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冲程内燃机设计
(完整)四冲程内燃机-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完整)四冲程内燃机-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四冲程内燃机-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四冲程内燃机-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的全部内容。
X X 大学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四冲程内燃机设计院(系)机械工程学院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班级××机械工程×班学生姓名×××指导老师×××年月日课程设计任务书兹发给×××班学生×××课程设计任务书,内容如下:1.设计题目:四冲程内燃机设计2.应完成的项目:(1)内燃机机构运动简图1张(A4) (2)内燃机运动分析与动态静力分析图1张(A3)(3)力矩变化曲线图1张(A4)(5)工作循环图1张(A4)(6)计算飞轮转动惯量(7)计算内燃机功率(8)编写设计说明书1份3.参考资料以及说明:(1)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2)机械原理教材4.本设计任务书于20××年 1月4日发出,应于20××年1月15日前完成,然后进行答辩。
指导教师签发 201×年 12 月31日课程设计评语:课程设计总评成绩:指导教师签字:201×年1月15日目录摘要 (1)第一章绪论 (2)1.1 课程设计名称和要求 (2)1.2 课程设计任务分析 (2)第二章四冲程内燃机设计 (4)2.1 机构设计 (4)2.2 运动分析 (7)2.3 动态静力分析 (11)2.4 飞轮转动惯量计算 (16)2.5 发动机功率计算 (18)2.6 进排气凸轮设计 (18)2.7 工作循环分析 (19)设计小结 (21)参考文献 (22)摘要内燃机是一种动力机械,它是通过使燃料在机器内部燃烧,并将其放出的热能直接转换为动力的热力发动机。
四冲程内燃机的压缩行程,活塞由下止点移至上止点

四冲程内燃机的压缩行程,活塞由下止点移至上止点四冲程内燃机的压缩行程,活塞由下止点移至上止点在内燃机的工作过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就是压缩行程。
这个过程是指活塞由下止点移至上止点的过程。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简单到深入地介绍四冲程内燃机的压缩行程,并分析其在内燃机工作过程中的重要性。
1. 压缩行程的定义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压缩行程。
在四冲程内燃机中,压缩行程是指活塞由下止点移至上止点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发动机工作的第二个阶段,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步骤。
2. 压缩行程的作用压缩行程的作用非常重要。
通过压缩行程,活塞将气体压缩到缸体中。
这个过程将气体分子挤压在一起,增加了气体的密度和压力,为后续的燃烧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压缩行程还有助于提高燃烧效率和功率输出。
通过将气体压缩,可使燃烧更加充分,提高能量利用率,从而提高发动机的功率输出。
3. 压缩行程的重要性压缩行程在内燃机工作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直接影响着发动机的性能和效率。
一个良好的压缩行程可以提高燃烧效率,同时也可以减少废气排放。
在内燃机设计和使用过程中,压缩行程的优化非常重要。
4. 对压缩行程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的观点看来,压缩行程是内燃机工作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优化,可以提高发动机的功率输出和燃烧效率,从而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在内燃机研发和使用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对压缩行程的研究和优化。
