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学生习得汉语塞音声母的初步分析

合集下载

汉语拼音教学浅析

汉语拼音教学浅析

汉语拼音教学浅析汉语拼音是汉字拼音化的一种基本方式,它可以协助汉语的学习与使用。

在现代汉语中,汉语拼音已经成为了汉语学习和交流的必备技能之一。

因此,在诸多学校,汉语拼音教学也成为了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对汉语拼音教学进行一些浅析,以期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汉语拼音的相关知识。

汉语拼音的定义和作用汉语拼音是把汉语中的音素用拉丁字母表示出来的一种拼音文字。

这种文字系统包括了21个声母、38个韵母和4个声调,可以唯一地表示汉语的读音。

汉语拼音是一种音标,是教学汉语、研究汉语语音、文字等方面所需要的重要工具。

它具有以下作用:1.作为学习汉语的工具,方便国际友人学习汉语;2.作为汉语教学的辅助工具,帮助汉语初学者快速掌握发音;3.作为书写汉字的辅助工具,帮助书写者、校对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汉字的音形;4.作为解释口语、方言口音和文化习惯等方面的语音现象的工具,方便相关研究。

汉语拼音教学的现状汉语拼音教学在不同的地区和教育部门中有着不同的情况。

一般来说,中国的小学、中学、大学都会在汉语教学中涉及到汉语拼音。

同时,在海外也有不少学校和机构提供汉语拼音教学和考试。

在教学内容方面,汉语拼音的教学包括了发音、拼写和语音规律等方面。

例如,发音包括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方面的内容。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以采取课堂讲解、学生朗读、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汉语拼音相关知识。

此外,还有很多汉语拼音教材、电子资源、在线课程等可供使用。

汉语拼音教学存在的问题尽管汉语拼音教学在大部分教育机构中都已经被认可并普及,但还存在以下问题:1.教学的深度和质量存在差异。

很多学生只是学习了拼音的基础知识,但对汉语拼音的语音规律、方言差异等方面的了解比较薄弱;2.汉语拼音教学缺乏系统性。

不同学校、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的教材、教案等资源差异较大,无法形成统一的教学体系;3.教学资源不足。

由于汉语拼音的普及程度已经很高,所以各类汉语拼音教学资源的网络化、多样化、定制化等需求也不断增加。

汉语拼音音阶解析(详尽无遗)

汉语拼音音阶解析(详尽无遗)

汉语拼音音阶解析(详尽无遗)一、引言汉语拼音是国际上广泛采用的汉语教学和交流的工具,它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结合了汉语的语音特点,为学习者提供了一种简便、直观的汉语发音方法。

汉语拼音音阶是汉语拼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声母、韵母、声调三个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对汉语拼音音阶进行详细的解析,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汉语拼音。

二、汉语拼音音阶的构成1. 声母:汉语拼音音阶中的声母是指汉语发音时,舌面、舌尖、唇等部位对气流阻碍而形成的辅音。

汉语拼音共有21个声母,包括p、b、m、f、d、t、n、l、g、k、h、j、q、x、zh、ch、sh、r、z、c、s等。

2. 韵母:汉语拼音音阶中的韵母是指汉语发音时,口腔中的气流不受阻碍而形成的元音。

汉语拼音共有39个韵母,包括a、o、e、i、u、ü、ai、ei、ui、ao、ou、iu、ie、üe、er等。

3. 声调:汉语拼音音阶中的声调是指汉语发音时,音高变化的规律。

汉语拼音共有四个声调,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其中,阴平和阳平在发音时音高相对稳定,上声和去声在发音时音高有明显的升降变化。

三、汉语拼音音阶的排列规律1. 声母的排列规律:汉语拼音音阶中的声母按照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进行排列。

