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和解剖鲫鱼(实验)

观察和解剖鲫鱼(实验)
观察和解剖鲫鱼(实验)

学生活动单

姓名:、日期:观察结果:

一、观察鲫鱼的外形结构

二、画出鲫鱼的解剖路径

三、观察鲫鱼的内部结构

对照书本边观察边粘贴,将“鳃、鳔、精巢或卵巢、消化管、肾脏、胆囊、肝胰脏”的器官名签放于鲫鱼身体的相应位置。请老师拍照。

三、思考与讨论

鲫鱼有哪些适应水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

第一课时3观察和解剖鲫鱼

第四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4.3观察和解剖鲫鱼 奉贤区齐贤学校王静 一、教学思路: 本节课围绕“鱼类有哪些形态结构特点适于水中生活”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解剖鲫鱼,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亲自动手观察和解剖,使学生在实验中探究,在活动中感知,探究鱼类适应水生环境的形态结构特点,巩固前面已学过的鱼类的主要特征,体现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理念。 利用课件,让学生明白解剖的每一步骤以及注意事项,还将每一解剖路径逐步演示给学生看,在此基础上,教师讲解解剖时左右手该如何分工,并演示了解剖的第一步。观察内部结构,对学生来讲,也有一定难度,所以在观察顺序上,先观察容易看到的结构,由大的结构到小的结构,并建议学生逐渐移除大的结构,找到其它内部结构。观察过程中,要求对照书上插图,加以仔细辨认,再利用内脏结构图进行补充说明。最后将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综合起来,得出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知道鲫鱼的外形特点,知道其在水生环境中的适应特点。 2、知道鲫鱼的内部结构,知道其各器官的分布和功能。 过程和方法 初步学会解剖的规范性技能,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观察鲫鱼,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 2、通过鲫鱼外部形态及内部结构的观察,解剖方法与解剖技能等知识的学习,进一步确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 1、通过观察与解剖,知道鲫鱼的形态特征与水中生活相适应。 2、初步学会解剖鲫鱼的技能。 四、教学难点: 1、鲫鱼的解剖方法。

2、辩认鲫鱼的内脏结构,并知道其功能。 五、教学准备:活鲫鱼、解剖剪、解剖盘、镊子、水槽、玻璃片、放大镜、吸水纸、细铜丝线;实物投影仪;课件。 六、教学课时: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鱼类解剖实验报告

实验室开放实验鱼类的分类识别与内部解剖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鱼类外部形态的观察,熟悉鱼类外部形态的特征,掌握鱼类的外部测量方法,掌握形态分类的基本方法和编制检索表的技巧;正确识别常见鱼类。 2、通过对鱼类内部构造的解剖和观察,熟悉鱼类躯体内部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代谢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生殖系统的主要特征及适应水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特征。 3、学习硬骨鱼类内部解剖的基本操作方法。 二、实验材料及用品 1、不同种类鱼类样品,鱼类浸制标本和骨骼标本; 2、解剖盘、解剖剪、解剖刀、解剖针、镊子、解剖镜、培养皿、直尺、投影仪、笔记本电脑、乳胶手套 3、甲醛、酒精、乙酸乙酯、乙醚 三、实验内容、方法与步骤 (一)鱼类外形的观察与测量 1、鱼类的一般测量和常用术语 全长:自问吻端至尾鳍末端的长度 体长:自吻端至尾鳍基部的长度 体高:躯干部最高处的垂直高 头长:由吻端至鳃盖骨后缘(不包括腮膜)的长度 躯干长:由鳃盖骨后缘到肛门的长度 尾长:由肛门至尾部基部的长度 吻长:由上颌前端至眼前缘的长度 口裂长:吻端至口角的长度 尾柄长:臀鳍基部后端至尾鳍基部的长度 尾柄高:尾柄最低处的垂直高度 2、体型 纺锤型、侧扁型、平扁型、棍棒型、不规则型 3、口式 前口式、下口式、上口式 4、鳍与鳍式 1)奇鳍:背鳍、尾鳍、臀鳍

2)偶鳍:胸鳍、腹鳍 鳍的结构 鳍式:一般用D代表背鳍,A代表臀鳍,C代表尾鳍,P代表胸鳍,V代表腹鳍。用罗马数字表示鳍棘数目,用阿拉伯数字表示鳍条数目。鳍式中的半字线代表鳍棘与鳍条相连,逗号表示分离,罗马字或阿拉伯字中间的一字线表示范围。 鲻鱼:D.Ⅵ,1-8;AⅢ-8;P.16-17;V.1-5;C,14; 5、侧线与鳞式 侧线:躯体两侧从腮盖后缘到尾部的小孔排列成的点线结构 鳞式:侧线鳞数与=侧线上鳞数/侧线下鳞 (二)内部解剖与观察 解剖步骤 1、将鱼置于解剖盘,腹部向上,用手术刀在肛门前与体轴垂直方向剪一小口。 2、使鱼左侧向上侧卧,自肛门向背方剪到脊柱,沿侧线下方前至鳃盖后缘,再至鳃盖后缘剪至下颌。 3、将左侧体壁肌肉揭起,暴露心脏和内脏;拭净器官周围血迹及组织液,置于盛水解剖盘内观察。 注意:揭开左侧体壁前先将体腔膜与体壁分开,以免内脏器官与体壁分开时被损坏。 4、原位观察 (1) 在胸腹腔前方、最后1对鳃弓腹方为围心腔,内具心脏; (2) 胸腹腔脊柱腹方为白色囊状鳔,前、后鳔室之间暗红色组织,为肾脏一部分。 (3) 鳔的腹方为长形生殖腺,雄性为乳白色精巢,雌性为黄色卵巢; (4) 胸腹腔腹侧盘曲管道为肠管;肠系膜上,具暗红色、散漫状分布肝胰脏;肠管和肝胰脏间细长红褐色器官为脾脏。 5、生殖系统 (1) 生殖腺 雄性有精巢1对,性未成熟时往往呈暗红色,性成熟时纯白色,呈扁长囊状; 雌性有卵巢1对,性未成熟时呈淡橙黄色,呈长带状,性成熟时微黄红色,呈长囊形, 几乎充满整个腹腔,内有许多小型卵粒。 (2) 生殖导管 生殖腺表膜向后延伸短管,即输精管或输卵管。 6、消化系统 包括口腔、咽、食管、肠、和肛门及肝胰脏、胆囊等。 (1) 食管 肠管前端接于食管,较端,其背侧有鳔管通入,以次为食管和肠分界点。 (2) 肠 展开肠管,肠为体长2-3倍,前2/3段为小肠,后部为大肠,最后为直肠,以肛门开口与臀鳍基部前方。 (3) 胆囊 暗绿色椭圆型囊,位于肠管前端部右侧,大部分埋在肝胰脏内; 7、鳔 位于腹腔消化管背方,银白色,分前后2室后室前端腹面发出细长的鳔管,通入食管。8、排泄系统 (1) 肾脏 紧贴腹腔背壁中线两侧,1对,红褐色;

