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家长教育素质研究的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家长教育观念文献综述

家长教育观念文献综述

家长教育观念文献综述1.与“幸福”相挂钩的多样人才观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对幼儿的教育大多发生在家庭,而这样的传统教育主要的目的是围绕树立道德、立身出世、科举提名这三个。

受此影响,现当代的家庭教育中也依然能看到这三个教育目的的缩影或其他的变形。

如在一直以来的观念中,家长提到“人才”总要和名校挂钩,提到孩子的未来总要提到“大学”。

似乎所有家长对自己的孩子都抱有较高、较明确的学历期待,希望着孩子们通过学业成才。

但在此次调查中我们发现,青年家长对于孩子未来的期待并没有局限于传统的单一“学历期待”。

当提及对于孩子未来的展望时,家长们的答案各不相同,没有家长明确提到对孩子的“学历”或“成绩”有要求。

在“您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孩子”的题目中,家长们的选择较为多样,有62.3%的家长希望孩子能拥有强壮的身体,60.1%的家长希望孩子能与身边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还有44.59%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要有责任感,在这之中只有44.16%的家长选择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拥有学习的能力,成绩优异”。

当我们访谈时进一步谈论到对于孩子未来的期待时,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就是“幸福”,不难看出,家长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拥有幸福的家庭和多样的人生。

2.追求“共同进步”的平等亲子关系青年家长更倾向于在家庭中构建一个平等的亲子关系,他们意识到家庭当中拥有一个平等的亲子关系对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在“您希望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家长”这一问题当中,选择“什么都能互相商量的家长”以及“认真听取孩子的意见和主张的家长”的回答者达到了87%,当孩子犯错时,青年家长往往会选择先倾听孩子们的想法,在这之上进行教导或训斥。

同时,青年家长对亲子活动的价值也十分重视,家庭中的亲子活动频率较高且种类多样,他们会和孩子一起庆祝多个传统节日或其他节日且在节假日时也会抽出时间带孩子去各地旅行或去游乐场。

他们普遍认为养育孩子是一件开心的事,是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

但是,依然有部分青年家长觉得养育孩子的意义是为了将来的养老,并且觉得养育孩子十分辛苦,自己也经常为了孩子担心,对于这部分青年家长来说,家庭当中孩子带来的焦虑要远多于快乐。

关于农村教育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农村教育研究的文献综述

石河子大学科技文献检索课综合实习报告学生姓名王孟荣学号 2010502287 学院系(所)政法学院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本人承担课题关于中国农村教育研究的文献综述实习日期 2011-12-1 总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关于中国农村教育研究的文献综述一、摘要:当前,中国的农村教育问题十分严重。

那么,农村教育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产生问题的原因是哪些?农村教育的出路又在哪里?本文首先描述了中国农村教育的现状,然后对造成农村教育现状的原因的各家观点和各个研究者的解决方案做了简略的综述。

二、关键词:教育差距城乡差距回归农村走向城市三、文献类别:人文教育四、综述正文:一、描述农村教育问题的一个重要关键词:教育差距。

所谓的教育差距,主要是指教育的城乡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经费的差距。

其中包括:1)生均教育经费的差距。

以2001年为例,我国小学生均经费,城镇是农村的1.86倍,初中生均经费,城镇是农村的1.93倍。

而我国小学、初中的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城镇是农村的3倍以上[1]。

2)学校危房。

学校危房主要在农村。

2001年,全国普通小学危房面积中,农村占81.97%。

3)教师工资拖欠。

虽然全国有97%的县已实行“以县为主”的新体制,并不意味着教师工资有了保障,工资支付的重压没有转移出农村内部。

城乡教师的实际收入差距依然很大[2]。

2、教师水平的差距。

3、升学率的差距。

4、辍学率的差距。

在农村,严重存在的辍学率现象,对农村的教育质量提出了最尖锐的挑战。

5、职业阶层教育机会差距。

我国农林牧渔等职业从业人口的整体教育程度偏低,与国家机关等职业相比,差距明显[4]。

因此,许多学者认为:1、农村教育已经“双重边缘化”[5]。

中国当前的教育被政治经济严重地边缘化,而农村教育又处于教育系统的边缘化位置。

2、农村教育陷入危机。

以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权利同遭侵害、以教师和学生的一道流失为集中体现,农村义务教育这一中国教育最为基础和庞大的部分,的确已经陷入到一种实实在在的危机。

家长工作文献综述模板范文

家长工作文献综述模板范文

家长工作文献综述模板范文英文回答:Title: The Impact of Parental Involvement on Student Achievement: A Literature Review。

