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鲫鱼

观察鲫鱼
观察鲫鱼

观察鲫鱼

【分组实验】

目的要求概述鲫鱼适应水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

材料器具活鲫鱼,鱼的骨骼标本;玻璃缸;清水等。

方法步骤

1. 参照图

2.2-12,观察鲫鱼的体色、体形、鳞片,认识各种鱼鳍。

2. 观察各种鳍在鱼的运动中是如何配合的。

3. 观察鱼口的开合与鳃盖的张合之间的关系。

4. 触摸鱼的体表,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

5. 观察鱼的骨骼标本,结合图2.2-13,了解鱼脊柱的构造特点。讨论

1. 鲫鱼的体形和体色对其水生生活有什么意义?

2. 尝试描述鱼鳍的作用。

3. 鱼口与鳃盖的交替张合,在鱼的水生生活中起什么作用?

4. 鱼的脊柱是如何构成的?其功能是什么?

普通生物学-鲫鱼的解剖

实验鱼的解剖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鲫鱼鱼的结构观察,从形态学角度认识生物体的结构组成,了解其适应水生生活的结构特点。学习鱼内部解剖的基本操作方法。 二、实验材料与用具 鲜活鲫鱼、解剖器、解剖盘等。 三、实验操作与观察 (一) 鲫鱼的外形(图1) 取鲫鱼标本,放在解剖盘中进行观察,其体测扁,身体分头、躯干、尾三部份。 自吻端至鳃盖骨后缘为头部。口位于头部前端(口端位),口两侧各有 2 个触须(鲫鱼无触须),吻背面有鼻孔 1 对,眼 1 对,位于头部两侧,形大而圆。眼后头部两侧为宽扁的鳃盖,鳃盖后缘有膜状的鳃盖膜,藉此覆盖鳃孔。 自鳃盖后缘至肛门为躯干部;自肛门至尾鳍基部最后一枚椎骨为尾部。躯干部和尾部体表被以覆瓦状排列的圆鳞,鳞外覆有一薄层表皮,躯体两侧从鳃盖后缘到尾部,各有 1 条由鳞片上的小孔排列成的点线结构,此即侧线;被侧线孔穿过的鳞片称侧线鳞。鱼鳞的排列方式因种而异,成为分类鉴定标准之一。鳞式的写法是侧线鳞数×(侧线上鳞数÷侧线下鳞数)。体背和腹侧有鳍,背鳍 1 个,较长,约为躯干的 3/4 ;臀鳍 1 个,较短;尾鳍末端凹入分成上下相称的两叶,为正尾型;胸鳍 1 对,位于鳃盖后方左右两侧;腹鳍 1 对,位于胸鳍之后,肛门之前,属腹鳍腹位。肛门紧靠臀鳍起点基部前方,紧接肛门后有 1 泄殖孔躯干部与尾部交界之腹面有肛门与尿殖乳突,在尾部有一臀鳍和尾鳍,鳍由鳍棘,或软鳍条支持,硬而不分叉的为鳍棘,柔软分节而分叉的为鳍条,计算各鳍的鳍棘与软鳍条。 图1:鲫鱼的外形 (二) 内脏原位观察(图2-3) 从肛门前l厘米左右处剪一孔,插入剪刀沿腹中线向前经腹鳍中间剪至下颌;使鱼侧卧,左侧向上,自肛门前的开口向背方剪到脊柱,沿脊柱下方剪至鳃盖后缘,再沿鳃盖后缘剪至下颌,除去左侧体壁肌肉,使心脏和内脏暴露。 原位观察:腹腔前方,最后一对鳃弓后腹方一小腔,为围心腔,它借横隔与腹腔分开。心脏位于围心腔内。在腹腔里,脊柱腹方是白色囊状的鳔,覆盖在前、后鳔室之间的三角形暗红色组织,为肾脏的一部分。鳔的腹方是长形的生殖腺,雄性为乳白色的精巢,雌性为黄色的卵巢。腹腔腹侧盘曲的管道为肠管,在肠管之间的肠系膜上,有暗红色、散漫状分布的肝胰脏。在肠管和肝胰脏之间一细长红褐色器官为脾脏。

鲫鱼观察实验教案

鲫鱼观察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理解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2)理解鱼的生殖发育特点。 (3)掌握鱼类的主要特征。 2.能力方面 通过观察鱼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的主要结构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 通过观察鱼的外部形态和主要内部结构的实验,渗透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1.通过学生观察鲫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特点和生理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因为修订后的大纲把着眼点放在培养学生能力上,所以本节课把以上内容列为重点。 2.鱼类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1.学会对鲫鱼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观察方法,因为学生对实验结果的观察、记录、整理和报告方法是较难掌握的。 2.动脉与静脉的概念,动脉血与静脉血的概念。 因为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动脉、动脉血、静脉、静脉血等概念,因此应该让他们学的扎实,为以后学习其它脊椎动物循环系统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把容易混淆的动脉、静脉、动脉血、静脉血等概念认识清楚。教具准备 鲫鱼骨骼的标本、活鲫鱼(或其他的鱼)、剖开体壁的鲫鱼或鲫鱼内部结构模型、有关内容的多媒体软件、鲫鱼的内部结构剪贴图。 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实验趣导→观察鲫鱼内部结构的实验操作→归纳总结出鱼类的主要特征 2.教学过程说明: (1)观察鲫鱼的循环系统 心脏