总结在本文中,我详细介绍了四冲程内燃机的压缩行程,并分析了其在内燃机工作过程中的重要性。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优化,可以提高内燃机的性能和效率,从而实现能源节约和环保的目标。
希望本文能对读者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能够更加重视内燃机压缩行程的研究和应用。
压缩行程是四冲程内燃机工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这一阶段,气缸内气体被压缩,为后续的燃烧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压缩行程的有效性直接影响了内燃机的性能和效率,因此需要进行合理的设计和优化。
我们可以从压缩行程的基本原理开始讨论。
绘制单缸内燃机的运动简图

的传动路线与方式,各机构工作原理及结构特点,记录相关参数。 (2)测绘处于动力源及执行部件间的传动机构运动简图。 (3)根据机构运动简图了解机械设备的运行情况。
任务实施
单缸四冲程内燃机
任务实施
1.设计要求与数据 单缸四冲程内燃机主体机 构。
2.设计内容
绘制单缸四冲程内燃机的运 动简图。
任务实施
3.设计步骤、结果及说明
任务实施
1.设计要求与数据 鄂式破碎机主体机构。 2.设计内容 绘制鄂式破碎机的运动简图。
任务实施
3.设计步骤、结果及说明
培养技能
因此,可以选择不考虑与运动特性无关的因素(如构件的复杂外形等), 而用规定的线条和符号,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方法表明单缸四冲程内燃机将燃 气燃烧时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工作原理。
任务目标
(1)掌握运动副、高副、低副的概念。 (2)掌握低副和高副,以及转动副和移动副的实例及表示方法。 (3)掌握用简单线条或符号表达机构的运动关系,绘制机械运动简图 的方法。
夯实理论
一、机构的组成
运动副 两构件之间直接接触并能产生一定相对运动的联接。构件有点、线、面接触。
点接触
线接触
面接触
夯实理论
平面运动副的分类 按两构件接触性质,分为低副、高副。 (1)低副 两构件以面接触而形成的运动副。 1)转动副 只允许两构件作相对转动,又称作铰链。
转动副
夯实理论
转动副
夯实理论
二、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 (一)机构运动简图的概念
用规定的线条和符号表示构件和运动副,并按一定的比例确定 运动副的相对位置及与运动有关的尺寸的简图。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书(四冲程内燃机设计) (2)

课程设计报告书题目:四冲程内燃机设计【目录】一、四冲程内燃机的运动分析及总体设计思路 (1)二、绘制内燃机运动简图(A4) (6)三、绘制连杆机构位置图(A2) (6)四、连杆机构15个位置速度、加速度分析及曲线绘制(A2) (7)i.绘制机构15个位置的速度及加速度多边形 (7)ii.绘制滑块B的位移曲线、速度曲线及加速度曲线 (10)五、动态静力分析(A1) (11)六、计算飞轮转动惯量(不计构件质量)(A4) (14)七、计算发动机功率 (18)八、对曲柄滑块进行机构部分平衡 (18)九、凸轮的轮廓设计(A4) (19)十、绘制内燃机工作循环图(A4) (24)十一、心得体会 (25)一、四冲程内燃机的运动分析及总体设计思路根据设计任务书,我们需要解决以下问题:凸轮的参数是多少?如何能让机构正常循环工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对整个机构从运动及力学的角度分析。
首先,需要明确四冲程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内燃机是通过吸气、压缩、燃烧、排气四个过程不断重复进行的。
如果在四个冲程里完成吸气、压缩、做功(燃烧、膨胀)、排气的循环动作,就叫做四冲程。
相应的内燃机叫四冲程内燃机。
第一冲程,即吸气冲程。
这时曲轴向下转动,带动活塞向下,同时通过齿轮带动凸轮向下旋转,是凸轮的突起部分顶开进气阀门,雾状汽油和空气混合的燃料被吸入气缸。
第二冲程,即压缩冲程。
曲轴带动活塞向上,凸轮的突起部分已经转两个过去,进气阀门被关闭,由于凸轮只转了14周,所以排气阀门仍然处于关闭状态。
活塞向上运动时,将第一冲程吸入的可燃气体压缩,被压缩的气体的压强达到0.6~1.5兆帕,温度升高到300摄氏度左右。
第三冲程是做功冲程。
在压缩冲程末火花塞产生电火花,混合燃料迅速燃烧,温度骤然升高到2000摄氏度左右,压强达到3~5兆帕。
高温高压烟气急剧膨胀,推动活塞向下做功,此时曲柄转动半周而凸轮转过14周,两个气阀仍然紧闭。
