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三 教学媒体与资源利用模块

模块三 教学媒体与资源利用模块
模块三 教学媒体与资源利用模块

后测说明:

后测共包含12道关于教学媒体与资源利用的题目,测试时间为20分钟。

请完成后测以结束本模块的学习。

(一)教学媒体的作用

1.教学媒体具有表现事物的空间、时间和运动特征的能力,这体现了它的什么特性?()

A.呈现力

B.重现力

C.传播力

D.可控性

E.参与性

2、下面的教学媒体中,()常用于个别指导教学

A.计算机教学系统

B.黑板

C.幻灯

D.投影

3、下列有关教学资源与教学媒体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教学资源与教学媒体的概念有交叉,有时候可以互换

B.在探究学习任务中,除了网络教育资源,教师还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些其他形

式的教育资源

C.教学资源一般有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形式

D.不论是媒体还是信息资源,都具有多种分类形式

(二)媒体素材加工方法

4、关于媒体使用与其它辅助教学手段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A.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大量的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媒体素材,并能实现

虚拟实验的各种操作,使得教学内容的呈现更形象,更直观,更有吸引力

B.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大量的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媒体素材,并能实现

虚拟实验的各种操作,使得挂图、实物、实验等传统的教学手段没有了用处

C.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大量的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媒体素材,但进行合

理的加工配合才能发挥很好的作用

D.现代教育技术实现虚拟实验的各种操作,但无法取代实际的物理演示实验或

分组物理实验

5、在你收集到的资源中有下列四个文件,不属于音频的是()

A.教育技术.midi

B.教育技术.wav

C.教育技术.aif

D.教育技术.bmp

6、HyperSnap-DX软件中,捕捉选定矩形区域的命令是()

A. FullScreen

B. WindoworControl

C. Region

D. ActiveWindow

(三)信息资源的获取

7、在你收集到的资源中有下列四个文件,哪一个文件既可呈现音频也可呈现视频()

A.秤.bmp

B.秤.avi

C.秤.mp3

D.秤.txt

8、搜集教学资源应遵循一些原则,你认为可以不考虑的因素是()

A.教学资源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B.教学资源不能有科学性错误

C.教学资源应生动多样

D.教学资源需要是数字格式

9、在将某视频材料下载到硬盘后,发现所下载的材料无法播放,下面哪个选项不可能是原因()

A.可能是播放器版本太低,可以升级播放器

B.可能所使用的播放器不能播放该视频材料,可以换其他播放器

C.可能视频材料有损坏

D.可能网络断开,可以检查网络连接

(四)教育信息资源的评价及合理利用

10、在评价教育网站时,下面哪一项不是评价教育网站的维度()

A.网站的基本信息

B.网站的教学策略

C.网站的知识组织

D.网站评价量规

11、下面关于教学资源的搜集与使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A.要发挥网络教学资源的作用

B.对别人的课件进行适当修改,以适于并在自己的教学中使用

C.合理使用,有序管理

D.只搜集电子资源而不需搜集使用常规的教学幻灯片、模型等教学资源

12、下面关于教育信息资源的使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免费件(Freeware)是免费使用的,可以不受限制地使用软件并对软件进行

修改

B.可以自由引用他人资源,但是需要标明参考出处

C.在利用教学资源时,需考虑该资源是否有利于教与学

D.引用期刊文章中的信息资源,其引用格式应为[J]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荷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执教者:上林县西燕镇寨鹿小学覃仲荣 一、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荷花。 2、语言渲染: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最喜爱的植物之一,描写赞美荷花的诗文数不胜数,我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李白、苏轼等都曾吟咏过荷花。人们称荷花为“花之君子”。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有关荷花的文章,它的作者是我国 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文章的题目就叫“荷花”。 3、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 (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 )这样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吗?在学习课文前,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伴着美妙的音乐,去荷花池边欣赏一下荷花的美丽风姿。请同学们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播放背景音乐) (二)、初读体验: 1、弓I起阅读兴趣:老师发现,同学们刚才在听、在看的时候都快入迷了。从你们的表情中老师看提出来,大家都被美妙的音乐和美丽的画面深深地吸引住了。你们是这样看荷花的,那么作者又是怎样看荷花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叶圣陶爷爷的这篇《荷花》,看看叶爷爷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美好的享受?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I )遇到生字多读几遍,除了读 准字音之外,还要看清字形。(2)把句子读通顺。(3)画出不 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3、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词语: 挨挨挤挤莲蓬花骨朵饱胀翩翩起舞舞蹈蜻蜓昨夜好梦破裂一幅衣裳 (2)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教师教学媒体与资源应用能力的培养》读书笔记

《教师教学媒体与资源应用能力的培养》 读书笔记 《教师教学媒体与资源应用能力的培养》读书笔记 三亚一中陈坤 ASSRUE模式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教学设计模式,该模式 能帮助我们有效地将媒体和资源运用到教学中。这个名称是 由六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组合而成,每个字母分别代表该模 式中的一个环节。每个字母的代表意义如下: A:分析学习者特征(Analyze learner) S: 阐明学习目标(State objective) S:选择媒体和材料(Select materials and media) U:运用媒体与材料(Utilize materials and media) R:要求学习者的参与响应(Require learner participation) E:评估与修订(Evaluate and revise) ASSRUE模式是一种过程指导,它指导教师对教学进行精 心地策划和设计,从而保证技术和媒体能够有效地融入到教 学中去,它是一种系统化撰写教学计划的策略,是一种能够 帮助教师有效地管理和组织教学过程的计划。 信息技术的典型代表——多媒体网络技术为教学带来 的全新环境,使学生有可能以不同的学习起点、不同的时间