首先,按照发音部位,将声母分为唇音、舌尖音、舌根音、舌面音等类别;然后,按照发音方法,将同一发音部位的声母按照清音、浊音、清浊音等进行排列。

2. 韵母的排列规律:汉语拼音音阶中的韵母按照元音的发音特点进行排列。

首先,按照元音的舌位高低,将韵母分为前韵母、后韵母、高韵母、低韵母等类别;然后,按照元音的开合程度,将同一舌位高低的韵母按照开口韵、合口韵等进行排列。

3. 声调的排列规律:汉语拼音音阶中的声调按照音高变化的特点进行排列。

首先,将阴平和阳平排列在一起,因为它们的音高相对稳定;然后,将上声和去声排列在一起,因为它们的音高有明显的升降变化。

四、汉语拼音音阶的学习与应用1. 学习汉语拼音音阶,要注重声母、韵母、声调的区分和练习。

浅析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的声母教学-精品文档

浅析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的声母教学-精品文档

浅析对外汉语语音(yǔyīn)教学中的声母教学世界上任何语言都是音义结合的符号体系,任何语言的学习都离不开语音教学。

在对外汉语的课堂教学中,零起点的学生一般都要先接受语音教学的训练(xùnliàn),这是对外汉语教学的第一个阶段。

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汉语拼音及必要的汉语语音知识,为后续的汉语学习奠定良好的发音基础。

汉语(Hànyǔ)语音教学内容包括很多,如声韵母、声调、轻声、儿化、变调等等,由于声母自身特殊的发音方式和发音方法,以及外国人自己的母语习惯,使得声母教学存在一些困难,以至于学习了很长时间汉语的外国人仍发不出标准的z、c、s和zh、ch、sh 以及j、q、x的音,“老师”发成了“老细”“吃饭”发成“乞饭”。

因此本文以声母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声母发音中的难点,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教学方法,希望对实际的教学有所帮助。

一、声母教学的难点对于非汉语背景的学习者来说,学习声母的难点表现(biǎoxiàn)在以下几个方面:1. 送气音与不送气音的混淆(hùnxiáo)。

以母语为英语背景的学习者来说,汉语送气音难教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英语中送气是弱送气,而汉语中是强送气,另一方面是汉语中送气音与不送气音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绝对不能混淆,而英语中的送气音与不送气音虽然读音不同,但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例如,英语中的|p|、|t|、|k|在重读音节时发送气音,在[s]后面和非重读音节中才发不送气音,比如sport中的“p”应该读成不送气音[p],但如果读成送气音[p'],也不会产生什么误解。

因此外国学生会将送气发成不送气,以致于“兔子跑了”发成“肚子饱了”,t发成了d,p发成了b。

有些语言中没有送气和不送气的区别,因此听不出上面两个句子的差别来。

日韩的学习者容易将送气音[p‘、t‘、k‘]发成不送气音[p、t、k],送气不够,这时要学会(xuéhuì)掌握送气的力度。

普通话语音分析——声母

普通话语音分析——声母

普通话语音分析——声母普通话是现代汉语的标准官话,为中国的国家通用语言。

它以北京话为基础,经过多年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语音系统。

其中,声母是普通话语音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承载着语言中的辅音音段,对语音的产生和表达起到关键作用。

下面将对普通话声母进行详细分析。

普通话共有21个声母,分为清音和浊音,它们分别是: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 c, s, zh, ch, sh, r。

