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李瓶儿悲剧意蕴的深层透视(1)

合集下载

论李瓶儿

论李瓶儿

论李瓶儿一、金钱的置换与幸福的生成李瓶儿的身世在《金瓶梅》中并未指出因之成为阙文,然而她短暂的一生中却波澜四起。

从书中的描写可以看出李瓶儿先后有四任丈夫,而唯有西门庆是她最为自觉自愿以身相许的一个,但却并未长久,她在婚姻中的不幸使她的个性由张扬到内敛,她自身也完成了一个由女人到“母亲”的裂变,由冲动到理智的回归的思想转变过程。

李瓶儿的性格形成和她的悲剧命运与她的感情史和婚姻史有很大的关联,当时花子虚已亡后,西门庆久不与她来往,被西门庆唤起的对异性特别是对年轻异性的渴求,种种原因促成了她与蒋竹山的姻缘。

可婚后,李瓶儿却发现蒋竹山并不是她所一直期望的人。

于是,在李瓶儿赶走蒋竹山之后她来到了梦寐以求的西门大官人的府内,她天真地以为,从此以后她的婚姻将是幸福的,未来的生活充满阳光,她的憧憬在进入西门府后一日日被削减,甚至失去了她的孩子,她虽然付出了那么大的代价,而等待她的依然是悲惨的结局。

李瓶儿之所以得到了西门庆的爱慕,并且成为西门庆的妾,不仅仅因了她的美貌,而很重要的一方面也与她拥有着那么多的钱财有关。

使李瓶儿因了她的财富在西门庆心中的砝码更为加重,她得到的幸福便更为踏实和持久。

二、欲望的膨胀与人性“善”的丧失在未嫁入西门庆府上之前,作为一个女人的李瓶儿她不惜用自己的金钱和美色,来满足自己无限膨胀的欲望。

虽然李瓶儿追求自己婚姻生活的幸福自当无可指责,但她在追求过程中的一系列举动却让人不敢恭维甚至让人不齿。

在花子虚身上之薄情,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她对自我欲望满足的急切。

在西门庆的故意归罪于她,让她受冷落,甚至抽打她时,她反而由衷地去赞美和奉承西门庆。

作为一个“第二性”的她,她认为自己的入赘蒋竹山确实是不忠于西门庆的表现,但她显然不可能也不会去质问西门庆在家里的妻妾成群在外的荒淫无度是否忠于自己。

作为一个女人的李瓶儿为了追求人欲的满足,她连一点点的尊严都没有了,她得到感官满足的同时却失去了自尊和人格。

李瓶儿付出了她的美貌、青春、钱财甚至生命,她是一个可怜可悲的女人,她是一个可爱可恨的女人,她又是一个无辜无助的女人,她的命运被她膨胀的私欲抒写着展演着,血淋淋地展演,使人不忍目睹。

浅析《金瓶梅》中李瓶儿的善与恶

浅析《金瓶梅》中李瓶儿的善与恶

113[摘 要] 在《金瓶梅》中,李瓶儿是一个一直在追求情欲满足的女人。

作为一个在中国文学史上形象没有陈陈相因的另类女子,很多学者认为李瓶儿的性格在嫁入西门府前后有着判若两人的断裂性,视之为兰陵笑笑生的创作疏漏,但是纵观李瓶儿哀怨凄凉的一生,通过细腻地体察其“善”“恶”背后的成因,可以看到李瓶儿前后性格变化的合理性。

通过剖析李瓶儿“恶”与“善”的来由,发现李瓶儿的性格是一以贯之的以追求自身情欲满足为核心,这种前后性格“断裂”并不突兀,是她人生追求得到满足后的彰显。

[关 键 词] 李瓶儿;《金瓶梅》;性格变化浅析《金瓶梅》中李瓶儿的善与恶刘 婷生活在《金瓶梅》场域中的人们,烙着时代的印痕,几乎都囿于物欲和性欲的围城中,而无太多的人生境界追求。

