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肌桥的诊疗进展

合集下载

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现状

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现状

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现状【摘要】冠状动脉通常情况下走行于心外膜下的结缔组织中。

心肌桥是指冠脉的某一段或其分支的某一段走行于心肌内,被形似桥的心肌纤维覆盖。

这束心肌纤维被称为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ing,MB)。

被心肌纤维所覆盖的这段血管称壁冠状动脉。

早在1737年Reyman在尸检中发现心肌桥。

1922年Grainicanu首先描述了心肌桥的存在,但直到1960年Portmann和Iwig首先报道了心肌桥的影像学表现—“收缩期狭窄”,即冠状动脉某一节段收缩期变得狭窄、模糊或显影不清,而舒张期显影正常。

随着冠脉造影、冠脉多层螺旋CT及冠脉内经血管超声的研究进展,冠脉肌桥诊断、治疗有了很大的进展。

【关键词】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病理生理;检查方法和手段;治疗本文揭示了心肌桥的解剖特点、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及检查手段和治疗方法。

1 解剖特点1.1 心肌桥的检出率冠脉造影的检出率为0.5%~16%[1],尸解的检出率15%~85%[2]。

1.2 心肌桥的易发部位分类 Polacek等[3]尸检发现心肌桥单独涉及左前降支的占70%,涉及回旋支的占40%,涉及右冠脉的占36%。

肉眼观察1056例随机心脏,其中23%的心肌桥位于左前降支,而只有5.7%的位于右冠脉。

最常出现在左前降支,且多位于该支血管的近-中1/3之间,心肌桥可单个,也可多个出现,多个出现的肌桥可位于同一血管或不同冠脉或它们的分支。

Juilliere等[4]在7467例冠脉造影中,检出心肌桥61例,均位于左前降支。

1.3 心肌桥的分类 Ferreira等[5]将心肌桥分成2型,分别为“表浅型”(主要走行于室间沟内)和“纵深型”(主要走行于靠近右心室的室间隔内)。

纵深型较表浅型少见,且覆盖其上的肌束更长,心肌桥与壁冠状动脉血管外膜之间还可隔以脂肪组织、神经组织和疏松结缔组织。

1.4 心肌桥的长度及厚度心肌桥的长度从4~30mm不等,厚度多在0.3~2.8mm左右。

冠状动脉搭桥术诊治进展

冠状动脉搭桥术诊治进展

冠状动脉搭桥术诊治进展冠状动脉搭桥术就是在冠状动脉狭窄的近端和远端之间建立一条通道,使血液绕过狭窄部位而到达远端,犹如一座桥梁使公路跨过山壑江河畅通无阻一样。

不过所用的材料不是钢筋水泥,而是自身的大隐静脉、乳内动脉、胃网膜右动脉、桡动脉、腹壁下动脉等大隐静脉等血管替代品,将狭窄冠状动脉的远端和主动脉连接起来,让血液饶过狭窄的部分,到达缺血的部位,改善心肌血液供应,进而达到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心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延长寿命的目的。

这种手术称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在充满动脉血的主动脉根部和缺血心肌之间建立起一条畅通的路径,因此,有人形象地将其称为在心脏上架起了“桥梁”,俗称“搭桥术”。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A适用人群由于动脉搭桥损伤大,技术要求高,手术更难,但远期效果较大隐静脉好,适用于年轻病人。

