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认识大自然的科学活动方案-起风了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风来了教案

一、实践情景引入
实践情景引入是激发幼儿兴趣、引导幼儿主动探究的关键环节。在引入风的概念时,教师应注重以下细节:
1.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确保幼儿能明显感受到风的存在。
2.鼓励幼儿观察风吹动物体的现象,引导幼儿思考风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3.教师要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风的特点,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1.采用实验、讨论、绘画等多种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注重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给予个性化的指导。
四、作业设计与评价
1.作业设计要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让幼儿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
2.评价幼儿作品时,注重鼓励和指导,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五、课后拓展与亲子互动
(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总结:风是由于空气流动形成的。
2.例题讲解
(1)介绍风向标,讲解风向的概念,引导幼儿观察风向标的变化。
(2)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风的力量,如吹动小纸片、气球等。
(3)讲解风对环境的影响,如风能传播种子、风能发电等。
3.随堂练习
(1)让幼儿用小纸片和气球进行实验,观察风的力量。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风来了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Fra bibliotek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自然现象”部分的第二节“风来了”。详细内容包括:风的成因、风的力量、风的方向、风的利用以及风对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让幼儿了解风的基本概念,知道风是由于空气流动形成的。
2.培养幼儿观察、描述风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板书设计中风的影响部分
板书设计是教学内容的直观体现。在风的影响部分,教师应注重以下细节: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风来了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风来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育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自然现象”,详细内容为“风来了”。
通过该章节的学习,让幼儿了解风的基本概念、成因以及风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理解风的成因,认识风的力量,了解风对生活的影响。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提高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风的成因和风的力量。
重点:让幼儿认识风的基本概念,了解风对生活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风车、气球、纸张、风扇、教案图片等。
2.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幼儿观察风车转动,感受风的力量。
2. 例题讲解:(1)讲解风的成因,通过教案图片展示风的形成过程。
(2)讲解风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如:吹动风车、吹干衣服等。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用气球模拟风的形成,观察气球对纸张的吹动效果。
(2)让幼儿用风扇吹动风车,感受风的力量。
4. 互动环节:分组讨论,让幼儿分享生活中遇到的风的例子。
六、板书设计1. 风的成因2. 风的力量3. 风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风的作用的画。
答案:幼儿可以画出风吹动风车、吹动树叶等场景。
2. 作业题目:举例说明风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答案:如风可以帮助我们吹干衣服、吹散热量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2. 拓展延伸:组织户外活动,让幼儿亲身感受风的力量,进一步了解风的作用。
鼓励幼儿在家中与家长共同探讨风的相关知识,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重点:让幼儿认识风的基本概念,了解风对生活的影响。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教案风来了教案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教案风来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启蒙教材第四章《自然现象》第三节《风来了》。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风的成因、风的种类、风的力量以及风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风的成因,知道风是空气流动产生的自然现象。
2. 使学生掌握风的种类,如微风、大风、暴风等,并了解它们的特点。
3. 培养学生关爱大自然,学会在生活中观察和利用风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风的力量和作用。
教学重点:风的成因和种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风车、气球、纸张、小型风力计、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风车、气球等道具,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当风来临时,这些物品的变化。
2. 讲解风的成因(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空气流动形成风的动画,让学生了解风的成因。
3. 例题讲解(5分钟)介绍不同种类的风,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风。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让学生制作小风车,观察并记录不同风力下风车的转动速度。
5. 讲解风的力量和作用(10分钟)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了解风的力量和作用,如风能发电、风能助航等。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风对生活的影响,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风的成因:空气流动2. 风的种类:微风、大风、暴风3. 风的力量:风力计测量4. 风的作用:发电、助航、影响气候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一周内每天的风力、风向和天气情况。
