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1的快速检测胶体金免疫层析法(KJ201708)

合集下载

黄曲霉毒素B1在食品检测中的研究新进展

黄曲霉毒素B1在食品检测中的研究新进展

黄曲霉毒素B1在食品检测中的研究新进展黄曲霉毒素B1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毒素,它存在于许多食品中,如谷物、坚果、蔬菜、食用油等。

长期摄入大量黄曲霉毒素B1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包括肝损害、癌症、免疫抑制等。

因此,黄曲霉毒素B1检测一直是食品安全领域的热门话题,近年来也有不少新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探索新的黄曲霉毒素B1检测方法,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一)免疫检测法免疫检测法是目前最常用的黄曲霉毒素B1检测方法之一。

它基于抗体与毒素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反应,通过测量样品中的反应物来确定黄曲霉毒素B1的存在和含量。

近年来,一些新的免疫检测法也得到了研究和应用,如磁珠免疫分离-荧光偏振光谱法、超微粒可视免疫层析法等。

这些方法具有检测快速、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等优点,可以应用于食品、饲料等领域的黄曲霉毒素B1检测。

(二)色谱法色谱法是一种基于化学分离技术的黄曲霉毒素B1检测方法。

近年来,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等新的色谱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高效液相色谱法结合甲基化技术可以提高黄曲霉毒素B1分离和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可以实现对样品中多种毒素的同时检测,并提高检测的快速性和准确性。

除了新的黄曲霉毒素B1检测方法外,也有一些新的检测技术在研究和应用中。

(一)快速检测技术快速检测技术是指可以在短时间内对大量样品进行检测的技术。

例如,纳米钛氧化物电化学传感器可以在短时间内对含黄曲霉毒素B1的实际食品样品进行检测,快速、准确、灵敏。

另外,短时间内种植和发芽的植物可以用于检测含黄曲霉毒素B1的食品,快速、简便、低成本。

(二)大数据技术大数据技术在黄曲霉毒素B1检测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建立模型对大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建立准确的检测模型。

例如,使用机器学习技术对各种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进行预测,以确定检测的阈值。

三、结语总的来说,黄曲霉毒素B1检测的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新的检测方法和技术促进了黄曲霉毒素B1的精准检测和控制,更好地保障着人们的饮食安全。

黄曲霉毒素B1快速检测卡(胶体金法)说明书

黄曲霉毒素B1快速检测卡(胶体金法)说明书

黄曲霉毒素B1快速检测卡(胶体金法)说明书【产品名称】产品名称:黄曲霉毒素B1快速检测卡(胶体金法)英文名称:Aflatoxin B1 Rapid Test Card (Colloidal Gold)【产品简介】黄曲霉毒素是一类丝状真菌(如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B1是已知的化学物质中致癌性最强的一种,其毒性作用主要是对肝脏的损害。

黄曲霉毒素B1污染的食物主要是玉米、稻谷、小麦、花生、花生油等粮油食品,且以南方高温、高湿地区污染最为严重。

本产品用于快速检测玉米油、花生油、葵花籽油等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1残留,检测过程只需要20分钟,适用于家庭、超市、食堂、食品企业及检测机构的快速筛查。

【包装规格】5次/盒。

【产品组成】黄曲霉毒素B1快速检测卡(5条);1mL刻度吸管(10支);提取瓶(内含黄曲霉毒素B1提取液2mL,5瓶)。

【检测原理】本产品采用了竞争抑制免疫层析的原理。

【检出限】本产品检测方法对玉米油、花生油黄曲霉毒素B1检出限量为20μg/kg,对其他食用油黄曲霉毒素B1检出限量为10μg/kg。

根据《食品真菌毒素限量GB2761-2011》规定,玉米油、花生油黄曲霉毒素B1检出限量为20μg/kg,其他食用油黄曲霉毒素B1检出限量为10μg/kg。

【使用方法】1、玉米油或花生油检测:用1mL刻度吸管向提取瓶中加入油样2mL(用吸管移加2次);其他食用油检测:用1mL刻度吸管向提取瓶中加入油样4mL(用吸管移加4次)。