作为《金瓶梅》中的二号人物,李瓶儿的人生轨迹也是这种演绎。

她的性格在嫁给西门庆前后有着不同的倾向性,这两种倾向性到底是背道而驰还是一脉相承,这需要从文本中仔细揣摩。

一、未被满足的情欲导向的“恶”李瓶儿在嫁予西门庆之前经历了三段婚姻,但是无一例外,都没有获得自身情欲上的满足,未被满足的情欲引导李瓶儿一步步走向张扬人性的“恶”。

在梁府做妾时,李瓶儿过得就不算安稳。

按照常理,男主人的妻妾都应该生活在内院之中,但由于蔡夫人善妒,“婢妾打死者多埋在后花园中”,于是她不得不在外边的书房住。

她像一只见不得光的老鼠一样在外书房里躲躲藏藏、战战兢兢,生怕一不小心就入了娘家强势的主母眼里,而自己的夫主并没有足够的能力甚至是根本没有强烈的意愿去保护她,女人可以再换,但是如果惹怒了权势滔天的岳家那就得不偿失了。

李瓶儿不知道自己何时会像梁中书的其他妾室一样变成后花园里的一抔黄土,在这段畸形的婚姻关系里惶恐度日,时时为自己的生命安全担忧,又何谈情欲的满足?可以说在梁中书府上为妾的这段经历是造成李瓶儿缺乏安全感、情感空虚,以至于后来不惜一切代价去寻求满足的重要原因之一。

后来梁府突遭变故,李瓶儿“与养娘妈妈走上东京投亲”。

低头的温柔——简析李瓶儿

低头的温柔——简析李瓶儿

文学评论·古典文学低头的温柔——简析李瓶儿连嫣 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摘 要:通过对李瓶儿一生的概括和,表现李瓶儿性格的复杂性,把她与潘金莲庞春梅进行对比,突出她的温柔多情与善良,展现了李瓶儿被时代禁锢的悲剧的命运与其独有的温情。

关键词:金瓶梅;李瓶儿;温柔;情欲;卑微[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3-099-01徐志摩在《沙扬娜拉》中写道:“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不知为何,那“低头的温柔”总让我不由自主地想到李瓶儿的一颦一笑,作为《金瓶梅》的女主角之一,李瓶儿给我的感觉不同于潘金莲与庞春梅那般露骨淫荡,而是如同“一朵水莲花”默默地隐忍地开放在那个糜烂无奈的时代。

当然,她也是一个颇具争议的女性,有人认为她与潘金莲一样都是欲求不满的淫女荡妇,骨子里泼辣无情,也有人认为她是一个优雅的女性,大度善良,从灵魂与行为上都较金莲高尚。

而在我看来,她就如同一个“千面娇娃”性格复杂多面,需要人们细细体味,慢慢感知。

金莲与春梅都是花朵的名字,一朵是金色的莲一朵则是盛放在春天里的梅,都有一种妖艳高傲甚至放荡的意味,而“瓶儿”则蕴含着更多的意义,首先瓶子是一种容器,金莲与春梅都可以安插于其中,我想这或许在暗指李瓶儿的大度宽容,容忍着骄纵的金莲与春梅。

再者瓶子脆弱易碎,就好似那较小软弱的李瓶儿,最终无力抵抗潘金莲的落井下石而身亡。

而在一些评论书上也写道李瓶儿的名字充满性意味,她出生之时因有人给她送来一对鱼瓶儿而取名“瓶儿”,而瓶与鱼都与女性生殖器官有关,由此人们的出这样的结论:李瓶儿代表了当时女性,用她的一生演绎了女性从发情求偶到繁殖后代直至死亡的全过程。

这种说法或许有一定道理,但是让人产生女性只有生殖这一种功能的错觉,而把女性过多地与动物最原始的冲动结合在一起,容易让我们忽略了女性作为人类拥有最丰富细腻的感情。

李瓶儿不似潘庞二人般张扬泼辣,然而她并没有因为自己的默默隐忍而被二人抢了风头,相反她的温柔多情更让人为之一震。

李瓶儿人性丑恶与真善论文

李瓶儿人性丑恶与真善论文

李瓶儿人性丑恶与真善论文摘要:我不得不感慨作者的构思的巧妙,他眼中的人物没有十足的好也没有十足的恶,都是好坏各半,其实这种残缺的描述才是真正的描述,李瓶儿是作者笔下的典型形象,她的多种性格的矛盾交织的背后才是人们最真实的生活。

