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史 (2)
精华资料西方文化史

多利亚式:帕特农神庙(是世界艺术史上最完美,最灿烂的建筑之一)其特点是:阳刚之气,粗狂纯朴基督教:是指信仰耶和华上帝为全能的和独一无二的神,信奉耶稣为“救世主”,信仰新旧约全书为基本经典,以及信仰“三位一体”说为基本的各个教源的统称而基督教的形成,骑士制度:是西方文明的一个插曲,①对近代欧洲人的精神及价值取向产生一定影响②制度包括:宗教,道德,礼节和“武士七艺”(骑马,游泳,投枪,击剑,行猎,下棋,吟诗)③一骑士为主的贵族文化:骑士爱情,骑士风度,骑士精神,代表骑士的理想生活方式。
④骑士精神:正义、忠诚、荣誉、谦恭、豪侠,崇尚和为真理而献身等,是骑士精神的灵魂,对绅士风度有一定影响。
雅典娜:是希腊人文明的象征,体现了社会的进步。
乔托:他是佛罗伦萨艺术家,是欧洲现实和足以绘画的奠基人,他的传世之作有《逃亡埃及》《犹太之吻》等对文艺复兴时期世俗艺术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新古典艺术:美学家温克尔曼将新古典主义原则定为:和谐,比例,平衡,节奏。
风格在客观上反应了18世纪未启蒙主义思想所达到的最高境界。
洛可可艺术:追求轻巧奢华,起源于法国,泛指18世纪开始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对贝壳,岩石,钟乳等的模范艺术。
以追求奢华生活为中心。
浮士德:《浮士德》是一部哲学诗剧,浮现内心的冲突是生命存在的必然现象,给人的启示:人类只要存在着,他们就必然地处于永无止境的矛盾和冲突中,并在其中进行探索,创造,并获得发展。
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得十分完好的诗剧。
黑格尔:黑格尔(1770—1831)是德国哲学中由康德启始的那个运动的顶峰;他的认识论是客观唯心主义,集中体现在其著作《精神现复学》中,在《逻辑学》中充分表达了其哲学包含着的“合理的内核”及辩证法思想,“真理与谬误,可能与现实,偶然与必然,原因与结果”简述希腊神话传说的主要特点:根本特征:神人同化,同性,神的拟人化。
第一特征:强烈的世俗性第二特征:强烈的人本色彩第三特征:深刻的哲理性,乐观主义,利己主义第四特征:带有原始崇拜(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的痕迹论述犹太民族文化对基督教的影响:基督教是指信仰耶和华上帝为全能的和独一无二的神,信奉耶稣为“救世主”,信仰新旧约全书为基本经典,以及信仰“三位一体”说为基本的各个教源的统称而基督教的形成,而基督教的形成基本是基于犹太民族的文化上。
西方文化史

西方文化史1、种族:又称做人种,是在体质形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
“种族“这一概念以及种族的具体划分都是具有相当争议性的课题,其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文化中都有差异,种族的概念也牵涉到诸如社会认同感以及民族主义等其他范畴。
2、早期宗教表现出来的形式有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
自然崇拜是最原始的宗教形态之一。
在早期适应自然与改造环境的过程中,人类出于本能对许多自然物和自然力产生依赖和畏惧的情结。
于是,他们便赋予这些自然现象以生命、意志和能力,并加以崇拜。
如,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等等。
图腾是指标志或象征某一群体或个人的动物、植物或其他物品。
“图腾”一词原为印第安语:“totem”,意思为“他的亲族”,“他的标记”。
原始人把某种在生活中与自己有密切关系的动植物当作自己的亲属,认为它和自己有着共同的血缘,或者认为自己氏族的一切成员都起源于它。
为了向它表示崇拜,氏族往往以它命名。
除自然崇拜外,原始人还有祖先崇拜、死人崇拜和生殖崇拜等等宗教观念。
3、早期人类曾经使用过结绳记事和刻痕的方法来传递和记录信息。
新石器时代产生了最早的图画文字,它通常是被刻画在树皮、石头、动物骨骼或皮革上。
文字的符号化是文字产生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不仅要能确切表意,还要包含一定的发音。
由图画文字进一步发展演化而来的象形文字,既是以一定的形象符号来表达确切意义的文字,且有一定的读音,因此,它已是真正的文字。
在象形文字之后,表意文字产生,定型的符号取代了形象,并有固定读音。
4、目前所知最早的文字是公元前4000年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也叫“钉头文字”或“箭头字”,多刻写在石头和泥版(泥砖)上。
笔画成楔状,颇像钉头或箭头。
5、原始绘画大多表现为岩画或壁画形式。
