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第五单元第三课时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第五单元 第3课时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课题第三课时画长方形和正方形课型新授课内容分析在“画长方形和正方形”这节课教学之前,学生已学习过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垂线的画法,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作图能力,教学中引导和点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进行归纳总结。
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时,对正确的见解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大大调动了其他学生的积极性并增加了学生回答问题的勇气。
这样其他学生就能自主地给予补充修正,充分发挥协作学习的作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时目标知识与能力会利用画垂线的方法准确地画一个已知长和宽的长方形。
过程与方法经历解决“画长方形”问题的过程,体验类推的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画法。
教学难点准确地画出长方形,应用垂直与平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白纸、三角尺。
教学媒体选择PPT教学活动提问,师生讨论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识,激趣导入课件出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你们认识这两个图形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呢?学生都能很快说出这两个图形分别是长方形和正方形。
学生可能会说它们都有四条边,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对边互相平行、邻边互相垂直的特征学生估计不容易想到,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边的位置关系来思考并发现。
师:你们能画出一个指定了长和宽的长方形吗?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板书课题:画长方形和正方形)【设计意图】通过回忆旧知识,让学生从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中提取出互相垂直的线段,构建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为探究新知奠定了基础。
二、自主探究,掌握新知1.阅读与理解。
课件出示教科书P60例4。
师:认真读题,大家读懂题目的要求了吗?学生能读出题目要求的是画一个长10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
2.分析与解答。
师:我们该怎样画这样的长方形呢?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呢?先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3课时 点到直线的距离与平行线间的距离(教案)

第3课时点到直线的距离与平行线间的距离(教案)教学内容教材P59例3。
教学目标 1.知道从直线外一点到已知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知道点到直线的距离,会测量点到直线的距离,会利用垂直线段的性质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2.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观察能力、实践能力,体会数和形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3.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画出点到直线的垂直线段,理解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相关现象。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动手操作。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尺、直尺。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师:分别过点A画BC的垂线。
(学生板演,并画出垂足)2.师:同学们都知道了什么是垂直,掌握了过直线外一点向已知直线作垂线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有关垂直的很重要的知识:点到直线的距离与平行线间的距离。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回顾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的方法,一方面考查学生上节课知识掌握情况,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探究点1 点到直线的距离课件出示P59例3第(1)题。
师:想一想,画一画,从直线外一点A 到这条直线画线段,你能画多少条?(学生独立画图,然后回答)师:这些线段中有没有最短的?哪一条最短呢?(全班展开讨论)预设:学生通过测量能发现与已知直线垂直的那条线段最短。
小结: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作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小试牛刀课件出示《典中点》“基础导学练”的题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经历探究“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知识的全过程,学生不仅能获得知识,而且能学习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猜想、验证、得出结论”。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其初步的空间观念。
探究点2 平行线间的距离课件出示教材P59例3第(2)题:(2)下图中,a∥b。
六三制2020年新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位置与速度》全部教案(共3课时)

根据2020新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制定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位置与速度》全部教案(共3份)学校:姓名:日期:《测量距离和时间》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测量距离和时间》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四年级上册《位置与速度》单元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结合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距离和时间的问题,以探索测量距离和时间的为主线,帮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活动中,经历观察、测量等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在与同学相互合作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分享、交流。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提出问题“要想知道两地之间有多远,有哪些测量方法?”,提示学生准备材料:卷尺等。
