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自贡盐帮菜的特色

合集下载

盐帮菜文化

盐帮菜文化

自贡盐帮菜分为盐商菜、盐工
菜、会馆菜三大支系.
口味以麻辣味、辛辣味、甜明的特色。最为注重和讲究 调味。 除具备川菜“百菜百味、烹调技 法多样”的传统之外,更具有“味 厚香浓、辣鲜刺激”的特点。
盐帮菜善用椒姜,料广量重, 选材精道,煎、煸、烧、炒, 自成一格;煮、炖、炸、熘, 各有章法。
这些腰缠万贯,富甲一方的大盐商,在久 吃海味山珍后却也嫌不足,于是挖空心思 ,变换花样,以致越吃越奇特,越吃越怪 异,越吃越考究,仿佛不如此便不能显示 自己的豪富。
盐商怪吃,无奇不有,比如吃“猪 血泡”:
将活的大肥猪四蹄捆住放倒,用楠竹筒盛 煮得滚开的糯米稀饭,撬开猪的嘴巴硬灌 下去,随即杀猪,开膛剖肚取下在猪的口 腔、食道、胃子里被烫起的血泡,配以精 美佐料烹炒而成。
盐商一盘菜,盐工半年粮,这 些富极一时的盐商,其菜肴之奇
特、怪异和考究,在地方富豪士 绅中,确属罕见。
品牌是无形的资产,有价的财
富;品牌是走向广阔市场的绿卡。
自贡饮食界正以发掘、恢复、传承、弘扬盐帮菜
品牌为己任,集盐文化、食文化、茶文化于一体;
汇盐商菜、会馆菜、盐工菜于一地,让蜀中美味
盐帮菜,吸引寻常百姓家,为打造具有悠久历史
“泡青蛙”:
用大坛子先盛好大半坛佐料齐备的盐水, 将小木块放在坛内,浮在水上,然后把活 青蛙丢人坛中,随即用泥封住坛口,数月 甚至逾年后启封,青蛙均蹲在木板上死去, 取出蒸熟,其味甚佳。
“露水菌”:
冬季时将稀释的牛粪泼在裸露的山岩上,来年 春天生长出的青草茂盛而且不受虫伤。到春末时 节,即从草丛中生出一种小菌,杆短、白色,形 同口外蘑菇,鲜美之味胜过于干口蘑,大脚菇, 名为露水菌。 富商巨贾请春酒宴客,如有一盘价格数倍于名 菌大脚菇的露水菌作为时菜,则山珍海味均为之 逊色。

盐帮菜

盐帮菜
上河帮(涪派:以绵阳和乐山菜为主) 小吃--亲民为主.比较清淡.传统菜品较多 下河帮(渝派:以重庆和达州菜为主) 家常菜--亲民;比较麻辣;多创新 小河帮(盐帮菜:以自贡和内江为主) 大气--怪异.高端(其原因是盐商有钱)
是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是中国盐文化的组成部分;
是千载盐都风情民俗的重要体现; 是当代川菜系列中的重要品牌。


原料:鲜净牛腰柳300克,嫩丝瓜300克,红辣椒油
120克、香油25克、花椒面、味精、精盐、高汤、 鸡蛋清、豆粉、姜米、葱花、香菜等适量。
特点:麻辣烫,味鲜、厚,质地嫩滑,化渣爽口,
风味独特。
1、将牛腰柳切成厚薄均匀的片,加精盐、姜米、料酒, 拌码入味后,用蛋清豆粉上浆,加红辣椒油,解散备用。 2、丝瓜去粗皮、内瓤,切成厚薄均匀的厚片备 3、丝瓜入锅用少量油略炒加汤,用精盐、胡椒面、味精、 姜米、醪糟汁、红油辣椒、花椒面调好;把浆好的牛肉 拌散下锅,用筷子划散,同时加进红油辣椒推转至牛肉 伸板,亮油断生;起锅装入盛器内,放入香油、花椒面、 葱花、香菜即可。

盐商怪吃,无奇不有,比如吃“猪血泡”。
其做法是将活的大肥猪四蹄捆住放倒,用楠竹筒盛 煮得滚开的糯米稀饭,撬开猪的嘴巴硬灌下去; 随即杀猪,开膛剖肚取下在猪的口腔、食道、胃子 里被烫起的血泡,配以精美佐料烹炒而成。


