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长篇小说
李春平长篇小说《我的多情玩伴》赏析

呼吁。文章从 小说 的选材 、 价值 内涵和叙事语言等方面论述 了《 我的 多情玩伴》 所具有 的独特 文学魅 力 ,
以丰 富 目前 日益 繁 盛 的 李春 平 作 品 研 究 。
[ 关键 词 ] 李春平 ; 《 我 的 多 情玩 伴 》 ; 选材 ; 价 值 内涵 [ 中 图分 类 号 】 1 2 0 6 . 6 【 文献标识码 ] A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4—5 8 5 6 . 2 0 1 4 . 0 1 . 0 2 1
生活 的 多情 , 对 他人 的多 情 , 并 且赋 予 了广 阔的
社会 内涵 , 在 这 喧嚣 的现代 社 会 中给我 们 弹 奏 了一 曲人 间 清 响。 曾有 评 论 家 这样 认 为 , 小 说 永远 不 是 单纯 的社 会事 件 的呈 现 , 它需 要 通 过 价值 的错 位 , 道 义 的冲突 才能 丰富多 彩 , 才 能 引
9 0
哈 尔 滨 学 院 学 报
是离 开故 土的 异 乡人 。捷 克小 说 家米 兰 ・昆德 拉说 过这 样 的话 : “ 一个 渴 望 离 开 热 土 旧 地 的 人一 定是 一 个 不 幸 的 人 。 ” 这 群 背 井 离 乡 的 年 轻人 , 在 上海 这 个 最具 现 代 化特 征 的 大都 市 中 苦 苦 追 寻生 命 的乐 趣 与 生存 的价值 , 注 定是 一 个 特 殊 的群 体 , 也 注定 要 经 受 生命 蜕 变 的痛 苦 历程 。但是在 李 春 平 清新 活泼 , 且 具 幽 默 性 语 言 的叙 事下 , 读者 所感 受到 的不是 生存 的苦 楚 , 命 运 的挣扎 , 而是 柴米 油盐 的烟 火气 , 友人 聚会 的衣鬓 飘香 和他 们对 生活 的激情 享受 。他 们不 喜 欢板 着面 孔过 那种纯 粹 的 日子 , 他们 交 流 , 他 们玩耍 , 他 们 总能 在 忙里 偷 闲 的 时候 聚 集 在一 起 吃饭 、 聊天、 打麻将 , “ 玩耍” 成 了他 们 生 活 的 必 需 品 。在 这 一 点 上 , 李 春平 的 《 我 的 多 情 玩 伴》 有别于其他都市题材小说 , 他 没 有 热 衷 于 展 现都 市年 轻人 “ 挣扎” 的 生存 方 式 , 而 是 精心 地 描 绘 了玩 伴 们生 活的乐 趣 。 翻 阅浩 瀚 的文 学 历 史 著作 , 虽 不 乏 歌 颂友 谊 与 亲 情 的得 力 之 作 , 但 能 够 像 李春 平 这 样将 友情 、 爱 情 与 亲情 在 惯 常 的生 活 中描 写 的 如 此 真切 , 如此 清 新 的 却是 屈 指 可 数 。在 这 部 长 篇 小说 中 , 作 者将 这些 可爱 、 可人 的朋 友亲 切地 称 为“ 玩伴” , 即情趣 相 投 结伴 而 行 , 结 伴 而欢 , 结 伴而 乐 , 结 伴而 忧 , 结伴 而痛 。他们 彼此 尊敬 着 对方 , 关心 着对 方 , 帮助着 对方 。文 中多 次描 写 到, 每 当他 们 遇 到 开心 或 者难 过 的 事情 总 要 互 通 电话 通 知 、 倾 诉 。在 一 起 聚 聚 , 共 同 分 享 快
5、《汤姆索亚历险记》主要内容及阅读题

五年级下课外阅读主要内容及阅读题(5)《汤姆索亚历险记》作者及主要内容班级姓名内容简介19世纪中期,在美利坚合众国的密苏里州圣彼得斯堡(St.Petersburg,为故事中虚构的城市)。
住着一位叫汤姆‧索亚的少年。
汤姆幼年双亲去世,由波莉姨妈收养。
聪明顽皮的汤姆受不了波莉姨妈和学校老师的管束,常常逃学。
一天深夜,他与好朋友哈克贝里·芬到墓地试试胆量,可是无意中目睹了一起凶杀案的发生。
还有一次,汤姆、哈克带着乔埃·哈波一起逃到一座荒岛上做起了“海盗”,弄得家里以为他们去世了,结果他们却出现在了自己的“葬礼”上。
在法庭上,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汤姆终于挺身而出,指证了凶手,而这时凶手印第安·乔伊已逃之夭夭。
后来,汤姆和哈克在鬼屋中挖假象的宝藏时遇到了凶手印江·乔埃!他们听见印江·乔挨要把他的金钱放在二号十字下面。
在一次野餐活动中,他与他的同桌贝琪在一个岩洞里迷了路。