Introduction:Parental involvement is widely recognized as a critical factor in student success. Extensive research has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 engagement and academic outcomes. This literature review aims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the current body of knowledge on the impact of parental involvement on student achievement.Methodology:A comprehensive search was conducted across scholarly databases to identify relevant studies on parental involvement and student achievement. Studies were includedif they met the following criteria: (1)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al involvement and student academic outcomes, (2) used rigorous research methods, and (3) were published within the last 10 years.Findings:The literature review revealed a strong and consistent body of evidence indicating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al involvement and student achievement.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students with involved parents have higher academic performance, better school attendance, and improved social-emotional outcomes.Types of Parental Involvement:Research has identified various types of parental involvement that positively impact student achievement. These include:Direct Involvement: Participating in school events, volunteering in classrooms, and providing academic supportat home。

关于农村教育的文献综述

关于农村教育的文献综述

目前关于农村教育研究的著作涉及城乡教育的公平、均衡方面,如李淼的《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基础教育公平问题》、沈有禄的《中国基础教育公平——基于区域资源配置的比较视角》等等,此外还有廖其发的《中国农村教育问题研究》、徐新等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丛书:农村中小学可持续发展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范先佐的《中国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合理布局结构研究》等著作,关于农村小学生源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于现状、原因方面的研究,除期刊论文外,还有一些评论、新闻报道等,而立足某一市的农村地区小学教育,在注重宏观对策的同时、侧重微观个体教师、家长、学生内在需求的研究,探寻小学教育良性发展的实现途径方面的探讨则明显不足。

此外,鉴于当前的研究现状,本人计划在农村小学教育的历史发展沿革、农村小学教育的具体发展模式、农村小学教育与农村孩子的成长成才及农村未来发展的关系、借鉴其他国家的小学教育发展等方面进行研究。

关于家庭教育文献综述

关于家庭教育文献综述

关于家庭教育文献综述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迁,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家庭教育不仅关系到孩子的学业成绩,更对孩子的性格、价值观、人生观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探讨家庭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以期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家庭教育的定义与重要性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环境中,由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对孩子进行的教育活动。

它涵盖了知识教育、情感教育、道德教育等多个方面。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孩子最早接触的教育形式,对孩子的性格形成、价值观塑造具有奠基作用。

三、家庭教育的现状当前,家庭教育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部分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过度追求学业成绩,忽视孩子的兴趣和特长。

其次,家庭教育中存在“虎妈狼爸”的现象,家长过度干涉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导致孩子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

最后,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家庭教育中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如网络成瘾、早恋等,这对家长的教育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家庭教育的对策针对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相关文献提出了以下对策:首先,家长应更新教育观念,关注孩子的兴趣和特长,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需求。

其次,家长应学会适当放手,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最后,家长应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以应对家庭教育中出现的新问题。

五、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相辅相成的。

学校教育为孩子提供了系统的知识教育和技能培养,而家庭教育则注重孩子的情感教育和人格塑造。

二者应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家长应积极参与学校教育,与教师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和需求,同时学校也应关注家庭教育的情况,为家长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六、结论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当前家庭教育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解决。

通过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能力、加强家校合作等措施,我们可以为孩子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关于家庭教育文献综述

关于家庭教育文献综述

关于家庭教育文献综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家庭教育是指父母在家庭中对子女进行的教育活动,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家庭教育是孩子形成个性、习惯和生活态度的重要因素,对孩子的成长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家庭教育的定义、影响因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家庭教育质量等方面进行综述。

一、家庭教育的定义家庭教育是指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子女进行的教育活动,包括言传、身教以及父母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对子女的影响。

家庭教育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品德修养、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中最早、最重要的一环,对孩子的成长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家庭教育的影响因素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父母教育水平、家庭环境、家庭氛围、亲子关系等。

父母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教育态度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

良好的家庭环境和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成长发展至关重要。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研究表明,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智力发育、情感发展、道德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都有着显著影响。

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培养责任感、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为孩子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如何提高家庭教育质量要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首先需要父母注重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做好榜样的引领。

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尊重孩子的个性,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创造力。

要注意亲子沟通,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促进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

家庭应该注重家庭教育的持续性和系统性,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给孩子提供一个温馨、和谐、安全的成长环境。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对孩子的成长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父母应该重视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培养出健康、积极、向上的下一代。

【2000字】第二篇示例:家庭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分析文献综述2700字】

【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分析文献综述2700字】

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分析文献综述1.国内外研究现状(1)关于家庭教育的研究国内关于家庭教育的研究,目前研究的主题都是家庭教育的定义、内容、特点等。