冬季时将稀释的牛粪泼在裸露的山岩上,来年春 天生长出的青草茂盛而且不受虫伤。 到春末时节,即从草丛中生出一种小菌,杆短、 白色,形同口外蘑菇,鲜美之味胜过于干口蘑, 大脚菇,名为露水菌。





自贡的羊肉系列更是得益于陕西盐商对羊肉的眷恋。自贡 陕籍盐商较多,本地人呼之“老陕”。 他们来自贡后,难以忘怀和改变的就有饮食习惯。羊肉的 美味时时萦绕在他们的脑海中,当他们经营盐业发家后就 不惜工本,从其家乡雇人,赶着羊群翻过秦岭来到自贡圈 养起来,终于圆了羊肉梦。 自贡盐商们也不甘落后,纷纷修起羊圈,请专人以玉米、 盐巴炒豆来喂养。到冬至,个个膘肥肉多。于是开办起烫 皮羊全席,动辄几十道菜,有八宝羊肉、粉蒸羊肉、佳味 羊肉、雪花羊肉、扎板羊肉,乃至烤羊肉、叉烧羊肉等等。

自贡盐帮菜系

自贡盐帮菜系

自贡盐帮菜系一般说来,自贡菜在川菜派系中被称为小河帮川菜,其历史体现了一种好走极端的风格,一种急不可待的峻急,一种拒绝陈规、敢于独创的果敢,并辅之以强烈的味觉冲刺,陡然而起,却悬而不落……辣劲十足的风土这几年,打着自贡菜名头的馆子开始在各地开山立堂,外地人开始对这些冠以盐帮菜、盐商菜、小河帮川菜的馆子产生浓厚的兴味。

来自古老盐都自贡的菜肴,容易让人望文生义以为就是咸,仔细琢磨,又有点异端主义的味道,让人想起飘摇动荡的江湖,以及一些夜雨秋灯的隐喻。

没有去过自贡的人,只要读过作家李锐的著名小说《旧址》或《银城故事》,就不会忘记自贡菜。

李锐的祖籍是自贡大安区,因此,《银城故事》里精雕细刻了有关自贡盐场推卤水牛用于饮食的风俗,让读者在一种惊心动魄的过程里体验火边子牛肉和牛肉汤锅的底蕴。

但我发现当地的官方网页上,还说火边子是用黄牛肉制作出来的,这种常识性错误就难免以讹传讹了。

谈到自贡菜,就不能不提到牛,就不能不提到盐场风俗。

其实,这些连同深井咸味一样,并不是问题的实质。

饮食是人肉身欲望的具体反映,所以,由于盐灶利润的吸引,构成了当地复杂的地缘文化。

江西人的韧,秦地人的燥,下江人的犟,福建人的利,本土人的滑,再加之客家人的刚烈与耿直,于是,那些滚动的黑卤所洋溢的黑,就不仅仅是心黑了,要黑如卤水,在下切的黑暗里展示黑的重量;厚就不仅仅是装聋作哑了,要厚得像药水煮过的楠竹,要厚得有绝杀力,进而可以不设防。

正如李宗吾先生所言,每每谈及这些,自己“于此深悟矫情镇物之理”。

这个“矫情镇物之理”移之于自贡菜十分适合。

那就是当地菜肴体现了一种好走极端的风格。

在川人“好辛香”的民俗风味中,辣椒引入以前,辣的“正宗”是长时间使用的食茱萸,它与姜、花椒合称为“三香”。

川人没有吃“树椒”的传统,本地也没有沿海才生长的“树椒”。

到清初或中叶以后,将这些风格进一步予以落实的东西就是朝天海椒和嫩姜。

当地朝天椒的辣度,远超过四川其他地方的朝天椒。

“盐帮”做菜有多精细?

“盐帮”做菜有多精细?

“盐帮”做菜有多精细?盐帮自汉朝起,兴起于江淮流域。

他们的活动轨迹遍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南北线沿着大运河北上至漠北,东西线沿着长江西至青藏地区。

两千多年前,在四川云阳云安,一个叫扶嘉的人,无意中开采出一口盐井——“白兔井”。

此后,盐井在四川遍地开花。

这种井盐,均来自侏罗纪地质年代的天然卤水和岩盐矿床,富含各类天然矿物元素,杂质少、无污染、品质一流。

据说西汉年间,卓文君的父亲卓王孙就是四川当地的一个大盐商,这才有能力将女儿培养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大才女。