2. 答案:根据观察,填写表格,描述风力、风向和天气情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风的成因、种类、力量和作用。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他们在生活中对风的观察和认识。
在拓展延伸方面,可引导学生关注风力发电、风灾防范等话题,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风的成因讲解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4. 风的力量和作用讲解5. 作业设计一、实践情景引入1. 准备不同大小的风车,让学生观察风车在微风、大风中的转动速度。
大班科学教案风来了

大班科学教案风来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教材第三章《自然现象》的第三节“风来了”。
主要内容围绕风的成因、风的力量和风的用途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风的基本概念,知道风是由于空气流动产生的自然现象。
2.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3.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风的力量和用途,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风的形成原因、风的力量和风的用途。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深入理解风的形成原因和风的力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风扇、气球、风车、纸张、树枝等。
2.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带领学生到户外,让学生站在风中,感受风的存在。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发现风吹动树叶、纸张等现象。
2. 例题讲解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刚才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回答:“风”。
接着提问:“那么风是从哪里来的呢?”引导学生思考风的形成原因。
3. 详细讲解(1)风是由于空气流动产生的自然现象,空气流动的原因有很多,如地球的自转、地球表面的温差等。
(2)风的力量:教师通过实验,展示风可以吹动气球、风车等物体,让学生了解风的力量。
(3)风的用途:教师介绍风能发电、风可以调节气候等用途。
4. 随堂练习教师发放画纸和彩笔,让学生画出自己心中的风。
学生完成后,教师组织分享活动,让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5. 实践活动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每组制作一个小风车,并在户外进行比赛,看谁的风车转得快。
六、板书设计1. 风的形成原因2. 风的力量3. 风的用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结合今天的学习内容,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思考风能对它们产生哪些影响。
答案:例如,风可以吹动窗帘、纸张,使树叶摇动等。
2. 拓展延伸:请学生与家长一起探讨风能的利用,如风能发电、风可以用来吹干衣服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了风的基本概念、风的力量和用途。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风来了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风来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自然现象探索》第三节《风来了》。
内容主要包括:风的成因、风的力量和风向的判定。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风的成因,知道风的力量和风向的判定方法。
2. 培养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提高科学探索精神。
3. 增强环保意识,了解风能的利用和节约能源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风的成因及风向的判定。
重点:风的力量的认识,风能的利用和环保意识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风向标、风车、气球、图片、视频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带领幼儿观察窗外,感受风的存在,提出问题:“你们知道风是从哪里来的吗?”(2)请幼儿举例说说风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 例题讲解(1)教师展示风向标、风车等教具,引导幼儿观察并了解风的成因。
(2)通过视频和图片,让幼儿了解风的力量和风向的判定。
3. 随堂练习(1)教师提出问题:“如何判断风的方向?”让幼儿分组讨论并回答。
(2)组织幼儿制作简易风向标,观察并记录风向。
六、板书设计1. 风的成因2. 风的力量3. 风向判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和家长一起制作一个简易的风车,观察风车在风中转动的情况,并记录下来。
答案:风车在风中转动,说明风的方向和力量。
2. 作业题目:请幼儿用画笔描绘出风的力量,如吹动树叶、吹起气球等。
答案:幼儿自由发挥,描绘出风的力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风力发电站,了解风能的利用,培养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1. 教学难点:理解风的成因及风向的判定。
补充说明:风的成因涉及大气压力、温度差异等概念,对于幼儿来说较难理解。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教案风来了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教案风来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自然现象》第三节《风来了》。
详细内容包括:风的成因、风的种类、风的作用以及风对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风的基本概念,知道风是由于空气流动产生的自然现象。
2. 使学生掌握风的种类和作用,提高他们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认知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大自然,关爱环境,珍惜能源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风的作用和风对生活的影响。
重点:风的成因、种类以及观察风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气球、吹风机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吹风机吹动学生的头发,让学生亲身体验风的存在,引导他们思考风的成因。
2. 教学新课(10分钟)(1)展示多媒体课件,讲解风的成因、种类和作用。