第四冲程是排气冲程。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四冲程)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四冲程内燃机设计一. 已知条件: 在图示的四冲程内燃机中活塞行程 H = (mm ) 活塞直径 D= (mm ) 活塞移动导路相对于曲柄中心的距离 e= (mm ) 行程速比系数 K=连杆重心2c 至A 点的距离 2AC l = 系 数 AB l (mm) 曲柄重量 1Q = (N) 连杆重量 2Q = (N) 活塞重量 3Q = (N) 连杆通过质心轴2c 的转动惯性半径c ρ 2c ρ= 系数AB l 2(m 2m ) 曲柄的转速 n 1= (rpm) 发动机的许用速度不均匀系数 [δ]=曲柄不平衡的重心到O 点的距离 OC l = OA l (mm ) 开放提前角:进气门:-10°;排气门: -32° 齿轮参数:m=3.5(mm ); α=20°;a h *=12Z ='2Z =14; 3Z ='3Z =72 ;1Z =36示功图见P10图2所示。
二.设计任务1. 机构设计按照行程速比系数K 及已知尺寸决定机构的主要尺寸,并绘出机构运动简图(4号图纸)。
(凸轮要计算出装角后才画在该图上) 2. 选定长度比例尺作出连杆机构的位置图以活塞在最高位置时为起点,将曲柄回转一周按顺时针方向分为十二等分,然后找出活塞在最低位置时和活塞速度为最大时的曲柄位置(即曲柄旋转一周共分十五个位置)并作出机构各位置时的机构位置图,求出滑快的相对位移。
3. 作出机构15个位置的速度多边形求出这15个位置的BA V 、2C V 、B V 、ω2的数值,并列表表示。
(表一) 4. 作出机构的15个位置的加速度多边形求出15个位置的n BA a 、t BA a 、BA a 、2α 、2C a 、B a 的数值,并列表表示。
(表二)5.用直角坐标作滑快B 点的位移曲线B S =B S (φ),速度曲线)(ϕB B V V =及加速度曲线)(ϕB B a a =。
简述尼古拉斯奥托在内燃机发明方面的主要成就

尼古拉斯奥托是一位德国工程师,也被誉为内燃机的发明者。
他的主要成就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燃烧循环理论奥托是第一个提出燃烧循环理论的人,他基于理想气体的燃烧过程,推导出了循环效率的数学公式。
这一理论对于内燃机的设计和优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后来内燃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四冲程内燃机的发明奥托在1876年成功发明了四冲程内燃机,这一发明被公认为内燃机发展史上的重大里程碑。
四冲程内燃机在热效率和动力输出方面都比之前的两冲程内燃机有了显著的提高,成为了汽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的主要动力来源。
3. 点火系统的改进奥托在内燃机的研发过程中,设计了一种由电火花点燃混合气的点火系统。
这一系统极大地提高了内燃机的燃烧效率和可靠性,为内燃机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4. 内燃机实验室的建立奥托在1872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独立的内燃机实验室,这一实验室成为了全球内燃机研究和创新的重要基地。
在这个实验室中,奥托进行了大量的燃烧实验和内燃机性能测试,为内燃机技术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尼古拉斯奥托在内燃机发明方面的主要成就,不仅在于他的理论贡献和创新设计,更在于他对内燃机行业的深刻影响。
他的工作为汽车工业、航空工业和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被认为是现代工业革命的重要推动者之一。
尼古拉斯奥托在内燃机发明方面的主要成就不仅限于以上所述,他的工作还对后来的内燃机技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他的不懈努力和创新性思维,奥托为内燃机领域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使得内燃机逐渐成为了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领域的主要动力来源。
