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性愈合理论在压疮中的应用18页PPT
湿性愈合理论在压疮护理中的应用

湿性愈合理论在压疮护理中的应用贾克俭(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安徽蚌埠233000)【摘要】目的通过运用湿性愈合理论结合精心护理来提高压疮患者的治愈率,改善其生活质量。
方法对43例(95处)压疮运用湿性愈合理论,根据压疮分级、大小、基底、渗出物和周围皮肤的状况合理使用不同的新型敷料配合精心护理。
结果通过湿性愈合理论的使用配合精心的护理,本组43例患者治愈35例,好转6例(13处),2例行手术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结论湿性愈合理论极大提高了压疮患者的治愈率,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作为压疮治疗理念的更新,可以替代传统的干性疗法,值得在今后的工作中推广。
【关键词】压力性溃疡/护理;绷带;湿性愈合;新型敷料文章编号:1009-5519(2012)22-3467-02中图法分类号:R473.6;R632.1文献标识码:B压疮(pressure sores)是皮肤或皮下组织由于压力、剪切力或摩擦力而导致皮肤、肌肉和皮下组织的局限性损伤,常发生在骨隆突处[1],如骶尾部、坐骨结节、股骨大转子、足根部等。
常见于截瘫患者和老年卧床患者,由于溃烂后很难愈合,严重影响疾病恢复,甚至恶化疾病、增加患者的病死率[2],给社会造成巨大压力。
本科自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收治压疮患者43例(95处),经运用湿性愈合理论配合精心周到的护理,取得了很好疗效,现将治疗及护理的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65~87岁,平均74岁;其中Ⅰ期17处,Ⅱ期29处,Ⅲ期37处,Ⅳ期及以上12处;治愈35例,好转6例,转外科皮瓣手术2例。
1.2压疮的分期2007年2月,美国国家压疮专家组(NPUAP)发布了新的分期系统,扩展了原有的四期分类法,在原有的四期基础上增加了深部组织损伤期及不可分期,总共分为六期,可疑深部组织损伤期、Ⅰ期、Ⅱ期、Ⅲ期、Ⅳ期、不可分期[3]。
1.3湿性愈合疗法治疗前需对压疮发生部位、分级、大小、基底、渗出物和周围皮肤的状况进行全面、准确评估。
湿性愈合理论在治疗压疮患者中的应用

