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7国债赢家的悲惨结局
国债“327“事件感想 (2)

国债“327“事件感想 (2)
“327”事件是一场十分深远的社会事件,发生在2018年3月
27日,那天中国央行宣布,它们正式承认了国债存在的违约。
“327”事件给中国的社会而言,意义非凡。
首先,它把政府监
管下的金融市场开放到了更高的水平,使市场更加透明、更加自由,实现了对金融市场的客观公正;其次,它使得华尔街、欧洲市场等国际市场都向中国的金融业转移了焦点,给中国带来了新的机会;再者,它意味着中国经济已经到达一个新的阶段,中国金融体系也将朝着更加自由、公正的方向前进;最后,它也促使中国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使投资者更容易参与到金融市场中,保护其利益。
总的来说,“327”事件对于中国经济、中国金融体系以及国内
外金融市场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它不仅为中国促进金融发展的道路指明了方向,而且使得中国的金融市场能够更加透明和公正,投资者也更加容易参与进来,从而为中国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3.27国债中惨败60亿的管金生传奇

3.27国债中惨败60亿的管金生传奇(中国证券教父管金生【3.27国债中惨败60亿的管金生传奇】:管金生,尊号“教父”。
3.27国债中,魏东和黄伟等皆暴富,而管金生爆亏,铃铛入狱。
他是百年金融奇才,胸有宏伟谋略,胆识和才气可堪日月。
可惜生不逢时,败在无法被公开的黑幕中。
历史无法磨灭他的功勋,我们将永久怀念。
如今他已看破红尘,隐居于市。
如果说中国股市存在大鳄的话,那么当年万国证券的总经理管金生无疑要算现在这些大鳄的鼻祖。
管金生生在红旗下,喝过洋墨水,拥有比利时的两个硕士学位,当年在上海滩叱咤风云,被誉为“证券教父”。
滚滚大盘无定数,涨跌淘尽英雄,成败输赢转头空,股市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曾经,国内最大、战无不胜的万国证券,一日而亡,震惊中外,以至于英国《金融时报》称1995年2月23日此一天为“中国证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1947年5月19日,管金生出生于江西省清江县一个穷僻的小山村的贫苦农民家庭。
1982年在上海外国语学院获得法国文学硕士学位,后赴比利时留学深造。
80年代后期,邓小平视察上海,征求上海各界有识之士对振兴上海的真知灼见,并表现出把上海外滩建成东方华尔街这一构思的极大兴趣。
管金生为此热血沸腾,他一夜不眠,奋笔疾书,下笔万言,痛陈创建中国证券市场之重要,并请愿作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他的建议被接纳,并被批准“试点”。
在上交所的建立过程中,管金生功不可没。
当时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把当时银行,财政,计委,经委各个部门都拉出来,进行免费的培训,做了大量的市场培育工作。
一句话,他前半生办了两件震撼业界、轰动一时的大事:一是创办万国证券,二是制造国债期货“327事件”。
管金生有这样一段话:“我这人最大的特点是不服输,读研究生不服输,在国外拿学位不服输……”。
也许正是这样一种永不服输的性格,带来了他的灭顶之灾。
人物语录:谁在这个时候离开市场,那才是真正的赢家,而如果依然留在市场上,这些赢来的钱一点点都要还掉的。
327国债期货事件始末

Previously——前情回顾90年代中旬,国家开放了国债期货交易试点,采用国际惯例,实行保证金制度,虽然大大的高出了1%的国际标准,但的保证金制度仍然把可交易量扩大到了40倍,有效的提高了国债期货产品的流动性,我个人认为,是我国金融业的一次重大进步。
327是一个国债的产品,兑付办法是票面利率8%(事隔多年,我记不准确了,大概吧)加保值贴息。
