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纽型社会组织

合集下载

我国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功能特征、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文献综述的视角

我国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功能特征、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文献综述的视角

我国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功能特征、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文献综述的视角作者:石晓天来源:《理论导刊》 2015年第5期石晓天(南华工商学院劳动关系研究所,广州510507)摘要:枢纽型社会组织作为政府认定的社会组织,是中国特有的一类社会组织实践形态,具有代表性、排他性、整合性、服务性和过渡性特征。

经过几年的探索,北京、上海、广东等地构建了具有各地特色的枢纽型社会组织体系。

着眼未来,政府应该建立完善枢纽型社会组织认定、管理、监督、评估的工作机制,枢纽型社会组织也应该完成由政府认定到社会认可的支持性社会组织的转型。

关键词:枢纽型社会组织;功能;特征;现状;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C91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5)05-0085-04基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共建项目“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培育与建设——以广东省工会组织为例”(GD12XGL23)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石晓天(1962-),女,湖南岳阳人,南华工商学院劳动关系研究所所长,教授,研究方向:劳动关系、工会工作。

一、枢纽型社会组织的提出背景、概念界定及作用意义(一)提出背景2006年,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首次出现“社会组织”的提法,其后,各地民政部门陆续将原来的民间组织管理局更名为社会组织管理局,在行政上将称为民间组织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基金会三类组织改称为社会组织。

各地还新设置了由同级党委或党委与政府共同负责的下设工作机构——社会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社工委)。

2008年,北京市社工委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社会组织改革与发展的意见》,首次提出了枢纽型社会组织的概念,并于2009年认定首批工青妇等10家社会团体为枢纽型社会组织,到目前为止,已先后认定了四批枢纽型社会组织,其目的是政社分开、管办分离,创新社会组织管理体制,让枢纽型社会组织在社会组织发展、服务和管理中充分发挥其枢纽职能(崔玉开,2010),通过改变治理主体的方式来推动治理方式的改进,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高勇,2013)。

定义内涵

定义内涵

枢纽型社会组织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内涵。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问题的重大决议》提出了社会组织的概念,党的十七大报告又进一步确认了社会组织这个概念。

枢纽型社会组织概念首次出现在2008年9月北京市社会工作委员会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社会组织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在北京市《关于构建市级“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暂行办法》中指出:枢纽型社会组织是由负责社会建设的有关部门认定,在对同类别、同性质、同领域社会组织的发展、服务、管理工作中,在政治上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在业务上处于龙头地位,在管理上承担业务主管职能的联合性社会组织。

建立枢纽型社会组织的意义。

一是有利于创新社会组织管理模式。

我国现行的政社不分、管办不分的社会组织管理模式已不适应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和社会现代化的需要,建立枢纽型社会组织有利于加快政社分开、管办分离的步伐,把业务主管职能从行政部门分离出来,使社会组织体现专业作用和服务特色,实现自主发展。

二是有利于发挥人民团体固有的桥梁纽带作用和自身优势。

人民团体一直以来就是党和政府联系各界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以科协为例,中国科协由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和地方科协组成,地方科协由同级学会和下一级科协及基层组织组成。

科协组织系统横向跨越绝大部分自然科学学科和大部分产业部门,是一个具有较大覆盖面的网络型组织体系。

以人民团体为骨干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是基于人民团体的历史地位、重要作用和自身优势。

一方面,人民团体按业务分类统一管理相关社会组织将产生集约效应,减少目前多头治理的无效性。

另一方面,人民团体更了解本领域社会组织的运行规律,对相关社会组织的指导、管理和服务会更有效。

三是有利于促进各类社会组织发展。

以人民团体为骨干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将使同领域的公共资源得到集中共享,加强领域内社会组织发展的战略规划,提升同领域社会组织的资源获取能力。