清音声母是有气流通过声门而形成的辅音,发音时声带不振动,音质清脆。

其中,声带是位于喉部的两块软组织,当气流通过时,声带快速振动产生声音,而声带不振动时,产生的是清音声母。

浊音声母是有气流通过声门而形成的辅音,发音时声带振动,音质较浑厚。

相比清音声母,浊音声母的声带振动较为明显,所以发出的声音相对来说较浑厚。

以下是普通话声母的发音特点和区别:1.b、p、m、f这四个声母都属于双唇音,发音时双唇相互接触或紧闭。

-b:发音时,双唇闭合,气流通过声门振动。

-p:发音时,双唇紧闭,然后突然分开,气流通过声门停止振动,并产生一个爆破音。

-m:发音时,双唇闭合,气流通过声门振动,形成一个鼻音。

-f:发音时,上齿轻贴下唇,气流通过唇齿间挤出,形成一个摩擦音。

2.d、t、n、l这四个声母都属于舌尖音,发音时舌尖起主导作用,与上颚接触或紧靠。

-d:发音时,舌尖轻轻抵住上齿龈,气流通过声门振动。

-t:发音时,舌尖紧贴上齿龈,然后突然分开,气流通过声门停止振动,并产生一个爆破音。

-n:发音时,舌尖自上颚后部抵住尽可能多的面积,气流通过声门振动,形成一个鼻音。

-l: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舌尖的后部略尖向上。

气流通过舌尖与上齿龈之间挤出,形成一个摩擦音。

3.g、k、h这三个声母都属于喉音,发音时声门振动,气流从喉部通过。

-g:发音时,后舌隆起尽可能靠近软腭,喉部张开,气流通过声门振动。

汉语普通话塞音的声学研究

汉语普通话塞音的声学研究

汉语普通话塞音的声学研究A Phonetic Study on Plosives of Mandarin Chinese尹基德Abstract The system of Chinese plosives is relatively simple, showing the contrast between the aspirated and the unaspirated. Also, there is littl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yllables, which means that the variants of the plosives are little observed in Mandarin Chinese. Many Korean students, nevertheless, have some problems with natural pronunciation of Chinese plosives. It is natural that the different phonology system between two languages is the main reason of these interventions. But the ploblem is that the description of phonology system is not enough to help foreign students’ natural Chinese acquisition. Here,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he phonetic experiment on Chinese plosives and discussion of the differences which could result in every possible intervention in the point of Korean students’ view.It is known that the F0 plays a big role in discriminating Korean 3 plosives, Lenis, Aspirated and Fortis. Then, we can assume that, as for Korean students, 4 tones might well influence their recognition and pronunciation of Mandarin Chinese plosives. Actually, it is reported that a number of Korean students have trouble not only in discriminating between the aspirated and the unaspirated, but in producing them, especially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varying from high(1,4 tone) and low(2,3 tone) tones.So it is rather meaningful, at least for the Koran students,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OT which is the main parameter for the aspiration, and F0 which is varying from 4 tones in Mandarin Chinese.The experiment has findings below. First, for the u naspirated plosives, VOT has little relationship with F0, showing 1.3% difference. But, for the aspirated plos ives, VOT shows 20% increase according to different height of F0, which means that 4 tones has signific ant influence on the aspiration of aspirated plosives. All these findings are consistent with those from other languages and with the description of phonology sys t e m. It is natural assumption, then, that the pronunciation trouble of Korean students is mainly caused by the unique plosive system of Korean, which is not offered in this paper. So, the subject treated in this paper deserves a further study with more extended and actual data from Korean students.1. 引言1.1 塞音VOT和F0的关系1) VOT(Voice Onset Time)VOT 主要是指塞音除阻和声带震动之间的时间,能比较明确地说明塞音的清浊和送气的情况。

外国留学生声母感知能力分析与教学反思

外国留学生声母感知能力分析与教学反思

外国留学生声母感知能力分析与教学反思作者:姜永超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3年第11期摘要:来华留学生对m-n、l-n、ch-c、l-r、t-k、k-h等语音声母感知存在较大问题,由于发音部位、发音方法以及发音部位与方法造成的感知错误并不均衡,而且这三种原因并未随汉语水平的提高而发生根本变化,共时与历时的研究结果都证明在教学中最好根据留学生母语亲属关系分组,在强化发音部位教学的同时,适当调整声母的教学时间与方法,集中强化语音教学是必要的途径。

关键词:声母声母感知感知能力定量分析语音教学赵元任先生说:“发音的部分最难,也最要紧,因为语言的本身、语言的质地就是发音,发音不对,文法就不对,词汇就不对。

”因此在美汉语教学中,赵先生创立了“大讲小练”的教学模式。

朱英月(2000)认为普通话声母与韩国汉字音声母对应关系清楚;傅氏梅、张维佳(2004)认为越南语的干扰对发音的影响大于对听觉的影响;王功平(2008)提出针对印尼留学生的声母教学方法;沈丽娜、于艳华(2009)认识到负迁移影响汉语语音学习。