可结合观察解剖开体壁的鲫鱼或鲫鱼的内部结构模型的实验,或多媒体软件,组织学生观察心脏的颜色及组成, 鲫鱼的心脏体积很小,位于体腔最前端,即最后一对鳃弓的后下方。 注意把静脉窦与心房分开,心房在前,静脉窦在后。把心室和动脉球分开,心室浅红色,壁厚,而动脉球是白色的,心室在前面,心房在后面,并观察与心脏相连的血管。 动脉与静脉 动脉与静脉、动脉血与静脉血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本节课的难点。为此教师在讲此课前,可根据鲫鱼的循环系统图解作一个抽拉式幻灯片(制作方法:在心脏和血管里画斜杠,斜杠画的要细、密、同时流动脉血的位置画红杠,流静脉血的位置画蓝杠,这是幻灯片的上面一篇,下面一篇用电脑激光打印机又细又密的画竖杠。这样幻灯片上下一抽拉即可明显看出血液在心脏和血管里流动的方向。) 教师在上课时可演示此幻灯片,引导学生以心脏为中心看血流方向,然后让学生根据动脉、静脉的概念,到幻灯片上去找动脉、静脉的位置,并说出依据,或者用多媒体软件让学生以心脏为中心看血流方向,找出动脉与静脉。教师做适当的点拨,以后其他脊椎动物的血管也按此理区分。 关于动脉血、静脉血的概念,学生容易混淆,往往误认动脉血管里流的一定是动脉血,静脉血管里流的一定是静脉血,教师应纠正他们的错误认识,帮助他们明确认识,动脉血、静脉血的区别是根据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氧的多少和血液的颜色而定的(不宜联系养料和废物的多少),然后让学生根据此依据在鲫鱼的血液循环图上标出动脉血、静脉血,并说出自己标出各部位流动脉血和静脉血的依据。 让学生分析鲫鱼的心脏里流几种血(为学生学习两栖动物的血液循环打基础),依据是什么(心脏一心室一心房,一条血液循环路线)。 讲课时可理论联系实际安排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情况(用湿纱布或湿棉花把小鱼包起来,注意不要伤害小鱼的生命,把鱼放在载玻片上或培养皿里,把尾鳍移动到物镜下观察)。 ②观察鲫鱼的排泄系统 可直接问学生鲫鱼血液里的废物如何排除体外?然后组织学生观察鲫鱼体腔背侧的一对红色的肾脏,让学生分析得出结论:血液流经肾脏时血液里的废物形成了尿,尿液最后经尿殖孔排出体外。 让学生分析总结出鲫鱼除了外部形态。结构和生理方面与水中生活相适应外,在生殖发育方面也表现出了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鱼类的主要特征

第一课时3观察和解剖鲫鱼

第四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4.3观察和解剖鲫鱼 奉贤区齐贤学校王静 一、教学思路: 本节课围绕“鱼类有哪些形态结构特点适于水中生活”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解剖鲫鱼,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亲自动手观察和解剖,使学生在实验中探究,在活动中感知,探究鱼类适应水生环境的形态结构特点,巩固前面已学过的鱼类的主要特征,体现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理念。 利用课件,让学生明白解剖的每一步骤以及注意事项,还将每一解剖路径逐步演示给学生看,在此基础上,教师讲解解剖时左右手该如何分工,并演示了解剖的第一步。观察内部结构,对学生来讲,也有一定难度,所以在观察顺序上,先观察容易看到的结构,由大的结构到小的结构,并建议学生逐渐移除大的结构,找到其它内部结构。观察过程中,要求对照书上插图,加以仔细辨认,再利用内脏结构图进行补充说明。最后将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综合起来,得出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知道鲫鱼的外形特点,知道其在水生环境中的适应特点。 2、知道鲫鱼的内部结构,知道其各器官的分布和功能。 过程和方法 初步学会解剖的规范性技能,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观察鲫鱼,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 2、通过鲫鱼外部形态及内部结构的观察,解剖方法与解剖技能等知识的学习,进一步确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 1、通过观察与解剖,知道鲫鱼的形态特征与水中生活相适应。 2、初步学会解剖鲫鱼的技能。 四、教学难点: 1、鲫鱼的解剖方法。

2、辩认鲫鱼的内脏结构,并知道其功能。 五、教学准备:活鲫鱼、解剖剪、解剖盘、镊子、水槽、玻璃片、放大镜、吸水纸、细铜丝线;实物投影仪;课件。 六、教学课时: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实验 鱼类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

实验 鱼类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对鲫鱼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了解硬骨鱼类的主要特征以及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特征; 2. 掌握硬骨鱼内部解剖的基本操作方法。 二、实验内容 1. 观察鲫鱼外部形态及其呼吸动作。 2. 解剖鲫鱼,观察内部结构。 3. 观察示范标本:鲤鱼的骨骼系统和神经系统。 三、 实验器材 解剖剪、镊子、解剖盘。鲜活鲤鱼(或鲫鱼)、脱脂棉等 四、 实验步骤 1. 每人取一条鲫鱼,先观察鲫鱼的外形、鳞式、鳍式,取下一片鳞片观察其结构。(外形上适应水生生活特征有哪些?) 鳞式:侧线鳞的数目 l 侧线鳞:有侧线器官穿孔的鳞片; l 侧线上鳞:由背鳍起点斜列到侧线鳞的鳞数; l 侧线下鳞:由臀鳍起点斜列到侧线鳞的鳞数。 比如鲤鱼的鳞式为34~38 ,就是说鲤鱼的侧线鳞为34~38片,侧 线上鳞为5片,侧线下鳞为8片。 侧线上鳞 侧线下鳞 5 8

