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物态变化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1.1物态变化温度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1.1物态变化温度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为什么保持不变?
2.水沸腾时,温度会如何变化?
3.生活中还有哪些物态变化现象?它们与温度有何关系?
每个小组在讨论过程中,我会鼓励他们积极发表观点,倾听他人意见,形成共识。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将加深对物态变化和温度概念的理解,培养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科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强调直观教学:运用实验、图像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物态变化过程和温度概念。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组织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
4.注重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难易适度的教学内容,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讲解基本概念:详细介绍固态、液态、气态以及物态变化的名称,让学生对物态变化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3.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冰融化、水沸腾等实验,观察物态变化过程,并引导他们总结规律。
4.温度概念:讲解温度的定义,介绍摄氏度,让学生掌握温度的测量方法。
5.生活实例:分析生活中物态变化现象,如冬天河面结冰、夏天冰淇淋融化等,让学生了解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究自然现象的精神。
2.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让他们认识到物态变化在节能、环保等方面的意义。
3.通过对物态变化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培养他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态度。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如冰块融化、水烧开等,引起学生对物态变化的关注。

1.1物态变化温度课件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1.1物态变化温度课件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八年级上 物态变化
是什么导致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温度的变化!
一、什么是温度?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二、温度的测量
靠人体感知是不可靠、不准确的。 准确测量必须使用温度计。
(一)实验用温度计 1.结构:
玻璃管、玻璃泡、测温液体、 标尺(刻度)、单位( ℃ )
2.原理: 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工作的。
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
1.1 物态变化 温度
物质的状态
物质可以分为三种状态:
固态、液态和气态。
思考:物质的不同状态有什么特点?
固、液、气特征表
状态
形状
固 态 一定形状
液 态 没有固定形状
气 态 没有固定形状
体积 一定体积 一定体积 没有一定体积
说明:固态物质的分子排列紧密, 分子间的间隙很小,每一个分子只 能在原位置做微小的运动,当物质 的温度升高后,分子的间隙变大, 分子运动范围扩大,此时分子就以 液态形式存在,当物质的温度升得 更高后,分子间隙变得很大,分子 的运动范围进一步扩大,此时物质 就以气态存在。
D
5
● 6、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如下图所示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
10
15
C
● 7、俯视读取温度计的示数造成数据( )
B
● A、偏小
B、偏小
● C、偏大
D、偏大
● 8. 有一示数为38.3℃的体温计,直接用它依次测量体温分别为39℃和37℃的两人的体温,测 得的结果应是:( )
● A. 39℃与37℃
八年级上 物态变化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量程:温度计所能测 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 温度的温度范围。
分度值:每一小格代 表的温度值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1. 物态变化的概念物态变化又称为相变,是指物质从一个物态转化为另一个物态的过程。

物质在不同的物态之间转化时,呈现出不同的性质和特点。

2. 物质的三态物质的三态指的是固态、液态和气态。

2.1 固态在固体状态下,物质的分子固定在一个位置,只有极小的振动,形态不易改变。

固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2.2 液态在液态状态下,物质的分子仍然有固定的位置,但是由于振动幅度增大,分子间距也增大,因此能够相互滑动,呈现定形态和流动形态。

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确定的形状。

2.3 气态在气态状态下,物质的分子不断地运动、振动,并且保持着不断的碰撞,因此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气体具有无定形的形状和无定量的体积。

3. 物态变化的类型3.1 固态与液态之间的相变3.1.1 熔化熔化指的是将物质从固态转变成液态的过程。

在熔化过程中,物质吸收热量,使分子内部的相互作用减弱,使得分子可以相互滑动而变得流动。

3.1.2 凝固凝固指的是将物质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

在凝固过程中,物质放出热量,从而使分子内部相互作用增强,使分子逐渐变得固定在一个位置上。

3.2 液态与气态之间的相变3.2.1 汽化汽化指的是将物质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

在汽化过程中,物质吸收热量,使分子内部相互作用减弱,分子不再相互吸引,不断地向外运动,以变成气态。

3.2.2 液态凝馏液态凝馏指的是将物质从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

在液态凝馏过程中,物质会放出热量,使分子内部相互作用增强,反而会引起向内运动,逐渐变得固定,变成液态。

3.3 固态与气态之间的相变3.3.1 升华升华指的是物质由固态直接转化为气态的过程。

在升华过程中,物质吸收热量,使分子内部相互作用减弱,分子不断地向外移动,逐渐变得无定形,直接变成气态。

3.3.2 凝华凝华是指物质由气态直接转化为固态的过程。

在凝华过程中,物质放出热量,分子内部相互作用增强,不断地向内运动,逐渐变得固定,直接变成固态。

1.1物态变化++温度+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1.1物态变化++温度+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1.1物态变化温度同步习题一、知识点整理1. 自然界中常见的物质可以分为、和三种状态存在。