上述研究都是针对特定国别留学生。

为全面掌握留学生习得汉语声母的情况,我们以语言的亲属关系及初、中、准高和高四个等级为出发点,全面了解留学生在共时与历时两方面习得汉语声母的特点,以便于在目的语环境下开展语音声母教学。

一、留学生声母感知偏误特征分析我们以在冀留学生为研究对象共采集2287项声母样本,研究发现:感知错误集中在双唇鼻音m与舌尖中鼻音n、舌尖中边音l与舌尖中鼻音n、舌尖后清塞擦音ch与舌尖前清塞擦音c、舌尖中浊边音l与舌尖后浊擦音r、舌尖中清塞音t与舌面后清塞音k、舌面后送气清塞音k 与舌面后清擦音h、唇齿擦音f与舌面后擦音h、舌尖后擦音sh与舌尖前擦音s,以及双唇清塞音b与舌尖中清塞音d,占感知错误样本的60.08%。

m-n、ch-c、t-k、f-h、sh-s与b-d等是发音部位的错误感知;l-n与t-k等是发音方法的错误感知;l-r与k-h等既有发音部位又有发音方法造成错误感知。

初级德语学习者德语清,浊塞音的感知特征

初级德语学习者德语清,浊塞音的感知特征

初级德语学习者德语清,浊塞音的感知特征发布时间:2022-05-04T10:04:35.422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2年37卷1月1期作者:霍英康李雨函[导读] 为了全面分析初级德语学习人员对于相关词首、词尾的理解,进一步研究德语学习背景下对于浊塞音感知特征的认识和理解,霍英康李雨函河北外国语学院河北省石家庄市邮编:050000摘要:为了全面分析初级德语学习人员对于相关词首、词尾的理解,进一步研究德语学习背景下对于浊塞音感知特征的认识和理解,就需要相关的教育教学人员,充分的发挥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优势,对于现阶段初级德语学习者的学习方式进行了解,进一步调节现有的教学模式,强化浊塞音的感知。

为此本文在现有教育教学的基础上,对初级德语学习方式进行分析,以求加快初级德语学习能力提升,为后期的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初级德语;浊塞音;感知特征中国人开展德语学习正确的感知塞音是全面安利捷德语基础意义的主要路径。

在传统的第二语言感知研究分析的过程中,第二语言的感知所产出的质量主要依赖于与第一语言之间的相似度。

通过分析印欧语系的语言感知方式我们可以得知,二语的想学习人员都会用母语的语音感知方式对于一个音素进行去那面的判断。

为此我们既需要通过双耳分听技术测试,对于初级德语学习者感知德语音节首、尾塞音的情况进行判断,也需要通过差异性分析的方式,观察学习中存在的缺失,认识到德语清、浊塞音感知过程中是否会受到其他语言呈现方式的影响。

一、以实验分析,明确德语学习的方式方法在现有的学习背景下,很多德语学习人员对于德语学习的认识不到位都是来自于对于相关表达方式的理解不透彻,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全面的分析我们就可以使用抽样分析的方式对德语学习基础为零且经过了一小段时间学习的初级德语学生进行观察。

这些学生普遍已经有了长达六七年的英语学习,德语已经成为他们所学习的第三种语言。

6组清、浊塞音/b/和/P/,/d/和/t/以及/g/和/k/分别分布于词首和词尾的德语单词。

外国人如何学会汉语拼音(三)声母的教学

外国人如何学会汉语拼音(三)声母的教学

外国人如何学会汉语拼音(三)声母的教学第一篇:外国人如何学会汉语拼音(三)声母的教学外国人如何学会汉语拼音(三)声母的教学外国人如何学会汉语拼音声母的教学声母是大多数音节开头的部分,《汉语拼音方案》中声母有21个。