鳍式:D、A、C、P、 V分别代表背鳍、臀鳍、尾鳍、胸鳍和腹鳍;鳍棘数目-罗马数字;鳍条数目-阿拉伯数字;“-”表示鳍棘与鳍条相连,“,”表示二者分离;“—”表示变化范围。 比如鲤鱼的鳍式为:D.Ⅱ,18—19;P.Ⅰ,16—18;V.Ⅱ,8—9;A.Ⅲ,5—6;C.20—22。表示鲤鱼有背鳍一个,棘2个,软鳍条18—19;胸鳍有棘1个,软鳍条16—18;腹鳍有棘2个,软鳍条8—9;臀鳍有棘3个,软鳍条5—6;尾鳍有软鳍条20—22。 2.解剖鲫鱼 外形观察完毕,剪去鲫鱼左侧体壁,掀去左鳃盖,先原位观察内脏器官的结构,观察内脏自然位置。 2.1循环系统 去掉左侧体壁和鳃盖即可看到其心脏,按心脏跳动的顺序可区分:静脉窦、心房、心室,另外还有动脉球。 2.2鳔 位于消化管的背方、体腔的背部呈银白色的囊状结构。

鲫鱼解剖

生命科学实验探索报告 实验名称:鲫鱼的解剖 学生姓名:杨烨君 学生学号:5141919008 指导教师:曹阳 实验时间:2016年10月31日 1、拍摄鲫鱼的外形图并标注(15分)。 侧线鲫鱼外形图

2、拍摄鲫鱼原位解剖图,并标注(25分)。 鱼鳔 精囊 鱼肠 鲫鱼原位解剖图1 3、拍摄你实验中对鲫鱼的呼吸、消化、泄殖、循环、神经等系统探究的图片,并附上说明(突出你的探究)(60分)。 鱼的呼吸器官和呼吸系统作用原理 第一个呼吸器官是腮,鲫鱼的呼吸器官是鳃。鳃是专门适应水中呼吸的构造。每个鳃又有鳃片和鳃丝组成。

肌肉 鳃片 鳃盖 用解剖刀打开鱼的鳃盖,取出鳃片,掀起鳃盖,可以看见在咽喉两侧各有四个鳃,每个鳃又分成两排鳃片,每排鳃片由许多鳃丝排列组成,每根鳃丝的两侧 又生出许多细小的鳃小片。取出后,可以看见控制鳃盖开关的肌肉。 鱼鳃如此构造是有其独有的道理的,正想。鱼在水中时,每个鳃片、鳃丝、鳃小片都完全张开,使鳃和水的接触面积扩大,增加摄取水中所溶解的氧的机会。 在鳃小片中有微血管,这里的表皮很薄,当血液流过这里时就完成了气体交换: 将带来的二氧化碳透过鳃小片的薄壁,送到水中;同时,吸取水中的氧,氧随血 液循环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由于口部和鳃盖的交替开闭,可以使水不断地由口 进入口腔,经咽到达鳃腔,与鳃丝接触,然后由鳃孔排到外面,鱼类的呼吸作用 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完成的。

第二个呼吸器官是鱼鳔,其实鱼鳔的功用很多,作为辅助的呼吸器官只是其作用中的一个部分,在缺氧的环境中,鱼鳔可以作为辅助呼吸器官,为鱼提供氧气。 鱼鳔一头连着韦氏骨,一头可以活动

观察鲫鱼实验4164209

实验方案:观察和解剖鲫鱼 上海市蒙山中学叶建伟 一、问题的提出 “动物”这一节是继植物类群之后学习的第二大生物类群。鱼类是脊椎动物中最低等、种类多的一个类群,鲫鱼的基础知识是学习后面各类脊椎动物的基础,它在全章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介绍鲫鱼的基本特征,了解鱼类的形态结构与其水生环境相适应,为学习其他类群动物时形成“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奠定基础。 二、实验假设与理论依据 1、实验假设 本节课以鲫鱼为研究对象,讨论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采用“问题→实验→观察→归纳”的教学方法,先提出思考题:鲫鱼有哪些形态结构特点与水生生活相适应?带着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解剖、观察、探究,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总结,解决问题。 2、理论依据 八年级学生大都在14-15岁,表现为爱动,好奇心强,对鲫鱼也有一定感性认识,但对其内部结构没有认识,解剖小动物也是第一次。针对这一点,本节课采用实验和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学生通过自己实验、观察、思考,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三、实验目标 1、科研目标 通过实验观察鲫鱼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结构,逐步形成生物的结构和功能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育人目标 初步学会解剖鲫鱼的技能,逐步养成科学的实验观察方法。 3、工作目标 观察鲫鱼的外形特点,知道其在水中生活的形态特点。 观察鲫鱼的内部结构,知道各器官的分布和功能。 四、实验对象、方法及手段 1、实验对象 鲫鱼。 2、实验方法

观察、解剖。 3、检测手段 (1)鲫鱼的形态图、鲫鱼的解剖图、视频。 (2)实验器材:鲫鱼、蜡盘、解剖剪、镊子、解剖针、吸水纸。 五、实验原则 通过实验解剖与观察,理解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并初步学会解剖鲫鱼的方法。 六、实验内容 鲫鱼的解剖和观察