学习不同的学习资源,其趣味性、交互性、信息丰富性等特性,都影响着这一环境下的学习者,使之表现出不同于传统教学环境的特征。 网络环境下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分析: 网络环境中的学习者更容易个性张扬。没有传统的面对面,容易克服学习者在人群面前的羞涩心理,直率地表达意见而不必担心因错误而遭受嘲笑。 学习者在网络中更容易结成团体,但从众和服从权威的心理却在削弱。网络中很容易找到与自己兴趣相同的人结成跨越时空的学习团队,由于缺少面对面的交流,从而减少了相互之间的影响。 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中的扮演意识强烈。作为学习者的青少年,只要点击鼠标就可以进入新的学习空间转换为相应的角色,失败后还可以马上重来,从而削弱了损失,减轻了挫折感,更容易表现出强烈的扮演意识。 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中认识策略发生了变化。网络环境中可收集的信息类别有限,容易导致认知的简单化。网上交流绝大部分采用纯语言符号,慢于正常对话节奏,导致学习显得冷漠,看问题简单化和绝对化。 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在网络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完善,具有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案。 学习者目标多样化,网络环境中学习目标有多样性和多

三年级荷花教案设计

三年级荷花教案设计 三年级荷花教案设计 一、激情引趣,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背过几首写荷花的诗了?你们还能想起来吗? 李泽齐:我们背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春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师:孩子,你的记忆力真好!下面请同学们一起背一遍(齐背)。通过背诗,谁能告诉我,荷花一般都在几月开放?(同学们异口同 声地回答:“六月”)。 师:同学们反应真快!谁能告诉我,我们还学过哪首诗? 韩旭:《小池》,唐、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同学们一起跟着背了 起来。) 师:同学们记得也很好!其实,从古代起,荷花就已经成了文人描写、喜爱的对象。从古至今赞美荷花的诗篇很多。人们之所以喜 爱荷花是因为荷花有“出淤泥而不染,擢清莲而不妖”的品质。荷 花又叫莲花,有赤、白、红、紫、青、黄六种颜色,以红、白两种 颜色最多。今天,我们一起再学习一篇有关荷花的.文章。这篇文章 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写的(板书:7、荷花)。同学齐读课题。 二、自学探究,学习课文。 师:在叶圣陶爷爷的笔下,荷花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并画出课文中自己认为好 的词语。

1、学生自读课文,并画生字新词。读完后,同桌讨论文章的主要内容。 2、指名(学困生)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教师注意纠正字音。 3、检查学生对生字词读音的掌握情况,同桌讨论生字的规律,并记忆生字词。 4、再读课文,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同桌讨论或解决。 5、继续读课文,画出自己觉得优美的地方,练习背诵。 6、共同讨论本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李文青: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荷花的样子和他的想象。 师:孩子,你说的真好!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谁看到的荷花的样子和由此展开的想象?你把这句话说完整好吗?(李文青重说后其他同学同桌互相练说。) 师:嗯,同学们理解的真好!下面,我检查一下同学们记忆生词的情况。请同学们拿出听写本来,我们开始练习默写。谁记住了生词到黑板上默写。 生:默写开始。(由于本课生词较少,同学们的记忆效果实在不错。) 三:布置作业。 1、课下抄写生词,并再组一个新词。 2、熟读并努力背诵课文。