一般情况下,80岁以上老人可单独使用大隐静脉搭桥,55岁以下可考虑全用动脉搭桥,其他年龄可用一根乳内动脉加上大隐静脉。

左主干病变:按照国内外的指南,外科手术是左主干病变的首选。

因为左主干一旦发生堵塞或再狭窄,可能会致命。

为了缩小风险,最好选择搭桥。

三支病变:病变血管较多,如果选择介入治疗,要放很多支架,这会使再狭窄、发生血栓的几率大大增高。

而且,患者的经济负担也较重。

伴有心功能不全:这类患者需要完全性的血运重建以促进缺血心肌的恢复,介入很难做到。

伴有糖尿病的患者:普通支架对糖尿病患者的再狭窄率较高,而药物支架问世时间较短,还没有明确证据表明介入治疗会比搭桥有更好的疗效。

冠心病心肌梗死后并发症患者:心室破裂、室间隔穿孔、二尖瓣关闭不全等都必须选择外科搭桥手术治疗。

由于支架需要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对此药物过敏的患者也应考虑搭桥手术。

然而,如果患者有呼吸系统的疾病,接受全面麻醉可能会有危险,不适合接受常规体外循环搭桥,而应选择介入治疗。

手术风险心脏搭桥手术风险是有很多,和病人的年龄,身体状况都有关,也和选择的手术方法有关的.心脏搭桥手术的风险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可能,急性心肌梗塞可能,心律失常等.心脏搭桥手术是在心脏表面开刀,而不是解剖心脏,对心脏的损伤极小,心脏搭桥手术的风险不高,成功率高达98.5%.目前统计表明,国内心脏搭桥手术成功率97%-98%。

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诊疗现状

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诊疗现状

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诊疗现状1 心肌桥的定义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通常均走行于心脏外膜的脂肪组织中,但有时冠状动脉的一部分被心肌纤维所覆盖,在心肌内行走一段距离后又浅露于心脏心肌表面,覆盖在心肌表面冠状动脉上的心肌束称心肌桥,位于心肌桥下的冠状动脉称为壁冠状动脉或隧道型冠状动脉。

早在1922年Grainicianu首先报道心肌桥的存在,但直到1960年,Potmanu和Iwig[1]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在活体从影像学上第一次报告了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于心脏收缩期出现短暂的闭塞—收缩期狭窄或挤牛奶样现象(milkingeffect),并首次引入了“心肌桥”这一概念。

2 心肌桥的特点心肌桥大多数发生在左前降支(LAD),多位于冠脉近中1/3处,距左冠状动脉开口约3 cm~4.5 cm,也有的发生在左冠状动脉的前室间支,右冠状动脉肌桥也有报道。

Ferreire等将心肌桥分为表浅型和纵深型,前者较常见,约占75.6%。

心肌桥多见于男性,约占87%~89%。

心肌桥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其发生率与检验方法不同,如尸检及冠脉造影中检出率分别为15%~85%和0.5%~2.5%[2]。

冠脉造影心肌桥发现率依赖于心肌桥的长度,而造影仅观察深部心肌桥,浅部心肌桥不易发现。

早在1976年,Nobel等[3]根据壁冠状动脉“挤牛奶样”的严重程度将心肌桥分为三级:一级狭窄70%。

3 心肌桥的临床意义及发病机制大部分人无症状,而一部分人症状特别明显。

后期随着心肌桥研究的深入,有关心肌桥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猝死的病例屡见报道。

国内有报道[4],21岁青年因心肌桥致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心肌桥如在收缩期间受压迫,轻者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很小,临床症状不多,如心肌桥较深、较长、较厚,可以在收缩期发现明显扭曲,在心率增快时更明显,能够导致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受损,引起血小板聚集,诱发冠脉痉挛,在此基础上形成血栓,进一步导致心肌灌注不足,严重者可出现猝死。

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现状参考模板

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现状参考模板

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现状【摘要】冠状动脉通常情况下走行于心外膜下的结缔组织中。

心肌桥是指冠脉的某一段或其分支的某一段走行于心肌内,被形似桥的心肌纤维覆盖。

这束心肌纤维被称为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ing,MB)。

被心肌纤维所覆盖的这段血管称壁冠状动脉。

早在1737年Reyman在尸检中发现心肌桥。

1922年Grainicanu首先描述了心肌桥的存在,但直到1960年Portmann和Iwig首先报道了心肌桥的影像学表现—“收缩期狭窄”,即冠状动脉某一节段收缩期变得狭窄、模糊或显影不清,而舒张期显影正常。

随着冠脉造影、冠脉多层螺旋CT及冠脉内经血管超声的研究进展,冠脉肌桥诊断、治疗有了很大的进展。

【关键词】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病理生理;检查方法和手段;治疗本文揭示了心肌桥的解剖特点、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及检查手段和治疗方法。