沪教版生物八年级第二册 4.2.2 观察和解剖鲫鱼(实验) 教案 (1)

生命科学学科初中教学设计 《观察和解剖鲫鱼》 一、设计思路 “观察和解剖鲫鱼”是上教版八年级《生命科学》第四章第二节第一单元“脊椎动物”第一课时的内容,为后面其他脊椎动物的学习奠定重要基础。《课程标准》对本节的学习要求为“初步学会观察和解剖鲫鱼的方法和技能(A级)”。本节课由图片展示脊椎动物的特征引入,以设问“鱼儿为什么离不开水”引出课题。整节课以“鱼有哪些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作为一条主线,以观察和解剖鲫鱼作为载体,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一)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 1、观察鲫鱼的外形 这是学生第一次观察小动物,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由整体到局部、由左到右)观察鲫鱼的外部形态,此环节是学生理解鲫鱼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关键。为使学生能全面地观察、分析,教师可帮助学生设计实验提纲:如注意观察鲫鱼的体色、体形;头部器官:鼻孔、鳃;鳞片和侧线;鳍等。 2、解剖并观察鲫鱼的内部结构 这是学生第一次解剖小动物,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安全的使用解剖工具,并以问题的形式点出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引发学生逐步地思考和实验。为了引导学生在解剖后更系统的观察,特别设置“用标签标明鱼的各个内脏”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成就感。 (二)注重提升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 1、深化理解 设计首尾呼应,以“鱼有哪些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为主线,学生在实践体验的基础上分析、归纳鲫鱼适应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理解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理念,感受观察和解剖小型脊椎动物的实验过程和方法。 2、情感教育

鱼类作为人类的朋友,我们也要关爱他们、保护他们。所以在进行解剖实验之前,注意提醒学生要将鱼先处死以减少它们的痛苦,希望学生体会动物为人类作出了很多贡献,今后更加懂得关心、爱护身边的小动物。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观察和解剖鲫鱼的方法和技能; 2、知道鲫鱼的外形结构和特点; 3、知道鲫鱼的内部主要器官的分布和功能。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解剖鲫鱼,分析、归纳鱼类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特点。从中感受观察和解剖小型脊椎动物的实验过程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关心、爱护小动物; 2、感悟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理念。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初步学会观察和解剖鲫鱼的方法和技能; (二)难点 通过观察和解剖鲫鱼,分析、归纳鲫鱼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特点,理解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理念。 四、教学准备 (一)媒体资源 PPT,视频《鱼类的呼吸》、《鱼鳔》。 (二)实验器材

观察鲫鱼 动物观察日记

观察鲫鱼动物观察日记 叔叔家的鱼缸可真漂亮。那里面有绿油油的水草,有海螺,还有一块块礁石。哇,鱼缸犹如海底世界一样。当然它的主人DD鱼就更多了,有燕子鱼,斑虎鱼,孔雀鱼,金鱼,清洁夫--小鱼在自己的家里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好像一群顽皮的孩子在追逐打闹。 当寒假作业发下的第五天,我家里就多了两名鲫鱼成员。 我们邻居叔叔家的鱼缸又大又漂亮,他们整理的非常的干净,里边有水草、海螺、礁石还有其他的贝壳,当然它的主人DD鱼就更多了,有燕子鱼,斑虎鱼,孔雀鱼,金鱼,清洁夫--小鱼在自己的家里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好像一群顽皮的孩子在追逐打闹。 。小金鱼游得很快,整天都在跟朋友自由自在地玩耍,一点都不像我们,天天都要做自己该做的事情。要睡觉了。不过睡觉之前我有一件事情要做,就是看一下小金鱼。 从菜场买来的鲫鱼满是鳞片,生机勃勃嘴巴一张一合,腮也一样,张得大大得又合上犹如一把扇子在缓缓扇动。 鲫鱼的眼睛都不会眨,总是腮和嘴巴一张一合,灰色的尾巴左右摇摆,左右摇摆的时候会发生小波动,像千万根灰色的线捏在了后面,两条鲫鱼每天在盆里互相看着对方的尾巴形成一个圈,看久了以为是练太极八卦。 鲫鱼游得十分悠闲,仿佛潜水艇一样,有时会起一些小泡泡,像在吹泡泡。

我们两眼对视,突然我感觉身上开始出冷汗,小猫的眼睛简直可以杀人,中间那一条黑色的瞳仁,细细的,就好像怕光一样,小猫的眼球是青绿色的,眼睛一睁,就会显现出一种神秘,让人看穿不透。 可是鲫鱼在水里游来游去,把水里四处漂着灰尘。妈妈说这灰尘是鲫鱼拉的大便,每天要给鲫鱼换水。 中午,鲫鱼在睁大眼睛一动不动的在睡觉,我用筷子动了动它们,它们马上转起来洒出水,威力不是一般的大。 我又组织它们进行爬行赛。我想看看它们长大了,速度有没有变快?我观察了很久,感觉它们的速度还是那么慢。我想蜗牛可能饥饿过度跑不快。于是我拿来了充足的食物——菜叶和面包屑,蜗牛不仅爬得慢而且吃东西的速度也很慢,过了好久食物才有所减少。好不容易等它们吃饱了才又慢吞吞地爬了起来。 鲫鱼非常活泼、机灵。我又把它回归了大自然。 今天一看,那棵蒜长得还真快,蒜变得更绿了,苗长得更高了,明显得超过了其它几头,长得又直又漂亮。我便做了一个勋章“农作物专家”贴在了爸爸身上,他开心得笑了。 田野中,麻雀们那活泼的身影,随处可见,在枝头末梢上跳跃,忽儿成群地飞过天空,留下“叽叽喳喳”的美妙歌声。麻雀是每时每刻都那么欢快的小鸟。 我还看见了大狗熊,见到大狗熊就不由的联想到北极熊:为什么狗熊怕冷,而北极熊不怕冷呢?原来,北极熊有许多的毛,有很厚的皮,还有它每天能吃到许多鱼,那么多油堆积得厚厚的,当然不怕冷?

