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取材规范(喉、肺、甲状腺)2019版
临床病理检验常见标本取材

1.核对病人的姓名,科室,住院号等。
2. 核对标本性质,取出的部位,标本数目,临床诊断(如胆囊息肉、妊娠)、手术方式3. 是否做标记:如带线、切缘、部位、淋巴结部位。
1.描述颜色、外观(如破碎、絮状、膜状、毛刺等)、体积(应测量忌用比拟)、质地(软,中等、硬等)2. 大于0.5cm 者,应切开包埋3. 送检破碎组织较多时,一个包埋盒内不要包的太多4. 较小或较碎的标本先用纱布包裹(必要时用滤纸)并滴伊红后放于包埋盒内内窥镜标本_大体描述1._色_(质地)组织1 块,大小为***cm2._色_(质地)组织2 块,大小分别为***cm 及***cm3._色_(质地)组织3 块(或3 块以上),最大者大小为***cm,小者大小为***cm内窥镜标本_取材注意事项1. 厚度大于0.5cm 的标本,切开描述切面2. 如遇大体可以辨认的息肉状组织,则描述之,如_色息肉状_(质地)组织1 块,大小为***cm3. 息肉状标本,取材时尽量取完整纵切面,尤其姚取到蒂部4. 直径小于0.1cm 的标本,可描述“针尖大小”5. 直径大于0.1cm 的标本记录实际大小,切忌用“米粒大小”或“绿豆大小”等字样描述。
肠息肉_应注意自蒂部切开并取块刮宫标本_大体描述1._色_(膜样/碎)组织1 堆,总大小/体积为***cm,质地_,部分为_色。
2._色_(质地)组织_块,总体积为***cm,其中最大者大小为***cm,小者大小为***cm。
刮宫标本_取材注意事项1. 尽可能多埋,如送检标本全部包埋,在大体描述后用括号注明“全埋”字样。
2. 请记录者读出简要病史和临床诊断,如遇和妊娠有关刮宫标本,如不全流产等病例,要仔细观察有无绒毛,葡萄状结构甚至有无胎囊结构。
穿刺标本_取材注意事项组织置于滤纸上打包前尽可能将组织展开,保持其条状结构,切勿堆积。
1. 描述外形(圆,卵圆,结节状,不整形等)、表面是否光滑、有无包膜、体积、数目、颜色等2. 切面颜色、质地、性质(实性、囊性、半实半囊)、是否出血、坏死、钙化、结节(若有应单独描述)等、囊性者描述囊壁厚度,囊内容物、囊内壁是否光滑等3. 所有观察异常的部位均应取材,包括病变的主要部分,不同表现处、病变与正常组织的交界、肿瘤切缘、肿瘤侵犯最深处。
病理取材规范PPT课件

准备取材工具
医生需准备适当的取材工 具,如手术刀、取材钳、 镊子等,确保取材过程的 顺利进行。
取材的基本原则
全面性原则
规范性原则
医生需对病变组织进行全面取材,确 保取材的完整性,避免漏诊或误诊。
医生需遵循规范的取材程序,确保取 材的质量和效率。
代表性原则
医生需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病变组织, 以确保病理诊断的准确性。
取材规范规定了取材的部位、数量和质量,确保病理医生 能够获取足够且符合要求的组织样本,从而提高诊断的准 确性。
降低漏诊和误诊风险
通过遵循取材规范,可以减少因组织样本不足或质量不佳 导致的漏诊和误诊,为患者提供更可靠的病理诊断。
促进临床与病理医生的沟通
取材规范可以作为临床医生和病理医生之间沟通的桥梁, 确保双方对取材要求和诊断期望有明确的认识,减少误解 和沟通障碍。
推动病理学科的发展
取材规范的制定和应用有助于推动病理学科的发展,提高病理医生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 ,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2 不同部位病理取材规范
脑部取材规范
总结词
脑部取材需注意部位、大小和深度,确保取到病变组织,同时避免损伤重要结 构。
详细描述
在脑部取材时,应根据病变部位选择合适的切口,注意避开重要的脑功能区和 大血管。取材大小和深度应适度,以足够诊断为宜,避免过度损伤脑组织。
肺部取材规范
总结词
肺部取材需注意病变部位、取材方法和送检方式,确保获取到高质量的病理组织 。
取材规范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1 2 3