2.物质的这三种状态,都有它们各自的特点:固态物质一定的形状和体积;物质虽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气态物质固定的形状,一定的体积。

3.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4.温度是表示物体或环境的的物理量。

一般用符号来表示。

5.我们经常使用来测量物体的温度,因为仅凭人的感官来感知物体的冷热程度是 (选填“可靠”或“不可靠”)的。

生活中或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性质制成的。

6.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在大气压为 1.01×10⁵Pa时,把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把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把0摄氏度到100摄氏度之间分成100 等份,每一等份称为,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7.我们经常使用来测量物体的温度,因为仅凭人的感官来感知物体的冷热程度是 (选填“可靠”或“不可靠”)的。

生活中或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性质制成的。

8.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1)估计:首先要估计的温度。

(2)选择:选择适当的温度计,认清温度计的和以便于读数;被测物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

(3)放置:测量温度时,必须使温度计的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能接触到容器的。

(4)读数:待接触足够长的时间,温度计的示数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一般被测物体,并且视线要与温度计。

(5)记录:记录的结果包括数值和。

二、配套习题1.某温度计的示数为-8°C,正确的读法为( )A.8摄氏度B.摄氏零下8度C.摄氏负8度D.零下8摄氏度2.使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计的玻璃泡部分浸入液体中B.温度计的玻璃泡置于液面之上C.把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后再读数D.温计度的玻璃泡全部浸在液体中,但不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用一支原来示数为38°C的体温计,未经下甩,便去测量一个正常人的体温,如果当时气温是35°C,那么体温计的示数为( )A.38°CB.37°CC.36.5°CD.35°C4.关于物体冷热程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来表示B.不可以根据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C.准确的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需要使用温度计D.0°C的冰要和0°C的水冷热程度不一样5.关于体温计和实验室温度计的异同点,下面哪种说法不正确( )A.体温计示数的准确程度比实验室温度计要高B.体温计玻璃管的内径有一弯曲处特别细,实验室用温度计没有C.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测量,实验室用温度计也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测量D.体温计可以用力甩动使水银回到玻璃泡中,实验室用温度计不需要用力甩6.用温度计测量气温,温度计上的示数如下图,此时的气温是( )A、8°CB、12°CC、负12°CD、D、零下8°C7.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如以下图所示的做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8.冬天乌苏里江气沮可达到-50°,河面结冰,冰面下的河水仍然在流动,則落水与冰面交界处的温度为( )A.-50°CB.低于0 °C高于-50°CC.0°CD.无法判断9.物理学中,把物体的叫做温度;这种温标把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把的温度为规定100摄氏度。

第2节 熔化和凝固学案及例题分析

第2节 熔化和凝固学案及例题分析

第2节熔化和凝固学案及例题分析知识点1 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

1.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固→液);熔化现象:①春天“冰雪消融” ②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1.3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液→固);凝固现象:①“滴水成冰” ②“铜水”浇入模子铸成铜件.2.1晶体和非晶体固体由于内部微粒的排列结构不同可分为:晶体:有固定熔化温度的一类物质,如海波、萘、冰、食盐、明矾和各种金属。

非晶体: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的一类物质,如蜂蜡、松香、沥青、玻璃等。

2.2 熔点和凝固点(针对晶体)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类比晶体凝固的温度叫凝固点。

①同种晶体的凝固点和熔点是一样的;②熔化和凝固这个过程是可逆的。

知识点3熔化与凝固的特点1)熔化的规律: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上升。

③研究熔化和凝固的试验中,需要的器材如上图所示还包括:温度计、秒表。

2)晶体熔化必要条件:①温度达到熔点;②不断吸热。

3)熔化吸热的应用:①夏天,在饭菜的上面放冰块可防止饭菜变馊。

(冰熔化吸热,冷空气下沉);土冰箱示意图。

②化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

(雪熔化吸热);③鱼保鲜,用00C的冰比00C的水效果好。

(冰熔化吸热);④“温室效应”使极地冰川吸热熔化,引起海平面上升。

4)有关晶体熔点(凝固点)知识:①萘的熔点为80.50C。

当温度为790C时,萘为固态。

当温度为810C时,萘为液态。

当温度为80.50C时,萘是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都有可能。

②下过雪后,为了加快雪熔化,常用洒水车在路上洒盐水。

(降低雪的熔点)③在北方,冬天温度常低于-390C,因此测气温采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

