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 克隆技术考点汇总(含解析)

合集下载

克隆技术在生物学中的应用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克隆技术在生物学中的应用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克隆技术在生物学中的应用例题和知识点总结克隆技术是现代生物学领域中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技术,它为我们深入了解生命的奥秘、解决医学难题以及推动农业发展等方面提供了强大的工具。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讨克隆技术在生物学中的应用例题以及相关的知识点。

一、克隆技术的基本概念克隆,简单来说,就是指通过无性生殖的方式产生与亲代完全相同的个体。

克隆技术包括了细胞核移植、胚胎分割等多种方法。

细胞核移植是最常见的克隆技术之一,即将一个细胞的细胞核取出,植入到另一个去核的细胞中,从而发育成一个新的个体。

二、克隆技术在生物学中的应用例题1、濒危动物的保护例如,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数量稀少。

通过克隆技术,可以尝试复制出更多的大熊猫个体,增加其种群数量。

科学家可以从大熊猫的体细胞中提取细胞核,植入到去核的卵母细胞中,经过培育和发育,有可能获得新的大熊猫个体。

2、医学领域的应用(1)器官移植利用患者自身的细胞进行克隆,培育出与患者自身组织相容性良好的器官,解决器官短缺和免疫排斥的问题。

比如,对于患有严重心脏病的患者,可以用其自身的细胞克隆出心脏,进行移植手术,大大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率。

(2)药物研发通过克隆技术,可以大量生产具有特定功能的细胞或组织,用于药物的筛选和研发。

比如,克隆出某些肿瘤细胞,用于测试新的抗癌药物的疗效。

3、农业领域的应用(1)优良品种的培育克隆技术可以快速复制具有优良性状的家畜或农作物品种。

比如,克隆出高产、抗病虫害的奶牛,或者克隆出具有高营养价值的农作物品种。

(2)转基因动物的生产先对动物进行基因改造,然后通过克隆技术获得大量具有特定基因的个体。

这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三、克隆技术的知识点总结1、克隆技术的原理基于细胞的全能性,即每个细胞都包含了生物体的全套遗传信息,具有发育成完整生物体的潜能。

2、克隆技术的步骤(1)获取供体细胞:选择具有所需性状的细胞。

(2)获取受体细胞:通常是去核的卵母细胞。

高一生物克隆技术知识点

高一生物克隆技术知识点

高一生物克隆技术知识点高一生物:克隆技术知识点克隆技术是一项令人着迷的生物技术,它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

在高一生物学习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克隆技术相关的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克隆技术的定义、分类、原理,以及其在生物学领域中的应用。

克隆技术是指通过人工手段,通过无性繁殖的方式获得与其亲代个体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

根据克隆的方式和目的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克隆技术分为三类:基因克隆、生殖克隆和胚胎克隆。

基因克隆是通过重组DNA技术,将感兴趣的基因片段或DNA序列插入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从而使宿主细胞具有特定的性状或特性。

基因克隆广泛应用于基因工程领域,可以用来研究基因功能、生产重组蛋白和制造转基因生物等。

生殖克隆是指在无性繁殖的过程中,获得与亲代个体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

这种克隆方式主要应用于农业和畜牧业领域,可以提高种畜的优良品种和产量。

生殖克隆的方法包括人工切割、细胞核移植和体细胞核移植等。

胚胎克隆是通过体外受精的方式,获得与亲代个体完全相同的胚胎个体。

这种克隆技术在医学研究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诸如胚胎干细胞研究和治疗、器官和组织移植等都需要借助胚胎克隆技术。

那么,克隆的原理是什么呢?克隆技术的原理主要涉及细胞的核移植和胚胎的体外培养。

核移植即将提供DNA的细胞核植入到无核的受体细胞中,从而使受体细胞获得和提供DNA一致的遗传信息。

而胚胎的体外培养则是指将受精卵在体外培养培育成胚胎,然后将其移植到母体中继续生长发育。

克隆技术在生物学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首先,基因克隆技术可以用来研究和理解基因的功能和作用机制。