标准化研究流程
在科学研究领域,取材规范的应用有助于确保实 验材料的可靠性和一致性,为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和可重复性提供保障。
甲状腺标本大体检查和取材

建议取材数量:
(一)甲状腺肿(弥漫性,多结节性,无单独结节): 推荐: 1. 结节性病变—甲状腺每重5g从结节区取1块,每叶最多10块,
峡部2块。 2. 弥漫性病变—甲状腺每重5g从非均质区(如纤维化或出血区域) 取1块,每叶最少10块, 峡部2块。 最少: 1. 结节状病变—每个结节1块,最多取5个结节。 2. 弥漫性病变—每叶3块,峡部1块。 (二) 单个浸润性或非包裹性病变: 1. 小于2cm—全取; 2. 大于2cm—每cm取1块,重点取非均质区和肿瘤与实质交界处。
第一段(标本整体描述及测量):一般信息核对;标本类型;测量 (X × Y × Zcm)及称重(g);定位标记;有无甲状旁腺和/或淋 巴结,其他特征(包膜破裂、附着的骨骼肌等)
第二到第n段(结节描述)(各个结节分别描述):大小(X × Y × Z单位cm);定位及与边缘或包膜的距离(cm);边缘:浸 润性还是境界清楚;如境界清楚,有无包膜;包膜厚于0.1cm者 要测量厚度; 结节特征(颜色;均质性还是异质性;出血(类 型);囊性变;钙化(类型,位于结节何处)
2.多结节性病变
每一个结节都要视为一个独立的结节记录。当病变
分界不清时,可能很难决定一个病变是独立的病
变还是多结节病变的一部分。这种的情况下:任
何明显增大的或外形特殊的结节(如色泽、包膜)
都可认为是独立的结节。
3.甲状腺实质背景
如果背景中甲状腺实质异常,则实质背景的颜
色及质地的改变应予记录。
(三)大体标本描述
n+1段(周围甲状腺组织):(甲状腺完全切除标本或多结节性甲 状腺肿中如果没有单独的结节,此段变为第二段)背景疾病(结 节性或弥漫性)
附加步骤:照相,组织冰冻,电镜等;
病理取材规范中的样本标识及记录要点分析

病理取材规范中的样本标识及记录要点分析病理取材是病理学诊断的重要环节之一,准确的样本标识和记录能够确保病理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病理取材过程中,对样本的标识和记录要点非常重要,下面进行详细的分析。
1. 样本标识要点分析病理标本的准确标识是保证病理结果准确性的重要保障之一。
标识应包括以下要点:(1)患者信息:标本上应标注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病历号等基本信息,确保标本与患者一一对应。
这些信息对于准确的病理诊断和后续的随访非常重要。
(2)取材医生信息:标本上应标注取材医生的姓名和工号,在后续操作中如果需要咨询或了解取材相关情况时,可以及时联系到取材医生。
(3)取材部位:标本上应明确标注取材部位的详细描述,包括器官、组织或病灶等信息,以确保后续处理和分析的准确性。
(4)取材日期和时间:标本上应包含取材的具体日期和时间,以确保取材过程的时间顺序和样本的时效性。
(5)取材编号:每个标本都应有唯一的编号,编号应清晰可见,以便后续的跟踪和整理。
2. 样本记录要点分析病理样本的记录是病理诊断和随访的基础,一个完整和准确的记录能为后续医学工作提供依据。
下面是样本记录中需要注意的要点:(1)基本信息记录: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病历号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后续对病例的分析和比较。
(2)临床信息记录:记录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等临床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与病理结果的对应和分析,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性。
(3)取材信息记录:记录样本的取材部位、标志、数量等详细信息。
取材信息的准确记录有助于对病理标本的流程跟踪和后续操作的准确性。
