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穴位
小儿推拿穴位头面、胸腹、背部

四、小儿推拿常用特定穴
(一)头面部穴位
14.攒竹
【位置】眉头凹陷中,眶上切迹处 ,约在目内眦直上。 【操作】以双手拇指分别置于两侧 攒竹穴上,按揉该穴。 【功用】明目退翳。 【主治】近视、斜视、眼睑瞤动、 眼睑下垂、目视不明、目赤肿痛等 。
四、小儿推拿常用特定穴
(一)头面部穴位
15.承泣
【位置】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眼 球与眶下缘之间。 【操作】以双手拇指分别置于两侧 承泣穴上,按揉该穴。 【功用】疏风清热、明目止泪。 【主治】近视、斜视、眼睑瞤动、 迎风流泪、目赤肿痛、夜盲;口眼 歪斜、面肌痉挛。
四、小儿推拿常用特定穴
(三)腰背部穴位
2、大椎 【位置】在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之 间,属督脉。 【操作】医者用中指指端按或揉,称按 大椎和揉大椎。用双手拇指、示指将其 周围的皮肤捏起,向其穴挤去,称捏挤 大椎。 【功用】清热解表、通经活络。 【配伍治病】发热,项强,咳嗽,感冒 ,百日咳。
四、小儿推拿常用特定穴
四、小儿推拿常用特定穴
(二)胸腹部穴位
7、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枢 【位置】脐旁2寸,左右各一,属足 阳明胃经。 【操作】医者用食、中指指端按揉 之,称揉天枢。 【功用】疏调大肠、理气消滞、化 痰止嗽。 【配伍治病】腹胀、腹痛、腹泻、 痢疾、便秘、食积不化、咳嗽等。
四、小儿推拿常用特定穴
(二)胸腹部穴位
8、肚角
【位置】脐下2寸,旁开2寸两大筋。 【操作】患儿仰卧,医者用拇、食、 中三指向深处拿之,称拿肚角,操作 时向偏内上方做一推一拉一紧一松的 轻微动作为一次。3-5次 【功用】健脾和胃、理气消滞、止腹 痛。 【配伍治病】腹痛、腹泻、腹胀、痢
四、小儿推拿常用特定穴
小儿推拿穴位

5.肺经穴
Hale Waihona Puke [定位]无名指掌面, 由指尖到指根。 [操作方法] 清肺经:无名指掌面, 由指根推到指尖。 [推拿时间]:5-10分 钟。 [功效]宣肺清热,疏风 解表,化痰止咳。 [主治]感冒、胸闷、咳 嗽、气喘、发热、气短、 流黄浊涕。
6.内八卦穴
[定位] 掌心周围,以掌心为圆心, 以掌心至中指根的2/3为半 径作圆,此圆圈线上即八 卦穴。 [操作方法] 1、顺运八卦:用食、中、 无名指螺纹面顺时针推运。 2 、逆运八卦:用食、 中、无名指螺纹面逆时针 推运。 [推拿时间]:5-10分钟。 [功效] 1、顺运八卦:宽胸利膈, 理气化痰,消食导滞,调 和阴阳,调和营卫。 2、逆运八卦:降气平喘。 [主治]胸闷气逆、泄泻、 呕吐、腹胀、喘咳、食欲 不振。
[定位]手掌大小鱼际交 接处凹陷中。 [操作方法] 捣小天心:用食指远端 指间关节做捣法。 [推拿时间]:0.5-5分钟 [功效]镇惊安神 [主治]惊风抽搐、神昏、 寐差、夜啼。
9.五指节
[定位] 手指各掌指及指间关节 处。 [操作方法] 掐五指节:用拇指、食指 相对掐之。 [推拿时间]:0.5-2分钟。 [功效]调和气血、开窍 镇惊。 [主治]急、慢惊风,惊 惕不宁。
7、四横纹
[定位] 掌面食、中、无名、小 指掌指关节横纹处 [操作方法] 推四横纹:医者拇指螺 纹面桡侧缘沿掌面食、中、 无名、小指掌指关节横纹 来回推。 [推拿时间]:5-10分钟。 [功效]消食化积,行气 消胀,止咳化痰。 [主治]咳嗽、气喘、腹 痛、腹胀、消化不良、厌 食、疳积。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集合

定位:手掌鱼际平面。
操作:指端揉,称揉板门或运板门。
100-300 次。
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化滞,止泄,止呕。
【清大肠】定位:食指桡侧缘,自食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
操作:从虎口向食指尖直推为清,称清大肠。
100-300 次。
作用:清大肠可清利肠府,除湿热,导积滞。