多媒体教学资源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资源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9-11-19T15:55:05.54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10月4期作者:张俊灵[导读] 随着我国的科学技术的迅速更新和进步,在当前的新课程改革环境下,教师接受全新的教学理念是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因素。 张俊灵(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西宁街道第二小学云南曲靖 655400)摘要:随着我国的科学技术的迅速更新和进步,在当前的新课程改革环境下,教师接受全新的教学理念是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更新理念,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并且寻找适合当前学生的教学素材,这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实现教学效率提升的重要方式。随着我国当前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设施逐渐进入到课堂当中。笔者根据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实 际教学探究对于现阶段小学作文教学当中,多媒体设备的合理运用浅谈以下几点。 关键词:多媒体资源;作文教学;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10-039-01 写作是小学阶段学生的重要学习内容,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作文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作文在整个语文教学当中一直是作为重点出现,因此在作文教学过程当中,如何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写作技巧。更好的掌握写作方式,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一直以来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师教学当中的重点和难点,而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合理应用对于小学作文教学来说,是一种发展的新契机。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写作素材,让学生的作文写作更加有趣味。 一、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趣味 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激发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学习兴趣就不能够写出情感真实的文章,整个文章也不够流畅。就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大多数的学生将语文写作教学作为一项任务完成。以至于在作文写作时,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够得到有效地发挥。在小学的作文教学当中,合理的使用多媒体设施进行教学,不仅能够有效地突破空间限制,还能够充分的运用多媒体设备丰富的教学资源与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得到更好的体验。从而有效地增强学生的情感认知,以及学生的真实体验。这样能够有效地弥补学生自身阅历不足,以及社会实践欠缺等现象。比如,笔者让学生写与樱花有关的文章,这时寻找公园里到处盛开樱花的影片播放给学生。整个屏幕当中全都是千娇百媚的樱花,学生的注意力被樱花的美感染。学生就会认真地观察这些影片,在学生观察完影片之后,让学生将自己所观察到的樱花特征表述出来,这样也能够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学生通过自身的观察经验,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与分析,为以后写景和抒情积累经验,而本次的写作业能够有效地完成。 二、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写作素材 在平常的小学作文教学过程当中,当一节作文课程结束之后,笔者会给学生布置写作题目,并规定写作的范围,这时让学生通过相关的书籍或互联网的形式来,有效地寻找相关的写作素材。让这些写作的素材更加具有时代性,在作文素材的选择过程当中,也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总结能力。例如,笔者给学生一篇篇幅较长的文章之后,学生就能够有效地理解,并且提炼写作所需要的素材,并选取自己所需要的部分,这样就能够训练学生的思想认知,能让学生有效的从长文中获取到重要部分。这样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有大部分的人都无法做到真正理解和掌握。即使亲眼目睹的美好瞬间也无法将其记录下来。所以在写作过程当中,运用互联网的形式寻找写作素材,当学生看到所需的内容就会进行有效地联系。这时学生若能够有效地深刻联系,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扩展学生自身的想象空间。比如学生在记叙与秋游有关的作文过程中,大多数人都会记录秋游过程当中的具体事件,比如学生采枫叶,学生在草地上玩耍,同学去收集银杏树叶等,大多数同学都无法注视到自身周围的美丽景象。而学生通过互联网的形式收集写作素材时,就能够有效地联想到秋游过程当中的游戏场景。这样就能够将其作为作文当中的写作素材进行有效的运用,这样所表达出来的秋天美丽景象就会更加富、有趣味性、更加直观。当描写完这些美丽的景色之后,再将秋游过程当中的一些故事一笔带过,够能让整个文章别具一格,为阅读者留下更多想象的空间。因此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当中,也能够看到其他人所描绘的美丽景象,这时就可以有效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将自己的文章表达清楚。 三、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有效的训练学生的自主写作能力 小学阶段的语文作文教学,运用多媒体的教学资源能够让原本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的学生有效地进行转化。这时学生就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当中,通过多媒体设备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更加多样化丰富的作文素材。这样对于学生的自主写作能力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的一些优秀习作提取出来进行存储,在作文课程当中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将这些优秀的作品呈现给其他同学,并且让其他同学进行评价。例如让其他同学感觉哪些句子用的比较合适,哪些句子用词不太恰当,这时可以让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这样能够有效地实现学生的共同探究学习。如果大家都一致认为这篇文章所应用的词汇和句子非常生动所抒发的感情更为深刻,可以将这篇文章的该部分进行有效的标记。在欣赏过程当中,如果发现文章所存在的不妥之处,可以让学生进行有效的修改,并且可以在课堂上进行练习。这时,做好相关的反馈工作,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互相探讨与研究对这些内容进行客观性的评价。在这种不断的教学与探究过程当中,能够让学生进行不断地自我提升,这样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这种学习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并且能够让学生进行主动学习主动写作。 结语:将作文教学与多媒体教学资源有效联系,作文教学更加生动、鲜活。这样的教学相比,于传统教学形式就更大的优势。这样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能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不断的练习过程当中,学生的写作水平能够有效地提升。 参考文献 [1]徐春菊.浅谈多媒体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2):88-89. [2]朱雪莲.多媒体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 2010(12):29-29. [3]郭冰.多媒体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艺术,2012(3):55-55.

在教学中怎样有效的应用多媒体教学资源

在教学中怎样有效的应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一、多媒体资源的选择和应用要最优化 选的资源内容(包括文本、图片、声音和图像等)要能最好地呈现教学的内容,最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的学习动机,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让人产生参与学习、主动学习的冲动。 二、要将多媒体资源应用到教学的“关键点”上 俗话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多媒体资源的应用也是一样的,优质的教育资源只有用在“关键点”上才能发挥关键的作用。所谓教学的“关键点”是指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导入点、启发点、衔接点、拓展点和思维盲点等。对这些点的处理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 第三,将多媒体资源应用于教学环节的启思点、衔接点和拓展点,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有着一语点醒梦中人的作用,帮助学生破解心中的困惑和疑难,从而建构起生动、活泼并具有良好生成性和生命活力的课堂。在这里用多媒体资源的可视性、互动性和优质高效性等特点,既对教学内容进行注解,同时又对学生的学习和思考进行点拨,如武术招术中的四两拨千斤,使学生豁然开朗,放飞思维。 三、多媒体资源的使用要适可而止、恰到好处 多媒体资源选用的“适可而止”,是说在使用它时要做到适时、适量和适度。

