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司马光》听课记录评课稿
司马光文言文评课

司马光文言文评课
在评课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司马光的文言文进行探讨:
1. 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的一致性:在这节课中,教师是否能够将文言文的教学内容与语文课程目标有效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掌握文言文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对文言文的文体特点、表达方式、文化内涵等方面有所了解和掌握。
2. 教学重点的突出:在司马光的文言文教学中,教师是否能够突出教学重点,即让学生通过学习《司马光》这篇文章,了解和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词汇、语法结构、表达方式等,同时是否能够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教学难点的突破:在文言文教学中,句读和节奏是教学的难点之一。
教师是否能够通过适当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句读和节奏的规律,并能够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自主探究、自主发现,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4.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师是否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问答、朗读等,使学生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5. 学生的参与度和反馈:在评课中,我们也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反馈情况。
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是否能够跟上教师的节奏和思路,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教师所讲的内容,是否能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等。
综上所述,评课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考虑多个方面。
在司马光的文言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的一致性、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反馈情况等多个方面,才能够让这
节课变得更加完整、充实而有意义。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司马光教案及反思

20、司马光教课方案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 9 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 6 个字只识不写;认识 3 个偏旁部首;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经过朗读课文,领悟司马光遇事沉稳、机智救人的质量。
教课方案重点:1、能认识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雅观地书写。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课方案难点:看图张开合理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思想。
教课方案过程:第一课时(一)、范读课文,掌握要义,补充课题1、你们喜欢故事吗?喜欢听,还是喜欢演,也许是喜欢讲?2、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板书课题,你们认真听,想一想讲的是谁的什么事。
3、读课题,谁来说说“司马光做什么”?谁再来说说“司马光怎么样”?(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读通课文指导分小组学习,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最能干。
(1)、标出自然段番号。
(2)、勾画字词。
(3)、交流认识这些字的好方法。
(4)、组长检查。
(5)、读通课文。
(三)、检查自学情况:检查牢固行字,理解词语,读喜欢的段落。
1、开火车读字卡。
2、说说你们小组用了哪些识字的好方法。
3、(投影或小黑板)出示课后练习“读读说说”,男女同学比赛组词语。
可板书部分词语。
4、用“缸、块、劲、砸、救”做猜字游戏。
5、读课文。
喜欢读哪段就站起来读。
(四)、读读贴贴看看想一想1、出示挂图(或多媒体演示):上面是一个大花园,但是去掉了假山、大水缸。
(1)、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这是什么地方?这人地方有什么?谁能用书上的话告诉大家?(2)、出示假山、大水缸图,请小朋友来贴,并能用自己的话再说一说。
2、这时发生什么事了?你的心情怎样?谁来读一读。
3、出示图画:其他孩子慌张的样子。
观察:其他孩子怎么做的?他们的表情怎样?谁来读一读?4、连续出示图画:司马光。
观察司马光是怎么做的?他的表情、动作是怎样的。
谁来读一读?5、结果怎样?这时,你的心情怎样?全班一齐读书告诉老师。
(五)、写字1、读一读今天要写的字,说说你有什么新发现。
一年级语文司马光教学反思、评课稿

一年级语文司马光教学反思、评课稿《司马光》教学反思兴庆区春林小学胡新芳引导学生从回忆看过的课外读物和影视剧入手,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与课文之间架起桥梁,可以促进学生有意思的迁移学习。
启发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情朗诵课题,既可以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能力,又可以让学生初步感知司马光的形象。
书写指导注重学习指导,可以提高书写的质量,也可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通过书写展示和相互评价,可以使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感悟语言,可以克服阅读教学中琐碎提问的弊端,提高学生整体把握教材内容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朗读来理课文内容,可以使学生的语感得到发展。
《司马光》教学反思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强调学生进行自主的实践活动。
学生的自主学习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教学中要充满着有个性和积极思维的语文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长才干、学做人。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5》中的《司马光》是一篇传统教材,教学时怎样才能体现新大纲的精神呢?针对本文的教学重点,我对《司马光》做了如下教学反思:一、读一读、演一演、问一问课文中司马光是怎样救掉进缸里的小朋友的呢?1、找出有关“怎样救”的段落。
读一读,画出“怎样救”的句子,点出重点词语。
(“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2、表演体会司马光“怎样救”小朋友,看谁把司马光的表情、动作演得像。
(表演、评议)3、再读第5自然段,对司马光“怎样救”小朋友的表现提出问题,想想、议议。
(教师可从学生实际出发,启发引导学生通过再读第5自然段后提出:司马光为什么“没有慌”?当时他会怎么想?他怎么会知道“举起一决石头,使劲砸那口缸”?石头是哪里来的?为什么要“几下子”把缸砸破?使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有充分思考的余地,培养学生逐渐养成会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对司马光在小朋友遇到生命危险时“没有慌”,沉着冷静,急中生智,动脑筋、想办法,化险为夷会有更进一岁的理解。
司马光评课稿6篇

