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噪声地测量作业指导书
环境监测作业指导书

环境监测作业指导书一、引言环境监测是指对某一区域内的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进行实时检测和监测的活动,旨在评估环境质量、监测环境变化并为环境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本指导书旨在为环境监测作业提供详细的指导和要求,确保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一致性。
二、监测计划1. 监测目标环境监测的目标是评估特定区域内的环境质量,并了解环境变化趋势,既可以关注单一环境要素,也可以综合多个环境要素。
监测目标应明确,可操作,并与环境保护和管理的需要相对应。
2. 监测方案根据监测目标和要求,建立详细的监测方案。
包括但不限于监测频率、监测方法、监测设备和仪器的选择、样品采集和保存等内容。
在编制监测方案时,应充分考虑监测的可行性、精确性和经济性。
3. 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环节,能够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质量控制措施包括质量保证和质量评价。
监测人员应具备相关培训,并执行质控程序,记录和报告质量控制的结果。
三、监测实施1. 采样方法选择适当的采样方法是保证样品质量的关键步骤。
在环境监测中,采样方法直接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监测人员应了解各类样品的采样方法,并根据监测目标和要求进行选择。
2. 采样设备和仪器根据监测方案的要求,合理选择和使用采样设备和仪器。
在采样设备的选择中,应考虑到设备的精确度、灵敏度和稳定性等因素。
同时,仪器的校准和维护也是保证监测结果准确性的关键。
3. 样品采集和保存监测人员应按照采样方案的要求进行样品采集,并注意采样过程中的卫生和安全。
采样结束后,应妥善保存样品,避免污染和损坏。
四、数据处理和分析1. 数据处理监测数据应进行及时、准确的录入和处理。
监测人员应熟悉相关数据处理软件,并按照质量控制程序对数据进行筛选、去除异常值、归一化等处理。
2. 数据分析根据监测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
数据分析可以采用统计学方法、趋势分析、空间分析等。
监测人员应具备相关的数据分析技能,并能够合理解读监测数据,为环境评价和决策提供依据。
噪声及振动检测作业指导书

噪声及振动检测作业指导书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检测试验中心二〇一二年目录一、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的测量方法 (1)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的测量方法 (12)三、建筑施工场界噪声的测量方法 (18)四、铁路边界噪声的测量方法 (22)五、城市区域环境振动的测量方法 (24)一、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的测量方法一、执行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3096-2008二、适用范围1、本标准规定了五类环境功能区的环境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
2、本标准适用于声环境质量评价与管理。
3、机场周围区域受飞机通过(起飞、降落、低空飞越)噪声的影响,不适用于本标准。
三、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1、A 声级 A-weighted sound pressure level用A 计权网络测得的声压级,用L A 表示,单位dB(A)。
2、等效连续A 声级 equivalent continuous A-weighted sound pressure level 简称为等效声级,指在规定测量时间T 内A 声级的能量平均值,用L Aeq ,T 表示,(简写为Leq ), 单位dB(A)。
除特别指明外,本标准中噪声值皆为等效声级。
根据定义,等效声级表示为:)101lg(1001.0⎰⋅=T L eq dt TL A式中:L A —t 时刻的瞬时A 声级; T —规定的测量时间段。
3、昼间等效声级 day-time equivalent sound level 、夜间等效声级night-time equivalent sound level在昼间时段内测得的等效声级A 声级称为昼间等效声级。
用Ld 表示,单位dB(A)。
在夜间时段内测得的等效声级A 声级称为夜间等效声级。
用Ln 表示,单位dB(A)。
4、昼间day-time 、夜间night-time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昼间”是指6:00至22:00的时段,“夜间”是指22:00至次日6:00的时段。
噪声监测作业指导

