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机动车廊道布局规划——以杭州市非机动车交通发展战略规划为例

合集下载

城市交通规划中的非机动车道建设方案

城市交通规划中的非机动车道建设方案

城市交通规划中的非机动车道建设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改善交通拥堵、减少环境污染,非机动车道的建设成为了城市交通规划中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探讨城市交通规划中非机动车道建设的方案,旨在为城市交通规划者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思路和建议。

一、非机动车道的重要性非机动车道的建设对于改善城市交通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非机动车道能够为骑行者和步行者提供安全、便捷的通行环境,鼓励市民选择绿色出行方式,减少对机动车的依赖,从而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其次,非机动车道的建设能够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减少尾气排放和噪音污染,改善市民的生活质量。

此外,非机动车道还能够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鼓励市民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二、非机动车道建设的原则在非机动车道建设中,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首先,非机动车道应与机动车道分离,确保骑行者和步行者的安全。

其次,非机动车道应具备一定的连通性,形成完整的网络,方便市民的出行。

第三,非机动车道应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包括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

第四,非机动车道的建设应与城市的整体规划相协调,兼顾城市的美观和功能。

三、非机动车道建设的具体方案1. 道路规划中的非机动车道设计在城市道路规划中,应将非机动车道作为必要的组成部分考虑进去。

在新建道路时,应将非机动车道纳入设计范围,确保非机动车道的连通性。

在现有道路改造中,应尽量划分出一部分空间用于非机动车道的建设。

此外,非机动车道的宽度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规划,以满足市民的需求。

2. 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的分离为了确保非机动车道的安全性,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应进行有效的分离。

可以通过设置隔离栏、绿化带等方式来实现分离。

此外,还可以考虑设置交通信号灯和斑马线等设施,为非机动车道的用户提供便捷的过街通道。

3. 非机动车道的标识和标线为了提高非机动车道的可见性和识别度,应在非机动车道上设置相应的标识和标线。

可以使用明亮的颜色和反光材料,使非机动车道在夜间也能够被骑行者和行人清晰辨认。

《杭州市城市建筑工程机动车停车位配建标准实施细则(2015年6月修订)》

《杭州市城市建筑工程机动车停车位配建标准实施细则(2015年6月修订)》

附件:杭州市城市建筑工程机动车停车位配建标准实施细则(2015年6月修订)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杭州市规划局(杭州市测绘与地理信息局)杭州市公安局二O一五年六月。

- 1 -欢迎下载前言2009年,杭州市在市建设、规划与公安等部门的共同推进下,出台了针对当时发展要求的杭州市建筑物停车配建标准——《杭州市城市建筑工程机动车停车位配建标准实施细则(试行)》(以下简称2009年《实施细则(试行)》),对指导城市建设和地块开发发挥了积极作用。

伴随着城市化和机动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而机动车停车位的建设速度远落后于机动车增长速度,导致机动车停车位缺口不断拉大,停车结构不尽合理,停车供需矛盾日益严峻。

2009年《实施细则(试行)》修编项目组对杭州市停车现状进行深入研究,认真总结国内外先进经验,参考国内同类城市相关规定和规范,结合杭州市停车发展趋势,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开展2009年《实施细则(试行)》的修编工作。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一般规定、配建指标。

本次修编的主要内容是:1、在2009年《实施细则(试行)》的基础框架上,根据近几年来杭州市城市建筑工程规划、建设、审批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并结合其它同类规范相关内容,对2009年《实施细则(试行)》建筑分类进行优化调整。

本次修编未调整建筑物大类的划分方法,只对部分建筑物小类进行调整,使得建筑分类更加科学合理。

- 2 -欢迎下载2、在对杭州市停车供需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判断的基础上,对比国内同类城市的停车配建指标,总体提高2009年《实施细则(试行)》的配建指标值,使其达到较高的配建水平。

3、本次修编加入公共停车位建设内容。

根据调查,杭州市区停车结构严重失衡,路外公共停车位的数量严重偏少,本次修编规定土地行政划拨类的建筑工程应增配公共停车位,可以有效地缓解停车供需矛盾,可操作性也较好。

- 3 -欢迎下载修订说明为优化能源结构,治理大气污染,促进产业转型,提升城市形象,推动新能源汽车在我市的推广应用,根据市委、市政府专题会议纪要〔2015〕17号、杭府纪要〔2015〕47号要求,对《杭州市城市建筑工程机动车停车位配建标准实施细则》进行修订。