小学汉语拼音教材变通了拼写规则,把起隔音作用的y、w当作声母,这样声母就有23个了。

教声母时,首先要让学生知道声母的本音不响亮。

为了方便教学,教材给声母配上合适的韵母,使声母也能发出响亮的音。

如b,配上o,发bo的音。

t,配上e,发te的音,这种形式叫呼读音。

但还要强调读得轻短,以表示和音节的区别,同时也为拼音时发好声母的音做准备。

声母数量大,难点是发音。

教声母的发音,既要教给学生发音的方法和发音的部位,又要多示范,多区别比较,在分辨中读准音,加深记忆。

教学b、p、m、f时,要指导学生发好唇音。

发音时,双唇紧闭,然后突然放开,让气爆发出来。

发b时不送气,发p时要送气,可让学生把手放在嘴前发音,体会这两个字母发音的不同。

m是从鼻腔出气出声,f是下唇碰着上齿背,摩擦出声。

教学d、t、n、l时,要指导学生用舌尖顶住上牙床,让气流爆发出来。

发d时不送气,声带不颤动。

发t时要送气。

发n时从鼻子出气出声。

发l时声带颤动,从舌头两边出气出声,叫做边音。

有些方言区,n、l常常混淆,如把男(n2n)读成兰(l2n),把女(n[)读成吕(l[),把脑子(n3o zi)读成老子(l3o zi)等,这些地区要着重区分n、l的发音。

教学g、k、h时,指导学生抬起舌根,顶住上腭,再快速放开。

发g时不送气,发k时送气,发h时舌根和软腭靠近,摩擦出气。

有些方言地区h、f不分,如把发(f1)读成花(hu1),把蝴蝶(h* di6)读成扶蝶(f*di6),把爱护(4i h))读成爱父(4i f))。

教学时要注意这两个字母的发音部位,可联系学生熟悉的词语,如h,可联系“喝水”一词;f,可联系“佛像”一词,以此来帮助学生掌握字母的发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 因而将它们纳入原有的语音 范畴 ; 新 的” 而“ 语 音 容易 习得 是 因为 学 习者 可 以轻 易认 识 到 它
们 与其 母语 之 间 的差 异 , 样 , 过 一 定 学 习 过 这 通 程 , 习者 可 以建 立 起 母 语 中 没 有 的 新 的第 二 学 语 言 的语 音 范 畴 。 ] - 7 [[ 2] 7