(4)标本保存情况记录:记录标本的保存情况,包括标本存放的位置、保存液的种类和浓度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后续对标本的再分析和验证。
(5)实验室检测结果记录:记录实验室检测的结果,包括组织病理学检查、免疫组化、分子检测等,以便后续对病理结果的解读和参考。
(6)结果解读记录:记录对病理结果的解读和诊断,包括诊断意见、病理类型、分级分期等。
病理学取材规范的关键方针与方法辨析

病理学取材规范的关键方针与方法辨析一、病理学取材规范的关键方针病理学取材规范是为了保证病理标本质量和准确性,为医学诊断和研究提供可靠的基础。
关键的方针有:1. 标本采集前的周密计划:在病理学取材的过程中,应提前进行周密的计划,包括患者的临床信息收集、病理检查目的和要求的明确、标本类型和数量的确定等。
这样有助于提高取材效率和准确性。
2. 标本取材的时机选择:取材时机的选择要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和变化规律来确定,以获得最有代表性的标本。
例如,对某些疾病需要在手术切除标本采集前进行冷冻切片术,以评估手术边缘是否存在肿瘤残留。
3. 标本的有效固定与保存:在取材过程中,标本的固定和保存至关重要。
正确选择合适的固定液可以避免标本缺失或变形,并能保持组织的形态结构和生化活性。
固定液选择上,应根据标本类型和需要进行选择,如福尔马林适用于常规组织学检查,而乙酸乙酯适用于免疫组织化学。
4. 标本标志与记录:在取材过程中,应标志清晰,记录详细,以确保标本的可追踪性和数据的精确性。
标本标志应包括患者信息、取材部位、编号和日期等。
同时,应将取材信息准确地录入病理数据库,以便后续数据的查询和分析。
5. 严格遵守病理取材的伦理和法规要求:在进行病理学取材时,严格遵守相关的伦理和法规要求,保证患者隐私的保密性,确保取材过程的合规性和可靠性。
二、病理学取材规范的关键方法1. 标本取材的准确性:在进行病理学取材时,应根据病变部位和病理性质进行合理的取材,确保标本能真实、准确地反映病理变化。
同时,要注意标本的大小和分割方式,避免过大或过小的标本影响后续的病理学检查。
2. 标本取材方式的多样化:为了满足不同检查目的的需求,病理学取材的方式也需灵活选择。
常用的取材方式包括组织切片、细胞涂片、冰冻切片和细胞脱落液等。
根据不同疾病类型和具体情况,选取合适的取材方式,以提升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标本的快速固定和处理:在标本取材后,应迅速将标本进行固定和处理,以避免标本变形和损坏,并保持组织形态的完整性。
病理取材规范的关键标准与实践指南

病理取材规范的关键标准与实践指南病理取材是病理学诊断的基础,它的准确性和规范性直接影响着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为了达到规范的取材标准,需要了解和掌握一系列的关键标准与实践指南。
本文将详细介绍病理取材的规范要求,包括标本的选择、取材部位、取材方法等方面,旨在提高病理科医师的工作质量和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1. 标本选择在进行病理取材时,首先需要明确标本类型。
病理标本可以大致分为固定标本和冻结标本两类。
固定标本一般是通过组织固定剂进行处理后进行病理学分析,而冻结标本则是在手术过程中迅速冷冻并进行病理学分析。
根据疾病类型和取材目的,医师需选择合适的标本类型。
对于常见的肿瘤病理取材,一般优先选择手术标本。
手术标本包括切除标本和穿刺活检标本。
切除标本对于肿瘤的定性定量分析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穿刺活检标本主要用于肿瘤初诊和复发病例。
此外,对于某些疾病的特殊标本,如心脏、肺和肾脏等,需要特别注意取材的标本处理方法。
选择合适的标本类型对于保证病理诊断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2. 取材部位取材部位对病理诊断的准确性有着直接影响。