电单车城市规划停放方案

电单车城市规划停放方案

电单车城市规划停放方案引言随着城市交通问题的日益加剧,电动代步工具的应用越来越普及。

作为一种环保、便捷的交通方式,电单车逐渐成为人们代步出行的首选。

然而,随着电单车数量的激增,停放问题也日益凸显,给城市管理和市民出行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因此,电单车的城市规划停放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空间规划、设施建设、管理措施等方面,探讨电单车城市规划停放方案的实施。

空间规划停车点区域划分首先,应根据各个地区的电单车使用情况,结合市民出行需求以及现有停车设施数量,合理划定各个停车点区域。

这些停车点区域应尽量覆盖人口密集区、商业区、交通枢纽等热点区域,以满足市民的停放需求。

内部布局设计在停车点区域内,应进行内部布局设计。

根据电单车数量预估,合理规划停车点数量,并确保每个停车点的间距适当,以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资源。

同时,应设置指示标识,方便市民寻找和识别停车点。

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在停车点区域内,应设置一些基础设施,以提供便利的停放条件。

例如,设置充电桩,方便电单车用户随时充电。

同时,还应设置一定的遮阳棚或棚顶,以保护电单车免受恶劣天气的侵害。

防盗设施建设电单车是一种便宜且容易被盗的交通工具,因此应加强防盗设施的建设。

可以在停车点区域内设置视频监控系统,以及自动车锁系统,提高电单车的安全性。

同时,应特别关注地下停车设施的安全问题,加强监控和巡逻。

管理措施停放管理针对电单车乱停乱放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停放管理措施是必要的。

可以设立专门的停放管理员,进行定期巡查,及时清理乱停乱放的电单车,并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和教育。

同时,加强对电单车的停放信息收集,为后期的停车点规划和调整提供参考。

秩序维护为了保持停车点区域的整洁和秩序,应加强对市民停放行为的教育宣传。

通过媒体渠道宣传电单车规范停放的重要性,引导市民自觉遵守停车规则。

此外,可以设置一些奖励机制,鼓励市民积极参与电单车停放秩序的维护。

数据分析通过对电单车停放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可以了解各个停车点的使用情况,根据需求调整停车点的数量和布局。

浅谈命案现场勘查中常见问题与对策

浅谈命案现场勘查中常见问题与对策

法律实务zhigong falv tiandi-48-2018 年第 01 期职工法律天地特征与低碳交通发展情景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李笑语,吴琳,邹超,张意,毛洪钧,荆博宇.基于实时交通数据的南京市主次干道机动车排放特征分析[J].环境科学.2017(04).[4]朱小康,吴寻.非机动车廊道布局规划——以杭州市非机动车交通发展战略规划为例[J].城市交通.2008(04).[5]朱世文.从保有人担责主义到驾驶人担责主义——对机动车交通事故赔偿主体的重新解构[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6]刘家安.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的归责原则及责任归属[J].政治与法律.2010(05).[7]罗振军,佟瑞鹏.中国道路交通安全与机动车保险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保险研究.2008(05).摘 要:命案现场勘查是刑案侦破的关键环节,力求全面、系统和规范。

但实际操作中,多由于意识不强和客观等诸多因素影响,常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失误。

本文就实际办案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希望通过对存在问题的剖析探究,促进办案机关现场勘查质量的提高,促进案件侦破。

关键词:现场勘查;对策命案现场勘查是指侦查人员依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运用调查研究和刑事技术手段,对命案现场、尸体及有关的人、物、事、事件进行调查、勘查、检查、搜查、记录及分析研究的过程。

广义的命案现场勘查包括现场的调查与访问、实地现场勘查、侦查实验和临场分析四个部分。

1现场勘查组织不严密,责任不明确在案件不明,没有制订明确勘查方案时盲目的动手,忽视看似“简单”的杀人案件,没有确定专人指挥,导致勘验人员随意勘查或多头勘查;而对一些重大、疑难的命案现场,有的现场指挥不当,有些指挥员直接拿现场当指挥部,导致重复勘查、遗漏勘查甚至人为破坏现场。