三天三夜不吃不喝,受尽了煎熬。
更可怕的是,他们还在山洞里看到了凶杀案的凶手——印第安·乔伊!最终,汤姆靠牵着绑在石头上的风筝线探路,找到了出口,走出了山洞。
村里人发现他们,他们讲述了在洞中的经历,之后,村里人用铁板堵住了山洞口。
汤姆告诉村里人在山洞里见到了杀人犯印第安·乔伊,当村里人在洞中找到他时,他已经饿死了。
最后,汤姆和哈克重返山洞,找到了一笔宝藏,成了这个镇子的英雄。
作者简介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作家,原名塞缪尔·兰霍恩·克莱门斯,是一位杰出的美国幽默讽刺作家。
“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原是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测水的深度的术语。
马克·吐温是19世纪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优秀代表,批判了美国作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固有的社会弊端,如种族歧视、拜金主义、封建专制制度、教会的伪善、扩张侵略等,表现了对真正意义上的民主、自由生活的向往。
古代文学5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1、杂剧《四声猿》的作者是“狂人”徐渭。
2.、《金瓶梅》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
《金瓶梅》也是第一部世情小说,写人之恶。
开创文人描写家庭琐事之先。
3、《项脊轩志》的作者是唐宋派派的代表人物归有光。
4、《陶庵梦忆》的作者张岱是晚明小品文的代表作家。
5、《桃花扇》传奇以李香君和侯方域的爱情故事为线索,表现南明历史。
6、格调派的代表人物是沈德潜。
7、桐城派的代表人物是方苞、刘大櫆、姚鼐。
8、《圆圆曲》的作者是吴伟业。
9、《阅微草堂笔记》的作者是纪昀。
10、近代后期四大讽刺官场的小说或者“四大谴责小说”指《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和《孽海花》。
11、临川四梦:指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
因“四剧”皆以虚幻的纪梦方式表现现实人生,故名之。
12、《三国演义》三绝:义绝——关羽,智绝——诸葛亮,奸绝——曹操。
13、冯梦龙“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14、凌濛初“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15、龚自珍《己亥杂诗》:①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②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6、复社代表:张溥《五人墓碑记》,张采。
几社:陈子龙《秋日杂感》,夏完淳《别云间》。
17、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8、“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这是关汉卿的自我写照。
19、四大南戏也叫“四大传奇”,简称荆、刘、拜、杀。
指《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
20、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把唐传奇《会真记》改写为青年男女为了争取婚姻自由大胆地和封建家长展开斗争的作品。
(故事发生在普救寺)。
21、马致远《汉宫秋》是以历史上的昭君出塞的故事为题材。
第五讲:五六十年代的历史题材小说

艺术成就及对新时期战争小说的开 拓性意义