司马光评课稿6篇1、老师素养在作课中快速提升。
有人说,老师最快的成长方式就是作优质课,我也持相同观点。
是的,只有在课堂上,作课老师通过一遍遍的试教,在很多次的磨砺当中,遇到反反复复的问题,或者遇到没有遇到过的问题,老师才能驾轻就熟,才能理性对待,才能有的放矢,才能遇到麻烦的问题镇静应对。
这些,都是做过优质课老师的阅历体会,也只有这样,才能让一个青涩的老师走向成熟,甚至走向胜利。
康老师课堂上悦耳的嗓音,端庄的教态,都给大家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她很多次在课堂上试教,奠定了课堂最终较满足的呈现,可谓功到自然成。
她虚心求教,向众多老师征求看法,又到商颂试讲,练就了较好的心理素养,课堂上也表现出了较好的业务基本功和良好的素养。
2、老师的看法确定了课的高度。
一个爱学习,对自己要求较高的老师,会高度重视每次作课机会,抓住每次成长时机,在课的架构和详情处理上,会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处理方式。
当然,这些需要老师背后付出许多,研读教材和老师用书,学习统编教材专家的讲座,既不能偏离教学目标,也要找到适合同学的学习方法。
在备课过程中,肯定要抓住教学规律性的东西,让同学在课堂上学有所获、学有所悟,并转化为学习力量,形成学习习惯。
康老师在试课过程中,对自己课堂上的缺乏之处,总能够想方法去克服,并且总能到达抱负的效果。
针对别人提出的建议,她一次次改良,直到满足为止。
三、课堂的胜利表达在教学目标定位是否精准。
在指导同学“借助解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完成这个目标时,颇下了功夫。
主要表达在康老师有层次性的教学设计上。
第一个层次是,让同学看着解释,自己理解这个故事;其次个层次是,让孩子们自由表达,谈谈你弄懂了哪句话;第三个层次,让孩子们连起来说说这个故事。
第四个层次,是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层次清楚,难度台阶式上升。
让孩子们利用解释学文言文,又让孩子们抓住了学习文言文最基本、最重要的学习方法。
当然,除了借助解释外,康老师还总结出了借助图片、组词换词等方法来理解文言文,这些方法的总结水到渠成,很重要,也很有用。
公开课教研《司马光》听课评课稿2021

