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区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系统设计导则》宣贯材料

合集下载

城市慢行系统设计说明

城市慢行系统设计说明

海淀区2018年温泉地区慢行系统完善工程设计说明书一、工程概况为了创造“新北京交通体系”,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给市民出行提供良好的交通环境,打造北京新形象,北京海融达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委托我公司对慢行地区慢行系统完善工程进行施工图设计。

地理位置示意图海淀区温泉地区慢行系统完善工程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北部,西起西六环,东至温泉地区界,南起海淀区界,北至温北路。

本次设计所包含道路为温北路、双坡路、显龙山路(杨家庄路)、御风路、叠风路、簸箕水路、白家疃西路、白家疃路和白家疃东路,共计9条道路,全长约9.37km。

具体项目情况表序号道路名称起点终点长度道路等级1 温北路温泉路黑龙潭路3800m 主干路2 双坡路温泉路温北路650m 次干路3 显龙山路(杨家庄路)双坡路叠风路15号院东侧1600m 支路4 御风路双坡路白家疃西路530m 支路5 叠风路白家疃西路白家疃东路720m 支路6 簸箕水路温泉路御风路210m 支路7 白家疃西路温泉路显龙山路430m 支路8 白家疃路温泉路温北路750m 支路9 白家疃东路温泉路杨家庄路680m 支路二、设计依据及相关规范(1) 设计依据1、北京市交管局设施处《2018年海淀大修及慢行道路交通组织变化审查会议纪要》;2、海淀交通支队《2018年道路大修慢行系统建设会议纪要》;3、北京市海淀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海淀区2018年温泉地区慢行系统完善工程实施方案的批复》京海淀发改(审)【2018】112号。

(2)相关规范1、现况1:2000地形图;2、步行和自行车交通设施改善技术指南(2016.05);3、城市道路空间规划设计规范(J12549-2014);4、《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5、《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2009);6、北京城区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系统设计导则;7、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导则;8、《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GB 51038-2015);9、《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设置规范》(DB 11/T 493.1-2007);(DB 11/T 493.2-2007)10、《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11、现行其它有关标准、规范、规程等。

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导则

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导则
3
2.1.16 稳静化措施 稳静化措施是道路设计中一系列工程和管理措施的总称, 目的是降低机动车 车速、减少机动车流量,以改善道路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同时保障步行和自行 车交通使用者的安全。
4
3
基本规定
3.1.1 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应遵循安全性原则。 1) 应优先保障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使用者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安全性,在满 足安全性的前提下统筹考虑连续性、方便性、舒适性等要求。 2) 应保障步行和自行车交通通行空间,不得通过挤占步行道、自行车道方 式拓宽机动车道,杜绝安全隐患。 3) 步行和自行车道应通过各种措施与机动车道隔离,不应将绿化带等物理 隔离设施改造为护栏或划线隔离,不得在人行道及自行车道上施划机动 车停车泊位。 4) 在过街设施、道路照明、市政管线、街道界面等的设计和维护中应考虑 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使用者的安全,降低交通事故或受犯罪侵害的风险。 3.1.2 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应遵循连续性原则。 1) 应根据不同等级的城市道路布局与两侧用地功能,结合滨水、公园、绿 地空间,形成由城市道路两侧步行道、自行车道与步行专用路、自行车 专用路构成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网络,保证行人和自行车通行的连续、 通畅。 2) 在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网络与铁路、河流、快速路等相交时,应通过工程 及管理措施保障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安全、连续通行。 3) 应研究探索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穿越公园、小区以及大院的可行措施,增 强网络密度,提高连通性。 4) 在设计道路交叉口和过街设施时,应特别注意人行道和自行车道的连续 性,避免出现断点。 3.1.3 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应遵循方便性原则。 1) 在既有城区改造、新区建设、轨道交通、环境综合整治等重大项目实施 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设施布局,并可贯通周边公 园、大型居住区内部路网,作为城市路网补充,形成步行和自行车交通 系统的便捷路径,完善步行和自行车微循环系统。 2) 鼓励结合城市水体、山体、绿地、大型商业购物区和文体活动区,建设 步行和自行车专用道路或禁车的步行街(区) 。在城市滨水空间和公园 绿地中应设置步行专用路和自行车专用路, 方便居民休闲、 健身和出行。 3) 步行和自行车网络布局应与城市公共空间节点、公共交通车站等吸引点 紧密衔接,步行网络应与目的地直接连通,自行车停车设施应尽可能靠

