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儿童意外伤害预防和急救手册
杜绝儿童常见意外伤害的方法普及手册

杜绝儿童常见意外伤害的方法普及手册1.儿童常见意外伤害处理指南2.如何保护孩子远离意外伤害?3.幼儿园怎样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相关知识和急救技能4.幼儿常见意外伤害及处理方法ppt5.如何让孩子远离意外伤害?6.幼儿园保护幼儿生命安全和避免意外伤害的措施有哪些儿童常见意外伤害处理指南亲子教育频道为网友整理的《儿童常见意外伤害处理指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儿童意外伤害的监测显示:意外伤害最常发生的地点不是在大街上,而是在家中,发生率为62%,其次才是幼儿园、路上●儿童发生意外出现心肺骤停和吸入异物窒息时,一刻也不能耽误,需立即进行现场急救医学指导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外科门诊主任朱志强、儿童急诊科主任朱翠平、儿童口腔科主任崔颖秋、耳鼻喉科副主任陈彦球、儿童保健科主治医师胡艳从今天开始,广州市中小学、幼儿园正式放寒假,大批孩子从学校、幼儿园回归温暖的家。
然而,广州市7岁以下儿童意外伤害的监测分析显示,儿童意外伤害最常发生在家中,看似安全的家里实际上“危机四伏”,每年过年前后更是风险集中期:节日里走亲访友嗑瓜子致窒息,逗弄邻家小狗被咬伤,天冷热汤、热粥多,孩子不小心打翻烫伤……今天起一连两天,本报《健康周》和《每日保健》版将聚焦儿童意外伤害,推出寒假儿童安全系列,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各科专家将为家长们讲解儿童跌落伤、意外窒息、误服药物、动物咬伤等常见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以及儿童意外受伤后第一时间的处理方法。
哪些意外最应当心?跌伤、动物伤害和烫伤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保健科主治医师胡艳介绍,该院是全市7岁以下儿童健康信息收集的网顶单位,2008年起开展对全市儿童意外伤害的监测,对于3岁以下孩子,一般是保健日里由社区医生询问家长孩子近期有无意外受伤,而已入园入学的孩子意外伤害情况则由幼儿园、学校统计上报。
分析这些监测信息,就可以了解什么情况、哪些地方对孩子来说是最危险的。
以2010年为例,胡艳等人对当年广州市7岁以下儿童意外伤害发生原因统计后发现,意外伤害发生儿童中,男女童比例为2∶1,意外伤害最常见的原因依次为跌伤、动物伤害、烫伤、钝器伤以及交通道路伤。
儿童常见意外伤害急救手册

儿童常见意外伤害急救手册嘿,各位家长朋友们!咱今天就来唠唠儿童常见的意外伤害以及咋急救。
为啥要聊这个呢?哎呀,这可不是空穴来风,前段时间我可是亲眼目睹了一场小意外,把我吓得够呛呢!那天,我去朋友家玩。
朋友家有个特别可爱的小家伙,四五岁的样子,正是调皮捣蛋的时候。
我们在客厅聊天,小家伙就在旁边自己玩。
突然,就听到“砰”的一声,紧接着是小家伙的哭声。
我们赶紧跑过去一看,哎呀妈呀,小家伙从椅子上摔下来了,脑袋磕在了地上。
朋友一下子就慌了神,我赶紧说:“别慌别慌,先看看孩子啥情况。
”我们把孩子抱起来,小家伙哭得那叫一个伤心哟。
我先检查了一下孩子的脑袋,看看有没有出血。
还好,只是有点红肿。
这时候,朋友还是很紧张,我就安慰她:“别太担心,先冷静下来。
要是孩子只是摔了一下,没有出血,也没有呕吐啥的,一般问题不大。