果 。本研究没有进 行严 格 的科 研 设计 , 包 含许 多 临床 干扰 因 格 的科研设计 , 准确性预 测又是在 同一 所医 院选择检 测对象 。
素, 根据 临床实际工作 情况 , 采 用 B超 与临床 相结 合 的方法 ,
对临床常用 的各 项预 测胎 儿体 重 的指标进 行 统计 分析 , 找 出 胎儿体重的相关 因素 , 得 出估计胎 儿体重 的 回归 方程式 , 通 过
使用银离子敷 料 , 银 离 子 只 有 在 湿 润 状 态 下 才 能 够 释 放 而 发
持皮 肤正常 p H值极适 宜温 湿度造成 一个 接 近生理 状态 的湿
性 愈合环 境 , 同时敷料 可以防止液体 和细菌通 过 , 促使伤 口快 速愈合 。湿性 愈合理论的原理 : ①调节创 面氧张力 , 促进 毛 细血 管的形成 , 加速 肉芽组织的形成 , 促进 伤 V I 愈合 ; ②有利于
因此 , 此公式的准确性还有待进一 步验证。
参 考 文 献
[ 1 ] 丁媛媛. 四种不 同公式估测胎儿体 重准确 性的比较[ J ] .
医学信息 , 2 0 1 1 , 2 4 ( 1 ) : 6 9— 7 0 . [ 2 ] D u d l e y N J . A s y s t e ma t i c r e v i e w o f t h e u l t r a s o u n d e s t i m a t i o n
愈合提供适 宜的温度 、 湿度及 p H值 。传统 的干性 疗法在 治疗 难 以愈合 的压疮 中面对 诸多无 法应 对 的挑 战 , 如 坏死 组织 形 成干 硬厚 痂 、 痂下 积脓 积液 、 外 露骨 等 ; 湿性 治疗 是密 闭式 敷 料 的支持 下实现的 , 敷料将 渗液全部或 部分保 留在创 面上 , 保
湿性愈合理论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组 间 的愈 合率 比较用 x 检 验 ; 显效 及 愈 合 时间 , 换
药次 数等计 量 资料 以 ( ±s 表 示 , 组 间 的 比较 采 ) 两 用独 立 样 本 t 验 , P< 0 0 检 以 . 5为 差 异 有 显 著 意
义。
2 结 果 ( 1 2 表 ,)
表 1 两组 患者 Ⅱ~ Ⅲ 期压疮疗 效比较
Ⅲ期压疮 , 效满 意 , 疗 现报 告如 下 。
1 资料 与方法 1 1 临 床资料 . 我院 20 0 7年 1月~ 2 0 0 8年 1 2月
氧化 氢溶 液擦 洗 ,再用 生 理 盐 水 局 部 创 面 冲洗 , 有 坏死 组织 时行修 剪清 创 , 除去脓 性分 泌物 , 有潜在 腔 隙 的用生理 盐水 纱条 引流 , 创面 涂碘伏 , 然后 用湿 性
肤搓 伤 。根 据病 情 , 时换 药 ,清创 伤 口, 及 如仍 有 难
以清 除 的纤维 蛋 白和坏 死碎 片 , ~2d更 换湿 性 愈 1 合敷 料 , 以便 加 速清 创 ; 表 皮 形 成 阶段 , 保 留 湿 在 可
数 ( . ±1 0 c 2 9 . ) m× ( . ±2 0 C I 3 0 . ) I。将 其 随机 分 为 T 传统 治疗法 组 1 8例 与湿润疗 法组 2 0例 。两 组患者
于 伤 口愈 合而谓 之 干性愈合 理念 。但 事实 上人 类对 氧气 的利 用需血 红 蛋 白的氧 合 作 用 , 大气 氧是 不 而 能直 接被 伤 口所 利用 的 , 干性 敷 料 不 能 隔绝 细 菌 的
侵入 , 也无 法保持 伤 口的温 度和湿 度 , 不利 于伤 口的 愈合 。1 6 ] 9 2年 动 物 生 理 学 家 Witr 过 猪 体 ne_ 通 2
伤口湿性愈合理论ppt课件

处理方法。
9、伤口湿性愈合的核心
湿润
10、湿性愈合的优点
利于坏死组织与纤维蛋白的溶解 调节创面氧张力,促进毛细血管的形成 促进渗液中多种生长因子的释放 保持创面恒温,加快细胞分裂促进创面愈合 局部湿润无结痂形成,避免新生肉芽组织机械
性损伤,减少更换敷料时的损伤和疼痛 保护创面神经末梢,减少疼痛 封闭性保湿环境敷料形成屏障,降低感染几率。
11、敷料的分类
传统敷料
现代敷料
活性敷料
①纱布 ②人工合成纤维
①水凝胶 ②藻酸盐 ③水胶体、泡沫类
①抗菌辅料 ②含生长因子类敷料
12、传统敷料的不足
易有棉线脱落,形成异物 吸收能力有限,容易浸渍周围皮肤 容易干燥,粘连伤口,造成再次损伤 浸透后细菌容易侵入
水合变软
清除腐肉,促进肉芽生长
提供适宜环境--促进肉芽 生长,渗液管理
提供湿性环境/保护新生组织
7、伤口湿性愈合理论的发展
1958年,Odland首先发现:水疱完整的伤口比水疱破溃 的伤口愈合速度明显加快
1962年,Dr.Geoge Winter在“幼猪皮肤表浅性上皮形 成速度和瘢痕形成”的研究中发现,用聚乙烯膜覆盖猪 的伤口,其上皮化率增快了1倍。首次证实:湿润且具 通透性的伤口敷料加速愈合过程
Thank you !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1963年,Hinman和Maibach证实了湿性愈合的科学性 七十年代“湿性伤口愈合”观念逐渐被广泛接受 八十年代诞生了第一代保湿性水胶体敷料
8、伤口湿性愈合理论的发展
--伤口湿性愈合理论及应用_PPT课件