鲫鱼的解剖

普通生物学实验课须知 1.新生进实验室之前要认真阅读实验室基本知识。 2.每次进入实验室的时间为以课表为准,提前10分钟进入实验室。 3.应严格按照实验平台上预约时间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不来者,视为旷课。如因特殊情况请假,需在实验开始前至少三天向指导教师说明,在选课平台系统中取消原预约时间,重新预约,一次不做实验或一次不交报告,即按不及格论处。 4.预习实验内容和有关知识,写好预习报告(手写),前四部分内容(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器材与试剂,四、实验步骤与操作方法),无预习报告者扣10分。 5. 实验过程中应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原始记录(三个实验需要用相机或手机拍照,DNA指纹图谱实验需用U盘拷贝实验结果,请自备拍照工具和U盘)。 6. 预习、课堂操作、课堂纪律、善后处理、实验报告是评分的依据。 7. 实验完毕,要将自己使用的仪器刷洗干净,药品按序恢复原位,台面擦净,把自己做实验的一套东西找齐,经指导老师检查合格并签字后方可离开。 8. 值日生要认真清扫地面、水槽、台面,检查水、电、门窗是否关好。 9. 实验讲义:实验预约系统中可以下载,也可到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网站下载。 10. 实验报告模板见附件,需注明姓名、学号、组号、做实验具体时间。

鱼的解剖 上课地点:化学楼120 上课时间:选课时 任课教师:徐丽办公地点:生化楼302 课程要求: 预习实验内容,掌握实验目的及原理、仪器和试剂、实验步骤; 手写完成预习报告(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与试剂、实验方法与步骤),课堂检查预习报告情况。 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台上物品按实验室管理老师要求摆放整齐; 2、实验废物按实验室管理老师要求收集; 3、实验结束后,经老师检查后方可离开。 实验纪律: 1、按时上课 2、穿实验服(白大衣) 3、不许吃东西,课堂严禁大声喧哗 4、手机静音 实验成绩: 预习报告:20分 实验操作:40分 报告内容:结果和讨论40分

鲫鱼解剖

生命科学实验探索报告 实验名称:鲫鱼的解剖 学生姓名:杨烨君 学生学号:5141919008 指导教师:曹阳 实验时间:2016年10月31日 1、拍摄鲫鱼的外形图并标注(15分)。 侧线鲫鱼外形图

2、拍摄鲫鱼原位解剖图,并标注(25分)。 鱼鳔 精囊 鱼肠 鲫鱼原位解剖图1 3、拍摄你实验中对鲫鱼的呼吸、消化、泄殖、循环、神经等系统探究的图片,并附上说明(突出你的探究)(60分)。 鱼的呼吸器官和呼吸系统作用原理 第一个呼吸器官是腮,鲫鱼的呼吸器官是鳃。鳃是专门适应水中呼吸的构造。每个鳃又有鳃片和鳃丝组成。

肌肉 鳃片 鳃盖 用解剖刀打开鱼的鳃盖,取出鳃片,掀起鳃盖,可以看见在咽喉两侧各有四个鳃,每个鳃又分成两排鳃片,每排鳃片由许多鳃丝排列组成,每根鳃丝的两侧 又生出许多细小的鳃小片。取出后,可以看见控制鳃盖开关的肌肉。 鱼鳃如此构造是有其独有的道理的,正想。鱼在水中时,每个鳃片、鳃丝、鳃小片都完全张开,使鳃和水的接触面积扩大,增加摄取水中所溶解的氧的机会。 在鳃小片中有微血管,这里的表皮很薄,当血液流过这里时就完成了气体交换: 将带来的二氧化碳透过鳃小片的薄壁,送到水中;同时,吸取水中的氧,氧随血 液循环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由于口部和鳃盖的交替开闭,可以使水不断地由口 进入口腔,经咽到达鳃腔,与鳃丝接触,然后由鳃孔排到外面,鱼类的呼吸作用 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完成的。

第二个呼吸器官是鱼鳔,其实鱼鳔的功用很多,作为辅助的呼吸器官只是其作用中的一个部分,在缺氧的环境中,鱼鳔可以作为辅助呼吸器官,为鱼提供氧气。 鱼鳔一头连着韦氏骨,一头可以活动