文学史地位:《保卫延安》是当代战争文学的开 山之作,对当代战争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1)宏大壮阔的史诗构思(高层与基层结合,主 要战场与次要战场的结合)及全知的叙事视角 (2)艺术虚构与历史事实相结合,在此基础上进 行人物塑造——真实人物与虚构人物相结合 彭德怀、周大勇、李诚、王老虎 (3)洋溢着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激情
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无 产阶级知识分子
余永泽:个性解放(骑士英雄)
林道静
卢嘉川:民族独立(精神英雄)
江 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革命英雄)
33
性别魅力与政治魅力呈现为 一种互为转喻的关系。 A、以性爱方式对政治观念 的演绎; B、通过政治话语对性爱的 改写。 对革命女性来说,只能选择 爱情的政治关系而不能选 择爱情的伦理关系。
1、旧瓶装新酒:《铁道游击队》、《敌后武 工队》、《烈火金刚》
38
2、《林海雪原》(1957)
曲波,(1923—2002), 念过 五年半小学,1938年 参加八路军,曾任连、 营指挥员。抗战胜利后 ,解放战争期间,曾率 领一支英勇善战的小分 队,深入东北牡丹江一 带深山老林进行剿匪战 斗,《林海雪原》的生 活内容即取材于此。 《山呼海啸》 《桥隆飚》
23
创作谈
“这部小说里的人物、故事、情节,绝 大部分在我的短篇、中篇、剧本中不止出现 过一次,他们的形成都有较长的过程。如果 没有这些人物和故事情节做基础,我是写不 出这本书的。” 四场斗争:“大闹柳树林”、“脯红鸟事件” 、“反割头税运动”、“保定二师学潮”
24
2、朱老忠形象与严志和的形象
A、成长人物:巴赫金的命名:“人在历史中成长” B、处于动态的时间关系中的不断成长的新的形象 C、动因:家族复仇,起初共产党对于他具有的只是“ 靠山”意义。 D、阶级意识对个人意识的超越,阶级斗争终将取代个 人复仇。“成长”取决于他在多大的程度上克服和 升华这种个人仇恨。始终在复仇意识中延宕的朱老 忠,在等待着神启和拯救,等待着对自我的超越。 E、成长的标志:反割头税斗争
萧伯纳故事5篇

萧伯纳故事5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萧伯纳故事的资料5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萧伯纳故事篇11、收敛锋芒韬光养晦据说大文豪萧伯纳从小就很聪明.而且言语幽默.在他年轻时特别喜欢展露锋芒.说话也尖酸刻薄.谁要是被他说一句话.便会有体无完肤之感.有一次一位老朋友私下对他说.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与人交往时总是2、刻苦创作登上文坛1879年,英国作家萧伯纳写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未成年时期》,但自己感觉不满意,马上又在这篇小说的稿纸背面动手写第二部。
对这篇作品书商却不屑一顾,但萧伯纳毫不气馁,又连续写了第三部。
那时,萧伯纳靠着不固定的微薄的收入维持生活,一面在图书馆自修,一面刻苦进行文学创作。
直到1884年,有两家杂志发表了他的第五部长篇小说《业余社会主义者》,这才开始引起众人注意,让作者正式登上了文坛。
萧伯纳对待写作不畏挫折,在连遭四次失败后,第五部小说才得以公开发表,开始步入文坛。
人要想事业最终成功,必须具备顽强的抗挫折素质,不要怕失败,失败了可以重来,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奋起,不断进击,否则只会半途而废。
3、假痴不癫幽默高傲在一个慈善舞会上,萧伯纳邀请一位女士共舞。
这位女士非常高傲轻佻,虽然拒绝别人的邀请,但是面对大名鼎鼎的萧伯纳的邀请,她接受了,只是,她依然一副唯我独尊的态度,好像她是给萧伯纳面子一样。
在华尔兹乐曲声中,这位女士得意地问:“萧伯纳先生,你怎么会想到邀请我跳舞,是不是倾慕我的高贵和美貌呢?”萧伯纳故事惊讶地回答说:“您怎么会这样想呢!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女士奇怪地问:“那究竟是为什么呢?”萧伯纳有意一本正经地回答:“哦,女士,莫非您真的如此健忘?今天这个舞会不是个慈善舞会吗?”女士愣了一下,很快面露尴尬之色。