2、盖紧提取瓶盖,用手上下振荡30-60秒,静置10分钟,待样品分成上下两层。

3、从包装袋中取出检测卡,平放在桌面,用另一只新吸管从提取瓶中吸取少量下层液体,垂直滴加3滴(约100μL)于检测卡加样孔(S孔)中。

4、室温环境计时约10分钟,根据示意图判定结果。

【结果判定】阴性(-):T线显色比C线深或一样深,均表示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浓度低于检出限。

阳性(+):T线显色比C线明显变浅或T线不显色,表示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浓度等于或高于检出限。

粮油农产品中黄曲霉毒素B1快速检测和有效防治

粮油农产品中黄曲霉毒素B1快速检测和有效防治

粮油农产品中黄曲霉毒素B1快速检测和有效防治作者:刘明月来源:《现代食品》 2018年第5期刘明月(深圳市瑞利来实业有限公司龙岗食品厂,广东深圳518000)摘要: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带动了农产品加工业及食品工业的迅速发展,食品安全问题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重要,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在人们日常的生活中,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越来越频繁,发生率越来越高。

农产品中毒一般都有很多因素,在影响安全的因素中,黄曲霉毒素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有极大的影响,同时,它的本身也存在特别大的风险。

为了防止黄曲霉毒素对人们造成危害,人们要有效控制黄曲霉毒素的扩散,黄曲霉毒素需要被监管和控制起来,减少民众的恐惧。

关键词:粮油农产品;黄曲霉毒素;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TS207.3深入了解黄曲霉毒素的种类类型,特别是粮油产品中黄曲霉毒素 B 1 的毒性危害等,可以明确如何检测含有黄曲霉毒素和怎样更好地去除黄曲霉毒素。

创新更简单的方法,全面了解黄曲霉毒素的结构特性,有利于更有效地研究出更多针对黄曲霉毒素 B 1 的去除方法和预防措施。

1 黄曲霉毒素1.1 黄曲霉毒素的种类黄曲霉毒素在 1993 年被世界卫生组织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分为一类致癌物,是一种毒性极强的物质。

黄曲霉毒素有很多种,目前发现已有 17 种类型的黄曲霉毒素,包括 B 1 、B 2 、B 2a ,G 1 、G 2 ,M 1 、M 2 ,Q 1 和 Q 2 等,其中 B 1 是黄曲霉毒素中最常见,也是毒性和致癌性最强的,同时也是最危险的致癌物,常见于花生或一些干果中,以及本文提到的粮油农产品。

黄曲霉毒素 B 1是二氢呋喃氧杂萘邻酮的衍生物,含有一个双呋喃环和一个氧杂萘邻酮(香豆素)。

黄曲霉毒素 B 1 对人和若干动物具有非常强烈的毒性,其毒性作用主要是对肝脏的损害。

黄曲霉毒素耐热,280 ℃才可分解,一般温度下很难被破坏。

一些类似于花生、小麦等粮油农产品中含有黄曲霉素毒素 B 1 。

金标免疫层析法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

金标免疫层析法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

金标免疫层析法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1.引言黄曲霉毒素B1是一种广泛存在于食品、饲料中的毒素,对人体和动物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对黄曲霉毒素B1进行有效的检测至关重要。

金标免疫层析法作为一种快速、准确并且易于使用的检测方法,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和质量控制领域。

本文将就金标免疫层析法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进行探讨,并提供深度和广度兼具的分析,以期帮助您更全面地了解这一检测技术。

2.金标免疫层析法的原理金标免疫层析法是一种基于抗体和抗原之间特异性识别和结合原理的检测方法。

简单来说,它利用了抗体对特定分子的高度特异性识别能力,通过在复杂样品中将目标分子与标记有金纳米颗粒的抗体结合,从而实现对目标分子的定量和定性检测。

金标免疫层析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灵敏、不需要仪器设备等特点,因此在食品安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黄曲霉毒素B1的特性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黄曲霉毒素B1是一种热稳定性很强的毒素,它容易在食品和饲料中积累。

长期摄入受污染的食品或饲料会导致人类和动物出现急性或慢性中毒,表现为呕吐、腹泻、免疫抑制等严重症状,甚至可能导致肝癌等疾病的发生。

对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至关重要,金标免疫层析法作为一种快速、敏感的检测方法,能够有效地帮助人们及时发现并控制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1污染。