适量是要教师控制多媒体资源传递的信息量,防止信息泛滥。多媒体资源能够在短时间内提供大量的信息,学生接受和加工处理后,便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这本是多媒体资源的一个巨大优势。 四、多媒体资源使用时要减少“伪资源”的干扰 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用多媒体资源的目的是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而课件中过于繁杂的色彩,过多的版式变换和动态效果,会干扰学生的思维;无关的动画,与课题不相干的图片,多余的音、视频则可能对学生产生误导,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和技能的提升,不利于学生认知的正向迁移。这些我们称之为“伪资源”。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3 荷花(教案)

3.荷花

4.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写一句话。 仿佛:

《荷花》教学片段 ◆品读课文,感受荷花的姿态美。 师:请同学们自读第二、三自然段,想想荷花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请简单概括。 生:美。 师:红花还需绿叶衬,花美,那么叶子呢? (课件出示荷叶及第二自然段第2句话) 师:请同学们看图,再读读这句话。这句话写出了荷叶的哪些特点? 生:多,碧绿。 师:对。荷叶挨挨挤挤,说明荷叶多,很挤,很茂盛。(板书:多,碧绿) (课件出示: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师:你们认为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作“冒出来”呢? 生:快速地、使劲地、急切地、争先恐后地…… 师:对。一个“冒”字不仅把荷花写活了,也写美了。大家还能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荷花的美呢? 生: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师:作者细致观察了哪几种姿态的荷花? 生:三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花瓣儿全展开了,花骨朵儿。 (课件出示各种姿态的荷花) 师:作者笔下的荷花这么美,谁能读读这段文字,读出荷花的美呢? (点名学生朗读。然后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 师:我们来看看第三自然段。“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 生:也很美。 (课件出示“如果把眼前的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师:画家是谁? 生:是大自然。 师:(小结)第二自然段是作者近看荷花,能看清每朵荷花的不同姿态;第三自然段是抬头向远处看,是整体看荷花。我们学习时不仅要从文字中感受到美,还要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为自己的写作打好基础。

浙教版高一多媒体模块声音素材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浙教版高一多媒体模块声音素材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浙教版高一多媒体模块《声音素材》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根据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对这节课我特设计如下的教学思路:学生从网上或其他途径获取自己感兴趣、熟悉、拿手的一首MP3歌曲,然后经过加工,去原唱,录伴唱,再进行简单的编辑,录制自己第一首金曲,切身体验其中的乐趣和成就感,消除学生盲目崇拜明星的幼稚思想。本节教学设计最大的特色就是除了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外,很大程度上纠正了学生盲目崇拜明星的 扭曲心理,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 ..体现了我们平时上信息技术课容易忽视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这是新课程标准中与以前的课程指导纲要最主要的区别和改善的内容之一,也是我们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独立的基础学科主要体现。不能把信息技术当作纯粹的“技术培训”或如标准主编李艺教授所说的“微软软件培训班”。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浙教版高一下《多媒体技术应用》的第三章“媒体的采集与制作”的第四节“声音素材”的第三课时,对于声音素材的内容,《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给出教学内容的要求是:1、了解音频信号数字化的概念及存储量的计算。2、初步掌握声音媒体的采集与制作。3、了解声音文件格式的转换,共所需三课时。由于指导意见已明确指出3.4.2——4节“声音素材的截取”内容教学中不作要求,而且第三个内容“了解声音文件格式的转换”相对简单,故把它提到第一节上,第一课时为“了解音频信号数字化的概念及存储量的计算”和“声音文件格式的转换”,第二课时为声音媒体的采集,包括录制伴唱,为下节做准备,第三课时为“音频的处理与制作”。 本节内容主要有录制并编辑伴唱、消除歌曲原唱、添加效果、合成并导出等学习内容,这些内容是处理声音素材的核心,对学生在多媒体声音模块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本节的教学内容是上学期第3.3.2节“声音和视频处理”的深化,又是第四章创作多媒体作品做好准备。 三、学情分析

多媒体教学设计

多媒体教学设计 李克东谢幼如 510631 广州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E-mail:likd@https://www.360docs.net/doc/0b6813621.html, E-main:YJSXie@https://www.360docs.net/doc/0b6813621.html, 【摘要】:本文根据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教学实践的具体情况,提出基于多媒体教学环境的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法与步骤,并总结出一套可操作性的教学工作表格。 【关键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 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科学方法分析的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定解决定们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 教学设计是以分析教学的需求为基础,以确立解决教学问题的步骤为目的。以评价反馈来检验设计实施的效果。它是一种教学的规划过程和操作程序。 教学设计理论广泛应用于教学过程的设计。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深入应用,逐步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教学过程。当前,在学校课堂教学中,由教学媒体的应用形式和教学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多媒体组合教学、基于局域网的教学和基于Internet的教学等。 在学科的多媒体教学研究与实践中,由于对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的重视程度和应用水平的影响,普遍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1)教学方案没有明确的设计思想,反映不出理论(特别是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仍然是经验型的思路。 (2)教学目标不明确,不具体。 (3)教学结构流程反映不出新型教学的模式的四个转变(教师角色、学生地位,媒体作用、教学过程等四方面的转变),也反映不出学科教学的规律。 (4)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教学优势。 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建构主义理论对教学改革的指导意义和教学设计理论的影响,本文主要介绍多媒体教学过程的设计方法,并提供一套典型的教学设计方案。 一、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 每门课程都是由若干个章节(或单元)组成,每一节(或课)又中分为若干个知识,根据加涅的学习内容分类方法,可确定每个知识点内容的属性,如图1所示: 在确定教学内容后,进一步根据学科的特点,将教学内容分解为许多的知识点,分析这些知识点的知识内容是属于事实、概念、技能、原理、问题解决等哪一类别。利用如图2所示学习内容与教学目标二维层次模型,可以进行学习内容(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学习水平)的分析。最后把各知识点的教学目标(认知领域)确定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不同层次。 图2模型中,横轴代表各学科内容的分类,纵轴代表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的各个水平层次。图2 学习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分析模型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必须考虑到如下三个方面的因素: 1、社会的需要 社会的需要包括广义的概念,如社会的责任,国家的需要等等。 2、学生的特征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必须先分析学生的特征,明确学生的求学目的和基础水平。学生的特征主要是指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和原有的认知能力。原有的认知结构是学生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在自己头脑里已经形成的知识结验系统。原有的认识能力是学生对某一知识内容的识