我们解读李瓶儿的性格,就是在解读当时的社会,也是在解读千百年来历史的长河淌过的印迹。

李瓶儿是《金瓶梅》之“瓶”。

在整部小说中,西门庆与潘金莲是借《水浒传》中的人物而来,由配角变成主角,上演了一出昏天黑地的狂欢戏,而李瓶儿,作为书中仅次于他们的主角,却是由作者自己独创出来的,书中的她邪恶当中有慈悲,断肠之下仍受宠,集各种情感为一身,作者写得矛盾重重,读者看来爱恨交加。

正如鲁迅先生评价《金瓶梅》时所说的“一时并写两面”(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如果说,后来《红楼梦》的写作打破了“好人一切皆好,坏人一切都坏”的人物塑造传统,那么这种创作尝试,从《金瓶梅》就已经开始了,确切的说是从《金瓶梅》中作者对李瓶儿这个人物的创造时就开始了。

关于李瓶儿性格的前后转变,令我们疑惑,她对花子虚、蒋竹山两任丈夫的凶狠、悍戾,这是狮身,而她在嫁给西门庆之后表现的善良和宽容是人面。

狮身和人面就是兽与人的差距,到底是怎么样的大熔炉让她完成了这种转变。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当时的时代环境;古代婚姻制度;李瓶儿自身的遭遇。

下面我们具体的一一探究。

一、当时的时代环境《金瓶梅》时代的明神宗本身就是一个“朝欢暮乐、爱色贪杯”的人,他为了满足一己之私欲,营建艮岳,搞得“官吏倒悬,民不聊生”(《金瓶梅》第六十五回)在封建专制社会里,将暴露社会黑暗的焦点集中到以皇帝为首的最高统治集团身上,可谓抓住了社会腐朽破败的要害,再由皇帝的骄淫奢引申出当时社会,一层面描写了像西门庆一类人凭借自己的经济实力勾结衙门、不法经商、拼命敛财的同时又靠自己的不义之财贿赂更高的官场,成为为集财、权、势于一身的地方一霸;另一方面,作者通过对西门庆这类社会蛀虫的描写,隐射了当时的社会上至朝廷下至市井,官府权贵与豪绅富商狼狈为奸、鱼肉百姓、无恶不作的现实,从客观上表明了这个社会的无可救药。

试析李瓶儿悲剧性特点的表现

试析李瓶儿悲剧性特点的表现
死者 , 都埋 在 后 花 园 中。 这李 氏 只在 外 边 书 房 内住 , 家唯 一 的 血 脉 、 吴 月 娘 的儿 子孝 哥 也 在 1 5岁 出 家 当 有 养娘 扶侍 。 ” 从 这 段话 中 我们 可 以 略知 李 瓶 儿 的 和 尚去 了 , 西 门家 只 留得 吴 月娘 独 自忍 受 十几 年 的 孤
崩病复发 , 无药可救 , 死 时年仅 2 6岁。“ 李瓶儿之悲 难 。在 处理 此事 时 , 李 瓶 儿 因难 耐八 个 月 的空 虚 和 无 嫁 给 了蒋 竹 山 , 西 门庆 因此 大 怒 , 打 走 了蒋 竹 山 , 剧 不 只是 一 幕 个 人 的悲 剧 , 而 是 一 幕 家 庭 悲剧 , 也 是 聊 ,
潘 金 莲 被 武松 挖 心祭 哥 , 李 娇 儿 趁 格 的悲 剧 与其 生 活 经 历 有 着 密 切 的联 系 。 “ 李瓶儿 , 西 门庆 纵 欲 而 死 , 先 与大 名府 梁 中书 家 为妾 。其 夫人 性 甚嫉 妒 , 婢 妾 打 乱 盗 钱财 , 孟 玉楼 再嫁李 衙 内 , 孙雪 娥 被 迫 自杀 , 西 门
文 学史 》 认 为李 瓶 儿 这 个 人 物 形 象 缺 乏 性 格 的 真 实 : 东 提刑 所 的理刑 副 千户 。与 此 同时 , 在 只有 一 个人 丁 “ 李 瓶儿 对待 花 子 虚 和 蒋 竹 山是 凶悍 而 狠 毒 的 , 但 是 的西 门家 里 , 李 瓶儿 入 门不 久就 为西 门庆 生 了一 个 男 在 做 了西 门庆 的第 六 房 小 妾 之 后 却 变 得 善 良和 怯 懦 孩 —— 官哥 儿 , 瓶儿 生 子 与 西 门庆 加 官 几 乎 是 同 时 ,
忍 气吞 声 , 压 抑情感 。李瓶儿 在 西 门家 中让 嚣 张 跋扈 的潘 金莲 得 寸进 尺 , 最 后 害死 官哥 儿 。“ 李 瓶 儿 的命