咱可以先给孩子冰敷一下,消肿止痛。
”朋友赶紧去拿了冰块,用毛巾包起来,轻轻地放在孩子的脑袋上。
小家伙一开始还不愿意,哭着说疼。
我们就一边哄着他,一边给他冰敷。
过了一会儿,孩子的哭声渐渐小了,情绪也稳定了一些。
这时候,我就跟朋友说:“以后可得小心点,孩子调皮,咱得时刻看着。
要是孩子不小心受伤了,咱也别慌,得知道怎么急救。
比如说,如果孩子被烫伤了,可不能马上脱衣服,得先用凉水冲,冲个十几二十分钟,然后再轻轻把衣服脱下来,看看烫伤的情况。
要是烫伤不严重,可以涂点烫伤膏啥的。
要是严重,就得赶紧去医院。
”还有啊,如果孩子不小心被异物卡住了喉咙,那可不得了。
这时候千万别慌张,要是孩子还能咳嗽,就让他自己咳出来。
要是咳不出来,咱就得赶紧用海姆立克急救法。
这个方法可管用了,我给你说说咋做哈。
站在孩子后面,一只手握住孩子的颧骨两侧,手臂贴着孩子的前胸,另一只手托住孩子后颈部,让孩子趴在咱的膝盖上,头低脚高。
然后用手掌根部在孩子背上拍击1—5 次,观察孩子是否将异物吐出。
要是还不行,就得赶紧送医院。
哎呀,养孩子可真不容易啊,这意外随时都可能发生。
儿童意外伤害预防和急救措施(共75张PPT)

止血术
• 血液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成年人血容量约占体 重的8%,即4000~5000ml,
• 如出血量为总血量的20%(800~1000ml)时,会
出现头晕、脉搏增快、血压下降、出冷汗、肤色苍白、 少尿等症状,
• 如出血量达总血量的40%(1600~2000ml)时,就有 生命危险。
• 外伤出血是最需要急救的危重症之一,
儿童意外伤害预防和急救措施
定义
儿童意外伤害又称为儿童意外事故,可以定义为 由意想不到的原因所造成的损伤或死亡,如溺水 、窒息、跌落伤、烧烫伤、切割伤等。
人类发展研究所(NLCHD)召集学术会议,对意外
伤害的定义进行了标准化,即是一种突然发生的事件 ,是人类生活中对生命安全和健康有严重威胁的一种 危险因素。
容易引起食物中毒的食物
•容易被细菌污染的食物:肉、鱼、蛋、乳等及其制品 ,如烧、卤肉类;凉 菜;剩余饭菜等。
•被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污染的食物:被农药污染的蔬 菜、水果;受有毒藻类污染的海产贝类等。
•本身含有天然有毒成份的食品:河豚鱼;毒蘑菇;腐 烂变质的鱼类如金枪鱼、青鱼、池鱼等。
•在某一特定环境下能产生有毒物质的食品:发芽的 马铃薯;霉变的甘蔗;未加热煮透的豆浆、四季豆 、杏仁、木薯、鲜黄花菜等。
儿童交通事故的预防
一、幼儿园、小学要增设交通安全课程,熟悉各种 交通信号和标志。
二、教育儿童不要在街道上、马路上踢球、溜旱 冰、追逐打闹以及学骑自行车等。
三、教育儿童不要在汽车、拖拉机下面玩耍或睡 觉。司机不可盲目倒车,应看看车辆后面是否 有儿童。
四、教育儿童注意乘车安全:坐车时应该坐稳, 不要将头、手臂伸出窗外。
2(6、)雷袖电带时卷衣•也服称淋绷婴湿带,。幼在大儿树下避进雨或食玩耍时。 严禁使孩子嬉笑、哭闹。
儿童安全手册:预防与应对意外伤害

儿童安全手册:预防与应对意外伤害1.幼儿园怎样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相关知识和急救技能2.小儿容易发生意外事故的原因是什么?幼儿教师要如何防范幼儿意外事故的发生?3.儿童伤害预防措施4.儿童常见意外伤害处理指南5.幼儿园保护幼儿生命安全和避免意外伤害的措施有哪些6.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和干预幼儿园怎样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相关知识和急救技能儿童意外伤害如何预防与急救1、蜂蛰狗咬,先拔刺,再冲水带孩子到郊外游玩时,容易出现被蜜蜂等昆虫蛰伤的情况。