鲫鱼的解剖

普通生物学实验课须知 1.新生进实验室之前要认真阅读实验室基本知识。 2.每次进入实验室的时间为以课表为准,提前10分钟进入实验室。 3.应严格按照实验平台上预约时间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不来者,视为旷课。如因特殊情况请假,需在实验开始前至少三天向指导教师说明,在选课平台系统中取消原预约时间,重新预约,一次不做实验或一次不交报告,即按不及格论处。 4.预习实验内容和有关知识,写好预习报告(手写),前四部分内容(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器材与试剂,四、实验步骤与操作方法),无预习报告者扣10分。 5. 实验过程中应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原始记录(三个实验需要用相机或手机拍照,DNA指纹图谱实验需用U盘拷贝实验结果,请自备拍照工具和U盘)。 6. 预习、课堂操作、课堂纪律、善后处理、实验报告是评分的依据。 7. 实验完毕,要将自己使用的仪器刷洗干净,药品按序恢复原位,台面擦净,把自己做实验的一套东西找齐,经指导老师检查合格并签字后方可离开。 8. 值日生要认真清扫地面、水槽、台面,检查水、电、门窗是否关好。 9. 实验讲义:实验预约系统中可以下载,也可到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网站下载。 10. 实验报告模板见附件,需注明姓名、学号、组号、做实验具体时间。

鱼的解剖 上课地点:化学楼120 上课时间:选课时 任课教师:徐丽办公地点:生化楼302 课程要求: 预习实验内容,掌握实验目的及原理、仪器和试剂、实验步骤; 手写完成预习报告(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与试剂、实验方法与步骤),课堂检查预习报告情况。 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台上物品按实验室管理老师要求摆放整齐; 2、实验废物按实验室管理老师要求收集; 3、实验结束后,经老师检查后方可离开。 实验纪律: 1、按时上课 2、穿实验服(白大衣) 3、不许吃东西,课堂严禁大声喧哗 4、手机静音 实验成绩: 预习报告:20分 实验操作:40分 报告内容:结果和讨论40分

实验3 鲫鱼的形态与结构

实验日期:2011年12月11日 实验3 鲫鱼的形态与结构 一、目的和要求 通过鲫鱼的解剖和观察,了解鲫鱼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掌握鱼类的主要特征。 二、材料和器具 剪刀,解剖刀,解剖镊,解剖针,解剖盘,活鲫鱼。 三、实验内容 ㈠鲫鱼(Carassius auyatus)外部形态 鲫鱼呈纺锤形,左右侧扁,体表粘滑,被覆瓦状排列的圆鳞。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 ⒈头部自吻端至鳃盖后缘为头部。其两侧有眼,无眼睑和瞬膜。眼的前方有外鼻孔一对(被瓣膜隔成四孔),用镊子探鼻孔,看是否与口腔相通?口位于头部前端(口端位),有上下颌。头的两侧为鳃盖,有鳃盖骨支持。其后端游离缘有鳃盖膜覆盖鳃孔。 ⒉躯干部和尾部由鳃盖后缘至泄殖孔为躯干部。泄殖孔至尾鳍基部(最后一枚椎骨)为尾部。躯干部背方有不成对的背鳍,腹面有成对的胸鳍和腹鳍;尾部有不成对的臀鳍和一正形尾鳍。泄殖孔前有肛门。 侧线:在躯体两侧,自鳃盖后缘至尾部,各有一条由鳞片上的 小孔排列成的点线结构,此即侧线。具有小孔的鳞片为侧线鳞,侧线 有何功能? ㈡内部解剖

取鲫鱼一条,用剪刀从肛门前端由体左侧向背方剪至侧线附近,转向前延脊柱下方剪至鳃盖后缘,然后向前向下剪去部分鳃盖,小心翻开左侧体壁,进行内部观察。[图10—1]。 ⒈原位观察:最后一对鳃弓后腹方的一小腔,为围心腔,它借横隔与腹腔分开。心脏位于围心腔内。在腹腔里,背面是白色囊状的鳔,覆盖在前后鳔室之间的三角形暗红色组织,为肾脏的一部分。鳔的腹方是长形的生殖腺,雄性为乳白色的精巢,雌性为黄色的卵巢。腹腔腹面盘曲的管道为肠管,在肠管之间的肠系膜上,有暗红色、散漫状分布的肝胰脏。在肠管和肝胰 脏之间一细长的红褐色器官 为脾脏。 ⒉循环系统 :察心脏[图 10—2]。 10-1 鲫鱼的内脏

鲫鱼的外形和内脏解剖(教案)