公开课教研《司马光》听课评课稿2021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有幸聆听了袁娟老师的《司马光》,感受颇深,获益不少。
在她的教学中有以下几点让我印象颇深。
下面还有我一点点浅薄的意见:有幸听了袁老师执教的《司马光》,受益匪浅。
下面我就袁老师的课,浅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是教态自然,语言有亲和力。
在课堂上,袁老师表现得自然大方,温柔亲切的语言让孩子们和在场的老师印象深刻。
袁老师经常用鼓励的话褒奖孩子的回答,比如“哎呦,我们小朋友都抱不过来啦”“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等等。
这样的处理方法值得我学习,让学生和教师的距离更近,也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
二是重点突出,课堂结构紧凑。
《司马光》一课主要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表现了少年司马光遇事冷静机智的美好品质。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的课文,写的是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盛满水的缸里,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马光却没有慌,他急中生智,举起石头砸破水缸救出小朋友。
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习,启发学生遇事不慌,沉着勇敢,并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别人想的是赶紧离开缸,而司马光想的是缸里的水离开人。
王老师创设情境,营造了小伙伴落水的紧张气氛,引导学生感受其他小朋友的“慌”和司马光的“不慌”。
袁老师注重低年级孩子读书能力的培养,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指导孩子读书。
三是亮点很多,频频让人称赞。
这节课,袁老师向我们展示了很多亮点,其中有一点让我惊叹。
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话,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一般老师的处理方式是另外创造一个情境,如大扫除、联欢会时,而王老师则创造了一个和文中情境一样让人心慌的场面——坐海盗船时,小朋友们的表现。
我觉得这样的处理方式,既完成了说话这一目标,又能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慌”,从而对比之下,司马光的“不慌”更显可贵。
以上评课仅是我个人的粗浅看法,不妥之处,请同行批评指正。
2021年1月。
一年级下语文评课稿22司马光

一年级下语文评课稿22司马光昨天学习了王老师的一节课,个别以为以下几点值得学习和鉴戒:一是整堂课重点突出,主要围绕课文中要求会认的生字展开了识字传授。
在讲堂上,王老师将生字机灵地书写在黑板上,先是指名让学生认读,并练习组词,然后老师领读,接着分男女生赛读,最后再去拼音读,议决最后老师出示生字卡片抽查学生识字掌握的环境来看,大部分学生都市认课文中的13个认读生字了。
二是老师在整堂课上教态比较密切和蔼,能够适时地对学生举行勉励和表扬,如通常说到:“同砚本日表现很好”、“你说得很对”等,既是对表现好的学生的肯定,也激发了其他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是注重了对难点生字的指导和讲解,如讲到“慌、吓、叫、劲、砸、破”等字,特殊夸大了这些字的偏旁,并与字义关联起来讲解,“慌”是“忄”旁,是指心里发慌;“吓、叫”都是“囗”字旁,与嘴巴有关;“砸、破”都是“石”字旁,便是用石头等重物击打。
这样一来,就加深了学生对这些生字的识记程度。
四是注重了将思想品行教诲与讲堂传授相连合,如传授“砸、破”这两个字时,有学生组词“砸玻璃”、“搞毁坏”,老师能实时因势利导,教诲学生不能做这类坏事,不要毁坏校园环境,要恋慕学校的花草树木等。
五是培育学生想象能力,在传授第三自然段的时候,让学生理解“一不小心“,采取了创设情境想象的要领,引导学生想像“当时这个小朋友有可能是怎么掉进去?”,关联生活实际,展开想像说话,学生既理解了“一不小心”,明白了当时的环境,同时也成长了学生的语言,培育了想像能力。
最后,也谈几点个别浮浅的见解和建议:一是讲堂上老师的传授方法比较简略,基本上便是点学生读,点学生组词,时间一长,学生的注意力简略疏散,要是采取多种要领,比如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小组读,找朋友读等,效果可能会更好;二是找司马光时要是能实时让学生说一说,课文插图中司马光的一些特点,而不是一带而过,学生对司马光机智勇敢的印象会更深刻;三是学生组词时用错同音字,西席要是实时板书让学生比拟认字,会事半功倍;四是整堂课以识字为主,应互助写字传授,会使讲堂越发充实圆满。
读经典文言 学思维方法:《司马光》课堂实录及评析

