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8
第八节非牛顿流体

d 3+1n ∆P 1n qV = ( ) ( ) 3n + 1 2 2kl 32 µlu n = 1牛顿流体,∆P = d2
πn
(2)管内平均流速与最大流速之比 ) 1+ n u = umax 1 + 3n
n = 1牛顿流体, umax (3)管内流动阻力 )
l u2 hf = =4f ρ d 2 ∆P
例:天然蛋白,合成高分子液体 粘弹性表现为: i>爬杆效应 爬杆效应 ii>挤出胀大 挤出胀大 iii>无管虹吸 无管虹吸
无管虹吸 牛顿流体 粘弹性流体 挤出涨大
二、非牛顿流体的层流流动 1、定态层流流动的本构方程 、 本构方程—描述剪应力与剪切率之间的关系方程 (1)牛顿流体的本构方程—牛顿粘性定律 )牛顿流体的本构方程 du τ =µ dy (2)非牛顿流体的本构方程 )
dθ du = (剪切率 单位时间发生剪切变形 剪切率—单位时间发生剪切变形 剪切率 单位时间发生剪切变形) dt dy
在剪切率范围内, (1) 假塑性 在剪切率范围内,随剪切 ) 假塑性—在剪切率范围内 率增高,粘度下降,又称为剪切稀 率增高,粘度下降, 化现象(多数情况) 化现象(多数情况) (2) 涨塑性 在某一剪切率范围内表现 ) 涨塑性—在某一剪切率范围内表现
u
1 = 2
16 范宁因子:f = ,f = 4 Re MR
(4)非牛顿体的广义雷诺准数 )
λ
Re MR
d nu 2−n ρ = 1 + 3n n −1 K( )8 4n
例1—2,p73
三、非牛顿流体的湍流流动与减阻现象 1、幂律流体管内湍流的流动阻力 范宁摩擦因子
1− n 1 4 .0 0 .4 = 0 .75 log[ R e MR f 2 ] − 1.2 f n n
8高一化学上---第八节:氯气的制备及性质

第八节氯气的制备及性质氯气的战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在比利时的伊普雷战役中使用了用氯气制造的毒气弹(180吨液态氯气)。
一阵黄绿色的云雾飘过后,英法联军人人感到胸闷气短,40分钟后约有1.5万人中毒,5000多人死亡。
造成英法联军5000多名士兵中毒死亡,战场周围的大量野生动物也因为中毒相继死去。
但是,群兽中唯独野猪安然无恙。
于是,专家迅速进行了实地考察和研究,发现当野猪嗅到强烈刺激的气味后,就习惯地用嘴巴用力拱地,被拱后颗粒疏松的泥土,对毒气起到了过滤和吸附的作用。
野猪巧妙地利用大自然赐予的防毒工具,在这场化学战中幸免于难。
于是,科学家们不久后就仿照猪嘴的外形设计,制造出了第一批防毒面具,并一直沿用至今。
一、氯气的物理性质氯气分子是由两个氯原子构成的双原子分子。
通常状况下,氯气是一种黄绿色、密度比空气大、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1体积水可以溶解大约2体积的氯气。
在压强为101KPa,温度为—34.6度时,氯气变成液氯。
继续将温度冷却到—101度时,液氯变成固态氯。
常温常压下干燥的氯气不与铁反应,因此通常将液氯存于钢瓶中,便于运输、储存和使用。
人吸入少量氯气会使鼻子和呼吸道粘膜受到刺激,引起胸部疼痛和咳嗽,吸入大量氯气会中毒死亡。
中毒后由于缺氧、肺动脉高压以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等,可导致心肌损害及心律失常。
眼损害:氯可引起急性结膜炎,高浓度氯气或液氯可引起眼灼伤。
皮肤损害:液氯或高浓度氯气可引起皮肤暴露部位急性皮炎或灼伤。
吸入气体者立即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安静及保暖。
眼或皮肤接触液氯时立即用清水彻底冲洗。
三、氯气的实验室制法1、反应原理:MnO2+4HCl(浓)====MnCl2+Cl2↑+2H2O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6HCl(浓)+KClO3=KCl+3Cl2↑+3H2O14HCl+K2Cr2O7===2KCl+2CrCl3+3Cl2↑+7H2O4HCl+Ca(ClO)₂=CaCl₂+2H₂O+2Cl₂↑{此反应需要的盐酸很稀,1mol/L便可以剧烈反应。
第八节 算术运算类指令

