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海洋课程教育

合集下载

一年级海洋教育教案

一年级海洋教育教案

一年级海洋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洋的基本概念,知道海洋的特点和作用。

2. 培养学生热爱海洋、保护海洋的意识。

3. 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一些与海洋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二、教学内容:1. 海洋的基本概念:海洋是什么?海洋的特点。

2. 海洋的作用:海洋对气候、生态、经济的影响。

3. 海洋生物:介绍一些常见的海洋生物及其特点。

4. 海洋资源:海洋中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

5. 保护海洋:为什么要保护海洋?如何保护海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海洋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作用,掌握一些与海洋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海洋生物的分类和特点,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地展示海洋的美丽和神秘。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4. 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海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第二课时:介绍海洋的作用。

3. 第三课时:介绍海洋生物(一)。

4. 第四课时:介绍海洋生物(二)。

5. 第五课时:介绍海洋资源。

6. 第六课时:讨论保护海洋的重要性及方法。

7. 第七课时:总结与复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评估学生对海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表达、合作能力等。

4. 课堂小测:通过简短的知识测试,了解学生对海洋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图片:收集与海洋相关的图片,用于课堂展示和引导学生思考。

2. 视频:寻找关于海洋的纪录片或教学视频,用于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

3. 海洋生物卡片:制作或打印海洋生物的介绍卡片,用于游戏和学习。

4. 海洋资源地图:准备一些海洋资源的地图,帮助学生了解海洋资源的分布。

一年级下册海洋教育教案

一年级下册海洋教育教案

一年级下册海洋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洋的基本概念,知道海洋的特点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海洋、保护海洋的意识。

3.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识别海洋生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4.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观察力。

二、教学内容第1课:认识海洋1. 海洋的基本概念2. 海洋的特点3. 海洋的重要性第2课:海洋生物1. 海洋生物的分类2. 海洋生物的生活习性3. 海洋生物的保护第3课:海洋资源1. 海洋资源的种类2. 海洋资源的利用与保护3. 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第4课:海洋灾害1. 海洋灾害的类型2. 海洋灾害的原因3. 海洋灾害的预防与应对第5课:海洋环境保护1. 海洋环境问题的现状2. 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3. 海洋环境保护的措施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2. 利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组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海洋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海洋生物的认识及保护意识。

3. 学生对海洋资源、灾害及环境保护的理解和应对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海洋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

2. 海洋生物标本或模型。

3. 海洋环境保护的相关资料。

4. 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

六、教学活动安排第1周:认识海洋第2周:海洋生物第3周:海洋资源第4周:海洋灾害第5周:海洋环境保护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海洋的基本概念、特点和重要性,认识海洋生物,了解海洋资源、灾害及环境保护。

2. 教学难点:海洋生物的分类、特点及保护,海洋资源的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海洋灾害的预防与应对。

八、教学进度计划第1周:1. 授课:认识海洋2. 作业:了解海洋的基本概念,总结海洋的特点和重要性第2周:1. 授课:海洋生物2. 作业:识别几种常见的海洋生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第3周:1. 授课:海洋资源2. 作业:了解海洋资源的种类,思考海洋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第4周:1. 授课:海洋灾害2. 作业:了解海洋灾害的类型及原因,思考海洋灾害的预防与应对第5周:1. 授课:海洋环境保护2. 作业:了解海洋环境问题的现状,思考海洋环境保护的措施九、教学反馈与调整1. 定期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年级海洋教育计划教案

三年级海洋教育计划教案

三年级海洋教育计划教案第一章:了解海洋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洋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培养学生对海洋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海洋的定义和特点2. 海洋的分类和分布3. 海洋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海洋的美丽景象,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海洋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如海洋的定义、特点、分类和分布。

3. 分享海洋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如海洋资源的利用、海洋环境的保护等。

4. 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探讨海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并分享讨论结果。

第二章:海洋生物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洋生物的种类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海洋生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海洋生物的分类和特点2. 海洋生物的适应机制3. 海洋生物的保护意义1. 引入话题: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海洋生物的分类和特点,如鱼类、哺乳动物、贝类等。

