受室內空間的制約。
根據《理氣圖說》井形如船槳,長寛約四至五比一。
歷代建築中,除了透過了「井」與「院」來表徵了居住的生活模式,與規劃設計的秩序感或審美感,建築可透過「井」與「院」產生了不同的小氣候。
院多存在於北民多雪少雨的民居,形成「宅中有院,院中有園」。
而天井則普遍存在南方溼熱多雨的氣候。
1.南方建築特色南方民居的重要特點是以天井為特點的四合院平面佈局。
民居朝向以東或東南向為主,充分利用自然日照,並順應當地主導風向,以利於形成室內自然通風。
房屋進門多為天井,利用天井採光,光線通過二次折射,少有眩光且具有柔和感;通過天井合理組織室內自然通風、匯集雨水、夏季遮陽,室內設水池盆景綠化調節室內濕度,冬暖夏涼,可謂古代的天然空調。
一般正屋面闊三間,中間堂屋面臨天井敞開,是一家生活起居活動中心(圖1)。
兩邊廂房,堂屋兩邊的次間是臥室,臥室一般向外牆都不開窗,但均有開向天井一面的花窗,既滿足防盗安全的需要,又能減少通過窗散失熱量,也符合聚財的思想。
屋內的採光、通風、排水全依賴於天井,天井的設計,即“四水歸堂”的格局,有“肥水不外流”之意。
民居平面形狀大都為矩形,柱與柱間的尺寸接近現代模矩,開間不大,進深較大,使住宅的傳熱耗熱值較,能耗較少。
“四合院”建築通過其建築形式實現了建築與自然環境的有機結合和天然的生態節能思想。
圖1徽州民居常見平面佈局南方古民居天井上都開鑿有水池,在風水理論中,“天井”和“財祿”息息相關,除了有蓄存積水的功用,但更重要的恐怕還是一種象徵符號,表示把財氣完全蓄積在家中而不外洩。
石板圖案雕成古錢形,寓意從漏下的雨水全是財氣之水,仍然留家中。
天井上的石板有深、有淺,學者的研究,發現了徽州古民居天井上的石板有“深度隨著朝代的更替變遷而逐漸減小直到為零”的規律。
传统民居院落的完整度指标评价体系初探——以宁波石浦古镇许家片为例

传统民居院落的完整度指标评价体系初探——以宁波石浦古镇许家片为例何依;王振宇【摘要】院落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组合的基本单位,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灵魂.历史演化过程中,传统民居院落有的保存较好,有的则被破坏或产生了异质同构的变化,因此研究院落完整度评价体系意义重大.该文通过对院落现状的存在形式与院落的历史原型进行比较分析,构建评价体系指标.评价体系选取影响院落的平面格局、建筑高度、材料样式的遗存状况作为指标因子,采用综合评价法计算完整度与清晰度.指标计算时,首先要分析传统民居院落在特定时期的历史原型,提取院落单元,然后计算每项指标因子的标准值,最后通过权重及折合率,计算出最终的目标值.【期刊名称】《华中建筑》【年(卷),期】2018(036)006【总页数】4页(P75-78)【关键词】院落完整度;历史原型;评价体系;指标计算【作者】何依;王振宇【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87中国古代建筑以“群体组合”见长。
中国古代建筑“单体建筑”多为简单的矩形建筑,但其院落组合形式非常丰富。
无论宫殿、衙署、坛庙等官式建筑,还是庙宇、祠堂、府邸民居,都采用不同的院落组合形式。
“中空外实”的院落,成为体现中华文化中“天人合一”、“中庸内敛”的基本空间形式[1]。
而全国各地民居传统院落的历史原型及遗存形式均差异较大,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点。
传统民居院落为中国传统聚落空间的基本单位。
二战后,现代建筑因建设速度快、空间实用,在世界范围内普及,中国民居亦较多的开始采用新材料;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改善,大量传统民居拆除,现状建筑广泛使用。
现代建筑的自由平面、平屋顶的组合形式,使中国的传统城乡的空间肌理产生了质变。
20世纪30年代,我国开始进行土地革命,大户人家的多进合院就被分给了多户贫民,形成了大杂院。
随着人口增多及政策等原因,人们便在院落内改建加建,甚至对自己的几间房子拆除重建,院落空间肌理开始发生质变。
浅谈传统院落和当代住区

浅谈传统院落和当代住区1当代住区院落对传统院落的传承随着历史的前进,人类的环境也在变化着,随之而来的是建筑的模式也在更新着。
传统建筑中那种院落空间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源远流长,在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历史进程中必将发挥作用。
