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小专题 语文实践活动 我也来对对子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民俗风情诵读欣赏对联六副我也来对对子苏教版教案

我也来对对子活动目标1、进一步掌握对联的结构形式和一般的创作方法,能对简单的对子。
2、感受对联文化的源远流长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热爱中华传统文化。
活动重难点对联的结构形式,写对子。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收集对联;制作多媒体课件活动过程一、引入激趣1、《本命年的回想》课文插图中的伯伯正在贴对联,他只贴好上联“满园春色浓”,你能帮他对出下联吗?引出课题2、简介对子的由来。
由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新桃旧符”对联的起源。
我国文字记载下来的最早的一幅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3、对联趣谈 ppt①金圣叹“生题死对”半夜二更半,中秋八月中。
②秀才与地主的故事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③北京潭柘寺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④武昌黄鹤楼古今最长联。
⑤猜数字联,并说说此联的含义。
快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忙着贴对联,一个穷得快揭不开锅的老秀才为自己写了一副对联。
横批:南北上联:二三四五,下联:六七八九。
答案:没有东西,缺(一)少(十)⑥学过古诗词的对联句示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夏日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二、欣赏揣摩指导练习一)对子的形式特征及要求(对联特点及类型在《对联六副》已了解。
)1、从前面欣赏的对联《对联六副》来看,对子形式特征及要求是怎样的?交流,提示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同;平仄相谐(仄起平收)这是“对”分享一下你积累的对子2、提示“对”形式白---黑、红-----颜色对颜色白云----黑土、蓝天、红日----事物对事物西湖----东海、南山、-----方位对方位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数词对数词、书----书3、欣赏对联体会三光日月星,四诗风雅颂。
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七年级语文小专题 语文实践活动 我也来对对子

七年级语文小专题语文实践活动我也来对对子1.下列拟写的对联不符合对偶的一项是()A.旗开得胜马到成功B.风云三尺剑花鸟一床书C.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D.竹菊梅兰可养性琴棋书香养耐性2.春联连线。
上联下联天增岁月人增寿心血勤浇栋梁材人寿年丰家家乐勤勤恳恳做园丁络,随后,媒体的过度关注与热捧,给“小诗人”带来了极度的困扰和烦恼,“小诗人”说:“我再也不写诗了。
”有关“小神童”的成长问题,再次走入人们的视野。
请选择下面的一副对联,续写完整。
(1)上联:少壮不经勤学苦下联:________________(2)上联:贤才何须蝇蝇小利下联:________________7.删改下面句子中的画线部分,使之组成对联。
(1)上联: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楼榭下联:近看西北角,造起三间面临绿水的轩斋。
(2)上联:井冈山,青山此起彼伏,峻岭绵延不断下联:鄱阳湖,绿水荡漾,碧波粼粼8.下列是一副描写老师的对联,请你说说这副对联妙在哪里。
上联: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加上五脏六腑七嘴八舌九思十想,教必有方,滴滴汗水诚滋桃李满天下。
下联:十卷诗赋九章勾股,八索文思七纬地理,连同六艺五经四书三字两雅一心,诲而不倦,点点心血勤育英才泽神州。
小专题语文实践活动我也来对对子1.D 2.略 3.赛舟(吃粽) 4.不贪污不受贿两袖清风5.茂叔独爱池中莲(渊明独采篱下菊)6.(1)老来方悔读书迟(2)君子永存荡荡之风7.(1)近看西北,造三间临水轩斋(2)井冈山,青山起伏,峻岭绵延8.示例:此联堪称绝妙。
上联从一到十,下联逆序从十到一,各用十个数字按序排列,实属不易。
它生动地写出了人民教师甘作蜡炬愿为春蚕的崇高精神境界。
1 / 1。
苏教版(2016)语文七上第三单元语文实践活动《我也来对对子》教学设计(9页)

关于语文实践活动教学设计我也来对对子学情分析语文课标中:“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写作方式有:写颁奖词,写辩论词,写开场白,写对联,写推荐理由,写阅读心语,写读后感,写文学短评……我班的学生不理解平仄,不了解对联的规则。