吴子啸-综合交通调查——《导则》与《技术规范》

吴子啸-综合交通调查——《导则》与《技术规范》

2.1 《导则》不《技术规范》适用性
适用于城市综合交通调查、与项交通调查及相应的数据分析不管理工作。
应用领域
交通模型、客流预测 觃划编制 (交通特征)信息发布 ……
适用范围
城市综合交通调查 居民出行调查 道路交通调查 出入境交通调查 公交调查 商用车辆调查 交通生成源调查 ……
使用者 项目计划 调查设计 调查实斲 调查分析 成果管理
货车
5. 工作地和单位调查(Workplace and Establishment Surveys)
工作地出行
6.流劢人口调查(Visitor Surveys)
流劢人口出行
7.停车调查(Parking Surveys)
公兯停车场
道路交通运行调查
2.2 调查项目选择
调查项目选择 基于交通模型开发和修正最大相兰性来选择调查项目; 着重于对成熟技术的推广,未涉及其他类型交通调查和调查新技术。
城市
福州 昆山 临汾 玉环 长沙 兮州 莆田 太原 西宁 厦门 包头 丹阳 东莞 福州 济宁 青州 商丑 泰安 潍坊 郑州 株洲 珠海 赣州 桂林 济宁 九江 库尔勒 醴陵 六盘水 苏州 西安
01居民出行调 查
02机劢车出行调查
03道路交通运行调查
04公交运行调查
05出入境道路交 通调查
06停车特征调查 07典型吸引点交通调查 08货运不物流调查
1.5 不交通调查有关法律法规、相关标准
居民出行和其他交通调查在相关标准、导则、技术文件中均有涉及,但没有综合交通 调查技术文件。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04-2008) “客流预测应以居民出行和相关交通调查的成果为基础,并应保证其成果的时效性和可用性,不宜大 于5年,否则应补充其他有效措施。客流预测的方法、计算模型以及采用的相关参数,预先经过实例 验证其可用性。”

北京市地面公交无障碍系统化设置技术要点

北京市地面公交无障碍系统化设置技术要点

北京市地面公交无障碍系统化设置技术要点
1.全面了解残障人士的需求和特殊需要,设计合适的无障碍公交站点和车辆装备。

2.公交站点应该设计为无障碍通道,包括非滑行表面、坡度合适的便道、足够的候车区域和地面的凸起形状等。

3.公交车辆应该安装无障碍设备,如低地板、无障碍座椅、扶手和折叠装置等,以确保残障人士能够在车上安全舒适地乘坐。

4.公交公司和管理部门应该在实施无障碍公交系统时给予足够的财政和技术支持,确保系统能够得到有效实施和持续维护。

5.对于难以解决的问题和特殊需求,公交公司和管理部门应当与残障人士和残障人组织合作,共同寻求解决方案,确保无障碍公交系统能够满足残障人士的需要。

北京市自行车道彩铺设计导则

北京市自行车道彩铺设计导则

北京市自行车道彩铺设计导则自行车道是城市交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为骑行者提供了安全、便捷的交通环境。

为了增加自行车道的辨识度和美观度,北京市制定了自行车道彩铺设计导则,以规范自行车道的彩铺施工和设计。

一、自行车道彩铺的作用自行车道彩铺是通过在自行车道上采用不同颜色和图案的铺装材料,使自行车道与机动车道、人行道等区域有明显的区分,提高自行车道的辨识度和安全性。

彩铺还可以为城市增添美观的景观元素,提升城市形象。

二、自行车道彩铺的设计原则1. 颜色搭配:自行车道彩铺的颜色选择应与城市整体风格相协调,同时要考虑色彩的明度和对比度,确保骑行者能够清晰地辨认自行车道。

2. 图案设计:可以在自行车道上采用简单的图案,如箭头、自行车标志等,以引导骑行方向和提醒注意事项。

3. 材料选择:自行车道彩铺的材料应具有耐磨、防滑、抗污染等特性,以确保自行车道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4. 维护和管理:彩铺的维护和管理是确保自行车道保持良好状态的关键,要定期清洗、维修损坏的彩铺,并保持彩铺的色彩鲜艳和清晰度。

三、自行车道彩铺的施工要求1. 彩铺施工前应对自行车道进行充分的清理和修复,确保基础平整、干燥。

2. 彩铺材料的选择应符合环保要求,不得含有有害物质。

3. 彩铺施工时应注意施工工艺,保证彩铺的平整度和精确度,避免出现起鼓、开裂等问题。

4. 彩铺施工完成后,应及时进行验收,确保彩铺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四、自行车道彩铺的管理与维护1. 自行车道彩铺的管理应由相关部门负责,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和权限。

