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丹毒杆菌的分离及鉴定

合集下载

猪丹毒杆菌的分离和鉴定

猪丹毒杆菌的分离和鉴定
用接种环从该病猪肝、脾、肾无污染采集细菌,分别接种于 血清营养琼脂平板上,置37℃的恒温箱培养24h。培养基按常规方 法配制。 2.2 细菌的纯化
从血清营养琼脂平板上挑取三株分离菌的单一菌落,分别接 种于新的血清营养琼脂平板上做纯培养,置37℃的温箱培养24h, 观察三株细菌的形态区别及生长情况。 2.3 染色镜检
2003:108-119. [2] 倪语星,洪秀华.细菌耐药性检测与抗感染治疗[M].北京:人民军
医出版社,2002.
110
猪丹毒(Swine Erysipelas,ES)也叫钻石皮肤病(diamond skin disease)或红热病(red fever),是由红斑毒丝菌 (Erysipelothrix rhusiopathiae)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1]。 1 材料
2019年3月常熟某养殖场新引进母猪10头和育肥猪50头,饲 养2月左右,有4只猪不表现任何临床症状而突然死亡,送检病猪 1例,该病猪体温升高至41℃,精神萎糜,喜卧地,食欲时好时 坏,被毛无光,贫血下痢,背上还有红斑。剖检后可见全身皮下 脂肪及筋膜严重黄染,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周边出血,心包积 液,心肌出血,肺充血、水肿,肝肿大,局部郁血,胆囊萎缩, 肾皮质有较多出血点,膀胱点状出血,肠系淋巴结肿大并周边出 血,胃底大面积出血,盲肠出血,疑似猪丹毒病例。分别对病猪 的肝、脾、肾进行了采样,作为实验材料以备使用。 2 方法 2.1 细菌的分离
挑取2.2中纯化的单个菌落加入10μl的16S-free H2O中,煮沸 10min后,离心取上清,按照16SrDNA Bacterial Identification PCR Kit(宝生生物工程(大连)有限公司)方法操作,PCR扩增出 1个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鉴定后,用Agarose Gel DNA Extraction Kit(Roche公司)回收,回收产物由金斯瑞生物科技进 行测序。 2.5 生化试验

猪丹毒的鉴定与防治

猪丹毒的鉴定与防治

猪丹毒的鉴定与防治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对猪类造成严重危害。

本文将介绍猪丹毒的鉴定方法以及防治措施。

一、猪丹毒的鉴定方法:
1. 临床症状观察:猪丹毒的患病猪通常表现出食欲下降、发热、呼吸急促、消瘦、皮肤出现出血点等症状。

2. 病理学观察:猪丹毒的病变表现为全身性血管内凝血和组织淤血,脾脏肿大,肝脏和肾脏出现出血病变。

3. 实验室检验:可以通过猪血清的鉴定和病毒分离鉴定来确定是否感染猪丹毒病毒。

二、猪丹毒的防治措施:
1. 强化养殖管理: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卫生,加强饲养场的消毒管理,严禁外来猪只的进出,做好疫情监测和防控工作。

2. 疫苗接种:猪丹毒疫苗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手段,猪场应根据养殖类型和区域性流行情况,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接种。

3. 健康检疫:引进猪只前必须进行健康检疫,排除携带猪丹毒病毒的猪只,防止病毒传播。

4. 彻底消毒:猪丹毒病毒对一些消毒剂有一定的抵抗力,因此在猪舍清洁消毒时,应选择有效杀灭病毒的消毒剂进行处理。

5. 合理饲喂:猪场要保证猪只的营养充足,特别是饲喂富含维生素C和抗氧化剂的饲料,有助于增强猪只的免疫力,降低感染病毒的风险。

6. 及时治疗:一旦发现猪只出现了疑似症状,应及时进行治疗,避免病情恶化和病毒传播。

猪丹毒的早期鉴定对于病情的控制和治疗非常重要。

通过加强养殖管理、疫苗接种、健康检疫、彻底消毒、合理饲喂以及及时治疗等措施,可以有效防止和控制猪丹毒的发生和传播。

猪丹毒的鉴定与防治

猪丹毒的鉴定与防治

猪丹毒的鉴定与防治猪丹毒是一种由血清杆菌引起的猪类感染性疾病,也称假猪瘟。

本文将详细介绍猪丹毒的鉴定和防治措施。

(一)临床症状和病理学特征猪丹毒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高热、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等。