【补大肠】定位:食指桡侧缘,自食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
操作:从食指尖直推向虎口为补,称补大肠。
100-300 次。
作用:补大肠可涩肠固脱,温中止泻。
【清小肠】定位:小指尺侧边缘,自指尖到指根成一直线。
操作:自指根直推向指尖为清,称清小肠。
100-300 次。
作用:清热利尿。
【清胃经】定位:拇指掌面近掌端第一节(或鱼际桡侧赤白肉际处)。
操作:自掌根方向向拇指根直推为清,称清胃经。
100-500 次。
作用:清胃经可清中焦湿热,和胃降逆,泻胃火,除烦止渴。
【清肝经】定位:食指指面。
操作:自食指掌面末节指纹推向指尖为清,称清肝经。
100-500 次。
作用:平肝泻火,息风镇惊,解郁除烦。
【清脾经】定位:拇指桡侧缘,自指尖直至指根赤白肉际处,或拇指末节罗纹面。
100-500 次。
操作:由指根向指端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脾经。
作用:清脾经则清热利湿,化痰止呕。
【补脾经】定位:拇指桡侧缘,自指尖直至指根赤白肉际处,或拇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将患儿拇指屈曲,循拇指桡侧缘向指根方向直推为补,称补脾经。
100-500次。
作用:补脾经能健脾胃,补气血。
【清补脾经】定位:拇指桡侧缘,自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指腹从孩子拇指尖直推向指根来回推,100~300 次。
作用:和胃消食,增进食欲。
【清肺经】定位:无名指指面。
操作:自无名指掌面末节指纹向指尖方向直推1-3 分钟。
作用:宣肺清热、疏风解表,化痰止咳。
定位:无名指掌面指尖到指根。
操作:自无名指掌面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
100-300 次。
作用:补肺经可补益肺气。
【搓工字背】定位:工字搓背位于背部,成“工”字型,为脊柱正中线肺兪” 身柱“和上背部所在横线及腰部“肾兪” 命门“ ”所在横线组成。
本人亲自收集整理—小儿推拿常用穴 (附每个穴位图)

用于寒痛、伤食痛。本法具有较强刺激,一般 拿或按3~5次即可,操作次数不可太多。为防 止患儿哭闹影响手法的进行,可在诸手法操作 完成后,再操作此穴。
八、中脘
• 【位置】上腹部,前正中线,脐上4寸处。 • 【操作】有揉、摩、推中脘之分。按100~300次,
二、大椎
• 【位置】又名百劳,在后正中线,当第七颈椎棘突与 第一胸椎棘突间凹陷处,属督脉之经穴,系手足三阳 与督脉之交会穴。
• 【操作】有按大椎、揉大椎、捏挤大椎、刮大椎之分。 按30~50次,揉大椎30~50次,挤捏至局部皮肤出现 紫红瘀班为度,用汤匙或钱币之光滑边缘蘸水或油, 在大椎穴上下刮之,至局部皮肤出现紫红瘀班为度。
六、迎香
• 【位置】鼻翼旁0.5寸,鼻唇沟中。 • 【操作】用食中二指按揉,揉20~30
次,称揉迎香 • 【作用】揉迎香:宣肺气、通鼻窍。
治疗感冒或慢性鼻炎等引起的鼻塞流 涕,呼吸不畅,效果较好,多与清肺 经、拿风池等合用。
七、高骨
• 【位置】耳后高骨下凹陷处。 •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按揉。按3-5次,揉
八、七节骨
• 【位置】命门(第四腰椎)至尾 骨端(长强穴)成一直线。
• 【操作】用拇指指腹或食中两指 自下向上或自上向下直推(腹泻 的时候就向上推,便秘的时候就 向下推),100~300次
• 【主治】泄泻、便秘。 • 【临床应用】常与摩腹、揉脐、
揉龟尾相配合。
九、肩井
• 【位置】大椎穴(第七颈棘突高点)与肩峰连线 之中点。
第三节 背腰部穴位
一、龟尾
• 【位置】尾椎骨端。 • 【操作】拇或中指按揉。100~300次。 • 【主治】泄泻、便秘、脱肛、遗尿。 • 【功效】通调督脉之气,调理大肠。 • 【应用】龟尾穴相当于督脉经之长强穴,穴性
小儿推拿穴位图文解释

小儿推拿穴位图文解释小儿推拿穴位图文解释小儿推拿一、头面颈部穴位四白“四”,意为广阔的意思;“白”,指光明清澈。
本穴可治疗眼病,具有增强视力的作用,所以称为“四白”。