5. 动力传输技术的改进除了四冲程内燃机的发明以外,奥托还在动力传输技术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设计了能够有效传递内燃机产生的动力的装置,使得内燃机可以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如工业生产和船舶运输等。
这项技术的创新为内燃机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6. 内燃机工业的推广奥托不仅仅是一位发明家和工程师,他还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
单缸四冲程柴油机机构设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图文

单缸四冲程柴油机机构设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图文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单缸四冲程柴油机机构设计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专业:车辆工程班级:S1学号:2022126849设计者:黄通尧指导教师:王洪波提交日期:二○一四年七月1、机构简介柴油机是内燃机的一种,如图1所示。
它将柴油燃烧时所产生的热能转变为机械能。
往复式内燃机的主运动机构是曲柄滑块机构,以气缸内的燃气压力推动活塞3经连杆2而使曲柄1旋转。
图1柴油机机构简图及示功图四冲程内燃机是以活塞在气缸内往复移动四次(对应于曲柄轴转两转)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在一个工作循环中气缸内的压力变化可用示功器或压力传感器从气缸内测得,然后将压力与活塞位移的关系绘成曲线图,称为示功图,见图1(b)。
现将四冲程柴油机的压力变化关系作一粗略介绍:=0°—180°,进气阀开启,空气进入气缸。
汽缸内指示压力略低于1个大气压,一般可以1个大气压来计算。
进气结束时,进气阀关闭。
如示功图上的a一b段。
=180°—360°,将进入气缸的空气压缩。
随着活塞的上移气缸内压力不断升高。
如示功图上的b一c段。
膨胀冲程:在压缩冲程结束前,被压缩空气的温度已超过柴油的自燃温度。
因此当高压油泵将柴油喷进燃烧室时,呈雾状细滴的柴油与高温空气相接触,立即爆炸燃烧,使气缸内的压力骤增至最高点。
燃气产生的高压推动活塞下行,通过连杆带动曲柄旋转对外作功。
对应曲柄转=360°—540°,随着燃气的膨胀活塞下行气缸容积增大,气缸内压力逐渐降低,如示功图上c—d段。
排气冲程:排气阀开启,活塞上行将废气排出。
气缸内压力略高于1个大气压,一般亦以一个大气压计算。
对应=540°—720°,如示功图上d—a段。
进、排气阀的开启是通过凸轮机构控制的。
凸轮机构是通过曲柄轴上的齿轮Z1和凸轮轴上的齿轮Z2来传动的。
这一对齿轮称为正时齿轮,由于一个工作循环中,曲柄轴转动两周而进、排气阀各开启一次,所以正时齿轮的传动比为i12=2。
四冲程内燃机设计

四冲程内燃机设计.doc
由于内燃机构造和原理的复杂,设计一款优秀的四冲程内燃机需要涉及许多具体的技术细节,下面是一个基本的设计流程:
1. 确定设计参数:包括功率,转速,压缩比,配气机构,燃烧室设计等参数。
2. 确定发动机类型:考虑使用气缸数、缸径、行程长度、气门数等基本设计要素来确定合适的内燃机类型,包括四缸,六缸或更多缸数。
3. 燃烧室设计:选择合适的喷油器,调整喷油时间、喷油量和喷油角度。
提高燃烧的效率和速度,降低排放和燃油消耗。
4. 配气系统设计:选择合适的气门形状、数量和位置,确定气门开放和关闭时间,以及如何控制和调整时间和位置。
提高气门的效率和输出。
5. 油路系统设计:确保油路的可靠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包括燃油过滤、燃油供应、燃油喷射和燃油压力等。
6. 冷却系统设计:确保散热、温控和效率,包括水泵、散热器、风扇、热交换器和温度传感器等。
7. 动力总成设计:确定发动机和变速器、离合器、驱动轴、差速器、制动器和转向系统等之间的协调、平衡和匹配,以保证整车的驱动性能。
设计的流程需要经过多次调整和改进,最终得出经济,高效,可靠的内燃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四冲程内燃机设计一.设计任务1.机构设计根据行程速比系数K及已知尺寸确定机构的主要尺寸,并绘制机构运动简图1张(A4)。
2.运动分析图解求出连杆机构的位置、速度与加速度,绘制滑块的位移、速度与加速度曲线,完成运动分析图1张(A2)。
3.动态静力分析通过计算和图解,求出机构中各运动副的约束反力及应加于曲柄OA的平衡M(每人负责完成5~6个位置),完成动态静力分析图1张(A1)。
力矩b4.计算并画出力矩变化曲线图1张(A3方格纸)。
5.计算飞轮转动惯量F J。
