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疗法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临床观察
散结镇痛胶囊联合穿刺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疗效观察

两组均于术后第 3天开始 服药 , A组 V服 散结 镇痛胶 囊 ( 苏 I 江
康 缘 药 业 股 份有 限公 司 生 产 ) 4粒 , 粒 04 , 每 . g3次/ , 服 3个 d连 月 。 B组 口 服 孕 三 烯 酮 ( 京 紫 竹 药 业 有 限 公 司 生 产 ) 次 北 每 2 5m , 周 2次 , 服 3— . g 每 连 6个 月 。2组 患 者 均 于 术 后 每 个 月 了 解其 症状 、 征 、 体 B超 检 查 、 肾 功 能 检 查 , 解 药 物 不 良反 肝 了 应 , 孕症者 , 不 随访 停 药后 的妊 娠情 况 。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 .5 。所 有 患 者 术 前 血 常 规 、 常 规 及 P 00 ) 尿
肝 肾功 能 均 正 常 。
部不适 , 出现率 8 6 % ; .2 B组 出现头晕 、闭经 , 皮肤 多油痤疮 等不 良反应 , 中 3例转 氨酶 其 升高 , 共计 l 8例 , 出现率 为 4 . 1 0 9 %。2组 差异 有统 计学 意义
( < .1 。 P 0 0 )
23 妊 娠 情 况 .
3 讨 论
在 随 访 的 患 者 中 合 并 不 孕 症 者 , 组 7例 受 A
孕, B组 5例 受 孕 。
12 方法 .
患者于月经干净 3~ , 7d 免性生活 , 排尿后取膀 胱
截石位 , 常规消毒外 阴 、 阴道后铺无 菌 巾,%利 多卡 因 lm1 1 O 分 2次宫旁 注射 , 放入带穿刺架 的阴道探头 , 穿刺线 调至囊肿最 将 大切面上 , 专用 穿刺 针通过 穿刺 架刺人 囊腔 , 注射器 抽吸 囊 用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保守性手术联合药物治疗临床分析

13 复发 的诊断标 准 ①术后症状缓解 3个月后 . 病变复发并加重 ; ②术后盆 腔阳性体征消失后又复 出现或加重至术前水平 ; ③术后超声检查发现新 的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 ; ④血清 C 15 降后又复生 A2 下 高, 且除外其他疾病 。符合上述后 3项标准 之一且 伴或不伴有①项标准者诊断为复发。 14 统 计 学 方法 应 用 S A A 80医学 软 件 行统 . T T .
计 学检验 , 用 检验 。 应
2 结 果
11 临床资料 选择 19 . 98年 7月 ~ 0 4 7月在 20 年 我院住院治疗 的卵巢子宫 内膜异位囊肿患者共 10 5
例 。人选标准 : ①术前未经药物治疗 、 经病理证实为 单侧卵巢子宫 内膜异位囊 肿患 者, 囊肿 直径 5— 8 e m。②仅开腹或腹腔镜下行保守性手术 , 即卵巢 内 膜样 囊肿剔 除 , 壁 电灼 , 腔 粘 连 松 解 , 腔 异 物 囊 盆 盆 内膜电灼术 。③术后定期 随访 2a 。人选 患者年龄
史、 妇检及 盆 腔 B超 检查 。不 孕 症 患 者 则 检 查 其 受
孕情 况 。
机理尚不十分清楚 , 保守性手术 已成为其最主要 的 治疗方法 , 但术后病变 的高复发率一直是困扰 妇科
医师 的 问题 。本 研 究对 10例 卵巢 子 宫 内膜 异 位 囊 5
肿患者进行保守 性手术后 分别联合应用三苯 氧胺 、 孕三烯酮、 n H 等不同药物治疗 , GR a 以比较其在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症 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 与方 法
G R a组 比较 无统计 学 差异 ( nH P>00 ) .5 。
12 研究方法 .