1 解剖特点1.1 心肌桥的检出率冠脉造影的检出率为0.5%~16%[1],尸解的检出率15%~85%[2]。

1.2 心肌桥的易发部位分类 Polacek等[3]尸检发现心肌桥单独涉及左前降支的占70%,涉及回旋支的占40%,涉及右冠脉的占36%。

肉眼观察1056例随机心脏,其中23%的心肌桥位于左前降支,而只有5.7%的位于右冠脉。

最常出现在左前降支,且多位于该支血管的近-中1/3之间,心肌桥可单个,也可多个出现,多个出现的肌桥可位于同一血管或不同冠脉或它们的分支。

Juilliere等[4]在7467例冠脉造影中,检出心肌桥61例,均位于左前降支。

1.3 心肌桥的分类 Ferreira等[5]将心肌桥分成2型,分别为“表浅型”(主要走行于室间沟内)和“纵深型”(主要走行于靠近右心室的室间隔内)。

纵深型较表浅型少见,且覆盖其上的肌束更长,心肌桥与壁冠状动脉血管外膜之间还可隔以脂肪组织、神经组织和疏松结缔组织。

1.4 心肌桥的长度及厚度心肌桥的长度从4~30mm不等,厚度多在0.3~2.8mm左右。

冠脉心肌桥临床研究新进展a

冠脉心肌桥临床研究新进展a
寒冬即将过去,让我们共同努力奔走呼吁,迎接愈来愈近 的我国心电学的春天吧!
祝新的一年里学业进步、健康幸福!
张海澄 2009.2.2.于北京
· 56 ·
冠脉心肌桥临床研究新进展
J Clin Electrocardiol,2009,Feb.18.No.1
·大师点拨·
胡锡衷
【关键词】 冠状动脉;心肌桥;心肌缺血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272(2009)01-56-03
冠脉心肌桥的定义 1922 年 Crainicianu 首先报导冠脉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e,MB)的存在。1960 年 Portmann alwig 在 冠脉造影时证实心肌桥在心室收缩期压迫冠状动脉 使其狭窄,而在舒张期时恢复正常。 一般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均走行于心脏表面 外膜的脂肪组织中,但有时冠脉的一部分被心肌纤 维所覆盖,在心肌内走行一段距离后又浅露出心脏 心肌表面,覆盖在心肌表面冠状动脉上的心肌束称 为心肌桥,而位于心肌桥下的冠状动脉称为壁冠状
表 1 冠脉造影显示心肌桥的发生率
年份 1999 2000 2002 2003
作者 印度 Harikrishan 日本 Sofan 中国湖南湘雅医院 中国北京大学三院
例数 3200 2547 861 2871
检出率 0.6% 5.0% 1.6% 1.22%
而在尸检时德国 Jeremias 资料,心肌桥发生率 为l5%~85%,美国 Agirbasli 资料,心肌桥发生率为 5%~86%。在冠状动脉手术时,心肌桥发生率为 l5%,在进行心脏移植时,心肌桥发生率为 33%。心 肌桥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与心肌病、瓣膜病、冠心病 并存。
张期相对缩短,心肌缺血可更严重。正常冠脉血流储 备常 >3.0,但在心肌桥存在时,冠脉血流储备可降至 2.0 左右。所以心肌桥病人在休息时无任何症状,但在 运动时,或心动过速时可出现轻重不一的心肌缺血, 临床上可出现胸闷、胸痛,有的重症心肌桥病人在心

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诊疗与分析

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诊疗与分析

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诊疗与分析冠状动脉心肌桥是指冠状动脉段部分或全部嵌入心肌中,导致冠状动脉被心肌覆盖而形成的一种病理现象。

这种病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对患者的心脏功能和生活质量都有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从诊断和治疗两个方面,探讨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诊疗与分析。