鱼类学实验报告五

实验五不同家鱼部分生物学形状观察 一、目的要求 通过本实验,掌握鱼类鳞片上的年轮标志,认识性腺成熟分期的特征,了解食性的研究方法。 二、实验材料和工具 (一)工具解剖盘,解剖刀,解剖剪,尖头摄,药用天平,秤,直尺,分规,解剖镜,显微镜,载玻片,透明胶纸,目微尺,培养皿,吸管,4%福尔马林溶液。 (二)材料2龄以上,已达性成熟的新鲜鱼;已做好的鲢(或鳙)鳞片片子;年轮示范——鲢鳍条切片,镢(或鲈)鳃盖骨,鲇脊椎骨,沙塘鳢胸鳍辐鳍骨,大黄鱼(或小黄鱼)的耳。 三、内容和方法 (一)测定鲤的体长、体重。然后在鲤的背鳍下方、侧线上方的左右体侧取6—10枚鳞片(不取再生鳞和侧线鳞)浸入淡氨水或温水中数分钟,用牙刷或软布轻轻擦去表皮及粘液,再放到清水冲洗,拭干后夹在两载玻片之间,用透明胶纸固定后即可用作观察年轮。用剪刀在鲤肛门前方剪一小口后沿腹中线向前开腹壁肌肉,注意不要损坏内脏,剪至鳃盖下方为止,然后剪去左侧腹壁肌肉,观察性腺成熟度和肠的充塞度。 (二)性腺成熟度鉴别 1. 根据性腺大小、·颜色、血管分布状况、卵细胞牲状等标准,目测性腺成熟度的分期等级。 I期:性腺呈透明细线状,紧败矛鳔下诱侧的体腔膜上,肉踉无法区别雌雄。 Ⅱ期:卵巢为扁带状,淡红色,表面有分枝状的细长血管,卵相互紧依,肉跟看不清卵粒,用放放大镜可见卵粒,精巢呈线状或细带状,半透明或不透明,血管不显著。 Ⅲ期:卵巢椭圆形,黄橙色,前部宽大,表表有血管分布,肉跟可见卵粒;邻粒开始沉积卵黄,精巢圆杆状,粉红色,压挤精巢或剪开精巢无精液流出。 Ⅳ期:卵巢增大,橘黄色,占据大部腹腔,卵巢膜具弹性,血管发达,卵粒大而饱满,充满卵黄。到Ⅳ期末,肉眼可见卵核。精巢呈乳白色,早期阶段无精液流出;晚期能挤出少量白色精液。 V期:卵粒流动;提起鱼钵;卵屈生殖孔滞出。提起雄鱼或轻压腹部,糟液从生殖孔涌出。 Ⅵ期:当年生殖过的性腺,卵巢体积大大缩小,松软,表面充血,外观呈紫红色,残留少量卵精巢体积显著缩小,呈淡红色。 2.取下性腺称重,计算成熟系数。 成熟系数=(性腺重/去内脏体重)×100 在卵巢前后部位各取主0—20粒卵,放在培养皿里,即置于有目微尺的解剖镜下测量称取1克IV期卵巢,前后部平均取,放入4%福尔马林溶液中固定,全部计数,将所得乘以性腺总重,就得到绝对怀卵量。

沪教版生物八年级第二册 4.2.2 观察和解剖鲫鱼(实验) 教案 (1)

生命科学学科初中教学设计 《观察和解剖鲫鱼》 一、设计思路 “观察和解剖鲫鱼”是上教版八年级《生命科学》第四章第二节第一单元“脊椎动物”第一课时的内容,为后面其他脊椎动物的学习奠定重要基础。《课程标准》对本节的学习要求为“初步学会观察和解剖鲫鱼的方法和技能(A级)”。本节课由图片展示脊椎动物的特征引入,以设问“鱼儿为什么离不开水”引出课题。整节课以“鱼有哪些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作为一条主线,以观察和解剖鲫鱼作为载体,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一)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 1、观察鲫鱼的外形 这是学生第一次观察小动物,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由整体到局部、由左到右)观察鲫鱼的外部形态,此环节是学生理解鲫鱼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关键。为使学生能全面地观察、分析,教师可帮助学生设计实验提纲:如注意观察鲫鱼的体色、体形;头部器官:鼻孔、鳃;鳞片和侧线;鳍等。 2、解剖并观察鲫鱼的内部结构 这是学生第一次解剖小动物,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安全的使用解剖工具,并以问题的形式点出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引发学生逐步地思考和实验。为了引导学生在解剖后更系统的观察,特别设置“用标签标明鱼的各个内脏”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成就感。 (二)注重提升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 1、深化理解 设计首尾呼应,以“鱼有哪些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为主线,学生在实践体验的基础上分析、归纳鲫鱼适应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理解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理念,感受观察和解剖小型脊椎动物的实验过程和方法。 2、情感教育

鱼类作为人类的朋友,我们也要关爱他们、保护他们。所以在进行解剖实验之前,注意提醒学生要将鱼先处死以减少它们的痛苦,希望学生体会动物为人类作出了很多贡献,今后更加懂得关心、爱护身边的小动物。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观察和解剖鲫鱼的方法和技能; 2、知道鲫鱼的外形结构和特点; 3、知道鲫鱼的内部主要器官的分布和功能。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解剖鲫鱼,分析、归纳鱼类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特点。从中感受观察和解剖小型脊椎动物的实验过程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关心、爱护小动物; 2、感悟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理念。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初步学会观察和解剖鲫鱼的方法和技能; (二)难点 通过观察和解剖鲫鱼,分析、归纳鲫鱼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特点,理解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理念。 四、教学准备 (一)媒体资源 PPT,视频《鱼类的呼吸》、《鱼鳔》。 (二)实验器材