根据不同的病理类型,医师需选择合适的取材部位。
对于手术标本,取材应囊括肿瘤的全切面。
肿瘤的边缘切片是判断手术切缘是否清晰的重要依据。
在选择切取位置时,应尽量避免坏死、出血和囊变区域,并优先选择病变组织块和非病变组织的交界区域。
在穿刺活检时,应遵循“见病灶,取病灶”的原则。
避免采取病灶边缘组织,以免影响病理诊断结果。
如果病灶不明确,应取活检组织的最深处。
对于特殊标本,如心脏、肺和肾脏等,应注意取材部位的选择。
心脏取材应包括心肌、心内膜和心包。
肺组织取材时,应避免取到病变区域以外的正常肺组织。
肾脏取材时,应取肾实质和肾盂等部位。
3. 取材方法取材方法直接影响病理标本的质量和诊断的准确性。
正确的取材方法应遵循以下原则:(1)避免污染:在取材过程中,医师应妥善处理标本,避免污染。
遵循无菌操作规范,使用洁净器械和材料,并保持取材场所的清洁。
病理科操作规范及流程

病理科操作规范及流程病理标本的验收规范及流程病理科应有专人验收普通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常规活检)申请单和送检的标本。
(二)病理科验收人员必须:1.同时接受同一患者的申请单和标本。
2.认真核对每例申请单与送检标本及其标志(联号条或其他写明患者姓名、送检单位和送检日期等的标记)是否一致;对于送检的微小标本,必须认真核对送检容器内或滤纸上是否确有组织及其数量。
发现疑问时,应立即向送检方提出并在申请单上注明情况。
3.认真检查标本的标志是否牢附于放置标本的容器上。
4.认真查阅申请单的各项目是否填写清楚,包括:①患者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送检单位(医院、科室)、床位、门诊号/住院号、送检日期、取材部位、标本数量等],②患者临床情况[病史(症状和体征)、化验/影象学检查结果、手术(包括内镜检查)所见、既往病理学检查情况(包括原病理号和诊断)和临床诊断等]。
5.在申请单上详细记录患者或患方有关人员的电话号码,以便必要时进行联络,并有助于随访患者。
(三)验收标本人员不得对申请单中由临床医师填写的各项内容进行改动。
不合格标本的处理规范与程序1.申请单与相关标本未同时送达病理科;2.申请单中填写的内容与送检标本不符合;3.标本上无有关患者姓名、科室等标志;4.申请单内填写的字迹潦草不清;5.申请单中漏填重要项目;6.标本严重自溶、腐败、干涸等;7.标本过小,不能或难以制做切片;8.其他可能影响病理检查可行性和诊断准确性的情况。
病理科不能接收的申请单和标本一律当即退回申请医师,不予存放,并记录。
病理标本检查和取材规范及程序1.取材前阅读申请单中的内容,初步判断病变的性质。
2.核对申请单的编号与标本的编号、标本的份数是否相符。
3.对于核对无误的标本应按下列程序取材:3.1小标本和不完整的标本通常为活检标本,应按如下标准取材。
3.1.1应描述和记录送检标本的数量(少量时精确计算,多量时进行估计)、大小(若干mm或cm;多量时聚拢测量)、形状、色泽和质地等。
病理学中的取材规范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病理学中的取材规范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形态学和功能异常的科学,而病理诊断是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基础。
在病理诊断中,正确的组织样本和准确可靠的实验结果对于疾病的判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
因此,病理学中的取材规范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成为保证病理诊断准确性的重要环节。
取材规范是指在进行病理取材时,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程序采集适当样本的操作流程。
它的目的是确保取得的组织样本具有良好的质量,能够提供准确的病理诊断信息。
取材规范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取材部位和数量的选择。