WORK INSTRUCTION 标题: 噪声监测项目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沓M 口刼1. 适用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环境监测中噪声的监测,其中包括区域环境噪声、企业场界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和道路施工噪声。
本标准和具体的项目可能有一定的差异,需具体对待。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一GB12348 —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 设备与器材噪声监测的准备设备和材料有相应的噪声监测仪器、气象参数测定仪器、测距仪等,还有相应的辅助材料和记录的材料。
(1)(3)记录材料4. 采样步骤现场采样程序包括四个步骤:接受采样任务单—卞样的准备现场采样出具数据报告4.1采样任务单的接受采样人员从接受采样任务单后,详细了解该次采样任务的时间、地点、采样频次、采样项目等内容。
4.2采样的准备根据采样任务单的内容,确定测定的项目和测定的目的后,从样品室领取噪声测定的相应的设备和材料。
采样前也相应的关注采样地区的天气情况,保证无雨雪、无雷电天气,风速为5m/s 以下进行。
风速风向仪使用前登记正常,使用后登记正常。
4.3 现场采样(1)现场资料的调查到达采样的现场后,了解该区域地理位置,根据噪声功能区划图,得到该区域所处功能区类别。
如果该区域面向交通干线,则利用测距仪和米尺量出噪声敏感建筑物与交通干线的距离,根据《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确定敏感点所执行的功能区标准类别。
(2)噪声种类的确认及布点的原则了解噪声污染源的种类,选择《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还是《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根据敏感点噪声污染状况,进行点位的布设,包括距噪声敏感建筑物较近及受被测声源影响大的位置。
一般情况下,测点选择在边界外1m、高度1.2m以上,距任一反射面距离不小于1m的位置。
噪声仪作业指导书

噪声仪作业指导书目录1 目的 (1)2 适用范围 (1)3 术语与定义 (1)4 职责和权限 (1)5 程序 (1)5.1注意事项 (1)5.1.1 人身安全及防护 (1)5.1.2注意事项 (1)5.1.3 应用失准验证 (1)5.2使用方法 (1)5.2.1 功能说明 (1)5.2.2 操作说明 (3)5.3维护与保养 (3)6.相关文件 (3)7.记录表样 (3)I1 目的让操作人员在使用噪声仪时能规范操作步骤,以避免由于操作不当引起的品质事故或仪器损坏。
2 适用范围适用于产品噪声的测量。
3 术语与定义无。
4 职责和权限4.1质量部负责噪声仪发放、校验、测试、问题处理。
4.2借用人员负责噪声仪日常维护,保养,使用。
5 程序5.1 注意事项5.1.1 人身安全及防护无。
5.1.2注意事项噪声仪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1)请勿长期存放于高温、高湿的地方。
2)麦克风头请勿敲击并保持干燥。
3)长时间不适用,请取出电池。
4)除被检测物体的声源外,使用环境应保持安静。
5)在室外测量噪音的场合,可在麦克风头装上防风罩,避免麦克风直接被风吹到而测量到无关系的杂音。
5.1.3 应用失准验证5.1.3.1使用之前确认电池电量充足,如出现失准或显示屏闪烁情况,应进行更换电池。
5.1.3.2确认测试结果数据是否与以往数据偏差不大,如偏差较大应进行仪器准确性验证。
5.2 使用方法5.2.1 功能说明光照度仪的按键及相应的功能如下:第 2 页共 3 页。
隧道施工阶段噪声检测作业指导书

隧道施工阶段噪声检测1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隧道施工环境噪声检测的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隧道施工环境噪声的检测。
2 检测时标准《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GBZ/T 189.8-2007;(1)(优选、布点方式、检测方法、判定依据)(2)《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频率、布点方式、判定)(3)《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第1部分:物理因素》GBT18204.1-2013;(检测方法)(4)《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判定依据)3仪器设备4检测目的(1)检测隧道在施工过程中的噪声等级,评价隧道环境是否符合规范要求;(2)明确隧道施工环境噪声检测方法,为现场检测提供依据。
5资料收集在检测开始前,应该根据业主委托的检测工作要求,了解隧道基本概况,隧道现场作业性质、作业时间、工况及车辆运行情况相关信息;收集隧道相关资料,包括隧道施工设计图纸设计说明;根据现场勘查噪声的来源。
6现场检测6.1检测方法6.1.1按GBZ/T 189.8-2007检测(优选)6.1.1.1检测点的确定(GBZ/T 189.8-2007(3.3)P3)工作场所声场分布均匀[测量范围内A声级差别<3dB(A)],选择3个测点,取平均值。
工作场所声场分布不均匀时,应将其划分若干声级区,同一声级区内声级差<3dB(A)每个区域内,选择2个测点,取平均值。
劳动者工作是流动的,在流动范围内,对工作地点分别进行测量,计算等效声级。
6.1.1.2测量(GBZ/T 189.8-2007(3.4)P4)传声器应放置在劳动者工作时耳部的高度,站姿人员:1.50m坐姿人员:1.10m传声器的指向是声源的方向。
测量仪器固定在三角架上,置于测点;若现场不适于放三角架,可手持声级计,但应保持测试者与传声器的间距>0.5m稳态噪声的工作场所,每个测点测量3次,取平均值。
非稳态噪声的工作场所,根据声级变化(声级波动≥3dB确定时间段,测量各期间的等效声级,并记录各时间段的持续时间。
噪声测量作业指导书