通过克隆感兴趣的基因,科学家可以揭示其对生物的影响和作用途径,进一步了解生物体的生理和发育过程。

其次,胚胎克隆技术为器官和组织移植提供了可能。

通过胚胎克隆和干细胞的培养,科学家可以获得大量原始细胞,进而修复和替代损坏的组织和器官。

这对于医学研究和治疗来说是一项重大突破,有望解决许多严重疾病和损伤的治疗难题。

高考生物 高考考点2 组织培养与克隆

高考生物 高考考点2 组织培养与克隆

高考考点2 组织培养与克隆技术研究成果与分析Ⅰ热点知识简介1.组织培养(1)概念: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在人工合成的培养基上培养离体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一种生物技术。

(2)原理:细胞的全能性,由于细胞中含有本物种的全套遗传信息,而具有发育形成新个体的潜能。

(3)应用植物组织培养:在植物的快速繁殖、培育无病毒植珠、花药离体培养、培育人工种子、生产中草药剂、植物体细胞杂交等过程中都要利用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动物细胞培养:单克隆抗体制备、病理药理研究、毒索检测等过程中也要使用到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2.克隆技术(1)概念克隆源于希腊文Klone,原意指幼草或小树枝以无性繁殖的方式发育成植物。

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克隆的内涵已经扩大。

在生物学领域中,克隆有以下三个水平的含义。

分子克隆:即DNA克隆,将某一DNA片段以质粒为载体导人细菌细胞中,使之随细菌分裂而大量复制的过程。

细胞克隆:由单一细胞经过细胞分裂形成的与亲代细胞基因相同的细胞群体。

个体克隆:形成基因型完全相同的两个或多个生物个体的过程。

如植物的分根、扦插和嫁接,动物的同卵双胞胎等都属于个体克隆。

(2)原理:细胞的全能性。

(3)应用遗传育种;通过花药离体培养进行单倍体育种,缩短育种年限;通过原生质体融合进行细胞杂交育种,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障碍。

胚胎分割移植:将优良品种家畜的早期胚胎分割后分别植入不同雌性动物体内,使之发育形成多个性状相同的个体,提高优良家畜的繁殖率。

保护濒危动物:对处于濒危灭绝的动物进行克隆,使之摆脱灭绝的边缘。

治疗性克隆:利用病人自身的细胞克隆器官,如皮肤、心脏、肝脏等,避免发生排斥反应等。

3.干细胞(1)概念干细胞是一种具有自我复制功能和多分化方向潜能的早期未分化细胞,它们是来源于胚胎的仍保持着一定分裂和分化能力的一类胚性细胞群。

动物的受精卵是一个全能性的细胞,具有发育成一个新生个体的潜能。

由受精卵分裂形成的胚泡(专指哺乳动物的囊胚)内部有一团细胞,称为内细胞团。

第21讲 克隆技术—高考生物复习讲义

第21讲 克隆技术—高考生物复习讲义

第21讲克隆技术核心要点1.植物组织培养关键过程总结名称过程形成体特点培养基光脱分化由外植体脱分化为排列疏松、高度液泡化的薄壁细胞团适当配比的营养物质和生长调节剂光再分化由愈伤组织分化为结构有根、芽或有生根发芽的能力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低时,诱导芽的形成;两者比例高时,诱导根的形成光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组成自身产生各种激素光提醒(1)克隆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植物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必要条件是脱离母体并给予适宜的营养和外界条件。