加快孵化培育各类社会组织。

四是有利于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监管。

推进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工作总结及下步工作计划

推进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工作总结及下步工作计划

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部分枢纽型社会组织的服务水 平和专业能力有限,不能满足
社会多元化的需求。
内部管理不规范
部分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内部管 理存在漏洞,如财务管理不透
明、决策机制不健全等。
面临的困难
政策支持不足
政府对枢纽型社会组织的支持 政策不够完善,导致其在发展 过程中缺乏足够的政策保障。
资金筹措困难
枢纽型社会组织筹措资金渠道 有限,难以获得稳定的经济支 持,制约了其发展壮大。
经验总结与启示
经验总结 建立有效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确保组织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加强资源整合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
经验总结与启示
01
关注市场需求和变化,不断创新 服务内容和方式。
02
注重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提升 组织的执行力和竞争力。
经验总结与启示
01
启示
02
03
04
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需要注重 实际效果和社会效益,切实解
02
下步工作计划
工作目标与任务
目标一:完善枢纽型社会组织管理体 系
建立健全社会组织登记、年检、评估 等制度,完善社会组织管理流程。
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发挥党组织 在枢纽型社会组织中的引领作用。
目标二:提升枢纽型社会组织服务能 力
加大对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培训力度, 提高其专业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引导枢纽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 发挥其在社区服务、公益慈善等方面 的积极作用。
人才队伍建设滞后
枢纽型社会组织在人才引进、 培养和留用方面存在困难,导 致其人才储备不足。
社会认同度不高
由于枢纽型社会组织在社会治 理中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认识
,导致其社会认同度不高。

“枢纽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思考——写在上海市静安区社会组织联合会成立五周年之际

“枢纽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思考——写在上海市静安区社会组织联合会成立五周年之际
管理部 门和社会组织之 间,通过 类似于社会组织联合体 的实 践载体 ,服务和管理一个 系统 、一个领域 、一个地域 的社会 组织 。这 个实践 载体 以章程 为纽 带 ,在 政治上 发挥 引领作
用 ,在 业 务 上 发 挥 引导 功 能 ,通 过 政 府 委 托 , 以购 买 服 务 的
作实行 电算化软件管理 、加快我区养老机构建设、在静安寺
式 的构想并及时付诸实践。
二、 “ 枢纽型” 社会组织的定 义
“ 枢纽 型 ”社会 组织最 主要 的功 能是在 党和 政府 与各 类 专业 性公益类社会组织之间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它把同类
社团管理 研究 I 1 1
社会组织培育与发展
别、同性质、同领域 、同地域的社会组织联合起来 ,在政府
2 0 年 ,静 安 区在 上海率 先成 立 了 区社 会 组织 联合 07
会 (即 静 安 区 “ + + 1 5 ×” 社 会 组 织 枢 纽 型 管 理 模 式 中 的 “ ” , 以 下 简 称 “ 社 联 会 ” ), 之 后 又 相 继 在 5 街 道 1 区 个
(即 “ ” ),和劳 动 、文化 、教 育等 系统 (即 “ 5 X” )成 立社 会组织联 合会 ,形成 了静 安区 “ + + 1 5 ×”枢纽型 社会 组织 管理模 式。 “ ’ 1.和 “ ”是属于 地域 类的枢纽 型社会 5 组织 , “ X”属于领 域类的枢纽型社会 组织 , “ + + 1 5 ×”称 之为混合类枢纽型社会组织。 由于混合类枢纽型社会组织把 “ 地域类 ”社会组织和 “ 领域 类”社 会组织两者 的优势在 区 级层面上整合在一起 ,其政府 的主导 力、支撑 力更 强 ,体 制 优势更加 凸显。 以这种 混合 类枢 纽型社会组织 为依托 ,开辟 高。五年 多来 ,静 安区枢纽型社 会组织 管理模 式发挥桥 梁和 纽带作用 ,坚持 “ 党建”引领 “ 建”,提升新社会组织 党 社 建工作 的有效性 :坚持 以章程 为行动准则 ,大力培 育发展公 益类专业性社会组织和领军 人物 ,加 强以公信 力为核 心的能 力建设 ;坚持搭 建服 务平 台 ,承 接服务 项 目 ,倾听 反映诉 求 ,推动 政府 购 买服 务 ,在惠及 百姓 民生 ,在维 护社会 稳 定 ,建 设和谐 家 园等 方面 发挥 了不 可替代 的作用 。实践 证 明 ,静 安区 “ + + 1 5 ×”枢纽型社会组织联合会是具有时代特

基层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功能补充、现实梗阻与逻辑分析——以S市H区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为例

基层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功能补充、现实梗阻与逻辑分析——以S市H区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为例

45【作者简介】沈凯雯(1999—),女,硕士研究生在读,华东政法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研究方向:社会组织。