病理学特征主要表现为肠粘膜充血、出血,肠壁水肿,腹腔积液等。

(二)病原学检测1. 血清学鉴定:利用特异性抗原与猪丹毒感染相关免疫球蛋白进行反应,通过血清学检测可以判断猪是否感染猪丹毒。

2. 分子生物学鉴定:利用PCR技术检测疾病相关基因片段,通过比对分析可以确定是否存在猪丹毒的病原体。

(三)实验室检测1. 细菌培养:从猪体分离出可疑病原菌,进行体外培养和鉴定。

2. 病理学检测:组织切片观察病变部位,检测病原菌分布情况。

(四)免疫学检测1. 关系性免疫试验:通过检测病原菌是否能与猪丹毒的特异性抗原结合,判断感染情况。

2. 血凝试验:观察病原菌和猪血清反应后的凝聚情况,判断感染与否。

(一)隔离传染源发现有猪丹毒病例的猪应及时隔离,减少感染机会。

确诊后,应迅速隔离并进行相应的防疫措施,避免疫情进一步扩散。

(二)增强猪群免疫力1. 注射疫苗:根据兽医医嘱,选择合适的疫苗接种给猪,提高猪的免疫力。

2. 合理饲养管理:保证猪群的饲养环境清洁,合理喂养,增加营养摄入,提高免疫力。

3. 定期体检:定期请兽医进行猪群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感染病例。

(三)消毒和防护措施1. 消毒措施:及时彻底清洗和消毒猪圈、饮水设备、饲料槽等,防止病原菌在环境中滋生和传播。

2. 个人防护:饲养人员在接触病猪时应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包括戴手套、口罩等,减少感染风险。

(四)及时治疗病例发现疑似猪丹毒的病例,应立即请兽医进行确诊,并根据医嘱进行相应的治疗,以减少疾病的发展和传播。

(五)加强监测和报告养殖场应加强猪丹毒的监测,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以便迅速采取防控措施,减少经济损失和人畜感染风险。

猪丹毒的鉴定和防治需要结合临床、病理、病原学、免疫学等多种方法进行,加强防疫措施、提高猪群免疫力等是有效预防和控制猪丹毒的关键措施。

猪丹毒杆菌的病原分离鉴定和药敏实验

猪丹毒杆菌的病原分离鉴定和药敏实验

学士学位毕业论文猪丹毒杆菌的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实验学生姓名:李白学号:20074032142指导教师:周玉龙所在学院:动物科技学院专业:动物医学中国·大庆2020年 1 月猪丹毒杆菌的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实验摘要:2007年11月10日,黑龙江省大庆市肇州县某猪场暴发传染病,110头猪以急性败血为特点,死亡及淘汰率达21.8%。

养殖户把病猪送到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医院剖检。

要紧剖检转变:皮下出血、下颌淋巴结肿大,腹腔积液,心肌出血,肝脏充出血,呈红棕色,脾出血肿大,肾脏出血并有坏死灶,胃肠粘膜出血并有溃疡等。

经实验室染色镜检,该细菌为革兰氏阳性成不分支的长丝状菌。

生化实验结果显示此菌为猪丹毒杆菌,经动物实验证明该菌为致病菌,进而确信该猪场为猪丹毒杆菌病,药敏实验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和头孢噻吩等高度灵敏。