实验 鱼类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

实验 鱼类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对鲫鱼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了解硬骨鱼类的主要特征以及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特征; 2. 掌握硬骨鱼内部解剖的基本操作方法。 二、实验内容 1. 观察鲫鱼外部形态及其呼吸动作。 2. 解剖鲫鱼,观察内部结构。 3. 观察示范标本:鲤鱼的骨骼系统和神经系统。 三、 实验器材 解剖剪、镊子、解剖盘。鲜活鲤鱼(或鲫鱼)、脱脂棉等 四、 实验步骤 1. 每人取一条鲫鱼,先观察鲫鱼的外形、鳞式、鳍式,取下一片鳞片观察其结构。(外形上适应水生生活特征有哪些?) 鳞式:侧线鳞的数目 l 侧线鳞:有侧线器官穿孔的鳞片; l 侧线上鳞:由背鳍起点斜列到侧线鳞的鳞数; l 侧线下鳞:由臀鳍起点斜列到侧线鳞的鳞数。 比如鲤鱼的鳞式为34~38 ,就是说鲤鱼的侧线鳞为34~38片,侧 线上鳞为5片,侧线下鳞为8片。 侧线上鳞 侧线下鳞 5 8

鳍式:D、A、C、P、 V分别代表背鳍、臀鳍、尾鳍、胸鳍和腹鳍;鳍棘数目-罗马数字;鳍条数目-阿拉伯数字;“-”表示鳍棘与鳍条相连,“,”表示二者分离;“—”表示变化范围。 比如鲤鱼的鳍式为:D.Ⅱ,18—19;P.Ⅰ,16—18;V.Ⅱ,8—9;A.Ⅲ,5—6;C.20—22。表示鲤鱼有背鳍一个,棘2个,软鳍条18—19;胸鳍有棘1个,软鳍条16—18;腹鳍有棘2个,软鳍条8—9;臀鳍有棘3个,软鳍条5—6;尾鳍有软鳍条20—22。 2.解剖鲫鱼 外形观察完毕,剪去鲫鱼左侧体壁,掀去左鳃盖,先原位观察内脏器官的结构,观察内脏自然位置。 2.1循环系统 去掉左侧体壁和鳃盖即可看到其心脏,按心脏跳动的顺序可区分:静脉窦、心房、心室,另外还有动脉球。 2.2鳔 位于消化管的背方、体腔的背部呈银白色的囊状结构。

观察鲫鱼实验4164209

实验方案:观察和解剖鲫鱼 上海市蒙山中学叶建伟 一、问题的提出 “动物”这一节是继植物类群之后学习的第二大生物类群。鱼类是脊椎动物中最低等、种类多的一个类群,鲫鱼的基础知识是学习后面各类脊椎动物的基础,它在全章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介绍鲫鱼的基本特征,了解鱼类的形态结构与其水生环境相适应,为学习其他类群动物时形成“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奠定基础。 二、实验假设与理论依据 1、实验假设 本节课以鲫鱼为研究对象,讨论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采用“问题→实验→观察→归纳”的教学方法,先提出思考题:鲫鱼有哪些形态结构特点与水生生活相适应?带着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解剖、观察、探究,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总结,解决问题。 2、理论依据 八年级学生大都在14-15岁,表现为爱动,好奇心强,对鲫鱼也有一定感性认识,但对其内部结构没有认识,解剖小动物也是第一次。针对这一点,本节课采用实验和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学生通过自己实验、观察、思考,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三、实验目标 1、科研目标 通过实验观察鲫鱼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结构,逐步形成生物的结构和功能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育人目标 初步学会解剖鲫鱼的技能,逐步养成科学的实验观察方法。 3、工作目标 观察鲫鱼的外形特点,知道其在水中生活的形态特点。 观察鲫鱼的内部结构,知道各器官的分布和功能。 四、实验对象、方法及手段 1、实验对象 鲫鱼。 2、实验方法

观察、解剖。 3、检测手段 (1)鲫鱼的形态图、鲫鱼的解剖图、视频。 (2)实验器材:鲫鱼、蜡盘、解剖剪、镊子、解剖针、吸水纸。 五、实验原则 通过实验解剖与观察,理解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并初步学会解剖鲫鱼的方法。 六、实验内容 鲫鱼的解剖和观察