引 言
Fee (19 lg 5)的 S ec L ann M d l 9 p eh erig o a
塞 音 (t ) s p 又称 爆 发音 , 指发 音 时 声 道 完 o 是
全 闭塞爆 发 而 成 的音 。不 同语 言 中塞 音 的类 别
( L 理论 认 为 , 新 的 ” n w) 音 , S M) “ (e 语 即在 学 习
松、 较强的送气特征 。文章 的结果也基本验证 了 B s的 P M理论 和 Fee的 S M理论 。通 过这些分析 et A l g L 也看到 , 塞音声学格局 的分析方法对于第二语 言语音 习得研究是有效 的。 【 关键词 】 德语 ; 汉语 ; 塞音 ; 音习得 ; 音格 局 语 辅 中图分类号 : H15 9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7 62—10 (0 9 0 0 5 0 3 6 2 0 )4— 04— 8
个语 音 范 畴 感 知 为 母 语 中 的 一 个 语 音 范 畴 , 不 能 很 好地 区 分 目标语 的两 个 语 音 范 畴 ; 3 把 目 () 标 语 的两 个语 音 范 畴 感 知 为 母 语 中 的一 个 语 音
者 学 习 的 最 初 阶段 , 似 语 音 的 习得 要 优 于 新 相 语 音 , 是 对于 较 高 水 平 的 学 习者 而 言 , 似 语 但 相 音 有 可 能 出现 “ 石化 ” 象 。3 卜 8 化 现 [[ ] ]
收 稿 日期 :0 9— 3— 4 20 0 2
作者简介 : 宝莹 (9 4 ) 女 , 温 17一 , 辽宁朝阳人 , 蒙古族 , 开大学副教授 , 究方 向为语言 习得 、 南 研 实验语 言学 。
第 4期
冉启斌 , : 德 国学 生习得汉语塞音声母 的初步分析 等
‘5 5・
德 国学 生 习 得 汉 语 塞音 的 因 素 ;4) P M 理 ( 对 A
度 制 约 了学 习者对 目标语 产 生 的准 确度 。 ’
本 文 使 用 塞 音 格 局 分 析 的方 法 , 要 考 察 主 以下 内容 :1 德语 的塞 音 格 局 跟汉 语 的塞 音 格 ()
局 的不 同表 现 ; 2 德 国学 生是 否 可 以正 确 区分 ()
及产 出汉语塞音 的送气/ 不送气特 征 ; 3 影 响 ()
[ 摘
要 】 文章使用塞音声学格局分析 的方法对 3名德 国学 生 的德语 塞音格 局及汉语塞 音格局
进行 了考察 , 并与汉语母语者的塞音格局进行了对 比分 析。结果看到 , 德国学习者能够 区分汉语送气音
和不送气音两个音位范畴 ; 国学生的汉语送 气塞音发音好 于不送气塞音 。德 国学 生的错误 发音方式 德 是用母语 中的浊音特征替代汉语 中的不送气 特征 ; 用母语 中的较 紧、 较弱 的送气特 征替 代汉语 中的较
到 一个 与 其 相 似 的对 应 物 , 二 者 在 某 些 方 面 但
还 存在 差 异 的第 二 语 言 语 音 , 容 易 习得 ; 且 更 而 两 种语 言 语 音 的 差 异 越 小 , 习 者 的 困 难 也 就 学 越 大 。相似 的语音 习 得 困 难 是 因 为学 习者 会认 为 这些 语 音 与他 们 母 语 中相 对 应 的语 音 是 相 同
20 0 9年 7月
第 7卷第 4期
云南 师范大学 学报 ( 外汉语 教 0 u. 0 9
Vo . No 4 17 .
德 国学 生 习得 汉 语 塞 音 声 母 的初 步 分 析
温宝莹, 启斌 , 冉 石 锋
( 南开大学 汉语 言文化学 院 , 天津 30 7 ) 0 0 1
者母 语 中找不 到 对应 物 的第 二语 言 语 音 , “ 比 相
似 的 ” s i r 语 音 , 在 学 习者 母 语 中可 以 找 (i l ) ma 即
各不 相 同 。在 汉 语 普 通 话 中 , 气 不 送 气 是 区 送 别性 特 征 , 以 区别 两 种 塞 音 音 类 。而 在 德 语 可 中 , 浊 特 征 是 区别 性 特 征 。 由 于 德 语 的 清 塞 清
范畴 , 但是 目标语 中 的两个语音 范畴 与母语 的
这 个 语音 范 畴 相 似 度 不 同 , 以 可 以 在 一 定 程 所 度 上 区分 这 两个 范 畴 。 [ 卜 ] … H 虽 然学 习者 对 语 言 的感 知 和 产 出并 不 一 定 完 全 相 吻合 , 是 , 习者 对 目标 语 感 知 的 准 确 但 学
音里没有 送气 和不送 气 的对 立 , 以对母 语 为 所 德 语 的汉 语 学 习 者 来 说 , 通 话 中塞 音 的 送 气/ 普 不送 气 特征 将 是 学 习 的难点 。
B s( 9) P re ta A s i t n Mo a et 1 9 在 ecpu l si l i d l 9 m ao ( A 理论 中指 出 , 语 学 习 者 对 于 目标 语 语 P M) 二
S M 是针 对 具 有 一 定 学 习 经 验 的 学 习 者 提 L
出 的 , o n& Fe e 19 ) Bh lg ( 9 2 的研 究 表 明 , 学 习 在
音有 三 种感 知 模式 :1 把 目标 语 的 两个 语 音 范 () 畴感 知 为 母 语 中 的两 个 语 音 范 畴 , 够 较 好 地 能 区分 目标语 的两 个语 音 范 畴 ;2 把 目标 语 的 两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