3. 探讨海洋生物的适应机制,如浮力、伪装、快速游动等。

4. 强调海洋生物的保护意义,如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维持生物多样性等。

5. 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探讨海洋生物的保护方法,并分享讨论结果。

第三章:海洋地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洋地理的特点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海洋地理的兴趣和认识。

教学内容:1. 海洋地理的特点和重要性2. 海洋地理的主要要素3. 海洋地理的应用领域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海洋地理的壮观景象,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海洋地理的特点和重要性,如海洋地形、海洋气候、海洋资源等。

3. 介绍海洋地理的主要要素,如海岸线、海底地形、海洋环流等。

4. 探讨海洋地理的应用领域,如海洋导航、海洋资源开发等。

5. 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探讨海洋地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分享讨论结果。

第四章:海洋环境保护1. 让学生了解海洋环境的现状和问题。

2. 培养学生对海洋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行动。

一年级上册海洋教育教案

一年级上册海洋教育教案

一年级上册海洋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洋的基本概念,知道海洋的特点和作用。

2.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海洋、保护海洋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海洋的基本概念:海洋是什么,海洋的面积和特点。

2. 海洋生物:海洋生物的种类,特点和作用。

3. 海洋资源:海洋资源的种类,开发和保护。

4. 海洋环境:海洋环境的特点,海洋污染和保护。

5. 海洋探索:我国海洋探索的成就和展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海洋的基本概念,知道海洋的特点和作用。

2. 教学难点:海洋生物的种类,特点和作用;海洋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海洋的重要性。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进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海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第二课时:学习海洋生物的种类和作用。

3. 第三课时:了解海洋资源的种类和开发。

4. 第四课时:探讨海洋环境的保护。

5. 第五课时:了解我国海洋探索的成就和展望。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海洋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 评价学生对海洋生物种类和作用的认知。

3. 评价学生对海洋资源开发和保护的认识。

4. 评价学生对海洋环境保护的态度和行为。

5. 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动手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海洋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

2. 海洋生物标本或模型。

3. 海洋资源资料和案例。

4. 海洋环境保护的相关资料。

5. 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八、教学建议1.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了解海洋的基本概念。

2. 通过观察海洋生物标本或模型,让学生了解海洋生物的种类和特点。

3.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海洋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的重要性。

4. 引导学生关注海洋环境保护,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年级海洋教育计划教案

三年级海洋教育计划教案

三年级海洋教育计划教案第一章:认识海洋1.1 教学目标了解海洋的基本概念,知道海洋的面积、特点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海洋意识,激发他们对海洋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海洋的定义和特点:介绍海洋的面积、深度、温度等。

海洋的重要性:介绍海洋对地球气候、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1.3 教学活动观看海洋介绍视频,让学生对海洋有直观的认识。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海洋的了解和感受。

老师讲解海洋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1.4 作业让学生绘制一幅海洋的图画,并写上他们对海洋的认识。

第二章:海洋生物2.1 教学目标了解海洋生物的种类、特点和适应能力。

培养学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

2.2 教学内容海洋生物的种类:介绍海洋生物的分类和特点。

海洋生物的适应能力:介绍海洋生物对盐度、温度、压力的适应。

2.3 教学活动观察海洋生物的图片,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海洋生物。

观看海洋生物的纪录片,了解海洋生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能力。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海洋生物的认识和感受。

2.4 作业让学生收集有关海洋生物的信息,并进行简要介绍。

第三章:海洋环境保护3.1 教学目标了解海洋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影响。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学会保护海洋环境。

3.2 教学内容海洋环境问题的原因:介绍过度捕捞、海洋污染、气候变化等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海洋环境保护的方法:介绍减少塑料使用、保护珊瑚礁、减少碳排放等。

3.3 教学活动观看海洋环境问题的新闻报道,让学生了解海洋环境问题的现状。

分组讨论,让学生提出保护海洋环境的方法和建议。

老师讲解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3.4 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保护海洋环境的小短文。