判断溢出的方法
• 两数相加时,只有当参加运算的两个数 两数相加时, 符号相同时, 发生溢出现象( 符号相同时,才有可能发生溢出现象(异 号相加无溢出) 号相加无溢出),溢出时运算结果的符号 号相反。 与参加运算的符号相反。可以利用这个 特点判断加法有无溢出, 特点判断加法有无溢出,称为判断溢出 的符号法则。 的符号法则。
8.1.3 补码
• 负数的补码=模-该负数的绝
对值
• 例如,若X是负数,则有:X补 是负数,则有: 例如, =mod- =mod-│X│ • 当模为12时,0至12间的任何数 当模为12时 12间的任何数 与其加- 减3与其加-3的补码的效果是 一样的。例如: 一样的。例如: • 6-4=2 • -4的补码为:[-4]=12-4= 的补码为: 4]=12- +8 • 6+8=12+2=2(12自然消失) 8=12+2=2(12自然消失 自然消失) • 由上可见,在某一计数系统的 由上可见, 模内, 模内,任何加减法运算都归结
• • • • • • •
例:求(-20)+(+16)=? (-20)+(+ ) )+(+16 相当于计算[ 20]补 16]补 解:相当于计算[-20]补+[+16]补。 [-20]原=10010100B 20]原 [-20]反=11101011B 20]反 [-20]补=[-20]反+1=11101011B+1=11101100B 20]补=[-20]反 1=11101011B+ [+16]补=[+16]原=00010000B 16]补=[+16]原 下面列出[―20]补 16]补的算式 补的算式: 下面列出[―20]补+[+16]补的算式:
但是如果我们一旦决定参加运算的操作数是无符号数对于运算结果我们也一定要把结果看待为无符号数若我们决定参加运算的操作数是带符号数补码形式结果就必须看待为带符号数补码形式
《设计素描》课件——第八节 对比与调和

对比与调和
调和的画面,给人的感觉是舒适的、和谐的。设计素描中,调和的主要特点就是异中求 同,其方法是在统一画面时,把两种或多种相近似的因素相互联系,使之和谐统一。
对比与调和
强调画面调和的同时,还要注意对于画面整体调和尺度的把握。过度的调 和会显得单调乏味,需要用适当的对比去平衡画面。可以通过改变画面局 部造型、色彩或肌理使画面效果更灵动而富于趣味。
谢 谢!
(3) 大小对比
图3
对比与调和
(4)方向对比
图4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对比与调和
(5)明暗对比
图5
对比与调和
(6) 肌理对比
图6
对比与调和
(7)质感对比
图7
对比与调和
(8) 虚实对比
图8
对比与调和
二、调和
调和与对比一起,反映了矛盾的两种状态。调和是画面上的物体的造形、色彩、 质感等要素近似,能够统一为一体。调和强调的是画面中不同要素的共性关系, 为画面营造和谐。
对比与调和
2、 对比的类型 ( 1 ) 形状对比 ( 2 ) 数量对比 ( 3 ) 大小对比 ( 4 ) 方向对比 ( 5 ) 明暗对比 ( 6 ) 肌理对比 ( 7 ) 质感对比 ( 8 ) 虚实对比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对比与调和
(1)形状对比
图1
对比与调和
(2)数量对比
图2
对比与调和
对比与调和
现实中物体的对比关系主要体现:大与小,曲与直,黑与白,虚与实,明与暗,疏与密, 动与静,水平与垂直,垂直与倾斜,上与下,左与右,高与低,远与近等多个方面。
对比与调和
第八节警察武装;军事化与平民化警察

