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的测量3

合集下载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1.4.3 温度的测量ppt课件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1.4.3 温度的测量ppt课件

夯实基础·巩固练
7.使用液体温度计测量温度时,为防止胀破玻璃管,必 须注意( C ) A.温度计的长度 B.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低温度 C.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 D.温度计的最小刻度
夯实基础·巩固练
8.体温计的准确程度比一般温度计高,这是因为( C ) A.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玻璃管之间有一段特别细的弯 曲的玻璃管 B.体温计内装的是水银 C.体温计的玻璃泡容积大而玻璃管又很细 D.体温计的测量范围小,最小刻度大
探究培优·拓展练
【点拨】(1)从表中数据分析可知水柱高度随温度升高 而下降。(2)从表中数据发现温度从17 ℃上升到27 ℃只 变化了10 ℃,水柱高度已从30.2 cm下降到4.2 cm,快 接近于0了,所以温度的测量范围较小。
此页为防盗标记页(下载后可删)
教师课堂用语在学科专业方面重在进行“引”与“导”,通过点拨、搭桥等方式让学生豁然开朗,得出结论,而不是和盘托 出,灌输告知。一般可分为:启发类、赏识类、表扬类、提醒类、劝诫类、鼓励类、反思类。
一、启发类
1. 集体力量是强大的,你们小组合作了吗?你能将这个原理应用于生活吗?你的探究目标制定好了吗? 2. 自学结束,请带着疑问与同伴交流。 3. 学习要善于观察,你从这道题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4. 请把你的想法与同伴交流一下,好吗? 5. 你说的办法很好,还有其他办法吗?看谁想出的解法多? 二、赏识类
C.35 ℃
D.15 ℃
夯实基础·巩固练
4.观察图中温度计甲和温度计乙(只画出一部分),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A.都可直接测沸水的温度 B.都可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C.两支温度计的最小刻度值一样 D.都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夯实基础·巩固练
【点拨】由图可知,甲为体温计,乙为普通温度计。体温计 的测量范围为35~42 ℃,不能放入沸水中。体温计由于有一 段很细的弯曲管子,使水银膨胀时可以通过而遇冷收缩时不 能通过,所以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但普通温度计不可以。 体温计的最小刻度为0.1 ℃,普通温度计的最小刻度为1 ℃。 但两者都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工作的。 【答案】D

体温测量方法

体温测量方法

体温测量方法体温是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正确的体温测量方法对于及时发现身体异常情况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体温测量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正确、准确地测量体温。

1. 腋下测温法。

腋下测温法是最为常见和简便的体温测量方法之一。

使用腋下测温法时,需要将体温计放置于腋下,并紧贴皮肤,待体温计提示完成测量后取出,读取体温。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腋下测温法时,应确保腋下干燥,并且测量时间应在5分钟以上,以确保准确性。

2. 口腔测温法。

口腔测温法是另一种常见的体温测量方法。

使用口腔测温法时,需要将体温计放置于口腔底部,闭上嘴唇,保持3分钟左右,待体温计提示完成测量后取出,读取体温。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口腔测温法时,应该避免饮食、饮水、吸烟等活动,以免影响测量准确性。

3. 耳温测温法。

耳温测温法是一种快速、准确的体温测量方法。

使用耳温测温法时,只需将耳温计插入耳朵内,按下测量键,待体温计提示完成测量后取出,读取体温。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耳温测温法时,应确保耳朵内部干净,避免影响测量准确性。

4. 肛温测温法。

肛温测温法是一种准确性较高的体温测量方法。

使用肛温测温法时,需要在体温计上涂抹少量润滑剂,然后将体温计插入肛门约2.5厘米深,待体温计提示完成测量后取出,读取体温。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肛温测温法时,应确保体温计插入的深度和时间,以免造成不适。

5. 前额测温法。

前额测温法是一种非接触式的体温测量方法。

使用前额测温法时,只需将体温计对准额头,按下测量键,待体温计提示完成测量后读取体温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前额测温法时,应确保额头干净,避免影响测量准确性。

总结。

以上介绍了几种常见的体温测量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合和注意事项。

在测量体温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正确的体温测量方法,及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保持健康。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科学入门1、4科学测量第3课时温度的测量习题课件新版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科学入门1、4科学测量第3课时温度的测量习题课件新版浙教版