自贡,东汉时就开始生产井盐,唐宋时就已经因井盐在蜀地声名遐迩,这里的盐不仅能供给本地人食用,还能远销到湖北西部。

这个产盐胜地,自然会像吸铁石般吸引江淮地区的盐帮们。

他们争先恐后前往自贡做生意,史籍称自贡“商旅辐辏”“邦赋弥崇”,一派繁荣昌盛的景况。

据记载,历朝历代,自贡一共钻井13000多口,有的井深甚至达到1000米。

以当时的技术水平来看,这样的钻井深度可谓惊为天人。

到了晚清咸丰同治年间,自贡一地的产盐量居然高达三百多万担,满足整个清代十分之一人口的食盐需求。

地方菜系文化的形成和发扬,离不开地域历史文化的特征和脉搏。

文化特点和历史资源造就了地方菜系文化的形成基础。

正如扬州的美食文化就是由盐商们培养起来的一样,自贡这个盐帮菜系也由盘踞在此的盐商们培养起来。

清朝的盐商们个个富可敌国,据史记载,19世纪初,清朝爆发声势浩大的白莲教起义,盐商们捐输给朝廷用来平叛的军费高达3000万两白银。

盐商们钱多到花不完,自然会生活奢侈、讲求排场,尤其是饮食方面,更是变着花样求精求奢。

乾隆年间的李斗所著的《扬州画舫录》便记载江南的盐商们,每家都豢养好几支家厨队伍,用来相互争奇斗艳:“烹饪之技,家疱最胜。

吴一山炒豆腐,田雁门走炸鸡,江郑堂十样猪头,汪南溪拌鲟鳇,施胖子梨丝炒肉,张四回子全羊,汪银山没骨鱼,汪文密车螯饼,管大骨董汤、鲎鱼糊涂,孔切庵螃蟹面,文思和尚豆腐,小山和尚马鞍乔,风味皆臻绝胜。

自贡盐帮菜之牛肉系列

自贡盐帮菜之牛肉系列

自贡盐帮菜之牛肉系列自贡盐帮菜可以说是靠牛肉起家的,它将牛肉菜做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自贡入选《中国菜谱》的两个菜都是牛肉菜品。

牛肉系列作为盐帮菜的主打菜品,与当地资源优势与经济特色密切相关。

牛是自贡盐场当年主要的动力来源和运输工具。

采卤、输卤、提取钻井工具一般用水牛,驮运煤、米、豆料和载盐的短途运输则用黄牛。

据记载,要维持自贡盐场的正常生产,每年至少要保证生产用牛约3万头,在鼎盛时期达到10万头,是中国生产用牛密度最大的地方。

一头壮牛服役,多者半年,少者三月,就已精疲力尽。

大量的牛被淘汰下来,卖给餐馆或分给盐工抵付工钱。

牛肉成为当时自贡最易获得,最廉价的做菜原料之一。

如此众多的牛肉,不免让自贡盐帮菜厨师动起了脑筋,使出浑身解数,将牛从头到尾吃了个遍,就连最不可能入菜的“牛板筋”,也采取先卤后烤,先渍后烘的办法做成形如豌豆,又香又脆的佐酒佳品“牛豌豆”。

由此形成蒸、炸、煎、炒、水煮、红烧、火锅、凉拌、冷吃、卤、渍、烤等多种做法的完整牛肉系列,如:水煮牛肉、火边子牛肉、粉蒸牛肉、毛牛肉、冷吃牛肉、卤牛肉、凉拌牛肉、牛肉汤、三巴汤、牛肉火锅、毛肚火锅等。

许多菜品成为自贡盐帮菜经典菜肴。

1、火边子牛肉。

这是自贡盐帮菜最经典的菜肴,也是自贡最早入选《中国菜谱》的菜品。

在1964年,选入《中国菜谱》,1989年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银质奖。

它以刀功奇绝,薄如纸片,酥而不绵,细嚼化渣,麻辣鲜香,回味无穷,征服了大众。

火边子牛肉的原料非常讲究,只能选用牛后大腿上的“冬瓜牛肉”。

这样的肉一头牛只有10到15公斤。

有经验的师傅一般要先将牛肉用盐等调料腌一下,这样不仅上味、去色水,还更好开剥。

一块3斤左右的冬瓜牛肉可开剥成长达3米左右的薄片,开剥出的牛肉簿片被一张张粘贴在竹篾折上,放上适量食盐,让其尽快晾干。

待这种簿片的水气风干之后,慢慢地焙烤,以酥而不绵、细嚼化渣为度。

到此,制作还并未完成,还要蒸,蒸过的肉片还要放入由一百多味中草药香料做成的卤水中卤制。

浅谈自贡盐帮菜的特色

浅谈自贡盐帮菜的特色

浅谈自贡盐帮菜的特色浅谈自贡盐帮菜的特色摘要:自贡盐帮菜是川菜的重要支柱,是自贡市重点打造的品牌。

它之所以受到市场、专家、政府的认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扩张力,奥秘在其拥有鲜明的特色。