一、诊断冠状动脉心肌桥的诊断主要依靠以下几种方法:1. 临床症状与体征分析患者常常会出现心绞痛及胸闷症状,而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的心绞痛特点是常发生在运动过程中,且在持续剧烈运动后可能诱发心肌缺血。

体检时,有的患者可在心尖搏动处出现收缩期杂音。

2. 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造影是确诊冠状动脉心肌桥的“金标准”手段,可以明确冠状动脉的解剖结构和心肌桥的形态、长度等参数。

冠状动脉造影可以通过血管内插管,在血管中注射造影剂,使冠状动脉的血流显影。

此外,现代影像学技术也能辅助冠状动脉心肌桥的诊断。

3. 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可直接评估心肌血流情况,对冠状动脉心肌桥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利用射血分数及心肌灌注区域与冠状动脉的对应关系,可以明确冠状动脉心肌桥的存在与程度。

二、治疗冠状动脉心肌桥的治疗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两种方式。

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冠状动脉心肌桥的常规治疗方法。

主要药物包括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

硝酸酯类药物可以通过扩张冠脉,增加冠脉血流量,减少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的症状;β受体阻滞剂则通过减慢心率和降低心肌耗氧量的方式来缓解心肌缺血症状。

2. 介入治疗对于症状较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可以考虑进行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主要包括支架植入和冠状动脉成形术两种方式。

支架植入可扩张冠状动脉狭窄部位,改善冠脉血流,减轻心肌缺血症状;冠状动脉成形术则是在冠状动脉内放置一根导丝,通过扭转导丝来施行摩擦力,达到扩张冠脉的目的。

三、临床分析冠状动脉心肌桥是一种常见的冠状动脉疾病,临床上的确诊和治疗都非常重要。

冠状动脉心肌桥临床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心肌桥临床研究进展

例不伴严重狭窄病变的心肌桥患者行乙酰胆碱激发
试验后现有 480 例(59 1% ) 引发冠脉痉挛ꎬ且痉
挛组发生自发痉挛、心电图缺血改变和胸痛的比例
明显高于非痉挛组ꎮ 其中 94 8% 的痉挛发生于前
降支ꎬ36 7% 发生于回旋支ꎬ31 8% 患者发生多支血
管痉挛ꎬ而 83 8% 为弥漫性痉挛ꎮ 痉挛的部位也存
中、晚期ꎮ 冠脉内多普勒技术和压力微导管的测量
结果发现舒张期流速异常增快ꎬMB 患者的冠脉内
分化成心外膜和血管平滑肌细胞ꎬ分化异常的心肌
血流储备仅为正常储备的 45% 甚至更低ꎮ 舒张早
细胞附着冠脉上则形成心肌桥ꎮ 部分学者则认为可
期平台缩短ꎬ甚至出现逆向血流ꎬ心肌灌注进一步
随着心肌桥的发生ꎬ即细胞迁移不全学说ꎮ 中胚层
患者发生复发性心绞痛比例明显高于激发试验阴性
逆流) 处剪切力降低 致 使 近 端 内 皮 细 胞 表 面 可 见
“ 虫啄样” 缺损ꎬ且易脱落致使血管基底膜暴露ꎬ易
度 〔16〕 ꎮ 曾经认为收缩期管腔面积压缩超过 50% 可
能会引发心肌缺血症状ꎬ超过 75% 则出现严重缺血
症状ꎬ但并不绝对ꎬ也要同时结合心肌桥压缩长度等
指标ꎮ 冠脉血供主要在舒张期ꎬ占全周期供血量的
流显影差影响心肌桥的识别ꎮ ③ 一些不典型表现
85% ꎬ而桥血管管径在舒张期可恢复或接近正常ꎬ故
血管( 直径 <200 μm) 上覆盖的心肌桥造影显示不
激因素应答异常增高ꎮ 心肌桥长期收缩舒张对内皮
张浩等 冠状动脉心肌桥临床研究进展 第 21 期
4693
产生的直接应力作用可使反映内皮功能指标的一氧
化氮合酶表达明显降低ꎬ血管内皮素合成酶表达异