4.金标免疫层析法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步骤金标免疫层析法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步骤通常包括样品制备、抗体标记金纳米颗粒、检测纸条制备和数据读取等。

将样品进行处理,提取其中的黄曲霉毒素B1,并将其与标记有金纳米颗粒的抗体结合。

将混合物加载到检测纸条上,金标免疫层析法会在纸条上形成不同程度的色带,根据色带浓度的变化可以判断出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

通过专门的读取设备或者肉眼观察检测纸条上色带的变化来获得测试结果。

5.金标免疫层析法的优势金标免疫层析法作为一种快速、准确、便捷的检测方法,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它无需昂贵的仪器设备,操作简便,使用者无需专业的技术背景即可进行检测。

一种快速检测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1的胶体金试剂板的研制

一种快速检测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1的胶体金试剂板的研制
2 0 1 3年 7月
中国粮油学报
J o u r n a l 0 f t h e C h i n e s e C e r e a l s a n d Oi l s A s s o c i a t i o n
Vo 1 . 2 8, No. 7
第2 8卷第 7 期
大允许含量 , 并作为强制性检测项 目[ 3 J 。 目 前, 测定食品 中黄 曲霉毒素 的方 法有薄层层
1 . 1 . 1 仪器 B i o J e t X Y Z 3 0 0 0型点 膜 仪 : 美国 B i o D o t 公司 ; 硝
析法 、 液相色谱法 、 放射免疫分析法、 酶联 免疫法 、 免
的食用植物油产品抽查情况 , 广州、 深圳等多家食用 油厂 家生 产 的食用 油产 品被 检 出致 癌 物质 黄 曲霉 毒
素超标 。因此 , 建 立简 单、 快速 、 高效 的食 用 油 中 A F B 检 测方 法具 有重要 的意 义 。 _ 5 本试验以单 克隆抗体 ( M c A b ) 和免疫胶体金标 记技术( I L T ) 为基 础, 研制 了一种食用 油中 A F B 免 疫胶体金快速检测试剂板 , 可一 步式定性测定食用 油中 A F B 。 。试剂的灵敏度等性能优于现有的黄曲霉 毒素免疫胶体金快速检测试剂 , 具有简单 、 快速、 灵 敏度高、 无须辅助仪器设 备等优点, 适用于大量样 品 的初 步筛选 和 现场快 速检 测 。 7 j
J u 1 . 2 0l 3

种 快 速 检测 食 用 油 中黄 曲霉 毒 素 B 的 胶 体 金 试 剂 板 的研 制
陈笑笑 桑丽雅 李 康 胡 叶军 盛 慧萍
( 杭 州南 开 日新 生 物技术 有 限公 司 , 杭州 ( 杭州 市质 量技 术监督 检 测 院 , 杭州 3 1 0 0 2 2 ) 3 1 0 0 2 2 )

粮油检验粮食中黄曲霉毒素B1检测胶体金快速定量法编制说明

粮油检验粮食中黄曲霉毒素B1检测胶体金快速定量法编制说明

《粮油检验粮食中黄曲霉毒素B1检测胶体金快速定量法》编制说明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简写为AFB1)是二氢呋喃氧杂萘邻酮的衍生物,含有一个双呋喃环和一个氧杂萘邻酮(香豆素)。

黄曲霉毒素B1是已知的化学物质中致癌性最强的一种。

在天然食物中以黄曲霉毒素B1最为多见,危害性也最强,国家质检总局规定黄曲霉毒素B1是大部分食品的必检项目之一。

黄曲霉毒素B1对包括人和若干动物具有强烈的毒性,其毒性作用主要是对肝脏的损害。

黄曲霉毒素B1污染的食物主要是花生、玉米、稻谷、小麦、花生油等粮油食品,且以南方高温、高湿地区受污染最为严重。

目前,GB 2761-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中对谷物及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最高限量为20μg/kg。

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酶联免疫法、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等,以往利用胶体金免疫快速检测法可对黄曲霉毒素B1样品进行定性分析,适用于阳性样品的初筛,不能准确定量。