蜂蛰伤有时会引发过敏反应,严重时孩子会出现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甚至休克。
一旦孩子被蛰,如果有刺残留在孩子皮肤内,先用镊子把刺拔出来,再用手挤出被蛰伤处的毒液;用肥皂水或清水充分清洗伤口。
与此同时,应尽快送往医院。
此外,现在养宠物的家庭越来越多,孩子与其玩耍时也容易被抓伤或咬伤。
6岁以下孩子身形小,一旦被猫狗咬伤,多为脸部和颈部,要尽快送往医院注射狂犬病疫苗。
前往医院前,小伤口可以立刻用清水和肥皂水彻底冲洗,冲洗时间不能少于20分钟;如果伤口过大,则不宜过度冲洗,防止引起大出血。
2、跌落摔伤,分泌物,别硬堵顽皮的孩子经常跑动、攀高,很容易摔伤。
3—5岁的孩子,头部较大,自身平衡性又不好,摔破头部的案例极为多见。
这就要求家长在孩子玩耍时要精心。
在床上装置护栏,不要让孩子爬高。
如发生意外,视孩子摔伤部位进行护理,摔破头部应赶紧送往医院,家长不要堵住和擦拭从耳、鼻中流出的分泌物,以免脑积液回流会造成颅内感染。
预防摔伤:经常发生摔伤的场所:床上、楼梯上、窗户上、树上、自行车上、娱乐设施上等等。
爬行的宝贝最容易从床上摔下来,初学走路的宝贝最容易从窗户和楼梯上摔下来。
在家里最容易摔伤的时间是吃饭前后。
室内楼梯、台阶要安装防滑条、宝贝上下户外楼梯要有人搀扶。
儿童坐椅必须保证落地面宽于坐面,才不易翻倒。
同时椅子上应有安全带固定宝贝。
不要把宝贝单独留在成人的床上。
3、澡盆溺水,趴床上,挤后背3厘米的水就能淹死一个孩子!”一点不假,3岁以下儿童因父母疏忽,自己在浴室里溺水身亡,排在儿童意外伤害致死原因的第五位。
儿童意外伤害紧急避险手册

. . -.常见意外伤害处理1、擦伤:擦伤是指孩子摔倒擦破的伤口,轻微的表皮擦伤,在家治疗就可以了。
对于很浅、面积较小的伤口,可用湿纸巾或清水将伤口擦洗干净,用碘油、酒精消毒伤口周围的皮肤,然后涂一层外用消炎软膏,再贴上创可贴或者消毒纱布包扎好。
如果擦伤面积比拟大、伤口上沾有无法自行清洗掉的沙粒、污物,或受伤部位肿胀、严重疼痛、周边机体组织破碎、血流不止,或受伤在重要位置(如脸部),建议还是要立即到医院处理和治疗。
对于大而深的伤口,更应及时带宝宝去外科做局部清创处理。
2、割伤割伤是刀、剪、玻璃片或锋利的器具造成的损伤。
割伤后首要的处理是用直接压迫法止血,先用干净纱布或毛巾必须稳固而轻柔地压在伤口上至少5 分钟,切勿经常将毛巾拿开查看伤口。
5 分钟后,假设仍有出血,可以延长5 分钟。
95% 的情况下,用这种方法都可以依靠压力阻止血流,使伤口处的血液凝成块。
如果15 分钟后仍不能止血,或发现伤口每隔片刻总会有新的血液流出,就意味着伤口可能伤及动脉血管,应该立即上医院处理。
在出血停顿后,可用冷水和肥皂将伤口清洗干净,用75%酒精或碘伏消毒伤口周围的皮肤,再用消毒纱布或创可贴覆盖,最后用绷带包扎固定。
请注意,如果是面部伤口或伤口裂开超过1厘米长,应尽快将孩子送至医院承受缝合治疗。
因为割伤在6小时内可以缝合伤口,促使伤口愈合和减少伤口感染,以免留下过大疤痕。
注意,不要使用酒精或过氧化氢刺激伤口,这些消毒剂会杀死伤口愈合所必要的新细胞;不要使用抗生素药膏,这类药物会影响伤口愈合速度。
3、扎伤:如果被钉子、针等锐利的物品刺伤,一般会有少量血流出,因为伤口窄、深、细菌不易被排出,很容易引发炎症。
在紧急处理刺伤伤口时,需要挤压伤口,使得流出一小点鲜血,同时细菌也会被排出。
假设被刺伤,无论伤口多小,都有患上破伤风的危险,特别是被生锈的刀具或旧铜铁制品刺伤,务必要及时就医,应到医院注射破伤风针。