绘画的总体风格是由简到繁。
最早发现于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的岩画《受伤的野牛》被认为是欧洲最早、最经典的史前绘画作品。
6、两河流域可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为亚述,南部为巴比伦尼亚;巴比伦尼亚也可以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为阿卡德地区,南部为苏美尔地区。
西方文化史

西方文化史是从古希腊文化讲起的,涉及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中世纪的宗教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理性文化、现代社会的多元文化等。
图书目录:序言第一章西方文化的起源一、欧洲史前文化二、爱琴文化三、古代近东文化四、希伯来文化第二章西方古典文化的繁荣一、早期希腊文化二、希腊古典时代文化的繁荣三、希腊化时代的东西文化融合四、罗马古典文化五、古典文化的衰落与基督教文化的兴起第三章中世纪西欧基督教文化一、中世纪早期的西方文化二、中世纪西欧基督教会三、西欧12世纪文化复兴四、中世纪西欧的社会生活与习俗第四章西方文化的近代化转型一、中世纪文明的衰落二、文艺复兴运动三、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成就四、宗教改革运动五、西方文化的扩张第五章近代西方启蒙文化一、17、18世纪的西方社会二、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三、近代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形成四、启蒙运动时期的文学和史学五、17、18世纪的西方艺术第六章工业化时代的西方文化一、科技发明与工业化社会二、工业化时期的西方思想三、浪漫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19世纪西方两大文学主流四、浪漫主义时代的音乐五、流派纷呈的19世纪西方绘画第七章20世纪上半叶的西方文化一、20世纪前期科学与技术的大发展二、重“内省”和重“实证”的哲学思想三、经世致用:经济学的发展四、怪诞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艺术五、顺流而变的西方社会科学第八章战后西方文化一、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二、当代西方的哲学思潮三、变革中的史学与社会学四、凯恩斯以后的西方经济学五、战后西方的现代主义文学六、战后的西方艺术附录:附录一参考书目附录二世界文化史大事年表。
西方文化史名词解释

西方文化史名词解释1. 文艺复兴(Renaissance): 文艺复兴是指15世纪至17世纪初欧洲发生的一场从中世纪脱胎而生的文化革新运动。
这场运动最早在意大利出现,后来影响了整个欧洲。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对古代文化和艺术的研究和追求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艺术作品和文学作品,对欧洲和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宗教改革(Protestant Reformation):宗教改革指的是16世纪欧洲发生的一场与罗马天主教会斗争的宗教运动。
该运动的领导人包括马丁·路德、约翰·加尔文等人,他们对教会的教义和实践提出了批评和质疑,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教义和教派。
宗教改革最终导致天主教和新教之间的分裂,并对欧洲社会、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启蒙运动(Enlightenment):启蒙运动是指18世纪欧洲兴起的一场主张人类通过理性思维解放自己的运动。
启蒙运动的思想家强调人的理性和自由,主张摒弃过去的迷信和专制,追求真理和进步。
这一运动对政治、哲学、科学、艺术等领域都有深远影响,促进了民主、科学和人权的发展。
4. 工业革命(Industrial Revolution):工业革命是指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英国发生的一场从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的经济和技术变革。
工业革命以机械化和工厂制生产为标志,推动了农业、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使生产力大大提高。