“四白”穴在眼睛正视时,瞳孔直下、眼眶下眶凹陷中。
睛明“睛”,指眼睛;“明”,意为明亮。
本穴有使眼睛明亮的作用,故名。
“睛明”穴在内眼角直上0.1寸凹陷中。
瞳子髎(liáo)“瞳子”,指眼;“髎”,意为孔穴。
该穴在小儿外眼角旁开0.5寸、眼眶骨外缘凹陷中,所以称“瞳子髎”。
球后“球”,这里指眼球;“后”,前后的后。
本穴位位置较深,在眼球的后部,位于下眼眶外侧缘处,所以叫“球后”。
xx“迎”,意为迎接;“香”,指香味,这里泛指各种气味。
因为本穴主治不闻香臭的病症,所以定这一穴名。
“迎香”穴在鼻翼外缘旁开0.5寸,也就是在鼻唇沟中点凹陷处。
攒(cuán)竹“攒”,聚集;“竹”,竹叶,形容眉行。
穴位在两眉头凹陷中,皱眉时此处好象竹叶聚集,所以称为“攒竹”。
鱼腰形容眉毛如鱼,穴在鱼之正中部,故名。
“鱼腰”穴在眉毛中点凹陷处。
xx“印”,原意指图章;“堂”,庭堂。
古代星相家把前额部两眉头之间叫做印堂,此穴位在前正中线上,两眉头连线的中点处,所以也称“印堂”。
xx“太”,高、极的意思;“阳”,阴阳的阳。
头颞(niâ)部的微凹处,俗称为太阳穴,穴在它的上面,所以叫“太阳”。
百会“百”,表示数量多;“会”,意为会聚。
本穴在头顶,是各条经脉会聚的地方,所以称“百会”。
具体位置在后发际(头发与颈部交界处)正中直上7寸,两耳尖连线中点。
风池“风”,指风邪;“池”,意为池塘,这里指凹陷。
本穴位于颈后,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的凹陷中,是风邪易于侵犯的地方,所以称“风池”。
风府“风”,指风邪;“府”,这里指聚集的部位。
因为是指风邪集结的部位,所以称“风府”。
“风府”穴位于两“风池”穴之间中点凹陷处。
翳(yì)风“翳”,遮掩的意思;“风”,指致病的风邪。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头面部1、攒竹(天门)【位置】二眉之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操作】两拇指由下至上交替直推。
【次数】 30到50次。
【主治】发热、头痛、感冒、精神萎靡、惊烦不安等。
【临床应用】推攒竹能疏风解表,开窍醒脑,镇静安神。
常用于外感发热、头痛等症,多与推坎宫、揉太阳等合用;若惊烦不安、燥动不宁,多与清肝经、按揉百会等合用。
2、坎宫(眉弓)【位置】自眉头起沿眉梢成一横线。
【操作】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分推。
【次数】 30到50次。
【主治】外感发热、惊风、头痛、目赤痛。
【临床应用】推坎宫能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
常用于外感发热、头痛,多于推攒竹、揉太阳等合用;若用于治疗目赤痛,多与清肝经,掐揉小天心,清河水等合用。
亦可推后点刺出血或用掐按法,以增强疗效。
3、山根(山风)【位置】两目内眦之间。
【操作】拇指甲掐。
【次数】 3到5次。
【主治】惊风、抽搐。
【临床应用】掐山根有开窍醒脑、定神的作用。
对惊风、昏迷抽搐等症,多与掐入中、掐老龙等合用。
本穴用于治疗疾病外,还和年寿、准头等穴用于诊断,如见山根处青筋显露为脾胃虚寒或惊风。
4、颊车(牙关)【位置】耳下一寸下颌骨陷上方的咬肌中。
【操作】拇指按或中指揉。
【次数】 5到10次。
【主治】牙关紧闭,口眼歪斜。
【临床应用】按颊车主要用于牙关紧闭,若口眼歪斜则多用揉颊车。
5、囟门【位置】前发际正中直上两寸,百会前骨陷中。
【操作】两手扶儿脱,两拇指自前发际向该穴轮换推之(囟门未合时,仅推至边缘)称推囟门。
拇指端轻揉囟门。
【次数】推或揉,各50到100次。
【主治】头痛、惊风、神昏、烦躁、鼻塞、衄血等。
【临床应用】推揉囟门能镇惊安神、通窍,多于头痛惊风、鼻塞等症。
正常前颅在生后12到18月之间闭合,故临床操作时手法需注意不可用力按压。
6、耳后高骨【位置】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中。
【操作】两拇指或中指端揉。
【次数】 30到50次。
【主治】头痛、惊风、烦躁不安。
【临床应用】推耳后高骨能疏风解表。
实用小儿推拿(含穴位图及手法图).

