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古诗阅读练习题(3)

合集下载

小学古诗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古诗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古诗练习题及答案小学古诗练习题及答案古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小学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学习古诗,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下面是一些适合小学生的古诗练习题及答案,希望能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

题目一:请填写下面这首古诗的正确词语。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答案一: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题目二:请根据下面这首古诗的意思,选择正确的标题。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A. 春天的美景B. 春天的鸟儿C. 春天的风雨D. 春天的花朵答案二:C. 春天的风雨题目三:请根据下面这首古诗的意思,填写正确的词语。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答案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题目四:请根据下面这首古诗的意思,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____。

A. 楼B. 山C. 海D. 水答案四:A. 楼题目五:请根据下面这首古诗的意思,选择正确的标题。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A. 欣赏美景B. 爬楼梯的乐趣C. 登高望远D. 观鸟的好地方答案五:C. 登高望远通过以上的练习题,孩子们可以巩固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判断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古诗是一座美丽的文化桥梁,希望孩子们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其中的美妙和智慧,为自己的成长积累更多的文化知识和情感体验。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课后专项习题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课后专项习题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理解课后专项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如梦令(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①,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①卷帘人:站在窗口卷帘子的侍女。

(《语文主题阅读》丛书六下——1)(1)这首小令用精练的语言写了一段对话。

其中“绿肥红瘦”是什么意思?请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与理解。

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首句像往日叙家常一样娓娓道来,告诉了我们事情起因。

“具”的意思是(1)。

这个“具”字让我们感受到田家朋友的热情好客。

第二句由近及远写的是“故人庄”的自然之景。

读着这么有画面感的诗句,我仿佛看到了(2)。

带着这样的想象读,我觉得古诗词更有味道了。

“话”字,让我想到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的谈话非常愉快,农家生活的闲逸和乐趣让诗人产生了共鸣。

我想他们除了聊“桑麻之事”,可能还会聊(3),聊(4),聊(5)。

这种淳朴真挚的友情,这种恬静美丽的田园生活,真让人向往啊![注释]过:拜访。

具:准备。

场圃:农家的小院。

就:赴。

这里指欣赏的意思。

[1]阅读全诗,根据提示,补全课堂笔记。

(1)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全诗,根据提示,补全课堂笔记。

(3)聊____________ (4)聊___________ (5)聊____________3. 古诗阅读。

夏日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梅子①金黄杏子肥②,麦花③雪白菜花④稀。

小升初古诗词阅读训练8篇(含参考答案)

小升初古诗词阅读训练8篇(含参考答案)

小升初古诗词阅读训练8篇1、阅读《稚子弄冰》,完成练习。

稚子弄冰(宋)杨万里稚子①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②。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注释)①稚子:小孩子。

②钲:古代行军时用的打击乐器,形状像钟。

(1)查字典,给画线的字注音。

(2)“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运用的修辞手法是A.夸张B.比喻C.拟人(3)根据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我会根据语句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诗句。

①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

②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2)“万条垂下绿丝绦”写出了柳丝怎样的特点?(3)“二月春风似剪刀”把什么比作什么?表现了春风的什么特点?(4)说说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诗歌赏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宋)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2)这首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3)诗歌赏析,请你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答案画上“√”。

“白雨跳珠”写出了雨(急而大小而疏);“忽吹散”写出了雨(持续时间长持续时间短)的特征;“水如天”写出了雨(大小)。

从而感受到这个时节的天气是变化无常的,骤雨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4)诗人50岁时又来西湖赏雨,还写下了“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

”结合这首诗想想: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阅读。

田园乐唐•王维桃红复含宿雨①,柳绿更带朝烟②。

花落家童③未扫,莺啼山客④犹眠⑤.[注释]①宿雨:夜雨,头天晚上的雨。

②朝烟:指清晨的雾气。

③;家童:童仆。

④:山客:隐居山庄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⑤犹眠:还在睡觉。

(1)根据注释,“朝”在诗中的读音为:。

(2)这首诗描写的季节是,我是从这些词语中知道的(至少写三个)。

(3)诗中第三、四两句描绘了一种怎样的生活?5、古诗阅读。

小学古诗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古诗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古诗阅读测试题及答案【正文】第一篇:小学古诗阅读测试题及答案测试题:1. 下面哪句诗是李白的作品?A. 春风吹柳万条低,露重沙河水滥泻。

B.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C.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D. 古时的风筝,放高天空里飞。