2.理清动物细胞和组织培养六个要点(1)动物克隆的技术基础是。

(2)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组织块的切取、组织细胞的分散及细胞培养三个阶段。

分散组织细胞常用的方法有和。

(3)原代培养:从机体取出后立即进行的细胞、组织培养的过程。

(4)传代培养:将分成若干份,接种到若干份培养基中,使其继续生长、增殖的过程。

(5)动物成纤维细胞的培养过程:切取组织小片→胰蛋白酶酶解→培养→培养。

(6)提高克隆形成率的措施:①选择适宜的培养基;②添加血清(胎牛血清最好);③以(如经射线照射本身失去增殖力的小鼠成纤维细胞)支持生长;④激素(胰岛素等)刺激;⑤使用培养箱;⑥调节等。

3.细胞株和细胞系种类来源特点细胞系有限细胞系由二倍体细胞传代培养建成有接触抑制;不能连续培养连续细胞系由传代细胞连续培养建成发生了转化,多数具有异倍体核型;有些具有异体致瘤性;有些具有不死性,但不致癌细胞株有限细胞株通过一定的选择或纯化的方法,从原代培养物或细胞系中获得的具有特殊性质的细胞传代次数有限一般具有恒定的染色体组型、同功酶类型、病毒敏感性和生化特性等连续细胞株可以连续多次传代4.动物的细胞融合技术及其应用(1)细胞融合(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专题9-第21讲提醒与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有关的5个易错点(1)动物细胞培养中两次用到胰蛋白酶,第一次的目的是处理剪碎的组织使之分散成单个细胞,第二次的目的是使贴壁细胞从瓶壁上脱落下来,分散成单个细胞。

克隆技术在生物学中的应用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克隆技术在生物学中的应用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克隆技术在生物学中的应用例题和知识点总结克隆技术,作为现代生物学领域的一项重要科技,为我们理解生命的奥秘、解决医学难题以及推动农业发展等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克隆技术在生物学中的应用例题,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克隆技术的基本原理克隆技术的核心是细胞核移植。

简单来说,就是将一个细胞的细胞核取出,植入到另一个去核的细胞中,使其发育成一个与供核细胞基因相同的新个体。

这个过程需要精细的操作和特定的实验条件。

二、克隆技术在生物学中的应用例题1、动物克隆(1)多利羊的诞生1996 年,世界上第一只成功克隆的哺乳动物——多利羊诞生。

这一突破引发了全球对克隆技术的关注。

多利羊的克隆过程是将一只母羊的乳腺细胞的细胞核植入到另一只母羊去核的卵细胞中,然后将这个重构的卵细胞在体外培养发育成早期胚胎,最后将胚胎移植到第三只母羊的子宫内,最终诞生了多利羊。

(2)濒危动物的保护通过克隆技术,可以尝试对濒危动物进行繁殖和保护。

例如,对于数量稀少的大熊猫,科学家们可以利用克隆技术来增加其种群数量,从而避免物种灭绝的危机。

2、植物克隆(1)组织培养在植物领域,克隆技术常见的应用是组织培养。

通过选取植物的一部分组织,如茎尖、叶片等,在特定的培养基中培养,可以使其分化形成完整的植株。

这在花卉、果树等植物的快速繁殖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基因改良利用克隆技术,可以对植物的基因进行修饰和改良。

例如,将具有抗病虫害基因的植物细胞进行克隆培养,从而获得大量具有优良性状的植株。

3、医学领域(1)器官移植克隆技术有望解决器官移植中供体器官短缺的问题。

通过克隆患者自身的细胞,培育出与患者基因匹配的器官,从而降低免疫排斥反应,提高器官移植的成功率。

(2)疾病治疗利用克隆技术,可以生产出特定的细胞和组织,用于治疗某些疾病。

例如,克隆神经细胞用于治疗帕金森病、克隆胰岛细胞用于治疗糖尿病等。

三、克隆技术相关的知识点总结1、克隆技术的优点(1)能够保持物种的优良性状由于克隆个体的基因与供体完全相同,因此可以有效地保留优良的遗传特征。

高考生物知识点 克隆技术

高考生物知识点 克隆技术

高考生物知识点:克隆技术
生物虽然只占据高考理综试卷的一部分,但是千金难买一分的高考考场上,尽可能多地掌握一些高考生物知识点,便增加几分胜算。

下面是高考信息网整理的生物学中克隆技术的相关知识。

一.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概念:植物体内的每一个活细胞都具有完整的植物体的遗传潜能,植物细胞的这样的特性叫做全能性。