观察和解剖鲫鱼教案

观察和解剖鲫鱼教案 观察和解剖鲫鱼 三新学校马晓燕 一、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观察和解剖鲫鱼属于A级学习水平,即要初步学会观察和解剖鲫鱼的操作技能。鱼类是脊椎动物中较低等的类群,通过对鱼类的学习,了解鱼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上的特点,及其是怎样适应水生生活的。 2、学情分析 鲫鱼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种鱼类,对于该生物的结构和行为特点大部分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而解剖鲫鱼对学生来说是第一次,有的学生可能好奇、兴奋,跃跃欲试;有的学生可能会害怕,不敢实践操作,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对课堂的控制,及时采用表扬、鼓励等不同方法,并在解剖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 3、设计思想 基于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及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设计中做了如下考虑: 1、肉眼观察——触摸——图片详解——视频感悟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了解鲫鱼的结构以及与环境相适应的相关功能。 2、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鲫鱼解剖实验,考虑到学生没有相关操作基础,采取播放演示视频——教师讲解解剖注意要点等方法,提高教学实效。另外,考虑到学生第一次做解剖实验,可能较兴奋,故采用限时实验、音乐提醒等方法,有效控制课堂。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鲫鱼的外形特点,知道其对水生环境的适应。 2、知道鲫鱼的内部结构,知道其各器官的分布和功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解剖鲫鱼实验,初步学会解剖鲫鱼的基本方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得以培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1、通过对鲫鱼形态结构等知识的学习,学生进一步树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学生尊重实验动物的科学态度及实验的规范性得到培养。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1、鲫鱼的解剖方法和内脏器官的观察。 难点:1、鲫鱼的解剖方法和内脏器官的观察。 四、教学准备 实验用具:解剖盘、解剖剪、解剖针、镊子、蓝墨水、胶头滴管、鲫鱼 教学用具:自制PPT课件、相关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行为学生活动教学说明 1、鲫鱼的身体分为几个 部分,观察它的体形、 体色。 2、用手摸一摸,有什么 一、感觉, 鲫 3、数一数鲫鱼共有多少 鱼种鳍,名称是什么,哪教师对学生的分

鲫鱼的外形和内脏解剖(教案)

鲫鱼的外形和内脏解剖 一、实验目的: 1.熟悉鲫鱼的外部形态(身体分区、鳍、鳞片以及侧线等)和内部构造; 2.了解一般硬骨鱼的主要特征; 3.学习鱼类的解剖方法。 二、实验材料和用具: 材料:活鲤鱼(或鲫鱼),鱼整体和分散骨骼标本; 工具:解剖刀、解剖盘、放大镜、棉花、镊子。 三、实验操作及观察: 实验材料:鲫鱼 学名: (Carassius auratus) 英文名: (Crucian) 分类地位: 硬骨鱼纲(Osteichthyes) 辐鳍亚纲(Actinopterygii) 鲤形目(Cypriniformes) 鲫鱼属(Crucian) (一)外部形态观察 1.体呈梭形,左右侧扁。 2.身体部分:头、躯干、尾。 (二)内部解剖与观察 将新鲜鲫鱼置解剖盘,使其腹部向上, 用剪刀在肛门前与体轴垂直方向剪一小 口,将剪刀尖插入切口,沿腹中线向前经 腹鳍中间剪至下颌;使鱼侧卧,左侧向上, 自肛门前的开口向背方剪到脊柱,沿脊柱 下方剪至鳃盖后缘,再沿鳃盖后缘剪至下 颌,除去左侧体壁肌肉,使心脏和内脏暴露。用棉花拭净器官周围的血迹及组织

液,置入咸水的解剖盘内观察。 (三)内脏器官的观察 1.原位观察: 在胸腹腔前方、最后1对鳃弓的腹方,有一小腔,为围心腔,它借横隔与腹腔分开。心脏位于围心腔内,心脏背上方有头肾。在胸腹腔里,脊柱腹方是白色囊状鳔,覆盖在前、后鳔室之间的三角形暗红色组织,为的肾脏的一部分。鳔的腹方是长形的生殖腺,在成熟个体,雄性为乳白色的精巢,雌性为黄色的卵巢。胸腹腔腹侧盘曲的管道为肠管,在肠管之间的肠系膜上,有暗红色、散漫状分布的肝胰脏,体积较大。在肠管和肝胰脏之间一细长红褐色器官为脾脏。 2.生殖系统: 生殖系统由生殖腺和生殖导管组成。生殖腺外包有极薄的膜。雄性有精巢1对,性未成熟时往往呈淡红色,性成熟时纯白色,呈扁长囊状;雌性有卵巢1对,性未成熟时为淡橙黄色,呈长带状,性成熟时呈微黄红色,呈长囊形,几乎充满整个腹腔,内有许多小型卵粒。生殖腺表面的膜向后延伸的短管,即输精管或输卵管。左右输精管或输卵管在后端汇合后通入泄殖窦,泄殖窦以泄殖孔开口于体外。观察毕,移去左侧生殖腺,以便观察消化器官。 3.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食管、肠和肛门组成的消化管及肝胰脏和胆囊等消化腺体。此处主要观察食管、肠、肛门和胆囊。肠管最前端接于食管,食管很短,其背面有鳔管通入,并以此为食管和肠的分界点。用圆头镊头将盘曲的肠管展开。肠为体长的2—3倍,肠的前2/3段为小肠,后部为大肠,最后一部分为直肠,直肠以肛门开口于臀鳍基部前方,但肠的各部外形区别不甚明显。胆囊为一暗绿色的椭圆形囊,位于肠管前部右侧,大部分埋在肝胰脏内,掀动肝脏,从胆囊的基部观察胆管如何通入肠前部。观察完毕,移去消化管肝胰脏,以便观察其它器官。 4.鱼鳔: 鱼鳔为位于腹腔消化管背方的银白色胶质囊,从头后一直伸展到腹腔后端,分前后2室,后室前端腹面发出一细长的鳔管,通入食管背壁。观察毕,移去鳔,以便观察排泄器官。