对李瓶儿悲剧意蕴的深层透视

对李瓶儿悲剧意蕴的深层透视

A Deep Perspective of Li Pinger's Tragedy
Implication
作者: 陈家桢
作者机构: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科研处,湖南株洲412007
出版物刊名: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57-60页
主题词: 李瓶儿;悲剧意蕴;透视;负疚;因果报应
摘要:李瓶儿的性格里原本包含着热情、和顺、善良、柔弱等因素,只是在为自己寻找可意男人的时候,这些因素才处于抑制状态,而暂时代之以它的反面.在情感得到满足后,李瓶儿因慑于因果报应而放弃自我,用恪守佛教伦理的方式来寻求解脱,最终带着精神上的重伤和心理上的负疚以及对因果报应惩罚的恐惧告别了人世.。

李瓶儿的“矛盾”性格原因探析

李瓶儿的“矛盾”性格原因探析

李瓶儿的“矛盾”性格原因探析李瓶儿的“矛盾”性格原因探析-大学语文论文李瓶儿癿“矛盾”性格原因探析摘要:李瓶儿在嫁入西门庆家前后表现出薄情不痴情、冷酷不温婉癿巨大反差。

细看李瓶儿癿性格呾生活遭遇,这种反差叧是奵面对不同癿人生际遇时,在“性”呾“情”丟种因素作用下符吅情理癿反映。

作者在塑造李瓶儿这一形象癿时候,也强调了这一点。

在作者对李瓶儿癿描写中,自始至终都可看到奵愚浅又深情、单纯又醇厚癿性格特征。

关键词 :李瓶儿人物性格金瓶梅《金瓶梅》文本癿矛盾一直为学界所关注,其中李瓶儿在嫁入西门庆家前后所表现出来癿薄情不痴情、冷酷不温婉之间癿反差更是学界关注癿焦点。

对此有以下几种意见:第一,叙述者癿原因,即成书过程中由于作者癿疏漏戒“镶嵌”所致。

《金瓶梅》成书过程中“镶嵌”了不少前人癿作品,作者创作人物时使用了不同癿原型,故产生了人物性格癿前后矛盾。

韩南认为李瓶儿嫁入西门家前癿形象不《水浒传》中卢俊义“无情无义癿妻子”有几分相像[1],陈国军则认为这一形象可能源自明代传奇小说《张于湖传》[2]。

胡令毅分析嫁入西门家后癿李瓶儿原型可能是胡宗宪原配夫人章氏[3]。

第二,人物自身原因,即李瓶儿由情生痴造成癿性格转变。

从人物自身癿逻辑来看,有研究者认为李瓶儿在嫁给西门庆之后,因为欲望癿满足、情感癿归属、生活癿安逸以及对自己罪孽癿悔意等原因而选择了人性善癿一面。

这种观点夗可以在文学史著作中看到,奷夏志清在《中国古典小说》中评价“为自己癿过去而忏悔癿李瓶儿来到西门庆家时变成了另一个人,奵不再像先前那样冷酷无情寡廉鲜耻了”[4]。

其他学者从环境呾内心丟方面,细致分析了李瓶儿以嫁入西门庆家为分界点,奷何从狠毒势利、冷酷绝情变得宽厚,淑、谦恭怯懦[5]。

笔者认为以上丟种观点幵不矛盾,即便作者在创作瓶儿这一形象时使用了不同癿原型,其在叙事过程中还是有意地将瓶儿癿变化吅理化了。

本文在细读文本癿基础上,试图从性癿因素呾情癿因素丟个角度理解李瓶儿性格中癿矛盾因素。

李瓶儿悲剧形象浅析

李瓶儿悲剧形象浅析

李瓶儿悲剧形象浅析
李宽
【期刊名称】《雨露风》
【年(卷),期】2022()7
【摘要】李瓶儿经历了四段不幸的婚姻,在嫁入西门府后,其性格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这一变化是由自身性格及社会身份的转变而引起的。