结合实际情形提出有效的防治方式。

关键词:猪丹毒杆菌;急性败血;病原;鉴定;防治Abstract:November 10, 2007, Daqing C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Zhao Zhouxian outbreak of a pig farm, 110 pigs with acute septicemia is characterized by death and the elimination rate of 21.8%. The pigs to the farmers of Heilongjiang August First Land Reclamation University Animal Hospital planing inspection. The main pathological change: subcutaneous bleeding, jaw swollen lymph nodes, ascites, bleeding heart, liver filling bleeding, reddish brown, swollen spleen hemorrhage, renal hemorrhage and necrotic lesions,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and ulcers and so on. Biochemical test results showed the bacteria to swine erysipelas bacilli,The animal experiments confirmed that the strain is pathogenic, and to determine the erysipelas bacteria of the pig disease, susceptibility testing to penicillin G, ampicillin and other highly sensitive cefalotin.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effective control methods.Keywords: Pig erysipelas bacillus, Acute defeated blood, Pathogen, Appraisal; prevention目录前言 (1)1 材料与方式 (1)1.1 实验材料 (1)1.2 实验方式 (1)2 实验结果 (2)2.1流行病学调查 (2)2.2 剖检病变观看结果 (3)2.3 细菌分离培育结果 (3)2.4生化实验结果 (3)2.5药敏实验结果 (4)2.6动物实验结果 (4)2.7 确诊结果 (4)3 小结与讨论 (4)参考文献 (6)致谢 (7)附录 (8)前言猪丹毒(swine erysipelas)是由猪丹毒杆菌(红斑丹毒丝菌,E.rhusiopathiae)引发的一种传染病, E.rhusiopathiae是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阳性菌,属胞内寄生繁衍菌[1],E.rhusiopathiae是人兽共患传染病。

猪丹毒的鉴定与防治

猪丹毒的鉴定与防治

猪丹毒的鉴定与防治猪丹毒是一种由于食物或者啮齿类动物传播的疾病,造成了猪只的大量死亡和经济损失。

猪丹毒病的鉴定与防治对于农场的经济效益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关于猪丹毒的鉴定与防治措施。

一、猪丹毒的鉴定1. 病因鉴定:猪丹毒是由产生孢子的革兰氏阳性细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引起的。

其孢子在环境中具有高度抵抗力,能够在猪圈内广泛传播并引起猪只的感染。

2. 症状鉴定:猪丹毒的症状一般表现为猪只突然死亡,没有前兆。

如果进行解剖检查,可以看到猪只的小肠内有出血灰白色液体,直肠内有发黑的血液。

有时候也会出现腹泻、进食量减少等症状。

3. 实验室检测:可以通过实验室检测来鉴定猪只是否感染了丹毒,主要是通过分离细菌并进行培养鉴定。

二、猪丹毒的防治1. 环境消毒:减少丹毒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环境的消毒和清洁。

定期清理猪圈和饲料槽,保持干燥清洁,减少细菌的滋生和传播。

2. 合理饲养管理:合理饲养管理是猪丹毒防治的重要措施。

保证猪只的健康饲养环境,饲养保持良好的卫生,合理浓度的饲料。

避免饲料、饮水受污染。

3. 疫苗预防:通过使用猪丹毒疫苗,能够有效预防猪只感染猪丹毒。

可以咨询畜牧兽医专家建议,合理选择和使用疫苗。

4. 药物预防:可以使用一些抗生素和预防用药,帮助猪只提高免疫力,减少感染丹毒的可能性。

5. 早期治疗:如果发现猪只出现了猪丹毒的症状,应立即进行治疗。

可以使用一些抗生素、抗中毒药物和止泻药物,协助猪只康复。

猪丹毒的鉴定与防治是关于猪只健康的重要工作。

通过加强饲养管理、环境消毒、疫苗预防和药物治疗等措施,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猪丹毒的传播,保障了养猪业的经济效益和猪只的健康成长。

猪丹毒杆菌的检验

猪丹毒杆菌的检验

动物实验
病理解剖和细菌分离 病理解剖,观察小鼠的内脏病理变化;无菌取小鼠的脾脏,触于血清平板, 37℃培养12~18h。记录结果。
1
2
四、操作步骤
结果与报告 综合以上生化试验、PCR鉴定和动物实验的结果,报告样品中检出或未检出猪丹毒杆菌。
实验六 猪丹毒杆菌检验
单击此处添加您的正文
01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02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猪丹毒(Swine erysipelas)是由猪丹毒杆菌(Erysipelothrix rhusiopathiae)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高热、急性败血症、皮肤疹块、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
1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2
(四)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猪丹毒杆菌的检测步骤
反应条件: 95℃,5min 95℃,1min 63℃,1min 40次循环 72℃,1min 72℃,10min
以无菌操作将各菌分别穿刺接种至SIM培养基中,将所有试管置于37℃下培养24-48小时。
自TSA琼脂平板上分别挑取2个以上典型或可疑菌落,接种三糖铁琼脂,先在斜面划线,再于底层穿刺。
生化实验
四、操作步骤
如试管5:本试验可观察乳糖和葡萄糖发酵产酸不产气(变黄);产生硫化氢(变黑)。
将被检菌穿刺接种于明胶培养基,于20℃培养7天,逐日观察明胶液化现象。如室温高,培养基自行溶化时,可与冰箱内放置30分钟,然后取出观察结果,不再凝固时为阳性。