这一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对全球经济、社会和环境产生了深刻影响。
5. 民族国家(Nation-State):民族国家指的是以民族为基础的政治实体。
在西方文化史上,民族国家的形成通常与16世纪后的宗教改革和17世纪后的绝对君主制有关。
民族国家的发展不仅强调民族一体性和国家主权,也对形成现代国际关系和民主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
6. 进化论(Evolutionism):进化论是指19世纪达尔文等科学家提出的一种关于物种起源和发展的理论。
西方文化史

西方文化史1、名词解释:多利亚式:主要为立柱式建筑,柱身粗壮,柱头简单。
显阳刚之气,粗扩纯朴,庄严典雅,神圣肃穆。
代表作为雅典卫城顶端的巴特农神庙。
骑士制度:是中世纪西欧造就的一种特殊现象。
它的精神核心是,正义、忠诚、荣誉、谦恭、豪侠、崇尚女性和为真理献身等。
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宗教、道德、礼节和“武士七艺”(骑马、游泳、投枪、击剑、行猎、下棋、吟诗)等。
“骑士爱情”、“骑士精神”、“骑士风度”代表了贵族的理想生活方式。
骑士制度对近代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现代欧洲的绅士风度。
基督教:信仰耶和华上帝位全知全能和独一无二的神,信仰耶稣为“救世主”,信仰新旧约全书为基本经典,以及“三位一体”说为基本教义的各个教派的统称。
基督教信徒有佩戴十字架,行十字礼的习俗。
雅典娜:雅典娜是希腊文明的象征,体现了社会的进步。
她是天神宙斯与墨提斯的女儿,被称为是智慧女神,也是希腊神话十二主神之一,是乌云和雷电主宰者之一。
“雅典”就是以女神的名字命名的。
她把“世界上第一枝橄榄枝”献给了爱好和平的雅典人,这也是全人类最需要的东西。
乔托: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雕刻家、画家和建筑家,被认定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的开创者,被誉为“欧洲绘画之父”。
他的作品简单、纯洁、严肃。
代表作有,《犹大之吻》、《哀悼耶稣》、《逃往埃及》、《耶稣诞生》等对文艺复兴时期世俗艺术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新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是18世纪在全欧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
它的原则是和谐、比例、平衡和节制。
新古典主义风格反映了18世纪为启蒙主义理想所达到的最高境界。
洛可可艺术:泛指18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对贝壳、岩石、钟乳石的模仿艺术。
追求奢华生活为中心,是有闲阶层的品味。
体现了精美和幽默,追求一种轻巧、优雅、纤巧与精致的效果。
代表建筑有特里亚农宫、苏比斯饭店、波茨坦无忧宫等。
《浮士德》:是一部长达一万二千一百一十一行的诗剧,第一部十五场,不分幕。
第二部分十五幕,二十七场。
西方文化史

1.希腊文化精神自然崇拜和感觉主义此岸性的,充满人情味的,对人的自然形体和现世生活的赞美.是一个具有美神的风采,呼吸着自然芬芳的气息的美少年自由奔放,无拘无束,童稚式的率真和纯净之美乐观主义的生活姿态和谐之美(一)科学欧几里德《几何原本》阿基米德几何学、算术、物理学和工程学阿波罗尼乌斯《圆锥曲线论》三大天文学家:阿里斯塔克、埃拉托色尼、希帕库斯解剖学之父:赫罗菲拉斯(二)体育(三)建筑与雕刻艺术--雅典卫城、宙斯神庙遗址、海神波塞冬之庙、卫城狄奥尼索斯剧场、壮观的帕特农神庙(神庙的夜景、遗迹上的美丽雕刻艺术、神庙外的女像柱、安蒂里奥大吊桥竣工长虹跨大江、雅典市内的居民区、雅典奥运)2、雕塑熔典雅与粗犷之中的阳刚之美单纯质朴,天真无邪希腊的形体尽管充满了魅人的肉感,却不象罗马的形体那样表现为赤裸裸的肉欲,虽然自由狂放,飘逸超越,却不象基督教的精神那样惨淡阴凄.“具有肉体的精神”和“精神化了的肉感”和谐之美米隆《掷铁饼者》尼多斯的阿芙洛蒂忒- 普拉克西特列斯《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拉奥孔( 雕塑) - 希腊阿格桑德罗斯等(二)罗马文化的特征重秩序.保守.忠诚.虔诚. 固执.朴实.重实际.罗马人的实践天赋:豪放.严整.壮观.蛮力. 拱形结构进行大面积跨越,用曲线来表现堂皇.大胆.规模. 庞大.粗犷豪迈.令人惊叹. 追求稳定.经济.应用上的完美.暴发户式的迷惑装饰与大场面,军人的坚实实在,斗士般充满魄力的艺术.罗马万神庙建于公元前27-25年。
意大利拉斐尔等许多名人的陵墓都建在庙内。