对现场处置不够缜密,没有暂时部分或全部封锁现场,事后认为需要复勘时,却失去了条件。

健康城市建设下杭州市建立自行车城市绿色通道的r现状分析

健康城市建设下杭州市建立自行车城市绿色通道的r现状分析

健康城市建设下杭州市建立自行车城市绿色通道的r现状分析金云燕【摘要】G20后峰会时期的到来,杭州作为国际旅游休闲之都,理应在倡导绿色理念,建立休闲便捷通道方面做出表率.在《健康杭州"十三五"规划》指引下,杭州致力于打造"建设建康城市,共享品质之城"的行动.自行车绿色交通系统和城市绿道网络的建设与发展已经成为国内外城市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结合国内外城市自行车城市绿色通道的现状,并结合杭州现有的绿道现状,对杭州市建立城市自行车绿色通道体育构想和建议,为打造安全、健康、舒适、休闲、旅游的综合型绿色通道网络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期刊名称】《当代体育科技》【年(卷),期】2017(007)032【总页数】3页(P130-132)【关键词】自行车;城市绿色通道;分析及研究【作者】金云燕【作者单位】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12杭州市一直致力打造“建设健康城市,共享品质生活”行动。

杭州市于2011年,制定了《健康杭州“十二五”规划》,至此,杭州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健康城市建设发展阶段;2016年,《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由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首次出现在政府纲要中,并提出“建设惠及城乡居民的健康杭州”的任务。

在政策和社会时代发展所需的指引下,2013年,杭州市规划局出台了《杭州市城市绿道系统规划》,在整个杭州市区范围,规划共23条绿道线路,涵盖了西湖、拱墅、江干、上城、下城、萧山、滨江、余杭等8个城区。

延伸到建德、富阳、桐庐、临安、淳安等5个县(市),规划了市域范围内的9条绿道。

杭州正在规划一个拥有新鲜的空气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大网”,这张“大网”就是绿道。

“绿道”是指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是沿着风景道路、河滨、山脊、溪谷等自然或人工廊道而建立,可供行人、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连接主要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公园、历史古迹和城乡居民聚居地,主要由人行步道、自行车道等非机动车游经和停车场、游船码头、租还车点、休息站、旅游商店等游憩配套设施及一定宽度的绿化缓冲区构成。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 -以杭州为例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    -以杭州为例
动交通系统,可以译为 Pedestrian and Bicycle Transportation。 相对于快速和高速交通而言。指的是步行或非机动车等以人力为空间位 移动力的交通。 是低碳交通的重要表现形式。 是包括步行和非机动车交通。其中步行具体对象为行人,非机动车具体 对象为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等。
非机动车枢纽换乘图
2.3.2 杭州步行交通系统规划
1、目标 ① 提高步行系统的安全性、可达性与可识别性; ② 使活动成为一种愉悦身心而又具有审美情趣的 体验; ③ 塑造场所归属感,维护公共环境,提高公共空 间安全性; ④ 最大可能地照顾弱势群体,体现路权分配的公 正公平; ⑤ 体现杭州自然与人文环境,体现城市文化与城 市形象。
2、规划内容 ① 步行网络分为控制步行活动的道路、重要步行通廊、依托城市道路的重 要步行通道等,其中重要步行通道主要由城市道路两侧的人行道构成, 以步行交通、交通换乘和向次级通道疏散为基本功能,要必须保证其延 续性和畅通性。重要步行通道规划图如下所示:
② 由于步行交通系统是一个面的概念,仅考虑区域性步行网络不足以覆盖整个步行系统,需要根据 步行尺度进行深入规划。本次规划提出按步行适宜尺度(500~800 m)及功能分区不同,将主城区划 分为中心区、居住区、混合功能区、交通枢纽区、历史街区、旅游风景区、文教区、工业仓储区 8种类型步行单元。不同类型步行单元中步行活动组织具有不同特点,因此,就其中重点步行单 元进行了步行系统规划。
2.4.2 步行系统
(1)人行道 ① 市区人行道基本控制原则 市区道路包括城市高速公路、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和公共步行通道。 • 高速公路与快速路是限制步行活动的道路,不提倡沿路建设连续的人行道系统,两侧功 能区步行系统规划应有目的地将人流引导至其他步行通道,或者引导人流集中,统一设 置过街通道,同时应尽量避开道路交叉口设置; • 市区道路的绿化带应集中设于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 • 沿同一道路的建筑街墙统一退线,退线空间与人行道应统一标高,形成完整步行空间; • 步行空间应紧邻街墙界面,不被绿化带、围墙和停车场隔开,在可能的条件下步行空间 与绿化带间应考虑设置自行车道。

城市非机动车道设计与规划研究

城市非机动车道设计与规划研究

城市非机动车道设计与规划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道路交通状况变得越来越向好。

为了保障城市居民的安全出行,非机动车道的建设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而在非机动车道的设计与规划中,需要考虑道路宽度、交通流量、道路材料等多个因素,以确保非机动车道的安全、舒适和便利。