第四章:海洋资源利用4.1 教学目标了解海洋资源的种类和利用方式。

培养学生的资源利用意识,学会合理利用海洋资源。

4.2 教学内容海洋资源的种类:介绍海洋生物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等。

海洋资源的利用方式:介绍海洋捕捞、海洋石油开采、海洋能源开发等。

4.3 教学活动观看海洋资源的利用方式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海洋资源的利用情况。

三年级海洋教育教案

三年级海洋教育教案

三年级海洋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洋的基本概念,知道海洋的特点和作用。

2. 培养学生热爱海洋、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

3. 引导学生学习海洋生物的多样性,了解海洋生物的生活习性。

二、教学内容:1. 海洋的基本概念:海洋的定义、海洋的面积和深度。

2. 海洋的特点:海洋的气候、海洋的资源。

3. 海洋的作用:海洋对气候的影响、海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4. 海洋生物的多样性:海洋生物的分类、海洋生物的生活习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海洋的基本概念、海洋的特点和作用、海洋生物的多样性。

难点:海洋生物的生活习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视频等Multimedia 资料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海洋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关注海洋。

2. 教学海洋的基本概念:通过讲解或问答方式,让学生了解海洋的定义、面积和深度。

3. 教学海洋的特点:讲解海洋的气候特点,如温度、湿度等;介绍海洋的资源,如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

4. 教学海洋的作用:讲解海洋对气候的影响,如调节气温、降水等;介绍海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提供食物、药物等。

5. 教学海洋生物的多样性:介绍海洋生物的分类,如鱼类、贝类、珊瑚等;讲解海洋生物的生活习性,如捕食、繁殖等。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海洋生物的生活习性,并分享自己的发现。

8.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完成相关的作业题目。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海洋知识的理解和兴趣。

2. 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了解和分析能力。

3. 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他们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海洋生物的观察活动,如参观水族馆或海洋公园。

2. 开展海洋环境保护的公益活动,如海滩清洁活动。

三年级海洋教育计划教案

三年级海洋教育计划教案

三年级海洋教育计划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洋的基本概念,包括海洋的定义、特点和分布。

2. 使学生掌握海洋的主要生物种类,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3. 培养学生热爱海洋、保护海洋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海洋的基本概念:海洋的定义、特点、分布。

2. 海洋生物:鱼类、哺乳类、爬行类、鸟类、浮游生物等。

3. 海洋生态环境:海洋生态系统、海洋资源、海洋保护。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海洋的基本概念、海洋生物的种类及特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2. 教学难点:海洋生物的分类及特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海洋生物和生态环境。

2. 采用小组讨论、课堂互动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3. 组织学生进行海洋生物观察、生态环境保护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1课时:介绍海洋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海洋的定义、特点和分布。

2. 第2课时:介绍海洋生物的种类及特点,让学生认识鱼类、哺乳类、爬行类、鸟类、浮游生物等。

3. 第3课时:介绍海洋生态环境,让学生了解海洋生态系统、海洋资源和海洋保护。

4. 第4课时:分析海洋生物的分类及特点,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5. 第5课时:讨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海洋基本概念和海洋生物的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理解能力。

3. 实践活动: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环保意识。

七、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海洋生物、海洋景观等。

2. 视频资料:海洋生物的生活习性、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

3. 参考书籍:关于海洋生物、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教材和科普读物。

八、教学建议:1.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2.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一年级下册海洋教育教案

一年级下册海洋教育教案

一年级下册海洋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洋的基本概念,知道海洋的特点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海洋生物的兴趣和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海洋的基本概念:海洋是什么?海洋的特点有哪些?2. 海洋生物:海洋中都有哪些生物?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是什么?3. 保护海洋环境:为什么我们要保护海洋环境?如何保护海洋环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海洋的基本概念和海洋生物的特点。

难点:培养学生对海洋环境的保护意识和行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视频等Multimedia 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小组讨论、游戏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3. 进行实地考察或参观海洋公园,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海洋生物和环境。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海洋基本概念和海洋生物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在保护海洋环境方面的意识和行动。