模块三 教学媒体与资源利用模块

后测说明: 后测共包含12道关于教学媒体与资源利用的题目,测试时间为20分钟。 请完成后测以结束本模块的学习。 (一)教学媒体的作用 1.教学媒体具有表现事物的空间、时间和运动特征的能力,这体现了它的什么特性?() A.呈现力 B.重现力 C.传播力 D.可控性 E.参与性 2、下面的教学媒体中,()常用于个别指导教学 A.计算机教学系统 B.黑板 C.幻灯 D.投影 3、下列有关教学资源与教学媒体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教学资源与教学媒体的概念有交叉,有时候可以互换 B.在探究学习任务中,除了网络教育资源,教师还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些其他形 式的教育资源 C.教学资源一般有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形式 D.不论是媒体还是信息资源,都具有多种分类形式 (二)媒体素材加工方法

4、关于媒体使用与其它辅助教学手段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A.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大量的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媒体素材,并能实现 虚拟实验的各种操作,使得教学内容的呈现更形象,更直观,更有吸引力 B.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大量的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媒体素材,并能实现 虚拟实验的各种操作,使得挂图、实物、实验等传统的教学手段没有了用处 C.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大量的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媒体素材,但进行合 理的加工配合才能发挥很好的作用 D.现代教育技术实现虚拟实验的各种操作,但无法取代实际的物理演示实验或 分组物理实验 5、在你收集到的资源中有下列四个文件,不属于音频的是() A.教育技术.midi B.教育技术.wav C.教育技术.aif D.教育技术.bmp 6、HyperSnap-DX软件中,捕捉选定矩形区域的命令是() A. FullScreen B. WindoworControl C. Region D. ActiveWindow (三)信息资源的获取 7、在你收集到的资源中有下列四个文件,哪一个文件既可呈现音频也可呈现视频() A.秤.bmp B.秤.avi

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3《荷花》教案设计

3.荷花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挨”,读好儿化词和轻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3.通过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感受荷花的美丽。 4.能仿照文中描写荷花不同样子的句子,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 [教学重难点] 1.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荷花的美丽。 2.积累文中优美的词句,并仿照着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请同学们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呈现多幅荷花图片,播放背景音乐。教师相机板书课题:荷花) 2.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自古有很多文人墨客都赞美它,今天,让我们跟随叶圣陶先生一起去荷塘,去看看他笔下的那一池白荷花。(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2)标注自然段,把句子读通顺。 (3)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检查预习。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指导学习多音字“挨” ——\[āi\]\[ái\]) (2)汇报对词语的理解,教师评议,相机正误、补充并小结。 ①翩翩起舞②挨挨挤挤③清香④饱胀⑤破裂⑥姿势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探究交流。 课文围绕荷花讲了哪些内容?(讲了荷花的样子、姿态及作者的想象和感受)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板书:荷花的样子和姿态作者的想象和感受) 2.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 (1)教师范读,思考:“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这句中的“一……就……”这个关联词语说明了什么?(荷花散发出来的清香传得很远,从荷花池一直飘到公园门口。)(2)为什么“我”一闻到清香,就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呢?(因为“我”喜欢荷花)(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作者闻到荷花香味后,希望看到荷花的迫切的心情以及对荷花的喜爱。(自由读、指名读) (4)小结:“赶紧”“跑”表现了作者赏花的急切心情,真可谓花香袭人、花香诱人啊!