萧伯纳故事篇2无一不晓有一天,萧伯纳应邀参加了一个丰盛的晚宴。
席间有一青年在大文豪面前滔滔不绝地吹嘘自己的天才,好像自己天南海北样样通晓,大有不可一世的气概。
起初,萧伯纳缄口不言,洗耳恭听。
《试述明代长篇章回小说的特点及其繁荣的原因5篇范文》

《试述明代长篇章回小说的特点及其繁荣的原因5篇范文》明代长篇章回小说的特点及其繁荣的原因特点:1.分回立目,有开场诗散场诗,有“话说”、“欲知后事如何”等套语。
2.艺术表现日趋成熟:3.成书过程,从集体编著到个人独立创作;4.创作意识,从借史演义到关注现实人生;表现题材,从军国大事到日常生活琐事;5.人物塑造,从英雄到平民、从特征化到个性化;6.情节结构,从线性流动到网状交叉;小说语言,从半文半白到口语化方言化。
繁荣的原因:1.君臣文士对俗文学的爱好,客观上破坏了传统的文化政策,为小说文学地位的提高及其繁荣创造了条件;2.李梦阳、王慎中、李贽等人在理论上比较明确地肯定俗文学的价值,为俗文学争得了文学地位;3.市民阶层的壮大,形成了新的读者群,市场需求促进了通俗文学创作的繁荣;4.城市商业经济繁荣,书坊、印刷业发展,促进了长篇小说的快速印制和广泛流播。
章回小说的文体特征1、概念【章回小说】以章回分段叙事的长篇小说。
每回用单句或两句相对仗的句子标目,以揭示本回的主要内容。
由民间说话艺术中“讲史”一家发展演变而来,为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唯一体裁。
2、体制:⑴章目分章叙事,分回标目,初期目录单句为主、字数参差,后为双句对偶、渐趋工整;⑵正文每回故事相对独立,段落整齐,但前后勾连、首尾相接,全书构成统一的整体;⑶结构保存了宋元话本开头用开场诗、结尾用散场诗的形式,首尾开合照应;⑷叙事以“话说”(却说、且说)起首,中间穿插诗词、韵散结合,在情节关键处收束,用“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套语。
试述《牡丹亭》的文化意义(见文学史(卷四)115—116页)内容仅供参考。
中国当代文学--五、六十年代小说

• B、
题材不平衡
1、农村题材占大多数:
山药蛋派:起源于40年代中期。1942年后,赵树理首 先发表了一批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山西地方色彩的 作品。当时同在山西的马烽、西戎、束为、孙谦、胡 正等在赵树理的影响下,也写出了具有大致相同特色 的作品。这批作家在建国初期曾一度分散,但 50 年代 中期又都不约而同地先后回到山西工作,并且不断创 作出有影响的作品,从而在 50 、 60 年代形成了一个相 当有影响的文学流派,被称为“山药蛋派”。
八、短篇历史小说
• 它们以1961年陈翔鹤的《陶渊明写〈挽歌〉》为发端,相继有黄 秋耘的《杜子美还乡》《顾母绝食》《鲁亮侪摘印》、冯至的 《白发生黑丝》、陈翔鹤的《广陵散》、徐懋庸的《鸡肋》、师 陀的《西门豹的遭遇》等等共四五十篇之多。 • 共同特点:1、多出自老作家之手,他们更多地采用象征、影射等 手法,以曲笔来表达感情 • 2、关注知识者自身的现实处境、心灵状态是这批小说重要的思想 价值所在 • 3、努力摆脱公式化、概念化的流弊,没有将人物作为政治品格的 符号,而是立体地写出他们的血肉与灵魂 • 4、语言朴实、朴素而不失凝炼,叙事畅达、明晰、表现现深厚的 文学功力。
五、六十年代小说
一、中、短篇小说
1、 中篇小说不受重视,较有影响的几篇有孙
犁的《铁木前传》、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 里》、刘澍德的《归家》、方纪的《来访者》 等。 原因分析:现代文学史上中篇小说就没有获得充分发展
中篇小说既无由成为史诗,又不能及时反 映现实 当时能发表中篇的杂志匮乏
• 2、短篇小说受到充分注意 • A、 老作家、新作者的创作 • 1、 老作家:赵树理、孙犁、康濯、谷 峪、马烽、路翎、艾芜、沙汀、周立波 等 • 2、 新作者:李准、王汶石、峻青、王 愿坚、宗璞、茹志鹃、陆文夫、刘真、 王蒙、林斤澜、刘绍棠、方之、高晓声 等
五年级课外书推荐

五年级课外书推荐课外阅读推荐书目(精选篇)1、《百年孤独》-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