3.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游戏中的表现,如合作精神、沟通能力等。

六、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海洋图片、视频和资料。

2. 准备海洋生物的模型或图片。

3. 准备保护海洋环境的宣传材料。

4. 准备小组讨论和游戏所需的材料。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海洋的美丽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海洋的兴趣。

2. 讲解:介绍海洋的基本概念,如海洋的定义、特点等。

引导学生了解海洋的重要性。

3. 学习海洋生物:展示海洋生物的图片或模型,介绍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海洋生物,并激发他们对海洋生物的兴趣。

4. 保护海洋环境:讲解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提供一些保护海洋环境的建议,如减少塑料垃圾、保护珊瑚礁等。

5.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如何保护海洋环境,并分享他们的想法和计划。

6. 游戏:设计一些与海洋相关的游戏,如海洋生物分类游戏、保护海洋环境问答游戏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明号波力发电船
聚焦中国
几十年来,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重点,是潮汐能、波浪能、潮流 能,但由于种种原因,海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水平还不高,只有潮汐能 开发利用比较成熟,其他能源开发尚处于技术研究和示范试验阶段。
潮汐能Leabharlann 我国潮汐电站建设始于上世 纪50年代,曾经有76座,目 前仅剩下3座,其中江夏潮汐 电站号称当时世界第三。
g
常规能源危害大,会产生温室效应和酸雨等等。而海洋能 源由于海水潮汐、洋流和波浪等运动周而复始,永不休止,所 以是可再生能源,属于一种清洁能源,无污染。
g
我国海洋能发展存在的问题
g g g
总量巨大、分布不均、能流密度低、能流变化大、利用率低。 成本高、投资大,与常规能源相比经济性差,影响推广。 科研投资力度小,人才短缺。
国内外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现状
日本
活塞式潮流发电装置 潮流发电装置
“巨鲸”漂浮发电装置
1978~1979年,日本海洋科技中心建 成了一艘世界上最大的海浪发电船“海明”号,并 进行海上试验。“海明”号严格地说并不是船,它 没有底,只是一个长80米、宽12米的浮动设备 。船上装有3台两阀式涡轮机组,额定功率为25 千瓦,最大输出功率曾达到过150千瓦。197 9年下半年,“海明”号发电船纳入国际能源机构 的共同开发计划,由日、英、美、加拿大、爱尔兰 5国参加。当时船上装设了8台机组,总装机容量 达到2000千瓦,一下子跃居为世界上最大规模 的海上波浪发电站。
波浪能
波浪能开发利用获得了较快 的发展,其中微型波力发电 技术已经成熟,并在航标中 应用和出口;振荡水柱式和 摆式波力独立发电系统已进 入示范应用阶段。
为什么要开发海洋能源?
能源供需状况紧张,据专家预计,石油、煤炭等常规能源 将在二十一世纪枯竭,能源短缺情况严峻。所以大力开发利用 新能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什么是海洋能?
海洋能源通常指海洋中所蕴藏的可再生 的自然能源,主要为潮汐能、波浪能、洋流 能、海水温差能和海水盐差能。更广义的海 洋能源还包括海洋上空的风能、海洋表面的 太阳能以及海洋生物质能等。
发展战略
潮汐能:在海湾或感潮河口,可见到海水或江水每天有 两次的涨落现象,早上的称为潮,晚上的称为汐。潮汐 作为一种自然现象,为人类的航海、捕捞和晒盐提供了 方便。这种现象主要是由月球、太阳的引潮力以及地球 自转效应所造成的。涨潮时,大量海水汹涌而来,具有 很大的动能;同时,水位逐渐升高,动能转化为势能。 落潮时,海水奔腾而归,水位陆续下降,势能又转化为 动能。海水在运动时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潮汐能 。潮汐是一种蕴藏量极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需 开采和运输、洁净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建设潮汐电站 ,不需要移民,不淹没土地,没有环境污染问题,还可 以结合潮汐发电发展围垦、水生养殖和海洋化工等综合 利用项目。这种能量是永恒的、无污染的能量。