1.1对传统院落构成要素的传承对传统院落组成要素的传承主要靠转化的方式,在对现代生活方式和需求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对传统院落的围合界面和景观要素进行转化,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传承。
a.围合界面的转化。
传统院落的围合界面主要有房屋、垣墙、地面、门洞、影壁、回廊,这些元素的综合运用,在限定了院落空间的范围的同时也丰富了空间的层次,增加了空间的意境。
将传统院落空间的界面处理手法加以整合,并运用到现代院落中,必然会给现代院落增添活力。
围合界面的传承,就是在传统院落原有围合要素的基础上改变部分围合要素的功能性质,或者调整空间要素的数量,以满足不同生活和文化的需求b.景观要素的转化。
传统院落的景观要素主要为水泉、山石、花木、陈设四大类,传统院落的景观要素可以直接用于现代院落空间中,只是与传统院落比较,现代住区院落在空间尺度、景观要素的类型数量以及人们对空间环境的审美情趣方面有了新的变化,这样,就需要对传统院落景观要素进行重新整理组合,以满足人们对院落空间环境需求。
1.2对传统院落尺度的传承传统院落和农业社会相结合,是以单个家庭为单位组合而成的,因此其空间尺度是以满足单个家庭使用为主要特征,表现出强烈的亲和力和领域感。
院落空间尺度的转化,就是要把传统的供一个家族使用的庭院空间变为一个住区邻里交往的空间,把原本的少数人使用个人尺度转化为多数人使用的社会尺度,增强空间的公共性。
而这样就会导致空间过大而造成空间空旷的感觉,因此引入传统院落的基本尺度感,将空间进行适当的分割,形成较小并适宜人们交往的空间,从而使得传统院落空间的意境得到重现。
利用传统院落宜人的空间尺度,塑造当代人性化的院落空间。
1.3对传统院落层次的传承传统院落以"进"为基本单位,通过门堂分立将一进进的院落和正屋划分为一系列的空间,中央的轴线将这些空间组织起来,人行走在院落之中自然产生丰富的空间体验。
传统住居空间--_院落空间_探析

第3期龙宏:传统住居空间——“院落空问”探析院落的不断重复是中国建筑的外在特征,具有自相似特点的一个个院落组成,一组建筑、建筑群乃至一个城市或国家。
在中国,国家实际上包含了国与家,国家是地域、民族以及家庭组织的综合,舍院保存了城市乃至国家的全部信息,正如宗法家庭包含了社会的信息一样,这种尺度的变化不会改变其内在结构。
2.2秩序关系院落的自然并非简单的绿化植树,在装人自然景观同时,装入了一种自然宇宙的秩序,首先院落反映了自然时间的节奏变化,率领了空间上的方位秩序,所以,合院的布局要恪守南北向的布局,以期准确反映宇宙四时变化的图景。
这种自图1四台院内影壁然秩序意味着整个世界被理解成为一种具有方位感的结构空间,主要的方向表现出不同的意义,如东方代表着开始,是诞生和生命的领域。
其次,院落布局反映了伦理的秩序。
所谓“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的布局,事实上并未从使用角度出发,更多考虑的是宗族内部长幼、尊卑的层次关系。
成组的院落变化也遵循着相同的关系,随之带来的院落尺度、建筑型制的同时变化更是按照同样的秩序在进行,如北京明清故宫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图2)。
2,3共生关系院落平面是四方的、几何性的,但并不代表对自然的抗衡与超越,正相反,方形的几何秩序意味着自然被理解成为一定形式的结构空间,即所谓的“天圆地方”,是一种可被认知的具有明确方位的抽象,在其中加入具像的、感性的自然物,如花草树木、燕雀虫鱼,使得庭院空间体现出人工与自然,几何与自由的模糊性关系,共生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界限的模糊性、不定性。
院落空间不仅是中国古代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细胞,也是人聚居生活的载体,数千年的发展使其在形式、内容上十分完备,并有极强的适应性,院落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它可以完成个人生活的绝大部分,它体现着生活,也体现着情感及个人理想。
在这种与天对话的关系中,中国人的思想所关注的就是“天”可以现实理会的含义,它从一开始就要求与“天下”的水乳交融的不可分离的依存关系,表现为一种较为强烈的对现世的关切。
院落式住宅设计浅析

SIC & EHO0Y CNE TCNLG E .