泥鳅实验报告

泥鳅的催青、人工授精和胚胎发育的整体观察 11级生科三班程旖、陈晓凤、杨祖勤、苏巧、巩雪、程程、张金萍、陈宇霖、崔凯一、实验目的 掌握泥鳅的催青和人工授精技术,观察鱼类胚胎发育过程的形态变化。 二、实验原理 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可促进雌雄性腺的发育而产卵或排精。人工获取精子和卵子并使两者在体外融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即称为人工受精。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受精卵在孵化过程中出现细胞数目和形态的显著变化。 三、材料用具和试剂 1.材料用具 泥鳅(8条雌性,2条雄性)、塑料盆2个、漏盆1个、培养皿8个、纱布1块、吸管2支、解剖剪、镊子、注射器 2.试剂 HCG、曝气水 四、实验步骤 1.催青 5月9日晚19:00取雌鱼,在腹部注射HCG(浓度为500μl/ml),150μl/条。 2.人工授精 5月10日早8:00取雌性泥鳅,用右手指由前向后挤压鱼的腹部挤出鱼卵,置于培养皿中。取雄性泥鳅剪掉头部,从泄殖孔剪开腹部。用镊子取出背部的两条白色精巢,放在干净的培养皿中(不要有水),用剪刀剪碎。精子加水激活,倒到装有卵的培养皿中进行授精(1~2min内完成)。 3.整体观察 在显微镜4x物镜下观察受精卵发育过程,并拍照记录。 五、观察结果 表1 泥鳅的胚胎发育时序表(水温: 20~25℃) 序号发育时期各发育时期简要特征记录时间历时(h: min) 图序 1 受精卵圆粒状,淡黄色,卵质分布均匀0:00 2 胚盘期胞质集中到动物极,胚盘隆起 3 2细胞期第1次卵裂,纵裂为2个细胞9:21 1 4 4细胞期第2次卵裂,纵裂为2排4个细胞9:56 2 5 8细胞期第3次卵裂,8个细胞分列2排10:08 3 6 16细胞期第4次卵裂,16个细胞分列4排10:23 4 7 32细胞期第5次卵裂,产生32个细胞10:49 5 8 64细胞期第6次卵裂,产生64个细胞11:13 6 9 多细胞期细胞越分越小,由单层变为多层11:26 7 10 高囊胚期囊胚层隆起12:02 8 11 低囊胚期囊胚层下降14:36 9 12 原肠早期胚层下包1/3~1/2 15:03 10 13 原肠中期胚层下包1/2~2/3 15:32 11 14 原肠晚期胚层下包2/3~5/6 15:59 12

实验十五 鱼的形态及解剖结构

实验十五鱼的形态及解剖结构 【实验目的】 通过鲤鱼(Cyprinus carpio)或鲫鱼(Carassius auratus)的形态及结构的观察,并与软骨鱼相比较,了解鱼类的结构特征。 【实验材料】 新鲜鲤鱼(或鲫鱼),楯鳞、硬鳞、圆鳞、栉鳞的制片,制备好的鲤鱼骨骼标本和脑标本,硬骨鱼的皮肤切片,不同食性的鱼(乌鱼、草鱼、鲢鱼)示消化道的长度和鳃耙(示例),鱼类(麦穗鱼、鳑鲏)的婚装(示例)。 【实验用具】 解剖镜。 【实验内容】 (一)外形观察 鲤鱼体呈纺垂形,略为侧扁。头的最前端为口,口两侧各有一对口须(鲫鱼无口须)口上有一对鼻孔。头后两例有宽扁的鳃盖,鳃即位于其内。背鳍一个,最前端有一硬刺。尾鳍两叶相等为正形尾。臀鳍的前端亦有一硬刺,腹鳍已向前移位于胸鳍之后,注意偶鳍与鲨不同,不是向水平展开而是向垂直面展开。躯干两侧有侧线,位于皮肤下。肛门开口于臀鳍的基部,泄殖孔紧接其后。 (二)皮肤及鳞片的观察 用手抚摸鲤鱼的体表,是否光滑?鲤鱼的体表被以一层上皮组织,并由其分泌大量粘液,在游泳时可以减少鱼身和水的摩擦。在表皮之下覆盖着一层鳞片,鳞片彼此呈整齐覆瓦状排列。这种鳞片的发生与鲨鱼的鳞有何不同?取一鳞片置解剖镜下面观察,可见它大致呈圆形,中间有很多同心圆的环纹(露于体表之部分上有很多色素)。环纹可用作鉴定年龄的依据,这种鳞片叫圆鳞。再取一被侧线穿过之侧线鳞置解剖镜下观察,即可见有一管道由其中穿过。 观察硬骨鱼的皮肤切片,分清表皮和真皮,表皮和真皮都由多层细胞组成,这是脊椎动物皮肤的共同特点。注意色素细胞及皮肤腺的分布情况。 示例:观察楯鳞、硬鳞、圆鳞、栉鳞的制片。区别其结构特点,这些鳞片在发生上各由何胚层形成? (三)内脏器官观察(图15-1) 取一条鲤鱼放在解剖盘里,用解剖剪由肛门向前沿腹中线至胸鳍纵形剪开,使鱼体右侧向上,再从肛门向背方剪到脊柱,沿脊柱向前至鳃盖后缘剪去一例的体壁,使内脏全部露出。 1.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食道、肠等,消化腺只有肝胰脏。 先观察口腔,由上下领包围,上下颌均无牙齿,口腔背壁由厚的肌肉组成,口腔底部有不能活动的三角形舌。 口腔向后是咽部,左右两侧是鳃裂。第五对鳃弧称咽骨,其上无鳃丝,而生有咽喉齿。