5、能源根据能否再生可分为( )和( )。
我们家乡是如何利用海洋能的?
我的调查研究
·
·
·
蓝色的家园 · 五年级
海洋新能源
常规能源:常规能源也叫传统能源,是指已经大规模生产和广泛 利用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等都属一次性非再生 的常规能源。
常规能源的大量消耗带来了环境问题 (1)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是由于大气里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等)含量增 大而形成的.石油和煤炭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碳. (2)酸雨:大气中酸性污染物质,如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氢氧化物等,在降
英国还制定了更为详细的再
生能源发展规划和政策20 世纪70年代末,英国便开 始了大规模的海洋能发电技 术研究,为其海洋能发展打 下了坚实的基础。2010 年3月,英国政府发布《 海洋能源行动计划》,规定 设立全国性战略协调小组, 负责制订海洋能发展路线图 。
1966年法国建成了朗斯潮汐 电站,该电站最大潮差为 13.4m,平均8m,水库面积 22km2,拦潮拔高12m,长 750m。其机容量为24kW, 年发电量为5.44亿度,是当 时世界上最大的潮汐电站。 其技术创新是采用了与常规 水电站不同的,具有正反向 发电、泄水和抽水的灯泡式 贯流水轮发电机组,不但提 高了潮汐能的利用效率,同 时降低了电站的造价。
放眼世界
日本一直重视海洋能技术
的研发工作。20世纪50 年代,日本先后成立海洋科 学技术中心和海洋深层水利 用研究会,主要从事与海洋 相关的科学技术研究。日本 还制定了海洋能源发展专项 计划。1974年7月,日 本政府公布了“阳光计划”, 促进了波浪发电进入商业性 开发。最后,日本成立了海 洋能专门管理机构,来协调 研发与项目开发工作。
巩固练习:
1、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 ) A、煤B、石油C、风能 2、人们把煤、石油、天然气等这些已被广泛应用的能源,叫做( A、新能源 B、可再生能源C、常规能源 )
3、人类的衣食住行、生产劳动等,都离不开( )
A、能源B、石油C、煤 4、在几十亿年里,( )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理想能源。
A、天然气B、煤C、太阳能
海洋中的波浪,具有十分巨大的能量,能把几 十吨的石头推走,能使万吨巨轮颠簸。灾难性的 海浪——海啸能把轮船冲上陆地,甚至能推翻岸 边的建筑物。如果说潮汐象征着海洋在不停的进 行“呼吸”,那么海浪就是海洋不断跳动着的脉 搏,大海从来是不平静的,无风时它微波荡漾, 有风时则巨浪翻滚。那奔腾咆哮的海浪猛烈的拍 击着海边的岩石,发出雷鸣般的轰响声,激溅起 高高的浪花。这是海浪在线是他无穷的力量。
水过程中溶入雨水,使其成为酸雨.煤炭中含有较多的硫,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硫等
物质. (3)光化学烟雾: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在大气中受到阳光中强烈的紫外线 照射后产生的二次污染物质——光化学烟雾,主要成分是臭氧.
另外常规能源燃烧时产生的浮尘也是一种污染.
常规能源的大量消耗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既损害人体健康,又影响动植物的生长 ,破坏经济资源,损坏建筑物及文物古迹,严重时可改变大气的性质.使生态受到 伤害.
利用:潮汐能的主要利用方式是潮汐发电。 原理:潮汐发电与普通水利发电原理类似,通过出水库,在涨 潮时将海水储存在水库内,以势能的形式保存,然后,在落潮 时放出海水,利用高、低潮位之间的落差,推动水轮机旋转, 带动发电机发电。在有条件的海湾或感潮口建筑堤坝、闸门和 厂房,围成水库,水库水位与外海潮位之间形成一定的潮差( 即工作水头),从而可驱动水轮发电机组发电。 现况:与潮汐发电相关的技术进步极为迅速,已开发出多种将 潮汐能转变为机械能的机械设备,如螺旋浆式水轮机、轴流式 水轮机、开敞环流式水轮机等,日本甚至开始利用人造卫星提 供潮流信息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