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教师资格考试—比较重农抑商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异同
古代的经济政策知识点总结

古代的经济政策知识点总结古代的经济政策必考知识点(一)重农抑商政策1.重农抑商政策含义: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后历代封建王朝都推行这种政策。
(1)原因:直接目的: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
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
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2)表现:① 明清统治者沿袭“重本轻末”的治国理财思想。
② 明清两代继承传统的专卖制度,独占专利,限制了民营商业范围。
专卖制度是指国家对某种产品的买卖、生产进行垄断的一种制度。
明清两代由官府垄断盐、茶等重要商品的经营,限制了民营商业的经营范围,从而阻碍了工商业发展。
③ 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
明清两代对民营商业征税不仅税率高,税目繁多而且关卡林立。
④ 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
⑤ 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压制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3)后果:“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强化了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明清封建统治,违背了历史潮流。
(二).区域经济政策的倾斜(1)原因:在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结构中,不同地区的发展条件是不同的。
最高执政集团施行的区域经济管理政策,有时会出现偏差。
一般说来,统一王朝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多在首都及少数重镇,只有这些地方才有优先的发展机会。
(2)秦统一后,对关中秦国本土和新征服的六国故地实行了不同政策,使关东地区的经济结构遭受了破坏。
而秦王朝关东政策的失败,是秦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3)西汉时,关中地方享有特殊地位。
(4)东汉六朝全国经济重心向东南地区转移之后,扬州、益州等地成为了中央财政的主要支撑,也承受了更为沉重的经济压力。
(三).工商业的管理(1)秦:统一度量衡,秦律中的《均工律》体现了使劳役人员才尽其用的原则。
(2)汉:征收重税;盐铁官营;王莽时期推行加强工商业管理的经济政策,对一些经济活动实行管制。
(3)明清:“海禁”政策,使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重农抑商”及相关政策重难点解析

3.宋人陈亮说 :“商藉农而立 ,农赖商而
秦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为后来秦始皇统 行 ,求 以相补 ,而非求以相病。”其主要观点是
一 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 ;而闭关锁国政策则
( )
几 乎没有 产生 积极作 用 。
A.重农抑商 B.重商抑农
三 、商鞅 “重农 抑 商 ”与 黄 宗羲
中国开始跌人半殖 民地半封建的深渊。
变化。其中内在的直接原因在于 ( )
5.从影响来看 ,两者都曾对 中国封建社
A.“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
会后期社会经济 的发展产生较大 的负 面影
B.自给 自足 的农耕文 明不适于工商业
响 ,是导致近代 中国落后的重要政策因素 。 发 展
期坚持的经济政策 ,而“工商皆本 ”并没有成
5.《礼记》有“天子为籍 千亩 ”、“天子亲
为当时社会 的主流思潮 ,也没有动摇 “重农 耕于南郊 ,以供斋祀”的记 载 ,《礼记 》有 “仲
抑 商 ”的统 治地 位 。
春 ,后率内外命妇始蚕于北郊”的记载。汉朝
以后逐步形成一种国家礼仪 ,皇帝和皇后常
展 ,“法律贱商人 ,商人 已富贵矣 ”,中国古代 一 半流入 了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
工商业依然取得了很大进步。“闭关锁国”也 完善的市场 网络体系的中国,成 为当时世界
没能抵御西方殖民者 的入侵 ,鸦 片战争的隆 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
隆炮声击溃 了封建统治者苦心经营的工事 , 形成强大的 日后能扫荡 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
(2)地主官僚不断兼并土地 ,使土地高 度集 中,农 民破产流亡 。
料 ,更是政府财政收入 的主要来源 ,农 民还是
重农抑商政策海禁与闭关锁国