李瓶儿的一生是悲剧的。

本文从李瓶儿的人生经历入手,探讨造成其人生悲剧的原因。

【总页数】3页(P00042-00044)
【作者】李宽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
【相关文献】
1.两种价值取向的建构及其毁灭的悲剧--潘金莲、李瓶儿形象的意义
2.“气”的失衡及其重构的悲剧——潘金莲、李瓶儿形象解读
3.论李瓶儿形象的矛盾性及其悲
剧性4.论李瓶儿形象的矛盾性及其悲剧性5.社会角色理论视阈下李瓶儿的悲剧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1-10-11作者简介:陈家桢(1954-),男,山东昌邑人,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科研处,副教授。

 2001年12月第34卷第4期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Y anbian University (S ocial Science ) Dec.2001Vol.34 No.4对李瓶儿悲剧意蕴的深层透视陈 家 桢(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科研处,湖南株洲412007)[摘要]李瓶儿的性格里原本包含着热情、和顺、善良、柔弱等因素,只是在为自己寻找可意男人的时候,这些因素才处于抑制状态,而暂时代之以它的反面。

在情感得到满足后,李瓶儿因慑于因果报应而放弃自我,用恪守佛教伦理的方式来寻求解脱,最终带着精神上的重伤和心理上的负疚以及对因果报应惩罚的恐惧告别了人世。

[关键词]李瓶儿;悲剧意蕴;透视;负疚;因果报应[中图分类号]I207.4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311(2001)0420057204A Deep Perspective of Li Pinger ’s T ragedy ImplicationCHEN Jia 2zhen(Division of Scientif ic Research ,Zhuz hou Teacher ’s College ,Zhuz hou ,Hunan 412007,Chi na )Abstract :Li Pinger ,Who is warm 2hearted gentle ,kindhearted and delicate by nature ,doesn ’t reveal her real character when searching for a satisfactory man.After she is content with the feel 2ing ,Li Pinger forsakes herself because she is afraid of being punished because of what she has done end extricates herself by obeying moral principles.Li Pinger died with a feeling of deep hurt ,a guilty conscience and the fear of being punished because of what she had done.K ey w ords :Li Pinger ;tragedy implication ;perspective ;guilty conscience ;being punished be 2cause of what one has done 《金瓶梅》作者把李瓶儿的名字列在书名的第二个字,不免有谴责之意。

李瓶儿的悲剧合乎人情之常,离可能发生和时常发生的事情不远,作者通过足以激发恐惧与怜悯的行为,在反映李瓶儿哀怨凄凉一生的同时,细腻地展示出其情感历程。

作者塑造出这样一位具有文化深度的女性,其意义不仅仅是写一个人,更重要的是写社会。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写的《中国文学史》在谈到李瓶儿时认为缺乏性格真实,“李瓶儿对待花子虚和蒋竹山是凶悍而狠毒的,但是在做了西门庆的第六妾之后却变得善良和懦弱起来,性格前后判若两人,而又丝毫看不出她的性格发展变化的轨迹”。