5 小金用甩过的体温计给自己测体温,体温计示数 为36.1 ℃,消毒后没有用力甩几下,就又用这支 体温计先后给爸爸、妈妈测体温,示数分别为 36.5 ℃、36.8 ℃,三次测量的示数正确的是( D ) A.只有36.1 ℃ B.只有36.5 ℃ C.只有36.8 ℃ D.三次都正确
6 如图所示,体温计里有一段很细的弯曲管子,它的作 用是 ( C ) A.阻碍水银受热膨胀 B.阻碍水银遇冷收缩 C.水银受热膨胀能通过它,遇冷收缩通不过它 D.无论膨胀还是收缩,液泡和直管中的水银都能通 过它
2 房间里的一块冰温度由-12 ℃升高到-5 ℃,则我们 说冰的温度升高了____7____℃;若冰的温度由0 ℃降 低10 ℃,则此时冰的温度是___-__1_0__℃。
3 把手指伸入一杯水中,感觉不冷不热,则这杯水的温 度很可能是( C ) A.75 ℃ B.55 ℃ C.35 ℃ D.15 ℃
答案呈现
1 如图所示分别为家庭用温度计和体温计的一部分,其 中图甲为____体__温__计____(填“家庭用温度计”或“体温 计”),其示数为__3_8_.2__℃__。若用这支 未经甩过的体温计去测量一个正常人 的体温(约37 ℃),则体温计的示数为 __3_8_.2__℃__。若另一支温度计指示的是 当时的气温,则当时的气温为_1_3__℃__, 读作__1_3_摄__氏__度____。
18 陈园测量烧杯中热水温度时,将很少的热水倒入另一烧杯
中,然后像如图所示那样去测量和读数,他这样做被东芳 找出了一些错误,但有一条找得有点问题,请你把它挑出 来( D ) A.不应该倒入另一烧杯,这会使温度降低 B.水倒得太少,温度计玻璃泡不能完全浸没 C.读数时,视线应该与刻度线相平,而不应斜视 D.应该将温度计取出读数,而不应该放在水中读数

七年级科学上册 1.4.3 温度的测量教案 浙教版 教案

七年级科学上册 1.4.3 温度的测量教案 浙教版 教案
在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在探究教学中,由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导致了师生关系的转变,教师不作为传授者,而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讨论者。探究活动主要是由学生自己来完成,并得出结论的。这种让学生讨论、分析其他学生的结论,比单纯的教师授予知识,效果要好的多,能在学生动手、主动思考的同时,进一步发挥他们的潜能,真正达到教学的目的。
学生观察酒精温度计的结果特点,让学生自己说出温度计的结构及特点。
学生思考:
1.温度升高,红色的酒精液柱上升。
2.酒精的热胀冷缩。
学生小组实验,用酒精温度计来测量烧杯中温水的温度。并读出水的温度。
练习温度计读数
讨论:为什么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一、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
二、测量工具-----温度计
[实验]:请学生用酒精温度计来测量烧杯中温水的温度。
教师巡视,观察学生实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叫有操作错误的学生上台来演示,并让其他同学纠正他,探讨正确的操作方法。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①不能测量超过温度计量程的温度
②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
分接触
③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
来读数
结论:温度的高低与冷热程度有关。
总结学生讨论的结果:凭感觉来判断温度的高低是
不可靠的。如冬天和夏天气温相差很大,但深井里的水温变化,因此我们会感到冬天的井水比较暖和,夏天的井水比较凉快。
[过渡]:如何准确测量温度呢?
引出测量工具——温度计
温度计结构:
上面有刻度量程最小刻度
内径很细(粗细均匀)
下有玻璃泡,内有液体,与细管相连
单位:℃
[观察现象]:如用手握玻璃球或对它呵热气有何变化?

《温度的测量》教案

《温度的测量》教案

《温度的测量》教案《温度的测量》教案《温度的测量》教案1学习目标:培养在观测、记录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主要环节(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巩固应用---课堂小结预习内容:预习教材。

重难点、问题预测及对策:【教学重点】测量水温的步骤、方法。

【教学难点】间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水的温度教学资源及优化组合:小组:4杯不同冷热的水(自来水、温水、热水、热水瓶里刚倒出的烫水),4支水温计(刻度范围在-20℃――110℃),水温测量记录表(参考书P46)全班:其他各种式样、不同用途的温度计若干(气温计、体温计、高温计等)师生互动:一、测量水温的方法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温度计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温度计来测量水的温度。

板书:测量水的温度2、师:书P45展示了一些温度计(气温计、数字温度计、体温计等),你还知道哪些温度计呢?3、师:要测量水的温度,我们必须要有合适的温度计,该选择怎么样的呢?4、学生讨论交流后师小结:一般来说,液体水的温度会在0℃――100℃之间,所以,要测量水的温度,需要选择测量值在0℃――100℃范围的温度计。