皿圆 Leabharlann 院落 式 住 宅设 计 浅 析 ①
崔艳 ’ 顾灵 (. 1 浙江理 工大学 浙江杭 州 3 0 ; 2 中国建 筑西南 勘察设计研 究院有 限公司杭 州分院 浙江杭 州 3 0 5 1 1 O 8 . 1 0) 0 摘 要 : 宅产品 结合 院落的设 计 已经不 局限 于别 墅类 产品 , 住 对于普 通住 宅也具 有重 大意义 。 本文探 讨 了院落 式住 宅的设计 目的 , 院落 式住 宅的分类标 准、 并对 院落式住 宅的设 计要点进行 了分析 , 以供设 计者参考借 鉴 。 关键词 : 院落 住 宅 设计 中图分 类 号 :U T7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6 2 3 9 (o 00() 0 8 — 1 1 7 - 7 1z 1)4b一 0 1 0 随 着 住 宅 商品 化 的 发 展 , 住 者 物 质 而 成 。 间 式 院 落 常 用 l 多 层 住 宅 的 组 团 居 栋 f 层面 的 需 求 大 多获 得 充 分 满 足 。 前 , 住 布 置 , 以提 供 较 好 的 空 间 围合 感 。 层住 当 居 可 高 者 对 住 宅 产 品产 生 了更 高层 次 的要 求 —— 宅 小 区的 中心 设 计 常 常 扩大 栋 间式 院 落 的 追求 住宅单体和住宅 环境 的融合 。 因此有 尺 度 , 之 成 为 数 栋 高 层 住 宅 楼 围 合 成 较 使 必要 对 于 院落 式 住 宅 的 设 计 进 行 探 讨 。 大 的 小 区 广 场 。 多 数 栋 间式 院 落 的 布 局 大 有 两 种 方 式 : 数 栋 南 北 向 板 式 住 宅 结 合 以 1 设计 目的 点 式 住 宅 围 合 而 成 , 栋 南 北 向板 式 住 宅 数 1 1加强和 自然 的联 系 . 结 合 东 西 向 的 公 共 建 筑 围 合 而 成 。 珠 江 在 传 统 中 国住 宅 非 常 注 重 居 住 者 和 自然 三 角 洲 一 带 , 出 现 过 南 北 向 板 式 住 宅 与 也 的 联 系 。 宅 穿 插 院 落 成 为 传 统 中 国 民居 东 西 向住 宅 共 同 围合 的 院 落 。 国 的 栋 间 住 我 的 主要 形 式 。 水 学 谓 之 为 “ 风 气场 中心 ” 院 式 院 落主 要 为 周 边 住 宅 楼 提 供 集 中 的 景观 。 落在 居 住 空 间 中扮 演 了 半 自然化 小宇 宙 的 带 并 供 人 休 息 、 动 、 往 , 多 以 人 行 地 运 交 大 角色。 自然 界 的 气 候 变 化 万 物 更新 都 可 以 面交 通 为 主 , 制 机 动车 的 进 入 。 日本 低 限 而 在院 落 空 间中 得 到体 现 ; 一 方 面 , 落 空 价 昂贵 , 动 车 保 有量 高 , 往 在 栋 间 式 院 另 院 机 往 间 又 比真 正 的 自然 空 间 更 具 可 调 节性 。 落 中 设 置 集 中停 车 场 。 院 式 院 落 位 于住 合 院 落 空 间 除 满 足 居 住 者 心 理 安 全 感 之 宅 单 体 的 内部 , 由该 住 宅 单 体 内部 的 成 员 外 , 承 担 着 利 用 自然 因 素 来 改 善 居 住 条 共 享 。 院 式 院 落 常 见 于 多 层 住 宅 和 小 高 也 合 件 的 实 际 功 能 。 如 南 方 湿 热 地 区 往 往 依 层住 宅 。 落 尺度 稍小 , 内 以景 观 布 置为 例 院 院 赖 院 落 空 间 加 强 自然 通 风 。 落 空 间 的 存 主 。 种 院 落 主 要 为 了解 决 采 光 和 通 风 的 院 这 在 也 有 利 于 改 善 城 市 居 住 环 境 。 市 的 快 实 际 问题 。 院式 院 落 由单 户 所 有 , 见 于 城 独 多 速 发 展 , 得 自然 生态 系统 受 到 严 峻 威 胁 。 低 层 住 宅 及 多 层底 层 户 型 。 使 城 市 异 化 为 充 斥 着 钢 筋 水 泥 的 庞 然 怪 物 。 2 2 按照 剖面 形 式 的分类 . 