本文将探讨城市非机动车道设计与规划的研究。

1. 非机动车道的道路宽度非机动车道的道路宽度是非常关键的因素。

宽度过小,将无法满足行人和骑车人的正常出行需求,这会影响道路的通行。

同时,如果非机动车道太宽,会浪费城市道路资源,增加交通拥堵,也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根据统计,非机动车道的标准宽度最小应为1.8米。

但是,这个宽度并不适用于每条道路。

例如,在车多人少的地方,非机动车道只需要1.2-1.5米的宽度就可以满足行人和骑车人的需求。

而在车辆和行人数量过多的地方,需要更大的宽度来保证交通秩序,例如三车道以上的道路,则非机动车道的标准宽度应为2.5-3米。

2. 非机动车道的交通流量除了道路宽度,非机动车道的交通流量也是设计和规划中必须考虑的因素。

交通流标志着非机动车道的通行能力,因此必须能够满足道路流量需求。

交通流量的测量指标包括车流量、人流量和自行车流量。

当交通流量太小,非机动车道容易出现极端交通情况。

这将产生许多不利影响,例如严重拥堵、道路危险等问题。

因此,在设计非机动车道之前,需要通过交通流量统计来确定合适的宽度和交通流量。

3. 非机动车道的道路材料非机动车道的道路材料直接影响到道路的寿命和道路的保养成本。

比如使用水泥路面的非机动道路,可保证寿命较长且维护成本较低。

但是,如果使用柔性材料的路面,道路寿命会偏低,而且玻璃渣、铝靴等垃圾会对路面造成损坏。

在设计和规划非机动车道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不仅道路材料的性质,还需要考虑道路在水、气候、地势等方面的特点。

这样能够更好地保障道路效果和寿命。

结论最后,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非机动车道的设计和规划不仅考虑到分隔器等硬件设施的设置,还要注意交通信号灯和标志等交通标记的设置,让多元素有机组合起来,实现交通秩序与人性化所需。

非机动车停车设施设置规范

非机动车停车设施设置规范

非机动车停车设施设置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城市道路空间内非机动车停车设施设置选址、布局、形式和设施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城市道路空间内非机动车停车设施的设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68.2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GB 5768.3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GB/T 51439 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标准DB11/T 500 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设置与管理规范DB11/ 1116 城市道路空间规划设计规范DB11/T 1236 轨道交通接驳设施设计技术指南DB11/T 1899 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系统技术与服务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非机动车 non-motor vehicle以人力或者畜力驱动,上道路行驶的交通工具,以及虽有动力装置驱动但设计最高时速、空车质量、外形尺寸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电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

3.2互联网租赁自行车 bicycle sharing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由企业投放并运营,通过分时租赁方式向用户提供出行服务的自行车。

[来源:DB11/T 1899-2021,3.1]3.3非机动车停车设施 parking facility for non-motor vehicle在道路红线以内划设的供非机动车停放的空间及附属设施。

3.4城市道路空间 urban road spaces城市道路红线范围以内的空间,包括地上及地下空间。

[来源:DB11/ 1116-2014,2.0.2]3.5禁止停放区域 parking restricted area禁止非机动车停放的区域。

3.6重点管理区域 parking control area对非机动车停放实行严格管理的区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H ang h u 3 1 00 C hna) z o 0 7 i

. . . . . . . . . . . . . . . . . .
.................... .





