如果木刺、竹刺等异物留滞在皮下,可用在异物所处的皮肤部位放一块冰,使皮肤多少有些麻木,再用消毒过的针轻轻挑开皮肤,使异物暴露出来,用消过毒的镊子将异物夹出来。
儿童意外伤害预防和急救手册

家庭安全“家庭是人们休养生息的地方,因而必须是最安全的场所。
但是家庭中有老人、小孩、婴儿。
从某种意义上讲,家庭又是最易遭受危险,最应受到安全保障的场所,老年人虽然社会经验丰富,考虑问题细致周到,然而一旦碰到意外情况,也会因反应迟钝而受伤。
特别是行动不便者,更要注意。
家中最危险的地方是楼梯。
楼梯的脚踏板易打滑,非常危险,一踩滑就会摔下去而受伤。
因此脚踏板必须采取防滑措施。
此外,从楼上的走廊下楼时,楼梯和走廊相接的地板上,或是楼下与楼梯相连的地板上铺着小块地毯之类是非常危险的。
当急步踏上地毯时,地毯会打滑,致使人从楼梯上跌落下去,因此要立即去掉。
家里的走廊必须尽可能平整,走廊中间若高低不平则容易绊脚摔交。
走廊里堆放杂物,也会影响行走,跌倒时还会磕碰人的头,手而受重伤。
浴池经常濡湿,容易滑倒。
肥皂也是易滑物。
老年人往往在浴池滑倒受伤,饭馆洗碗处的垫脚板易滑动,也非常危险。
从高架上取东西时,垫的踏脚凳平时要注意保持牢固,如果取物时随便使用不牢固晃动的箱子或是把书堆高起来代替踏脚凳,身体会失去重心而摔倒。
家庭主妇洗东西时,湿手容易触电,如果洗衣机漏电,就会触电。
要避免触电,就要请电器修理店给洗衣机安上地线,或者装上漏电保护装置,接地时只接自来水龙头是不够的。
另外,幼儿因好奇,往往爬进洗衣机槽里,如果身体太靠里,就会推动平衡落入槽中。
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幼儿不小心落入洗衣机水槽中被淹死的事故。
厨房沸水器的煤气不完全燃烧时所产生的一氧化碳有可能引起煤气中毒。
有时一氧化碳从厨房进入其他房间而没有被发觉,致使全家人煤气中毒。
沸水器出现不完全燃烧的原因,有时是因沸水器放在不通气的狭窄小室内,室内空气中的氧气浓度下降所致;有时则是因鸟在烟囱里筑巢,使烟囱不通,或是在烟囱的出口处放置杂物堵塞了烟囱而引起的。
沸水器或者煤气浴室的烟囱要通向室外,烟囱的出口要比屋檐高,通风要良好。
因家里的丙烷或才城市煤气漏泄而引起的煤气爆炸事故是十分可怕的。
儿童意外伤害防护手册:预防与应对方法

儿童意外伤害防护手册:预防与应对方法1.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和干预2.常见儿童意外损伤急救法3.儿童伤害预防措施4.幼儿园怎样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相关知识和急救技能5.孩子在家如何防止意外伤害6.意外伤害的意外伤害预防方法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和干预一级预防:伤害前,通过减少暴露的机制预防伤害的发生。
二级预防:伤害发生时,减少伤害的程度。
三级预防:伤害发生后,控制伤害的后果。
1.主动干预:自身选择安全措施或采取某些行为方式,避免伤害发生。
2.被动干预:外界配备安全措施,减少伤害发生。
两者必须有机地结合才能有效降低儿童伤害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3.常规干预措施:工程干预、经济干预、强制干预、教育干预具体干预措施:针对不同伤害原因和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医学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的学者和有关部门的人士要共同合作。