2. 下面哪首古诗描述了秋天的景色?A. 静夜思B. 江南春C. 春晓D. 登鹳雀楼3. 描写“白日依山尽”的古诗是?A. 春晓B. 白日C. 静夜思D. 鹿柴4. 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出自哪首古诗?A. 夜泊牛渚怀古B. 登鹳雀楼C. 静夜思D. 望岳5. 下面哪首古诗以写自然景色为主题?A. 夜泊牛渚怀古B. 春晓C. 白日D. 静夜思答案:1. A2. D3. A4. A5. B第二篇:古诗阅读测试题及答案详解测试题:1. 下面哪句诗是李白的作品?2. 下面哪首古诗描述了秋天的景色?3. 描写“白日依山尽”的古诗是?4. 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出自哪首古诗?5. 下面哪首古诗以写自然景色为主题?答案详解:1. A. 春风吹柳万条低,露重沙河水滥泻。

这是李白的《春风行》。

其他选项分别是宋代的杨万里《秋风引》、唐代王之涣《登鹳雀楼》和唐代的白居易《风筝谣》。

2. D. 登鹳雀楼。

这首诗是王之涣的作品,描写了登上鹳雀楼眺望秋天的景色。

其他选项分别是杜甫的《静夜思》、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唐代王之涣的《望岳》。

3. A. 春晓。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描写了早晨的景色,其中有“白日依山尽”的著名句子。

其他选项分别是唐代杜甫的《静夜思》、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唐代王之涣的《鹿柴》。

4. A. 夜泊牛渚怀古。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描写了夕阳下的大漠和长江。

其他选项分别是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唐代杜甫的《静夜思》和唐代杜甫的《望岳》。

5. B. 春晓。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以描写清晨的自然景色为主题。

其他选项分别是唐代杜甫的《夜泊牛渚怀古》、唐代王之涣的《白日》和唐代杜甫的《静夜思》。

2019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课外类文阅读训练卷附答案

2019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课外类文阅读训练卷附答案

2019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词三首》课外类文阅读训练卷
桃花溪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选自《唐诗三百首》)1.解释词语:
飞桥:尽日:
2.这首诗通过对幽美景色的描写和对的询问,抒写了作者一种向往,追求的心情。

3.翻译诗句。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4.读了这首诗,你想到了哪篇有名的古文?
题金陵渡
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选自《唐诗三百首》)
1.这首诗的诗眼是。

2.诗句“潮落夜江斜月里”的“斜”字能否换成别的字?为什么?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高桥。

整日。

2.桃花溪渔人世外桃源美好生活
3.桃花整天随着流水流淌,桃源洞口在清溪的哪边。

4.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参考答案】
1.愁
2.不能,“斜”字很形象地描绘出了天边残月西下的景象,暗喻了诗人的无限愁思。

3.这首诗抒写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愁思,表现了诗人心中的寂寞凄凉的思想感情。

1。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水平练习题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水平练习题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水平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古诗词阅读理解1.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飞入菜花无处寻。

[1]把诗句补充完整。

这首诗的作者是代的。

[2]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__季的景色。

[3]“急走”的意思是________。

[4]理解古诗,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篱笆和小路表明这里是乡村。

B.枝头的花已经落了,枝叶繁茂。

C.“急走”“追”形象地刻画出儿童天真活泼、好奇心强的特点。

D.“无处寻”表现出儿童的天真和稚气。

[5]说说读完这首诗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课文片段阅读理解。

《浪淘沙》作者:代诗人。

九曲黄河万里沙,()。

(),同到牵牛织女家。

《江南春》作者:代诗人。

(),水村山郭酒旗风。

(),多少楼台烟雨中。

《书湖阴先生壁》作者:代词人。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两山排闼送青来。

[1]填空。

[2]两首诗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修辞手法。

[3]《浪淘沙》这首诗写作者真实看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写作者想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浪淘沙》诗的前两句写_____________,突出了九曲黄河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诗的后两句用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黄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江南春》诗中,诗的前两句抓住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描绘出一幅_______,写出了江南春天______________的特点。

六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学期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习题

六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学期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习题

六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学期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古诗词阅读理解1. 课内阅读。

寒食[唐] 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本诗描绘了传统节日______节的景象,前两句写的是_____(时间),后两句写的是_____(时间),诗人借汉喻唐,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之情。

[2]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①用自己的话试着说说诗中描绘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第一句诗中的“飞”字能不能换成“开”字,下面分析准确的一项是(_____)。