古罗马市场遗址,罗马约有3000多个大小喷泉,最著名的是特雷维喷泉罗马圆形大剧场遗址古罗马竞技场历史悠久的古罗马斗兽场庞贝出土:钳子-青铜,凿子-铁,圆规直角尺-青铜,悬垂-青铜罗马人的生活习俗:希腊人爱美,罗马人尚武;希腊文化的个性是和谐之美,罗马文化的个性是凝重之力,即片面地发展物质力量.贝壳形蛋糕模具-青铜,过滤器-青铜,烹蛋器-青铜;炉子-陶,罗马人的竞技最能反映其性格的残暴与施虐狂的特点.二.犹太教的特征:⑴相信耶和华是唯一的真神,排斥其他信仰⑵认为自己是上帝特选的子民⑶仪礼.律法割礼.安息日.七支烛台是犹太教的圣物之一,从罗马时代的犹太教第二圣殿时期以来,即成为犹太人的象征。
西方文明史复习资料 2

西方文明史复习资料备注:所有名词解释和论述题第二题各带中文,英文翻译是百度翻译而来,肯定有语法错误,请注意!名词解释:1.文艺复兴(Renaissance)文艺复兴是14世纪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现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
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认为是封建主义时代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分界。
(下面是翻译)The Renaissance was fourteenth Century the rise in Italy City, an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movement that flourished in Europe in sixteenth Century, brought a period of revolution of science and art, opened a prelude to modern European history,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middle ages and modern dividing line. Marx's historians believe is the division between the age of feudalism and capitalism era.2.启蒙运动(Enlightenment)启蒙运动是发生在17、18世纪欧洲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它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是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欧洲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下面是翻译)The Enlightenment was occurred in 17 in Europe in eighteenth Century, an anti feudal, anti church bourgeois ideology liberation movement, the bourgeois revolution made ideological preparation and propaganda, is following the Renaissance of modern European second ideological liberation movement.3.光荣革命(Glorious Revolution)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的一次政变。
西方文化史(陈铎文修改版)

西方文化史名词解释1.莱茵军战歌:1792年,欧洲封建国家发起武装干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战争,革命处于危急阶段。
此时法国立法会议决定向普。
奥两国宣战,下莱茵省的志愿军接到集合命令。
懂得音乐的工兵上尉鲁日·德·里勤能为之创作,于1792年4月24日连夜谱写了《莱茵河军队战歌》。
人们称之为《马赛曲》。
它成为奋起保卫祖国的法国人民的战歌。
后来人们称之为《马赛曲》。
这首歌当时成为奋起保卫祖国的法国人民的战歌,1795年7月14日被定为法国国歌。
2.乌托邦思想:乌托邦思想是理想的一个完善,乌托邦本意为“没有的地方”或者“好地方”。
延伸为还有理想,不可能完成的好事情,其中文翻译也可以理解为“乌”是没有,“托”是寄托,“邦” 是国家,“乌托邦”三个字合起来的意思即为“空想的国家”。
3.自然主义:自然主义,在各个领域有不同的意思。
大多指文学上的自然主义的,大体上说,采用的方法,对事物进行客观地描述,期间运用最新的科学方法,以达到真实的再现生活的本来面目。