由于保值贴息的不确定性,决定了该产品在期货市场上有一定的投机价值,成为了当年最为热门的炒作素材,而由此引发的327案,也成为了中国证券史上的“巴林事件”,民间(英国金融时报的说法)则将2月23日称为中国证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给80后的青年男女略作解释:327是国债代号,并不是案发当日,出事的那天是95年的)所谓的保值贴息指得是,由于通货膨胀带来人民币贬值,从而使国债持有者的实际财富减少。
为了补偿国债持有人的这项损失,财政部会拿出一部分钱作为利息的增加,称之为保值贴息。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保值贴息应该与通货膨胀率的实际值相等,而在国际惯例上,大多数国家(包括现在的中国)已经取消了这一补贴,原因在于,国债购买者在购买时应当自行预见金融产品收益的不缺定型。
镜头回到1995年的中国——国家宏观调控明确提出三年内大幅降低通货膨胀率的措施(这一举措似乎是94年中,记不清了),到94年底、95年初的时段,通胀率已经被控下调了左右。
众所周知的是,在91-94中国通胀率一直居高不下的这三年里,保值贴息率一直在7-8%的水平上。
根据这些数据,时任万国证券总经理,有中国证券教父之称的管金生合理的预测,327国债的保值贴息率不可能上调,即使不下降,也应维持在8%的水平。
按照这一计算,当市价在147-148 元波动的时候,管总果断的做空,联合辽国发的高岭(一个可耻的叛徒),成为了市场空头主力。
话分两头。
当时有一家公司叫作中经开——中国经济开发有限公司,其高层领导多数为财政部官员,这位刚刚一命呜呼的名列胡润富豪榜前列,身价70多亿(风险投资的收益还没有计算进去)的魏东先生,就是其中之一。
无常的博弈:327国债期货事件始末

申银与万国合 并
5
争先恐后的沪 深股市
中国证监会一 统天下
收官后的华丽 开局
01
附录1上海 证交所的国 债期货合约 品种代码编 制方法
02
附录2 1994年7 月—1996 年1月保值 贴补率变化 一览表
03
附录3国债 期货交易管 理暂行办法
04
附录4上交 所327合约 与北商所 401506
读书笔记
很有意思的一段往事,极具教育意义。
這本書的故事性和可讀性還是很強,通常情況,我對這類內容豐富的書都會給予好評,但該書前半部分描述 帶有語氣的用語,以及散漫以江湖牌局來形容這一國債事件相幹人不懂規矩,都如一精緻上海人用上海話對外地 人訓導:你個小年輕,阿拉上海人…關鍵講的還欠缺些深度。
在法律制度不健全的时代,胳膊粗的总归会占有优势,而各种违规不断上演的时刻,遭殃的也都是不参加这 场博弈的小民,你不能阻止这一切的发生,你就只能参与进去,在时代的汹涌洪流中, 刘鸿儒
周道炯 武小强
1
魏东
2
周正毅
3
袁宝璟、刘汉
4
戴志康
5
张振新
作者介绍
这是《无常的博弈:327国债期货事件始末》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精彩摘录
这是《无常的博弈:327国债期货事件始末》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感谢观看
并不是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没有魄力与见解,哪能获得长久的成功!这本书不单单讲了327事件, 也讲述了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证券市场,不难看出,长久的鼎盛繁荣是不可能的,有高有低才是真实的市场,这 也为证监会的进一步管理敲响了警钟,与时俱进,时时自省!。
作者考证了详实的资料,著成了这本描写我国早期国债交易市场著名的“327事件”的前因后果。看的很过 瘾,推荐!!。
3.27国债期货风波

识。1996年12月的《人民日报》社论已经让投资者尝到
政策风险的滋味,可许多新入市的股民对此认识明显不
足。我们有必要提请这些投资者充分注意这一风险。
“3.27”国债期货风波
6、立法必须带有一定的超前性。管金生在证券市场如此 大规模的违法确没有相应的法律规定,管金生最后被判 17年有期徒刑并非的判决理由并非是巨额透支炒作国债 期货,而是受贿等行为。可以说实在是无奈之举,原因 很简单,当时没有法律规定可以套用。同样的事情还发 生在宝安购并延中事件中,据说当时的证监会法律部主 任高西庆在制定《股票交易暂行条例》时曾经花了很大 的力气写“收购与兼并”一章,但当时的国务院法制局 认 为中国股市不会出现收购与兼并,将这一章节删去,事 隔几个月,就发生了宝延风波。