(水银凝固点是-390C,在北方冬天气温常低于-390C,此时水银已凝固;而酒精的凝固点是-1170C,此时保持液态,所以用酒精温度计)3.2凝固规律及特点1)凝固规律:①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但温度保持在凝固点不变。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1物态变化 温度素养提升练含解析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1物态变化 温度素养提升练含解析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1物态变化温度素养提升练(含解析)物态及其变化单元大概念素养目标大概念素养目标对应新课标内容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温度,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P9】运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P9】掌握固态、气态、液态的基本特征及相互转化过程中的特点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能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P9】运用简单的实验方案探究物态变化的部分规律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P9】能通过物态变化等实验,感受物理研究是建立在观察、实验和推理基础上的创造性工作【P12】一、物态变化温度基础过关全练知识点1物质的状态及物态变化1.【新独家原创】关于铁块、饮料和空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具有一定体积的物质是铁块和空气B.具有一定形状的物质是铁块和饮料C.具有流动性的物质只有饮料D.能保持一定形状和体积的物质一定是铁块2.【教材P9图片变式】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态的冰逐渐变为液态,随着时间的延续,水消失了,这是因为水变成了气态的。

物质存在的状态在条件下可以发生变化,这个过程称为。

知识点2温度3.在大气压一样的情况下,关于物体的冷热程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 ℃的冰比0 ℃的水冷B.一壶10 ℃的水比一杯10 ℃的水热C.零下10 ℃的铁块比零下10 ℃的木块冷D.100 ℃的沸水与100 ℃的铁块一样热(2023陕西西安新城区行知中学月考)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 ℃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 ℃C.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70 ℃D.冰箱冷冻室的温度是10 ℃5.【新独家原创】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中冰和水的冷热程度。

我国的低温超导科技研究居世界领先地位,1989年实验得到的最高转变温度已达到-141 ℃,这个温度读作,若用热力学温度表示,则该温度为。

1.1《物态变化温度》课件

1.1《物态变化温度》课件

解读中考:本节的学习重点是物态变化、温度的物理意义、 实验室温度计和体温计的使用等,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和填 空题,偶尔出现实验题,难度一般不大.
考点一 温度计的使用 教材第11页“学生实验” 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要将温度计与被测物体充分 接触,并保持足够长的时间.在读取数据时温度计一般不能 离开被测物体,视线应与温度计垂直,如图1-6所氏 度”,不可把这三个字分割开来读.
实验室与生活中常用的温度计
酒精温度计 煤油温度计 水银温度计
实验室用温度计 体温计 寒暑表
读数时玻璃泡 不能离开被测 液体
巧记乐背
液泡浸入被测液, 不能触碰底与壁; 插入液体稍停留, 稳定读数要仔细; 读数仍留被测液, 视线与柱上面平.
解析:由题意可知,测甲的体温前护士将水银 甩回了玻璃泡,故甲的示数正确,即甲的体温一定 是39.5 ℃,由体温计的结构知,中途没有将水银甩 回玻璃泡内,其示数只可能上升,不会下降.现测乙、 丙两人的体温时,体温计原来的示数均为39.5 ℃, 所以乙、丙两人的体温可能为39.5 ℃,也可能低于 39.5 ℃.故选A.
核心素养
例11 图1-1-7如图1-1-7所示是某实验小组自制 的一个简易温度计,它的原理是利用液体_热__胀__冷__缩_ 的性质.该装置插入瓶中的玻璃管很细,目的是使 _液__面__变__化__明__显_.在标准大气压下,把自制的温度计 先后放入冰水混合物和沸水中,分别标出液柱到达 的位置为A和B,再将刻度尺放在温度计旁边,用刻 度尺的刻度作为该温度计的刻度,则所制成的温度 计的分度值是_2_.5__℃__,此时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是_ _2_5_℃_(液面在图中虚线处).
除了常用的液体温度计外,还有气体温度计(多 用于精密测量)、辐射温度计(测量高温物体的温度)、 电阻温度计(测量温度的标准仪器)、双金属片温度计 (结构简单)等 .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1.1《物态变化温度》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1.1《物态变化温度》教学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相互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讨论情况,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阶段,教师将设计以下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判断题:物态变化过程中,固态变为液态是放热过程。()
2.选择题:以下哪个现象是升华过程?(A.冰融化成水;B.水蒸发成蒸汽;C.硫磺燃烧生成二氧化硫;D.干冰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
1.学生对物态变化的认知水平:大部分学生能识别常见的固态、液态、气态,但对物态变化的本质和规律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和实验来加深理解。
2.学生对温度的认识:学生对温度的概念和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在温度单位换算、温度测量等方面存在困难,需要在教学中加强指导和练习。
3.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思维方法: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抽象思维逐渐发展的阶段,需要引导他们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方法,发现物态变化规律。
3.计算题:已知冰的熔点是0℃,水的沸点是100℃,求冰பைடு நூலகம்化成水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4.应用题:解释为什么夏天冰镇饮料会冒冷气?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阶段,教师将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以下知识点:
1.物态变化的概念、分类和相互转化关系。
2.温度的概念、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
3.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及其与温度的关系。
5.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求知欲,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的热情。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对生活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关注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态变化
一、辅助环节
1、板书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节“物态变化”。