在植物体内,细胞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下选择表现,但是在一定条件下,细胞表现出全能性。

二.动物细胞培养和移植技术
1.动物细胞培养就是从动物机体内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到单细胞,让这些细胞生长和增殖。

2.动物细胞的培养条件:
1)要在液体中进行
2)液体中要包含营养物质: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等。

3)适应的温度和PH值
4)足够的氧气和二氧化碳
3.动物细胞的特点是贴壁生长,接触抑制。

4.核移植技术
细胞核移植:是一种利用显微操作技术将某种动物细胞的细胞核转移到同种或异种的去除细胞核的成熟细胞的技术。

动物细胞的克隆:是将共有体细胞的细胞核与受体取核细胞的细胞质进行人工组合,借助细胞的发育能力,经过培养发育成胚胎进而形成个体的技术。

三.促进细胞融合:
1.物理方法:电激法
2.化学方法:用聚已二醇
克隆技术是当今世界无性繁殖的新课题,他会带来伦理问题,但同时对医学治疗开创了新天地。

如今生物学科的发展使我们的身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的生物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许多的方便,生物跟我们一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们要为以后的生活努力学习生物。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十六 基因工程 克隆技术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十六 基因工程 克隆技术
(1)过程①所需的酶是_纤__维__素__酶__和__果___胶__酶__。 (2)过程②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融合的活细胞中有供体的 __叶__绿__体__存在,这一特征可作为初步筛选杂种细胞的标志。 (3)原生质体培养液中需要加入适宜浓度的甘露醇以保持一 定的渗透压,其作用是_保__持__原__生__质__体__完__整__性__。原生质体经过 ____细__胞__壁____再生,进而分裂和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 (4)若分析再生植株的染色体变异类型,应剪取再生 植 株 和 __双__亲__(_或__花__椰__菜__和__黑__芥__)__ 植 株 的 根 尖 , 通 过 ___解__离___、__漂__洗____、染色和制片等过程制成装片,然后在显微 镜下观察比较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④引物:均需要引物,使 DNA 聚合酶从
引物的 3′端开始连接脱氧核苷酸
整理课件
3.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
整理课件
4.两种基因治疗途径及其特点的比较
途径
方法
特点
不 同 点
体外 基因 治疗
从患者体内获得某种细胞→ 体外转基因→细胞扩增→输
入体内
操作复杂,但效 果较为可靠
体内 基因 治疗
直接向患者体内组织中转移 方法简便,但效
整理课件
【例 2】 (2013·天津卷)花椰菜易受黑腐病菌的危害而患黑 腐病。野生黑芥具有黑腐病的抗性基因。用一定剂量的紫外线处 理黑芥原生质体可使其染色体片段化,并丧失再生能力。再利用 此原生质体作为部分遗传物质的供体与完整的花椰菜原生质体 融合,以获得抗黑腐病杂种植株。流程如下图。
整理课件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细胞类型不同 精子与卵细胞 体细胞
体细胞
来自同种生物 一般来自不同 一般来自不同种