“3.27”国债期货风波
但这仅仅是如果,历史毕竟不相信假设。上交所在 “327”期货事件后还于当天决定取消当日最后7分钟交易, 调整收盘价为151.30元(按照147.40元结算,万国证券赢利 42亿元,按照151.30结算,万国证券亏损10亿元),后又 发通知实行涨跌停板、最高持仓限额等制度。2月27日以 后休市,协议平仓,协议价格在151.30元。
此时“327”事件发生了,327国债是指92年发行的三
“3.27”国债期货风波
当时虽然市场传言财政部将对“327”国债进行贴息, 但在上海当惯老大的管金生就是不信这个邪。当然,管 金生的分析不无道理:国家财政力量当时极其空虚,不 太可能拿出这么大一笔钱来补贴“327”国债利率与市场 利 率的差,而且当时通胀局势已经得到初步控制。另一 方面,由于长期身处证券市场,管金生对市场传闻的不 相信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感觉。于是管金生出手,联合辽 国发等一批机构在“327”国债期货和约上作空。
国债“327“事件感想 (4)

国债“327“事件感想 (4)
国债“327”事件让人们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和全球化的进展作
出了重新的思考。
在中国,国债“327”事件指的是2016年9月27日,10年期新发国债的申购利率超过一年期国债申购利率,这构成了一种“募资高于投资”的现象。
这一举动引发了新一轮国内债券市场的动荡,也让投资者大为焦虑。
其实,这是由于国内央行的宽松货币政策,经济的缓慢下行,以及金融创新改革的落实,导致短期债券收益率偏低,长期债券收益率偏高。
表明企业债券市场的供求并不均衡,而企业债券的认购价格也不能完全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同时,从此事件中可以看出,中国的债券市场还面临着一定程度上的缺乏监管问题。
因为它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监管漏洞等问题,使得投资者和经济体所面临的风险极大。
另一方面,由于金融工具变得越来越复杂,同时金融监管不健全,也使得国债“327”事件发生在中国。
而投资者并不能真正
充分受益于国家规定的债券跨期折价,这也让投资者担忧失去投资价值。
从上述可以看出,对国债“327”事件的思考,不仅是要认真考
虑企业债券的各种投资价值,更重要的是要重视金融创新、监管方面的整改。
同时,也有必要加强市场监管,开展信息披露和审核,以减轻市场的动荡,保障投资者的权益,促进金融稳定和发展。
中经开的覆灭记

其实,“327”这场惨烈搏杀的结局在还没有开始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但它还是在1995年2月23日达到了最高潮。为了挽回败局,万国证券的总经理管金生,在收盘前的七分钟用700多万口空单炸盘,上海证券交易所只好取消最后七分钟的交易。
这场战役不仅导致当时证券市场最为风光的万国证券公司的关门,也导致了被称为“证券教父”的管金生的悲剧人生。但当人们被管金生个人的沉浮和“327事件”本身的戏剧性所吸引的时候,一个最应该被长久关注的问题却被有意无意地遗漏了,那就是,作为多方主力的“中经开”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
可以说,“中经开”开创了中国资本市场上靠“违规看牌”赢钱的先河。不过,这还不是“中经开”在“327事件”中作出的最恶劣示范。最恶劣的示范在于,“中经开”在“327事件”中,以最明火执仗的方式开创了中国裙带资本介入证券市场的新通道。英国《金融时报》称这是“中国大陆证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注:“327国债事件”过程详见《“327国债事件”血腥历史或许告诉你“融资融券”的未来》
有人估算,在整个“327事件”中,多头的盈利在70亿元左右。作为多头主帅,中经开自然应该赚得盆满钵满。但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中经开竟然没有盈利。那么70亿元白花花的银子究竟被谁拿走了呢?答案已不言自明,靠内幕消息在中经开名下开老鼠仓的人拿走了。可以证明中经开的确没有在“327事件”中赢利的一个间接证据是,在“327事件”后不久,中经开公司竟然几次面临支付危机。在挪用客户保证金达6.8亿元的同时,还累积了七十几亿元的债务,公司几乎被掏空而濒临破产。不过,这仅仅只能表明中经开公司没有赢利,而那些与中经开相关的个人的财产增值情况也许正好相反。