本文力图从自贡盐帮菜的风味、技艺、文化内涵等进行分析,揭示其特色,丰富盐帮菜的理论研究,提高其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自贡盐帮菜,特色,分析近年来,各地打着盐帮菜招牌的餐馆如雨后春笋,欣欣向荣。

在盐帮菜受到消费者追捧的同时,专家学者、政府、餐饮企业也不甘落后,推波助澜,掀起了一股盐帮菜热。

自贡市政府更是将自贡盐帮菜作为与“龙之乡”“盐之都”“灯之城”三绝同等重要的自贡无形资产看待,按国有资产进行管理,并向国家商标局提出了注册“盐帮菜”的请求。

但什么是自贡盐帮菜?目前仍众说纷纭。

消费者、专家学者、政府、餐饮企业有着自己不同的理解。

专家学者认为:从地域上它属于川菜,是“川菜”的重要派别;从自贡盐帮菜的称谓上看,它又属于按生产者主体划分的菜系,是“盐帮菜”家庭的一员。

从消费者、商家和政府来看,“自贡盐帮菜”是一个品牌,是自贡地方菜的精华和典型代表,甚至作为自贡地方菜的一个代名词。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自贡盐帮菜”是自贡地区,在两千多年井盐生产过程中,由盐业生产、经营这一特殊而庞大的群体创造,有丰富盐文化积淀、有独特风味和烹调技艺的川菜派别。

是自贡地方菜的精华和典型代表。

因此,对于自贡盐帮菜的特色,我们既要从川菜派别的角度去认识,更要强调自贡井盐生产和盐文化对它的影响。

自贡盐帮菜能在川菜中获得一席之地,并走出四川,走出国门,活跃在餐饮舞台上,是与其丰富的盐文化积淀、独特的风味和烹调技艺分不开的。

自贡盐帮菜在这三方面有何独到之处呢?1 以味领先,风味奇绝在我国的四大菜系中,川菜就是以“一菜一格,百菜百味”著称。

自贡盐帮菜在味上则更胜一筹,在清末民初就获得“食在四川,味在自贡”的美誉。

自贡盐帮菜在口味上究竟有何特色?我们来听听不同的评价:一般消费者的感觉是:成都地区的川菜,来自川西平原上,其口味较温和,婉约雅致。

9款特色盐帮菜及用盐技巧

9款特色盐帮菜及用盐技巧

9款特色盐帮菜及用盐技巧1.富顺豆花自贡盛产井盐,制盐过程中过滤下来的卤水在当地俗称“泹水”,是制作豆花的重要原料。

夏末初秋收获黄豆的季节,用70%的老黄豆、25%的新黄豆、5%去皮的花生米和10几片新鲜黄豆叶混合制成豆浆,用当地特制的“摇担勾”过滤后装入大桶,按5斤黄豆40毫升泹水的比例缓慢加入泹水,直至豆浆泛一点点绿呈棉絮状,再放入特制的柴锅中用70-80℃缓慢加热即可。

成品豆花比豆腐脑口感更加细嫩,可以用筷子夹起来,配合豆花蘸水食用。

盐之KEY:制豆花作为制盐的副产品,“泹水”是制作富春豆花不可或缺的一份子,赋予了豆花细嫩柔和的独特口感豆花蘸水:将菜籽油、本地晒酱油、十几种中药和糍粑辣椒混合在一起制成的豆花蘸料。

富顺的糍粑辣椒选用当地的朝天椒,先在淡盐水中浸泡1小时,然后去蒂切成大块放到石臼中加粗盐舂制。

盐之KEY:摩擦粗盐粒的加入让辣椒肉的摩擦更加充分,将香气带出的同时也让酱汁更加丰富2.羊肉汤选用本地的新鲜黑山羊,将肉剔净后放入花椒、大料、葱、姜、料酒等飞水焯一下,洗净后与猪骨头按2:1比例混合,与煎过的鲫鱼一起下锅小火炖4个小时左右,待油脂全部熬出后捞出骨头即可。