3、消极影响
清代闭关锁国的后果:P18
(1)这一政策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 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 义萌芽的发展;
(2)阻止了中国和外界的科学文化交流, 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对西方的殖民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夕阳与曙光
画面一:当雍正皇帝颁布“抑商手谕”,乾隆津津乐 道于 “康乾盛世” 时,英国的查理一世和法国的路 易十六正躺在断头台上,以十倍的绝望与百倍的仇恨 诅咒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 (2)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
3.具体表现
(1)首倡: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时提出。 含义:农本商末,鼓励农业生产,限制工商 业发展。
(2)西汉汉武帝推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 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 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
(3)明清时期,统治者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 继续推行专卖制度,垄断盐、茶等重要商品的 经营;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
画面二:当两鬓飞雪的范进士子因中举登科而神经错 乱时,牛顿正在通过自制的反射望远镜,关注着宇宙 间的行星运动规律。
画面三:当黄河岸边柳荫树下,犁间耕作的喘息与手摇 纺车吱呀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西方的蒸汽机头 已经响声彻天地驶入了全新的时代!
明清之际的中国对外政策的启示?
1.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坚持对外开放。
2.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积极融入全球化的浪潮中。
······
一个人口几中乎占人国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
顾时政势治,安于封现建状专,制人制为度地隔开绝始于资世产并阶因级此革竭命力
对以要人外在天想经朝也关 一济尽不系场善敢殊尽想死美的的自闭的 一决然关幻 种斗经锁想 奇中济国自 异被欺 的打完。 对垮成这 联…近样 式…代一 悲这海工个歌真外业帝。是扩国国任张转注何变定诗
高考一轮复习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精品PPT课件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 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隐瞒资产或申报不实者。后又 下令“告缗”,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 “商贾中家以上大氏破”。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
盐铁专卖
❖ 起源:春秋时期,管仲提出“官山海”政策,即官府垄断 经营山海之产
——摘编自晁中辰《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的结果
结果:①海寇问题严重;②走私兴盛; ③沿海百姓生计困难,社会不稳定
重点深化——明朝的海禁政策
材料三 隆庆年间(1567-1572年),因福建巡抚涂泽民之请, 明廷“准贩东西二洋”。福建漳州月港兴起,“农贾杂半,走洋 如适市”“闽人以其地近,且饶富”,商贩或移居于吕宋(今菲 律宾)者甚众。学者估计,隆庆开禁后输入中国的白银至少1亿 两左右,促成了税收等政策的改变。
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朝廷“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 政府对商业控制较严格
起源:春秋时期,管仲提出“官山海”政策,即官府垄断 1683~1757,曾开放海禁,允许对外贸易
”“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封建社会前期:利于农业的发展和巩固封建统治
清代闭关锁国:侧重于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 材料二 实行海禁,滨海人民被“断其生路”,“于是所在连结为乱,溃裂以出”。
重点深化——明朝的海禁政策
材料一 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 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皇明祖训》记朱元璋认为,日本 、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 ★抑商政策时而松弛、时而严格,但政府始终没有放弃抑商
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全攻略之历史考点一遍过

考点25 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1.资本主义萌芽(1)条件①发达的农业。
明朝中后期,外来物种的引进,农作物产量提高,经济作物普遍种植,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②发达的手工业生产。
明中期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规模大,水平高,培养了一批熟练工人。
③发达的商业。
数十座较大商贸城市的出现,农产品、手工业产品广泛投入市场,对外贸易的繁荣都促进了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④充足的货币条件.大量货币流通,到明朝中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⑤科技优势。
四大发明的传播,科技巨著的问世。
(2)标志:雇佣关系的出现。
(3)发展状况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明朝中后期,清朝前期有了缓慢的发展,但直到鸦片战争前夕,资本主义还处于萌芽状态。
2.重农抑商政策(1)概念重农抑商政策是战国以来中国历代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即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2)实行的原因①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种经济的主要部门是农业。
②农业是古代决定性的生产部门,提供给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农业生产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
③通过发展农业,专制主义王朝可以征收稳定的土地税来保证财政收入,还有利于社会稳定,将农民紧紧束缚在土地上。
④统治者认为,工商业的发展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流失,带来种种社会问题。
(3)中国古代重农抑商的主要表现①统治者反复强调农业为本,商业为末。
②在土地问题上,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防止农民大量破产,稳固农业生产基础。
③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
④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4)影响①积极影响: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农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起了积极作用。
②消极影响:a.抑商的结果使商业资本流向土地,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使土地高度集中,农民破产流亡,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激化了阶级矛盾,造成农民起义不断爆发;b.到明清时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而统治阶级依然坚持“重农抑商”的政策,违反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了国家落后。
2024年教师资格(高级中学)-历史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版