高中生物 第二章 克隆技术章末复习(含解析)浙科版选修3

高中生物 第二章 克隆技术章末复习(含解析)浙科版选修3

第二章克隆技术章末复习一、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的比较植物组织培养动物细胞培养区别理论基础(原理)细胞的全能性细胞增殖(有丝分裂)培养基固体或半固体培养基,需一定营养物质、激素、光照等条件液体培养基,营养物质、维生素、动物血清、pH等过程结果获得新个体或细胞产品大量产生细胞或细胞产物用途①快速繁殖名贵花卉和果树;②培养无病毒植物、转基因植物;③大规模生产药物、食品添加剂、香料、①生产蛋白质制品如病毒疫苗、干扰素、单克隆抗体等;②检测有毒物质;色素等③研究药理病理;④移植治疗相同点都需人工条件下的无菌操作特别提醒(1)动物细胞培养基成分特有的动物血清含有蛋白质、氨基酸、葡萄糖、激素等多种成分。

(2)两技术手段培养过程中都进行有丝分裂,都是无性繁殖,都可称为克隆,都不涉及减数分裂。

(3)植物组织培养最终产生新个体,体现全能性;动物细胞培养产生大量细胞,不形成新个体,故不能体现全能性。

训练1下列属于动物细胞培养与植物组织培养主要区别的是( )A.培养基成分不同B.动物细胞培养不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C.动物细胞可以传代培养,而植物细胞不能D.动物细胞能够大量培养,而植物细胞只能培养成植株二、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融合比较项目植物体细胞杂交动物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制备) 理论基础细胞的全能性、细胞膜的流动性细胞膜的流动性、细胞增殖融合处理用纤维素酶、果胶酶除去细胞壁注射特定抗原免疫处理正常小鼠促融(1)物理法:离心、振动、电激;(2)化学法:聚乙二醇(1)物理法:离心、振动、电激;(2)化学法:聚乙二醇;(3)生物法:灭活的病毒过程意义及用途①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大大扩展杂交的亲本组合范围;②克服有性杂交的母系遗传,获得细①制备单克隆抗体;②诊断、治疗、预防疾病。

例如:肿瘤定位诊断,放射性抗体→肿瘤;生胞质基因的杂合子,研究细胞质遗传物导弹治疗,抗体—抗癌药物→肿瘤特别提醒(1)在诱导剂的作用下进行细胞的诱导融合,形成的杂种细胞有三种:AA型、BB型、AB型,只有AB型才是我们所需要的杂种细胞,所以需要用选择性培养基进行筛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12广东理综.2,4分)培育草莓脱毒苗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是 ( ) A.组织培养 B.细胞杂交 C.显微注射 D.核移植
2.(2011江苏单科,14,2分)关于现代生物技术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蛋白质工程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蛋白质 B.体细胞杂交技术可用于克隆动物和制备单克隆抗体 C.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用于植物茎尖脱毒 D.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可用
于转基因动物的培育
3.(2011天津理综.8,14分)絮凝性细菌分泌的具有絮凝活性的高分子化合物,能与石油污水中的悬浮颗粒和有机物等形成絮状沉淀,起到净化污水的作用。

为进一步提高对石油污水的净化效果,将絮凝性细菌和石油降解菌融合,构建目的菌株。

其流程图
如下.据图回答:
(1)溶菌酶的作用是____。

(2) PEG的作用是一。

(3)经处理后,在再生培养基上,未融合的A、B难以生长。

图中AB融合菌能生长和繁殖
的原因是____。

(4)目的菌株的筛选:筛选既能分泌具有絮凝活性的化合物,又能在含有一的培养基
上生长的AB融合菌,选择效果最好的作为目的菌株。

(5)为探究目的菌株不同发酵时间发酵液的絮凝效果,将目的菌株进行发酵培养,定时取发酵液,加入石油污水中;同时设置_ ___为对照组。

经搅拌、静置各3分钟后,分别测定上层水样的石油浓度和COD值(COD值越高表示有机物污染程度越高),计算石油去除
率和COD去除率,结果如图。

(6)目的菌的种群增长曲线呈型。

在40。

44小时,发酵液对石油污水的净化效果
最好,其原因是。

4.(2010课标.40 ,15分)请回答:
(1)植物微型繁殖技术属于植物组织培养的范畴。

该技术可以保持品种的____,繁殖种苗的速度____。

离体的叶肉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最终能够形成完整的植株,说明该叶肉
细胞具有该植物的全部一。