10例患者术后分 为 4组 , 5 4组间
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观察王 锋 肖 震(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三医院妇产科,河北石家庄 050011)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结合疗法【中图分类号】 R711.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619(2007)08-728-01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近年来发病逐年增多的难治性疾病,好发于生育期妇女。
其主要症状是痛经、慢性盆腔疼痛和不孕,严重影响着患者生活质量。
本病易复发,目前多主张手术结合术后药物治疗,以抑制或消除残留病灶,预防复发。
2003-01—2006-01,我们运用保守性手术结合术后应用中药止痛化疒徵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100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100例均为本院妇产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年龄28~42岁,平均33岁;术前痛经81例,非经期下腹痛5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100例,盆腔触痛结节85例;原发不孕59例,继发不孕41例。
1.2 诊断标准[1] 根据病史,妇科检查及B超示卵巢出现囊肿包块,边界欠清晰,内有稀疏光点,囊液稠厚,或出现较密集粗光点的混合性包块。
1.3 治疗方法1.3.1 西医疗法 采用保守性手术,手术方式为开腹行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或切除术及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电凝或切除术(保留子宫及附件)。
术后切除标本送病理。
1.3.2 中医疗法 术后7日开始口服止痛化疒徵胶囊[吉林省辉南天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Z Z-4457-吉卫药准字(1998)第4513号,药物组成:全蝎、蜈蚣、丹参、当归、鱼腥草等]。
每次4粒,每日3次,连服6个月。
1.4 观察项目 服药期间每月复诊,了解药物副作用,复查血、尿常规及肝功能等。
3个月随访1次,临床了解盆腔疼痛情况,临床常规妇科检查,了解盆腔结节及附件包作者简介:王锋,女1963年3月出生,副主任医师,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
块有无复发,并行B超检查。
1.5 疗效标准(自似) 临床完全缓解:原有疼痛症状消失,B超及妇科检查无盆腔肿块;临床部分缓解:原有疼痛症状减轻,盆腔触痛结节缩小;复发:疼痛症状复发,B超及妇科检查示卵巢出现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包块。
中药加理疗防治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后复发的临床观察

始服 用西药孕三烯酮 , 持续 3 个 月。结果 治疗后 1 2个月 , 治疗组复发 2例( 5 . 6%) , 对照组 复发 8例( 2 1 . 0%) , 差异有统计 学意
不孕及性交痛等 ,目前多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切除 1 . 2 . 1 西医诊断标准 : E M A诊断标准参照 《 中药新药
病灶 , 但E M S复发率较高。本研究观察术前 口服中 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田 制定 ; 复发诊断标准参照《 子宫 药、 术后 中医理疗 预防 E M A术后复发 的疗效 , 以期 内膜异位症》 圈 制定 , 具体标准为 : ( 1 ) 术后盆腔 阳性
义( P< 0 . O 5 ) ; 治疗组痛经症状改善效果优 于对 照组( P < O . O 5 ) ; 2 组妊娠率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 O 5 ) 。结论 术前进行 中药
调理 , 术后应用理疗是 预防 E MA患者术后 复发 有效 、 安全 、 经济的治疗方案 。
【 关键词】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补肾活血法; 理疗 ; 中医疗法
块 下痛 减 , 或不 孕 , 经 前 乳 房胸 肋 胀 痛 , 舌 紫 暗 或舌 边瘀 点 , 脉沉 涩 。
1 . 3 纳 入 标 准