在 真 正 可 以 使 人 完 全 放 松 的 私 人 空 间一 按 照 剖 面 形 式 可 以 将 院 落 式 托 宅 分 住 宅 内部 引入 院 落 空 间 , 有 效 改 善 城 市 将 为 : 上 院 落 式 、 中院 落 式 、 下院 落 式 。 地 空 地 居 民 的居 住 质 量 。 是 基 于这 个 理 由 , 9 9 地 上 院 落 式 较 为 常 见 。 中 院 落 式 住 宅 主 正 1 7 空 年 的 日本 建 筑 学 会 年 度 大 奖颁 给 了 一座 小 要 用 于高 层 住 宅 。 层 住 户远 离地 面 , 法 高 无 型院 落 式 住 宅——住 吉长 屋 。 吉长 屋至 今 接 近 自然 , 中 院 落 弥补 了这 一 缺 憾 ; 一 住 空 另 仍是 建筑 学 界 的杰 作 , 受人 称 赞 。 方 面 , 年 来 地 产 商 热 衷 于 为 住 户 提 供 不 近 1 2改善 室 内空 间采光 . 计 入 建 筑 面 积 的 空 中院 落 , 获 得 竞 争 优 以 在 住 宅 内部 设 置 小 型 院 落 ( 井 ) 以 势 。 下 院 落 的 出 现 , 完 全 改 变 了 地 下 空 天 可 地 则 有效 改 善 大 进 深 户 型 的 内 部 采 光 。 型 大 间的 闭 塞 感 , 大 的 提 升 了地 下 空 间的 居 户 极 进 深 意 味 着 平 面 狭 窄 且 深 长 。 种 户 型 的 住 价 值 。 这 中 间部 分 往 往 无 法 得 到 充 足 的采 光 量 , 因 此 产 生 了暗 卫 生 间 、 门 厅 、 客 厅 、 走 3 院落式住 宅设计要点 暗 暗 暗 道。 居住 者 被 迫 在 白天就 使 用 人 工 照 明 。 院 3. 1卫 生视 距 落 空 间 的 引入 , 改善 这 部 分 空 间的 采 光 。 将 栋 间式 院 落 会 出 现 南 北 向板 楼 和 东 西 但 是 , 计过 程 中要 结 合 住 宅 高 度 、 设 考虑 到 向 板 楼 围 合而 成 的案 例 。 转 角 单元 , 易 在 容 院落的尺度 感 , 免让人在过 小的院落 中 避 出 现 视 线 对视 问题 , 住 户 产 生 干扰 , 法 对 无 产生井底观天的感受 。 。 保障 隐私 。 常 采取 以下措 施来 避免 。 通 首 1 3加 大进 深节 约土地 . 先 , 用 半 透 明 材 质 如 磨 砂 玻 璃 替 代 玻 璃 使 增 大 住 宅 单 体 进 深 的 可 以 提 高 居 住 区 进 行 安 装 影 响 采 光 , 能 保 护 隐 私 ; 不 但 其 的 容 积 率 。 进 深 住 宅 的 弊 端 主 要 体 现 在 次 , 部 造 型 采 取 角 窗 设 计 , 变 视 线 方 大 外 改 采 光 不 佳 、 风 不 畅 。 落 式住 宅可 以有 效 向 ; 可 以 将 转 角 部分 设计 为 一 户 , 通 院 还 住 化 地 解 决 大 进 深 住 宅 的 这 些 弊 端 , 广 其 使 解 矛 盾 。 推 用 , 而 达 到 节 约 土 地 的 目的 。 进 3. 日照 间距 2 院 落 南 北 方 向尺 度 设 计 要 考 虑 到 院 落 2 院落式 住宅分类 南 北 两 边 住 户 的 日照 需 求 , 止 过 小 的 院 防 2 1按照 共 享户数 的 分类 . 落 尺 度 导 致 北 向 住 户 日照 条 件 不 能 满 足 。 按 照院 落 共 享 户 数 的 多 少 , 以 将 院 按 照 国 家 规 范 , 宅 每 户 至少 钉 一个 居 室 , 可 住 落式 住 宅 分 为 : 间式 、 院式 、 院 式 。 栋 合 独 栋 冬 至 日满 窗 日照 不 少 于 1I  ̄; / H 各地 也有 明 , 间式的院落 尺度较大 , 由数 幢 住 宅 楼 围 合 确 地 方 法 规 加 以 限 制 。 杭 州 市 规 定 , 、 如 低
小院排屋初步研究

小院住宅组团布置1、小院住宅社区整体布局原则不同于法式住宅在空间上注重通过轴线创造序列感,小院住宅强调的是以院落为中心的小组团和自由变化的建筑界面,以此营造出变化丰富的院落空间和村落般的整体聚落形态。