实用小儿推拿(含穴位图及手法图)【补肺经/清肺经】穴位:肺经(肺金)位置:无名指掌面操作:如上图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下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清天河水】清天河水(自前臂内侧正中至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次穴位:天河水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肘横纹呈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见上图。
约推100~500次。
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
【开天门】开天门(自小儿眉心推向前发际边缘)100次穴位:天门(攒竹)位置:自两眉中间至前发际呈一条直线。
操作:用两拇指面自眉心起,交替向上直推至前发际,约推30~50次。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精神萎靡,惊风等。
【揉太阳】揉太阳(按揉眉梢后太阳穴)100次穴位:太阳位置:在两眉梢后凹陷处。
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
操作:两拇指或两中指端分别在左右两太阳穴上揉动。
向前揉为补,向耳后揉为泻。
揉30次。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头晕=====================================================================治疗儿童发烧的穴位按摩临床上小孩发烧以外感为多,所以小孩若是低烧可以试试上述手法,这样既方便,也可以避免药物的副作用。
这类患儿起病较急,推拿治疗效果较好,但家长在家自行治疗效果不佳的时候,一定要到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
由于小儿的体质不同,病情变化比较复杂,故小儿推拿必须结合时令、气候和症候表现的差异加以辨别和处理。
另外小儿要注意随天气变化加减衣服,以防感冒发烧。
日温差也较大时,家长一定要适时给小儿加减衣服,预防感冒。
注重合理喂养,不可过食肥腻食物,以免伤食积滞,从而引起发烧。
发烧时要多饮水,饮食宜清淡。
一般来说急性发烧需要1至3天痊愈,长期低热而用药效果不佳的患儿相对治疗时间长些,因为长期低热患儿的治疗一般都需要从发病的本因入手。
小儿推拿按摩常用穴位 上肢部穴位(一)

小儿推拿按摩常用穴位上肢部穴位(一)小儿推拿是运用一定的手法作用于小儿体表的特定穴位,使经络通畅,气血流通,以调整脏腑功能,达到治病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
且小儿推拿对常见病、多发病均有较好疗效,尤其是消化道病症疗效最佳,对小儿某些慢性病及疑难病症均有显著效果。
一、大陵穴:主要功效:清心凝神。
穴位定位:大陵穴位于腕掌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疾病:癫狂,呕吐。
掌握以下三种穴位疗法,有助于预防和改善上述疾病。
1.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按揉大陵穴1到3分钟,有刺痛的感觉。
用相同的方法按揉另一侧大陵穴,每天坚持,可缓解癫狂、呕吐。
2.艾灸方法:准备艾条、打火机,用打火机将艾条一端点燃。
用艾条温和灸灸治大陵穴3到5分钟,用相同的方法操作另一侧大陵穴,每日一次,可治疗癫狂、呕吐等病症。
3.刮痧方法:准备刮痧板、经络油,在穴位上涂抹适量的经络油。