(2)把试管苗转接到新的培养基上时,需要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其原因是避免一
的污染。

(3)微型繁殖过程中,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单独使用可诱导试管苗____,而与配比适宜时可促进芽的增殖。

若要抑制试管苗的生长,促使愈伤组织产生和生长,需要使用的生长调节剂是.(脱落酸、2,4-D)。

(4)将某植物试管苗培养在含不同浓度蔗糖的培养基上一段时间后,单株鲜重和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如图。

据图分析,随着培养基中蔗糖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趋势是,单株鲜重的变化趋势是____。

据图判断,培养基中不含蔗糖时,试管苗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的量_ ___(能、不能)满足自身最佳生长
的需要。

(5)据图推测,若要在诱导试管苗生根的过程中提高其光合作用能力,应一(降低,
增加)培养基中蔗糖浓度,以便提高试管苗的自养能力。

植物细胞工程答案
1.A本题主要考查现代生物技术应用的相关知识。

由于植物分生组织中病毒很少或没有病毒,常用茎尖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培育脱毒苗;细胞杂交通常用于培育杂种个体;显微注射技术常用于基因工程,培育转基因生物;核移植技术常用于培养克隆动物。

故只
有A选项符合题意。

2.B克隆动物是核移植工程的应用;茎尖分生能力强,没有病毒侵染,以茎尖为外植体,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可获得无病毒植株;导入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需通过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获得早期胚胎,才能进一步培育成转基因动物。

3.答案(1)分解细胞壁(2)诱导原生质体融合(3)两亲本失活部位不同,融合后活性部位互补(4)石油 (5)不加发酵液的石油污水(6)S此期间,目的菌及其产生的絮凝活性高分子化合物的含量高解析(1)絮凝性细菌与石油降解菌融合时,首先需要溶菌酶分解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

(2)原生质体融合时,常用PEG诱导融合。

(3)两种原生质体A、B分别经过热处理和紫外线处理失活难以生长,但两者失活部位不同,A、B融合后活性部位互补,故仍可在再生培养基上生长。

(4)我们需要的目的菌株是既能分泌具有絮凝活性的化合物,又能在含有石油的培养基上生长。

(5)设计实验探究目的菌株不同发酵时间发酵液的絮凝效果时,实验变量是发酵液的有无,对照组是不加发酵液的石油污水,实验组是添加发酵液的石油污水。

(6)据图知,目的菌株呈“S”型增长。

40~ 44小时,目的菌株及其产生的絮凝性高
分子化合物的含量较高,发酵液对石油污水的净化效果最好。

4.答案(1)遗传特性快遗传信息‘(2)微生物 (3)生根细胞分裂素2,4-D (4)逐渐减小先增加后下降不能 (5)降低解析(1)植物组织培养属于无性繁殖,后代能够保持亲本的遗传特性。

植物微型繁殖技术能够实现快速繁殖。

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即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2)植物组织培养接种和试管苗转接过程中都需要无菌操作,以避免微生物(杂菌)污染。

(3)微型繁殖培养基中使用的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比例不同,可以分别诱导根、芽的形成。

使用高浓度的植物生长素类似物(如2,4-D)可以抑制试管苗的生长。

(4)(5)分析图中曲线可知:光合作用强度随着培养基中蔗糖浓度的增大而下降,但单株鲜重的变化趋势是先增加后下降。

培养基中不含蔗糖时,光合作用强度最大,但由于该时期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积累量较少,不能满足自身最佳生长的需要。