猪丹毒杆菌临床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猪丹毒杆菌临床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和鱼类等 7 0多种动 物l , 中猪最敏感 , R主要 感染 3 1 l其 I E ~ 2月龄猪 , 一 年 四季均可 发病 , 发病率 一般为 1%~ 5 严重 时 0 1%, 死亡率可达 5 %。本病通过 消化道 感染, 入血 液 , 0 进 临床 症状与其他细菌感染很相似 ,尤其 与李 氏杆菌 病易混淆 , 要确诊还须进行细菌 的分 离和 鉴定。 湖南 常德 、 怀化猪 场 的湘 西黑猪突 然发病 ,0 50 多头保育仔 猪 1 2h内急性死亡 5头 。临床表现 : 耳 部、 颈部 、 胸腹部 、 四肢 内侧等处皮肤发红 ; 发病猪精 神沉郁 , 体温 4 . 1 5℃~ 2 4. 8℃; 在耳 、 下、 腹 四肢末 端 出现紫色斑块 。剖检病变 : 血液稀薄且凝 固不 良, 胸 腹腔及心包有淡红色积液 , 系膜 、 肠 腹股沟 、 肾门、 肝 门淋 巴结呈现鲜红色 , 肠 黏膜 和膀 胱等处有点状 胃、 出血 , 肠道有大量 出血性斑块 , 外膜有 弥散性出血 心 点, 肝脏肿大呈土黄色 , 肺充血水 肿。对无 菌采 样分 离到 的疑似 菌株进行常规 的分离鉴定和 P R检 测 , C 确定为猪丹毒杆菌 ,并通过药敏试验对 其进行 耐药 性分析 , 现将相关情况报 告如下。
俊 周 望平 ,
4 80 ) 10 0
4 0 3 ;. 化市动物防疫监督站 , 1 1 12 怀 湖南 怀化
文 章编 号 : 0 — 9 72 1)6 0 10 1 2 1 5(0 0 — 1 2 0 1 1-
文献标志码 : A
猪丹毒是 由猪丹毒杆菌 ( . ui a i , R 引 1 P R 检 测 Er s p t a E ) h o he . 4 C 起的一种急性 、 热性传染病 , 临床上表现 为急性败血 1 . 细 菌 基 因 组 D A 的提 取 用 煮沸 法 制 备 .1 4 N N 0 Ld H 0的 E x P 性、亚急性疹块型及慢性关节炎和心 内膜 炎。丹毒 D A模板 。挑 取数个菌落于含 10I d 2

猪丹毒的鉴定与防治

猪丹毒的鉴定与防治

猪丹毒的鉴定与防治猪丹毒是一种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猪类传染病,主要影响猪的生长和繁殖,严重危害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猪丹毒是一种常见的猪病,尤其在传染病较为普遍的地区更容易出现。

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猪丹毒,养猪户必须了解猪丹毒的鉴定和防治方法。

本文将就猪丹毒的病因、临床表现、鉴定和防治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病原微生物猪丹毒的病原微生物是丹毒杆菌,属于革兰氏阳性细菌。

丹毒杆菌是一种潜伏在自然界中的病原微生物,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能够存活数月甚至数年。

它主要存在于土壤、粪便和烂草中,是导致猪丹毒的主要病原微生物。

二、临床表现猪丹毒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食欲减退:患病的猪常常出现食欲减退的现象,不愿进食或者食量明显减少。