2024年教师资格(高级中学)-历史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第1卷一.全考点押密题库(共100题)1.(单项选择题)(每题1.00 分)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理阿诺斯曾说,研究世界历史“就如一位栖身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星球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在伦敦或巴黎、北京和新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迥然不同。
”这体现了()。
A. 革命史观B. 全球史观C.文明史观D. 现代化史观2.(单项选择题)(每题1.00 分) 为避免出现“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的混乱情形,周朝开始确立()。
A. 禅让制B. 嫡长子继承制C. 分封制D. 王位世袭制3.(单项选择题)(每题1.00 分) 清人黄遵宪《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鳄。
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
”以下对此诗中提到的“国初”之政策所做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直接原因是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B. 是重农抑商政策在特定时期特定领域的体现C.其根源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D. 该政策实施后中华文明在世界的领先地位有了保障4.(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分)“民主”一词源于古希腊语“demos”,意为人民。
在我国先秦经典《尚书》中曾多次提到“民主”,如“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意即“上天为民求生,天降大任于成汤,使为民主”。
这说明()。
A. 古代中国的民主政治早于西方B. 古代中国的民主政治源于西方C. 商朝政治具有民主特征D. 古代东西方民主存在本质区别5.(单项选择题)(每题2.00 分)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要集中在下列哪一领域?()A. 农业B. 服务业C. 重工业D. 轻工业6.(单项选择题)(每题1.00 分)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反映了古代中国经济的生产方式是()。
A. 简单协作B. 小农经济C. 庄园经济D. 商品经济7.(单项选择题)(每题1.00 分) 君主专制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山西省2018--19年高二会考[历史]考试真题与答案
![山西省2018--19年高二会考[历史]考试真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f53f73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be.png)
山西省2018--19年高二会考[历史]考试真题与答案一、选择题1.《三字经》写道:“周武王,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
”周朝“最长久”的制度保障是()①分封制 ②宗法制 ③礼乐制度 ④中央集权制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A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并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逐一分析选项:西周时期采用的政治制度主要是分封制和宗法制和礼乐制度, B符合题意;④中央集权制度兴起于战国,秦朝时确立,故可排除④。
综上,正确答案选B。
2.2007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在给内蒙古自治区的贺电中说:“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民族实际相结合的一个伟大创举。
”这里的“伟大创举”是指A.率先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B.率先赢得了民族独立C.政府组成人员全部来自少数民族D.率先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答案:D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度。
从题干的内容可知,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
这说明早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就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付诸实践。
分析选项,A 项不合史实;B项表述错误,民族自治区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C项表述不准确;D项符合题意。
所以应选D。
3.读下图。
对该竹简制作年代的推论相对合理的是A.汉代制作,因为竹简出土于汉墓B.春秋时期制作,因为竹简内容是《论语》C.肯定不是汉代制作,因为书写材料是竹简D.肯定不是春秋时期制作,因为字体是隶书答案:D答案解析:竹简出现于战国,隶书出现于汉代,《论语》是春秋时期的孔子所作,所以A、B、C错误,故选D。
4.马恩河战役使双方陷入旷日持久的阵地战,德国总参谋长小毛奇向德皇报告说:“陛下,我们已经输掉了战争。
”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英法比军队战斗力相对强大B.“施里芬计划”破产,德军将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C.俄军在东线发动进攻D.当时战略主动权已经转移到协约国一方答案:B答案解析:德军速战速决的计划破产,将陷入东西两线作战的境地,德军难以承受长期战争的消耗,所以说已经输掉了战争。
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相关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相关例题和知识点总结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国家的繁荣与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些例题来深入理解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重农抑商政策例题:在古代中国,统治者一直强调重农抑商。
以下哪一项最能体现这一政策?A 商人不得穿丝绸衣服B 对商业征收高额赋税C 限制商人的政治权利D 实行盐铁专卖制度答案:B知识点:重农抑商政策始于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长期推行的一项基本经济政策。
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农业是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能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和兵源。
2、商业的不稳定性和商人的流动性,不利于封建统治的稳定。
3、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商品经济发展缓慢。
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形式多样:1、在政治上,贬低商人的社会地位,限制商人的政治权利。
2、在经济上,对商业征收高额赋税,实行专卖制度,限制商业活动的范围和规模。
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前期,对于保护农业生产、促进经济发展和稳定社会秩序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在封建社会后期,尤其是明清时期,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导致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二、均田制例题:均田制是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土地制度。
以下关于均田制的说法正确的是?A 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B 农民可以自由买卖土地C 目的是限制土地兼并D 主要分配对象是官僚贵族答案:C知识点:均田制是封建国家把控制的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耕种的土地制度。
其目的是限制土地兼并,保证国家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
均田制的实施条件包括:1、国家掌握大量无主荒地。
2、政府有较强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均田制的主要内容:1、男子授田,女子一般不授田。
2、所授之田分为露田和桑田,露田死后归还国家,桑田可以世袭。
均田制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但随着土地兼并的加剧,均田制逐渐瓦解。
三、租庸调制例题:租庸调制是唐朝前期实行的赋税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教师资格考试—比较重农抑商与闭关锁国政
策的异同
中公教育资深讲师郭英楠:古代的经济政策一直是我们历史考试的一个考点。
重农抑商政策最初萌芽于战国时期李悝的改革思想和实践。
从商鞅变法规定的奖励耕战、禁止弃农经商,到汉武帝的重农政策,直到清初恢复经济的调整,都是这种政策的体现。
重农抑商、以农立国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治国主张。
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质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
这一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地主政权起了积极作用。
下面我们通过一道题具体的来看一下:
关于古代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都是封建统治者为维护和加强统治实行的经济政策;
B、在中国古代始终起着阻碍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C、都促进了传统经济的发展
D、都导致了中国国际地位的逐步衰落
答案:B
关于这道题,我们通过比较法来看重农抑商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异同。
因此,在评价重农抑商政策要注意它的历史阶段性。
①在封建社会前期,它的实行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起了积极作用。
但是,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产品的流通和交换又是必然的,而抑商政策阻碍了产品的流通,妨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②到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消极作用成了主要方面。
明清统治者把商业和农业对立起来,采取各种措施,极力压制和束缚资本主义发展。
这些做法违反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使中国社会陷于长期停滞的困境,导致国家落后,也就失去了最初的积极作用。
同时,重农抑商政策往往限制了社会经济的平衡发展,导致经济结构过于单一,它虽然不能完全遏制民间商品经济的发展,但确实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导致中国远远被甩在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