为了防止汤澥掉,羊肉汤的熬制过程中不能放盐,上桌后客人根据各自口味自行调味。

涮食的肉类品种丰富,包括羊腿肉、羊腹肉、羊肚、羊肥肠等,大块飞水后先上笼屉隔水蒸熟。

富顺当地在吃羊肉汤时,一般还会搭配酸辣羊血、火爆羊肝、蚂蚁上树(羊肉制作)和小芹菜炒羊肉汤四款菜品。

除了羊肉汤,还有牛肉汤也是当地的美味佳肴。

盐之KEY:蘸料盐和其他调料一同上桌,食客根据口味自行添加,让汤的咸淡更加适宜3.盐帮卤菜卤料是卤水的核心,盐帮卤料取当地的粗粒井盐,混合花椒、山奈、草果、香叶等20多种香料,包成药包与1-2斤切成大块的五花肉同煮2小时,反复3次后依靠五花肉的油脂喂足料包,让各种调料的香气自然混合成一体,取得平衡的味道。

食材方面,除了传统的鸡翅、猪头肉、小肚外,被称为“天梯”的猪口上膛是当地的特色卤味,去新鲜下水在卤汤中小火煮1个半小时,关火后再浸泡2-3小时,脆爽鲜香的味道很受当地人的欢迎。

自贡盐帮菜的特殊食材

自贡盐帮菜的特殊食材

自贡盐帮菜的特殊食材自贡盐帮菜能得到大家的认可,能做出自贡特有的风味,与自贡盐帮菜使用的特殊原辅材料有很大的关系。

如自贡盐商们视为珍宝的“露水菌”“退鳅”,享誉中外的自贡井盐,辣力深厚而持续的朝天海椒,鲜辣十足的生姜,无所不泡的自贡泡菜,被评为“中华老字号”的太原井晒醋,走出国门的富顺香辣酱……,做得最精的牛肉、兔肉等。

珍贵的露水菌在自贡,人们都盛传一种被盐商们都视为珍宝的“露水菌”。

这种菌的珍贵在于不仅味美,而且量少,之所谓物以稀为贵。

盐商们能在每年请春酒宴客时,上一盘“露水菌”做的菜,是很有面子的事。

据说,露水菌的鲜美竟使满桌山珍海味为之逊色。

这是一种什么菌呢?现在还有吗?露水菌也是自贡盐场的一种特产,与盐场特殊的环境密不可分。

具体讲与自贡盐场上使用的成千上万的牛有关,当时自贡盐场常年拥有生产用牛约5万头,是中国生产用牛密度最大的地方。

人们形容当时的自贡是:“山小牛屎多、街短牛肉多、河小盐船多、路窄轿子多”。

人们偶然发现,在头年冬季用稀释的牛粪泼过的荒坡,来年春天生长出的青草茂盛而且不受虫伤。

到春末时节,在草丛中还会生出一种小菌,杆短、白色,形同口外蘑菇,鲜美之味却胜过于干口蘑、大脚菇(鸡丝菇),人们将它取名为“露水菌”。

我想可能是为了突出其鲜美,就象早晨的露水一样新鲜。

于是人们为获得更多的“露水菌”,有意在秋冬季将无用的牛屎往山坡上泼,但露水菌的生长有选择性,要阴坡,要土厚草密。

因此,在整个贡井仅有太平山、玛瑙洞两处生出的露水菌质量最佳。

由于每颗菌只有中指头大,产量小,一匹山的露水菌集中起来也不过几斤。

如此味美而物少的露水菌自然价格昂贵,其价数倍于名菌大脚菇。

露水菌用于烧肉、做汤其味都鲜美无比。

但烧制的时间都不宜过长,否则会使露水菌失去鲜味。

最佳做法是将露水菌与肉丸一起蒸,时间约15分钟。

蒸之前,肉丸需经过处理,即先将肉丸做成丸子汤,将浮于汤表面的泡末除去,使汤保持清亮,这时再将洗净的露水菌放入丸子汤中,为使露水菌的营养和味道流失最少,改用蒸的办法,将其蒸15分钟左右,一钵色香味俱佳的露水菌丸子汤就做好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自贡盐帮菜的特色摘要:自贡盐帮菜是川菜的重要支柱,是自贡市重点打造的品牌。

它之所以受到市场、专家、政府的认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扩张力,奥秘在其拥有鲜明的特色。