卵巢子宫 内膜异 位囊肿 ( o v a r i a n e n d o m e t r i o s i s , 均( 3 2 . 1 2 ± 4 . 0 4 ) 岁; 病程 8 个月 ~1 1 年; 包块 大小 E M A) 是子宫内膜异位症 ( e n d o m e t r i o s i s , E MS ) 最常见 ( 1 1 6 . 5 2±5 1 . 4 9 ) c m 。2组 患 者年 龄 、 病程 、 包 块 的表现形式 , 约8 0 %的患者病变 累及一侧卵巢 , 约5 大小 及痛 经严 重程度 比较 , 差异 均无 统计 学意 义 8 %的患者为双侧卵巢 同时发病[ 1 ] , 可造成盆腔粘连 、 ( P> 0 . O 5 ) , 具 有可 比性 。 卵巢功能抑制等 。E M S临床表现为痛经 、 月经不调 、 1 . 2诊 断标 准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后保守治疗的临床对比观察

32 ・ 44
吉林 医学 2 1 02年 6月第 3 3卷 第 1 6期
卵巢 子 宫 内膜 异 位 症 复发 后 保 守 治 疗 的 临床 对 比观 察
张亚平 ( 江苏省淮安市淮 阴区妇幼保健所 , 江苏: 观察复方 口服避孕药( O 和左炔诺孕酮宫 内缓释系统 ( N C C) L G—I S 两种 药物在 治疗卵 巢子宫 内膜异 位 U)
对 照组 C 15为 (8 5±1. )k / 两组治疗前 与治疗后 比 A2 5. 17 U L,
期。治疗组 : 采用左炔诺孕酮 宫内缓释系统治疗 , 在月经周期
的第 5~ 7天 , 由专 门的医护人员放置左炔诺 孕酮宫内缓释系
统治疗 ( N L G—IS , 放 置时要 探查 宫腔 的大小 , U )再 一般 官腔 深度 ≤9e 』 m 。所有患者在放 置 L G—I S前要 签署 知情 同 N U
2 结 果
3 讨 论
由上述结果 , 笔者 可 以看 出 两组 患者 治疗后 与 治疗 前 比
较, 卵巢子宫 内膜异位囊 肿体积 、 清 C 15 血 A 2 水平 以及 疼痛视
觉模拟评分 都有 不 同程 度 的改 善 , 差异 有 统计 学 意 义 ( P<
00 ) 两组不 同用 药患者 治疗后 的效 果 比较 , .5 , 差异 有统 计学 意义 ( 00 )结果显示左炔诺孕酮官 内缓 释系统治疗效果 P< .5 ,
00 ) . 5 。见表 1 。
所 以临床一般采用药物治疗 。上述显 示 L G— U 治疗 效果 N IS
很好 , 有很好 的 减小病灶 、 解疼 痛 、 具 缓 减少经 量 的效 果 。由 于 L G—I S N U 其为 局部治疗 , 起效 快 , 而且其 是通过 孕激 素达 到治疗作 用 的, 因此 , 对患 者卵巢 功能 的影 响是 很小 的 , 他 其 不 良反应也非常小 , 是非 常好 的治疗 卵巢 子宫 内膜异 位症 复
综合疗法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临床观察

综合疗法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临床观察作者:张永兴何军琴来源:《中国中医药信息》2012年第12期关键词: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穴位敷贴法;中药;药物灌肠;桂枝茯苓胶囊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2.12.023中图分类号:R271.91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2)12-0061-03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ovarian endometriotic cyst, OEC)是子宫内膜异位症中最常见的一种,属妇科疑难病之一。
本院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电超导穴位敷贴中药(以下简称“超导”)及药物灌肠等综合治疗方案治疗OEC收到较好疗效。
为了进一步明确其疗效,自2008年开始,笔者对术后复发的OEC患者进行了系统的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观察病例为2008年10月-2011年2月于本院妇科及中医科就诊的OEC术后复发患者,共90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西药+超导+灌肠)、对照Ⅰ组(西药+超导)、对照Ⅱ组(西药+灌肠),各30例。
治疗组患者年龄20~45岁,平均(31.66±4.28)岁;病程最长9年,最短7个月;囊肿平均(3.98±1.02)cm2。
对照Ⅰ组患者年龄21~47岁,平均(32.31±2.31)岁;病程最长11年,最短8个月;囊肿平均(4.01±0.97)cm2。
对照Ⅱ组患者年龄20~45岁,平均(29.31±4.53)岁;病程最长8年,最短4个月;囊肿平均(4.02±0.96)cm2。
经统计学分析,各组患者年龄、病程、囊肿大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OEC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标准。
复发诊断标准参照文献[2]制定:①术后盆腔阳性体征消失后又复出现或加重至术前水平;②血CA125值下降后又复升高,且除外其他疾病;③术后超声检查发现新的内膜异位症病灶;④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后症状缓解3个月后病变复发并加重。
237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复发因素分析