6.计算发动机功率。
7.用图解法设计进、排气凸轮,完成凸轮设计图1张(A3)。
8.绘制内燃机的工作循环图1张(A4)。
9.完成设计说明书(约20页)。
●分组及组内数据见附表1;●示功图见附表2;●组内成员分功见附表3;●课程设计进程表见附表4;●四冲程内燃机中运动简图见附图1。
二.设计步骤及注意问题1. 确定初始数据根据分组情况(附表1),查出设计初始数据。
活塞行程 H = (mm ) 活塞直径 D= (mm ) 活塞移动导路相对于曲柄中心的距离 e= (mm ) 行程速比系数 K=连杆重心2c 至A 点的距离 2AC l = (mm ) 曲柄重量 1Q = (N ) 连杆重量 2Q = (N ) 活塞重量 3Q = (N ) 连杆通过质心轴2c 的转动惯性半径c ρ 2c ρ= (m 2m ) 曲柄的转速n 1= (rpm )发动机的许用速度不均匀系数 [δ]= 曲柄不平衡的重心到O 点的距离 OC l =OA l (mm ) 开放提前角:进气门:-10°;排气门: -32° 齿轮参数:m =3.5(mm ); α=20°;a h *=1;25.0*=C2Z ='2Z =14; 3Z ='3Z =72 ;1Z =362. 计算连杆及曲柄的长度设曲柄长度为r 、连杆的长度为l ,活塞行程Hr l OB -=∴I (极限位置1)r l OB += (极限位置2)11180+-︒=K K θ θ∴ 可求θsin 2HCB R I ==22)()(CE OC OE -==22)()(DE CD OC -- =22)cos (e R R --θ)1()(22----------------+=+e OF r l2H OE OF += OCOE1sin -=α θαδ-=)2(2sin2-------------------=-δR r l联立(1)、(2)式求解,可求出连杆的长度l 及曲柄的长度r 。
3. 绘制内燃机的机构运动简图(A4)根据曲柄与连杆的尺寸、活塞(滑块)的行程、活塞移动导路相对于曲柄中心的距离e 、各齿轮的参数等数据,参照“附图1”绘制构内燃机的运动简图。
注意:● 严格按比例绘制(推荐1:4)● 先打好图纸的边框,画好标题栏,再根据空间的大小合理安排位置画图。
标题栏放在图纸的右下方。
● 凸轮先不画,待凸轮设计完成后再补画 ● 样例中进、排气阀机构有错,需要找出并更正●图线、箭头要规范、书写要工整(以机械制图中的GB 为准)。
➢ 实体用粗实线➢齿轮的节圆用点划线(间距要基本相同)图1 曲柄滑块机构设计➢ 文字、尺寸(界)线、剖面线用细实线。
粗细线比例为2:1。
➢ 文字与尺寸标注方向朝上或朝左(在尺寸线上写时可朝左,如样图中的162;无尺寸线时只能朝上,如样图中的Z 3。
上下以标题栏中的文字为准) ➢ 假想位置可画成虚线或双点划线(建议用双点划线) ➢尺寸按自己的实际尺寸标注,不要抄样例尺寸。
4. 运动分析1)参照图2设置图纸布局(A2)2)在速度“v 图”与加速度“a 图”之间的位置上,画出曲柄滑块机构的运动简图(参照图3)具体作法:以活塞在最高位置时的“A ”为起点(记为A 0),由A 0开始,顺时针方向将圆等分为12等分,得A 0、1A 、2A 、……,11A 共12个点;找出滑块在最低位置时曲柄上A 点的位置,记为'6A ;找出曲柄OA 与连杆AB 垂直的两点(此时22r l l OB +=),分别记为A '2和A '9。
如此,曲柄回转一周共分为15个位置可近似认为,当曲柄在OA '2和OA '9位置时,滑快B 的速度为最大值。
注意:● 括号内的编号在绘制运动分析图时不用,绘制动态静力分析图时再使用。
●图中,用粗实线画出曲柄滑块的一个位置(任选)。
其它14个位置的曲柄与连杆用细实线画,滑块不画,标注出各B 点的位置即可。
图2 机构运动分析图3 曲柄滑块的运动简图3)设定合适的比例,画出机构15个位置的速度多边形● 在“V 图”的左上角清楚注明绘图比例(mmsm v /=μ)● 速度矢量用粗实线绘制,箭头长宽比约4/1~5/1,绘图要规范、工整 ●若图线太短,不够画箭头时,可用小圆点代替箭头。
4)通过图解法,求出这15个位置的2B C2BA V V V ω、、、的数值。
● 所有公式和计算过程都写在说明书上,不要写到图纸上●在说明书上写出1个点的求解步骤和方法即可(包括简图),其他点直接将所计算数据列在表中即可。
表一 机构各点速度表5)同理,画出15个位置的加速度多边形,求出B C a a 、、、、、22BA tBA n BA a a a α的数值,并将方法和结果在说明书中说明和列表。
(不同的图可用不同的比例,注明即可)表二 机构各点加速度表6)在图纸的右侧绘制15个点的位移曲线、速度曲线和加速度曲线图。
● 坐标与单位要标注清楚● 用粗实线绘制●画出一个完整循环,也就是要画360°(起点要画2次),起点和终点的数据大小要完全相同(因为是同一个点)。