基层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功能补充、现实梗阻与逻辑分析沈凯雯(华东政法大学)摘要:随着制度环境的发展,基层政府对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和支持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并通过吸纳枢纽型社会组织来构建具有整合性和扶持性的培育主体平台。

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是基层枢纽型社会组织的重要力量之一,S市H区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的实践经验揭示其以独特的角色优势发挥着孵化培育、资源整合和桥梁纽带等功能,有效补充了政府培育职能。

然而,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在培育过程中面临认知、能力、发展等多重困境。

基于此,文章从困境背后的逻辑出发进行分析与探讨,为相应防范与矫治提供思路。

关键词:枢纽型社会组织;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社区社会组织培育——以S市H区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为例一、引言随着制度环境的发展,基层政府对社区社会组织培育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

2020年,民政部出台《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专项行动方案(2021—2023年)》,提出要以专项培育计划的方式大力支持社区社会组织发展。

为助推培育实践跟进,并给予地方治理创新,基层政府不断强调要重视街道层面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建设与完善,构建具有整合性和扶持性的培育主体平台,从而推动社区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

枢纽型社会组织作为一种新型的中间层社会组织。

从定义的角度来看,尚未获得明确统一的名称,西方的桥梁型社会组织、支持型社会组织和中介型社会组织与之相似,而国内则有枢纽型社会组织和社会组织孵化器等不同的名称,有学者将其统称为支持型社会组织,认为其既包括了以政府力量为主导的枢纽型社会组织,也包括了以社会力量为主导的专业型社会组织,还包括了以基金会力量为主导的专业型社会组织。

[1]从功能定位的角度来看,枢纽型社会组织以培育和孵化一线社会组织为组织目标,并在政府和社会组织之间搭建起一座政策传达、资源运输、信息沟通的桥梁。

推进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工作总结及下步工作计划

推进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工作总结及下步工作计划

定期举办枢纽型社会 组织建设培训,提升 社会组织的管理和运 营能力。
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建立健全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相 关的政策法规,提供法制保障。
完善政策支持手段,通过项目资 助、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社会组
织发展。
建立政策评估机制,定期对社会 组织政策支持的效果进行评估和
反馈。
提升社会组织自身建设水平
为规范和责任义务。
2. 设立社会组织发展专项资 金,为社会组织提供资金支持
和技术服务。
3. 搭建社会组织交流平台, 推动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与交
流。
时间表与责任人
时间表
计划用1-2年的时间,分阶段实施各项重点任务和措施,逐步推进社会组织建 设工作。
责任人
成立由民政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社会组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 协调和推进工作。同时,明确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具体责任人和联系人,确 保工作计划的顺利实施。
加强社会组织培育
完善政策法规
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和法 规,为社会组织的培育和 发展提供法制保障和支持 。
加强培训指导
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座 谈会等方式,提高社会组 织负责人的综合素质和专 业水平。
提供资金支持
设立专项资金,对社会组 织开展的符合条件的活动 给予资金支持,推动社会 组织发展壮大。
03
目的
通过建设枢纽型社会组织,加强对社 会组织的引导、支持和监督,推动社 会组织更好地发挥作用,为经济社会 发展做出贡献。
工作进展情况
制定实施方案
宣传发动
根据上级文件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 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措 施。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发动,提高社会组织和 公众对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的认识和参与 度。

枢纽型社会组织的产生背景、理想类型与发展路径

枢纽型社会组织的产生背景、理想类型与发展路径

法学研究和社会建设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21年第1期(总第169期)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CPC Zhengzhou Municipal Committee No.1,2021(Sum ,169)摘要:枢纽型社会组织是我国政府职能转型过程中制度创新的一种尝试,是对传统的社会组织双重体制的改革和社会管理体制的突破。

当前,在我国枢纽型社会组织运行过程中还存在着性质定位模糊、自身能力不足、制度建设不健全等问题。

作为未来社会组织管理的必然趋势,枢纽型社会组织需要明确自身的功能定位和业务范围,健全制度体系,加强人才培育,不断提升自身公信力,真正发挥其纽带功能。

关键词:枢纽型社会组织;理想类型;社会组织;双重管理体制中图分类号:C91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6701(2021)01-0076-05枢纽型社会组织的产生背景枢纽型社会组织的产生背景、、理想类型与发展路径杨艳花(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广东珠海519041)收稿日期:2020-10-26基金项目:珠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19ZC107)作者简介:杨艳花(1982—),女,河南焦作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博士研究生,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公共管理学院讲师。