加强健康促进,避免儿童伤害。
制定相关法规,加强对公路车辆行驶和农药的规范管理。
为儿童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危险地区设置一些安全标识或安全保护装置,如在湖泊边应有警告标识。
常见儿童意外损伤急救法意外伤害的预防和处理一、预防意外伤害的重要性1.意外伤害的概念诱因:婴幼儿疲劳、生病、饥饿,母亲情绪不稳定,婴幼儿好动,家庭成员间关系不和睦,在危险的地方玩耍,没有按规定的要求做事、使用的设备不合格,外出度假。
四、意外伤害的预防和处理(一)、预防意外伤害的重要性1.意外伤害的概念在预料之外的情况,由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损伤或灾害。
常见损伤有:坠落伤、烫伤、溺水、触电、中毒等等。
2.婴幼儿发生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婴幼儿原因:危险意识差、好奇、避险能力差、机体能力差。
环境因素:地面湿滑、家具边角尖锐、电源插座位置低等。
诱因:婴幼儿疲劳、生病、饥饿,母亲情绪不稳定,婴幼儿好动,家庭成员间关系不和睦,在危险的地方玩耍,没有按规定的要求做事、使用的设备不合格,外出度假。
意外伤害救助的程序和方法:冷静、沉着、迅速采取措施1.熟记急救电话2.建立家庭急救电话联系卡3.配备家庭急救箱外伤:伤口小而浅:清理伤口周围皮肤、清理伤口、消毒液消毒、无需包扎伤口出血多:止血、尽快送医院意外伤害的预防和处理方法:1.外伤伤口小而浅:清理伤口周围皮肤、清理伤口、消毒液消毒、无需包扎伤口出血多:止血、尽快送医院2.肌腱和软组织损伤皮肤无破损:冷敷、24小时后热敷其他异常情况:及时去医院3.惊厥多发于6个月至5岁以下的小儿。
儿童意外伤害预防和急救手册

儿童意外伤害预防和急救手册主讲人——雷在柳一、烫伤处理急救19个月的小丽被抱到省儿童医院时,已经进入休克状态。
医生检查后,发现小丽身上30%的部位都被热水烫伤,烫伤程度达到Ⅱ度。
看到女儿的伤势这么重,小丽妈妈后悔不迭。
原来,妈妈刚烧好的热水,准备洗衣服用。
怕被小丽打翻,就将热水放在桌子上。
没想到在妈妈出门取衣服的时候,小丽踮着脚,用手去够冒着热气的热水盆,慌张中将热水盆掀翻,滚烫的水全部浇在身上。
被热液烫伤的孩子在烧伤整形科比较常见,一般受伤害的孩子在4岁以下,其中刚学会走路的年龄是高危受害年龄,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对一切都很好奇,对危险也没有概念。
热水、热饮料这些生活中离不开的热源都是烫伤孩子的源头。
造成孩子烫伤的主要原因是家长监管不力。
因此家长提高安全意识,对孩子的加强看护是必不可少的。
平时家长要养成一些“安全”的习惯,让危险尽量远离孩子,例如:将盛装热水、热汤等热液的“危险”容器放在孩子触及不到的地方;给孩子洗澡、洗脚或是自己洗衣服时先放冷水,再加热水。
目击者救助:一旦发现孩子被烫伤,要立即脱离热源,马上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部位,使伤处温度降低,因为快速降温能减轻烫伤深度,还有止疼的作用。
用冷水冲洗的同时要尽快将被热液打湿的衣物脱下,必要的时候可以将衣服剪开。
受伤严重的要马上送医院治疗。
切忌:不要凭借经验为孩子搓揉烫伤部位,土法止疼,如搽盐、肥皂、酱油、牙膏等不仅会给治疗带来不便还有造成感染的危险。