5. 动态静力分析1)计算活塞上的气体压力F p P i ⋅=' (N )F —活塞的面积(cm 2)●注意“附表2”表中的数据单位是mm ,而比例是“(2N/cm 2)/mm ”,所以查表所得数据要进行换算2)求作用于构件上的惯性力2I P =22c a m ⋅- (N ) B I a m P ⋅-=33 (N )3)求出活塞上所受合力的大小及方向3'3Q P P P I++=4)求作用于构件上的惯性力矩222C C m J ρ⋅= (Kg ·m 2)222J M αC I -= (N ·m )●注意转动惯量统一单位5)在A1图纸上等分规划好位置(根据分组情况等分5~6份),见图4。
● 所有的力(力矩)、构件均画粗实线,其余用细实线● 尺寸、标题栏、边框等的标注要符合国标要求,每张图纸都要画边框和标题栏 ● 基本杆组、力多边形尽可能画大一些●不同的力多边形的比例可以不同,但需要分别标注清楚绘图比例6)以连杆2为研究对象,将作用在构件2上A 点处的反力R 12分解为n R 12和tR 12(方向先假设,用虚线画参见图5-a ),取∑B M =0,求出t R 12。
(a ) (b )图4 动态静力分析取∑=0M B ,设M 逆时针为正,则ABI l I l tI l I l AB tl M h P h Q R M h P h Q l R 22221221212212 0-⋅⋅+⋅⋅-==+⋅⋅-⋅⋅+⋅μμμμ即●若tR 12的计算结果为正,表示图中tR 12的方向假设正确;若为负,表示tR 12的实际方向与假设相反。
7)以构件2、3为示力体,取∑=,0F 利用图解法求出nR 12和03R (参见图5-b )●先画已知力,建议从P 开始,参照图5-b 顺序8)以构件3为示力体,取∑=,0F求出23R9)以构件1为示力体(图7-b ),(构件1的重力忽略不计),取∑=,0F求出01R ,再由∑0M =0,求出b M 。
●12R 由图5-b 求得(图中虚线)(a ) (b )图7 求驱动力矩图6 求约束力6. 绘制力矩变化曲线b M =b M (φ)1)把b M =b M (φ)曲线作为d M =d M (φ)曲线(驱动力矩曲线)将同组同学所得30个b M 值,画在一张A4方格纸上,作出d M =d M (φ)曲线,参见图8。
● 注明比例和单位,本图不用画边框和标题栏,但要在右下方写明图名称和姓名 ●在本课程设计中,1ω的方向为顺时针,当b M 与1ω的方向相反时为正,画在横坐标的上方。
2)以b M 的平均值作为阻抗力矩r M (常数)。
这是因为在周期性的速度波动中,一个波动周期内的输入功等于输出功。
即0=∆=-E r d ωω(a )首先求出下列各单元的面积(图8-a ):●1f ,2f ……6f 表示各单元的面积(以φ轴为界),单位为mm 2,在横坐标之下为负值,在横坐标之上为正值。
(b )求出阻抗力矩(r r M M =())的纵坐标H :)(654321mm Lf f f f f f H +++++=●H 的单位为毫米,当乘上比例尺bMμ之后为r M 之值。
图8 画驱动力矩变化曲线图8-a 通过面积求平均阻抗力矩(c )根据求出的H 值,画出r M =r M (φ)阻抗力矩曲线(参见图8-b ,水平线)7. 飞轮转动惯量的确定●在本课程设计中,决定飞轮的转动惯量时,不考虑机构各构件的质量和转动惯量。
1)求出图8-b 中下列各单元的面积(以M r 为界):'1f 、'2f 、'3f 、'4f 、'5f 、'6f 、'7f● 在阻抗力矩曲线之上的面积表示盈功,在阻抗力矩曲线之下面积表示亏功。
● 盈功为正,亏功为负值。
2)根据上面各单元的面积求相应的功Φ⋅⋅=μμd M f W '11 Φ⋅⋅=μμd M f W '22 Φ⋅⋅=μμd M f W '33Φ⋅=μμd M f W '44 Φ⋅=μμd M f W '55 Φ⋅⋅=μμd M f W '66 Φ⋅⋅=μμd M f W '77图8-b 画出平均阻抗力矩,计算飞轮转动惯量3)求出在各个位置上功的累积变化量W ∆=∆a W W 1(Nm ) =∆b W W 1+W 2(Nm ) =∆c W W 1+W 2+W 3(Nm ) =∆d W ……(Nm ) =∆e W …… (Nm ) =∆f W …… (Nm )=∆g W ……(Nm )根据上面各值找出=m ax W …… (Nm ) =min W …… (Nm )4)求出最大盈亏功max W ∆max W ∆=min max W W -=……(Nm )5) 根据许用不均匀系数[δ],求出等效构件上所需的等效转动惯量: []()22maxm kg W J me ⋅∆=δω (6021n mπω=)6)确定飞轮的转动惯量:c F e J J J +=按题意: 不考虑各构件的质量和转动惯量∴ c J 忽略不挤 ∴e F J J ≈8. 计算发动机功率 )(7501602H 1HP n L N b M ⨯⨯⨯⨯⨯=Φμμ9. 凸轮的轮廓设计1)两凸轮的推程角均为60°,回程角均为60°,远休止角均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