所以,教案从最基本的常识设计。
教学目标1、通过读熟悉的有趣的对子,体会对联文字的精妙和理趣。
2、在了解对联规则的基础上练习写对子,掌握对联的特点、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运用对联的写作技巧写对子一、导入同学们,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学形式。
纵观中国文学史,不少文人墨客,都留下了很多机智幽默的妙对奇联。
“一门三词客的苏东坡”和妹妹苏小妹就有这样一则趣联,据说,苏小妹是个冲头,大概这是她聪明的原因,苏东坡就抓住这个特点出对联与妹妹开玩笑:“脚跟未出闺房里,额头已到庭堂前”。
苏小妹也不示弱,文思敏捷,苏东坡也有个特点:脸比较长,苏小妹的下联就是:“去年一滴相思泪,今年方流到嘴边”。
这脸可真长啊!对对联是一种充满趣味的高雅活动,这节课,我们也来对对联。
二、自读课文,完成自学提纲:1、复习诵读欣赏《对联六副》说说对联的种类和用途。
2、阅读课本关于语文实践活动《我也来对对子》了解对联的特点三、讨论探究对联规律明确:(1)字数相等对联可长可短。
不管长短,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上联(出句)是多少字,下联(对句)也应当是多少字。
如果字数不相等,除特殊情况外,便不成为对联。
作为对联拟写的一个基本要求,字数相等显示的是对联整齐划一的形式美。
例: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朱自清)(2)句式相同句式指的是句子节奏形式。
上下联相对的句子,节奏形式应当相同。
如:“学问藏今古;文明播东西”,上下联都是“二一二”式。
句式相同要注意两点:一是上下联相对应的词的词性要相当;二是上下联的句型、短语结构要相应。
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牡丹芍药杜鹃均为江北名花这副对联的整体句型是“主—谓—宾”结构,“皆”与“均”是状语。
《我也来对对子》课件

一亮,智从急生:“我何不把这批文添改两字
,变成赞颂之词诓他。”
于是,他效仿苏小妹笔迹,在批联后加上两字
,遂变成了:笔底才华少有,胸中韬略无穷。
并向对方说:“小妹脸长额高,相貌丑陋,实 不敢高攀。”说着并拿出他同小妹的戏诗、戏 联为证。方某一见也就不再强求了。
研讨练习 一、根据对联的要求,把上下联用直线连起来。 春雨丝丝润万物 虎添双翼前程远 五湖四海皆春色 万水千山尽朝晖 勤劳致富建小康 红梅点点绣千山
发愤图强兴大业
国展宏图事业新
二、和同学们讨论,补足下列几副对联。 1.红梅破雪
绿柳迎春 ____________
家家顺心
事事如意 2. ____________ 3.田园无限美
山河分外娇 ________________ 桃李杏春暖一家 ________________
4.松竹梅岁寒三友
三、自己创作对联。 1.为班级板报拟写一副对联。 学海无涯勤可渡 书山万仞志能攀 2.根据家里的情况,为自家大门拟一副合适的对 联,征求父母的修改意见,春节时张贴出来。 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福临小院四季常安 3.你们的老师有了新房,与同学合作,为老师家 新房拟一副让老师喜欢的对联。 走万里路,破万卷书,方知师之本意 过千条巷,会千条意,终知吾师不易。
看,对联又有不同的对法。就内容来说有人名对、 地名对、花木对、鸟兽虫鱼对等;就形式来说又分 虚字对、实字对、双声对、叠韵对等;
就上下联意义的联系来说可分为正对、反对
、串对等。从对联的表意形式看,对联可运
用多种修辞形式。比如在“两个黄鹂鸣翠柳 , 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副对联中,“两个” 对“一行”,“黄鹂”对“白鹭”,“鸣” 对“上”,“翠柳”对“青天”,这两联的
句法结构也完全相同。
《对联》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对联》综合实践活动案例第一篇:《对联》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对联》主题活动案例一、主题提出: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唐诗、宋词、元曲更体现出古代文化的博大与精深,而对联以其独特的方式传承着中国文化,发展至今,更显其精妙与独到。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每逢过年还保留着贴春联的习俗,在一些旅游地也经常能见到对联,但现在的孩子由于对这种文化了解甚少,所以显得莫不关心。
小学语文第七册有《春联》一课,学生通过学习已对春联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有些学生提出来,他们还发现有些人家墙壁上也挂着类似春联的句子,砌新房上梁时也要贴,那么这些是不是也叫春联呢?他们觉得了解的还不够深入,还想进一步了解。
为进一步宏扬中国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与审美情趣,通过活动,使他们更深刻地了解对联,了解中国的文化。