取材部位需要准确、恰当地反映病变的位置和程度。
对于病灶多发或有代表性的疾病,应取多个部位的样本。
另外,取材量也十分重要,过少的样本可能无法提供充分的信息,而过多的样本则可能增加检查的工作量。
其次是取材方式和工具的选择。
不同的病变和需要检查的组织结构决定了取材方式和工具的选择。
常见的取材方式包括切片取材、冻结取材和穿刺取材等。
在选择工具时,需要考虑到工具的尖端是否锐利、松紧是否适宜以及是否有切床可供操作等因素。
再次是取材的正确操作。
取材操作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并且要求操作人员具备一定的解剖学知识和操作技巧。
在取材过程中,应注意不破坏组织结构和形态学特点,避免混杂其他组织或细胞,以免影响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衡量一个实验方法的重要指标。
在病理学中,实验结果主要包括组织切片的病理形态学描述和免疫组化实验等。
为了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是严格按照实验方法操作规范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应遵循操作规程,按照正确的顺序进行,避免影响实验结果。
同时,实验仪器和试剂应该经过校准和质控,以确保实验条件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其次是对实验结果的评估和验证。
在进行实验结果的解读时,应结合临床资料和其他实验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和判断。
此外,还可以通过重复实验和对照实验来验证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由左右侧叶及中线位 上的峡部组成。 上端平甲状软骨中部, 下缘达第6气管软骨 环,峡部位于第2-4 气管软骨环前。
取材规范
10
1.标本的术式; 2.标本的方位; 3.测量; 4.有无其他组织; 5.确定病变位置,涂墨; 6.肿块的性质,与被膜 和切缘的关系。
取材规范
11
取材规范
12
快速甲状腺标本
取材规范
18
取材规范
19
取材规范
20
小结
“魔术需要科学的探究精神!
取材规范
6
肿瘤的生长方式: 浸润型、菜花型、包块型、混 合型。
肿瘤的切缘: 测量肿瘤与上、下、左、右侧 切缘的距离。
取材规范
7
肿瘤的体积及浸润深度: 测量体积大小、浸润深度,描 述切面情况。
肿瘤周围组织: 各取一块,有肿瘤浸润的部位 各取两块。
淋巴结: 送检淋巴结全取。
取材规范
8
取材规范
2 甲状腺
取材规范
13
乳头状癌
取材规范
14
桥本甲状腺炎
取材规范
3肺
15
肺活检标本: 1.核对; 2.清点数量,测量总体积的大 小,如果组织块大小悬殊较大, 分别测量总体积及量大块与最 小块的大小。 3.描述组织的颜色、形状、质 地; 4.包埋,每盒不超过4块。
取材规范
16
肺段及肺锲形切除标本: 1.核对; 2. 确定肿瘤位置,切除缝合钉, 肺切缘及邻近肿块的胸膜处涂 墨, 3.垂直切缘切开肺组织,描述 与切缘、气管及胸膜的关系;
取材 规范
1喉 2 甲状腺
3肺
取材规范
1喉
2
位于颈前正中, 舌骨下 第3-5颈椎平面 上通喉咽 下接气管。 下气道门户
取材规范
3
取材规范
4
喉后面观
取材规范
声门位置
5
肿瘤的部位及范围: 1.肿瘤位于声门上区/声门区/ 声门下区; 2.肿瘤知否累及前联合/后联 合/喉室/口咽黏膜/气管黏膜, 是否累计对侧。
切缘:2cm 胸膜:1cm 最大面,其余组织
取材规范
17
肺叶及全肺切除标本: 1.核对; 2.方位:左肺肺动脉在支气 管的上方; 3.气管、血管断端、距肿瘤 最近处胸膜涂墨; 4.沿气道打开,肿瘤大小, 切面情况,与周围的关系; 5.取材数量与部位(3cm, 2cm); 6.淋巴结; 7.为受累肺叶至少取两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