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再增发电新资源
青海省生态环境厅关于高泉昆源煤矿项目新增排土场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

青海省生态环境厅关于高泉昆源煤矿项目新增排土场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生态环境厅•【公布日期】2014.03.26•【字号】青环发〔2014〕141号•【施行日期】2014.03.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影响评价正文青海省生态环境厅关于高泉昆源煤矿项目新增排土场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青环发〔2014〕141号青海昆源矿业有限公司:你公司《关于申请审批高泉昆源煤矿项目新增排土场环境影响报告表的请示》(青昆证字〔2014〕第016号)悉。
根据青海省有关矿产资源整合文件及矿区矿产资源实施方案批复要求,你公司对原高泉昆源煤矿及原老高泉北露天煤矿进行了整合,成为整合后高泉煤矿的合法矿权人,并于2013年4月取得了省国土资源厅对整合后高泉昆源煤矿矿区划定范围的批复。
鉴于整合后的高泉昆源煤矿矿权边界未超出原高泉昆源煤矿及原老高泉北露天煤矿最终边界,开采规模仍为45万吨/年,露天开采工艺及相应的生活设施均无变化,由于开采资源量增加以及原排土场压矿,须在老高泉北露天煤矿北侧新增占地面积为110.46公顷的排土场的实际情况。
经研究,现就新增排土场环境影响报告表批复如下:一、加强对新增排土场的规范管理,按照水土保持方案及“先拦后弃”的原则,认真做好排土场边坡防护和截排水工程设计与建设。
排土场应满足《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中Ⅰ类场地的规定要求。
二、鉴于老高泉北露天煤矿西侧排土场和高泉昆源煤矿西南侧排土场均不再使用的实际情况,老高泉北露天煤矿西侧排土场须在后期露采时剥离至新增排土场,高泉昆源煤矿西南侧排土场内现有废石须在井工阶段回填于采坑,并在回填采坑前按照《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试行)》(HJ651-2013)中的要求和规定,做好排土场的防风蚀、防流失、防扬散工作,确保现有排土场的稳定。
废石回填完成后,须对排土场的景观进行恢复。
青海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关系研讨材料

青海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关系研讨材料青海省位于中国西北部,是我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区之一,也是世界上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
面对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及资源利用等复杂的问题,青海必须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两个方面探讨青海如何正确处理这一关系。
首先,生态保护是青海的重大责任和使命。
青海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包括生物多样性及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如青海湖、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等。
为了实现高水平保护,青海应该加强对生态资源的保护和修复,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区体系,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加强高寒草地、湿地和湖泊的保护,保护特有物种的种群和栖息地,努力实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其次,经济发展是实现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的重要支撑。
青海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资源大省,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和旅游资源。
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青海应该加快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注重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加大对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过程中,青海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青海应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大对绿色技术、绿色产业和绿色金融的研发和推广力度,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态环境压力。
其次,加强生态补偿和环境治理。
青海拥有丰富的生态服务功能,应充分发挥其作用,推行生态补偿机制,鼓励企业和个人对生态系统服务的投入。
同时,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建设一批环保示范项目,提高环境质量。
再次,加强制度建设和法治保障。
青海应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完善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环境违法行为的监管和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增强法治保障。
最后,加强创新和人才培养。
青海省“一谷两盆”地区互补发展SWOT分析

2021年2月第3期总第469期内蒙古科技与经济Inner Mongolia Science Technology D EconomyFebruary 2021No. 3 Total No. 469党的十九大报告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矛盾的变 化,立足于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明确提出要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1],“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 发展,中部崛起都是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体现。
青 海省“一谷两盆”地区是指青海省河湟谷地、柴达木 盆地和共和盆地的统称。
作为青海省核心区域,呈 现出河湟谷地一支独大的局面,内部差距明显,促进 “一谷两盆”协调发展一直是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
S W O T 分析法是战略管理 中一种有效的分析工具*],包括内部的竞争优势、劣 势、外部的机遇、挑战4个方面,被广泛用于区域、产 业、企业等重大战略决策上。
90。
_ 东____________95。
_ 东____________100:东___________1 研究区概况青海是三江之源、“中华水塔”,全省主体功能区 划中903的区域属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仅有 1〇3的区域属重点开发区域*1],且都分布在柴达木 盆地、共和盆地、河湟谷地中(如图1所示$自然环境条件方面,“一谷两盆”在省内具有明显的相对优 势。
河湟谷地位于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 带,自北向南依次为大通河、湟水、黄河,在纵向上形 成四山三谷地,横向上多串珠状盆地的地貌,为温带 季风性气候。
共和盆地和柴达木盆地分别处于青藏 高原东北部和西北部,两个盆地都被山地环绕,都为 高原山地气候,生态环境脆弱(如图2所示$社会经济方面则举足轻重,“一谷两盆”地区历年都在青 海省生产总值中占有极高比重,以2018年为例,三 地区生产总值占比达*7.99%,人口数量占比 80.34%,科技人力资源占比99.7%,耕地面积与主 粮产量99%来自本区,是主要工业区。
青海省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青海省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青海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中国内陆省份中唯一的多民族省份。
青海省的经济发展经历了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本文将分析青海省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及未来的趋势。
青海省的主导产业是能源与矿产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铁矿石等。
这些资源的开采和加工对青海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特别是青海省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如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青海省是中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之一,这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为青海省注入了新的动力。
此外,青海省的农牧业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
在农业方面,青海省以种植小麦、玉米、油菜等作物为主,同时发展了特色农产品如中药材党参等。
在畜牧业方面,青海省以牦牛、羊、藏香猪等特色畜牧品种为主导,青海省的特色农牧产品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青海省旅游业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青海省拥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如青海湖、茶卡盐湖、塔尔寺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青海省通过发展旅游业,不仅提高了地方经济的收入,也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交通、酒店、餐饮等行业。
然而,青海省的经济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青海省的经济总量相对较小,发展速度相对缓慢。
其次,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青海省的交通运输不便,给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制约。
此外,在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环境保护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
未来,青海省的经济发展有望向更加可持续和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首先,青海省将进一步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特别是风能和太阳能。
通过发展清洁能源产业,青海省将加快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其次,青海省将继续注重农牧业的发展,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同时,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再者,青海省将进一步发展旅游业,挖掘和开发更多的旅游资源,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的游客。
除此之外,青海省还可以进一步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增加制造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培育新兴产业如互联网经济、文化创意产业等,增加经济的多元性和稳定性。
青海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