如何进行高效课堂与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整合

如何进行高效课堂与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整合?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条件,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多媒体教学可以理解为传统教学基础上增加了多媒体(包括计算机)这一特殊工具的教学,它不可能抛弃所有的传统教学手段。因此在设计多媒体教程时,要把握好多媒体的使用时机,正确处理多媒体和粉笔、黑板、普通教具、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特别要考虑时间因素,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教学时间与适时的课堂讲解、板书、交互、反思时间的关系。例如把几句话的结论板书在黑板上,不一定就比放幻灯片效率低,因为它节约了操作时间。在复习课的时候,多媒体的大容量是有效率的,但必须注意中间的停顿,保证学生把要点记下来,或者,事先把需要学生做笔记的知识打印出来,课后发给每一个学生,这样就更能提高复习课的效率。多媒体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对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起着很大的作用: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课余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意识,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转化师生角色,提高学生主体地位,扩大教学规模。多媒体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简单地把多媒体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与数学教学中的教与学有机的融为一体,将课件演示作为一种手段来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数学课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育观念等。因此,合理整合多媒体课件与数学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多媒体技术与教学内容整合,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保障。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走进了课堂,是现代化教育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尤其是依据教材制作的各种电脑动画软件,更给数学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盎然,积极地、前所未有投入到学习中。但并非教材中所有内容都适合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有些内容使用计算机来教学有画蛇添足之感;也有些内容投影手段就能很好完成,根本无须花大力气去设计多媒体软件进行教学。因此为确保多媒体计算机科学地、实效地进入课堂,我们在教中应注意精心钻研教材内容。不要以为你给孩子们讲的多,孩子们就一定能得的多。我们更应关注我们给孩子们提供了怎样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新课标》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我们知道,数学课本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但不是唯一源泉。在精彩纷呈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我们数学的身影,然而生活中的这些充满生机活力的数学教学素材和内容却很难在教材中反映出来。从而使学生感到数学是枯燥的、无味的和深奥的多媒体技术主要通过课件的方式应用于小学的课堂教学。作为传播教育信息的媒体,课件具有三个特点,其一是媒体组合的集成性,其二是使用对象的交互性,其三是教学作用的多样性。比如说,传统教学中的连线题我们都叫学生到黑板上来连。多媒体课堂上学生利用“电子教鞭”中的直线工具就可以实现连线。在教学中应用“几何画板”,能够动态地表现几何关系、交互性的特点,例如让学生自己去做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利用几何画板的“平移”、“旋转”的一些功能,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种动态的操作过程,给学生进行比较和抽象创造了一种活动的空间和条件。这些辅助软件的使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让学生也参与其中,

教学媒体与教学资源

浅谈教学媒体与教学资源 一、教学媒体与教学资源的区别 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源都是对教学材料的指称,但角度有所不同,平时可以互通使用,但如仔细分析,就存在着微妙的区别了。具体来看,教学媒体是从教学材料的客观属性、物质属性来说的,依据的是传播学的视角;教学资源则是从学习材料是否合乎学习者的使用的角度来说的,依据的则是教育技术学和学习论的视角。 (一)、教学媒体 什么是媒体?英文media一词,在其拉丁语词根中的意思是“二人之间”,而作为汉字的“媒”则指“谋合异类使和成者”(《周礼·媒氏注》),故今人以“媒体”一词来指称信息的载体或加工、传递信息的工具,而更广义的解释则是将媒体看作实现信息从信源传递到受者的一切技术手段。它有两层基本含义: (1)、是指承载信息所使用的符号系统,如文字、符号、语言、声音、图形、图像等,媒体呈现时所采用的符号系统将决定媒体的信息表达功能。 (2)、是指存贮和加工、传递信息的实体,如书本、挂图、投影片、录像带、计算机磁盘以及相关的播放、处理设备等。”我们要想获得各类信息,正是通过这些符号系统及其传递者来做到的。 毫无疑问,媒体是从信息传播的意义上来说的,离开了传播过程便无所谓媒体。当媒体被应用于传递教学信息时,自然就被称为教学

媒体(如强调学习者的角度,则亦可称为学习媒体)。在教学系统中,通常认为包含了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即教学信息)和教学媒体等四要素,由此可见教学媒体在整个教学系统中的重要性。可以说,教学媒体沟通了学与教,在其间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教学媒体只限于言语和文字。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在教学媒体的种类越来越多。通常认为,印刷教材的产生、直观教具的使用、音像材料的出现、计算机和多媒体网络的发明,是教学媒体的四次重大飞跃。由于新技术、新媒体的出现,曾给予传统的教育教学很大的刺激,也使学习者的眼界大大地开阔起来。 (1)、按媒体的表达手段来说,教学媒体可以分为口语媒体、印刷媒体和电子媒体三大类。其中,口语媒体即教师和学生所说的话;印刷媒体即各种印刷材料,如教科书、挂图、报纸等;电子媒体则指用电子信号来记载和传递信息的载体,有模拟和数字之分。 (2)、按媒体作用的感官和信息的流向来说,教学媒体又可以分为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交互多媒体四类。其中,视觉媒体是指主要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的媒体,如教科书、挂图、报纸等;听觉媒体是指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的媒体,如广播、录音等;视听媒体是指综合作用于人的视、听觉器官的媒体,如电影、电视、视盘等;交互多媒体则指作用于人的多种器官且具有人机交互功能的媒体,如计算机多媒体、网络媒体和虚拟现实等(有时交互多媒体也被称为知识媒体或智能媒体,因为它们包含了大量的人工智能技术)。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3 荷花【教案】