冠状动脉心肌桥的研究现状

冠状动脉心肌桥的研究现状
作者单位 : 0 2 1 3 0 1 天津市 ,天津医科大学第 二医院心脏科 通讯作 者 : 徐延敏 , 0 2 30 1 1天津市 ,天津 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
象 ,其狭窄可以为线状、串珠状或类似闭塞样改变 ,而舒张期 病变段血管完全或部分恢复正 常,即所谓 “ 挤奶现象” 。有 时心肌桥近段 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痉挛 ,使远段冠状动脉
可能存在收缩期狭窄或显影不清 ,这些心肌桥需在冠状动脉内
斑块等。心肌桥在心脏的收缩期可压迫冠状动脉 , 一直延续至
舒张早期或中期 。在运 动时或心率加快 时,舒 张期相对缩短 ,
心肌缺血 可更严重 。正常冠状 动脉血流储备 常 >30 . ,但在 心
注入硝酸甘油后才表现明显 。N be 。 ol 等 根据冠状动脉 收缩期 缩 窄程度将心肌桥分成三级 :收缩期 缩窄程度 < 0 5 %为 I级 , 可无任何临床表 现 ;收缩期缩 窄程度在 5 % ~7 %之 间为 Ⅱ 0 0
或不同血管两个 以上 心肌桥 。P l e o ck等 尸检发 现心肌桥 单 a
素。但是有研究认为相对于传统的心血 管危 险因素 ,心肌桥不 能被 认 为 冠 状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的 重 要 危 险 因 素 (比值 比
04 ) 。 . 9
独涉及左前 降支 的占 7 % ,涉及 回旋支 的 占4 % ,涉及右 冠 0 0 状动脉的占 3 % ,其长度 一般为 3~ 0m 6 5 m,厚 度多在 0 3— .
冠状动脉心肌桥是一种先天性 的冠状动脉发育异 常,冠状 动脉主干及其 主要分支多走行 于 , Lb q 膜下脂肪组织 内或心外膜
深 面。然而 ,在冠状动脉发育过程 中,冠状动脉或其分支 的某 个节段可被 浅层心肌覆盖 ,在心肌 内走行 ,被心肌覆盖 的冠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述 ・
冠 状 动 脉 肌桥 的诊 疗 进 展
李岳环 张海 波
[ 关键 词】 冠状动脉 ; 心肌桥 ; 心肌缺血 [ 中图分 类号] 1 1 5 4 [ 文献标志码 ] A [ 文章 编号] 1 0 0 7 - 5 0 6 2 ( 2 0 1 5 ) 0 6 - 5 1 9 - 0 3
可 见 MB引 起 心 肌 缺 血 机 制 是 多 方 面 的 。
( m u h i d e t e c t o r c o m p u t e d t o m o g r a p h yMB的位置常为前 降支 中段 , 少数也 可见于旋 支 和右冠 状动
而2 0 1 2年 , T h e j 等…报道 1 例患者 , 尸检发 现前降支有 一长 约2 . 5 c m 的肌 桥 , 病 理 检 查 示 前 降支 近段 及 肌 桥 段 均 有
( A s ) 。G e等 在肌桥血管 内超声研究 中提 出 , 壁冠状 动脉 近段 的形态学改变与肌桥导致 的血 流改变有关 , 血 流通过壁 冠状动脉 时 , 其近段血 流速 度减慢 , 造 成血 流对血 管壁 侧压
1 . 流行 概况 关 于 MB的发病率 , 因不 同的检查方 法得
出的结 果 不 同。P e r e i r a等 … 统 计 了 2 0 0 3年 至 2 0 0 7年 间 , 3 3 7 5 例 实施 冠 状 动 脉 造 影 的患 者 , MB检 出 率 为 3 . 6 %。
2 0 1 1年 , 日本学 者 I s h i k a w a等 在综述 中报道 MB尸检检 出 率约5 0 %, 冠状动脉造影 检出率 0 . 4 % 一1 5 . 8 %, 冠状 动脉

