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和治疗

2、腹膜子宫内膜异位症:分布于盆腔腹膜及各脏器表面,以骶韧带 、直肠窝、子宫后壁为常见输卵管内异症多累及其管壁浆膜层。直接 累及粘膜者较少。输卵管与周围组织粘连、扭曲、影响其正常蠕动, 造成不孕。 分二型: 色素沉着型——典型的酱紫色或褐色。 无色素沉着型——为早期病变,红色和白色,无色素沉着的内膜病灶 发展成典型的病灶需6——24个月。 深部侵润型内异症:病灶侵润深度 >5mm,常见于宫骶韧带、直肠子 宫凹陷、阴道穹隆、直肠阴道隔。 其它部位的内异症:可累及消化、泌尿、呼吸道、腹壁切口等。
四、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
(一)、疼痛: 小的散在病灶可致剧痛 70—80%有不同程度的盆腔疼痛,与病变程{ 度不完全平行。 大而严重的粘连可无痛 (1)、痛经:典型者为继发性进行性加重。 (2)、非经期腹痛:慢性盆腔疼痛,少数。 (3)、性交痛及排便痛。30% 。 (4)、卵巢内异症破裂出现急腹症。 (二)、不孕:约50%的患者合并不孕。 (1)、盆腔解剖结构正常。 (2)、盆腔内环境改变。 原因:(3)、免疫功能异常。 (4)、卵巢功能异常。 (5)、自然流产率增加40%:15% 。
Page 2
子宫内膜异位症有以下特点:
1、生育年龄妇女的多发病,主要引起疼痛和不孕。 2、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 3、症状与体征及疾病的严重性不成比例。 4、病变广泛、形态多样,可侵犯全身任何部位。 5、极具浸润性,可形成广泛严重的粘连。 6、组织学上虽然是良性,但却有增生浸润、转移及复发的恶性行 为。 7、激素依赖性。 这些特点是内异症的治疗甚为棘手,如何规范和系统化的治 疗,使患者取得最理想的效果,是我们应该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和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和治疗一、引言随着女性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殖健康问题的日益关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成为妇科领域中备受关注的疾病之一。
该疾病可导致患者月经不规律、盆腔疼痛、不孕等问题,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二、诊断方法1. 现场询问及体格检查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首要步骤是详细询问患者的月经史、盆腔疼痛情况及其他相关症状。
体格检查主要包括妇科检查和肠道检查,以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类似表现的器官异常。
2. 影像学检查超声波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技术。
通过经阴道探头进行超声波检查可以明确子宫内膜异位斑块在盆腔内部分布情况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对于盆腔深部病变,可以选择经直肠超声探头进行检查。
3. 诊断性手术当影像学检查结果不明确时,或怀疑存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并需要进行治疗时,可以考虑行诊断性手术。
通过腹腔镜技术可以直接观察和采集活检标本,并进行手术治疗。
三、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常规治疗方法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口服避孕药、黄体酮类似物和促排卵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这些药物可以调节女性激素水平,减少子宫内膜异位斑块的生长和出血,缓解盆腔疼痛。
2.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选择。
手术可通过腹腔镜或开放手术方式进行,去除异常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
对于想要妊娠的患者,手术可修复盆腔解剖结构,提高生育能力。
3. 辅助治疗辅助治疗可以帮助减轻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不适和改善生活质量。
包括物理治疗、中药调理、针灸等,这些方法都可以缓解盆腔疼痛和其他相关症状。
四、预后与护理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慢性疾病,需长期跟进治疗。
虽然目前没有特效药物或完全治愈该病的方法,但合理的治疗方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关注其身心健康需求,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护理。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治疗规范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治疗规范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在子宫内膜以外的部位出现、生长、浸润、反复出血,可形成结节及包块,引起疼痛和不育等。
内异症是生育年龄妇女的多发病,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其特点表现为(1)症状与体征及疾病的严重性不成比例,(2)病变广泛、形态多样,(3)极具浸润性,可形成广泛而严重的粘连,(4)具有激素依赖性,易于复发。