作品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
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
2、《活着》-余华著长篇小说《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讲诉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
余华因这部小说于2004年3月荣获法兰西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
3、《悲惨世界》-法国作家雨果创作长篇小说《悲惨世界》是由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在1862年所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涵盖了拿破仑战争和之后的十几年的时间,是十九世纪最著名的小说之一。
故事的主线围绕主人公土伦苦刑犯冉·阿让(JeanValjean)的个人经历,融进了法国的历史、革命、战争、道德哲学、法律、正义、宗教信仰。
多次被改编演绎成影视作品。
4、《老人与海》-美国作家海明威著名小说《老人与海》是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写的一篇中篇小说,于1952年出版。
是海明威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它围绕一位老年古巴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而展开故事的讲述。
它奠定了海明威在世界文学中的突出地位,这篇小说相继获得了1953年美国普利策奖和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5、《挪威的森林》-村上春树著小说《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于1987年所著的一部长篇爱情小说。
故事讲述主角纠缠在情绪不稳定且患有精神疾病的直子和开朗活泼的小林绿子之间,展开了自我成长的旅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通译贝弗利·尼科尔斯(1899-),英国作家。
——《私语》
“窗外是花园,冬天的草皮地光 秃秃的,特别显得辽阔。四面围着 高墙,她从来没注意到那围墙有这 样高。花园里有一棵紫荆花,枯藤 似的枝干在寒风中摇摆着。她忽然 想起小时候听见人家说,紫荆花底 下有鬼的。不知道为什么这样说, 但是,也许就因为有这样一句话, 总觉得紫荆花看上去有一种阴森之 感。她要是死在这里,这紫荆花下 一定有她的鬼魂吧?”
二、五十年代香港的应制之作。
《秧歌》《赤地之恋 》
三、六十年代的小说改写。
1.《十八春》 →《半生缘》
①去除政治色彩; “她是在国民党的统治下长大
的,那一重重的压迫与剥削,她都 很习惯了,在她看来,善良的人永 远是受苦的,那忧苦的重担似乎是 与生俱来的,因此只有忍耐。”
↓ “又是半天说不出话来’, “尽坐在那里发呆”。
——《十八春》
特点:政治色彩浓厚: “政治决定一切。你不管政治,政治要找上你。”
例:两人分离十八年后首次见面的对话: 曼桢哭道:“我现在也是因为时间隔得久了,所以对
我姊姊的看法也比较客观了。好在现在制造她的那个社 会也已经崩溃了,我们也就忘了她吧。”
……
曼桢一直默默无言地听着。她终于说道:“听你这 样说,我觉得你们换一个环境一定好的。譬如到东北去, 你做你的事,翠芝也可以担任另外一方面的工作,大家 都为人民服务,我相信一个人对社会的关系搞好了,私 人间的关系自然而然地也会变好的。”
大团圆结局:
慕瑾显然是仍旧爱着曼桢的。他真替曼桢觉得高兴,因 为她对慕瑾一直有很深的友情,而且他知道,从前要不是因 为他,他们的感情一定会发展下去的。
他心里想着,应当怎样去促成他们的事情。台上的"光 荣灯"正演到热闹的地方,锣鼓喧天。世钧偶尔别过头去一 看,他旁边的一个座位却是空的。慕瑾等不及剧终,已经走 了。
第五章 长篇小说的创作与改写
长篇小说主要作品:
《十八春》、《小艾》 《秧歌》、《赤地之恋》 《半生缘》、《怨女》 《同学少年都不贱》 《小团圆》