鲫鱼的解剖

一、实验名称:鲫鱼的解剖 二、实验目的 (1)学习鲫鱼解剖的常规操作,了解硬骨鱼的结构特点;(2)了解鱼类消化、呼吸、泄殖系统、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的形态构造及特点; 三、实验材料 3.1. 实验材料:活鲫鱼 3.2. 实验设备:白色解剖盘、解剖剪、镊子、注射器及针头、吸水纸 3.3. 实验试剂:蒸馏水 四、实验内容 4.1鱼的外形观察 取活鲫鱼,置于40℃温水中约5min处死。取出后放在解剖盘中观察。鲫鱼外形呈纺锤形,左右侧扁,全身分为头、躯干、尾三部分。 鲫鱼的口在头端部;有成对的鼻孔和眼;头两侧有鳃盖;躯干两侧中间的一行鳞片均具有小孔,形成侧线;肛门和泄殖孔分别在腹部臀鳍之前。 4.2 鱼的内部解剖

(1)使鲫鱼腹部向上,用解剖剪从肛门向前剪开,沿腹中线经鳍中间剪到下颌;使鱼侧卧,左侧向上,自肛门前的开口向背方剪开,沿记住下方剪至鳃盖后缘;再沿鳃盖后缘剪至胸鳍之前,除去左侧体壁。 (2)依次小心分离鲫鱼的性腺(卵巢)、肝胰脏、肠、后鳔,观察被遮挡的心脏、肾脏等结构。用注射器向泄殖孔注射少量去离子水,观察输尿管和膀胱。观察 (3)取下鳃盖,观察鳃部。依次取下鳃弓。观察咽齿结构。(4)沿体长轴方向剪开鲫鱼的头部背面骨骼并将其移去,用吸水纸小心吸去脑脊液等,从脑背面观察端脑、中脑、小脑、间脑、延脑等结构。小心尝试取下脑部,剥去眼等冗附结构,观察嗅叶、嗅束和大脑。 五、实验结果 5.1鱼的外形观察

(a)

(b) 图5.1 鲫鱼在侧卧(a)和仰卧(b)状态下的外形观察5.2 鱼的内部解剖

图5.2 取下体壁和鳃盖后的鲫鱼

(a)

实验-鱼的解剖

实验鱼的解剖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鲫鱼鱼的结构观察,从形态学角度认识生物体的结构组成,了解其适应水生生活的结构特点。学习鱼内部解剖的基本操作方法。 二、实验材料与用具 鲜活鲫鱼、解剖器、解剖盘等。 三、实验操作与观察 (一) 鲫鱼的外形(图1) 取鲫鱼标本,放在解剖盘中进行观察,其体测扁,身体分头、躯干、尾三部份。 自吻端至鳃盖骨后缘为头部。口位于头部前端(口端位),口两侧各有 2 个触须(鲫鱼无触须),吻背面有鼻孔 1 对,眼 1 对,位于头部两侧,形大而圆。眼后头部两侧为宽扁的鳃盖,鳃盖后缘有膜状的鳃盖膜,藉此覆盖鳃孔。 自鳃盖后缘至肛门为躯干部;自肛门至尾鳍基部最后一枚椎骨为尾部。躯干部和尾部体表被以覆瓦状排列的圆鳞,鳞外覆有一薄层表皮,躯体两侧从鳃盖后缘到尾部,各有 1 条由鳞片上的小孔排列成的点线结构,此即侧线;被侧线孔穿过的鳞片称侧线鳞。鱼鳞的排列方式因种而异,成为分类鉴定标准之一。鳞式的写法是侧线鳞数×(侧线上鳞数÷侧线下鳞数)。体背和腹侧有鳍,背鳍 1 个,较长,约为躯干的3/4 ;臀鳍 1 个,较短;尾鳍末端凹入分成上下相称的两叶,为正尾型;胸鳍 1 对,位于鳃盖后方左右两侧;腹鳍 1 对,位于胸鳍之后,肛门之前,属腹鳍腹位。肛门紧靠臀鳍起点基部前方,紧接肛门后有 1 泄殖孔躯干部与尾部交界之腹面有肛门与尿殖乳突,在尾部有一臀鳍和尾鳍,鳍由鳍棘,或软鳍条支持,硬而不分叉的为鳍棘,柔软分节而分叉的为鳍条,计算各鳍的鳍棘与软鳍条。 图1:鲫鱼的外形 (二) 内脏原位观察(图2-3) 从肛门前l厘米左右处剪一孔,插入剪刀沿腹中线向前经腹鳍中间剪至下颌;使鱼侧卧,左侧向上,自肛门前的开口向背方剪到脊柱,沿脊柱下方剪至鳃盖后缘,再沿鳃盖后缘剪至下颌,除去左侧体壁肌肉,使心脏和内脏暴露。 原位观察:腹腔前方,最后一对鳃弓后腹方一小腔,为围心腔,它借横隔与腹腔分开。心脏位于围心腔内。在腹腔里,脊柱腹方是白色囊状的鳔,覆盖在前、后鳔室之间的三角形暗红色组织,为肾脏的一部分。鳔的腹方是长形的生殖腺,雄性为乳白色的精巢,雌性为黄色的卵巢。腹腔腹侧盘曲的管道为肠管,在肠管之间的肠系膜上,有暗红色、散漫状分布的肝胰脏。在肠管和肝胰脏之间一细长红褐色器官为脾脏。