3荷花 ?教学目标 1.会认“蓬、胀”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挨”,会写“瓣、蓬”等11个字,正确读写“荷花、清香”等15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花瓣儿、花骨朵儿”等儿化词和“莲蓬、衣裳”等轻声词。背诵第2~4自然段。 3.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体会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 4.仿照课文第2自然段描写荷花不同样子的句子,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 ?教学重难点 1.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体会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 2.仿照课文第2自然段描写荷花不同样子的句子,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识字:本课要求会认的4个生字都是形声字,要充分利用形声字的特点引导学生识记字形,并在教学过程中随文指导学习。“蓬、胀”是后鼻音。 写字: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包含上下、左右、左中右和独体4种结构,可以引导学生先根据字形结构归类,再按照不同类字体结构的书写规律书写练习。 2.朗读教学 本课语言优美,可以通过朗读示范、情境描述、音乐渲染等方式,引导学生置身其中展开想象,进一步体验想象的乐趣。最后,指导学生把感受用朗读的方式表现出来,以体验促朗读,以朗读促体验。 3.语言运用 仿照课文第2自然段描写荷花不同样子的句子,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教学时可以从两个方面突破难点:一是提前让学生仔细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二是引导学生先找出作者描写了哪三种形状的荷花,再引导学生发现这几个句子在表达上的特点,按照“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解决“怎么写”的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蓬、胀、翩、蹈”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挨”,会写“瓣、蓬、胀、裂、姿、势”6个字。读准带儿化音的词“花瓣儿、花骨朵儿”和轻声词“莲蓬、衣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荷花的美丽。背诵课文第2~3自然段,积累优美的语句。 3.练习运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仿写片段。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教学过程 板块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学生展示课前搜集到的关于荷花的诗句。(课件出示诗句) 课件出示: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欣赏荷花:课件出示荷花的图片,要求学生用一个词来形容荷花的特点。 (3)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师:这节课让我们跟随作家叶圣陶先生一起去赏荷花。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学生课前搜集的诗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观看荷花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2)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①学生自由读课文。 ②归类出示词语,学生认读。(课件出示词语) A.指名读“花瓣儿”“花骨朵儿”,强调儿化音,读出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B.正音:“莲蓬”“衣裳”这两个词的第二个字都读轻声。

如何用好多媒体教学资源

如何用好多媒体教学资源(1) 关键字:用好多媒体教学资源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进入语文课堂教学中已成为必然。多媒体教学以其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在声、光、电的氛围能够轻轻松松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在我个人对多媒体教学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影响的探索中,我觉得我们的多媒体教学不应该仅仅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而应该真正地成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种资源,一种用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情感,鼓励学生思索的资源。 新的课程标准在谈及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时说:“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蕴含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说得简单一些,是多媒体教学资源本身所具有的音乐、画面等资源。但说到底,课堂是学生的,教师所要充分利用的不是多媒体教学资源而是由多媒体教学资源所调动的学生资源,这才是课堂教学中最大的资源。学生资源是语文教育的基础性资源,其他的资源必须与此相结合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所以只有调动学生的兴趣、情感、价值认同、思维等才能让多媒体本身所拥有的资源转化为学生课堂上有利的学习资源,达到提升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让物有所用,才有所值。下面从几个方 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用激发学习兴趣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积极创设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情和景,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能够使学生的精神处于轻松的状态,让学生从进入课堂开始,就仿佛倘徉在语言形象的园林之中,或信步闲游,或曲径通幽,得陶醉之情趣,尽求索之愉悦,走上一条充满轻松, 愉快的学习道路。 中学的古诗文,韵味隽永,蕴意长远。在教学上往往注重学生对其意境的领悟,因生活时代、场境的局限,这是现在的学生很难做到的。所以我在古诗的教学中收集和制作了大量的与古诗意境匹配的优美图片。如在教学曹操的《观沧海》一诗时,配合表现“日月之行,若出其

三年级荷花课程教案设计

三年级《荷花》教案设计 一、教材简析: 这篇精读课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去公园看荷花;第二、三自然段描写荷花生长的各种优美的姿态;第四、五自然段分别写自己观荷花时的想象和感受。课文语言朴实简洁,想象丰富,富于感染力,是这篇课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课文中以“我”被一阵荷花的清香吸引,作为铺垫,引入课文重点描述部分——一池美丽的荷花。荷花色彩鲜丽、形态各异,看似一大幅活的画。接着作者展开想象,把自己比作池塘中的一朵荷花,想象中的情节描写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真的把一池荷花绘成了一幅活灵活现的荷花图。作者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文字描述中,感染了读者,让人们不仅看到了浮现在眼前的一池美丽的荷花,也得到了美的感受和体验。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在读文章,想画面中,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同时,让学生感悟描写的细腻以及语言表达的生动形象,并积累语言;二是让学生在欣赏美丽的荷花中,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是教学的重点。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

等语句是教学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学习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从中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 2.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翩翩起舞”等词语的意思。 3.能用“有的……有的……有的”写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课文描写荷花的样子的第2、3自然段是重点;课文描写我幻想自己变成荷花的第4自然段是难点。 四、设计理念: 课文如画,课堂如诗。依靠录像、音乐等媒体营造出课文的意境,让孩子倘佯其中。读悟结合,边读边悟,熟读成诵,培养语感,促其积累。让阅读过程个性凸显,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听中想象,化语为画,读中想象,移情体验,抓住契机,训练语言,发展思维,让孩子获得审美体验,让阅读教学成为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积极对话。 五、教学过程: 《荷花》教案