笠 鲞墓 期

o f 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 &P u l m o n a r y D i s e se a s , J u n e 2 0 1 5。 V o 1 . 3 4 . N o . 6
51 9
D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7 - 5 0 6 2 .2 0 1 5 .0 6 . 0 2 3
4 - 1 4 . 0 ) mm。另外 , 根据肌桥 的解 剖部位 尚可将 肌桥分 为两 类: 肌桥一 浅肌桥 ( 大部分 ) 前降支沿着室间沟前行 , 在 达到心
尖 部之 前被 心肌在 垂直 方 向覆盖一 段 而形成 ; 肌环一 深 肌桥
肌梗死 。此外 , 致命 的心律失常 、 甚至心 源性猝死也 有报
C T A ) 检 出率 3 . 5 % 一 5 8 % 。 <2 0 0 1 x m 的 MB只能在尸 检 中 发现 , 所 以尸检 MB检 出率略高于 C T A。
2 . M B的 解 剖 特 性 利用 冠 状动 脉 造影 、 多层 螺 旋 C T
细胞 由于受 到 M B压迫而导致血 流切变力增 高 , 可 以减 少脂 质侵入血管壁 , 对 内皮细胞有保 护作用 。这些 发现 提示 , MB 可 以阻止肌桥段及远段 出现动脉硬化 , 但是这种“ 保护作用 ” 并不能抵消其引起肌桥近段血管 内皮功能 障碍 的消极影 响。
就其病理生理 、 诊断 、 治疗 及预后着重做一综 述。
的发生率 为 4 0 %, 故 MB患者冠状动脉痉挛时也会 影响心肌
供血 。对 于 M B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 A s ) 的关系 , 目前 尚有
争议 。有研究报 告 , 肌桥 内的动 脉段没 有动 脉硬化 病变 , 但
是在肌桥近端过 渡段 的血管 内皮功 能严重 受到 影响 J 。然
C T血 管 成 像 ( c o m p u t e d t o m o g r a p h y c o r o n a r y a n g i o g r a p h y ,
力升高 , 血流切变力降低 , 导致 近段 内皮细胞容 易受损 , 成为
近端冠状动脉动 脉硬 化发生 的基 础。肌桥 内冠状 动脉 内皮
舒 张早期壁 冠状 动脉仍 然狭 窄 , 引起 心肌缺 血 , 尤其是 在心 动过速 时心 肌缺血更 明显 。另外 , T e r a g a w a等 报道 , MB
患者冠状 动脉痉挛 发生 率为 7 3 %, 而正 常人 冠状 动脉 痉挛
状动脉造影中证实 , 并发现其可在心 室收缩期压迫 冠状动脉 使之狭窄 , 但不产 生明显 血流动 力学影 响 , 故被认 为是 一种 良性的解剖变异。随着近年来 的深入研究 , 发现它 在心肌缺 血、 心肌梗死 、 心律失 常及猝 死等 方面有 重要 的作 用。本文
脉 J 。I s h i k a w a 报道 , MB起始部距 离左冠状 动脉 开 口, 冠状 动脉造 影所 测为( 1 9 . 1 4 - 1 0 . 6 ) m m, 血 管内超声测 的为 ( 3 0 . 4
4 . 临床表现
MB的患者 可无 任何 临床表 现 , 但为数 不
少 的患 者 有 心 肌 缺 血 的症 状 , 表现 为不 同程度 的心 绞痛 、 心
示, 壁冠状动脉收缩期狭窄超过 7 5 % 的患者会有严重 的心肌 缺血 。通过冠状 动脉血 管 内超 声 和多普勒 血流 测定证 明在
正常情况下冠状 动脉 主干及其 分支 走行 于心外 膜下 的 脂肪组织 中或者心外膜下 , 如果冠状 动脉或其分 支的某个节 段行走于室壁心肌纤维之间 , 覆盖在 冠状动脉上 的心肌纤维 束称为 心肌 桥 ( m y o c a r d i a l b r i d g e , MB ) 。1 9 2 2年 , C r a i n i c a n u 首先论述了心 肌桥 的存在 , 1 9 6 0年 , P o r t s m a n n及 T w i g在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