2.运动不适:患病的猪在行走时出现明显的蹒跚,甚至无法站立,显得非常疲乏。

3.腹泻:患病的猪常常出现腹泻的现象,粪便呈水样便或者稀便,甚至伴有血丝。

4.皮肤黏膜出血:患病的猪的皮肤和黏膜出现出血点和出血斑,严重的还会出现皮下出血。

5.发热:患病的猪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表现,体温普遍升高。

三、鉴定方法1.临床症状鉴定:通过观察猪的临床表现来初步鉴定是否患有丹毒。

养猪户可以通过观察猪的食欲、体温、粪便和皮肤黏膜等情况来判断猪是否患病。

2.病原学鉴定:将疑似患病的猪的组织样本(如肝脏、脑组织等)送到专业实验室进行病原学鉴定,通过细菌培养和鉴定来确定是否感染了丹毒杆菌。

3.血清学鉴定:通过血清学试验来检测猪血清中是否存在丹毒杆菌的抗体,以确定猪是否感染了丹毒。

四、防治方法1.疫苗预防:现在有专门的丹毒疫苗可以用于预防猪丹毒,养猪户可以在猪的生长过程中定期注射丹毒疫苗,以提高猪的抗病能力。

2.消毒防治:养猪场的环境和设施要定期进行消毒,保持干净卫生,减少丹毒杆菌的传播和生长。

3.饲养管理:加强猪的饲养管理,饲料和饮水要干净卫生,避免猪的压力过大,保证充足的营养和休息。

4.隔离治疗:一旦发现猪患有丹毒,要及时将其隔离治疗,避免病情蔓延,以免影响到其他猪的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者 为 阳性 反应 . 之 为 阴性 反应 。 硝酸 盐 ( ia ) 原 试 反 ⑨ Nt t 还 re
验。 临试 前将 试剂 的 A( 胺 酸冰 醋 酸 溶液 ) B 一 磺 和 ( 萘胺 乙 醇 溶 液 ) 液 各 02mL等 量 混 合 , 试 . 取混 合 试 剂 约 01mL加 . 入 液 体培 养 物或 琼 脂斜面 培 养 物 表面 , 即或 于 1 n内 立 0mi 呈现 红 色即 为 试 验 阳性 , 无红 色 出 现 则 为 阴性 。 d 萘 若 用 一 胺 乙醇 进 行试验 时 , 阳性红 色消 褪 很快 , 故加 入后 应 立即 判 定 结 果 。 行 试 验 时 必须 有 未接 种 的 培养 基 管作 为 阴性 对 进
1 材 料 与 方 法
11 试 验 材 料 .
变者为阴性反应 ⑤靛基质( dl) 。 I o 试验( m e 吲哚试验)将分 。
离菌 株接 种于 蛋 白胨 水培 养基 中 ,7℃培 养 7 , 3 2h后 先加 少 量 乙醚或 二 甲苯 , 动试 管 以提 取和 浓缩靛 基 质 , 其浮 于 摇 待
内呈现 红 色 , 性 反应 为铜 色 。 阴 阴性 结果 在 1 h后 再做 一 次 检查 。 些试管 在 数小 时后 红 色会逐 渐 消失 , 有 此仍 作 阳性 反
应。 2产生试验 。 ⑧HS 将分离菌株沿管 壁穿刺接种醋酸铅琼
脂培 养基 ,7℃培养 2 — 2h 观察 其 反应情 况 。 养基 变 黑 3 4 7 , 培
3 7℃培 养 7 2h后 , 加 甲基 红 试剂 3 4滴 , 察 其 反应 情 滴  ̄ 观 况。 阳性 呈鲜 红 色 , 阳性 呈淡 红 色 , 弱 不变 色为 阴性 。 — ( P V 试验 。 分离 菌株接 种 于 V P培养 基 ,7q培 养 2 — 2 将 将 — 3 c 4 7 h, 甲液 (% 一 萘酚 溶液 )~ 5 2 3滴加 入试 管 中 , 混均 匀 , 摇 再加
基 变 黄 , 阳性 反应 , + 表示 ; 果产 酸 、 气 , o ” 为 以“ ” 如 产 以“ 表