蜂蜜
蛛网
古埃及纱草纸
中草药
伤口表面严重脱水
吸收能力有限
黏着伤口,更换时导致机械性再损伤,换药出血 疼痛
细菌容易穿透
易残留碎屑
更换频繁,换药工作量大
伤口愈合时间长
伤口愈合发展的历史
▪湿性愈合理论:
1962年伦敦大学的Winter博士首先用动 物试验(猪)证实,湿性环境的伤口愈 合速度比干性愈合快一倍
3.在更换敷贴时,应当0度牵拉,撕除敷贴,减少疼 痛,保护皮肤;
何时更换敷料?——颜色的改变
注意:撕除时最好牵拉撕除,可减少疼痛; 吸收渗液或者汗液时,透明贴会变白,提示应该更换。
输注左氧氟 沙星后引起 局部反应
应用康惠尔透明 贴
数小时后,红线 消失,疼痛减轻
Pa ge 45
谢谢!
清创后
通过水合伤口的坏死组织,启动机体内源性清创过程,可彻底、 无痛地清除坏死组织
高内聚性保证在使用时粘附在伤口上,可用于任何部位伤口 当坏死组织被彻底清除后,伤口看上去会比原始创面要大,这
是正常现象
• 特殊的3D发泡结 • 柔软的泡沫垫, • 不与伤口粘连,
• 表层PU半透膜,完
构,能快速、大 可均匀分散压力
为什么 会卷边 儿?
使用溃疡贴/透明贴——促进血运,改善压红和淤血
36
1.不必打开,可直接观察伤口,避免了反复念黏贴引起的皮肤损伤 ;
2.防水,可以避免由于潮湿引起的皮肤问题。
您是否担心:在撕除敷贴时会把表皮层一起撕破?
如何处理?
皮肤保护膜
1.在清洁皮肤后,首先擦拭皮肤保护膜,保护皮肤;
2.不必频繁更换敷贴;
避免更换敷料时
全阻隔外界细菌及
《压疮湿性愈合理论》课件

教训一
保持创面湿润环境是促进压疮愈 合的关键,过干或过湿的敷料都
不利于伤口愈合。
教训二
清创时要彻底清除坏死组织,但 要避免过度刺激正常组织,以免
影响愈合。
教训三
密切观察创面情况,及时调整治 疗方案,避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
与其他医疗团队的交流与合作
与康复科、营养科等专业团队 进行合作,为患者提供全面的 治疗方案。
织的生长和修复。
降低感染风险
湿润环境可以保持创面湿润, 有利于局部抗菌物质的保持,
降低感染风险。
湿性愈合的理论基础
01
02
03
生物学理论
湿性环境下,细胞和酶的 活性得以保持,可以促进 细胞增生和组织再生,加 速创面愈合。
湿润环境理论
湿性环境下,创面不易干 燥结痂,可以保持创面的 湿润环境,有利于创面的 修复和愈合。
《压疮湿性愈合理论 》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压疮湿性愈合理论概述 • 压疮的形成与影响 • 湿性愈合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 压疮护理的未来展望 • 实践案例分享
01 压疮湿性愈合理论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压疮湿性愈合理论是指压疮创面 在湿润的环境下,通过细胞、酶 和生长因子的生物学作用,促进 创面愈合的过程。
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宣传压疮的预防 知识,提高他们的认识和重视
程度。
03 湿性愈合在压疮治疗中的 应用
湿性愈合敷料的特性
保持创面湿润环境
湿性愈合敷料能够维持创面的湿润环 境,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和上皮细胞 的再生。
促进细胞增殖和分化
减轻疼痛和炎症反应
湿性愈合敷料具有较好的抗炎和止痛 作用,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和炎症反 应。
湿性愈合理念治疗与预防压疮的运用