青海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日期】2023.06.15•【字号】•【施行日期】2023.06.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工业污染防治正文青海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和总体部署,扎实推进青海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工作,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关于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和《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海省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紧扣“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围绕产业“四地”建设重大要求,把推进工业领域碳达峰工作作为落实全省工业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硬任务。
以实施重点行业节能降碳为抓手,优化产业结构布局,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积极实施清洁生产改造,推行绿色制造,推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加快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的现代工业体系。
(二)基本原则——总体部署、统筹推进。
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贯穿于工业生产全过程,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全面统筹工业经济增长和低碳转型、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的关系,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各项任务,统筹推动全省工业绿色低碳发展。
——生态优先、转型提质。
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注重资源深度开发与高效利用相统一、工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推进能源资源科学配置、高效利用。
——创新驱动、数字赋能。
坚持科技创新第一驱动力地位,推进节能低碳技术工艺装备的研发应用,完善低碳科技创新体系,培育壮大工业绿色发展新动能。
西宁经济开发区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取得新成效

元 工 业增 加 值 C D排 放 强 度 下 降 1% ,0 O 0 S 2排 放
强 度下 降 9 %,节 能减排指 标 在全省 同行 业居 于领 先水 平 。 西 宁 经济 技术 开发 区 紧 紧抓 住 列 为 国 家第 二 批循 环经 济试验 区的机遇 , 发展 循环 经 济作 为转 把 变发展 方式 的重 要途径 , 大对 企 业发展 循 环经 济 加 的支 持力 度 。2 0 0 9年 争取 节 能减 排及 循 环经 济 发 展专项 资金 8 万 元 ,支持 园 区企业 实施 节 能 降耗 1 和减 排 技术 改 造项 目, 极 推 广应 用新 技 术 、 设 积 新 备、 新工 艺 , 进清 洁生产 。 中餐 厨垃 圾资 源再 生 推 其 项 目、 物有机 肥项 目等 已列 入 国家 资源 节 约和 环 生
第4期
沈立 革等 : 静电一 布袋复合式除尘在燃煤 电站锅炉 中的应用与研究
。 环境保护
西宁经济开发 区循环经济试验 区建设取 得新成效
西宁经 济技 术开 发 区按照 “ 减量 化 、 再利 用 、 可 循环 ” 的思 路 , 极谋 划 了一批 符合 国家 产业 政 策 、 积 技术 和工艺 先进 的特 色工业 项 目, 力推 进 资源 间 大
目, 注重 资源 节约 , 地集 约利 用水 平 进一 步提 高 。 土
( 发 讯)
—
—
45— .
公 司等一 批企业 进行 重点 监 管 , 减 排 责任逐 个 落 将 实到企 业 和具体 减排 项 目上 ,签 订 目标 责任 书 , 确
保 完成 园 区减排 任务 。开 发 区计划 到 “ 十一 五 ” . 末
境保 护 备选项 目 , 热 和废气 ( ) 用项 目取 得新 余 渣 利 的进展 ; 建成 的百 通公 司 烟气 余 热 发 电项 目。 补 填 了硅 铁行业 余 热发 电 的空 白 ,投 产 的 2 0万 吨高纯
青海支柱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青海支柱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一、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青海在经济发展方面立足实际,经过不断的探索发展,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构筑了电力、盐湖化工、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四大支柱产业,走出了一条符合青海实际的经济发展道路。
特别是党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随着青海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优势资源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四大支柱产业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2002年,四大支柱产业的资产约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资产的57%,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分别占60%、56%和64%。
对青海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的支撑和带动作用。
1、电力工业。
青海水能资源丰富,全省水能理论蕴藏量2537万千瓦,列全国第五位。
其中黄河龙羊峡至寺沟峡段可修建大中型水电站13座,装机1302万千瓦,年发电量368亿千瓦时。
装机128万千瓦的龙羊峡水电站和装机200万千瓦的李家峡水电站已建成发电;还有尼那等水电站都将相继开始发电。
在电源结构上以水电为主火电为辅,水火电比为84:16。
截止2000年底全省发电总装机容量为395.37万千瓦;变电容量434.48万千伏安,35千伏安及以上输(配)电线路6628.76公里。
2000年全省发电量138.80亿千瓦时,供电量104.73亿千瓦时,用电量98.67亿千瓦时。
2002年全省水电发电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52719万元,实现工业增加值80012万元,形成固定资产原值1915532万元,实现利税总额9298万元。
目前青海形成的电力格局有力的带动了全省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2、石油天然气工业。
青海石油天然气经过40多年的勘探开发,到目前已发现地面构造140个,潜伏构造94个,探明油气田24个,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亿吨,探明天然气储备1574.96亿立方米,建成了年加工原油生产能力100万吨的格尔木炼油厂;涩北至格尔木、涩北至敦煌、涩北西宁兰州天然气输气管道已投入使用。
青海电力公司售电量增幅节节攀升