二、呼吸道异物急救意外事件:气管异物湖州十一个月的芊芊被抱到省儿童医院急诊室时,面色苍白,呼吸非常困难,喉咙里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除此之外,芊芊毫无知觉,甚至连断断续续的哭声也没有了。
看到这种情况,急诊医生迅速为芊芊做了相应检查,得出了气管异物的结论。
经过紧张的抢救,医生从芊芊气管取出了一粒花生米,离死神一步之遥的芊芊从鬼门关上拣回一条命。
气管异物是一种致死率很高的意外伤害事故,一般三岁以下的小孩子容易发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意外伤害预防和急救手册(无专家的均署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门诊办公室主任魏健主任医师)烫伤处理急救19个月的小丽被抱到省儿童医院时,已经进入休克状态。
医生检查后,发现小丽身上30%的部位都被热水烫伤,烫伤程度达到Ⅱ度。
看到女儿的伤势这么重,小丽妈妈后悔不迭。
原来,妈妈刚烧好的热水,准备洗衣服用。
怕被小丽打翻,就将热水放在桌子上。
没想到在妈妈出门取衣服的时候,小丽踮着脚,用手去够冒着热气的热水盆,慌张中将热水盆掀翻,滚烫的水全部浇在身上。
专家说法:浙江省儿童医院烧伤整形科刘锐主任医师浙江省儿童医院烧伤整形科赵雄副主任医师被热液烫伤的孩子在烧伤整形科比较常见,一般受伤害的孩子在4岁以下,其中刚学会走路的年龄是高危受害年龄,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对一切都很好奇,对危险也没有概念。
热水、热饮料这些生活中离不开的热源都是烫伤孩子的源头。
造成孩子烫伤的主要原因是家长监管不力。
因此家长提高安全意识,对孩子的加强看护是必不可少的。
平时家长要养成一些“安全”的习惯,让危险尽量远离孩子,例如:将盛装热水、热汤等热液的“危险”容器放在孩子触及不到的地方;给孩子洗澡、洗脚或是自己洗衣服时先放冷水,再加热水。
目击者救助:一旦发现孩子被烫伤,要立即脱离热源,马上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部位,使伤处温度降低,因为快速降温能减轻烫伤深度,还有止疼的作用。
用冷水冲洗的同时要尽快将被热液打湿的衣物脱下,必要的时候可以将衣服剪开。
受伤严重的要马上送医院治疗。
切忌:不要凭借经验为孩子搓揉烫伤部位,土法止疼,如搽盐、肥皂、酱油、牙膏等不仅会给治疗带来不便还有造成感染的危险。
呼吸道异物急救意外事件:气管异物湖州十一个月的芊芊被抱到省儿童医院急诊室时,面色苍白,呼吸非常困难,喉咙里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除此之外,芊芊毫无知觉,甚至连断断续续的哭声也没有了。
看到这种情况,急诊医生迅速为芊芊做了相应检查,得出了气管异物的结论。
经过紧张的抢救,医生从芊芊气管取出了一粒花生米,离死神一步之遥的芊芊从鬼门关上拣回一条命。
专家发言:省儿童医院呼吸科主任:陈志敏主任医师省儿童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孙越峰副主任医师气管异物是一种致死率很高的意外伤害事故,一般三岁以下的小孩子容易发病。
花生、瓜子、等小孩子经常接触的坚果类食品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危险食品”。
另外,小孩好奇心强,通常会把手里玩的东西塞进嘴里,如:枣核、图钉、钮扣、小口哨、小玻璃珠等放入口中,当孩子边吃边玩时,家长与其说话、引逗其哭笑或是做剧烈活动时,很容易将口含物吸入气管内致使气管受到刺激,出现剧烈呛咳、喘鸣,甚至引起气管阻塞,导致窒息。
出现这种情况家长要马上把孩子送到医院。