院和银川市第 一人民医院妇产科 ,因卵巢 子宫 内膜异 位囊 用/未应 用)、病理诊断 (单纯卵巢子宫 内膜 异位囊肿 、合并
肿住 院治 疗 的 237例 患 者 ,年 龄 17—56岁 ,平 均 35.9r7岁 。 肌瘤 、合并腺肌症 、合 并肌瘤及腺 肌症 、合 并其他疾病 )、术
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治疗 ,术 后组织病理学 检查证 实为子宫 后孕激素治疗 3个月 (应用 /未应用 )、术后产 次等共 l5个
下保 守性 手 术 78例 ,开 腹 保 守性 手 术 105例 。
发率开腹 根 治性 手术 组 明 显低 于 其他 类 型手 术组 (P<
1.3 病 理 诊 断 单 纯 卵 巢 子 宫 内 膜 异 位 囊 肿 151例 0.05),开腹 半 根 治 与 开 腹 和腹 腔 镜 保 守 性 手 术 组 间 、开 腹
表 1 不同类型手术后复发率 比较 (例数 ,%)
等 5例 (2.1% )。
1.4 EMS复发诊 断标准[卜 一 ①术后 主要临床症 状包括
痛经和性 交痛等缓解 ,3个 月后 重复出现或加重 ;②不孕症
收稿 日期 :2007—12一o8 作者简介 :乔光莉 ,女 ,宁夏人,主治医师,硕士 ,从事计划生育工作 。
(63.7%),合并子 宫肌 瘤 43例 (18.2%),合 并子 宫腺 肌病 和腹腔 镜 保 守性 手 术 组 间 的复 发率 差 异 无 统计 学意 义
25例 (10.5% ),合 并 子 宫 腺 肌 病 及 子 宫 肌 瘤 13例 (5.5% ), (P>0.05)。
合并其他疾病 如盆腔结核 、输卵管妊娠 、其他类型卵巢肿瘤
· 714 ·
宁 夏 医学 院 学 报
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进展

用的一种。 杨渐川等用鹿角霜、 补骨脂、 桂枝、 羲术、 赤芍、
三 棱、 桃仁、 郁金 、 内金 、 鸡 土鳌虫为 基础方 , 痛甚加 失笑 腹 散、 元胡; 、 凉加小 茵香 、 ] , 腹 肉桂; 胀甚 加 台乌 、 香附 、 川徕 子 , 日一剂, 每 水煎 , 150 ml , 35 `C , 留灌肠 30 分钟 以 取 约 保 上 , 日一剂, 日为一疗程 , 每 20 经期停用;50 例治愈 41 例 , 好
生殖 器 。 日1 次, 4 次 ,2 个 月经周期 为 1 个疗 程, 隔 用 结果
有效 43 例, 无效8 例。刘艳 霞[u]采取 桂枝获等丸合失笑散
加 减, 经净后 3 天 服用 , 连服 巧 剂 ;中药 双柏 散 ( 大黄、 侧柏 叶、 薄荷、 泽兰 、 黄柏 ) 外 敷下腹痛处 , 每天 1 一 次 , 期停 2 经
化癖止痛, 药用 当归、 赤芍 、 白芍、 丹皮 、 丹参 、 益母 草 、 兰 泽
叶、 元胡、 石见穿、 生山植、 五灵脂、 生蒲黄, 伴小腹冷痛加肉
桂、 小茵香; 经期延长加 马鞭草、 草、 茜 炮姜 ;经量多 , 虚加 气 党参 、 北蔑。 1- 2 专方专治 临床上许多医生 运用专方加 减治疗 EM 也取得不 错 T,
X Y IE uhong , WA NG Xiaoling
子宫内膜异位 症(EM T)是子宫内膜及间质出现在子宫 腔以 不 外( 包括子宫肌层)的部位, 在卵巢内分泌影响下, 这
些异位的子宫内膜组 织亦呈 周期改变 , 因而引起一 系列的 病变 .临床上 以渐进性加重痛经 、 性交痛 、 月经不 调、 不孕等 为主要 表现, 是生育年 龄妇女的多 见病、 常见病 , 发病 率呈
性病变 , 但是其生物学行为却类似于恶性肿瘤 , 目前大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疗法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临床观察标签: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穴位敷贴法;中药;药物灌肠;桂枝茯苓胶囊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ovarian endometriotic cyst,OEC)是子宫内膜异位症中最常见的一种,属妇科疑难病之一。
本院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电超导穴位敷贴中药(以下简称“超导”)及药物灌肠等综合治疗方案治疗OEC收到较好疗效。
为了进一步明确其疗效,自2008年开始,笔者对术后复发的OEC 患者进行了系统的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观察病例为2008年10月-2011年2月于本院妇科及中医科就诊的OEC术后复发患者,共90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西药+超导+灌肠)、对照Ⅰ组(西药+超导)、对照Ⅱ组(西药+灌肠),各30例。
治疗组患者年龄20~45岁,平均(31.66±4.28)岁;病程最长9年,最短7个月;囊肿平均(3.98±1.02)cm2。
对照Ⅰ组患者年龄21~47岁,平均(32.31±2.31)岁;病程最长11年,最短8个月;囊肿平均(4.01±0.97)cm2。
对照Ⅱ组患者年龄20~45岁,平均(29.31±4.53)岁;病程最长8年,最短4个月;囊肿平均(4.02±0.96)cm2。
