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地理《中国的自然环境》地理

合集下载

8年级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8年级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1、纵横交织山脉(1)东西走向的山脉北列:天山和阴山、中列:昆仑山和秦岭、南列:南岭(2)南北走向的山脉: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3)东北一西南走向的山脉:西列: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列:长白山、武夷山东列:台湾山(4)西北—东南向的山脉:阿尔泰山、祁连山、小兴安岭(5)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2、我国地形特点是什么?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3、我国四大高原特点?四大盆地特点?三大平原特点?(1)①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远看是山,近看成川)“世界屋脊”②内蒙古高原:一望无际,开阔坦荡(风蚀地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③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千沟万壑,支离破碎;黄土广布(水土流失严重);④云贵高原:地形崎岖,石灰岩分布广泛(喀斯特地貌)(2)①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的盆地。

盆地内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②准噶尔盆地:纬度位置偏高,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降水略多;③柴达木盆地:平均海拔最高,盆地内矿产资源丰富,有“聚宝盆”之称;④四川盆地:又叫紫色盆地,红色盆地,内部成都平原有“天府之国”美称。

(3)①东北平原:我国最大的平原,黑土广布;沼泽广布②华北平原:我国第二大平原,又叫黄淮海平原③长江中下游平原:水田连片、河网纵横,“鱼米之乡”4、山区开发利用中的利与弊?利: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多种农业经营和生态旅游。

弊:(1)耕地少,种植业受限制(2)山区地形较为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成本高。

(3)生态环境相对脆弱,自然灾害有山洪、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5、我国地势的特点是什么?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产生怎样的影响?(1)我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2)①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海洋的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带来降水,利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发展农业生产。

②地势对河流的影响:我国的大江大河大多自西向东奔流入海。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地形和地势》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地形和地势》

教学设计:2024秋季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地形和地势》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知识理解:学生能够掌握中国地形和地势的基本特征,了解主要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等地形区的分布。

2.技能培养: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和分析能力,能够运用地形图识别和分析中国地形地势。

3.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理解地形地势对气候、河流、人口分布等的影响。

4.情感态度:增强学生对祖国自然环境的认识和热爱,培养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中国地形和地势的主要特征。

•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和特点。

教学难点•如何将地形地势的抽象概念转化为学生的具体认知。

•如何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和分析能力。

教学资源•中国地形图、地势阶梯分布图。

•多媒体课件,包含地形地貌的图片、视频等。

•地理教材及配套练习册。

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传授地形和地势的基础知识。

•地图分析法: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中国地形地势的特点。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地形地势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境创设:播放一段关于中国壮丽山河的视频,如高山、大河、平原等自然景观。

•问题导入:提问学生视频中的景观属于哪种地形?这些地形在中国是如何分布的?新课教学1.中国的地形特征2.•讲授:解释中国地形的复杂性,包括高山、高原、平原、盆地、丘陵等多种类型。

•地图分析:展示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识别主要地形区,如青藏高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等。

•互动:请学生指出自己家乡所在的地形区,并简述其特点。

3.中国的地势特征4.•讲授:介绍中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以及三级地势阶梯的分布。

•地图分析:展示中国地势阶梯分布图,引导学生分析各级阶梯的海拔范围、主要地形区等。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流向、人口分布等的影响。

5.地形地势的综合影响6.•讲授:总结地形地势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活动的综合影响。

•案例分析:提供具体案例,如黄河的流向与地形关系、山区的交通与地形关系等。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知识点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知识点【第一节地势和地形】一、地势呈阶梯状分布1、我国地势的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2、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的分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3、我国地形的特征: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4、我国各类地形所占的比例:丘陵百分之十、山地百分之三十三、高原百分之二十六、盆地百分之十九、平原百分之十二5、第一阶梯主要地形区有: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第二阶梯主要地形区有: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第三阶梯主要地形区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山东丘陵、辽东丘陵6、通常把山地和地表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

我国山区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百分之六十,多集中在西部,其中近一半是难以利用的沙漠、冰川、戈壁、、高寒荒漠等。