自然主义文学作为西方文学的一个流派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的法国,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传至欧美和世界各国。
自然主义文学是西方现实主义文学发展到极致蜕变的产物,也是生物学、遗传学等科学理论影响文学创作的结果。
自然主义思潮持续的时间并不长,成就基本只局限领域。
4.法国的原样派:20世纪60年代出现于法国文坛的一个小说创新派别。
该派成员是一些围绕《原样》杂志编辑撰稿的青年作家,核心人物是菲利普·索莱,还有让·蒂博多,让·皮埃尔·法耶等人。
这派的作家认为,文学创作不仅要反映和剖析现实,更重要的是要抓住生活本质,把作者的意志渗透到现实中去。
他们反对改变世界、人生和人类本身的想法,而力图在创作中获得世界。
在创作手法上,这一派的作品和“新小说派”有近似的地方又具有象征主义的某些特点。
他们提倡情景描写,认为小说创作应该是立意高远,构思新颖,语言清新;写人绘物要各具神韵,各有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琴文化的发现:P5爱琴海区域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西部沿海地带。
从公元前3000年代后半期至公元前12世纪,在这一地区出现了欧洲最早的奴隶制文明,并创造出了辉煌的青铜文化,人们称之为爱琴文化。
后又被称为克里特—迈锡尼文化。
爱琴文化是在19世纪晚期才为人们所知晓的米诺斯王朝P6公元前2000年,在克里特岛出现了许多奴隶制小国,其中以克诺索斯的米诺斯王朝最为强大。
公元前1700—前1450年是米诺斯王朝称霸爱琴海的鼎盛时期,也是克里特文化的辉煌时代。
米诺斯王宫:建筑规模宏大,结构复杂。
王宫房间的墙壁上装饰着具有独特风格的绘画,其最大的特点是有许多动感的海洋动物形象,反映了克里特人的海洋生活。
王宫的底层有许多储藏室,用来保存各地进贡来的农产品和工艺品。
线形文字A:大概在米诺斯王朝的黄金时代,克里特人的书写形式已从图形符号发展为线形音节文字,这些文字主要刻在泥板和陶器上,考古学家把它称为线形文字A。
迈锡尼文化:P7古希腊作家称迈锡尼文化的创造者为阿该亚人。
阿该亚人与克里特人属不同语系的民族,但他们在与克里特人的长期交往中,吸收和借鉴了克里特人的书写艺术,创造了另一种泥板文书,考古学家称之为线形文字B。
线形文字B里出现了许多有关奴隶的字样,这表明迈锡尼社会已进入到奴隶制阶段,且文字也用于记录经济账目,说明文字已应用于日常生活。
迈锡尼社会也是一个开放的社会。
迈锡尼文化深受克里特文化的影响,从中摄取了许多先进的文化成果。
到公元前15世纪左右,迈锡尼文化发展到了全盛时期。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化P11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化,是以苏美尔文化为基础而创造出来的优秀文化。
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苏美尔人开始使用楔形文字。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文学作品以史诗为主,其中又以《吉尔伽美什史诗》为著名。
另一方面,史诗也放映了美索不达米亚人的宗教观念:多神信仰,神的人格化及灵魂不死观。
宗教与神话在美索不达米亚文化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人在建筑和科技方面也取得了较高成就。
建筑中最杰出的代表有“空中花园”和“七级大庙塔”。
《旧约圣经》:P25《旧约圣经》是犹太教的经典。
(它是由宗教信徒编撰的宗教经典,但它反映了公元前13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希伯来人的历史,是研究古代近东不可缺少的历史资料。
同时,旧约中的传说和诗歌,也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往往成为西方文学作品的重要题材。
)荷马史诗:P29《伊里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史诗由盲人荷马整理编撰成著名的“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以迈锡尼时代晚期的特洛伊战争为题材。
“荷马史诗”反映了公元前11-前8世纪的希腊社会状况,是研究希腊“黑暗时代”的珍贵史料,而且还可以从中窥见迈锡尼时代的某些痕迹。