s ltr rui  ̄ha )  ̄eo & hso i 引起 的一 种 急 性 、 h p e 热性 传 染 病 l 临 l 1 。 床 与 剖检 特征 为 高热 、 性败 血 症 、 急 关节 炎田 该病 呈世 界性 广泛 。 分 布 , 影 响欧 洲 、 是 亚洲 、 j1 美洲 大 陆 经济 的 一 种重 要 澳 !和 j - f 疾 病 l 猪 丹 毒 杆 菌 所 引起 的 猪丹 毒 病 广 泛 流 行 于 世 界 各 l I 。 地, 为我 国主 要 的猪传染 病 之一 , 养 猪业 造成 严 重 的经 济 对
示 ; 指 示 剂没 有 变化 , “ ” 示 。 尿 素酶 试 验 。 分 离 若 用 一表 ③ 将 菌株 划 线 接种 于 尿 素酶 培 养基 斜 面 上 ,7℃培 养 2 ~ 8h 3 4 4 ,
观 察 其 反应情 况 。 养基 变粉 红 色至红 色 者 为阳性 反应 . 培 不
变者 为 阴性 反应 。 枸橼 酸 盐利 用试验 。 ④ 将分 离 菌株 划线 接
色 为 阳性 , 猪丹 毒杆 菌染 色特 性 相符 ( 1 。 与 图 )
图 3 鸽子 肝脏 触片 (O x 6倍 , 兰 氏染 色 ) 10 1 革
试 验及 菌株 鉴定 , 与原 分离 菌株相 符 。
3 结 论 与 讨 论
猪 丹毒 杆 菌生 命 力顽 固 , 表面 有一 层 蜡样 物 质 , 盐 其 对
通 讯作 者
泡的产生 。 ⑩明胶穿刺试验。 将可疑菌落以较大量穿刺接种
于 明胶 培 养基 中 , 温下 培 养 4 7d 观 察细 菌 沿 穿 刺线 的 常 ~ ,
生长 情况 。
收 稿 日期
31 6
2 1- 2 3 0 1 1— 0
1 . 动物试验 。 .3 2 具体如下 : ①分别将细菌肉汤培养物小 自
培 养 液表面 后 , 再沿 试管 壁缓缓 加 入 K v e 氏试 剂数 滴 , oa s 在
11 病 料 来源 。 料 来 自 昆明地 区某 猪 场 , 似 猪丹 毒病 .1 . 病 疑
死 猪 , 用无 菌手续 采 取脾脏 等组 织 备用 。 采
接 触面 呈玫 瑰 红 者 为 阳性 反应 , 反之 为 阴性 反应 。 M. . ⑥ R ( ty e ) 验 。 分离 菌 株 接 种 于 甲基 红 试 验培 养 基 , Meh l d 试 R 将
图 1 马丁 肉汤 琼脂 培 养物 (0 x 6倍 。 10 1 革兰 氏染 色 )
腌、 火熏 、 燥 、 败 和 日光 等 自然环 境 的抵抗 力 较强 。 干 腐 在病 死 猪 的 肝 、 内 ( ,5 ) 力 仍 然 很 强 大 。 露 天放 置 脾 4o 19 毒 C d 将
7 7d的病 死 猪 肝脏 , 埋 1 或 将 2 1 深 . m, 5 3 d的病 猪 尸 体 , 经 1%食 盐处 理 并冷 藏 于 4℃的 猪 肉 中 1 8d 都 可 以分 离 出 2 4 ,
种于 枸橼 酸 盐培 养 基 斜面 上 ,7℃培 养 2 ~ 8h 观 察其 对 3 4 4 .
有机 酸盐 的利用 情况 。 养基 变 成深 蓝色 者 为阳性 反 应 , 培 不
损 失 。 试 验 按 常 规方 法 从 疑 似 病 例 中 采 集 病 料 , 该 经常 规
分离培 养及 生 化鉴定 、 动物 试验 , 确诊 为猪 丹毒 病 。
摘 要 猪 丹毒主 要是 由丹毒 杆 菌属 红斑 丹毒 丝 菌引起 的 主要 危 害猪 的一种 急 性 、 热性传 染病 。 临床 与剖 检特 征 为 高热 、 性败 血 症 、 急 亚急性 疹块 型 和慢性 疣状 心 内膜 炎及 多发 性 非化脓 性 关 节炎 。 该病 的 流行有 明显 的季 节性 , 多发 生 于夏 季 .—8月是 流 行的 高峰 期 , 5 其他 月份仅 有 零 星发 生 。 病 呈世 界性 广 泛分 布 , 欧 洲 、 该 是 亚洲 、 洲和 美洲 大 陆经 济上 重要 的一种 疾 病 , 澳 为我 国三 大猪 传 染病 之一 , 养猪 业 给 造 成严 重 的 经济损 失。 