一、内异症的临床病理类型1.腹膜型内异症:腹膜型内异症(peritoneal endometriosis,PEM)是指发生在盆腹腔腹膜的各种内异症病灶,主要包括红色病变(早期病变)、蓝色病变(典型病变)及白色病变(陈旧病变)。
2.卵巢型内异症:卵巢型内异症(ovarian endometriosis,OEM)可形成囊肿,称为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内异症囊肿);根据囊肿大小和异位病灶浸润程度分为:I型:囊肿直径<2 cm,囊壁有粘连、解剖层次不清,手术不易剥离。
Ⅱ型:又分为3个亚型,ⅡA:内膜种植灶表浅,累及卵巢皮质,未达卵巢内异症囊肿壁。
常合并功能性囊肿,手术易剥离。
ⅡB:内膜种植灶已累及卵巢内异症囊肿壁,但与卵巢皮质的界限清楚,手术较易剥离。
II C:内膜种植灶穿透卵巢内异症囊肿壁并向周围扩展,囊肿壁与卵巢皮质粘连紧密,并伴有纤维化或多房腔。
囊肿与盆侧壁粘连,体积较大,手术不易剥离。
3.深部浸润型内异症:深部浸润型内异症(deep infiltrating endometriosis,DIE)是指病灶浸润深度I>5 mm,常见于宫骶韧带、子宫直肠陷凹、阴道穹隆、直肠阴道隔等。
其中直肠阴道隔包括两种情况,一种为假性阴道直肠隔内异症,即子宫直肠陷凹的粘连封闭,病灶位于粘连下方;另一种为真性直肠阴道隔内异症,即病灶位于腹膜外,在直肠阴道隔内,子宫直肠陷凹无明显解剖异常。
4.其他部位的内异症:其他部位的内异症(other endometriosis,OtEM)可累及消化、泌尿、呼吸系统,可形成瘢痕内异症及其他少见的远处内异症等。
子宫内膜异位症囊肿的治疗方法

子宫内膜异位症囊肿的治疗方法我们都知道女性对女性来说,对身体伤害最大的莫过于妇科疾病,然而妇科疾病的种类也是有很多种,其中子宫内膜异位症就是发病率和我们平时场比较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但是如果他没有得到及时的进行治疗就会出现子宫内膜异位症囊肿,这样的话会严重的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有的时候还会影响生育能力,下面一起了解一下子宫内膜异位症囊肿的治疗方法。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其特点如下:生育年龄妇女的多发病,主要引起疼痛及不孕;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症状与体征及疾病的严重性不成比例;病变广泛﹑形态多样;极具侵润性,可形成广泛、严重的粘连;激素依赖性,易复发。
子宫内膜异位症囊肿的治疗方法手术治疗·手术目的:去除病灶;恢复解剖。
术式分为保守性手术﹑半根治手术以及根治性手术。
·手术种类及选择原则:保守性手术: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手术尽量去除肉眼可见的病灶,剔除卵巢内异症囊肿以及分离粘连,适合年轻或需要保留生育功能者。
半根治性手术:切除子宫和病灶,但保留卵巢,主要适合无生育要求但希望保留卵巢内分泌功能者。
根治性手术:切除全子宫及双附件以及所有肉眼可见的病灶。
适合年龄较大﹑无生育要求﹑症状重或者多种治疗无效者。
·辅助性手术:如子宫神经去除术(LUNA)以及骶前神经切除术(PSN),适合中线部位的疼痛。
·手术前准备:充分的术前准备及评估;充分的理解和知情同意,如手术的风险﹑手术损伤特别是泌尿系与肠道损伤的可能性,以及腹腔镜手术转开腹手术的可能;深部浸润型内异症,特别是病变累及阴道直肠部位者,应做好充分的肠道准备;有明显宫旁深部浸润病灶者,术前应检查输尿管和肾脏是否有异常;必要时需泌尿外科以及普通外科的协助。
·手术实施的要点:首先分离盆腔粘连,以恢复解剖;腹膜型内异症病灶要尽量切除或破坏,达到减灭的目的;对较小以及较表浅的病灶,可进行烧灼或汽化;深部浸润病灶,应进行切除。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临床路径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临床路径(2016年版)一、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需要行经腹或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卵巢囊肿剥除+全子宫/次全子宫切除术、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症状:继发性痛经并进行性加重;体征:附件区扪及囊肿,并与子宫粘连;辅助检查:超声检查,肿瘤标记物:CA125。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卵巢巧克力囊肿/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
≤10天(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2)尿常规;(3)大便常规(4)生化检查(包括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5)凝血功能;(6)感染性疾病筛查(如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7)心电图;(8)胸部X光片;(9)超声检查(子宫+双附件);(10)宫颈脱落细胞检查(TCT)及HPV检测;(11)腹部B超(双肾+输尿管)(12)阴道清洁度检查;(13)肿瘤标记物:CA125(14)血型鉴定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性激素六项、腹部B超(肝、胆、胰、脾、腹腔肠管粘连)、盆腔MRI,结肠镜、经直肠超声。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经腹或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卵巢囊肿剥除+全子宫/次全子宫切除术、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
1.麻醉方式:麻醉医生制定2.术中用药:酌情使用垂体后叶素3.术中输血:视术中情况定。