鲫鱼的外形和内脏解剖 一、实验目的: 1.熟悉鲫鱼的外部形态(身体分区、鳍、鳞片以及侧线等)和内部构造; 2.了解一般硬骨鱼的主要特征; 3.学习鱼类的解剖方法。 二、实验材料和用具: 材料:活鲤鱼(或鲫鱼),鱼整体和分散骨骼标本; 工具:解剖刀、解剖盘、放大镜、棉花、镊子。 三、实验操作及观察: 实验材料:鲫鱼 学名: (Carassius auratus) 英文名: (Crucian) 分类地位: 硬骨鱼纲(Osteichthyes) 辐鳍亚纲(Actinopterygii) 鲤形目(Cypriniformes) 鲫鱼属(Crucian) (一)外部形态观察 1.体呈梭形,左右侧扁。 2.身体部分:头、躯干、尾。 (二)内部解剖与观察 将新鲜鲫鱼置解剖盘,使其腹部向上, 用剪刀在肛门前与体轴垂直方向剪一小 口,将剪刀尖插入切口,沿腹中线向前经 腹鳍中间剪至下颌;使鱼侧卧,左侧向上, 自肛门前的开口向背方剪到脊柱,沿脊柱 下方剪至鳃盖后缘,再沿鳃盖后缘剪至下 颌,除去左侧体壁肌肉,使心脏和内脏暴露。用棉花拭净器官周围的血迹及组织

液,置入咸水的解剖盘内观察。 (三)内脏器官的观察 1.原位观察: 在胸腹腔前方、最后1对鳃弓的腹方,有一小腔,为围心腔,它借横隔与腹腔分开。心脏位于围心腔内,心脏背上方有头肾。在胸腹腔里,脊柱腹方是白色囊状鳔,覆盖在前、后鳔室之间的三角形暗红色组织,为的肾脏的一部分。鳔的腹方是长形的生殖腺,在成熟个体,雄性为乳白色的精巢,雌性为黄色的卵巢。胸腹腔腹侧盘曲的管道为肠管,在肠管之间的肠系膜上,有暗红色、散漫状分布的肝胰脏,体积较大。在肠管和肝胰脏之间一细长红褐色器官为脾脏。 2.生殖系统: 生殖系统由生殖腺和生殖导管组成。生殖腺外包有极薄的膜。雄性有精巢1对,性未成熟时往往呈淡红色,性成熟时纯白色,呈扁长囊状;雌性有卵巢1对,性未成熟时为淡橙黄色,呈长带状,性成熟时呈微黄红色,呈长囊形,几乎充满整个腹腔,内有许多小型卵粒。生殖腺表面的膜向后延伸的短管,即输精管或输卵管。左右输精管或输卵管在后端汇合后通入泄殖窦,泄殖窦以泄殖孔开口于体外。观察毕,移去左侧生殖腺,以便观察消化器官。 3.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食管、肠和肛门组成的消化管及肝胰脏和胆囊等消化腺体。此处主要观察食管、肠、肛门和胆囊。肠管最前端接于食管,食管很短,其背面有鳔管通入,并以此为食管和肠的分界点。用圆头镊头将盘曲的肠管展开。肠为体长的2—3倍,肠的前2/3段为小肠,后部为大肠,最后一部分为直肠,直肠以肛门开口于臀鳍基部前方,但肠的各部外形区别不甚明显。胆囊为一暗绿色的椭圆形囊,位于肠管前部右侧,大部分埋在肝胰脏内,掀动肝脏,从胆囊的基部观察胆管如何通入肠前部。观察完毕,移去消化管肝胰脏,以便观察其它器官。 4.鱼鳔: 鱼鳔为位于腹腔消化管背方的银白色胶质囊,从头后一直伸展到腹腔后端,分前后2室,后室前端腹面发出一细长的鳔管,通入食管背壁。观察毕,移去鳔,以便观察排泄器官。

鲫鱼的解剖

一、实验名称:鲫鱼的解剖 二、实验目的 (1)学习鲫鱼解剖的常规操作,了解硬骨鱼的结构特点;(2)了解鱼类消化、呼吸、泄殖系统、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的形态构造及特点; 三、实验材料 3.1. 实验材料:活鲫鱼 3.2. 实验设备:白色解剖盘、解剖剪、镊子、注射器及针头、吸水纸 3.3. 实验试剂:蒸馏水 四、实验内容 4.1鱼的外形观察 取活鲫鱼,置于40℃温水中约5min处死。取出后放在解剖盘中观察。鲫鱼外形呈纺锤形,左右侧扁,全身分为头、躯干、尾三部分。 鲫鱼的口在头端部;有成对的鼻孔和眼;头两侧有鳃盖;躯干两侧中间的一行鳞片均具有小孔,形成侧线;肛门和泄殖孔分别在腹部臀鳍之前。 4.2 鱼的内部解剖

(1)使鲫鱼腹部向上,用解剖剪从肛门向前剪开,沿腹中线经鳍中间剪到下颌;使鱼侧卧,左侧向上,自肛门前的开口向背方剪开,沿记住下方剪至鳃盖后缘;再沿鳃盖后缘剪至胸鳍之前,除去左侧体壁。 (2)依次小心分离鲫鱼的性腺(卵巢)、肝胰脏、肠、后鳔,观察被遮挡的心脏、肾脏等结构。用注射器向泄殖孔注射少量去离子水,观察输尿管和膀胱。观察 (3)取下鳃盖,观察鳃部。依次取下鳃弓。观察咽齿结构。(4)沿体长轴方向剪开鲫鱼的头部背面骨骼并将其移去,用吸水纸小心吸去脑脊液等,从脑背面观察端脑、中脑、小脑、间脑、延脑等结构。小心尝试取下脑部,剥去眼等冗附结构,观察嗅叶、嗅束和大脑。 五、实验结果 5.1鱼的外形观察