5、师:有了合适的温度计之后,我们可以直接测了吗?我们要如何来测量水温呢?请大家一起来看一下P45的插图和方法。

(学生阅读)6、师生共同明确方法。

教师边讲解边演示:(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4)在液注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介绍完了之后,请学生想想为什么要这样操作,如果不按照这样的要求操作,会出现什么情况?(归纳:(1)――上端比较好操作,拿中间会挡住刻度,拿玻璃泡会造成所测的不是水的温度。

(2)(5)――如果碰到容器或读数时离开液面,测量的就不是水的温度了。

(3)――俯视或仰视会造成读数偏大或偏小。

(4)――没有稳定时测出的温度不准。

3温度测量

3温度测量
参考端
热电偶的参考端必须保持恒定,最好是0℃
两个 热电极
热电 偶接 点
工程上所使用的各种类型的热电偶均把E(t) 和t的关系制成易于查找的表格形式,这种 表格称为热电偶的分度表。
S型(铂铑10-铂)热电偶分度表
3.3.2热电偶的基本定律
热电偶回路的四个基本定则 均质材料定则 中间导体定则 参考电极定则 中间温度定则
E A ( T , T 0 B ) E A ( T C ) E B B ( T , T 0 ) E B ( T 0 ) C E C ( T 0 , T 0 ) E C ( T 0 ) E A A ( T 0 , T )
E A ( T ,T 0 B ) E A ( T C ) E B B ( T ,T 0 ) E B ( T 0 ) C E C ( T 0 ,T 0 ) E C ( T 0 ) E A A ( T 0 ,T )
3.温差电势(汤姆逊温差电势)
+ 高温 一 一 一
EA(T,T0)
T
d T0 A
T
EB(T,T0)
T
T0 BdT


低温
-电
动 汤姆逊温差电势

A B ——A,B材料的汤姆逊系数
热电偶回路中总热电势
EA(T ,T0 )
A EAB(T)
B
EAB(T0)
EB(T ,T0 )
E A ( T , T B 0 ) E A ( T ) B E B ( T , T 0 ) E B ( T 0 ) A E A ( T 0 , T )
T1 Q1
经验温标Celsius,1740,水的冰点
卡诺 热机
0度和沸点100度,中间100等分,
Q0

初中物理温度测定教案

初中物理温度测定教案

初中物理温度测定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温度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会使用温度计进行温度测量。

3. 能够正确读取和记录温度测量结果。

4. 理解温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1. 温度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温度计的使用和读取。

教学难点:1. 温度计的精确使用和读取。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温度计。

2. 温度计使用说明书。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温度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的概念,那么温度是如何测量的呢?2. 学生分享:让学生分享他们对于温度测量的了解和经验。

二、温度测量的基本原理(10分钟)1. 介绍温度测量的基本原理:温度是物体内部分子运动的激烈程度的一种表现,可以通过测量物体的热量来间接测量温度。

2. 讲解热量和温度的关系:热量是一种能量形式,温度高表示物体内部分子运动激烈,热量多。

三、温度计的使用和读取(10分钟)1. 介绍实验室用温度计的结构和功能:温度计由玻璃管、液体和刻度盘组成,通过液体的膨胀和收缩来测量温度。

2. 演示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如何正确放置温度计、如何读取温度计的刻度值等。

3. 学生练习:让学生亲自操作温度计,进行温度测量,并正确读取刻度值。

四、温度测量的实际操作(10分钟)1. 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温度测量实验,使用温度计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

2. 记录数据:学生将测量到的温度数据记录在实验表格中。

五、温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5分钟)1. 介绍温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天气预报、医疗、食品加工等。

2. 强调温度测量的重要性:温度测量在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温度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教师反思: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学延伸:1. 进行温度测量的拓展实验,如测量不同物质的沸点和凝固点。

2. 学习其他温度测量工具的使用,如温度传感器和热像仪。

测量温度的方法范文

测量温度的方法范文

测量温度的方法范文测量温度是实验和工业生产中非常常见的一个环节,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体的热量分布、确定温度的变化、控制环境条件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测量温度的方法:1.气温计测量法:气温计是一种利用物体膨胀性质随温度变化的仪器,常见的气温计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气体温度计等。

温度计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都有线性的测量误差,并且量程较广,适用于各种环境温度测量。