4.病理:有标本的术中、术后病理检查。
(九)术后恢复。
1.必须复查的项目:血常规、尿常规、电解质。
2.术后用药:根据情况补液、补充电解质、护胃等治疗。
超声引导下穿刺硬化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超声引导下穿刺硬化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
卵巢巧克力囊肿最常见的症状为痛经、不孕、月经异常等,以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只能缓解症状,手术治疗创伤大且复发率高。
优点:无需住院,创伤小,疗效确切,复发率低。
超声引导下卵巢巧克力囊肿穿刺硬化治疗,是在彩超实时监控下,将囊内的陈旧性积血抽取干净后,注入硬化剂达到治疗目的。
治疗流程:
治疗前超声造影检查,排除卵巢肿瘤,规划穿刺路径。
完善治疗前相关检查,排除禁忌症。
治疗前谈话,签署知情同意书。
器械准备、局部消毒铺巾。
经阴道穿刺无需麻醉,经腹部穿刺行局部麻醉。
在超声实时引导下将穿刺针置入囊肿内,抽净囊内陈旧性积血后,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囊腔直至抽出的液体清亮。
抽净囊内液体,用硬化剂反复冲洗囊腔10分钟后抽净。
治疗后观察30分钟。
常用硬化剂:聚桂醇注射液、聚多卡醇注射液。
治疗后注意事项:
1.保持生殖道清洁,避免盆浴及性生活2周。
2.治疗后有少许阴道出血或血性分泌物属正常现象,若阴道出血似月经量或持续不止,请随时就诊。
3.治疗后配合药物治疗可有效减少复发,通常治疗两个月。
4.治疗后3、6、9、12个月复查彩超。
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治规范

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与治疗流程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endometriosis,EMT)是指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在子宫腔被覆内膜及子宫以外的部位出现、生长、浸润,反复出血,继而引发疼痛、不孕及结节或包块等。
内异症是常见的妇产科问题之一,是一组综合征、慢性病,是生育年龄妇女的多发病、常见病。
内异症病变广泛、形态多样、极具侵袭性和复发性,具有性激素依赖的特点。
兼顾各方面的发展,2015年《中华妇产科杂志》发表了《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治指南》,推动了内异症的规范化诊治,特别是在疼痛、包块和不孕的处理上都有新意,也对手术、深部浸润型内异症(DIE)、恶变及术后管理都有深入的阐述。
本流程是基于2015年指南的基础上制订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疗规范。
一、发病机制以Sampson经血逆流种植为主导理论,逆流至盆腔的子宫内膜需经黏附、侵袭、血管性形成等过程得以种植、生长、发生病变;在位内膜的特质起决定作用,即“在位内膜决定论”;其他发病机制包括体腔上皮化生、血管及淋巴转移学说以及干细胞理论等。
相关基因的表达和调控异常、免疫炎症反应以及性激素受体表达异常等与内异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内异症有家族聚集性。
一级亲属中有内异症患者的妇女发生内异症的风险升高7~10倍。
二、临床病理类型1. 腹膜型内异症或腹膜内异症:腹膜型内异症或腹膜内异症(peritoneal endometriosis)指盆腔腹膜的各种内异症种植病灶,主要包括红色病变(早期病变)、棕色病变(典型病变)以及白色病变(陈旧性病变)。
早期病变发展为典型病灶约需6-24个月,腹腔镜检查可以发现许多微小的腹膜内异症病灶。
2. 卵巢型内异症或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卵巢型内异症或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ovarianendometriosis)又根据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大小和粘连情况分为Ⅰ型和Ⅱ型。
Ⅰ型:囊肿直径多<2 cm,囊壁多有粘连、层次不清,手术不易剥离。
Ⅱ型:又分为A、B、C 3种。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又称子宫内膜异位症候群,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其特点是子宫内膜组织异位到子宫腔以外的其他部位,如盆腔、卵巢、输卵管等处。
该疾病会导致盆腔疼痛、月经异常、不孕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对女性的生活质量和生育能力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将就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治疗进行详细阐述,以使读者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和了解。
一、诊断1.1 病史询问与症状描述对于怀疑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首先应该详细了解她的病史,包括月经史、性生活史、疼痛史等。
同时,要仔细听取患者对疼痛的描述,包括疼痛的部位、性质、时长、频率等。
1.2 体格检查体格检查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非常重要。
通过盆腔检查,可以触及到异常的卵巢、宫颈、子宫等,发现异常质地、大小及疼痛点等。
此外,还需要进行全身检查,以排除其他相关症状。