用角刮法刮拭大陵穴2到3分钟,可不出痧。
用相同的方法操作另一侧大陵穴,隔天一次,可治疗癫狂、呕吐等病症。
二、阳池穴:主要功效:清热通络。
穴位定位:阳池穴位于腕背横纹中,当直升机间的尺侧缘凹陷处。
主治疾病:肩背痛,手腕痛。
掌握以下两种穴位疗法,有助于预防和改善上述疾病。
1.按摩方法:先用拇指指腹按柔一侧阳池穴1到3分钟,以有刺痛的感觉为佳。
再用掌心推揉一侧阳池穴1到3分钟,用相同的方法按摩另一侧阳池穴,每天坚持,可缓解肩背痛、手腕痛。
2.艾灸方法:准备艾条、打火机。
用打火机将艾条一端点燃,用艾条温和灸灸治阳池穴3到5分钟。
用相同的方法灸治另一侧阳池穴,每日一次,可治疗肩背痛、手腕痛。
三、液门穴:主要功效:清火散热,消炎。
穴位定位:液门穴位于手背部,当第四、五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疾病:中暑、昏迷、热病、心痛。
掌握以下三种穴位疗法,有助于预防和改善上述疾病。
1.按摩方法:用拇指指尖垂直掐按液门穴1到3分钟,有刺痛的感觉。
用相同的方法掐另一侧液门穴,每天坚持,可缓解中暑、热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头面部穴位
12.风池
【位置】颈后枕骨下,胸锁乳突肌 与斜方肌三角凹陷中。 【操作】用拇指、食指按揉或用拿 法。 【功用】发汗解表、祛风散寒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颈项 强痛。
.
15
真正的绿色疗法--小儿推拿
四、小儿推拿常用特定穴
(一)头面部穴位
13.睛明
【位置】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操作】以左或右手拇指、示指分 别置于双侧睛明穴上,做相对用力 的挤捏。 【次数】以局部酸胀为度。 【功用】明目退翳。 【主治】近视、斜视、眼球震颤等 ,常与攒竹、鱼腰、承泣、四白、 太阳等合用。
.
16
真正的绿色疗法--小儿推拿
四、小儿推拿常用特定穴
(一)头面部穴位
14.攒竹
【位置】眉头凹陷中,眶上切迹处 ,约在目内眦直上。 【操作】以双手拇指分别置于两侧 攒竹穴上,按揉该穴。 【功用】明目退翳。 【主治】近视、斜视、眼睑瞤动、 眼睑下垂、目视不明、目赤肿痛等 。
.
17
真正的绿色疗法--小儿推拿
.
8
真正的绿色疗法--小儿推拿
四、小儿推拿常用特定穴
(一)头面部穴位
6.迎香
【位置】鼻翼旁0.5寸,鼻唇沟中。 【操作】用食、中二指按揉,称揉迎 香。 【功用】揉迎香能宣肺气、通鼻窍。 【主治】鼻塞流涕,口眼歪斜。
.9真正的绿色疗法--儿推拿四、小儿推拿常用特定穴
(一)头面部穴位
7.人中 【位置】人中沟上1/3与下2/3 交界处。 【操作】用拇指指甲掐,称掐人 中。 【功用】掐人中能醒神开窍,主 要用于急救,对人事不省、惊厥 、抽搐掐之有效。 【主治】惊风、抽搐、昏厥、唇 动:多与掐十宣、掐山根等合用 。
四、小儿推拿常用特定穴
(一)头面部穴位
15.承泣
【位置】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眼 球与眶下缘之间。 【操作】以双手拇指分别置于两侧 承泣穴上,按揉该穴。 【功用】疏风清热、明目止泪。 【主治】近视、斜视、眼睑瞤动、 迎风流泪、目赤肿痛、夜盲;口眼 歪斜、面肌痉挛。
.
18
真正的绿色疗法--小儿推拿
四、小儿推拿常用特定穴
.
10
真正的绿色疗法--小儿推拿
四、小儿推拿常用特定穴
(一)头面部穴位
8.百会
【位置】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之 交点。 【操作】用指端或掌心按揉,称按揉 百会。 【功用】百会为诸阳之会,按揉本穴 能镇静安神、升阳举陷。 【主治】头痛、惊风、目眩、惊痛、 脱肛、遗尿、慢性腹泻等。
.