在我国,“枢纽型社会组织”这一概念是2008年9月在北京市社会建设大会上被首次提出的。

2009年3月北京市公布《关于构建市级“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的暂行办法》,将枢纽型社会组织界定为“由负责社会建设的有关部门认定,对同类别、同性质、同领域社会组织进行联系、服务和管理,在政治上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在业务上处于龙头地位、在管理上承担业务管理职能的联合性社会组织”。

之后,这一定义在相关的研究中被频繁地引用。

事实上,对各类社会组织发挥政治、业务、管理等功能的联合性社会组织的出现,比“枢纽型社会组织”这一概念的正式提出早很多。

共青团建设

共青团建设

共青团建设---建立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一、什么是“枢纽型”社会组织—学组织学科上的释义“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学科背景是法团主义,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社会管理创新等是中枢社会组织建立的社会环境。

现在相对统一的对“枢纽型”组织的释义,是指由负责社会建设的有关部门认定,在对同类别、同性质、同领域社会组织的发展服务管理工作中,在政治上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业务上处于龙头地位,管理上承担业务主管职能的联合性社会组织。

枢纽型社会组织,其实质是在某一领域带领同性质、同类别社会组织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一个组织者,组织这些社会组织共同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作用。

“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出现,是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的创新,其对加强社会组织分类管理,不断促进社会组织自我管理、自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的核心思路就是通过改变治理主体改进治理方式。

二、共青团的实际工作的社会环境和对象研究一是外部环境发生了新变化在经济社会深刻变革的时代背景下,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市场对资源的配置功能进一步强化,各类社会组织进一步兴起,都对团组织的职能作用带来深刻影响,迫切要求共青团进一步拓宽工作领域;二是青少年群体出现了新特点伴随着国家和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多元化,青少年的思想价值观也更加多元视野更加开阔,学习愿望更加强烈维权意识不断增强成才需求更加多样,青少年组织方式和聚集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领域青年面临再组织化的问题,这些都对团组织服务青少年工作的质量和层次提出了新要求;三是共青团的建设面临新挑战跨地区跨产业跨所有制的青年流动现象日益明显,大量农村青年向城市流动,国有集体企业青年也向新经济组织流动,青年分布的新变化对团组织如何有效覆盖和影响青年提出了新任务当前,青年自组织繁荣兴起,各类青年社团蓬勃发展,如何发挥团组织作用,扩大联系正面引导广泛凝聚,是共青团面临的新课题三、论证共青团是否可以定义为“枢纽型”社会组织不妨我们看下全称,共青团某某工作委员会,也就是说共青团是做青少年工作的,那么是不是青少年工作,青少年事务只有共青团负责?那么可以明确的说,不是,那么共青团在青少年事务,青少年工作中起什么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枢纽型社会组织是一个转型时期的过渡形态,它是阶段性存在的,是伴随着社会生长规律产生的,为社会组织的成长发育而服务。

当社会组织发育成熟之时,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形成之际,“枢纽”的使命也就完成了。

当前,随着社会转型不断加快,新生组织元素日益壮大,社会组织尤其是自组织呈爆发式增长,公民“自组织化”生存状态明显增强。

基于对社会的整合和社会组织的凝聚,枢纽型社会组织应运而生。

目前,北京、上海、广东等地都提出要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通过枢纽型社会组织的构建,来推动社会建设,加强社会管理。

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视角看,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是国家与社会关系协调发展的有益尝试。

而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的意义,就是要充分利用组织的社会中间角色与社会整合功能,将国家对社会的管理和培育有机统一起来,推动国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枢纽”一词,从字源本义上说,是指门户开合之枢与提系器物之纽,引申为事物的关键之处,事物之间联系的中心环节,常被用于交通领域。

将“枢纽”一词用于组织系统中,主要意涵某一组织在同类组织中的桥梁纽带作用。

北京市对枢纽型社会组织的界定为:在对同类别、同性质、同领域社会组织的发展、服务、管理工作中,在政治上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在业务上处于龙头地位、在管理上经市政府授权承担业务主管职能的市级联合性社会组织。