赵忠心主要是从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进行阐释。

再次是家庭教育特征的研究。

曹亮,董杰(2017)将其概括为“先入性、针对性、直观性、稳定性、灵活性、多样性”等特点[1]。

吴海霞(2020)研究认为家庭教育中父母注重言传身教,较为严厉管教;爷爷奶奶因为隔代表现得较为慈爱。

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处理不当的话,会对孩子的成长存在着不良的影响[2]。

”石光(2019)研究认为一个孩子的成长要接受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其中,影响最大的教育方式就是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将影响孩子的一生,成功的孩子背后一定有良好的家庭教育。

其中,父母是起决定性的因素[3]。

(2)关于家长教育素质的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家长们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参与孩子的教育与成长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

但与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相比,其自身的教育素质却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家庭教育需要,使家庭教育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职能和作用。

覃淋(2018)研究认为需要进一步扩大家庭教育受益面,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4]。

袁靖乔(2017)在《论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中调查了解小学生家长教育素质的发展现状及其发展途径的运用现状,对小学生家长教育素质类型及其特征进行了描述,探讨影响小学生家长教育素质发展的主要因素[5]。

(3)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家庭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化,家庭教育的研究主题也不断丰富。

其中,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引起很多学者的关注和重视,国内学者刘志宇(2017)家庭教育是具有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协调且共同作用的教育形式,家庭教育的特征及其正确的教育方式确保了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作用[6]。

吴雄录(2019)等人从心理学角度审视了家庭教育问题,重点探讨了家庭环境、教育方式对孩子成长的影响[7]。

家庭教育研究综述范文

家庭教育研究综述范文

家庭教育研究综述范文
家庭教育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

近年来,随着社会变化,家庭教育模式也在不断转换和试错。

本文将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分析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影响因素。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1. 培养个人品质。

家庭作为第一个社会,通过亲子交流等方式塑造个人品质,如责任心、谦逊等。

良好的家教可以培养坚韧不拔的精神。

2. 影响学习成绩。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家长参与度高的孩子学习成绩好,尤其是小学阶段。

家长关注、鼓励有利于提高学习积极性。

3. 决定未来发展。

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障。

它不但影响孩子对学习的态度,也决定了他们选择职业的能力和方向。

二、影响家庭教育的主要因素
1. 家长教育水平。

受教育程度高的家长更了解教育理念,给予孩子更好的启发。

2. 家庭经济条件。

经济条件好的家庭能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但不是决定因素。

3. 家长执。

民主式和授权式的家长效果好,较之于民主和严格式。

3. 社会环境。

邻里关系,同学关系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个人成长。

总体来看,家庭教育在个人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只有全面理解其中各个要素,方能进行有效引导。

未来需加强家长教育以提升整体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家长教育素质研究的文献综述摘要:近些年来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是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话题之一,其中家长的教育素质差距是拉大城乡教育差距的一部分原因。

家长的素质一般可分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指家长本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国家公民所应具备的素质,如文化水平,道德修养,身体状况等,这些可称家长的一般教育素质。

家长的教育素质对子女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也是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所必备的特殊素质的基础。

家长的特殊素质指作为家长对子女进行教育应具备的素质,包括家长应有的正确的教育观念丰富的教育知识,科学的教育方法和一定的教育能力等,它直接影响家庭教育的实施和质量。

在此只要谈谈家长的特殊素质。

本文通过检索文献,对我国农村家长教育素质进行研究,对农村家长的素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一系列对策进行综述,以引起人们对农村家长教育素质以充分的关注,从而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做出小小的贡献。

关键词:农村,家长教育素质,问题,原因,对策引言我国是人口超级大国,农村人口占比重相对比较大,要想提高全民素质,提高农村的教育是关键。

提高农村中小学的教育质量,除了政府决策和教育内部因素之外,农村学生家长素质的提高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这是因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单靠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是不够的,要真正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还必须构建一个教师、家长共同参与,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共同发挥乍用的开放的、立体的大教育系统。

家庭致育与学校教育必须密切配合,互相支持。

而农村家长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农村家庭教育的质量,进而影响学生的素质培养。

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在《提高家长素质》一文中,指出:“家庭教育出现了新的变化,但是还存在一些误区。