湿性愈合理念治疗与预防压疮的运用压疮是活动障碍、慢性病及老年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可能导致患者疾病恢复的延期、严重感染甚至死亡。
压疮的预防与护理一直是临床护理的难题,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
目的:压疮:2007年NPUAP给压力溃疡重新定义为皮肤或深部组织由于压力、或者压力混合剪切力/或摩擦力作用引起局部损伤、常发生在骨隆突出。
有关文献资料显示,综合性医院压疮的发生率为3%-14%;脊髓损伤患者压疮的发生率为25%-85%,且8%与死亡有关;神经疾病患者的压疮发生率为30%-60%,住院老人的压疮发生率为10%-25%。
从有关数据证明,预防及减少压疮发生一直以来都是临床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一项,是衡量护理质量指标之一。
标签:湿性愈合理念;压疮近几年,湿性愈合理念在治疗压疮中广泛应用,湿性愈合的理论1.有利于坏死组织的溶解。
2.维持伤口局部微环境的低氧状态。
3.有利于细胞增殖分化和移行。
4.保留渗出液内的活性物质,并促进活性物质的释放。
5.降低感染的机会。
6.不形成干痂,减少疤痕,避免再次机械性损伤,减少换药疼痛。
伤口愈合观念的改变:有传统观念(干燥消毒的伤口—痂皮下愈合)转变为革新观念(湿润清洁的伤口—无痂皮愈合),湿性愈合理论中所谓“湿润环境”并不意味着就是“潮湿的愈合环境”,过量的渗出液会造成肉芽组织过度生长,并造成伤口周围皮肤浸渍。
简单的就是伤口湿性愈合=适度湿润的环境+密闭的环境。
治疗与预防压疮需要三步法:伤口的评估、伤口的描述与记录、伤口的治疗原则。
伤口的评估是伤口护理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本文通过一个实际案例讲解下护理体会。
患者,女性,70岁,神志;痴呆状诊断:帕金森综合征。
患者因患老年痴呆而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及认知能力,伴尿失禁。
患者长期卧床后发生骶尾部压疮,请我院造口门诊老师进行治疗。
一、整体评估1.皮肤受损的原因评估患者皮肤损伤的内在因素包括患者高龄患者、活动能力及移动能力障碍,外在因素包括存在压力及潮湿刺激。
湿性愈合在压疮护理中的应用

无脱 落 ; 是否有渗血 、 液 , 无红肿 、 结、 痛等 , 渗 有 硬 疼 若有 异 35 饮 食 . 术后应禁食水 , 术后 6h给流质饮食 , 忌食奶类、
糖类食物 , 以防肠胀 气 。排气 后给含 富有 营养 的高 蛋 白、 高
维生 素易 消化 的半流质饮食 。
4 术 后 并 发 症 的 护 理
姜琳
【 摘要 】 目的
法 。结果
探讨湿性愈合对压疮 治疗 的作用。方法 对 3 9例 4 8处压疮病例实施湿性 愈合 疗
合理使用湿性 愈合有效提高压疮 治愈率 , 缩
治愈 3 2例 3 8处 , 出院时好转 7例 1 0处。结论
短愈合时间 , 减轻患者病痛 , 减轻护理工作量。
【 关键词 】 湿性愈合 ; 压疮 ; 压疮护理 压疮是身体局部 组织长 期受压 , 液循环 障碍 , 血 局部 组 织持续缺 血 、 氧 , 缺 营养缺 乏 , 致使 皮肤失去 正常功 能 , 引 而
・
l 88 ・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 1 00年 1 0月第 4卷第 1 9期
C i JMo rgA v. c 2 1 V 4.o 1 hn dD u p 1O t 00. d. N .9
34 切 口的观察及护 理 .
常及 时处 理 。
术 后注意 观察切 口是 否完整 、 有
轻轻按摩 。如无效 , 可在无菌技术操作下行导尿术 。 4 3 咳嗽 . 多数 患者术后 害怕 咳嗽引起切 口疼痛 , 甚至切 口裂开 , 因而有 意识地 不咳嗽 。此 时要鼓 励患 者咳嗽 , 向 并 其说明及时排痰 的重要性 。同时指 导患者正确将痰 咳出 , 协 助患者翻身 、 背 , 拍 咳嗽时用 双手轻 轻按 压切 口部位 。必要 时雾化吸入或 口服祛 痰药 。 4 4 切 口疼痛与切 口感染 . 患者术后切 口会发生不 同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