经统计学分析,各组患者年龄、病程、囊肿大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OEC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标准。
复发诊断标准参照文献[2]制定:①术后盆腔阳性体征消失后又复出现或加重至术前水平;②血CA125值下降后又复升高,且除外其他疾病;③术后超声检查发现新的内膜异位症病灶;④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后症状缓解3个月后病变复发并加重。
符合上述①、②、③项之一,伴或不伴④者可诊断为复发性OEC。
中医证候诊断参照《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系列·妇产科手册》[3]和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制定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标准”[4]中血瘀证标准:面色晦黯,肌肤乏润,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血色黯有块,块下痛减,或不孕,经前乳房胸肋胀痛,舌紫黯或舌边瘀点,脉沉涩。
1.3 纳入标准年龄20~47岁;治疗前6个月未服用其他与治疗本病有关的药物;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经病理证实为OEC;术后复发者;对治疗方案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标准合并有严重心、肝、肾、血液或内分泌系统等原发性疾病;B超提示卵巢内膜囊肿的剖面大于5 cm者;对过敏体质者;已绝经者;资料不全或未按规定用药,无法评定疗效者。
1.5 治疗方法1.5.1 治疗组①口服西药:孕三烯酮(紫竹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53080303、53090205、52090211、53100110),每周服药2次,每次2.5 mg,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②超导:应用河南三浪医疗新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SLC-001型超声脉冲电导仪进行中药导入。
中药为桂枝茯苓胶囊(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80522、090405、090624、100109、100801),用时去除胶囊制成药液。
方法:局部皮肤清洁,取出一次性电极贴片2片分别加入桂枝茯苓胶囊药液0.5~1.0 mL,将贴片置于子宫、关元处,再将治疗头固定于电极片处,调整好各项治疗参数即可开始治疗。
治疗参数:电导强度4~8档,超导强度4~8档,输出频率3~6档,治疗强度值以患者耐受为度。
每日1次,每次30 min,经期停用。
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③中药保留灌肠:取桂枝茯苓胶囊9粒,去除胶囊后加水100 mL浓煎成灌肠液备用。
指导患者自行灌肠。
操作方法:每晚睡前,排空大、小便后,取右侧卧位,使臀部移近床沿,按静脉输液方法,连接好输液器,排出气体,输液器剪去针头,末端涂上少量润滑油,缓慢的从肛门插入直肠10~15 cm,将药液缓慢滴入。
药液温度以38~41 ℃为宜,压力要低,液面距肛门不得超过30 cm。
灌肠完毕,尽量卧床休息,次日早晨排出。
每日1次,经期停用。
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1.5.2 对照Ⅰ组口服西药+超导治疗,用法用量同治疗组。
1.5.3 对照Ⅱ组口服西药+中药灌肠治疗,用法用量同治疗组。
1.6 观察指标治疗结束后,观察3组痛经、肛门坠胀、腰酸、性交痛、舌黯或瘀斑、脉沉涩等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情况,B超监测囊肿变化情况;观察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后6、12个月随访观察复发情况,以B超检查再次出现盆腔包块或已缩小的包块重新长大及停药后6个月再次出现周期性、渐进性下腹痛视为复发。
1.7 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和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制定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标准”[4]中疗效评定标准拟定。