(2)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风的现象,加深对风的理解。
3. 例题讲解(15分钟)(1)举例说明风的作用,如风吹动树叶、风推动帆船等。
(2)讨论风对生活的影响,如风吹起灰尘、风带来雨水等。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用画纸、彩笔描绘风的场景,如风吹树叶、风车转动等。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分享他们对风的认识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风的成因:空气流动2. 风的种类:自然风、人造风3. 风的作用:推动物体、影响气候等4. 风对生活的影响:带来便利、产生灾害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一天中不同时间段的风速和风向。
2. 答案:根据观察,描述风速和风向的变化,分析可能的原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风的认识和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如放风筝、观察风向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风的作用,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随堂练习的设计与实施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践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需基于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学习需求。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教案风来了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教案风来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启蒙教材第四章《自然现象》第二节“风来了”。
详细内容包括:风的成因、风的种类、风的作用以及风对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风的成因和种类,认识到风是自然界的一种常见现象。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3. 培养幼儿关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风的形成原因和风的作用。
教学重点:风的种类和风对生活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风扇、气球、风车、图片等。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打开电风扇,让幼儿感受风,引导幼儿观察风的现象。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讲解风的成因,通过图片展示风的形成过程。
(2)介绍风的种类,如自然风、人造风等。
(3)讲解风的作用,如风吹动风车、帆船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提问,幼儿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活动(10分钟)幼儿分组讨论,探讨风对生活的影响,分享感受。
六、板书设计1. 风的成因2. 风的种类3. 风的作用4. 风对生活的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风。
答案:幼儿发挥想象,画出风的现象。
2. 作业题目:举例说明风对生活的影响。
答案:如风吹动树叶、吹走灰尘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风,观察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风的形成原因和风的作用。
3. 作业设计:画出你心中的风、举例说明风对生活的影响。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解析1. 风的形成原因风是由于地球表面不同区域的温度差异,导致空气密度和压力发生变化,从而产生空气流动的现象。
向幼儿讲解这一过程时,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和图片,使其形象化、直观化,便于幼儿理解。
2. 风的作用风具有多种作用,如调节气温、传播种子、促进水分蒸发等。
幼儿园大班安全活动《起风了》

幼儿园大班安全活动《起风了》一、活动目的:通过大型幼儿园大班安全活动《起风了》,让宝宝们了解到自然灾害的危害,学会自我保护,强化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活动准备:1.制定活动方案和活动表,确定活动时间、地点和收费标准。
2.选拔活动负责人和指导老师,制定教学计划和活动流程。
3.准备活动物料:画纸、颜料、玩具、小饰品等。
4.对场地进行安全检查,排除安全隐患,确保活动场地的安全。
5.保障儿童的安全,提前向家长告知活动安全须知,保证儿童参加活动的安全。
三、活动内容:1.活动前,我们先进行一次天气预报,在课堂上简单介绍天气预报的作用,并学习如何通过天气预报来掌握气象变化,及时防范自然灾害。
2.引入活动,通过一段短片的播放,介绍什么是台风和飓风,让宝宝们了解台风和龙卷风的危害以及防范措施。
3.为增加宝宝们的参与度,我们布置了“小记者”任务。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小记者,负责拍摄当天班级的安全活动照片,回班后进行分享并发表个人感言。
每个小组都会获得一份奖励。
4.讲解应对自然灾害的基本方法,如:在飓风或暴雨天避免外出,细心观察当地的天气预报,掌握关键的信息,及时与家人、老师联系。
5.我们展开互动游戏,让宝宝们通过游戏来认识自然灾害的预防知识。
例如,一边贴警示标识和应急广告语,一边用画笔画出应急救援的注意事项。
6.参观活动,前往当地警察局、消防局等机构,让宝宝们了解应对自然灾害的紧急救援方法。
7.活动后,进行小结,引导宝宝们总结当天学到的自然灾害预防知识,加强对自身安全的重视。
四、活动总结:通过幼儿园大班安全活动,我们让宝宝们了解了自然灾害的危害,掌握了应对自然灾害的基本方法,提高了自我保护能力。
同时,这种互动式的教育方式,也增强了宝宝们的参与性,让他们在游戏中学到更多的安全知识。
希望通过这样的安全活动,能够让宝宝们更加注重安全,避免遭受不必要的伤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孩子认识大自然的科学活动方案-起风了
风能发电,风能传播种子;风可以把湿衣服吹干。
有时海上风力过大,就是台风。
下面是5068儿童网橙子整理的关于幼儿园的活动方案,供大家学习和参阅!
活动准备
扇子、羽毛、吸管、肥皂泡、电风扇、风筝
活动目标
了解风和我们生活的关系;
了解风的形成,了解制造风的方法;
通过感觉感受风的存在。
活动过程
1、教师请小朋友摸一摸,抓一抓周围,看看能不能得到风。
2、请幼儿描述风。
(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可以用眼睛看见风吹树叶、小旗;可以听见风的声音;可以感觉风吹在脸上凉凉的)
3、青青和果果来到广场放风筝,果果问青青,风是从哪来的?
4、果果对青青讲解风的产生:风是因为空气流动形成的。
空气流动得慢,就是微风;空气流动得快,就是强风。
5、小朋友制造风。
用扇子扇一下,产生了风;用口吹一吹,产生了风。
风扇转动,感觉风扇周围有风。
6、了解风和我们的关系:风能发电,风能传播种子;风可以把湿衣服吹干。
有时海上风力过大,就是台风,产生强降雨;有一种龙卷风,能把大树连根拔起,甚至吹毁建筑物,对人类产生危害。
活动延伸
到户外,吹泡泡,放风筝,进行体验风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