划 。 定在 2 1 之前 投资 1 0 决 0 2年 0亿 韩 元 , 此 次 竣 工 投 7 在 产 的 工 厂 附 近 . 新建 规 模 为 5 MW 的发 电用 燃 料 电池 工 再 0
厂 . 项 目预 计 2 1 年 之 前 建 成 。 该 01
力 可满 足 约 1 . 户普 通 家庭 的用 电 。其规 模 超 出迄 今为 止 7万 世 界 上拥 有最 大 生 产能 力 的美 国燃 料 电 池能 源 公 司 l 。 倍 发
太 阳 能 发 电 因 其 发 电时 不 产 生 二 氧 化 碳 而 被 赋 予 绿 色 发 电 的美 誉 并 受 到 人 们 的 重 视 但 是 由 于 气 象 条 件 所
▲九 州 电 力公 司 尝试 跟 踪 式 太 阳 能发 电
日
限 , 阳 能 发 电装 置 夜 间无 法 工 作 . 上 和 黄 昏时 的 发 电 太 早 也 受 到 太 阳光 照 角度 的影 响 .太 阳能 面 板 的 发 电量 较 少 .
持 了 高 速 增 长 态 势 , 月 度 增 长 率 始 终 保 持 在 1% 以 上 。 7
20 0 8年 1 8月 公 司 累计 完 成售 电量 1 5 — 8. 3亿 k ・ , 比 W h同
增 长 1 .%。 7 9
高 速 增 长 的 负 荷 . 给 青 海 公 司带 来 了 前 所 未 有 的压 也 力 . 初 . 电煤 紧 张 、 河 龙 羊 峡 出库 受 限 等 影 响 , 省 年 受 黄 全 电 力 供 需 出 现 较 大 缺 口 。该 公 司 依 托 大 电 网优 势 , 方 百 千
发 展 对 电 力 的需 求 . 拉 动 了售 电量 增 长 。 也
电用燃 料 电池 由于采 用 了使 氢 和大 气 中的 氧 产 生 化 学反 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再增发电新资源
经过两年钻探验证,青海省共和县恰卜恰镇中深层地热能勘查项目日
前取得重大突破,共和盆地中北部地下2230 米处勘查到埋藏浅、温度高的干热岩,这是中国首次发现的可大规模利用的干热岩资源。
干热岩通常埋藏在地表3000 至10000 米以下,是没有水或蒸汽的、致密不渗透的热岩体,温度在150℃至650℃之间,是一种可用于高温发电的清洁资源。
据估算,中国大陆3000 米至10000 米深处干热岩资源总计相当于860 万亿吨标准煤,是中国目前年度能源消耗总量的26 万倍。
据介绍,干热岩发电技术可大幅降低温室效应和酸雨对环境的影响,且
不受季节、气候制约。
而且利用干热岩发电的成本仅为风力发电的一半,只有
太阳能发电的十分之一。
2011 年,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海省国土资源厅的部署下,青海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院、青海省水文地质地热地质重点试验室联合中国
地质大学(武汉),通过聚热机制分析,在中新生代盆地青海共和盆地中北部确定了干热岩寻找靶区,2013 年开始钻探验证,最终在2230 米深度揭露到温度达153℃的干热岩,随着深度增加,温度按6.8℃/100 米的梯度稳定升高,且勘探表明该地1600 米以下无地下水分布迹象。
该岩体在共和盆地底部广泛分布,仅钻孔控制干热岩面积已达150 平方公里,潜力巨大。
严维德说,由于黄河横穿共和盆地,同时盆地内地下水资源
丰富,每天泄入黄河的地下水达20 万立方米以上,丰富的水源保障了干热岩资源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目前,美国、日本和瑞典等国已经掌握了干热岩发电的基本原理和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