一、五十年代大陆的小说创作。
以笔名“梁京”连载《十八春》 、《小艾》
写作背景: ①第一届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简称第一次文代会)
确立工农兵的文艺方向。
还住着老地方,即使旺丁不旺财,至少不至于像 三房绝后,大房是不必说了,家败人亡。”
四、晚年遗作。
《同学少年都不贱》 《小团圆》(九莉)
四、 长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总的特点:“平淡而近自然”
长篇小说风格变化:
1、题材和情节:
贵族背景、畸形的婚恋 → 普通市民、现实生活。
2、语言: 华丽、绚烂 → 平淡、自然 。
我暂时被监禁在空房里,我生在里面的这座房屋忽然变成生疏的了, 像月光底下的,黑影中现出青白的粉墙,片面的,癫狂的。 Beverley Nichols①有一句诗关于狂人的半明半昧:“在你的心中睡着月亮光,” 我读到它就想到我们家楼板上的蓝色的月光,那静静的杀机。
……
花园里养着追人啄人的大白鹅,唯一的树木是高大的白玉兰,开着 极大的花,像污秽的白手帕,又像废纸,抛在那里,被遗忘了,大白花 一年开到头。从来没有那样邋遢丧气的花。正在筹划出路,我生了沉重 的痢疾,差一点死了。我父亲不替我请医生,也没有药。病了半年,躺 在床上看着秋冬的淡青的天,对面的门楼上挑起灰石的鹿角,底下累累 两排小石菩萨——也不知道现在是哪一朝、哪一代——朦胧地生在这所 房子里,也朦胧地死在这里么?死了就在园子里埋了。
②上海市第一次文代会;
③ 《文汇报》“可不可以写小资产阶级”的讨论:
主张现阶段文学作品应该更多地表现工农兵和他们的生活, 就算写小资产阶级,也要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批判地写,写出他 们的政治觉悟和思想改造。
1.《十八春》
主要人物:
顾曼桢、 顾曼璐、沈世钧、 许叔惠、石翠芝、张豫瑾、 祝鸿才
囚禁经历的投射:
②语言和描写更为平实,暗示手法减少;
例:“曼桢站在房门口,也呆住了,她大概也没想到会 在这里碰见世钧。满地的斜阳,那阳光从竹帘子里面筛进来, 风吹着帘子,地板上一条条金黄色老虎纹似的日影便晃晃悠 悠的,晃得人眼花。”
↓
“先没看出来是曼祯,就已经听见轰的一声,是几丈外 另一个躯壳里的血彭湃,仿佛有一种音波扑到人身上来,也 不知道还是他自己本能的激动。不过房间里的人眼睛习惯于 黑暗,不像他刚从外面进来,她大概是先看见了他” …… “他们这里还是中国旧式的门槛,有半尺多高,提起来跨进 去,一脚先,一脚后,相当沉重”
③修改结局。
“她一直知道的。是她说的,他们回不去了。他现在 才明白为什么今天老是那么迷惘,他是跟时间在挣扎。 从前最后一次见面,至少是突如其来的,没有诀别。今 天从这里走出去,是永别了,清清楚楚,就跟死了的一 样。”
2.《金锁记》→《怨女》
1943:《金锁记》 ↓
1949:电影剧本《金锁记》(去除女儿姜长安,未拍摄); ↓
世钧惘然地微笑了。他是全心全意地为他们祝福。
2.《小艾》 主要人物:小艾。 主要内容: 封建家庭中五太太的婢女小艾被老爷强暴,在她
怀孕后又被老爷抛弃,姨太太忆妃老九醋意大发,残忍 地踢掉小艾肚子里的孩子,而五太太毫不过问。导致小 艾长期身体虚弱和不孕。后来小艾和工人冯金槐结婚, 并由新中国的医院治好了不孕症,开始了新生活。
3、艺术手法和表达方式: 意象繁复、暗示 → 简约、白描 。
4、小说结构: 集中、紧凑 → 自然、散漫
参考书目:
1.子通、亦清主编,论文集《张爱玲评说六十年》,中国华 侨出版社,2001年。
2.《艳异——张爱玲与中国文学》,周芬伶著,中国华侨出 版社,2003年5月版
顾曼璐
曼璐的一生已经是很有回味的。但是给她妹妹这样一来,这一点回忆已 经给糟蹋掉了,变成一堆刺心的东西,碰都不能碰,一想起来就觉得 刺心。
1955:PinkTears(《粉泪》,未出版); ↓
1966:《怨女》 ↓
1967:The Rouge of the North(《北地胭脂》);
《怨女》改写:
①美化主人公(曹七巧→银娣): 一、外貌;二、性情;三、人际关系
②次要人物处理: 去除人物姜长安; 丑化媳妇;
③结局改写: “剩下还就是她这一房还像样,二十年如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