在蔗糖浓度为1%左右时,单株鲜重达到最大,此时有机物的量能满足自身最佳生长需要。

考点2动物细胞工程
1.(2011上海单科.15,2分)关于哺乳动物细胞体外培养的难易程度,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乳腺癌细胞易于乳腺细胞;胚胎细胞易于脂肪细胞 B.乳腺细胞易于乳腺癌细胞;胚胎细胞易于脂肪细胞
C.乳腺细胞易于乳腺癌细胞;脂肪细胞易于胚胎细胞 D.乳腺癌细胞易于乳腺细胞;脂肪细胞易于胚胎细胞
2.(2010广东理综.24,6分)新技术的建立和应用对生物学发展至关重要。

下列技术(或仪器)与应用匹配正确的是(双选) ( )
A.PCR技术--扩增蛋白质 B.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 C.光学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的基粒 D.花粉离体培养--培育单倍体植物
3.(2010浙江理综.4,6分)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培养保留接触抑制的细胞在培养瓶壁上可形成多层细胞 B.克隆培养法培养过程中多数细胞的基因型会发生改变 C.二倍体细胞的传代培养次数通常是无限的 D.恶性细胞系的细胞可进行传代培养
4.(2009山东理综,35,8分)人类在预防与诊疗传染性疾病过程中,经常使用疫苗和抗体。

已知某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为 RNA病毒,该病毒表面的A蛋白为主要抗原,其疫苗生产和抗体制备的流程之一如图:
请回答:
(1)过程①代表的是一。

(2)过程②构建A基因表达载体时,必须使用____和两种工具酶。

(3)过程③采用的实验技术是一,获得的X是--O(4)对健康人进行该传染病免疫预防时,可选用图中基因工程生产的所制备的疫苗。

对该传染病疑似患者确诊时,可从疑似患者体内分离病毒,与已知病毒进行____比较;或用图中的进行特异性结合检测。

动物细胞工程答案
1.A哺乳动物的乳腺细胞和脂肪细胞都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体外培养难度大,乳腺癌细胞能够恶性增殖,容易进行体外培养,胚胎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增殖能力,容易进行体外培养,故A正确。

2.BD本题主要考查技术(或仪器)与应用的匹配情况。

A项,PCR技术的应用是扩增基因,而不是蛋白质;B项,杂交瘤技术的应用是制备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C项,叶绿体属于显微结构,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叶绿体中的基粒属于亚显微结构,则需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D项,培育单倍体植物主要利用的是花粉离体培养技术。

3.D由于接触抑制,动物细胞培养时只能形成单层细胞,A项错误;克隆培养法在培养时,由于所有子代细胞来自于一个亲代细胞,所以基因型一般都相同,B项错误;二倍体细胞的传代培养次数通常是有限的,只有少数细胞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才能无限增殖,C项错误;恶性细胞系的细胞具有癌变的特点,可进行传代培养,D项正确。

4.答案(1)逆(反)转录(2)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性内切酶、’限制酶)DNA连接酶(注:两空顺序可颠倒) (3)细胞融合杂交瘤细胞(4)A蛋白核酸(基因)序列抗A蛋白的单克隆抗体解析(1)以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为转录,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为逆转录。

图中过程①代表的是逆转录过程。

(2)基因工程中构建基因表达载体需要限制酶来切割以获取目的基因,同时需要相同的限制酶切割运载体以获取与目的基因相同的黏性末端或平末端,再通过DNA连接酶连接目的基因
和运载体。

(3)过程③是将瘤细胞与效应B淋巴细胞融合的过程,获得的细胞是杂交瘤细胞,其具备了瘤细胞的无限增殖的特性和效应B淋巴细胞的产生抗体的特性,从而制备单克隆抗体。

(4)本题中提示该RNA病毒表面的A蛋白为主要的抗原,故而可选用通过基因工程生产的A蛋白制备疫苗;确诊时为判断该病毒是否为题目中的RNA病毒,可以进行核酸序列的比对,也可以利用单克隆抗体具备特异性,通过抗A蛋白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能否与已知病毒进行特异性结合判断病毒表面是否有A蛋白的存在,进一步进行检测是否为目的RNA病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