总的来说,山区有利于发展旅游业、采矿业及农业多种经营等,部分水热条件好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可以发展种植业。

7、山区常发生的地质灾害有:崩塌、滑坡、泥石流【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一、南北气温的差异1、我国冬季的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温差大2、我国一月的零度等温线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相重合3、我国夏季的气温分布特点:除青藏高原外,普遍高温4、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吐鲁番盆地5、通常把大于或等于十摄氏度持续期内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气温总和,叫做活动积温。

活动积温反映一个地方气候对农作物所能提供的热量条件,是我国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

6、根据活动积温,把我国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7、由于南北气温的差异,不同的温度带内,生长着不同的果树;物能够成熟的次数也不一样;在建筑上也有一定反映。

二、东西干湿的差异1、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火烧寮;降水最少的地方是托克逊。

3、一个地方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

初中地理中国的自然环境知识点

初中地理中国的自然环境知识点

中国的自然环境知识点考点一:中国的地形1.山脉纵横交织:(1)我国主要山脉及走向山脉纵横交织东西走向的山脉北列:天山-阴山中列:昆仑山-秦岭南列:南岭南北走向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西列: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列:长白山-武夷山最东列:台湾山脉(其主峰是玉山)(2)中华“五岳”东岳—泰山——山东省(鲁)西岳—华山——陕西省(陕或秦)南岳—衡山——湖南省(湘)北岳—恒山——山西省(晋)中岳—嵩山——河南省(豫)少林寺1.地形复杂多样(1)主要地形区四大高原:____(“世界屋脊”,雪山连绵、冰川广布)____(地面坦荡,一望无际)____(黄土广布,千沟万壑、支离破碎)____(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不平)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的盆地,盆地内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准噶尔盆地(我国纬度最高的盆地,沙漠广布;西北相对湿润,牧场广阔)柴达木盆地(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矿产资源丰富“聚宝盆”)四川盆地(“红色盆地”、“紫色盆地”,气候湿润、土壤肥沃“天府之国”)三大平原:东北平原(我国最大的平原,黑土广布,山环水绕、沃野千里)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土壤肥沃,小麦种植面积广)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湖泊众多,水田连片,“鱼米之乡”)三大丘陵:东南丘陵、山东丘陵、辽东丘陵(2)山区面积广阔对我国的影响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合称为山区,中国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山区面积广阔。

不利影响: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难度较大,且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山区生态环境脆弱,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山洪、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有利影响:山区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流经山区的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为发展林业、旅游业、采矿业等提供了有利条件3.地势西高东低(1)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2)三级阶梯主要地形和分界山脉:(3)地势对我国的影响:①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②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这些大江大河沟通了东西部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③地势西高东低,在阶梯交界处,落差很大、水流急,可以提供巨大的水能。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初中地理必备知识大串讲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初中地理必备知识大串讲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势和地形1、我国地形的特点:①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②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①地形复杂多样:(在图中找到以下地形区)地形地形区特点平原A 东北平原我国最大的平原黑土地B 华北平原黄土地C 长江中下游平原鱼米之乡高原1内蒙古高原一望无际2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水土流失严重3青藏高原雪山连绵海拔最高的高原4云贵高原地形崎岖喀斯特地貌广布盆地①准噶尔盆地我国纬度最高的盆地②塔里木盆地我过面积最大的盆地,内部是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①山区面积广大:山地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1/3,山区面积占全国面积的60%。

(山地是我国各地性类型中占比重最大的。

)有利:山区在发展旅游、采矿和农业多种经营方面优势较大,部分水热条件较好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可以发展种植业。

不利:山区地形较为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难度较大。

在开发山区时,应避免发生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②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一、二阶梯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三级阶梯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地势西高东低的影响:③柴达木盆地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被称为“聚宝盆”④四川盆地天府之国紫色盆地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山脉分界线两侧地理事物秦岭北侧:北方南侧:南方天山北侧:准噶尔盆地南侧:塔里木盆地大兴安岭东侧:东北平原西侧:内蒙古高原太行山东侧:华北平原西侧:黄土高原巫山西侧:四川盆地东侧:长江中下游平原武夷山西侧:江西省东侧:福建省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