该试 验从 疑 似猪 丹毒 病例 病 料 中 , 用 常规 分 离培 养 法进 行分 离培 养 , 采 对分 离菌株进 行 生化 试验 鉴 定 、 明胶 穿刺 培 养试验 和动 物接 种试 验鉴 定 , 结果 分 离茵株 为猪 丹毒杆 菌 , 而将 此病例 确诊 为猪 丹毒 . 养殖 场防 治该病提 供 理论依 据 。 从 为 关 键词 猪 丹毒 ; 病原 ; 离; 分 鉴定 中图分 类号 ¥ 5 .1 8 26 文 献标识 码 A 文章编 号 10 — 7 9 2 1 )4 0 1 — 2 0 7 5 3 (0 2 0 — 3 6 0
入 4 %氢氧化钾 2 3滴 , 0 ~ 再摇混 均匀 。 阳性反应 立即或 1 i 5m n
1 . 生化试剂 。 萄糖 、 糖 、 .2 1 葡 乳 蔗糖 、 露 醇 、 芽 糖 、 甘 麦 菊
糖 、一 D 甘露 糖 、 木糖 、 李 糖 、 糖 、 基 质 、 R 、 P H2、 鼠 木 靛 M..V— 、 S 尿素 、 胶 、 明 枸橼 酸盐 斜面 、 氧化 氢等 。 过 11 培 养基 。 血 琼 脂培 养 基 、 丁 肉汤 、 丁 肉汤琼 脂 .. 3 鲜 马 马
朱凤 琼等 : 丹毒 杆 菌 的分离 及鉴 定 猪
鼠 腹 腔 注射 02m 家 鸽胸 肌 1m 兔子 皮下 注 射 1 . L, L, . mL, 5
连续观察 2周, 记录试验结果。 ②采集病死小白鼠和家鸽的
肝 脏 进 行病 原 的分 离 培 养及 鉴 定 试 验 , 与分 离 菌 株 对 照 并 分析 。
动 物科 学
现 代农 业科 技
21 0 2年第 4期
猪丹 毒杆菌的分离及鉴定
朱凤 琼 陈达 燕 夏 英杰 张 云波 杨 贵树
(云 南 省 陆 良县 动 物 疫 病预 防控 制 中心 , 南 陆 良 6 50 云 5 6 0;。 南省 昭 通 农 业 学 校 ; 呈 贡县 畜 牧 兽 医 站 ; 云 南农 业 大 学 动 物 科 学技 术 学 院 ) 云
2 结 果 与 分 析 21 培 养 特 性 .
2 4h后鲜 血 琼 脂 培 养 基 上 有 白色 小 露 滴 状 菌 落 , 有 并 溶 血 圈 。 丁 肉 汤琼 脂培 养 基 上 有 菌 落 纤 细 、 尖 大 露 珠 马 针 样、 明、 形、 透 圆 中部稍 凸起 、 表面 光滑 、 缘整 齐 、 径 为 l 边 直 ~ 2mm的 菌落 , 猪 丹毒杆 菌 菌落 相符 合 。 与
购 自 昆明医 学 院 ; 家鸽 2只 , 子 4只 , 购 自昆 明市 盘 龙 兔 均
区龙 头街 市场 。
12 试 验 方 法 .
121 病 原 分 离 培 养 。 菌 取 肝 、 、 巴结 等 病 料 分 别 .. 无 脾 淋
接 种 于 鲜 血 琼 脂 培 养 基 ,7℃培 养 2 ~ 8h后 , 取 可 疑 3 4 4 挑
猪 丹 毒 (w n rs e sS 也 叫钻 石 皮 肤病 (imo d S ieEy i l ,E) pa da n si i ae 或 红 热 病 ( dfvr , 由红斑 丹 毒丝 菌 ( r— knds s ) e r ee) 是 e Ey
并记 录结 果 。 据指 示剂 的变 化判 断待 检 菌 , 根 若产 酸 则培 养
菌 株 再 接 种 于马 丁 肉 汤琼 脂 培 养 基 作 纯 培 养 和 生 化 试 验
鉴 定l 引 。
照。 ⑩过氧化氢酶试验 。 在玻璃板滴新鲜配制的 3 %过氧化
氢水 溶液 1 , 取培 养 1~ 4h的菌苔 1 , H 滴 挑 82 环 在 O 溶液 中涂 抹 , 有气 泡 ( 若 氧气 ) 出现 , 为过 氧化 氢 酶 阳性 , 则 无气 泡者 为 阴性 。 可将 过氧 化氢 溶液 直接 加 入斜 面 上 , 也 观察 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