(a)

(b) 图5.1 鲫鱼在侧卧(a)和仰卧(b)状态下的外形观察5.2 鱼的内部解剖

图5.2 取下体壁和鳃盖后的鲫鱼

(a)

观察鲫鱼实验电子教案模版

二次备课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 主备人: 王慧君 备课组成员:王慧君 王东 第7课时 总第9课时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鲫鱼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结构,逐步形成生物的结构和功能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初步学会解剖鲫鱼的技能,逐步养成科学的实验观察方法。 3、观察鲫鱼的外形特点,知道其在水中生活的形态特点。 观察鲫鱼的内部结构,知道各器官的分布和功能。 教学重难点: 重点:鲫鱼的形态结构特点. 难点:说明鱼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教学步骤:(内容根据实际添加,但教学环节必须齐全) 引言: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鱼为什么能在水中自由自在地生活呢? 今天,让我们以鲫鱼为例,一起来探究鱼类有哪些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 出示鲫鱼外形图,组织学生观察鲫鱼实物。 1、体形、体色 2、身体分为几部分 3、观察鳞片的排列 4、观察侧线 5、观察鳍、鼻孔 播放视频:“鱼是怎样游泳的”,认识鳍的作用。 归纳:鲫鱼适应水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 (一)播放“解剖鲫鱼”的录像。 强调鲫鱼解剖的步骤、方法、注意事项。 (二)组织学生分组实验:解剖并观察鲫鱼的内部结构,同时出示鲫鱼的解剖图。 1、呼吸系统:鳃的位置、形状、颜色 2、消化系统:食管、肠、肝胰脏、胆囊。

二次备课 3、生殖系统:精巢或卵巢的形状、颜色等。 4、鳔:形状、颜色、组成 5、心脏:位置、形状、颜色 6、肾脏:位置、颜色 (三)组织学生交流实验结果,适时作出评价。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鲫鱼适应水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 作业: 1、填写好实验报告 教后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鲫鱼内部结构的观察

鲫鱼内部结构的观察 高建中 目的 了解鲫鱼的内部结构,理解各器官的功能。学会解剖鲫鱼的技能。 实验前的思考 鲫鱼终生生活在水中,它的内部结构跟水生环境相适应。 材料器具 鲫鱼;解剖剪,镊子,解剖针,解剖盘,细棒或筷子。 步骤 1.解剖 左手握住鲫鱼的头部和背部,腹部向上。右手持解剖剪,从鲫鱼的肛门开始,沿腹中线,由后向前剪开鲫鱼的腹部体壁。一直剪到口的后方为止。把鲫鱼放入解剖盘里,腹部对着实验者。用解剖剪从腹面肛门孔插入,剪开腹壁,一直剪到鳃盖后缘。再沿着鳃盖后缘,剪到胸鳍前面的腹中线处,并将体壁除去。最后剪去鳃盖的后半部分,露出鳃。 2.观察鲫鱼的内部结构 (1)先观察鲫鱼的呼吸系统它主要位于鳃盖下的鳃腔内,咽喉两侧有鲜红色的鳃。每侧各有4个全鳃,全鳃呈镰刀形(见图)。 每个全鳃都有2个鳃片,内侧着生在一根细长弯曲的鳃弓上。鳃弓的内凹面有两行尖齿状的鳃耙。每个鳃片由许多跟鳃弓成放射状排列的鳃丝组成。鳃丝两侧又生有许多鳃小片(见图) 鳃小片上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所以,活鲫鱼的鳃是鲜红色的。 在体腔的中上部,充满气体的白色囊状结构是鳔。其中部深缢,分前后两室 。后室腹面的前端,伸出一条细长的鳔管,向前通向食管的背方。它是鳔内气体排放的管道。(2)接着观察消化系统掰开鲫鱼的口,用食指摸一下它的上颌和下颌。它没有牙齿。 观察鳃的结构后,可用解剖剪除去鱼体一侧的鳃片。用食指触摸咽部下侧,可以找到咽喉齿。仔细观察,它共有4枚,排成一列。 鲫鱼的胃肠分化不明显。在体腔腹侧,可以看到白色的曲折盘绕的细长管子,这就是肠。 它上连食管,下通肛门。试用一根筷子(或细棒)从鱼的口腔缓缓插入,可以一直通到肠里。在鲫鱼的肠和肠之间,分布着红褐色或黄褐色的肝胰脏。因胰脏同肝脏混在一起,不易区别,故叫做肝胰脏。它有两叶,右叶上还可找到一个蓝绿或黄绿色的胆囊,里面贮存着胆汁和胰液。 (3)观察鲫鱼的循环系统鲫鱼的心脏,位于体腔的最前下方。用解剖剪剪开包在外面的围心囊,可以找到两个圆球状结构。前面一个稍小些,壁较厚淡红色的是心室。后面一个壁