对河流流使我国许多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

第二节气候1.我国气候基本特征: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2.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漠河镇;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

夏季最冷的地方是青藏高原降水最多的是台湾的火烧寮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3.按干湿程度,我国可以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地理-八上-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地理-八上-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一、地形和地势1、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⑴地形类型:纵横交错的山脉,气势磅礴的高原,一望无际的平原,群山环抱的盆地,起伏绵延的丘陵。

⑵纵横交错的山脉就像大地隆起的脊梁,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在山脉构成的“网格”中,镶嵌着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

⑶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

2、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⑴我国地势的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我国地势划分为三级阶梯。

⑵陆地海拔最高:珠穆朗玛峰(中国、尼泊尔)是喜马拉雅山脉主峰,海拔8844.43米,世界第一高峰。

陆地海拔最低: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

⑶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落差很大,水能资源极为丰富。

二、气候1、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

⑴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由南向北气温逐渐降低(纬度)。

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只有青藏高原等少数地区气温相对较低。

⑵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省漠河县的北极村。

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

⑶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实际,从北向南我国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另外还有一个青藏高原区。

2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⑴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从东南沿海想西北内陆递减,东南沿海一带年降水量1600mm以上,而西北不足50mm。

⑵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台湾岛东北部的火烧寮。

我国降水量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⑶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不均,大多数地区的降水集中在5~9月,这期间的降水占全年的80%,雨季的长短差别很大,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北方相反。

我国降水空间分配不均,南多北少。

⑷气候的干湿状况:湿润(森林)半湿润(森林、草原)半干旱(草原)干旱(荒漠)东南部以湿润、半湿润区为主;西北部以干旱、半干旱区为主。

3、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⑴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⑵我国气候类型及分布地区。

4、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⑴影响我国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会考考点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会考考点

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考点1】地形与地势1、地势呈阶梯状分布⑴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西部多为山地、高原和盆地,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⑵三级阶梯概况阶梯名称海拔高度主要地形类型主要地形区第一级阶梯4000米以上高原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东缘第二级阶梯1000~2000米高原、盆地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第三级阶梯500米以下丘陵、山地、平原、盆地相间分布东南丘陵、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⑶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产生的影响:①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丰沛的降水。

②对河流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入海洋;河流从高一级阶梯向低一级阶梯流动时,落差大,产生巨大的水能。

③对交通的影响: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但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2、地形复杂多样⑴四大高原的特点青藏高原:世界屋脊,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黄土高原:世界上面积最广的黄土分布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不平。

内蒙古高原:我国第二大高原,地面坦荡、一望无垠。

⑵三大平原特点东北平原: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地势坦荡,黑土广布。

华北平原:我国最完整的平原,又称“黄淮海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最低平的平原,河湖密布,著名的“鱼米之乡”。

⑶四大盆地特点塔里木盆地:我国面积最大盆地,有我国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和我国最大内流河——塔里木河。

准噶尔盆地:我国面积第二大盆地,相对湿润。

柴达木盆地:我国地势最高的盆地,有“聚宝盆”之称。

四川盆地:也称“紫色盆地”,西部有面积较大的成都平原,农业发达,物产丰富,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地理中国的自然环境

地理中国的自然环境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形地势》
地势阶梯
昆 仑山脉
平均海拔: 4000米以上

平均海拔: 1000—2000米
兴 安 岭
祁 连山 脉
横 断 山 脉
太 行 山 脉
平均海拔:

500米以下

雪 峰 山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 《气候》
气温
1.我国气温规律 冬季——__冬__季__我__国__气__温__自__南__向__北__逐__渐__降__低__,__南__北__温__差__很__大______; 夏季——__夏__季__除__青__藏__高__原__外__,__全__国__普__遍__高__温__,__南__北__温__差__不__大__。___; 2.我国冬季最冷地区在__黑__龙__江___;最热:____海__南___省。 我国夏季最冷地区在 _青__藏__高__原__;最热:_新__疆__吐__鲁__番___。 3.0℃等温线,大致沿我国的__秦__岭____(山脉)和__淮__河___(河流)一线延伸
征 冬季寒冷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造成B、D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纬度 。
写出下列序号代表的季风名称:
③是__西__北___季风④是__东__北____季风,③④季 风都来于_陆__地____,性质是__寒__冷__干__燥___,主 要给我国带来_降__温____。
中国的自然环境
真题再现
(2023·青海·统考中考真题)图1为我国干湿地区分布图,图2为2020-2022年我国月平均
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各小题。
C 1.从图1可推断,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规律为( )
A.内陆多,沿海少B.北方多,南方少C.东南多,西北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我们的国土有960万平方千米,人口有l1.6亿。

在这辽阔的祖国大地上,居住了汉、蒙古、西藏、维吾尔、高山等56个民族。

祖国不仅人口多,民族复杂,地形也是复杂多样的。

今天我们学习自然环境要素之一的地形。

师:地形是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

它在地理环境中起着基础的作用。

掌握了它,才能进一步理解其它自然要素和各地区自然环境基本特点以及如何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和发展生产等情况。

评: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动机,揭示学习内容的有机联系。

师:学习地形,首先要明确两个概念,即地形和地势。

请同学们翻书P.33、P.34。

师:什么叫地形?什么叫地势?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一、地形与地势(板书)生:地形是陆地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地势是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

师:对,答得很好。

由于地形表示地表形态(字下有圈者板书,以下同),地势表示地表高低起伏总趋势。

所以,地形的概念比较大,地势状况是地形特征之一。

评:加以比较,明确两个关键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师:地球表面的形状多种多样,为了更好区别,我们可以把它概括为:二、五种地表形态(板书)(学生翻中国地图册P.8,教师出示五种地形景观图。

)师:这五种地的外观有哪些不同呢?(学生小声讨论,教师进一步讲。

)师:我们可以从海拔高度、相对高度、地表起伏状况等方面加以概括。

(学生边对照五种地形的景观图,边思考并进行讨论。

教师边讲,边板画、填表。

)(出示五种地形比较简表。

)五种地形比较表(上表有划线处,均系空白,经边讲、边画、边填,最后内容如上列)评:概括完整的知识结构,图文并茂地列表比较,清晰而易掌握。

边问边讲边填,利于启发。

师:从地表起伏状况来看,平原和高原有什么共同特点?(引导学生看中国地图册P.8册下方的①、④图。

)一般说来,平原、高原地面广阔,起伏较小(填表),但也有的高原地表起伏很大(指青藏高原)。

平原和高原地表起伏都很小,我们从垂直高度上讲就是海拔或者相对高度(停顿)较小?生:相对高度小。

(教师板书,在表中相对高度栏上填下小字。

)评:针对初中学生在比较时不易区分相似者,再分组对比,有利理解。

师:这两种地形从形态、相对高度来看较为相似,那么区别它们的关键应看海拔,(略停顿)还是相对高度?生:海拔高度。

师:海拔高度不同是区别它们的重要标志。

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教师填表及绘表中图并指图,如华北平原大部分海拔在50米以下。

)高原海拔大于200—600米(填表及绘表中国,并指图如内蒙古高原海拔一般在1000米左右)。

评:边讲边填绘,图形典型、简明、印象深。

师:(引导学生看中国地图册P.8下方的②、③图)评:利用地图册中的图,表现力较强。

师:山地、丘陵地表起伏都大,但有显著不同的特点。

(教师边指图观察,边说这可以从顶和坡(板书)两个方面来辨认。

山地:一般顶尖坡陡(教师填表,及绘表中图),丘陵一般顶浑圆,坡缓(教师填表,及绘表中图)。

除顶、坡之外,丘陵和山地它们在海拔和相对高度上有什么不同?从海拔看:丘陵一般在500米以下(填表)山地在500米以上(填表),但有的丘陵(指图)如黄士高原上的黄土丘陵,海拔有的就达到1000米。