11
真正的绿色疗法--小儿推拿
1.天门
【位置】两眉中点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操作】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或单拇指 自下而上直推,称推攒竹,又称开天门。 【功用】开天门能疏风解表、开窍醒脑、镇 静安神,外感内伤均宜。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精神萎靡,惊惕 不安等。
一般将开天门、推坎宫、揉运太阳、揉 按总筋、分手阴阳作为小儿推拿常规开窍手 法,拿肩井作为操作结束关窍手法。
.
7
真正的绿色疗法--小儿推拿
四、小儿推拿常用特定穴
(一)头面部穴位
5.山根
【位置】印堂之下,两目内眦之间。 【操作】用拇指指甲掐,称掐山根。 【功用】掐山根有开窍醒脑、安神的 作用。本穴除用于治疗疾病外,还可 以协助诊断,如山根色青为惊为痛等 。 【主治】惊风昏迷、抽搐等症:多与 掐人中、掐十宣等合用。
(一)头面部穴位
16.四白
【位置】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 下孔凹陷处。 【操作】以双手拇指分别置于两侧 四白穴上,按揉该穴。 【功用】清热明目。 【主治】近视、斜视、眼睑瞤动、 迎风流泪、目赤肿痛、夜盲;口眼 歪斜、面肌痉挛。
.
19
真正的绿色疗法--小儿推拿
四、小儿推拿常用特定穴
(一)头面部穴位
17.鱼腰
.
4
真正的绿色疗法--小儿推拿
四、小儿推拿常用特定穴
(一)头面部穴位
2.坎宫
【位置】眉心至眉梢成一横线。 【操作】两拇指自眉心向两侧眉梢 分推,称推坎宫,亦称分头阴阳。 【功用】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 头痛。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惊风 ,目赤痛等。
.
5
真正的绿色疗法--小儿推拿
四、小儿推拿常用特定穴
四、小儿推拿常用特定穴
(一)头面部穴位
11、天柱骨 【位置】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 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两指,自 上向下直推,称推天柱骨。亦可用 汤匙边蘸水自上向下刮,称刮天柱 骨。 【功用】降逆止呕、祛风散寒。 【主治】发热,呕吐,颈项痛。
.
14
真正的绿色疗法--小儿推拿
四、小儿推拿常用特定穴
(一)头面部穴位
3.太阳
【位置】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一寸 凹陷处。 【操作】用中指端揉或运,称揉太阳或运 太阳。 【功用】揉运太阳能疏风解表、清热明目 、止头痛。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目赤痛等。
.
6
真正的绿色疗法--小儿推拿
四、小儿推拿常用特定穴
(一)头面部穴位
4.耳后高骨
【位置】耳后入发际,乳突后缘高 骨下凹陷中。 【操作】用两拇指或中指端按揉, 按揉耳后高骨。 【功用】疏风解表,安神除烦。 【主治】感冒、头痛、惊风、烦躁 不安。
.
1
真正的绿色疗法--小儿推拿
四 小儿推拿常用特定穴
.
2
真正的绿色疗法--小儿推拿
小儿推拿常用特定穴
小儿推拿主要是在小儿 特定穴进行操作。
小儿特定穴分布在全身 各部,尤以两掌为多。穴位 的形状不仅有“点”状,而 且还有“线”状和“面”状 。
.
3
真正的绿色疗法--小儿推拿
四、小儿推拿常用特定穴
(一)头面部穴位
.
12
真正的绿色疗法--小儿推拿
四、小儿推拿常用特定穴
(一)头面部穴位
10.桥弓 【位置】颈部两侧沿胸锁乳突肌 成一线。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环三 指揉、或用拇、食两指提拿,或 用拇指抹。 【功用】舒筋活血、解痉止痛。 【主治】主要用于治疗小儿肌性 斜颈,项强等症。
.
13
真正的绿色疗法--小儿推拿
四、小儿推拿常用特定穴
头面部穴位
9、囟门
【位置】前发际正中上2寸,百会前凹陷 中。 【操作】两手四指扶患儿头部,两拇指自 前发际向该穴交替推之(囟门未合者,仅 推至边缘),称推囟门;拇指端轻揉本穴 ,称揉囟门。 【功用】镇静安神、通窍。 【主治】头痛、惊风、鼻塞、衄血、神昏 烦躁等。正常前囟在12至18月之前闭合, 故操作时需注意,不可用力按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