2、真正的操纵黑幕
①“中经开”在操纵东方电子上首次使用新式的武器:公募基金。
327国债期货事件始末

Previously——前情回顾90年代中旬,国家开放了国债期货交易试点,采用国际惯例,实行保证金制度,虽然大大的高出了1%的国际标准,但的保证金制度仍然把可交易量扩大到了40倍,有效的提高了国债期货产品的流动性,我个人认为,是我国金融业的一次重大进步。
327是一个国债的产品,兑付办法是票面利率8%(事隔多年,我记不准确了,大概吧)加保值贴息。
由于保值贴息的不确定性,决定了该产品在期货市场上有一定的投机价值,成为了当年最为热门的炒作素材,而由此引发的327案,也成为了中国证券史上的“巴林事件”,民间(英国金融时报的说法)则将2月23日称为中国证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给80后的青年男女略作解释:327是国债代号,并不是案发当日,出事的那天是95年的)所谓的保值贴息指得是,由于通货膨胀带来人民币贬值,从而使国债持有者的实际财富减少。
为了补偿国债持有人的这项损失,财政部会拿出一部分钱作为利息的增加,称之为保值贴息。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保值贴息应该与通货膨胀率的实际值相等,而在国际惯例上,大多数国家(包括现在的中国)已经取消了这一补贴,原因在于,国债购买者在购买时应当自行预见金融产品收益的不缺定型。
镜头回到1995年的中国——国家宏观调控明确提出三年内大幅降低通货膨胀率的措施(这一举措似乎是94年中,记不清了),到94年底、95年初的时段,通胀率已经被控下调了左右。
众所周知的是,在91-94中国通胀率一直居高不下的这三年里,保值贴息率一直在7-8%的水平上。
根据这些数据,时任万国证券总经理,有中国证券教父之称的管金生合理的预测,327国债的保值贴息率不可能上调,即使不下降,也应维持在8%的水平。
按照这一计算,当市价在147-148 元波动的时候,管总果断的做空,联合辽国发的高岭(一个可耻的叛徒),成为了市场空头主力。
话分两头。
当时有一家公司叫作中经开——中国经济开发有限公司,其高层领导多数为财政部官员,这位刚刚一命呜呼的名列胡润富豪榜前列,身价70多亿(风险投资的收益还没有计算进去)的魏东先生,就是其中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7国债”赢家们的悲惨结局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327国债”赢家们的悲惨结局、刘汉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327国债”赢家们的悲惨结局、刘汉和3.27国债那帮人的命运、以悲惨的方式谢幕显示出这个时代政商圈子的云谲波诡、袁宝璟、万国证券、管金生、高岭、高原、中经开、涌金系、魏东、周正毅
【中国特色土豪:“327国债”赢家们的悲惨结局】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刘汉案引发人们对95年“327国债期货事件”中赢家命运关注。
这些人通过国债期货完成原始积累称霸一方,成为各地的头面人物。
若干年后,其中的多数人却以悲惨的方式谢幕,显示出这个时代政商圈子的云谲波诡。
刘汉和3.27国债那帮人的命运
2014-04-22 20:52:59
核心提示:时间是把杀猪刀,它不仅仅雕刻庄家的容颜,还直接消灭他们的肉体。
点击进入21世纪网(微博)图集《刘汉与327国债人物关系图》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近日在湖北咸宁中院审理的刘汉案,爆出一连串内幕。
其中关于他和有“北京李嘉诚”之称的袁宝璟的恩怨,引发了人们对1995年“327国债期货事件”中赢家命运的关注。
这些人当年通过国债期货完成原始积累,然后称霸一方,成为各地的头面人物。
若干年后,其中的多数人却以悲惨的方式谢幕,显示出这个时代政商圈子的云谲波诡。
327国债期货事件,到底是怎么回事?