本文力图从自贡盐帮菜的风味、技艺、文化内涵等进行分析,揭示其特色,丰富盐帮菜的理论研究,提高其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自贡盐帮菜,特色,分析近年来,各地打着盐帮菜招牌的餐馆如雨后春笋,欣欣向荣。

在盐帮菜受到消费者追捧的同时,专家学者、政府、餐饮企业也不甘落后,推波助澜,掀起了一股盐帮菜热。

自贡市政府更是将自贡盐帮菜作为与“龙之乡”“盐之都”“灯之城”三绝同等重要的自贡无形资产看待,按国有资产进行管理,并向国家商标局提出了注册“盐帮菜”的请求。

但什么是自贡盐帮菜?目前仍众说纷纭。

消费者、专家学者、政府、餐饮企业有着自己不同的理解。

专家学者认为:从地域上它属于川菜,是“川菜”的重要派别;从自贡盐帮菜的称谓上看,它又属于按生产者主体划分的菜系,是“盐帮菜”家庭的一员。

从消费者、商家和政府来看,“自贡盐帮菜”是一个品牌,是自贡地方菜的精华和典型代表,甚至作为自贡地方菜的一个代名词。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自贡盐帮菜”是自贡地区,在两千多年井盐生产过程中,由盐业生产、经营这一特殊而庞大的群体创造,有丰富盐文化积淀、有独特风味和烹调技艺的川菜派别。

是自贡地方菜的精华和典型代表。

因此,对于自贡盐帮菜的特色,我们既要从川菜派别的角度去认识,更要强调自贡井盐生产和盐文化对它的影响。

自贡盐帮菜能在川菜中获得一席之地,并走出四川,走出国门,活跃在餐饮舞台上,是与其丰富的盐文化积淀、独特的风味和烹调技艺分不开的。

自贡盐帮菜在这三方面有何独到之处呢?1 以味领先,风味奇绝在我国的四大菜系中,川菜就是以“一菜一格,百菜百味”著称。

自贡盐帮菜在味上则更胜一筹,在清末民初就获得“食在四川,味在自贡”的美誉。

自贡盐帮菜在口味上究竟有何特色?我们来听听不同的评价:一般消费者的感觉是:成都地区的川菜,来自川西平原上,其口味较温和,婉约雅致。

重庆地区的川菜有着山里人的豪放洒脱,不用拐弯抹角,辣个痛快,麻得彻底,相对而言口味较为浓烈、浑厚,大油、猛料、大火、大锅、大盆。

自贡盐帮菜则是咸得丰富,辣得过瘾,鲜得地道。

自贡盐史学家宋良曦则认为:以味厚、味重、味丰为其鲜明特色。

有“味厚香浓、辣鲜刺激”的特点。

自贡一餐饮企业老总、名厨则认为:在川菜中确实自贡盐帮菜味最好,特点是菜入口和出口均有味,先香后鲜,回味无穷。

成都菜入口有味,出口无味。

重庆菜入口无味,出口有味,即吃进去时没什么感觉,但有后劲。

自贡另一餐饮企业老总则认为:自贡盐帮菜最突出的是“鲜和香”。

做到了辣有辣鲜、咸有咸鲜、麻有麻鲜。

看来对味的重视和追求是自贡盐帮菜的一大特色。

其丰富、厚重,回味无穷的味道是制胜的法宝。

自贡盐帮菜仅为追求一个“鲜”字,就费尽了心机,也取得了一些成就。

自流井大盐商为吃到一口鲜美的退鳅,拿出了唐时杨贵妃吃鲜荔枝的劲头。

退鳅是一种产于釜溪河下游和沱江富顺段的一种奇特鱼类,类似江团。

其习性奇特,一年中仅7、8月份约30天中,在洪水退去之后才能在江中捕到。

但它一出水就死,死后肉质软如豆腐渣。

要想吃到新鲜美味的退鳅必须先在捕鱼船上备好锅灶,待退鳅从水中捞起立即下锅烹制。

以“王三畏堂”为首的一些大盐商都特别喜好退鳅,但从产地到自流井有一百多里地,为此他们竟专设退鳅驿站,每隔十华里派力夫等候,将烹好的退鳅装入食盒,放入担担,一站传一站,等赶到盐商家时,鲜美可口的退鳅正当食时。

自贡厨师为实现菜品的鲜辣,一改川菜中仅使用泡椒、干辣椒、老姜做菜的传统,将鲜辣椒、仔姜直接用在菜中,保持了辣椒、仔姜的鲜味,将辣椒的辣与姜辣融合,使菜肴辣得更刺激、辣得更清爽,鲜味十足,创造出独具特色的鲜椒系列,广受食客的欢迎。