本标准项目是通过化学合成法制备黄曲霉毒素B1人工抗原,利用此抗原免疫实验动物制备黄曲霉毒素B1单克隆抗体,基于此原料基础上开发黄曲霉毒素B1快速检测试纸条,再通过胶体金读数仪进行大米、玉米、小麦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定量分析。

本标准有助于提高粮食样品检测、监测效率,降低成本,保护环境,保障从业人员健康安全。

1工作简况1.1任务来源及起草单位本行业标准是在2012年12月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组织对美国Charm公司开发的ROSA真菌毒素快速定量测试系统进行测试验证,并对验证结果进行专家评审通过的基础上提出并立项。

根据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管理办公室质检办便函[2014]15号文件《关于下达2014年粮油行业标准制定计划的通知》的要求,由湖北省粮油食品质量监测站牵头负责《粮油检验粮食中黄曲霉毒素B1检测胶体金快速定量法》的起草工作。

起草单位成立了标准起草组负责进行本标准的各项工作。

粮油查验谷物中黄曲霉毒素B1的快速测定免疫层析法粮食行业标准征求意见稿

粮油查验谷物中黄曲霉毒素B1的快速测定免疫层析法粮食行业标准征求意见稿

ICS粮油检验谷物中黄曲霉毒素B1的快速测定免疫层析法Inspection of grain and oils Rapid Determination of Aflatoxin B1 incereal grain——the immunochromatography method发布前言本标准第一法:免疫层析试纸检测卡测定黄曲霉毒素B1第二法:胶体金检测卡测定黄曲霉毒素B1本标准由国家粮食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本标准要紧起草人:粮油查验谷物中黄曲霉毒素B1的快速测定免疫层析法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谷物中黄曲霉毒素B1的免疫层析试纸检测卡和胶体金检测卡检测方式的原理、试剂、仪器设备、样品制备、样品测定、结果判定、周密度、稳固性、误差范围和样品确认。

本标准适用于大米、糙米、玉米等谷物的黄曲霉毒素B1的快速挑选测定。

2 标准性引用文件以下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但是,鼓舞依照本标准达到协议的各方研究是不是可利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5491-1985 粮食、油料查验扦样、分样法3 免疫层析试纸检测卡检测法原理免疫层析试纸检测卡基于特异性抗原抗体反映和免疫层析技术,采纳非竞争结合双抗体夹心法的反映原理。

利用连接于固相载体上的抗体和酶标抗体别离与样品中被检测抗原分子(黄曲霉毒素B1)上两个抗原决定簇结合,形成固相抗体-抗原-酶标抗体免疫复合物。

测试时,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与固相载体上的抗体结合后再与检测带上的酶标抗体结合而显色,说明为阳性样品;反之,检测色带不显色,结果为阴性。

试剂除非还有说明,仅利用确以为分析纯的试剂,所用的水为蒸馏水或除去矿物质的水或等效的纯净水。

3.2.1黄曲霉毒素B1免疫层析检测卡3.2.2甲醇,分析纯。

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1的快速检测胶体金免疫层析法(KJ201708)

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1的快速检测胶体金免疫层析法(KJ201708)

附件2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1的快速检测胶体金免疫层析法(KJ201708)1范围本方法规定了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1的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花生油、玉米油、大豆油及其他植物油脂等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1的快速测定。

2原理本方法采用竞争抑制免疫层析原理。

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1经提取后与胶体金标记的特异性抗体结合,抑制抗体和试纸条或检测卡中检测线(T线)上抗原的结合,从而导致检测线颜色深浅的变化。

通过检测线与控制线(C线)颜色深浅比较,对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进行定性判定。

3试剂和材料除另有规定外,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 6682规定的二级水。

3.1试剂3.1.1甲醇。

3.1.2十二水磷酸氢二钠。

3.1.3二水磷酸二氢钠。

3.1.4氯化钠。

3.1.5吐温-20。

3.1.6提取液:30%甲醇水或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试剂盒专用提取液或根据产品使用说明书配置。

—1—3.1.7稀释液:称取2.90 g十二水磷酸氢二钠(3.1.2),0.296 g二水磷酸二氢钠(3.1.3),4.50g 氯化钠(3.1.4),溶解于400 mL水中,加入0.5 mL吐温-20(3.1.5),用水稀释至500mL,混匀即成稀释液;或使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试剂盒专用稀释液。