2、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物理学研究基本内容及物理知识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并能识别物质的三种状态,且能进行分类。

(3)通过观察水的物态变化,知道一定条件下物质存在的状态可以发生变化。

3、自学指导
根据自学指导,自学课本第1页到第9页,回答下列问题:
(1)学好物理知识要注意哪四点?
(2)自然界中的物质有哪几种状态存在?
(3)生活中常见的固体、液体、气体都有什么?
(4)加热冰块会出现什么现象?什么是物态变化?
二、先学(8 mins)
三、后教(9mins)
四、检测(12mins)
1.把一个手指放到一只放大镜后面观察,手指变了,用放大镜看窗外的树木,树木
变了。

(选填“大”或“小”)
2.小王是一个大胆的孩子,喜欢观察神奇的自然,打雷时他总是发现:听见雷声,看
见闪电;他猜想:雷声和闪电不是同时发生的?为了验证猜想,他在运动会上仔细观察了竞赛时起跑发令的过程,发现:听见枪声,看见法令枪所冒出的白烟。

(选填“先”“后”)
3.A.钢钉B.一氧化碳C.酱油D.味精E.花生油F.纸
固态:液态:气态:。

4.下列属于物态变化的是()
A.一块铁在火炉中烧红了
B.粉笔越用越短
C.玻璃杯被打碎了
D.阳光下,小雪人“流汗了”
E.点燃的蜡烛变短了
F.放在阳光下的尺子被晒热了
G.点燃柴油时冒出大量黑烟 H.用钢锯将一块铁锯断 I.浇筑火车车轮
J.糖放入水变成糖水 K.钢变成钢水
5.小明在电视节目中看到了一种体育运动:有一个人把自己悬挂在一根很长的橡皮绳下,自
由地在空中上下一次所用的时间似乎是总是一样的.小明很想证明自己的观察结果的正确性,甲,乙,丙,丁四位同学都向小明提出了建议.
甲:多问几个人,以多数人的眼睛为准.
乙:直接打电话问节目主持人.
丙:问问老师.
丁:找一根橡皮筋在下面悬挂一个物体来做实验,测量在震荡幅度不同的情况下上下震荡一次所用的时间,并加以比较.
小明通过以上四种方法得出的结论存在较大得分歧,说说看,你认为哪种建议得出的结论最为可信呢?并简单说明你的理由.
6.关于水的三种状态,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冬天我们哈出的“白气”是水的气态
B.雪、冰雹、霜、雾都是水的固态
C.雨、露和烧水时我们看到的“白气”都是水的液态
D.以上说法都不对
五、当堂训练(15mins)
必做题:
1.通过和直接获取的只是事实证据,人类只要揭示大自然的秘密,
需要在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科学思维.
2.学好物理知识要注意以下四点:
(1)是研究问题的基础.
(2)是物理学重要的研究手段与方法 .
(3)是学习和理解物理知识的重要方法.
(4)理论要联系实际.
3.举出生活中的固体、液体、气体各4种物质.
选做题:举出2-3种物态变化的实例.
六、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