自贡盐帮菜为何对味如此的痴迷,如此的富有创造力?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自贡的一方水土养育了自贡盐帮菜。

自贡盐帮菜充分利用了享誉中外的自流井盐,辣力深厚而持续的朝天海椒,鲜辣十足的生姜,无所不泡的自贡泡菜,被评为“中华老字号”的太原井晒醋,享誉海内外的富顺香辣酱。

尤其是自流井的井盐更是功不可没。

它来自地下深处,纯度高,杂质甚微,味感纯正,而外地盐感觉吃后有回味苦。

自贡厨师还认为,自流井盐颗粒较大,内有多空,入锅后产生炸裂,震动菜的内部纤维,有利于味深入菜的内部,使菜的味前后、里外一致,不像其他菜的味仅附于菜的表面,嚼到后来无味。

因此,自流井盐成为烹饪正宗自贡盐帮菜的基本条件之一。

自流井盐还因其含有的特殊元素,使泡菜更脆,是制作涪陵榨菜、郫县豆瓣等川菜著名调料的必选原料。

其次,自贡盐帮菜透露出人们对生活的一种热爱。

自贡盐帮菜能有如此地辉煌是因为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有一群想吃出人生精彩的人。

看自贡人做菜、吃菜,会让你感受到什么才是生活的乐趣。

在自贡,寻常百姓家不仅常备辣椒、花椒、姜、蒜等调料佳品,还自制豆瓣香辣酱、泡菜,甚至城市居民阳台上的花钵中也种上了葱、芫荽、藿香等调料,家家都有值得夸耀的拿手好菜。

在自贡,人们对味道真是孜孜以求。

仅调制豆花蘸水的过程就足以令你信服。

这种蘸水要用一种叫“糍粑海椒”(自贡人称辣椒为海椒)的辣椒,其作法是将干海椒用鲜开水适度烫一下,再放到石窝里,用木棒捣,将其充分的捣烂,使其味道全部释放出来,至捣到海椒柔和似糍粑,所以叫做糍粑海椒。

这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工作,不仅要捣得你手发软,而且辣椒的辣味会直冲你的眼、耳、口、鼻。

捣好的“糍粑海椒”再淋上煎熟的菜油,使它酥透、出香。

蘸水还要用特制的豆油,即将普通豆油加一些香料药物在锅内熬制而成。

吃的时候,按自己的口味将糍粑海椒和特制豆油按一定比例调和在一起,再浇点麻油、洒点香葱花或藿香丝,一碟口感极佳、味道香浓的蘸水才算做好。

自贡人对一碗小面的认真态度也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

为了获得好的口味,对调料是煞费苦心。

即使在寻常百姓家,没有新鲜的姜、葱、蒜也是不行的。

更为讲究的还要专门熬制高汤,提高面的鲜香味。

著名的“盐都担担面”要求就更高,它要求面条用上好的面加少量豌豆粉手工擀制,保证面条软滑、有韧性、口感好;调料必用资阳口蘑豆油、宜宾芽菜、新熬制的猪油、新烫制的辣椒油;还要配上新鲜的葱花、蒜末、姜末和时令蔬菜。

[1]自贡人这种热爱生活,把平凡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的人生态度也置根于盐文化。

自贡井盐生产经营潜伏的可怕危机,常常面临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场景,使人们感到了生命的可贵,更加珍惜、热爱生活。

为使平凡的生活过得更有滋味想了不少的办法,通过制作、品味美食来丰富自己的生活成为一种不错的选择。

他们将做菜、品菜看成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休闲,一种放松。

对菜品口味的追求看成是对精致生活的追求,不容许有疏忽和怠慢。

看做盐帮菜,品味盐帮菜,会感悟到更多生活的乐趣。

盐帮名菜“水煮牛肉”就对人们的味觉发起了凌厉的攻击。

它是将切得极薄的牛肉片散入滚沸的汤中,旺火烧沸后,放入莴苣片或菜苔片垫底的盆中,然后将辣椒、花椒现炼的“双椒”油火爆爆浇在其上,立刻散发出诱人的香味,七成熟的菜片、八成熟的牛肉片经这一烫,火候恰倒好处。