A.可以。

“开”字写出了春天百花争艳、竞相开放的景象,比“飞”字更传神。

B.不可以。

“飞”字写出了落花随风飞舞时的情态,明写花而暗写风。

而“开”字略显呆板,不能表现出风的作用。

C.不可以。

“飞”字写出了花儿千娇百媚、神采飞扬的形态,而“开”字只写出了花开放得多,不能表现花的神韵。

D.可以。

“开”字写出了春天里花朵的动态美,而“飞”字不能表达这层意思。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后两句使人联想到“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句俗语,从而使我们更好地领会诗歌的主题。

B.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长安城景色的赞美之情。

C.“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这两句诗描写了春天长安城花开柳拂的景色。

D.后两句是写天黑时分,宫苑里蜡烛燃烧通明,升腾起淡淡的烟雾,袅袅娜娜地萦绕在官宦家,到处弥漫着威福恩加的气势!2. 宁宁在朗通叶赛宁的《夜》时,遇到一些困难,请你帮她解决。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长脚秧鸡不再欢嚷[1]请用“/”给下面的诗句标出两处停顿。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2]朗通这一诗节,应采用的语调是()A.舒缓B.欢快C.激昂D.深沉3. 同读下面这小令,完成题目。

小学生语文古诗文阅读理解题目训练卷

小学生语文古诗文阅读理解题目训练卷

小学生语文古诗文阅读理解题目训练卷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古诗文阅读理解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通过对古诗文的阅读和理解,不仅可以让同学们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能提升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和文学素养。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份精心准备的小学生语文古诗文阅读理解题目训练卷。

一、古诗阅读《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维2、“疑是地上霜”中的“疑”是什么意思?A 怀疑B 好像C 疑问D 不能确定3、诗人抬头看到了什么?A 霜B 明月C 床D 故乡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A 对秋天景色的喜爱B 对大自然的赞美C 思念家乡的心情D 孤独寂寞的感受《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A 春天B 夏天C 秋天D 冬天2、“春眠不觉晓”中“晓”的意思是?A 知道B 早晨C 晚上D 中午3、诗中“闻啼鸟”的“闻”是什么意思?A 听到B 闻到C 看见D 摸到4、诗人想到了夜里的什么?A 月亮B 星星C 风雨声D 花香二、古文阅读《司马光》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文中“庭”的意思是?A 庭院B 法庭C 家庭D 厅堂2、司马光是用什么办法救了落水的孩子?A 把孩子拉上来B 向大人求救C 用石头击破水缸D 跳入水中救出孩子3、“众皆弃去”中“皆”的意思是?A 都B 一起C 部分D 偶尔4、这个故事表现了司马光的什么品质?A 聪明机智B 勇敢无畏C 乐于助人D 以上都是《守株待兔》宋人有耕田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下列词语。

(1)株:_____(2)走:_____(3)释:_____(4)冀:_____2、农夫为什么“守株待兔”?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希望同学们在完成这份训练卷的过程中,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古诗文阅读理解能力,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古诗阅读练习题
(一)《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组词
惜(可惜) 池(池水)
昔(昔日) 驰(奔驰)
2.泉眼无声惜细流中的“惜”的意思是(珍惜)。

3.树阴照水爱晴柔中“爱晴”的意思是(喜爱晴天)。

4.杨万里是(宋)代诗人,字(廷秀),号(诚斋),是一个多产诗人。

(二)《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胜日寻芳泗水滨中的“胜日”指的是(风和日丽的日子)
2.无边光景一时新中的“一时”指的是(一时间,形容时间短暂)
3.等闲识得东风面中的“等闲”(平常)
4.《春日》是诗人漫步在(泗水)河畔,享受踏青的乐趣。

诗中的哪两句诗你觉得最富有哲理?(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三)《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1.张志和是(唐)代著名诗人,自号(烟波钓徒)
2.这首诗第一句点明地点,衬托渔夫的悠闲自得。

第二句,表现了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第三句运用了( 借代)的修辞方法,第四句描写了捕鱼人的(捕鱼的情态,乐而忘归)。

(四)《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晓出”的“晓”指的是(早晨)。

2.“别样”的意思是(特别)。

3.这首诗是南宋大诗人(杨万里)送朋友(林子方)时写的一首诗,送朋友的时间是(早晨),地点(西湖)。

4.这首诗描绘的是夏日的景色,你从哪句诗能够看出来?(映日荷花别样红。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