2.热电偶测量法:热电偶是由两种不同材料组成的导线,当两种材料的接触点的温度有差异时,会产生热电势,通过测量热电势的大小可以得到温度的信息。

热电偶适用于高温和低温环境,具有灵敏度高、响应快的特点。

3.热电阻测量法:热电阻是指温度变化时电阻发生变化的材料,常用的热电阻材料有铂、镍等。

通过测量热电阻的电阻值,可以得到温度的信息。

热电阻适用于工程测量和实验室使用,具有准确度高、稳定性好的优点。

4.红外线测温法:红外线测温是一种非接触式测温方法,利用物体的红外辐射能量与温度之间的关系进行测量。

红外测温适用于高温物体或无法接触的物体的测温,如炉子内的温度、人体体温等。

5.光学测温法:光学测温法利用物体的发光特性与温度之间的关系进行测量。

例如,通过测量物体发出的热辐射的波长和强度,可以计算出物体的温度。

光学测温法适用于各种环境下的温度测量,尤其适用于高温物体和远距离测温。

6.热成像仪测量法:热成像仪是一种通过红外线热像仪将目标区域的红外辐射能转换为图像的设备。

通过分析图像上不同颜色的热点,可以得到目标区域的温度分布。

热成像仪适用于需要大范围或连续监测的温度测量,如建筑、电力设备、电子元器件等。

7.液体膨胀法:液体膨胀法是利用物体膨胀性质随温度变化的特点,通过测量容器中液体的膨胀量来间接测量温度。

常见的液体膨胀温度计有酒精温度计、有机液体温度计等。

液体膨胀法适用于一些特殊环境下、有液体的物体温度的测量。

8.热虹吸法:热虹吸法是利用热的传导性质进行温度测量。

通过将热敏材料固定在被测物体上,当被测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时,热敏材料会发生温度变化,并产生相应的电压信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度的测量
[教学目标]
1、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知道液体温度计的构造和原理及常用的实验温度计、体温计。

3、初步学会摄氏温度的读法和写法。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
1、演示仪器:三个烧杯、冰水和热水、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演示用温
度计、酒精棉花。

2、学生用仪器:两人一组实验用温度计一支、体温计一支。

[教学步骤]
一、新课引入
学生小品表演:中央电视台气象预报。

师:“冷”和“热”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气温的变化、体温得高低等都是与冷热有关的问题。

我们在生活中常用冷、热、温、凉、烫等有限的词来形容物体的冷热程度,但是这样的形容非常粗糙。

开水和烧红的铁块都很烫,但是它们烫的程度又有很大的区别。

所以为了准确地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引入了温度这一概念。

二、新课教学:
师:我们对于温度高低的判断往往用皮肤感觉。

现在我们一起做一个实验(请两位同学上来做实验,并说明感觉)
1、探究实验:
三个烧杯分别装有热水、温水和冷水,现在请两位同学将左手食指伸入热水中,右手食指伸入冷水中,停留一段时间后,将两个食指同时放入温水中,请他们说一说两个手指各有什么感觉。

师:对于同一杯温水,两制手指的感觉不同。

从热水中拿出的手指感觉温水比较凉,从凉水中拿出的手指感觉比较热。

可见,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温度高低是很不可靠的。

要准确测量物体的温度需要使用温度计。

(向学生出示温度计)
2、观察与阅读:学生观察手中的温度计,阅读教材中相关内容,说明它的
原理和描述它的构造。

3、问题:温度计上的刻度是如何规定的?(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
4、教师讲述:摄氏温度的规定、单位、读法、写法等。

三、课堂练习:略
四、阅读与讨论:
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学生阅读教材后分组交流,然后由一名学生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教师:既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那医用体温计为什么能离开人体读数?看来体温计与实验用的温度计的构造上有不同之处。

同学们观察体温计和实验用的温度计能否提出一些问题呢?
问题一:体温计的测量范围为什么只在35~42摄氏度。

问题二:为什么体温计下端玻璃泡的容积大而内管直径细。

问题三:为什么体温计的玻璃泡与玻璃管之间有特别小一段特别细而弯曲的
玻璃管呢?
问题四:为什么体温计的外形要做成棱柱形呢?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五、播放课件:
一名学生扮演医生,另一名学生扮演病人,医生给病人看病测量体温。

(学生课前表演的小品录像)
师:请同学们一起来分析游戏中有什么不妥之处。

师:2003年的广东、北京等地出现SARS疫情后,每个学生每天都要测量体温,乘客上火车、飞机前也要测量体温,如果用我们今天介绍的液体体温计测量体温速度就太慢了。

随着科学的发展,测量温度的方法越来越多,技术越来越先进。

你知道还有哪些测量体温的仪器吗?
[教学反思]
本节课知识面宽,但是难度不大,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所以教学方法宜灵活多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教学上采用启发、探究、合作、互动的方法。

课堂上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说,学生能做的教师不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知识要转化为能力应以问题为载体通过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解决问题等步骤去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