广东省将枢纽型社会组织界定为:枢纽型社会组织是指通过政府部门认定的,在现有社会组织体系中处于枢纽地位,通过健全的组织系统和有效的服务支持,加强统筹协调与纽带联系,实现同类型、同性质、同领域社会组织的孵化培育、协调指导、合作发展、自治自律、集约服务、党团管理的联合性社会组织。

基于各地方不同的界定,笔者认为,枢纽型社会组织是在同类型社会组织中发挥桥梁纽带和聚集服务功能的联合性社会组织。

从认定主体来看,目前对枢纽型社会组织的认定都是政府行为,枢纽型社会组织的主体主要是党领导下的群众团体,还没有民间组织被认定为枢纽型社会组织。

从构成要素来看,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形成要有组织群、枢纽型组织和枢纽平台三个要素。

从目标定位来看,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定位主要是国家和社会组织之间的桥梁纽带。

从主要职能来看,枢纽型社会组织的主要职能是对社会组织进行聚集、管理和服务,通过项目化、社会化和专业化运作的运作方式形成枢纽型服务管理。

对于枢纽型社会组织的类型,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划分。

按照枢纽型社会组织的生成状态,枢纽型社会组织分为政府主导型和社会自发型两种。

目前,各地探索实践社会组织的“枢纽式管理”,即在政府和社会组织之间设立联合会、服务中心等形式的组织载体,这些组织载体是政府扶持成立,以政府需求为主导的社会组织,可以称为政府主导型枢纽组织。

与此同时,一些社会自发成立,以社会需求为主导的社会组织也在兴起,他们通过为各类社会组织服务,将可能自然形成为枢纽组织,可以称为社会自发型枢纽组织。

按照
枢纽型社会组织在各地的实践形态,可以归之为三种类型:一是政治性人民团体,诸如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多是按人群特征来划分;二是行业性协会或联合会,主要代表是同类组织之间的行业协会,具有一定行业特征或互益性特点;三是综合性社会组织联合会或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具有较强的社会服务性。

比如北京市海淀区社会组织联合会、上海市长宁区搭建的街镇社会组织指导中心等,都意在发挥对本辖区、社区内社会组织的引领服务作用。

前面两种类型主要是按照“属人”、“属业”的方式进行枢纽管理,后一种更多地体现为“属地化”、“基层化”的管理特征。

枢纽型社会组织具有以下特性:一是代表性。

一个组织能够成为枢纽型社会组织,它首先具备对同类组织的代表力;二是排他性。

由于具有对同类组织的聚合力和资源控制力,枢纽型社会组织在与其他同类组织的竞争中,获得了排他性和垄断性;三是服务性。

服务是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基本职能,也只有具备良好的服务能力,其他社会组织才能够围绕在枢纽型社会组织周围;四是整合性。

枢纽型社会组织具有极强的整合能力,它具有比其他社会组织更强的人力、物力和公共资源的整合分配能力;五是过渡性。

枢纽型社会组织是一个转型时期的过渡形态,它是阶段性存在的,是伴随着社会生长规律产生的,为社会组织的成长发育而服务。

当社会组织发育成熟之时,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形成之际,“枢纽”的使命也就完成了。

枢纽型社会组织所具有的特性使其拥有以下五项功能:一是培育孵化功能。

枢纽型社会组织在引领同类社会组织的同时,更要具备造血功能,它能够培育孵化一些具有社会功能的社会组织,让这些社会组织发挥一定的辐射带动作用;二是联系服务功能。

枢纽型社会组织具备聚合联系同类社会组织,并为其提供服务的功能;三是资源支撑功能。

枢纽型社会组织具有其他社会组织所不具备的人才、物力和财力等资源优势,能够为其他社会组织发展提供资源支撑;四是沟通反映功能。

枢纽型社会组织作为代表性组织,能够代表特定社会组织群,加强与政府、其他组织等主体之间的沟通协调,反映情况、表达诉求、破解难题;五是人才聚集功能。

枢纽型社会组织能够发挥对社会组织的人才聚合作用,把社会组织中的优秀人才聚集在一起,让众多的社会组织拥有一种归属感,让他们真正找到自己的“娘家”,实现真正的价值认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