观察和解剖鲫鱼教案

观察和解剖鲫鱼 一、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课标中,观察和解剖鲫鱼属于A级学习水平,即要初步学会观察和解剖鲫鱼的操作技能。鱼类是脊椎动物中较低等的类群,通过对鱼类的学习,了解鱼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上的特点,为后续学习的脊椎动物进行对比打下基础,并且掌握学习脊椎动物的一般方法。 2、学情分析 鲫鱼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种鱼类,对于该生物的结构和行为特点大部分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而解剖鲫鱼对学生来说是第一次,有的学生可能好奇、兴奋,跃跃欲试;有的学生可能会害怕,不敢实践操作,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表扬、鼓励等不同方法,并在解剖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 3、设计思想 基于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在教学设计中做了如下考虑: 1、通过触摸——肉眼观察——取特殊侧线鳞对光观察——图片详解——视频感悟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多方面了解侧线的结构以及与环境相适应的相关功能。 2、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鲫鱼解剖实验,考虑到学生没有相关操作基础,采取播放分段演示解剖视频——教师讲解解剖注意要点——学生绘制解剖路线等方法,为学生的实验操作搭建多层脚手架,提高教学实效。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解剖鲫鱼的实验,对鲫鱼外形、内部结构与功能有初步的认识,能简要描述鲫鱼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解剖鲫鱼实验,初步学会解剖鲫鱼的基本方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得以培养,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学生的分析、归纳、综合等能力得以进一步

培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鲫鱼形态结构等知识的学习,学生进一步树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通过观察鲫鱼的形态结构、解剖鲫鱼的实验并准确记录观察、实验结果的学习过程,学生尊重实验动物的科学态度及实验的规范性得到培养。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1、鲫鱼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 2、鲫鱼的解剖方法和内脏器官的观察。 难点:鲫鱼的解剖方法和内脏器官的观察。 四、教学准备 实验用具:解剖盘、解剖工具、放大镜、鲫鱼 教学用具:自制PPT课件、相关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

鲫鱼观察日记

鲫鱼观察日记 鲫鱼观察日记 这长尾巴怪似乎打上了绵羊的如意算盘,静悄悄的向绵羊的方向大步迈去。可绵羊似乎发现了什么,猛地一回头,发现了长尾巴怪。它掉头向前跑,长尾巴怪也不停地追赶绵羊。 当寒假作业发下的第五天,我家里就多了两名鲫鱼成员。 从菜场买来的鲫鱼满是鳞片,生机勃勃嘴巴一张一合,腮也一样,张得大大得又合上犹如一把扇子在缓缓扇动。 鲫鱼的眼睛都不会眨,总是腮和嘴巴一张一合,灰色的尾巴左右摇摆,左右摇摆的时候会发生小波动,像千万根灰色的线捏在了后面,两条鲫鱼每天在盆里互相看着对方的尾巴形成一个圈,看久了以为是练太极八卦。 那天上完语文课,老师要求我们回家种一种植物,观察它的生长过程。一回家我就找外婆要了几粒黄豆,小心翼翼地把豆子埋到土里,外婆告诉我,种黄豆要足够的水。我把黄豆种下以后就开始给黄豆浇水。几天过去了,没发现什么变化。 鲫鱼游得十分悠闲,仿佛潜水艇一样,有时会起一些小泡泡,像在吹泡泡。 可是鲫鱼在水里游来游去,把水里四处漂着灰尘。妈妈说这灰尘是鲫鱼拉的大便,每天要给鲫鱼换水。 中午,鲫鱼在睁大眼睛一动不动的在睡觉,我用筷子动了动它们,它们马上转起来洒出水,威力不是一般的大。

鲫鱼非常活泼、机灵。我又把它回归了大自然。 今天,王鹏宇买了一只乌龟,于是我把王鹏宇找来,举行了一个龟兔赛跑。兔子和乌龟被放在起点线后,“3、2、1,开始!”一声令下,兔子和乌龟都茫然的趴在地上,突然兔子向乌龟看了一眼,然后丧心病狂地向乌龟发起了猛攻,可是不管兔子用“连环飞脚”也好,还是用“巨型门牙”也好,乌龟都毫发无损,像抓痒痒一样,最后兔子筋疲力尽地躺在地上,乌龟转过头来,看它的表情好像叹了口气说:“唉,连我这种“菜龟”都打不过,看的出你技术很差,另外找一个“沙袋”吧!” 原来小金鱼们躺在水草丛中。我拿棍子逗了一下,“苹果”和“葡萄”游了起来,“梨子”还是在原地,一动不动地。我想:“它是在睡觉,还是在生蛋……”它到底在干什么,我也不清楚。 田野中,麻雀们那活泼的身影,随处可见,在枝头末梢上跳跃,忽儿成群地飞过天空,留下“叽叽喳喳”的美妙歌声。麻雀是每时每刻都那么欢快的小鸟。 我问“小鱼是怎么吃食的?”叔叔二话没说,拿起一把鱼食往水里一丢。它们一个个张大嘴巴,一张一合地抢着吃食。一条斑虎鱼躲在灌木从中,好似在捉迷藏。清洁夫是个爱卫生的孩子,它总是不停地做清洁。哦!对了,小鱼还会生病。你看,那条银色的小鱼刚生过病,现在还在长尾巴呢!鱼的世界可真奇妙。 当它饿了,我放一把金鱼食,它们就会抢过来,全不顾往日的绅士风度;可它不饿时,你硬给它喂食,它会吃了又吐出去,硬生生地把你气个半死,而且鱼它不管它在干什么,眼睛始终都是鼓得大大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