二、活动目标:(一)认知目标:1、了解对联的起源、形式、类型以及有关对联的故事等。
2、在了解对联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有能力的学生学写一些简单的对联。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查找、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2、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
(三)情感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的集体研究,感受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
2、通过查找资料、调查研究,懂得生活中中处处有学问,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活动过程:第一阶段准备阶段(一)选题分组1、谈话激趣大家通过学习已对春联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类似的句子?这些也是春联吗?通过讨论,学生得知这些不叫春联,而是对联,春联是其中的一种形式。
2、师出示对联“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
教师这里有一幅奇特的对联,有谁能读一读。
请学生读一读。
3、这幅对联应该怎样读呢,这里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师讲述有关这付对联的故事。
4、你们还想了解对联的哪些方面?5、学生分小组讨论。
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把学生的问题板书出来。
【优质】七年级对对子大全-实用word文档 (1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七年级对对子大全篇一:中秋节对联大全中秋节对联大全月夕;霜容。
献镜;饮羹。
巫山丝竹;翰苑金莲。
明月映天;甘露被宇。
袁宏法渚;庾亮登楼。
一天秋似水;满地月如霜。
二仪含皎洁;四海尽澄清。
天上一轮满;人间万家明。
天上一轮月;人间万里明。
中天一轮满;秋野万里香。
白人随鹤舞;明月逐人归。
半夜二更半;中秋八月中。
尘中人自老;天际月常明。
尘中人自老;天际月常圆。
冰壶含雪魄;银汉漾金辉。
春秋多佳日;山水有清音。
明月本无价;高山皆有情。
国强家富人寿;花好月圆年丰。
一曲霓裳传玉笛;四围云锦拥金徽。
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玉镜明。
几处笙歌留朗月;万家箫管乐中秋。
三五良宵开玉宇;大千世界涌冰轮。
天上则琼楼玉宇;人间亦贝阙珠宫。
中天皓月明世界;遍地笙歌乐团圆。
玉轮光满大千界;银汉秋澄三五宵。
日射晚霞新世界;月临天宇玉乾坤。
月静池塘桐叶影;风摇庭幕桂花香。
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赏月生情,独运匠心撰吟不少脍炙人口的妙对妙联。
清朝有个才子施伯雨,自幼聪颖敏捷。
有一年中秋节,其父携其出游,夜宿临江一楼。
翌晨黎明入山,宿雾未霁,适有其父一文友同游,遂出上句:“山径晓行,岚气似烟,烟似雾。
”让小施续对。
小施当即对出:“江楼夜坐,月光如水,水如天。
”用水来比喻月光皎洁明亮之色,真是联功不凡!相传粤东才子宋湘约几个秀才中秋赏月,即景吟上联:“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几个秀才对不出与之相媲美的下联,直到除夕,宋湘想明天是新年,触景生联:“今夜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此联结构严谨,叠词天然,妙不可言。
据说,有一年中秋夜,苏小妹随兄东坡及佛印和尚泛舟赏月。
小妹出上联:“五百罗汉渡江,岸畔波心千佛子。
”佛印和尚望望圆月后对道:“一个美人映月,人间天上两婵娟。
”最妙的是把苏小妹倒映在水中的窈窕身影描写出来了。
初中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实践活动 我也来对对子

2.一个名字在一联内分别嵌完的叫横嵌。 冯府俊郎刚掩卷。 刘家倩影恰经窗。
——赠冯刚,刘倩倩。
3.散嵌:将名字中的各字分散镶嵌在对联中。 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醉翁亭联 李园新果硕, 火线老兵强。 ——赠李新兵
品对联
林静泉独响; 峰回路更幽。 ——送东台林峰老师 陈酒时菊添雅性; 故人新友赏斜辉。 ——送南通陈辉老师
寻出处
出处: 嵌名联的雏形最早产生于西晋,叫做
“共语”。有一次,陆云与荀鸣鹤拜见文学家 张华,张华要求陆云用“共语”自我介绍,于 是便有了嵌入了两个名字:
日下荀鸣鹤; 云间陆士龙。
明分类
嵌名联分类:
整嵌和分嵌。
一、整嵌:把名字整个嵌入上联或下联中,并 保持名字的整体性。 闻鸡人起舞; 立志李思杰。 花乡飘对韵; 古邑荡儒风。