[1]这是一种带有普遍性的观点,也是对李瓶儿这一人物形象最难把握的地方。

笔者从李瓶儿身上并未发现人格的割裂,倒是看出了作者对人性认识的深化,对人性的全方位理解和对传统文学观念的突破。

关于李瓶儿的家事,因书中没有叙述而成阙文。

作者在第10回介绍说:“原来花子虚浑家,娘家姓李,因正月十五日生,那日人家送了一对鱼瓶儿来,就小字唤作瓶姐。

”[2]第13回,作者又借李瓶儿本人的话介绍说:“一个冯妈妈看门首———是奴从小儿养娘,心腹人。

”[2]从生日有人送鱼瓶儿和有养娘服侍这两点来看,李瓶儿很可能出身于一个有一定社会地位或比较富有的家庭。

李瓶儿的初婚是不幸的,欲为人妻而不可得,虽名为大名府梁中书的侍妾,实际上地位比奴婢高不了多少。

梁中书夫人是当朝太师蔡京的女儿,妒嫉狠毒,醋兴发作打杀奴婢埋进后花园则属常事。

李瓶儿豆蔻年华之际在梁府熬命,如履薄冰。

名为“瓶儿”,说明她不过是梁中书陈设在外书房的一只花瓶儿而已。

李瓶儿初次出场,乃是一位姿色美丽、仪态万方的青年贵妇,连西门庆这个风月场中的老手见了也“不觉魂飞天外,魄散九霄”,[2]相信这也是花太监初见李瓶儿时的感觉。

大概正是凭着这种感觉,花太监才“使媒人说亲,娶为正室”。

[2]李瓶儿侥幸不死,趁乱带了一百颗西洋大珠并二两重一对鸦青宝石逃难到东京,被花太监看中。

阉竖好色,名为娶与侄子花子虚做媳妇,实际上是花太监的玩物,李瓶儿过着屈辱畸形的生活。

如果说在花太监死之前,李瓶儿与花子虚之间存在着的是有名无实的婚姻,那么更可悲的是,在花太监死后,二人的关系进一步恶化,婚姻呈现出僵死状态,因为花子虚显然最清楚自己是一个“被伤害的第三者”。

[3]李瓶儿生活在这样的婚姻关系中,其孤独寂寞是可想而知的。

西门庆闯入生活,是李瓶儿人生历程中的重要转折点。

就在她一心准备嫁给西门庆作妾的时候,凭空出现了一场风波。

西门庆京案累身,面对这场事关身家性命的官司,他使出浑身解数,上下打点行贿,把平日里供他淫乐的女人暂时统统抛在了脑后。

这边李瓶儿一无所知,“渐渐形容黄瘦,饮食不进,卧床不起”。

[2]她误以为西门庆中途变卦,另觅新欢,在生命垂危之际把蒋竹山招赘进舍。

这就是李瓶儿的第三次婚姻。

蒋竹山是一个“轻浮狂诈”的人,为了达到占有李瓶儿的目的,可谓机关算尽。

李瓶儿心里爱的是西门庆,与蒋竹山本无感情可言,情欲又无法得到满足,渐生厌恶之心并将其赶走是在情理之中的。

李瓶儿无论是给梁中书做妾,再嫁花子虚为妻,还是一度招赘蒋竹山,都未能满足她作为一个正常女人的情感需求,这不能不说是人生的悲哀。

而造成这种不幸的根本原因,便是不合理的婚姻制度和她本人的不幸遭遇。

因此,李瓶儿前期排斥花子虚、蒋竹山,甚至包括梁中书和花太监,都可看作是对不合理婚姻制度和个人不幸遭遇的抗争。

李瓶儿如愿已偿地成为一名侍妾后,除了希望能够长久地同西门庆生活在一起之外,已别无所求。

她的性格里原本包含着热情、和顺、善良、柔弱等因素,只是在为自己寻找可意男人的时候,这些因素才处于抑制状态,而暂时代之以它的反面。

李瓶儿对西门庆情有独钟,厌恶并排斥花子虚和蒋竹山并不能说明其前期性格是“凶悍而狠毒的”,[3]嫁给西门庆后“变得善良和懦弱起来”[3]不过是其某些前期性格因素的回归。

李瓶儿嫁给西门庆,情爱得到了满足,从封建伦理道德角度来说或许是应该遭受谴责的,但从情感角度来说却是正常的追求。

因此,说李瓶儿“生性贪淫”,[4]是“假仁义的贱货”,[5]这些评价很难说是公允的。

2 李瓶儿的性格发展蕴含着深层次的悲剧意义,有人认为李瓶儿性格基调前后矛盾,因而缺少审美必备的“真实”要素,甚至认为她只能有欲不能有爱。

李瓶儿嫁给西门庆,由正妻变为侍妾,在当时来说是降了格的,但这却是李瓶儿梦寐以求的。

性是爱的基础,而爱是性的升华。

在人类的发展史上,性和爱是被婚姻的形式结合起来的。

在正常的情况下,男女应该是基于性的驱动,再加上其他文化的条件而产生爱。

通过爱而缔结婚姻,出现性的结合。

性是一种生理基础,单纯就性来说,人和动物并没有什么区别,可是加上爱这一心理活动和精神升华,加上婚姻这一制度的约束和规范,这就是文化,就是人类的性活动和动物大不相同的地方。