(附图,效果图)小院住宅的基本组团尺度偏小,需要通过景观设计创造出不同尺度的景观“眼”和线型景观空间进行基本的组团划分并以此形成社区整体骨架(附图,平面连云港)2、小院住宅基本组团单元数为了营造小尺度的聚落感,小院住宅组团不宜过大,一般两至三排建筑所构成。
一般不超过四排建筑,超过三排一般拆分成多个住宅组团。
从经济性和院落空间尺度考虑,两排组团一般由7-9个小院单元所构成。
(附图)三排以12-16个小院单元作为一组,对于端头的围合处理以及横单元的利用。
(附图)3、小院住宅组团的局部设计在组团布局中,需要3、对于大组团的处理通过增加次一级组团道路构成4、多单元组团的布置方法5、局部的单元户型处理小院、联排住宅布局尺度研究1、小院和联排住宅的住宅基本尺度小院住宅一般为两层住宅,面积控制在320-360平米,同时也有280平米左右的经济户型(室内空间布局较为仓促),也有400平米左右的豪华户型(不建议超过400平米,户型过大对于独立别墅没有竞争优势)户型 N-1N-2 N-3进深 16.5m 15.9m 18.8m 面宽 12.3m12.9m12.3m户型 S-1 S-2 S-3进深 18.9m 19.5m 18.1m 面宽 12.3m12.3m12.3m户型C-1 C-2 C-3进深 11.8m 13.1m 13.3m 面宽 20.2m19.4m20.9m联排住宅一般为2-3层建筑(可考虑端头两层,中间三层或者组团内南侧住宅两层,北侧三层),面积一般在240-280平米。
建筑一般为偶数单元拼接,端头可考虑用大面积单元。
住宅面宽根据具体户型设计,一般面宽应大于7.2米,舒适型可考虑8.1-10.2米,经济型最小不宜小于6.6米。
传统民居院落对现代住宅小区交往空间设计的启示

现代住宅小区的物质环境得到了显著提高,但居民户外交往缺失问题却日益严重。
本文从传统民居院落空间分析入手,找到与现代住宅小区居民交往需要相适应的的契合点,针对现代住宅小区中交往缺失的问题分析,结合传统民居中具有层次的、自然过渡的院落空间特征探讨,提出以共享的院落、过渡的院落、垂直的院落方式,构建现代住宅小区交往空间的新思路,解决现代住宅小区内交往缺失的问题。
院落的概念《辞海》中说,“院落”是指四周有墙桓围绕、自成一统的房屋、庭院。
院落是中国传统的空间形态,是中国居住文化的代表性符号,院落不仅仅是精神、财富、气质的共同积累所形成的居住形式,更已化为中国人骨子里挥之不去的居住情结。
在中国传统民居中,院落是最小的活动单元,也是群体空间构成的最基本单元,院落是室内环境和外界环境间的过渡与融合的区域,是居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院落的空间特征1.围合的空间历经漫长历史的发展,虽然院落民居形式多种多样,但“向心而筑”的基本特征却始终不变。
院落作为一种空间形态,是由作为围合要素的建筑实体(如、照壁、房屋、围墙等)和被围合要素围合的虚空间(中院、天井),还有院子与围绕各单体建筑之间的廊道空间这三部分组织其院落空间的。
“虽然中国庭院建筑史有房屋围合造成了封闭性,但这只是一种形式上的现象,实际上这种围合非但没有造成禁锢与闭塞,反而增加了庭院建筑内部的许多情趣。
”由于房屋具有一定的厚度,再加上院落民居房屋很少在外立面开窗,高大的建筑外墙,使四合院住宅的内部在水平上基本隔绝了与外界空间的联系,形成了我们所常说的静态封闭空间,这种空间阻隔了外界的视线干扰,使处于住宅之外的人无法看到院内的景象,保障了住宅内部居住的安全性和私密性。
四面围合的院落在对外形成封闭的同时,也对内则形成向心、内向、收敛的空间特征,利于住宅内部形成富有领域感、安全感的居住空间及宁静、亲切的居住氛围。
2.共享的空间传统民居院落作为家庭成员共同活动的主要场所,可以说是合院民居中最富活力的空间,院落空间是一个外边封闭而中心开敞的较为私密的空间,这就使得室内空间和院落空间,以及各家庭成员之间得以充分的交流,赋予了这种内向的空间以共享性,其价值和作用超过了任何的单座建筑,它作为室内空间不足的补充,相当于中央的露天大厅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