“荷马史诗”是欧洲最早的文学巨著,成为欧洲文学的渊源,在西方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神话传说是“荷马史诗”的重要题材,反过来,史诗又对早期希腊神话的整理和系统化起了重要作用,从而促进了早期希腊宗教向更高阶段发展,为奥林波斯教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荷马史诗”反映了希腊宗教此时正处于从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氏族崇拜向人格神崇拜的过渡阶段。
“荷马史诗”的编撰,对于希腊民族性格的塑造起了重要的作用。
赫拉克利特:P38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物质性的火,万物由火变化而来,又复归于火,它按一定的规律运动与变化。
赫拉克利特还提出了“一切皆流”和对立统一的辩证法思想。
他用“我们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这一名言表达了其万物皆变、一切皆流的辩证思想。
赫拉克利特把万物运动变化的原因归之于事物内部对立面的统一与斗争,认为“一切都是通过斗争而产生的。
”柏拉图:P46柏拉图继承了苏格拉底哲学,建立起了一个以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念论为核心、包括宇宙论、知识论、伦理学、国家学说等方面的庞大的唯心主义体系。
柏拉图流传下来的著述:《辩诉篇》《智者篇》《裴多篇》《理想国》《巴门尼德篇》理念是柏拉图哲学的最基本的概念。
他认为,理念是万物的本源,独立存在于一切事物和人之外,是永恒的,绝对的和真实的存在。
理念世界是物质世界的原型,是第一性的;物质世界是由理念世界派生出来的,是第二性的,即先有理念,后有物质。
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理论。
柏拉图的知识论也是唯心主义的先验论。
他认为,人得灵魂是不死的,它和理念一样先于肉体的存在,在进入肉体之前生活和理念世界里……P46柏拉图的唯心论哲学体系对后世影响很大,希腊化时代和罗马时期各唯心主义哲学派别,以及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都直接继承了其学说的某一方面,而且也成为近代形形色色唯心论观点的渊源。
建筑与雕刻:P54帕特农神庙是希腊多利亚式建筑的最高成就。
建于雅典卫城上,神庙的基座长达68米,宽30米,四周环绕着56根石柱,整个建筑比例均匀,优美和谐,庄严宏伟。
爱奥尼亚式典雅秀逸,石柱有柱基,柱头刻有涡卷形装饰。
这种形式的典型建筑是伊累克西阿姆,它建于帕特农神庙旁边两个高低不同的地面上,以爱奥尼亚式圆柱支撑屋顶,在高地上有魅力的初女廊,以处女像作圆柱,头顶一个箱子,以备放伊累克西阿姆所用的物品。
科林斯式主要盛行于希腊化时代,风格趋于华丽,柱头刻有精美的叶状装饰。
希腊古典时代文化繁荣的条件:P56古典时代希腊文化出现空前的繁荣并非偶然,而是希腊城邦奴隶制充分发展的必然结果。
1、希腊各城邦奴隶制经济的发展是希腊古典文化繁荣的物质基础。
2、希腊城邦制度及其民主政治与公共生活,激发了城邦公民的文化创造力,同时又为文化发展提供了宽松的政治环境。
3、上古希腊的文化成就,为古典时代文化的繁荣铺垫了浓厚的文化背景。
(“荷马史诗”是希腊文学的渊源,赫西俄德的《神谱》是希腊自然哲学的思想渊源。
4、古代近东悠久而丰富的文化遗产,被希腊人广泛借鉴和吸收,这是希腊古典文化繁荣的一个重要外部条件。
屋大维统治时期是罗马文学的黄金时代,尤其在诗歌方面,出现了维吉尔、贺拉斯和奥维德三大诗人:P71维吉尔的主要作品有《牧歌》、《农事诗》、《伊尼特》贺拉斯的代表作为《颂歌》奥维德的代表作为《变形记》老加图是第一位用拉丁文写作的罗马史学家P73著有《起源》和《论农业》,成为拉丁史学的奠基人。
公元前1世纪,维特鲁威的《论建筑》艺术,是世界上第一部建筑学专著。
P75加洛林文化复兴P91加洛林文化复兴的主要贡献并不在于其文化的创造,而在于其对希腊罗马古典作品与思想的拯救和保存。
它改变了中世纪早期西欧文化衰微的面貌,标志着日耳曼人通过吸收古代基督教与古典文化而建立自身文化体系这一历程的开端,为12世纪的文化复兴奠定了基础。
《民法大全》P91《查士丁尼法典》、《学说汇纂》、《法学阶梯》、《查士丁尼新律》四部法典统称为《民法大全》。
它的编纂表明罗马法已发展到完备阶段。
基督教信仰三位一体的上帝,认为上帝本质上只有一个,但是具有圣父、圣子、圣灵三个位格。
P98 圣父、圣子、圣灵三者不是三个神,而是共具一个个体的独一无二的真神。
十字军东征:P100十字军东征从本质上来说是一场西欧封建主侵略和掠夺近东地区的战争,经济因素在其中起着主要作用。
然而这场战争是在宗教旗帜下进行的,罗马教廷的鼓动和当时人们的宗教狂热情绪也是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凡参加十字军的人都在衣服上缝上红十字作为标志,因此被称为十字军。
十字军东征的宗教热情背后隐藏着西欧封建主贪婪与好战的本性,它首先带来的是战争对社会的破坏。