师:所以判定丘陵和山地最主要的标准,是海拔(停顿)还是相对高度?生:相对高度。

师:对。

山地相对高度较大(填表)丘陵一般在100米以下(填表)。

(引导学生看中国地图册P.8下方的⑤图。

)师:盆地在五种地形中一般是哪两种地表形态的组合?生:山地和平原。

师:对。

它在地表形态上看有什么特征呢?生:四周高,中央低。

(师填表,并绘图)评:将盆地作为山地和平原的组合,利用巳知推导未知,方式新颖有效。

师:在相对高度上,四周相对高度比较大,底部较小。

(师填表),像脸盆一样。

我们福州就是一个小盆地,它底部是一个平原,如果我们站在平原的高处,可以看到它的东、西、南、北分别被鼓山、旗山、五虎山、莲花峰所围绕。

所以福州盆地有:“东鼓、西旗、南虎、北莲”的说法。

评:联系乡土地理,具体生动。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五种地形的区别方法,为了更直观地反映它们之间的相似和差异,可用一幅综合的剖面图来表示。

(教师边画综合剖面图边说明。

)评:用一幅剖面图综合表现五种地形的特征,既直观集中,又便于相互联系。

如此小结方式新颖。

师:请同学们看中国地形图,我国地形有哪些特征呢?三、我国地形、地势概况(板书)师:从地形类型上看,它有什么特点?(学生一下子可能答不清楚,教师指出)1.特点:(板书)(1)地形多种多样交错分布(板书)评:朱启发提问,后板书结论,留有思考余地。

师:(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图册P.8,中国地形图,指出:注意地图上的颜色。

)师:(边指图边说明)如四川盆地中有丘陵,青藏高原上有山脉和盆地等,图中黄黄绿绿交错分布着。

所以说,祖国地形多种多样,交错分布。

评:经常用到分层设色地形图,多图配合。

师:从地势高低起伏总趋势来看,它有什么特点?注意观察地图上的颜色和高度表。

评:运用已学技能,启发读图,比直告结论好。

(学生议论并作答,教师总结得出:)(2)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板书)师:大体可分为几级?;。

生:可分为三级。

师:这是第一级阶梯(示复合幻灯片,片上画出第一级阶梯的边界山脉和青藏高原)它位于祖国的西南部。

海拔4000米以上,是祖国地形最高部分,叫青藏高原。

阶梯边界的山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评:利用幻灯片分解、组合,将死图变活,逐步展示,符合认识心理过程。

这是第二级阶梯(复上幻灯片第二级)。

从第一阶梯往北、往东是我们祖国高原和盆地的主要分布地区,它与第三级阶梯的边界山是:大兴安岭一太行山脉一巫山一雪峰山,海拔100Q —2000米之间,主要地形区有: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等。

这是第三级阶梯(复上幻灯片第三级)。

从第二级阶梯往东是祖国第三级阶梯,它的海拔多在500米以下,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评:将地势阶梯与地形单元相联系,并突出地理界线,很有必要,为后续地形分布奠基。

师:为了更好地说明祖国地势从西往东的起伏状况,我们可以用已学过的哪种地图来表示呢?生:地形剖面图。

师:我们以沿32°N纬线作一地形剖面图。

(示幻灯片,先展示书P35上图,再展示该面的下图)从剖面图上,我们更清楚看到祖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我国这种西高东低地势分布特点对自然环境和经济活动产生什么影响?2.西高东低的地势的有利影响(板书)(引导学生先观察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后阅读课本P.35第二段文字,结合讨论,最后教师指出)①气候上,西高东低地势使海洋上湿润空气深入内地,供给大量水汽(边讲边画)有利于农业生产。

复杂多样的地形,也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性。

②交通上,使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方便了我国东西交通,也方便了我国沿海和内地的联系。

长江(指图)干流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东西交通的大动脉。

③水力资源上,许多大河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水流湍急,(边讲边画)水量又丰富,这样水能就十分巨大了。