读经典文言学思维方法:《司马光》课堂实录及评析【教材解析】《司马光》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的第一篇文言文,全文仅用30个字,就把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讲清楚了。
课文中一系列动词,生动地再现了孩子们嬉戏时,一个孩子跌入瓮中,瞬间被水淹没,司马光“持石击瓮”,救出孩子的惊险场面。
本文语言十分形象,富有画面感。
面对“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的紧急情况,”众皆弃去”,司马光在这危急时刻选择了“持石击瓮破之二在对比中,表现出司马光聪明机智,遇事沉着冷静,同时,也表现出司马光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
本文是中华经典智慧故事,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从中学习思考问题的方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第二学段中明确要求:阅读解决生活问题的故事,尤其是中华智慧故事,结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习思考的方法。
《司马光》虽然篇幅短小,却运思精妙,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与提升,进而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
【学情分析】《司马光》是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中要降低难度,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文言文的畏难情绪,不追求逐字逐句地理解;要运用多种朗读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借助注释、插图,运用文白对照的方法来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时要正确把握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引导学生适当展开想象,在文本情境中理解故事内容,感悟人物品质,学习思维方法。
【教学目标】1.正确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能够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3.学习并运用中华智慧故事中的思维方法。
一、识文言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提到司马光,你会想起什么故事?生:司马光砸缸。
师:既然你们都知道这个故事,那一定对司马光有一点点了解吧。
生:他的姓不是“司”,而是复姓“司马”。
师:你还知道哪些复姓?比如……生:诸葛。
《司马光》优质课教案、说课、课堂实录、一师一优课观评记录教学反思

《司马光》课标分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内容”“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查学生的记诵积累,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基于此理念,教学设计中主要采用自读自悟、自主学习的方法。
通过诵读,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语言表达特色;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让学生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及文言文大意;展开想象,让学生感受司马光的善良、机智勇敢和热心助人。
借此本文教学目标: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词语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简约的特点。
3.紧扣重点词句,感悟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重点:参考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句子的意思,将文章完整正确地读出来。
教学难点:体会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司马光》教材分析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绚丽灿烂的奇葩。
它文字简约,却理寓其中,意义深远;它语言凝练,却不失形象生动。
三年级上册第24课《司马光》正是这样一篇文言文。
它以精练的笔触,勾勒出一个机敏的七岁男孩的形象。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实为文眼,突显了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全篇内容简单,言简意赅,但故事情节完整。
本文是中年级学生接触的简单的文言文,它犹如在孩子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铺开了一条通道,让他们穿越时空隧道,走近历史先贤,在阅读与思考中汲取古代优秀文化的精髓,这将为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对于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为打好学习古文的基础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为他们进一步了解祖国文化做好铺垫,并对其一生文化素养的积淀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司马光》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在读和理解上可能会有些无从下手,但生活中也有过一些积累,如国学诵读当中接触过一些这样的句子,所以也不会太陌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司马光》听课
记录评课稿
小学语文《司马光》听课纪录
推荐“连云港市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学科教学中运用研讨活动”中的语文教学研究观摩课,是师专三附小张钺老师执教的小学一年级《司马光》一课。
课后交流时张老师说,为了充分创设课堂的活跃氛围,还特意换上这身衣服的(编者发现,这是一款“女式蝙蝠侠”的黑色毛衣)。
总体感觉,这是一节很成功的(研究型)课。
具体纪录如下:
1.新授课由图片引入→姓“司马”→“司”字的写法,创意很好!
在引入新课时,有好的创议是很重要的,但在自然过渡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上,还可以再发挥点教师的智慧,即在课前的教学设计方面,再多思考下。
2.由于充分利用了电子白板的交互演示功能,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思维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好地调动。
3.学生自读课文开始时,可能由于习惯使然,非自读,而是齐读,但还是逐渐变成自读。
这可能是平时自读少,而齐读多的习惯造成的。
但给人的总体感觉是,课堂真实、有
效,未做假。
反思我到中小学听课这20多年的经历,公开课,尤其是对外的观摩课,不造假的似乎很少!
4. “读字正音”环节,形式活泼、多样,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由“学生推荐下一位同学读”,做法新颖,有创意。
6.“看图说话”的图设计的有问题(这一点上,我与市教育局骆处长观点一致),要注意“图”必须为“文”服务,也就是说,“图”应该准确地将“文”给直观地反映出来。
7.教师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营造氛围,带领学生通过看图,模拟《司马光》的人物情景,感受和体会当时的场景的做法,效果非常好!
电子白板逐步展现“文字”,通过“读”,“动作模仿”+“语言表述”等,自然、真切,使学生体会很深刻。
8.最后,通过放映《司马光》动画片,让学生将文本内容,与视频相结合,再次体会和感受课文,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应有的提升。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运用,是很值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