然而,尽管战争具有侵略与掠夺性质,但它在客观上却促进了当时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对西方社会与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十字军东征后,西方语言中出现了许多阿拉伯词汇。
这些阿拉伯词汇流入西方,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西欧人生活方式的变化。
十字军东征表明了教皇具有强大的号召力,但长期的十字军战争及其最后的失败反而削弱了教皇的威信。
而这对于中世纪的人们走出“信仰时代”无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十字军东征刺激了西方人对地理考察和旅游的兴趣。
此外,十字军的经历使得诗歌的题材大为增加,最富有骑士精神的发过各种史诗和抒情诗也从中获得主题、背景和魅力。
经院哲学:P107经院哲学一词来源于希腊文的“学院”,本意是指在学院中讲授的学说和知识。
在加洛林文化复兴时期,宫廷学院和教会学校中讲授的学问便被称为“经院哲学”。
到11世纪时,经院哲学形成,它专指教会学校中讲授的哲学。
13世纪时,随着西欧经济文化的复兴和教皇权威的提高,经院哲学也达到鼎盛。
至15世纪中叶,经院哲学走向衰落。
经院哲学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1、它以古希腊的哲学概念和逻辑原理来解释和阐明基督教教义,即以理性的形式来论证基督教信仰,使理性服务于信仰,哲学服务于神学。
2、经院哲学的论证方法是抽象而烦琐的辨证方法,12世纪后主要是以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为工具。
运用抽象的概念和三段式推理来论证基督教教义。
经院哲学内部存在着唯名论和唯实论两个派别的争论。
“共相”(一般概念)是实在的,“殊相”(个别事物)是实在的。
罗马式建筑:P110罗马式建筑普遍采用拱券结构,其主要特征是:十字形布局、半圆形拱门、厚实的石墙、肃穆和雄壮,教堂内部幽暗的光线给人一种神秘感。
罗马式教堂的典型有意大利的比萨教堂和米兰圣安布罗斯教堂,法国的卡昂圣艾蒂安教堂和图卢兹圣沙宁教堂,德国的美因茨大教堂和沃姆斯大教堂等。
“人文主义”及特点:P128人文主义是与古典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一种与中世纪宗教思想相对立的世俗主义思想,是在复兴古典文化基础上所形成的新兴资产阶级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其核心是强调希腊罗马古典著作中的人的价值和人的尊严,提倡个性解放与自由,反对以神为中心的封建神学体系。
人文主义思潮从意大利扩展到整个西欧,贯穿于文艺复兴运动的始终。
新兴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以人文主义为武器,对封建教会和神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他们提倡人权,反对神拳,提倡理性,反对民心,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世俗享受,反对禁欲苦行,在西欧掀起了一场反封建范教会的思想解放运动,有力地推动了西欧社会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
《神曲》是但丁的代表作,这部长篇诗集分为“地狱”、“炼狱”和“天堂”三个部分。
P133 描写了作者假托梦幻在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引导下游历地狱、炼狱和在碧雅特丽丝引导下游历天堂的经过。
但是神曲在很多方面仍留有中世纪文学的烙印,也没有完全拜托宗教的束缚,恩格斯称他为中世纪最后的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弗拉西斯科。
彼特拉克诗人首先提出了“人学”与“神学”是两个对立的概念,因此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P133莎士比亚:P136莎士比亚是英国复兴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大师,也代表了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文学方面的最高成就,他的戏剧塑造了许多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风格新颖,语言丰富,北京广阔,揭示了现实社会矛盾,具有强烈的反封建精神,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文学的最高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