3.2参考物质黄曲霉毒素B1参考物质的中文名称、英文名称、CAS登录号、分子式、相对分子质量见表1,纯度均≥90%。

表1 黄曲霉毒素B1参考物质中文名称、英文名称、CAS登录号、分子式、相对分子质量注:或等同可溯源物质。

3.3标准溶液的配制3.3.1 黄曲霉毒素B1标准储备液(0.1 mg/mL):精密称取适量黄曲霉毒素B1标准品(3.2),置于10 mL容量瓶中,用甲醇(3.1.1)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制成浓度为0.1 mg/mL的黄曲霉毒素B1标准储备液;或可直接购买黄曲霉毒素B1标准储备液。

-20℃避光保存备用,有效期3个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2
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1的快速检测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KJ201708)
1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1的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花生油、玉米油、大豆油及其他植物油脂等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1的快速测定。

2原理
本方法采用竞争抑制免疫层析原理。

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1经提取后与胶体金标记的特异性抗体结合,抑制抗体和试纸条或检测卡中检测线(T线)上抗原的结合,从而导致检测线颜色深浅的变化。

通过检测线与控制线(C线)颜色深浅比较,对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进行定性判定。

3试剂和材料
除另有规定外,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 6682规定的二级水。

3.1试剂
3.1.1甲醇。

3.1.2十二水磷酸氢二钠。

3.1.3二水磷酸二氢钠。

3.1.4氯化钠。

3.1.5吐温-20。

3.1.6提取液:30%甲醇水或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试剂盒专用提取液或根据产品使用说明书配置。

—1—
3.1.7稀释液:称取2.90 g十二水磷酸氢二钠(3.1.2),0.296 g二水磷酸二氢钠(3.1.3),
4.50g 氯化钠(3.1.4),溶解于400 mL水中,加入0.5 mL吐温-20(3.1.5),用水稀释至500mL,混匀即成稀释液;或使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试剂盒专用稀释液。

3.2参考物质
黄曲霉毒素B1参考物质的中文名称、英文名称、CAS登录号、分子式、相对分子质量见表1,纯度均≥90%。

表1 黄曲霉毒素B1参考物质中文名称、英文名称、CAS登录号、分子式、相对分子质量
注:或等同可溯源物质。

3.3标准溶液的配制
3.3.1 黄曲霉毒素B1标准储备液(0.1 mg/mL):精密称取适量黄曲霉毒素B1标准品(3.2),置于10 mL容量瓶中,用甲醇(3.1.1)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制成浓度为0.1 mg/mL的黄曲霉毒素B1标准储备液;或可直接购买黄曲霉毒素B1标准储备液。

-20℃避光保存备用,有效期3个月。

3.3.2 黄曲霉毒素B1标准中间液(10 μg/mL):精密量取黄曲霉毒素B1标准储备液(0.1 mg/mL)(3.3.1)1 mL,置于10 mL容量瓶中,用甲醇(3.1.1)稀释至刻度,摇匀,制成浓度为10 μg/mL 的黄曲霉毒素B1标准中间液。

临用新制。

3.4材料
黄曲霉毒素B1胶体金免疫层析试剂盒,适用基质为食用油。

3.4.1金标微孔(含胶体金标记的特异性抗体)。

3.4.2 试纸条或检测卡。

4仪器和设备
4.1移液器:100 µL、200 µL和1 mL。

4.2涡旋混合器。

4.3离心机:转速≥4000 r/min。

4.4电子天平:感量为0.01 g。

4.5环境条件:温度15—35℃,湿度≤80%。

—2—
5分析步骤
5.1试样制备
取适量有代表性样品充分混匀。

5.2试样提取和净化
称取1g油样于离心管中,加入2mL 提取液(3.1.6)并混合均匀。

漩涡振荡3min,然后4000 r/min 离心5min离心或静置5—10 min,取下清液备用。

依据检测样品种类及试剂盒说明书,用稀释液(3.1.7)将下清液稀释并涡旋混匀,得待测液。

5.3测定步骤
5.3.1试纸条与金标微孔测定步骤
吸取100—200 µL 待测液于金标微孔(3.4.1)中,抽吸5—10次使混合均匀,尽量不要有气泡,室温温育3—5min(根据配套说明书进行避光操作),将检测试纸条(3.4.2)样品端垂直向下插入反应微孔中,温育5—10 min,从微孔中取出试纸条,进行结果判定。