因为一粒瓜子或是一块果冻进入气管导致窒息而丧命的孩子每年都会有几例。
而因为异物进入支气管,没及时取出来,很多孩子因此而感染致使肺炎等严重并发症。
专家提醒:当意外发生时,及时采取一定的急救措施是至关重要的,患者能够得救也许就在这短短的几分钟里。
目击者救助措施:1.让孩子向左(右)侧位躺下,头向后仰。
2.如果异物在喉部附近,可以用手指伸进口腔,刺激舌根催吐。
切忌:手指不要在咽喉部乱动,以免将异物推向更深处。
3.让孩子趴在救护者膝盖上,头朝下,托其胸,按向头部冲击的方向拍其背部4下,让孩子尽量咯出异物。
切忌:不要在孩子直立时拍打其后背,这样可能把异物振到气管的更深处;如果上述方法在30秒内未能奏效,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将孩子送到医院,切不可拖延。
在等救护车时,如果孩子呼吸停止,应给予口对口人工呼吸。
即使孩子咳出了异物恢复了正常的呼吸,或是一阵剧烈咳嗽后处于平稳状态,仍需要带他去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千万不要心存侥幸。
因为残留异物碎屑没及时被取出,孩子会因为感染引起肺炎等严重并发症;更可怕的情况是异物一旦移位还会引起孩子窒息。
意外事件:中暑一天中午,气温有38度,阳光又很强烈。
8岁的毛毛和奶奶在家,毛毛感冒刚刚好,身体还很虚弱,却一定坚持去游泳。
奶奶劝说无效后只好同意,刚出家门没多久,毛毛就觉得不舒服,开始觉得乏力、胸闷,到了后来甚至因为站立不稳突然摔倒。
专家发言:每年的7月份是中暑的高发期,尤其是在阳光下户外活动时间过长的话很容易中暑。
产生中暑的因素除了气温外,还与湿度、日照、高温环境暴露时间、体质强弱、营养状况等健康状况有关。
因为长时间在高温和热辐射的作用下,容易使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散热慢,导致体温上升。
会出现:头痛、眼花、耳鸣、头晕、口渴等症状,短时间休息这些症状会得到缓解;如轻度中暑则会出现面色潮红成苍白、大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症状;重度中暑则表现为:皮肤凉、出汗量大、甚至昏厥,昏迷,高热甚至意识丧失。
专家提醒:年轻父母应该重视和预防夏季孩子中暑的发生,注意收听高温预报,合理安排孩子的作息时间。
在高温天气,尤其是每天的11~14点之间,尽量少带孩子外出;如遇带孩子外出活动则要注意为孩子补水,注意不要让孩子在太阳下长时间曝晒,并尽量让孩子在阴凉地方休息。
目击者救助:1.立即将其移到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如走廊、树荫下,有条件的话可移到空调房间。
2、让其仰卧,解开衣扣,脱去或松开衣服。
3、用冷毛巾敷头部,或用30%的酒精擦身降温。
同时为其补充些淡盐水,或喝些清凉饮料。
如救助后情况得不到缓解,患者出现神志不清、面色苍白、脉搏细弱、呼吸加快、抽筋或体温过高而不出汗等症状,应立即送往最近的医院。
意外事件:被动物咬伤豆豆家养了只“德国黑贝”,这只小狗一直是家里最忠心的宠物。
可是突然有一天,豆豆在和它玩耍时,这只小狗突发狂性,把豆豆的腿咬了个牙印。
虽然咬的并不很疼,可是豆豆还是被吓的哇哇大叫。
专家说法:虽然咬的并不重,皮肤上也只留下印记,也不能麻痹大意。
实际上留有牙印就有可能已经对皮肤造成肉眼无法觉察的损伤。
而病毒可能通过细小的伤口进入人体。
一旦狂犬病发作,患者会100%死亡。
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预防,发病率会大大降低,只有1%——2%的发病率。