水生生物学实验讲义

《水生生物学》课程实验 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水生生物学 使用教材:水生生物学 教材类型:自编讲义 教研室:水产养殖 任课教师:XX 武汉工业学院动物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水生生物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水生生物学 英文名称:Hydrobiology 课程编码:07304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开设课程教研室:水产养殖 学分: 3.5 学时:12 应开实验项目个数: 4 实开实验项目个数: 4 适用专业、年级:水产养殖专业大二本科生 要求先修课程:动物学、植物学、鱼类学 一、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水生生物学(形态和分类)是水产养殖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理论课,是研究有关生活在水中生物的生命活动的变化规律,分类地位及其特征,并探讨其控制利用的学科。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用科学观点认识水生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掌握水生生物形态分类的基本知识和常见种类的主要特征;掌握水生生物的研究方法;运用所学知识加强内陆水体的水质管理,合理开发和利用水产资源,改进产品质量,为提高水体生产力提供科学依据。 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实验一浮游植物观察(3学时)要求学生能详尽地描述浮游植物各大类群常见种类的特征,熟悉了解常见的浮游植物种类。 实验二浮游动物观察(3学时) 要求学生能详尽准确地描述浮游动物的特征,熟悉了解常见的浮游动物种类。 实验三底栖动物的观察与常见种类的识别(3学时) 要求学生能详尽准确地描述浮游动物与底栖动物的特征,熟悉了解 常见的浮游动物与底栖动物种类。

实验四水生生物的基本调查方法(3学时) 通过实地采样,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掌握水生生物定性及定量方法。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科学说明 实地采样、实验室观察配合装片观察 四、考核方式 实验报告 五、教材 《水生生物学》,赵文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六、参考书: 梁象秋,方纪祖,杨和荃:水生生物学(形态和分类)。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沈嘉瑞等:中国动物志。科学出版社,1979 陈义:无脊椎动物学。商务出版社,1954 堵南山:甲壳动物学(上、下册)。科学出版社,1987 七、备注

观察和解剖鲫鱼教案

观察和解剖鲫鱼 一、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课标中,观察和解剖鲫鱼属于A级学习水平,即要初步学会观察和解剖鲫鱼的操作技能。鱼类是脊椎动物中较低等的类群,通过对鱼类的学习,了解鱼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上的特点,为后续学习的脊椎动物进行对比打下基础,并且掌握学习脊椎动物的一般方法。 2、学情分析 鲫鱼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种鱼类,对于该生物的结构和行为特点大部分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而解剖鲫鱼对学生来说是第一次,有的学生可能好奇、兴奋,跃跃欲试;有的学生可能会害怕,不敢实践操作,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表扬、鼓励等不同方法,并在解剖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 3、设计思想 基于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在教学设计中做了如下考虑: 1、通过触摸——肉眼观察——取特殊侧线鳞对光观察——图片详解——视频感悟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多方面了解侧线的结构以及与环境相适应的相关功能。 2、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鲫鱼解剖实验,考虑到学生没有相关操作基础,采取播放分段演示解剖视频——教师讲解解剖注意要点——学生绘制解剖路线等方法,为学生的实验操作搭建多层脚手架,提高教学实效。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解剖鲫鱼的实验,对鲫鱼外形、内部结构与功能有初步的认识,能简要描述鲫鱼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解剖鲫鱼实验,初步学会解剖鲫鱼的基本方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得以培养,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学生的分析、归纳、综合等能力得以进一步

培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鲫鱼形态结构等知识的学习,学生进一步树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通过观察鲫鱼的形态结构、解剖鲫鱼的实验并准确记录观察、实验结果的学习过程,学生尊重实验动物的科学态度及实验的规范性得到培养。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1、鲫鱼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 2、鲫鱼的解剖方法和内脏器官的观察。 难点:鲫鱼的解剖方法和内脏器官的观察。 四、教学准备 实验用具:解剖盘、解剖工具、放大镜、鲫鱼 教学用具:自制PPT课件、相关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

鱼类实验报告

实习报告 题目:鱼类增养殖学生产实习课程鱼类增养殖学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实习地点广东省罗非鱼良种场 实习时间2012.4.23-2012.5.10 指导老师

GDOU-B-11-112广东海洋大学学生实验报告书(学生用表) 鱼类增养殖学生产实习实习报告 一、实习时间、地点 2012年4月23日至2012年5月10日,广东省淡水名优鱼类种苗繁育中心 二、实习工具药品 显微镜、解剖镜各2套、解剖工具、玻片、盖玻片等。 三、实习内容 1.日常车间管理工作 1.1车间介绍: 第二组所在的车间位于篮球场右侧,为工厂化养殖的室内车间,车间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用塑料大棚罩住的棚内池,第二部分是普通的室内池,第三部分是办公室和 小仓库,第四部分是室外的吊养池和出苗所需要的场地。 第一部分用塑料大棚罩住的池子共有64个,规格为2.5米乘2米,并且在每个池子 上方再加盖一层塑料膜。因此池内水温可达36(早晚)—44(中午)摄氏度。这些池子 主要是用于一公分以下小苗进行性逆转,利用高温调控进行性逆转,全雄率可以达到百 分之九十五以上。鱼苗大部分来自该罗非鱼场的海南场,因为在海南温度高,孵化率高, 因此该场在海南进行孵化,再将小苗空运至番禺进行养殖标粗,减少风险,增加收益。 第二部分的工厂化室内池共有48个,规格为2.5米乘2米,没有加塑料大棚等设施, 用于性逆转后鱼苗的进一步喂养。不同的池子养殖的规格有所差异,并且要经常进行标 粗以免发生大量的大小蚕食,由于性逆转在高温下进行,所以当回复到室温进行养殖的 时候,会发生一个死亡的高峰期。这部分池子也提供适应常温的作用。第一部分和第二 部分的池子是车间最重要的部分,是进行鱼苗养殖的场所。 第三部分和第二部分池子相邻,是办公室和小仓库。小仓库主要是存放饲料,酒精 等日常用品的地方。由于每日喂养的饲料需要经过特殊处理在仓库门口还安置一台搅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