吃在嘴里,麻、辣、鲜、香、烫一齐拥上心头,刺激着你的味蕾,给人一种酣畅淋漓,痛快地感觉。

源于自贡的烹调方法----“火爆”,也让人感到一种急不可待,蓄势待发的快感。

火爆就是急火快炒,厨师做菜时,只见锅铲翻飞,火光跳跃,瞬间即好,好不痛快。

由此成就了火爆腰花、火爆肚条、火爆黄喉等盐帮名菜。

下面我们将对,现在更是但盐帮菜的理论研究还比较滞后,影响了盐帮菜的发展。

在越来越重视食文化的今天,人们不仅希望满足生理上的口福之需,也对包含在美食中的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想在品菜的同时得到精神上的愉悦。

开展对盐帮菜文化内涵的研究无疑将促进其发展,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谈到自贡盐帮菜的文化内涵,不能不谈到自贡井盐。

自贡盐帮菜的文化内涵是自贡井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贡人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在饮食上的反映,是自贡人宝贵的精神财富,甚至已上升为一种自贡精神。

品盐帮菜美食的过程也是解读自贡精神文化的过程。

由于文化的范畴非常广泛,加之自贡历史悠久,盐帮菜的文化内涵必然十分丰富,本文仅探究其一二。

自贡极为平常的凉拌蔬菜也透露出少有的闯劲。

在自贡民间流传着一种叫“冲菜”的凉拌蔬菜。

它以青菜苔为最佳原料,将其清洗晾干,切成黄豆大小,放入锅中爆炒少许时间,趁热装入碗中加盖发酵,隔日取出,拌上佐料,凉拌食用。

绝在吃的感觉:吃热饭、喝热粥,加上一口“冲菜”,顿时一股气流直冲眼、耳、口、鼻,眼流泪,鼻流涕,头冒汗,有滋有味,刺激过后那一身的舒坦无法形容。

若是偶感风寒,治疗效果极佳。

[1]至于盐商怪吃更是奇绝,甚至有暴力色彩。

如“落汤青蛙”,就是在一罐盐水上放几根木条,把活青蛙放进罐里,将罐子密封,沾上盐水的青蛙会不顾一切地抓住木条。

当六个月后再开罐时,青蛙已死,取出风干后蒸熟食用。

“猪血泡”则是将活的大肥猪四蹄捆住放倒,用楠竹筒盛煮得滚开的糯米稀饭,撬开猪的嘴巴硬灌下去,随即杀猪,开膛剖肚取下猪的口腔、食道、胃里烫起的血泡,配以精美佐料烹炒而成。

“鹅掌”是在地上铺上糠壳并点燃,将活鹅多只放进去,让鹅在糠壳地上乱跑,直等到鹅掌上烫起累累血泡,即砍下鹅掌,烹调成菜。

现在虽已放弃了这些近乎残忍的做法,但受此启发开发的“坛子美蛙”“血泡肉”“炮烙鹅掌” 等经典菜肴已经赢得八方喝彩。

[2]自贡盐帮菜这种追求极端的风格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自贡人敢于冒险,勇于进取的精神分不开。

自贡是因盐而兴的城市,自贡也因盐而富甲一方。

但井盐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既包含着丰厚的利润,也潜伏着可怕的危机。

仅凿井取卤而言,投资者想通过凿井取卤致富,无异于一场生命的赌博。

在科技不发达的时代,井场选址没有现代的勘测仪器和技术,只能凭经验,风险极大。

即使选址正确,要用人力凿向地质条件复杂的地下深处,会遇上难于估计的困难、风险,以至于不少投资者费时几年、耗银数万,最后连一滴卤水也不曾看见,只能落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即使作为一名盐工,在安全条件极差的盐场工作,也充满着危险。

如机车工,他们需要在离地几米的木架上无数次的反复跳跃,踩向脚下的木板,带动冲击的钻头,一次次的向地下冲击,稍有不慎就会踏空,产生危险,他们冒险所得的工钱被俗称为“脚脚红”。

由此可见,冒险精神渗透到了盐场老板、工人的骨髓,美食就成为其情感宣泄的一大渠道。

无论在历经无数艰辛终于成功的盐场庆功宴上,还是在屋檐灯与亮油壶照耀下的宵夜场所,是自贡盐帮菜奇绝风味带来的强烈味觉冲击和酣畅淋漓的感觉,让他们积压的情感得到空前地释放,换来一身的轻松,重新找回了自我。

品自贡盐帮菜,让人品出了一种感动,一种意境,一种兴奋,一份惊奇。

2 锐意改革,招法奇绝自贡盐帮菜拒绝陈规、敢于独创的风格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