类似笞刑
(二)、纽约
主要做法“十大战略”
1、清除街头枪支 2、遏制学校和街头的年轻人暴
力
3、赶走纽约毒贩 4、破坏家庭暴力循环 5、改造纽约的公共场所 6、减少纽约的涉车犯罪 7、根除腐败现象,建立廉政组
织
8、改善纽约的道路状况 9、培养谦恭敬业的品行 10、追捕逃犯、并交付审判
(六) 公共场所禁烟法
纽约市《无烟空气法》;拥有35个座位以 上的餐厅,在用餐区内必须禁烟,餐馆内 只有供应饮料的酒吧间的吸烟室才准吸烟。 禁止在户外运动场的座位上吸烟。企事业 单位内部禁烟,公司每层楼只能设一个吸 烟区。托儿所无论室内室外必须禁烟。
香港特别行政区:在公共场所及不允许抽烟的场所而吸烟者,一律至少 罚款1500元港币。
二、满意决定警务
满意决定警务或者又称为公众的满意决定警 务工作的方向。
三、最少动用警力 四、警务伦理 五、军事化和平民化
“破窗理论”和零容忍警务
一、研究的问题:社会失去秩序和犯罪之间的关系的一种理论
轻微失序行为
不及时发现, 发展成更为 严重的犯罪
进一步的失序 ,更多的犯罪
饲养动物,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或者 放任动物恐吓他人的,处两百以 上五百以下罚款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十五条》
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 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民
事责任。
《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七条》
(三) 社区泊车管制法
车辆在社区行使,“行人优先”是约 定俗成的规矩。
借鉴的经验:关注影响生活质量的各种行 为
1制止乱涂鸦,乱张贴的行为 2制止流浪乞讨和非法摆摊行为 3打击强迫交易、乱宰客的行为 4打击制造噪音的行为 5关注未成年人饮酒、出入网吧等问题 6打击卖淫行为 7酒后驾车行为 8其他社区中的热点问题:酒吧、俱乐部、鬼饮食等
第八节线性空间的同构

其中 α , β 是 V 中任意向量, k 是 P 中任意的数,则称 σ 为 V 到 V ′ 的同构映 射,这时也称线性空间 V 与 V ′ 同构
注意:1)定义 12 中条件 1)2)于下面条件 3)等价: 注意 3) σ ( kα + lβ ) = kσ (α ) + lσ ( β ) , ∀α , β ∈ V , ∀k , l ∈ P 。
线性空间的同构一线性空间同构的概念定义12的11对应且满足的同构映射这时也称线性空间v同构注意
§8 线性空间的同构
一、线性空间同构的概念
定义 12 设 V 与 V ′ 是数域 P 上线性空间, σ 是 V 到 V ′ 的 1-1 对应,且满足 1) σ (α + β ) = σ (α ) + σ ( β ) ; 2) σ ( kα ) = kσ (α ) 。
2)任意线性空间都与自己同构。
3)数域 P 上任一 n 维线性空间都与 P n 同构。
例 1:设 V = { A | A = ( a ij ) ∈ P 3×3 , A′ = A} ,
W = { A | A = ( a ij ) ∈ P 3×3 , a ij = 0, i > j ,1 ≤ i, j ≤ 3} ,规定:
二、同构映射的性质
1) σ (0) = 0 , σ ( −α ) = −σ (α ) ;
2) σ ( k1α 1 + k 2α 2 + L + k r α r ) = k1σ (α 1 ) + L + k r σ (α r ) ;
3)V 中向量组 α 1 , α 2 ,Lα r 线性相关(无关)等价于 σ (α 1 ), σ (α 2 ),Lσ (α r ) 线性相关(无关) 。
8第八节 输送粘液时离心泵性能曲线

查得 KQ = 0.92
K H = 0.94 Kη = 0.68 K Δh = 1.8 Qν = 0.92 × 24 = 22l / s Hν = K H ⋅ H pot = 0.94 × 49.5 = 46.53m
ην = Kη ⋅ηopt = 0.68 × 0.77 = 0.524 ρν gQν Hν 900 × 9.81× 0.022 × 46.53 Nν = = 1000ην 1000 × 0.524
[解]特性曲线查出
η max = 77%
H opt = 49.5m Qopt = 24l / s
(1)由 D2、b2、Qopt ,查图得 Re ' = 1.6 ×103
24 ×103 cm3 / s = 或 Re ' = ν De 1.5cm 2 / s × 9.63 Qopt ( De = 4 D2b2τ 2 = 4 × 2.1× 1.2 × 0.92 = 9.63) 24 ×103 = = 1.66 ×103 14.44
(Δ Hν 、Qν 、ην 、 hr )ν K H、K Q、Kη、K Δh
换算关系 Hν = K H H
Qν = K Q Q
ην = K hη
(Δhr )ν = (Δhr ) K Δh
其功率直接计算
Nν =
ρν Hν Qν 1000ην
ρν 粘液密度 kg / m3
问题是如何找出K H、 K a、 Kη、K Δh K 值大小与雷诺数 Re有关,Re 代表惯性力与粘滞力的比值, 若 Re 相同则流态相似,K 随 Re变化,但流道不是圆管,将叶 轮流道换成面积不边的圆管直径 De(当量直径),求得修正雷 ' 诺数 R e 。 π D 2 b2τ 2 叶轮出口面积
第八节具有弹性支座的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