.....
合理 间距 ; 最后 在 控 制点 、 望 走廊 、 期 道路 条 件和 廊 道 间距 分 析 结果 引 导 下 ,
得 到 杭 州市 非机 动车 廊道 布 局方 案 , 并验 证 了鼓励 近 距 离 出行 的规 划理念 同 时也 符合 交通 需求预 测 分析 的结 果。
Ab ta t T k n n z o s a x mp e t i s d x lr sn n moo z d src : a i g Ha g h u a e a l, h s t y e p o e o - tr e n u i
ta fc c rio a nng w i te p o s p r t t rz d a d n n- o o - r fi o rd rpln i t a atm tt e a ae mo o e n o m t r hn i ie r f c fo .t st c e o v ninc nd e e tv n s .Fis.a so z d ta ws hu o a hive c n e e e a f cie e s i l rt lw
维普资讯
■ 文童编号 :6 25 2 (0 8 0 - 4 -7 1 7 - 8 2 0 )40 0 3 0 0
城市交通 U b n r so f h a ra a p ro C i Tn t n 第 6 第4 2 0 年 7 V 1 o 川 2 0 卷 期 0 8 月 o. 6N 4 08
机非分行系统等方面 ,形成了分 区规划法” 。该
方法将规划范围划分 为多个慢 行区 ,引导 区间 出行 向公交转移 ,但 仍设 置一些连通各个慢行 区的非机动车廊道 由于具有较好的贯通性 , 。 廊道承担 非机动车道 网主骨架的作用 ,成为规 划的重点 。但 另一方面 ,分 区规划法 以慢 行区
朱小康
吴 寻
( 浙江省城 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 杭州 3 0 0 ) 10 7
Zh a k n n u Xu u Xio a ga dW n
u (hj n bnadR rl l nn sg I stt t Z ei gUra ua Pa ig De i n n i e a n n
itc a e ain tae is f n n- t rz d ve ce rveig sis nd op r to sr tge o o mo o ie hils ta l wihn t e n t i h
so z n s ac ri rn t o kwa on g r d. ec n o it i nt en t lw o e , o do ew r sc f u e Th o t l n sw t h e - i r po hi wo k wee te ee m i d by ie tf n a e sw i o nl i rve - r r h n d t r ne d n i g r a t n to y hgh ta lde yi h ma d o n m oo ie e ce u a se e i l a n fno - trz d v hilsb tt n frt r nas swel e o dl, h x r m 1 c n y t ee - .S p ce o io s ae d tr ie y m e nsoft e s o e tr u e o u s in- e td c r d r r ee m n d b a h h r s o t sv l me a sg t me t n .Th n, ea ld r u e r b ie ,a c dig t r s n a nig a fc r e d tie o ts ae o t n d c or n o p e e tpln n n u - a rnt oa nf m a in. n l , s do r f cv u e ,i us ilrc m m e a e dsi or to Fial ba e n ta olm s nd t a e o r y i r nd . to s a d r s lsfo t e r fr nc ur e ,t e r a o a l fe t e n i n e ut r m satd p e ee e s v ys h e s n b ebu rbe n i w e c rio s a gie .App iain o d r w s v n lc to of al he b ve s e t t t e l t a o a p c s o h Ha z o ng h u No mo o ie ri rPln n c n ro s o st a r mo i h r a e s n- t rz dCo do a nig S e a h w h t o tonofs o t v l i p tr
z n o n・ oo ie e ilswa l e td a c r i on n・ t rz dta ・ o e frno ・ trz d v hce sdei ae c o dngt o ・ m n mo o ie v・ r
划 ,主要研究 限制非机动车长距离 出行 ,构建
0 引言
近 年来 ,许 多国 家从 节约 燃 油 ,减 少污 染 ,改善城市交通 结构角度考虑 ,重新认识并 鼓励使用非机动车。作为非机动车保有量最大
的 国家 ,我 国也 将 目光 重 新 聚 焦 到 非 机 动 车 交 通 上 ,一 些 大 城 市 相 继 开 展 了非 机 动 车 交 通 规








摘 要 : 为使 非机 动 车道 网规 划达到 机 非分 流 、 捷 高效 的 目标 , 便 以杭 州市 为
例 , 廊 道布 局规 划进 行 了探 讨 。在 非机 动车 交通 需 求预 测和 流 量分 配的 基 对
础 上 , 合边 界条 件 、 结 用地 性质 和 面 积 , 进行 非机 动 车慢 行 区 划分 ; 过分 析 通
各 类慢 行 区非机 动 车 交通 特征 和 组 织 策略 , 出相 应 的 廊道 网络 形 态; 而 提 进
根据 非机动 车 出行 高发 区和 换乘 枢 纽分 布确 定廊 道 布局 的控 制 点 , 于最短 基
路径流量分配确定廊道布局 的期望走廊 , 参照规划和现状道路条件确定廊道
布局 的 具体 路径 , 依据 截 面 流 量 、 范推 荐 和公 众 意愿 调 查确 定 廊 道布 局 的 规
非机 动 车 廊 道布 局规 划
— —
以杭州市非机 动车交通发展战略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为例
Biy l o rd r l n i g a d De i n a c s t d f tae i ln i g o n z o iy l ew o k d v l p e t c ce C ri o s a n n n s : a e s y o r t g cp a n n f P g u s Ha g h u b c c en t r e e o m n
e e a d a r f c a sg m e ,a y c n ie ig ma gna o di o s nd ld m n nd taf s in nt nd b o sd rn r i lc n t n ,a i i ln - s e tr s i riua , ce g s Th o gha n l i fta cc a a tr a d u ef au e ,npatc lr a r a e . r u na aysso f h rc e- r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