第四篇 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获取与处理

第四篇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获取与处理 学习目标 ●掌握通过INTERNET等多种渠道搜集文字、图片、声音等多种类型多媒体教学资 源的方法。 ●掌握利用Windows“画图”、“录音机”等工具制作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方法,包括图 片的绘制、声音文件的采集及截取等。 ●掌握使用多种编辑工具编辑各种类型教学资源,包括使用Windows“画图”软件编 辑图片资源、Windows“录音机”编辑音频资源及“超级解霸”软件截取视频资源 等。 第一章获取多媒体教育信息资源 1.1 教学资源诸要素的搜集 课件的制作需要大量的教学资源素材,但所需要的教学资源素材往往比较零散,不成系统,这就需要我们对包括文本、视图、音像等各类教学媒体资源素材进行大量的收集,并进行合理组合设计,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对教学资源素材的搜集、整合,自始至终应从教学需要出发,体现现代教学思想、教学风格和方法。 1.1.1 教学资源的几种类型

1、文字素材 各种媒体素材中文字素材是最基本的素材,文字素材的处理离不开文字的输入和编辑。文字在计算机中的输入方法很多,除了最常用的键盘输入以外,还可用语音输入,以笔式书写输入等。目前,多媒体课件多以Windows为系统平台,因此准备文字素材时应尽可能采用Windows平台上的文字处理软件,例如写字板。Windows系统下的文字文件种类较多,如纯文本文件格式(*.txt),写字板文件格式(*.wri),Word文件格式(*.doc),Rich Text Format文件格式(*.rtf)等。选用文字素材文件格式时要考虑课件集成工具是否能识别这些格式,以避免准备的文字素材无法插入到课件集成工具软件中。文字素材有时也以图像的方式出现在课件中,例如通过格式排版后产生的特殊效果,可用图像方式保存下来。这种图像化的文字保留了原始的风格(字体、颜色、形状等),并且可以很方便地调整尺寸。 2、声音素材 课件中声音素材的采集和制作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 (1)利用一些光盘中提供的声音文件。在一些声卡产品的配套光盘中往往也提供许多WAV、MIDI、MP3或VOL格式的声音文件; (2)通过计算机中的声卡,从麦克风中采集语音生成WAV文件。如制作课件中的解说,就可采用这种方法; (3)通过计算机中声卡的MIDI接口,从带MIDI输出的乐器中采集音乐,形成MIDI 文件;或用连接在计算机上的MIDI键盘创作音乐,形成MIDI文件; (4)用专门的软件抓取CD或VCD光盘中的音乐,生成声源素材。再利用声音编辑软件对声源素材进行剪辑、合成,最终生成所需的声音文件。 声音文件除WAV和MIDI等格式外,还有如MP3、WMA、VQF等其他高压缩比的格式,可以采用软件使各种声音文件进行格式的转换。 3、图形、图像素材 数字图像可以分为以下两种形式:矢量图(Vector-based Image)和位图(Bit-mapped Image)。 图形图像的采集主要有五种途径:用软件创作,扫描仪扫描,数码相机拍摄,数字化入,从屏幕、动画、视频中捕捉。 常见的图形创作工具中,Windows下的“画图”是一个功能全面的小型绘图软件,它能处理简单的图形。还有一些专用的图形创作软件,如AutoCAD用于三维造型,Visio用于绘制流程图,Corel Draw用于绘制矢量图形等。图像素材的采集大多通过扫描完成。高档扫

《教师教学媒体与资源应用能力的培养》读书笔记

《教师教学媒体与资源应用能力的培 养》读书笔记 ASSRUE模式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教学设计模式,该模式能帮助我们有效地将媒体和资源运用到教学中。这个名称是由六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组合而成,每个字母分别代表该模式中的一个环节。每个字母的代表意义如下: A :分析学习者特征( Analyze learner ) S: 阐明学习目标( State objective ) S :选择媒体和材料(Select materials and media) U :运用媒体与材料(Utilize materials and media) R : 要求学习者的参与响应(Require learner participation) E :评估与修订(Evaluate and revise)

ASSRUE 模式是一种过程指导,它指导教师对教学进行精心地策划和设计,从而保证技术和媒体能够有效地融入到教学中去,它是一种系统化撰写教学计划的策略,是一种能够帮助教师有效地管理和组织教学过程的计划。 信息技术的典型代表——多媒体网络技术为教学带来的全新环境,使学生有可能以不同的学习起点、不同的时间学习不同的学习资源,其趣味性、交互性、信息丰富性等特性,都影响着这一环境下的学习者,使之表现出不同于传统教学环境的特征。 网络环境下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分析: 网络环境中的学习者更容易个性张扬。没有传统的面对面,容易克服学习者在人群面前的羞涩心理,直率地表达意见而不必担心因错误而遭受嘲笑。 学习者在网络中更容易结成团体,但从众和服从权威的心理却 在削弱。网络中很容易找到与自己兴趣相同的人结 成跨越时空的学习团队,由于缺少面对面的交流,从而减少了相互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