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启发学生思考的方向,揭示探究主题;指导学生为课上探究活动准备相应的材料。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此部分包括两个活动:活动一:量一量两棵树之间有多远。
通过呈现分别用脚、用步、用庹、用木棒、用卷尺等方法测量两棵树之间有多远的图片。
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测量两棵树之间有多远,并记录测量的结果,初步建立“距离”的概念。
活动二:测一测跑一段距离需要多长时间。
呈现了三名学生测量跑一段距离需用多长时间的图片。
指导学生使用电子停表来测量时间。
资料卡对电子停表的使用提供了方法指导。
第三部分拓展活动:“了解精确测量距离的工具有哪些。
指导学生认识到日常生活中,测量距离的工具有很多,大部分工具是比较粗放的,不能精确测量,提示让学生认识能精确测量距离的有关工具,了解精确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本课遵循从生活入手,从常用的方法入手,结出测量距离和时间的方法入手,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并熟练掌握测量距离和时间的方法,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学生分析】四年级学生对距离和时间的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初步的了解测量距离和时间的方法。
但对如何精确测量距离和距离的相关概念,对准确测量时间的方法等还有不熟悉的地方,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理解和掌握。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测量距离和时间的常用方法和常用工具。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 第3课时 三角形的内角和》课时练习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课时作业第五单元第3课时三角形的内角和一、填空题1. 已知等腰三角形一个底角的度数是30°,它的顶角的度数是。
2. 如果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90°,那么它的一个底角是;这个三角形按角分是三角形。
3. 一个等腰三角形,顶角是120°,它的一个底角是°。
4. 在一个等腰三角形中,一个底角是30°,其余两个角分别是和。
5. 我们的红领巾按角分,属于三角形,其中一个底角是30°,它的顶角是°,如果按边分这是一个三角形。
6. 填出下面各角的度数∠1=∠2=∠3=7. 15°、105°、85°、55°是几个三角形中某四个角的度数,其中和肯定不在同一个三角形内。
8. 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是54°,另一个锐角是。
9. 如图,已知AC=BC,那么∠2=°,∠3=°。
10. (左图)是一个角三角形,∠2是47°,∠1是°。
如果三角形有两个角分别是10°、45°,还有一个角是°,它是一个角三角形。
二、判断题11. 有两个内角都是60°的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12. 锐角三角形中任意两个角度数的和一定大于90°。
()13.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100°,那么另外两个角一定是40°和40°。
()14. 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是108°、30°,第三个角是42°。
()15. 把一个三角形分成两个一样的小三角形,每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90°。
( )三、单选题16. 如图,已知∠1=∠2,∠3=∠4,∠6=74°,那么∠5=()。
A. 74°B. 106°C. 117°D. 127°17. 在一个直角三角形内,有一个角是40°,它的另一个锐角是()。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第1课时平行与垂直教学内容教材第56~57页例1【认识平行与垂直】。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平行线的过程,培养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数学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真实存在,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平行与垂直的概念。
教学难点相交现象的正确理解。
教学准备尺子、三角板、量角器等,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出问题: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民经学习了直线,你认为直线有什么特征呢?今天咱们继续学习直线的有关知识。
【板书:平移与平行】不过今天我们不是研究一条直线,而是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现在请你们在纸上画两条直线,你能想到几种情况?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并在纸上画一画。
二、新课教学1.观察分类,了解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学生动手操作。
学生思考后,在纸上分别画一画。
【2】教师用实物投影出示学生作品。
【可参照第56页例1图内学生画的直线】提出问题:你能对这些图形进行分类吗?你分类的标准是什么?归纳:可以按两条直线是否相交分成两条直线相交和两条直线不相交。
2.认识“平行”。
【1】出示下图。
提出问题:像这样不相交的直线有什么特点呢?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体会“永不相交”。
课件演示并小结:像这样,两条直线画的再长也不会相交的情况,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是平行线,出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板书:互相平行】【2】移一移。
请学生用小棒在方格纸上移一移。
并说一说移动前后小棒的位置关系。
学生准备2根小棒放在一条线段上,然后平移其中一根小棒。
教师:这两根小棒经过平移后是什么位置关系?【平行】如果我们把其中的一根小棒叫a,另一根叫b,那么就可以说a平行于b,记作a⁄⁄b,读作a平行于b。
小结: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3课时 画长方形和正方形PPT课件

1. (1)下图是一个长方形的两条边。请把这
个长方形画完整。
【教材P63 练习十 第12题】
①测量长方形的长和宽 ②做垂线 ③连线
3厘米 4厘米
1. (2)以下面这条线段为左侧的 Nhomakorabea,画一个 正方形。【教材P63 练习十 第12题】
①测量长度 ②做垂线 ③做垂线 ④连线
4厘米
2. 要从幸福镇修一条通往公路的水泥路,怎样 修路最短呢?在下图中画出来。
A
B 【教材P63 练习十 第14题】
AB⊥AD AB⊥BC CD⊥AD CD⊥BC
O
正方形中相邻的 两条边垂直,两
条对角线也互相
垂直。
D
C
【教材P63 练习十 第15题】
5.下图中,哪些线段互相平行?哪些互相垂直?
∠1
∠3
l
∠4 ∠2
ab
c
def
g
∠1=∠2 , a∥f d⊥l
g⊥l
∠3=∠4 , c∥e
【课本P63页 “练习十” 第11题】
点到直线的所有线段当中,垂直线段最短。
3.下图中,a//b,量一量∠1、∠2的度数,你能 发现什么?【教材P63 练习十 第13题】
a
b
1
2
举例验证 你的发现。
∠1=45° ∠2=45°
选择图中几组位置相似的角, 量出它们的度数加以验证。
∠1 = ∠2
4.观察下图,指出正方形中哪两条线段互相垂直。
R·四年级上册
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一、复习旧知识,激趣导入 如它何们规有你范什们地么认画特识出点这长呢两方?个形图和形正吗方?形?