所谓“327”,是一个国债期货合约的代号,对应1992年发行1995年6月到期兑付的3年期国库券,该券发行总量是240亿元人民币。
九十年代初国债发行非常困难,老百姓普遍不愿购买。
国家决定引入发达国家的交易方式,让国债更具流通性和价格弹性,1992年12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计并推出了12个品种的期货合约。
第二年,财政部决定参照央行公布的保值贴补率,给予一些国债品种保值补贴。
国债收益率开始出现不确定性,炒作空间扩大了,国债市场开始火爆,聚集的资金量远远超过了股市。
“327”现券的票面利率为9.5%,如果不计保值贴补,到期本息之和为128.5元。
在1991~1994中国通胀率一直居高不下的这三年里,保值贴息率一直在7~8%的水平上。
当时中国第一大券商万国证券的总经理,有“证券教父”之称的管金生预测,327国债的保值贴息率不可能上调,估计应维持在8%的水平。
按照这一计算,327国债将以132元的价格兑付。
因此当市价在147~148元波动的时候,万国证券联合高岭、高原兄弟执掌的辽宁国发集团,开始大举做空。
在他们对面,是隶属于财政部的中国经济开发公司(中经开)和众多市场大户。
后来创立证券市场“涌金系”的魏东,当时只有28岁,研究生毕业仅仅2年,曾在中经开执掌证券部,后创立自己的公司。
但在这场战役中,他被媒体描述为中经开事实上的主操盘人。
后来一直有传闻说,中经开高层和魏东,都通过可靠的渠道,获知了财政部的底牌:327国债将按148.50元兑付。
甚至有传闻说,多方通过游说改变了原来的兑付方案,因此稳操胜券。
总之,当1995年2月23日财政部正式公布消息后,空方的失败已经难以挽回。
2月23日一开盘,双方就在市场上激烈交战,辽国发的高氏兄弟看到势头不对,突然调转枪口,开始做多,当时中国第一大券商万国证券被逼进死胡同,面临着60亿元的巨亏。
在收市前8分钟,万国证券拼死一搏,违规下单,透支卖出国债期货。
其中仅最后一个卖单就对应面值1460亿元(而327国债总价值也仅仅300多亿)。
由于时间仓促,多方根本没有时间反应。
如果按照收盘价交割,以中经开为代表的多头反胜为败,出现了约40亿元的巨额亏损,全部爆仓。
当天晚上十点,上交所在经过紧急会议后宣布:2月23日16时22分13秒之后的所有交易是异常的、无效的,当日327品种的收盘价为151.30元。
上交所的这一决定,使被万国证券翻转的盘子,再次倒转过来:万国证券亏损56亿人民币濒临破产。
随后,万国证券被申银证券接管,管金生被捕入狱,辽国发高岭兄弟人间蒸发,到今天仍然没有下落。
而以中经开为统帅的多方,瓜分了巨大的胜利蛋糕,一夜之间暴富。
这一天,被外媒称为中国证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因为无论是获胜一方,还是失败一方,都出现了严重违规。
而中经开一方,因为跟财政部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一直让人怀疑其涉嫌内幕交易。
在这场惊心动魄的金融大战中,至少让这四个人完成了原始积累,或者发了大财:当时28岁的魏东,29岁的袁宝璟,34岁的周正毅以及30岁的刘汉。
当然,中经开一战成名,成为市场中最彪悍的庄家。
在国债期货被停止交易后,这些人和机构都进入了股市或商品期货市场,成为市场中的新霸主。
某只股票或期货交易品种,只要传说有他们参与,马上身价倍增,狂涨不已。
时间是把杀猪刀,它不仅仅雕刻庄家的容颜,还直接消灭他们的肉体。