5.3.2 检测卡测定步骤
吸取100—150μL待测液滴加到检测卡(3.4.2)的加样孔中,温育5—10min,进行结果判定。

5.4质控试验
每批样品应同时进行空白试验和加标质控试验。

5.4.1空白试验
称取空白试样,按照5.2和5.3步骤与样品同法操作。

5.4.2加标质控试验
花生油、玉米油样品:准确称取空白试样100 g(精确至0.01g)置于100 mL玻璃溶液瓶中,加入200 μL黄曲霉毒素B1标准中间液(10 μg/mL)(3.3.2),使试样中黄曲霉毒素B1浓度为20μg/kg,按照5.2和5.3步骤与样品同法操作。

其他油脂样品:准确称取空白试样100 g(精确至0.01g)置于100 mL玻璃溶液瓶中,加入100μL 黄曲霉毒素B1标准中间液(10 μg/mL)(3.3.2),使试样中黄曲霉毒素B1浓度为10 μg/kg,按照5.2和5.3步骤与样品同法操作。

6结果判定要求
通过对比控制线(C线)和检测线(T线)的颜色深浅进行结果判定。

目视结果判读如图1。

6.1无效
控制线(C线)不显色,表明不正确操作或试纸条/检测卡无效。

6.2阳性结果
6.2.1 消线法
检测线(T线)不显色,控制线(C线)显色,表明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高于方法检测限,判定为阳性。

6.2.2 比色法
—3—
—4—
检测线(T 线)颜色比控制线(C 线)颜色浅或几乎不显色,表明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 1含量高于方法检测限,判定为阳性。

6.3 阴性结果 6.3.1 消线法
检测线(T 线)、控制线(C 线)均显色,表明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 1含量低于方法检测限,判定为阴性。

6.3.2比色法
检测线(T 线)颜色比控制线(C 线)颜色深或者检测线(T 线)颜色与控制线(C 线)颜色相当,表明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 1含量低于方法检测限,判定为阴性。

图1 试纸条/检测卡目视判定示意图
6.4 质控试验要求
空白试验测定结果应为阴性,加标质控试验测定结果应为阳性。

7 结论
黄曲霉毒素B 1与其他几种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B 2、黄曲霉毒素M 1、黄曲霉毒素M 2、黄曲霉毒素G 1、黄曲霉毒素G 2)有交叉,当检测结果为阳性时,应对黄曲霉毒素B 1结果进行确证。

8 性能指标
8.1 检测限:玉米油、花生油为20 μg/kg ;其他植物油脂为10 μg/kg 。

8.2 灵敏度:灵敏度应≥99%。

8.3 特异性:特异性应≥90%。

试纸条
手持端
C 线 T 线
样品端
检测卡
T 线
C 线 C 线 T 线
T 线
T 线
C 线 C 线 阴性
阳性
阳性
阴性
消线法
比色法
结果无效
检测装置示意图
8.4假阴性率:假阴性率应≤1%。

8.5假阳性率:假阳性率应≤10%。

注:性能指标计算方法参见附录A。

9其他
本方法所述试剂、试剂盒信息及操作步骤是为给方法使用者提供方便,在使用本方法时不做限定。

方法使用者应使用经过验证的满足本方法规定的各项性能指标的试剂、试剂盒。

本方法参比标准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族和G族的测定》(GB 5009.22—2016)、《出口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检测-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SN/T 3868—2014)。

本方法使用试剂盒可能与黄曲霉毒素B2、黄曲霉毒素M1、黄曲霉毒素M2、黄曲霉毒素G1、黄曲霉毒素G2存在交叉反应,当结果判定为阳性时应采用实验室仪器方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族和G族的测定》(GB 5009.22—2016)对黄曲霉毒素B1结果进行确证。

—5—
附录A
快速检测方法性能指标计算表
表A.1性能指标计算方法
本方法负责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验证单位: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食品检验检疫技术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主要起草人:陈爱亮、徐贞贞、岳振峰、王督、张娟。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