因此,被狂犬或动物咬伤后要立即采取积极措施。
专家提醒:有孩子的家庭养宠物,尽可能不要让孩子招惹宠物,以免激怒宠物被咬伤。
目击者救助:狗咬伤后的紧急处理:不管是疯狗,还是正常狗,都应以最快速度,就地用大量清水冲洗伤口。
然后送往医院请医生对伤口进行清创处理,并去疾控中心注射狂犬疫苗。
意外事件:溺水每年暑假都会有学生溺水的事件发生,溺水死亡已成为青少年意外死亡的头号杀手。
游泳技术不高却到深水区游泳是溺水死亡的主要原因。
会游泳的人因自身或外界因素变化也会发生意外,因此,让每个人掌握溺水自救与急救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专家提醒:溺水者如在水中肌肉痉挛,应保持沉着、冷静的心态,深吸气向水面浮身,双手平划,并用力曲伸使痉挛缓解;若溺水者被杂草拌住,尝试改变方向游,也许能化险为夷。
岸边人如不会游泳,可利用绳子、竹竿抛向溺水者将他拉上岸;如需下水救人主要不要从正面救人,以免被溺水者抱住手脚,无法获救成功。
一旦发生溺水事件,应分秒必争地进行抢救,一定要注意现场抢救或者边抢救边转送,千万不要只注重送往医院,而不进行现场急救,因而贻误抢救的关键时机。
目击者救助:1、救出水面后,应立即倾倒出其体内的积水,尤其是呼吸道内的积水,疏通呼吸道。
2、若其尚有心跳呼吸,应立即撬开口腔,清除口鼻部的淤泥、烂草、呕吐物等,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可用手掐其人中穴位人工呼吸、恢复心跳。
3、如果其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若现场有2人,一人心脏按压,另一人口对口呼吸;每分钟吹15——20次。
意外事件:误吞有害物质9岁的小强到乡下的爷爷家里过暑假。
一天中午,小强从外面玩回来,又渴又累。
恰好看到床底下有一瓶饮料,拿起来就咕咚喝了几口。
小强感到饮料的味道有点怪,并不好喝,就扔掉饮料去找水喝。
不一会,小强感到身体很不舒服,头晕、无力,甚至开始呕吐。
在爷爷的询问下,小强说出偷喝了藏在床底下的“饮料”的经过。
爷爷连忙把小强送到医院,原来那瓶“饮料”是勾兑的农药。
专家说法:孩子误服毒物如杀虫剂、农药,或过量药物时,或食物中毒,如吃了毒蘑菇、霉变饭菜等,均可能发生中毒。
最初会出现:头晕、乏力、呕吐等症状,严重时会晕倒、窒息,如不及时救治甚至死亡。
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原则是立即送附近的医院进行抢救;在呼叫救护车的同时要进行现场急救。
为了方便医生诊断和治疗,务必将剩余误服物品随身带上。
专家提醒:对小孩错服误毒物时,要耐心细致询问,不要恐吓、打骂孩子,弄清药物的名称和量,进行抢救治疗。
一旦发现误食了可疑会中毒的毒物或食物,在送医院之前家长可先用手指刺激咽喉部,使滞留的胃内的毒物尽快呕吐出来,以减少毒物的吸收。
目击者救助:1、让患儿饮下整杯清水,刺激咽部使其反吐出来,呕吐物及时清除,以免造成窒息。
催吐必须及早进行,若超过三四小时,则毒物已进入肠道,催吐就失去了意义。
切忌:已昏迷、误服汽油和煤油的患儿不能进行催吐,以防窒息发生。
对于误服强酸碱性化学液体的患儿,不可给予清水及催吐急救,而是应该立即给予牛奶、豆浆、鸡蛋清服下,以减轻酸碱性液体对胃肠道的腐蚀。
同时应立即送往医院急救。
2、对无呼吸心跳者,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立即拨打120急救中心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