不可一世的中经开,在此后证券市场中多次违规。
在327国债事件几个月后,就将其配售的四川长虹禁售股上市流通,其中复杂而又触目惊心的内幕,令中国股市再次蒙羞。
随后,中经开又卷入了东方电子和银广夏两个大案之中。
十年赌四命,中经开终于将自己送上了绞刑架,公司灰飞烟灭,其掌门人姜继增也被送上法庭。
在327国债事件中,有消息称魏东个人赚了约2个亿,随后他的公司控股了九芝堂、千金药业和国金证券等,成为资本市场上叱咤风云的人物。
但在2008年,他突然在北京家中跳楼身亡,年仅41岁,身后留下了巨大的谜团。
周正毅也在327国债期货中挣过大钱,后来逐渐成为沪上政商圈子里的名人,号称上海首富。
曾卷入与香港多个女明星的绯闻,常常登上香港媒体娱乐版头条。
最终因案涉到某个“老虎”,
2007年的时候,在上海被以“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挪用资金及单位个人行贿”等五项罪名判刑16年。
袁宝璟的结局最惨烈。
327国债之后,他因在四川炒期货,跟刘汉结怨,随后指使下属刺杀刘汉未遂。
这个下属出身警察,后来多次要挟袁宝璟,袁的兄弟们就刺杀了这个人。
后来案情的发展令人惊讶,2006年法院判处袁宝璟四兄弟三人死刑一人死缓。
一条人命,让三个人偿还,而袁宝璟是否对刺杀事件完全知情,还存在某种争议。
最近,有媒体在报道刘汉案的时候透露,袁家之所以付出如此惨重代价,是因为刘汉暗中运作的结果,其代价可能是一笔高达22亿元的利益输送。
至于刘汉,可能是这些人中走得最远的,被捕的时候已经有400亿身家,多条人命在身。
据媒体报道,在四川,只要他看上的项目,是没有人敢于竞争的。
在四川,刘汉号称是地下组织部长,可以左右不少公务员的升迁。
当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刘汉已经“大到了不能倒”地步的时候,他突然倒下了。
“327国债赢家”这个群体,从出来混的那天起,就有强烈的走捷径、破规则的意识。
他们当年之所以能搞垮中国第一大券商,瓜分掉万国证券的数十亿资产,某种程度上靠的就是内幕消息。
完成原始积累后,更加确信自己的“生意经”和“人生观”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这是一个丛林社会,只有当肉食动物,靠狡诈和凶残,才能生存在食物链的顶端。
事实上,他们每个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顺风顺水,所向披靡,引无数官员竞折腰。
圣经上说,太阳底下没有新鲜的东西。
“327国债”赢家们,仅仅是在重演中国传统社会的政商大戏而已,所以他们的结局早就注定。
你看那胡雪岩,当年攀上了有总督、军机大臣头衔的左宗棠,多么不可一世,最终还是倒在李鸿章、盛宣怀的暗算之下。
而李鸿章一死,盛宣怀的权力、财产就成为袁世凯系眼中的唐僧肉,被切割、瓜分;而袁世凯身后,他的家族财富又能维持多久呢?
通过特权实现的利益,最终肯定会被更大权力或者法律剥夺。
权在,钱来,钱聚;权去,钱就成为灾祸,必然散去。
这仿佛是个魔咒,在中国存在了数千年。
中国目前正在开启一场新的变革。
其中,“把权力装入制度的笼子”,是一个非常值得期待的目标。
只有这样,走正道的人才能发财,盖茨、乔布斯这样人在中国才不会沦为穷光蛋、二货、SB,刘汉们才不可能张狂,这个国家才有希望。
但愿“327国债赢家”的悲喜剧,在中国不再重演。
股票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