2. 定期对自行车道彩铺进行巡查和维护,及时清理杂物、修复损坏的彩铺,保持自行车道的整洁和安全。

3. 针对彩铺的污染和磨损问题,可以采取定期清洗、涂覆保护剂等措施,延长彩铺的使用寿命。

五、自行车道彩铺设计案例1. 颜色渐变:自行车道彩铺采用颜色渐变的设计,从深色渐变到浅色,形成一个温暖的色彩过渡,增加骑行的愉悦感。

2. 图案创意:自行车道彩铺的图案可以与周围的建筑、景观相呼应,形成独特的城市风景线,吸引人们的目光。

DB11T 805-2011人行天桥与人行地下通道无障碍设施设计规程

DB11T 805-2011人行天桥与人行地下通道无障碍设施设计规程
3.2 设置原则··,,··,·················?·····,···?···,······,·。,·‘···........... .... ....。 ..... . } 3 4 无障碍设施设计,··,···,············‘···························。····一 ,。。‘。。。,。‘。,。.,5
4.5 Lift Platform -··、····。·、·····,····,·······,··、·········,··,···、·。··,·,。一 。.,、。,,。,,9 4.6 Disadvantage-friendly track·········!,·,···。············、·。···。··。··。。……9
www.bzfxw.com
DB 11 /T 805- 2011
3 基本规定
3.1 一般要求
3.1.1 人行天桥、人行地下通道的无障碍设施,应按照城市规划有 关要求统一设置,形成完善的无障碍步行系统。 3.1.2 无障碍设施的设计应安全可靠,经济适用,兼顾工程可实施 性、景观要求、管理要求等。 3.1.3 人行天桥、人行地下通道无障碍设施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坡道、梯道、电梯、自动扶梯 、升降平台、盲道、栏杆、扶手、标 识和引导系统等。具备条件的地区可设置信息无障碍系统。 3.1.4 人行天桥、人行地下通道无障碍设施的设计,应充分调研、
4.1 坡道 ······。,·················,·························。······················,·········……5 4.2 梯道 。···。·······。············。···,·。····、··。·······························,·······4·…十·。·6

《北京城区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系统设计导则》编制思路与技术要点

《北京城区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系统设计导则》编制思路与技术要点

(.B in e e lMu ip lE gn ei ein ad R sac ntue e ig 10 8 ,C i ;2 C eg La iY 1 e i G nr nc a n ier g D s n eerh Istt,B in 02 hn jg a i n g i j 0 a . hn i J e n ( e ig n ier g Dei o, t. B rn 0 0 3 C ia .e ig Ta sot inR sac e t , e ig 10 7. B in )E gnei s n C . Ld, e i 10 4 , hn ;3 in rnp r t eer C ne B in 0 0 3 j n g g B j ao h r j

城市交通 第9 第 5 2 1 年 9 卷 期 0 1 月
专题导读
An I r d c i n t pe i lT pis nt o u to o S ca o c
在全球低碳 经济发展和 国家节能减排 的新形势下 ,特别是 面对城市交通拥堵 的严峻形势 ,绿色出行和低 碳交通 日益受到全社会 的强烈关注。如何建立 以高品质的公共交通 为骨干 、步行和 自行车交通 为补 充的城市绿 色交通体 系,促进城市紧凑 、高效 、可持续发展已成 为城市与交通规划、建设及 管理所 面临的关键课题。营造 良好的步行和 自行车交通空间与环境 ,对引导居民选择绿色交通出行 ,减少对小汽车交通的依赖 ,构建与城市
消亡。
中国大多数城市在机动车道路设施方面都有较为详细 的统计数据 ,并且近年来致力于为预测 、模拟城市 机动车交通量的产生和分布建立复杂的数学模型。然而 ,针对 同样在城市中穿梭的行人 、骑车者及其使用的城 市公共空间质量情况 ,一般缺 乏数据统计和实证分析 。《 基于 P P 调研方法的步行和 自行车交通规划设计评 LS

人行天桥及人行地下通道无障碍设计规程

人行天桥及人行地下通道无障碍设计规程

北京市地方标准DB编号:DB xx/XXX-2010备案号:Jxxxxx-2010人行天桥及人行地下通道无障碍设计规程Specification for design of unobstructed pedestrianoverpass and underpass2010—0x—01发布 2010—0x—01实施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发布北京市地方标准人行天桥及人行地下通道无障碍设计规程Specification for design of unobstructed pedestrianoverpass and underpass编号:DB**/***-2010备案号:J*****—2010主编部门: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批准部门:北京市规划委员会施行日期:2010年x月1日2010•北京前言本规程依据北京市规划委员会【批准文号】,由北京市建筑设计标准化办公室组织,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编制。

本规程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2001)、《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CJJ 69-95)的补充,所涉及的有关无障碍设计内容与以上规范不一致之处,均以本规程为准。

本规程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北京地区大量工程实例。

在遵循我国相关规范的基础上,参考香港及其他地区的设计资料,经反复讨论修改形成。

本规程共分4章,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3.基本要求;4.无障碍设施设计。

本规程由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建筑设计标准化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负责具体解释。

为使本规程更好适应北京市无障碍城市发展建设需要,请在使用过程中,注意积累资料,不断总结经验,将发现的问题和意见,函告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32号3号楼[市政总院大厦],邮编:100082)并抄北京市建筑设计标准化办公室(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南礼士路19号建邦商务会馆三层,邮编:100045),以便修订时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