家庭教育的当务之急是提高家长教育素质。

”家长自身素质对家庭教育的好与坏直接起着制约作用。

正如《浅谈父母在家庭教育的作用》一文指出,把孩子培养成为祖国的建设者,是每位家长神圣职责和历史使命。

父母的素质直接关系着家庭教育的成败,关系着子女的成长和发展。

通过文献检索,本文对我国农村家长教育素质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

从农村家长教育素质存在的问题类型和表现、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针对存在的问题所提出的一系列对策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引起人们对农村家长教育素质的充分关注,使农村家庭教育这一普遍性的社会课题得到有关部门和专家的重视,制定出切实有效的办法和措施,进而促进农村家长教育素质的不断提高。

当前农村家长教育素质中存在的问题家庭教育在教育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目前我国农村家庭教育虽有进步,但仍有不少问题,主要是教育观念陈旧,教育目标不明确,教育方法使用不当等。

农村家长没有意识到自己对子女的教育责任、义务,忽视家庭教育。

另一方面一些家长采取粗暴的家庭教育方式,还有一些家长在无意识中对孩子进行了错误的教育和导向。

这些都对孩子健康成长及正确道德观念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培养十分不利。

下面就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一、家庭教育观念存在较大偏差。

首先是家庭教育观念仍然比较陈旧、落后。

这主要表现在家长的养育观、教子观和成才观上。

一些家长把孩子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把教育子女的工作当作家庭私事,把教子成才仅仅与孩子个人前途、家庭荣誉、幸福联系在一起,为国教子观念不强,为社会育才的意识淡薄。

特别是一些父母由于育人观念的陈旧,缺少正确的方法,对孩子由“望子成龙”“盼女成凤”逐渐演变为“逼子成龙”“逼女成凤”,结果是剥夺了孩子独立性、自主性,抹杀了孩子的独立人格和主动精神,使孩子变成家长手里的“面团”。

过去,传统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一般是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孩子身上,特别是孩子们一出现问题,我们习惯地去批评孩子,似乎要把责任都推卸到孩子身上,我们往往很少去找老师、家长自身存在的问题。

二、平时家长对孩子缺乏正确的教育方式,孩子缺乏文化教育氛围。

在农村,许多家长由于自身文化素质不高,又忙于劳动,所以对孩子的关心很少。

他们是想让孩子学好,但没有具体地行动,平时对孩子的学习情况很少过问,有空时就随便一句“快去做作业啊!”学生回答“做好了”,这时家长好像就放心了,既没有检查,更不知道到底完成得怎么样,农村学生心目中的作业就是用笔写的作业,张口读书好像就不是作业。

农村家长素质低、习惯差,家庭缺乏文化教育氛围,对孩子成长负面影响很大。

“孩童者,最易受影响人也,父母之言行举动,子女多于不知不觉中被其激触,效而尤之。

”现在农村家长的学历普遍较低,他们是经过人才筛选后剩下的。

还有一批头脑灵活的农民进城打工、经商了。

农村家长所受的教育少,文化底蕴差,无法对子女进行教育和指导。

"现在读书真难,孩子的作业拿回家,我根本看不懂。

""你是干什么的,问我,我怎么知道。

"家长们如是说。

农村中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少,家长在农闲时沉湎于搓麻将、打扑克。

农村家庭很少看得见书籍,父母亲平时不看书读报。

农民的住房及经济条件提高很快,但对精神文明投入太少,有的是一片空白。

因此,孩子的作业经常没完成,孩子也容易犯错。

一旦孩子犯错,家长则严加管教,轻则痛斥一顿,重则狠打一顿。

三、家长与孩子间交流不够,缺少对孩子正确的思想教育(关系越来越疏远)。

农村家长缺乏与孩子的交流,缺少对孩子正确的思想教育。

同时,农村家长与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有相当一部分家长不能配合教师对孩子进行教育。

父母与孩子心灵的沟通是实施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础。

许多家长认为,他们的任务就是提供孩子吃穿,学习教育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

笔者在和家长的接触中,听得最多的是:"我的孩子交给老师了,全靠老师教了。

"农村家长的封建等级观念强,平等意识差,认为孩子在父母面前所需要的是服从,根本没有与孩子沟通的意愿,有的家长认为:"老子的话你想听得听,不想听也得听。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简单粗暴。

四、家庭教育缺乏一致性。

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前程灿烂辉煌,随着各方面条件的改善,家长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教育孩子,但在教育中,却产生了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那就是在教育孩子时,有时是父辈与祖辈,有时是爸爸和妈妈,由于他们的经历不同,心态各异,他们的想法、做法也缺乏一致性,从而使得家庭教育良好的教育效果也难以实现。

五、放任自流,缺乏正确的诱导。

当前,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冲击,外出打工的家长不乏其人,为了生计,有些家长终年在外打工,哪里还有闲暇来教育孩子。