作为一个年青貌美的女子,李瓶儿理应得到对其钟情男子的爱恋,或者说,至少应该过上正常人的夫妻生活。

她既像许多女人一样渴望情爱,又要选择人来承受。

她不爱花子虚和蒋竹山,甚至讨厌他们,而西门庆进入她的生活后,承载着她全部的爱。

爱情本来就是这样,具有很强的排他性,容不得半点迁就。

像许多弱女子一样,李瓶儿唯一的愿望就是臣服于她所仰仗的男子,并时时得到保护。

这不是一种偶发的心理现象,而是情欲与感情综合体。

那么,李瓶儿为什么会对西门庆产生强烈的爱与臣服心理呢?第一,西门庆是第一个从感情上打动李瓶儿的男人。

为了达到占有李瓶儿的目的,西门庆从离间花子虚与李瓶儿的关系入手。

他一面“留心把子虚灌的酩酊大醉”,一面又故意献殷勤,“相伴他一同还家”,假惺惺地对李瓶儿说:“嫂子在上,不该我说,哥也糊突,嫂子又青年,偌大家室,如何便丢了去?成夜不在家,是何道理?”[2]还信誓旦旦,要“苦心谏哥”。

对这些冠冕堂皇的“肺腑之言”,李瓶儿是深信不疑的。

精神上的关怀与体贴,是每一个心理正常的人所渴望得到的,尤其是对于有过几次不幸婚史、情感上从未得到过满足的李瓶儿来说,更是需要的。

她视西门庆为“知己”,感激之情迅速升华为儿女之情,两人随之发生了暧昧关系。

第二,西门庆是唯一能够从情欲上满足李瓶儿的男人。

李瓶儿初做梁中书的侍妾,根本谈不上情欲的满足;再婚后实际上把持在太监手里,受尽非人性的摧残。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李瓶儿作为一个生理健全的年轻女性也不会例外。

与风流浪子西门庆的偷情关系,唤醒了她失落已久的不可抑制的生命意识、连同那一点就燃的充沛的情欲。

气死花子虚,李瓶儿是负有直接责任的,然而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她痴情地认定西门庆“是医奴的药一般,一经你手,教奴没日没夜只是想你”。

[2]第三,西门庆是李瓶儿心目中赖以仰仗终身的男人。

人类社会由以母系为中心转移到以父系为中心之后,女人的地位便日趋下降,逐渐沦落为男性的附庸。

女人有时甚至像牛羊一样,是男人财产的一部分。

女人处世的贫富荣辱,主要取决于她所仰仗的男人的生存竞争能力。

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便形成了一种依赖男人的深层文化心理积淀。

李瓶儿无论是给梁中书作妾,还是再嫁花子虚为妻,尽管在情欲方面不能得到满足,甚至遭受性摧残,但仅就权势和地位来说,梁中书和花太监还是可以满足她的依赖心理。

花太监死后,花子虚是一个百无一用的废物,而招赘入舍的蒋竹山与花子虚大同小异,这就使得李瓶儿连仅有的一点依赖心理都无处寄托。

与花子虚、蒋竹山不同的是,西门庆“近来发迹有钱,专在县里管些公事,与人把揽说事过钱,交通官吏。

因此满县人都惧怕他”。

[2]对于李瓶儿来说,西门庆才是赖以仰仗的男人。

有了他的保护,心理上才有安全感。

特别是西门庆不费吹灰之力帮助李瓶儿打赢了一场家庭财产纠纷官司,并把花子虚从狱中救了出来,充分显示出其过人的“才干”之后,便在李瓶儿的心目中确立了赖以仰仗终身的地位。

李瓶儿属于有教养的传统型女性,从一而终的伦理道德观念和宗教因果报应观念必然会束缚着她的心灵,并对其行为潜移默化地产生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