评:整理课文要点,理清了头绪。

板画简明有效。

师:我国为世界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国家。

震动世界的著名的三峡工程的兴建,就要在第五次人大会上通过,而正式确定下来了,它是全世界最大的水电站。

它是祖国的荣誉和骄傲。

它就位于祖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之间(指图)。

也由于河流流经不同的地形区,使各大河上、中、下游的河段特征也不相同了。

评:联系重大时事的地理背景,适时进行国情教育,强化学习动机。

师:西高东低的地势还有什么影响?(学生感到兴趣,七嘴八舌地答出各式各样的问题)师:对这些你们可以答很多,课后你们还可以商量讨论,但最主要还是上面这三点。

评:提供发散思维机会,留有课后思考余地。

师:想一想,如果我国地势西低东高对水汽会有什么影响?(教师边讲边画)生:东面太平洋来的水汽就难进入内地。

评:利用逆向思维和相反想象,是巩固正面理解、培养应变能力的好方式。

师:对水能资源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评:逐步引导推理。

生:由于水汽减少,水能资源也大大减少了。

师:还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生:从西到东的河流交通也不方便了。

师:这些都对。

现在再从地形图上看出我国哪种地形面积最大、分布最广?评:越往后,让学生自己思考得出结论的机会越多,符合认识过程规律。

生:(大体可以答出)高原、山地面积大。

师:对,所以,我国山区面积很大,我国也是世界上有名多山的国家。

多山的地形特点,对我国农业生产有何不利影响?生:(大体可以答出)耕地面积小。

师:所以耍“珍惜每一寸土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评:适时自然地进行国情、国策教育。

师:我国大陆上的第三级阶梯继续向海面以下延伸,就是大陆架部分。

所以有人把它称为第四级阶梯。

四、大陆架(板书)评:这样归纳,更有利于系统掌握。

师:大家看祖国地形图,大陆架是什么颜色?生:浅蓝色。

师:(指图说明)从祖国地形图上可以明显地看到我国地形图上浅蓝色部分面积是很大的。

师:请同学们看书P.36第三段。

大陆架概念。

概念:(板书)师:关于大陆架概念,我们要注意:(教师边强调要点,边画)①它是大陆领土向海洋自然延伸部分。

(板书)②深度不大。

(板书)③坡度平缓。

(板书)评:用此板画,有效地说明大陆架概念诸内涵。

师:大陆架在大陆边缘通航条件好,浅海地区矿产资源,如石油等容易开发;浅海地区阳光容易透彻海底,鱼产丰富,且作业条件好;由于大陆架有这么丰富的资源,被称为“聚宝盆”(板书),正因为如此,现在世界上关于大陆架的争端也越来越剧烈。

2.我国的大陆架;(板书)评:自然地寓爱国主义教育于知识教学之中。

师:谈到大陆架,我们应当感到自豪,我国是世界上大陆架面积最宽大国家之一。

指图说明:渤海和黄海海底全部是大陆架,东海海底大部分和南海海底一部分也是大陆架。

它们是祖国的巨大财富,这也引起了有些邻国对它的觊觎。

关于祖国大陆架的情况,以后再结合有关内容对大家介绍。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有:1.地形和地势的概况。

2.五种地形的区别。

3.我国地形特点、地势三级阶梯及其意义。

4.大陆架的概念。

评:让学生明确重点所在。

六、课后作业:1、认真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平凉和高原,丘陵和山地的主要区别。

(2)祖国地势三级阶梯的范围和意义。

(3)大陆架的概念。

2.请大家在表中空格里填上有关的内容。

评:设计此表用作小结,简明扼要,方式较新。

总评:本课的教学设计,发扬了我国启发式教学的优良传统,处处激发学习动机,明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巳有知识和能力,恰到好处地积极思考,主动学习。

生趣——爱学——增知——长智——修德,教学环节运用得当。

学习目标全面落实,且合理、自然,国情国策教育有机融合在知识教学之中;学习目标的层次掌握恰当,围绕重点、难点展开,了解、理解、掌握、应用等层次分明,比重合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