甚至还有些家长竟这样说:我自己都认不了几个字,既没有时间教,也教不了,还是靠他自己,对孩子采取了放任自流,放弃了家长教育的责任。

可这些孩子本身还未掌握多少知识,还不能正确地判断是与非,也缺乏足够的自制力,现在成了无人看管,缺乏正确诱导的人,怎么不会像无首领的羔羊到处乱撞?有些孩子由此而走向犯罪的道路,也是在所难免的。

六、有些家长素质太低,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东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注释道:“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育,养子使作善也”。

这两个注释准确地说明了教育的本质及功用。

很可惜的是:现实生活中,有一部分家长素质极低,他们的言行不但没有给孩子以好的示范,反而为孩子的成长道路蒙上了一层阴影。

有的孩子父母出言就是秽语,张口便是脏话,于是不少孩子,即使是乳臭未干,口头禅便是:老子怎么怎么,你的娘的......;有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不到三句话就拳脚相加,办法简单粗暴,于是在孩子的活动圈里便也经常出现大打出手,头破血流的惨状;有的父母终日坐在茶馆赌博,于是在课外便能听到“我老爸昨天和了两个天和,高兴得给了我十块钱”,“那算什么,我老妈撞了四个豹子七,全家去撮了一顿”之类的谈话。

我甚至还亲睹了以赌为生的家长,放学后孩子就在麻将桌旁边等着母亲回家,母亲不回去,就递几块钱给孩子去街上吃饭,孩子能吃饱吗?长此以往,这样的家长能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些什么可想而知。

当前农村家长教育素质问题存在的原因农村小学家长教育素质的相对较低是历史和现实,环境和个人,文化和制度等诸多因素长起作用的结果。

1.农村家庭的经济状况相对比较弱。

马克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在家庭教育中也是如此,不同的经济收入还有不同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和教育能力。

2.农村家长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

父母文化修养能明显影响亲子关系,文化修养高的父母能做到与子女有效沟通,尊重理解子女。

正如巴斯卡指出:身为知识分子的父母,他们倾向于用坦诚的方式去对待子女,而非生理的方式。

但家长的文化程度低并不意味着他们所有的认识,选择都是错误的。

3.农村家长的职业性质对学生的要求相对比较低。

农村父母为孩子提供物质条件和文化生活相对比较薄弱,这对孩子的教育是无义的。

同时,在提高孩子学习积极性方面,他们表现的素质相对比较低,不能很好抓住生活中的契机对孩子进行教育。

同时他们对孩子的表现也不太会去评价。

这种现象也许与其家长从事职业要求有关。

比如,在职业中,对工作要求极其严格的:教师对专业知识的严谨,对学生的严格。

4.农村家长的时间安排上相对比较紧。

他们的平时闲暇活动主要是忙家务,而陪孩子的时间相对来说比较少。

所以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不能更好地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对驾驭困难或挫折的能力相对薄弱,教育素质也相对比较低。

因此,农村小学家长应该利用更多的时间在陪孩子的身上。

"5.现行的社会用人制度,以现在的眼前利益为动力,左右家长的人才观,产生了一种外在的力量,长久地,持续地,强有力地影响教育的实践活动."有二亩地做后盾的农村家长,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要显得更加的轻松一些。

6.家庭指导的力度和家庭教育知识的普及程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虽然人们对改变教育状况的心情极为迫切,但当地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力度和家庭教育知识普及的程度仍不到位,农村家长旧的教育观念、行为和能力未能得到有效的冲击、改变和提高。

针对当前农村家长教育素质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家长的教育观念主宰着教育的各个方面,是决定家庭教育方向与质量的关键。

家长的观念包括家长的人才观,亲子观,儿童观和教育观。

家长要意识到:(一)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人才观包括家长对什么是人才和怎样成才的认识和看法,它直接影响着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和教育的重点。

目前,许多家长把大学作为唯一理想目标,对孩子期望过高,在教育上表现出重智轻德的倾向,偏离了全面发展的目标,也脱离了孩子的实际能力和水平。

作为家长应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要认识到社会分工不同,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是多层次的,成才的途径是多样的。

在平凡的岗位上一样能成就大业,以一颗平常心教育孩子,看待孩子胸怀大志,奋发向上的同时,清醒地认识到,每个人的能力是不同的,只要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国家社会做贡献,这就是成才。

(二)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家长的亲子观是指家长对孩子和自己的关系的基本看法,它影响着家长的教育动机和教养方式,家长要认识到孩子是由你而来,但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人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