长方形
正方形
边的长度 边的位置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师 :3份是这捆小棒的几分之几?是几根?4份呢?
三、尝试应用
师 :刚才我们共同解决了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1份、2份、5份,也可以说分成若干份的问题。如果一筐西红柿有12个,你能把它平均分成若干份吗?
学生可能会说:
1支铅笔,1张白纸,1块黑板,
师:那到底能分几个呢?小组合作,用手中的圆片分一分,想想可以怎样分,结果是多少?
学生小组合作分月饼,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师:哪个组愿意说说你们是怎么分的?列出的算式和结果是什么?
重点:探索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的方法。
难点:会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
教具准备
情境图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3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下面老师考考你们(出示)
占全部水果的()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把花瓣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表示下面的分数。
师:谁能说说这四个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生1:都有单位名称,以前学的分数不带单位。
生2:这几个分数有单位,表示一个具体的量;以前学过的分数不带单位,表示部分占整体的几分之几。
课堂练习
小结及家庭作业
四、平均分月饼
师:把3块月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能分几个?可以怎样列式?3÷4
师:那每人能分几个呢?
生:4个人平均分3块月饼,每人不够一块。
2、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
0 ()1
师:谁能说说直线上的数表示的意义?
总结:任何一个分数都可以用直线上的点表示。
生:苹果占全部水果的
因为一共有7个水果,其中有3个苹果,占了7份中的3份。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第3课时 点到直线的距离

1.知道从直线外一点到已知直线所画的线段中垂直线段 最短,知道点到直线的距离,会测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重点)
2.会画点到直线的垂线段,并会利用垂直线段的性质解 释一些生活现象。(难点)
1.什么是平行线?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
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2.什么是垂线、垂足?
怎样修路最近呢?
4.小亮在游泳池里的点A处,如果他想尽快上岸 ,应该怎样游?
5.从小区A点处要修一条通往河边的小路,怎样 修最近?画出来。
1.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 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2.平行线间的距离作业2:完成教材详解对应的练习题。
线间的(距离),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
2.判断题。 (1)过直线外一点向直线画一条线段,这条线段叫
垂直线段。 (×) (2)在两条平行线之间,可以画无数条垂直线段。
(√) (3)过直线外一点可以画出无数条已知直线的垂线
。×( )
3.要从幸福镇修一条通往公路的水泥路。(选自教 材P65练习十第11题)
(2)下图中,a∥b。在a上任选几个点,分别向
b画垂直的线段。
端点分别在两条平行线
上,且与平行线垂直的
a
所有线段的长度都相等。
b 量一量自己所画这些线段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
知识提炼 a
b 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小试牛刀
下图中,小明如果从A点过马路,怎样走路线最 短?为什么?把最短的路线画出来。(选自教材 P61做一做第1题) 沿着过A点到对面马路的
垂直线段走,这样走路线 最短。因为从直线外一点 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 段最短。
1.填空题。 (1)过直线外一点,可以画出(无数)条与它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第五单元】
Unit5
主备者:薛雷使用者: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听会说本单元重点句型,并在实际情境中运用
2.能听懂,会说本单元单词teacher,driver, doctor,nurse,pupil 3.能独立完成Reward time部分自评与互评
教学重点、难点
1.利用本单元所学句型和单词进行对话
2.学唱英文歌曲
教具:
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小组复习Try to do部分中找动物的游戏
教师提问:“What is your job?”引导学生回答:I’m a pupil..
教师继续问过其他几个学生后,请学生在小组内互问互答练习。
反复领读句子,引导运用所学的句子。
二、趣味操练
1.绕口令比赛
根据课文中给的句子“The cute student likes the super music.”
看谁能说的清楚又快速,借此复习字母Uu的读音。
2.开火车游戏
把本单元学习的新单词设计字母接龙游戏,这样的活动,既复习了本元单词,又吸引同学的的注意力。
3.诗歌谣比赛
根据书中的歌谣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分人比赛,加强学生记忆多样性。
三、巩固与拓展
1.请学生打开书,听录音,注意模仿语音语调。
2.请学生进行独立查缺补漏,小组内互换角色当老师。
3.请学生给所学歌谣编动作,并表演。
课后作业:
1. 听录音,熟读绕口令、课文。
2.流利背诵本课chant。
3.准备一张家人的图片或照片(最好是有工作场景的)
4.表演Let’s act 部分的对话
板书设计:
UNIT 5 My father is great
The cute student likes the super mu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