治愈:B超检查卵巢囊肿消失,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停药6个月未见复发;显效:B超检查卵巢囊肿缩小2/3以上,或一侧囊肿消失,临床症状、体征基本好转;有效:B超检查卵巢囊肿较治疗前缩小不足1/3,临床症状、体征减轻;无效:B超检查、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变化1.8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3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比较(见表1)表1 OEC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疗效3组比较(例)症状及体征治疗组对照Ⅰ组对照Ⅱ组例数明显改善部分改善无改善例数明显改善部分改善无改善例数明显改善部分改善无改善痛经27 14 12 1 26 11 13 2 25 11 12 2肛门坠胀11 7 3 1 10 4 2 4 11 5 2 4腰酸13 8 4 1 12 4 6 2 11 3 6 2性交痛 20 11 8 123 1 5 17 24 2 5 17舌黯或瘀斑17 7 1 9 14 0 0 14 14 0 0 14脉沉涩 12 4 1 7 13 0 0 13 13 0 0 132.2 3组治疗前后卵巢囊肿最大径线比较治疗后,3组卵巢囊肿最大径线均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3组OEC患者治疗前后卵巢囊肿最大径线比较(—x±s,cm)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缩小值治疗组 30 3.98±1.02 0.84±0.41△ 3.14±0.61对照Ⅰ组30 4.01±0.97 1.49±0.75△ 2.52±0.22对照Ⅱ组30 4.02±0.96 1.54±0.73△ 2.48±0.23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2.3 3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治疗组、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7%和73%,治疗组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3组OEC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组别例数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治疗组 30 12 9 7 2对照Ⅰ组30 8 8 7 7对照Ⅱ组30 8 8 6 82.4 3组复发率比较治疗后6、12个月对有效病例进行随访,结果治疗组的总复发率为7.1%,对照Ⅰ组为4305%、对照Ⅱ组为50.0%,治疗组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3组OEC患者复发情况比较(例)组别例数6个月12个月复发总例数治疗组 28 1 1 2对照Ⅰ组23 4 6 10对照Ⅱ组22 4 7 112.5 不良反应治疗组无1例出现不良反应。
对照Ⅰ组有4例在用药后1个月出现头晕、痤疮、多毛症状,出现脂溢性皮炎3例,体质量增加、腿肿各2例,肝肾功能异常3例,合计不良反应出现率为47%。
对照Ⅱ组有3例在药后1个月出现头晕、痤疮、多毛症状,出现脂溢性皮炎2例,体质量增加、腿肿各1例,肝肾功能异常6例,合计不良反应出现率为43%。
治疗组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目前,OEC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也无理想的根治方法。
腹腔镜及剖腹手术加药物治疗,疗效肯定,可降低复发率,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生育功能,并且其费用高、恢复慢,有重新形成病灶及再手术的可能性,患者难于接受。
对囊肿较小(≤5 cm)或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常常采用激素治疗,长期使用疗效肯定,但不良反应明显且停药后易复发,使治疗变得相当棘手。
中医认为该病属于“癥瘕”范畴。
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与瘀血有关[5]。
病因多为在正气虚弱的基础上,外邪侵袭、情志内伤或房事不节导致脏腑气血功能失调,水湿运化失常,气滞血瘀,热毒痰湿等邪毒内蕴而发病。
治宜理气行滞、活血化瘀、散结消癥。
桂枝茯苓丸为治疗癥瘕的经典方剂,功效为活血化瘀、消癥散结。
子宫内膜异位患者服用桂枝茯苓胶囊后痛经消失或明显改善,盆腔包块缩小或消失,血液黏稠度降低,局部循环好转,受孕率提高[6]。
近年来,现代理疗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
超导集超声脉冲、离子导入、穴位敷贴于一体。
关元为三阴经、任脉之会穴,为藏精之处所,可以补肾气、益元气、强壮保健;子宫穴所处位置的深层与胞宫相应,可舒调下焦气机、暖宫散寒。
超声脉冲通过刺激这些经络穴位,达到通经活络、调节气血阴阳、改善盆腔的血液循环、促进囊肿及炎症消散的目的;同时药物敷贴于穴位处,通过超声脉冲的作用,使药物透入时循经入络,达到安置电极的组织深层,在该部位维持较久的有效浓度,并增加作用深度,最大限度利用了药物的发散、走窜及渗透力。
药物在超声作用下,由腧穴透入肌肤,再通过经络的传递发挥以外治内、直达病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