P2
P1
∆1
R1
P=1
R1
∆2
R2 实际位移状态 R2 虚外力作外力虚功
虚设力状态
RP1 RP 2 RP P·∆ − R1 ·∆1 − R2 ·∆2 = 1·∆ − ( R1 + R2 ) = ∆ − ΣR k1 k2 k
对于梁与刚架:
MM P RP ∆ = Σ∫ ds + ΣR EI k
例6-12 求图6-33a所示梁B铰左右两侧截面的相对转角 位移。设EI=常数,刚度系数 k1 = 3 EI k 2 = 48 EI 3
2 2 1
p 2
1 l
虚支反力可能会在弹性支座处做虚功同时支移的大小可以由结构实际定结构在温度变化时的位移计算
一、具有弹性支座的静定结构
所谓弹性支座即支座本身能产生弹性变形, 所谓弹性支座即支座本身能产生弹性变形,而且支座反 力与其变形的大小成正比。 力与其变形的大小成正比。该比例常数称为弹性支座的 刚度系数, 表示。 刚度系数,用k表示。换句话说,刚度系数就是使支座 表示 换句话说, 发生单位位移(线位移或角位移 时所需施加的力(或力 线位移或角位移)时所需施加的力 发生单位位移 线位移或角位移 时所需施加的力 或力 矩)。 。 注意: 注意:弹性支座处结构可能会发生支移 产生该支移的原因为弹性支座处的支反力的大小 因此:虚支反力可能会在弹性支座处做虚功,同时, 因此:虚支反力可能会在弹性支座处做虚功,同时, 支移的大小可以由结构实际支反力的大小与弹性支 座本身的刚度系数求得。 座本身的刚度系数求得。
l l
k2
B
P
C
k1
A
pl 2 pl 2
ϕ=
P
pl 4
1 1 1 2 1 1 1 [ × Pl ·l (1 + ) − × Pl ·l · ] EI 2 2 3 2 4 2 P 1 1 Pl 1 − × × + × 2× 2 l k1 2 k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2 文档中图形的绘制
1. 自选图形的使用
2. 图形的旋转、组合及其他格式设置
3. 实例:流程图的绘制 • • • 绘制框图 输入文字 框图的分布
•
• •
绘制线条
用文本框输入“是”、“否” 组合
8.3
公式的编辑
插入/对象/Microsoft公式3.0
实例:
F , k )
d 1
第8章
办公文档中的图文混排处理 和邮件合并功能
8.1 文档中的图片处理(略)
8.1.1 图片的插入 1. 剪贴画的插入 2. 来自文件的图形插入 3. 将图片复制到文档
8.1.2 图片的操作 1. 启动“图片”工具栏,编辑图片 2. 图片的格式处理
(1)调整图形大小 (2)裁剪图形 (3)版式
1. 使用中文信封向导制作信封模板 2. 使用邮件合并帮助器制作信封模板
本章小结
1. 图片的处理及基本图形的绘制, 流程图的绘制。 2. 公式的编辑。 3. 邮件合并功能。
0
k
2
sin 2
8.4
8.4.1
邮件合并 (Mail Merge )
定义
邮件合并是把每份邮件中都重复的内容与区分不同邮件 的数据合并起来。前者称为“主文档”,后者称为“数据 源”。
8.4.2
基本步骤
1.建立主文档
2.建立或打开数据源
3.在主文档中插入合并域 4.执行合并操作
8.4.3 批量信封的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