1.3 影像学检查为了确诊子宫内膜异位症,医生还需要借助各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如超声波、MRI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观察到异常的子宫内膜异位灶,并了解其特点,如大小、数量、位置等。
1.4 病理学检查如果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仍存在疑虑,医生可以选择行手术切除患者的异位灶,并将组织标本送至病理科进行病理学检查。
这里,病理学检查是诊断该病的金标准。
二、治疗2.1 保守治疗对于轻度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可以选择保守治疗。
这主要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s)的使用,如布洛芬、止痛痛经片等,以缓解疼痛。
同时,采取规律锻炼、改善饮食,加强免疫力,有助于改善症状。
2.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方法,常用的药物包括口服避孕药、黄体酮和口服雌激素-抗雌激素疗法等。
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灶的生长,减少疼痛和月经异常。
2.3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症状或伴随不孕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和子宫切除术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2016 年版)
一、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需要行经腹或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卵巢囊肿剥除+全子宫/次全子宫切除术、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
出版社)
症状:继发性痛经并进行性加重;体征:附件区扪及囊肿,并与子宫粘连;
辅助检查:超声检查,肿瘤标记物:CA125。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卵巢巧克力囊肿/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
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
< 10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 1 )血常规、血型;
(2)尿常规;
(3)大便常规
(4)生化检查(包括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
(5)凝血功能;
(6)感染性疾病筛查(如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
(7)心电图;
(8)胸部X光片;
(9)超声检查(子宫+双附件);
(10)宫颈脱落细胞检查(TCT)及HPV检测;(11)腹部B超(双肾+输尿
管)
12)阴道清洁度检查;
(13)肿瘤标记物:CA125
(14)血型鉴定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
性激素六项、腹部B超(肝、胆、胰、脾、腹腔肠管粘连)、盆腔MR, 结肠镜、经直肠超声。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经腹或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卵巢囊肿剥除+全子宫/次全子宫
切除术、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 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
1.麻醉方式:麻醉医生制定
2.术中用药:酌情使用垂体后叶素
3.术中输血:视术中情况定。
4.病理:有标本的术中、术后病理检查。
(九)术后恢复。
1. 必须复查的项目:血常规、尿常规、电解质。
2. 术后用药:根据情况补液、补充电解质、护胃等治疗。
3.抗生素使用: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时间。
(十)出院标准。
1. 患者一般情况良好,体温正常,完成复查项目。
2. 伤口愈合好。
3.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 或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因辅助检验异常需要复查,导致术前及术后住院时间延长;
有影响手术的合并症,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因手术并发症需要进一步治疗;
术后病理提示为恶性,需要转入相应的路径进行治疗
适用对
象:
第一诊断为卵巢巧克力囊肿/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行经腹或
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卵巢囊肿剥除+全子宫/次全子宫切
除术、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
患者姓名 ____________ 性别—年龄___________ 门诊号__________ 住院号日_____ 天
时间住院第1-3天住院第1-3天住院第1-3天
诊疗口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杳
口完成病历书写
口上级医师杳房
口向患者及家属
交代病情、围手
口完成术前准备与术前评
估
口术前讨论,确定手术方案、临床执行表单
住院日期 ____ 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