1.竖嵌:一个名称分嵌于上下联同一位置的叫竖 嵌,竖嵌中又有首嵌、腹嵌、尾嵌等。
(1)首嵌:分嵌上下两联的开头,也称藏头。 江渚停白鹭。
芳溪生韵兰。
——赠李江芳
(2)分嵌在句中的称腹嵌。 繁花似锦杜娟笑。 海浪如歌霞鹜飞。 ——赠杜霞
(3)分嵌句尾的叫尾嵌,也叫藏尾。 乐育英才,早岁声名扬四海; 胸怀革命,八旬功绩在文章。 ——赠黄海章
罗经据典爱联对; 嗜酒好茶弄仄平。 ——泰兴罗爱平老师
张振垂云翼; 慧聪济海生。 ——广西张 慧
当堂练
请你自选嵌名方式,为同学拟 一副嵌名联。
留作业
请你为亲朋好友拟一副嵌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用短信发给他们。
入新课
我也来对对子
——漫话嵌名联
巧探究
陈酒透瓶醉; 浩江慕海流。 ——送陈浩老师 开启心灵胸远阔; 明白事理志高昂。 ——赠淮阴开明中学
初中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实践活动 我也来对对子

对联要“对”,即上下联要对仗。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对仗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同一位置词性相同、 句接法天结莲构叶相无应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再读《对联六副》。
正对
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流水对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先贤名人:顾炎武、归有光、朱柏庐等。
上联:归奇顾怪峰高文笔毓千秀
下联:玉润石灵山名马鞍传万方 养育,
横批:玉出昆冈
滋养。
比喻两 人成就 大、名 望高
十字交叉观平曲, 双桥联袂见方圆。
周 庄 双 桥
富 安 桥 的 故 事
腰缠万贯,发财致富; 胸怀四海,建桥乃安。
教室里现-学场子创共作品对对联联 -热情似火
远近望看去 西,北东角南,方面斟向 临词有 河酌几 流句处 的亭 三子 间、 轩水 斋榭 也依造山起而来建了;。
上联:遥望东南,几处亭榭依山建 下联:近看西北,数间轩斋临河造
古镇:周庄、锦溪、千灯。 名胜:马鞍山、丹桂园等。
寺庙:华搜藏罗寺、名崇胜宁古古迹寺、对延联福,教寺、 全福寺等品。对联丰富的内涵。
操场上 -健儿勇攀高峰 -斗志如虹
漫步亭林园-观琼花绽放-闻先贤清音 行走震川路-看霓虹闪烁-叹昆山新貌
亭林园
震川路
读对子,写对子,品语言文字之奥秘; 学语文,爱语文,咀传统文化之精华。
作业:
为自家的大门拟写一副对联,与父母 交流、修改,张贴出来。
明顾末炎清武初与的儿杰时出同的窗思归想庄家兴、趣文相学投家,、成爱为国莫 学逆者之,交与。黄从宗求羲学、到王后夫来之的并抗称清为斗明争末,清二初人“志三同 大道儒合”,。成为挚友。又因二人个性特立耿介,时 人号为“归奇顾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小专题语文实践活动我也来
对对子
1.下列拟写的对联不符合对偶的一项是()
A.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B.风云三尺剑花鸟一床书
C.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D.竹菊梅兰可养性琴棋书香养耐性
2.春联连线。
上联下联
天增岁月人增寿心血勤浇栋梁材
人寿年丰家家乐
勤勤恳恳做园丁络.随后.媒体的过度关注与热捧.给“小诗人”带来了极度的困扰和烦恼.“小诗人”说:“我再也不写诗了。
”有关“小神童”的成长问题.再次走入人们的视野。
请选择下面的一副对联.续写完整。
(1)上联:少壮不经勤学苦
下联:________________
(2)上联:贤才何须蝇蝇小利
下联:________________
7.删改下面句子中的画线部分.使之组成对联。
(1)上联: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楼榭
下联:近看西北角.造起三间面临绿水的轩斋。
(2)上联:井冈山.青山此起彼伏.峻岭绵延不断
下联:鄱阳湖.绿水荡漾.碧波粼粼
8.下列是一副描写老师的对联.请你说说这副对联妙在哪里。
上联: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加上五脏六腑七嘴八舌九思十想.教必有方.滴滴汗水诚滋桃李满天下。
下联:十卷诗赋九章勾股.八索文思七纬地理.连同六艺五经四书三字两雅一心.诲而不倦.点点心血勤育英才泽神州。
小专题语文实践活动我也来对对子
1.D 2.略 3.赛舟(吃粽) 4.不贪污不受贿两袖清风
5.茂叔独爱池中莲(渊明独采篱下菊)
6.(1)老来方悔读书迟(2)君子永存荡荡之风
7.(1)近看西北.造三间临水轩斋(2)井冈山.青山起伏.峻岭绵延
8.示例:此联堪称绝妙。
上联从一到十.下联逆序从十到一.各用十个数字按序排列.实属不易。
它生动地写出了人民教师甘作蜡炬愿为春蚕的崇高精神境界。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