噪声测量作业指导书序言:噪声是指任何不需要或不想要的声音,它可以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造成负面影响。
为了保护人们的生活环境和工作场所,噪声测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本指导书的目的是为学习噪声测量的人员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指导,以正确地进行噪声测量。
一、背景知识噪声是一种可以感知的空气振动,是由于物体运动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声波传播。
噪声通常由于工业设备、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社会活动等引起。
噪声测量是通过使用专业的仪器和技术来评估环境中的噪声水平。
二、噪声测量的目的噪声测量的主要目的是确定环境中的噪声水平是否超出法定限制,以保护人们的健康和安全。
此外,噪声测量也可以用于评估某些设备或机器的噪声水平,以评价其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三、噪声测量的步骤1. 确定测量位置:选择适当的位置进行噪声测量,通常应选择离噪声源最近的位置测量。
同时要考虑环境中其他噪声源和干扰因素。
2. 计划测量时间:选择适当的时间进行噪声测量,通常应选择工作日和工作时间段,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 准备测量仪器: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噪声测量仪器,并确保其正常工作状态,校准仪器以保证准确性。
4. 进行测量:根据仪器的使用说明,按照测量要求进行实际测量。
通常应测量稳定时间段内的噪声水平,并记录测量结果。
5. 分析和评估:根据测量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估,比较测量结果与法定限值,确定是否符合要求。
6. 输出报告:根据测量结果撰写噪声测量报告,包括测量位置、时间、仪器型号、测量结果等信息,以及对结果的分析和评估。
四、常见噪声测量仪器1. 声级计:用于测量噪声的声压级(dB)和声音频谱信息。
2. 振动计:用于测量噪声的振动频率和振动强度。
3. 噪声分析仪:用于对复杂噪声进行频谱分析和数据处理。
4. 噪声监测器:用于长期连续监测环境中的噪声水平。
五、噪声测量的注意事项1. 测量环境应尽量保持稳定,避免其他噪声源和干扰因素。
2. 测量仪器应定期校准,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噪声作业指导书

噪声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噪声是指在环境中产生的不期望的声音,它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保护员工的听力健康和提高工作环境的质量,本指导书旨在提供关于噪声作业的指导和要求。
二、噪声作业的定义噪声作业是指在工作环境中产生噪声的活动,包括但不限于机械设备运行、施工作业、交通运输等。
噪声作业可能对员工的听力健康和工作效率产生负面影响。
三、噪声作业的影响1. 听力损失:长期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下,会导致员工听力损失,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
2. 健康问题:噪声作业可能导致员工浮现头痛、失眠、焦虑等健康问题。
3. 交流难点:高噪声环境下,员工之间的沟通将受到限制,影响工作效率和团队合作。
四、噪声作业的管理措施1. 噪声评估:对噪声作业区域进行评估,确定噪声源和噪声水平,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2. 噪声控制:采取技术措施,如隔音、降噪设备等,减少噪声的传播和影响。
3. 个人防护措施:为从事噪声作业的员工提供个人防护设备,如耳塞、耳罩等,确保其听力健康。
4. 工作时间和轮班安排: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时间和轮班,减少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中的时间。
5. 培训和宣传:开展噪声作业的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员工对噪声危害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五、噪声作业管理的责任分工1. 领导责任:负责制定噪声作业管理的政策和目标,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2. 监管部门责任:负责监督和检查噪声作业的合规情况,并及时提出改进建议。
3. 噪声作业责任人:负责制定噪声作业管理计划和具体措施,组织实施和监督执行情况。
4. 员工责任:积极配合噪声作业管理措施,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设备,提出改进建议。
六、噪声作业管理的监督与评估1. 监督:定期进行噪声作业现场巡查,检查噪声控制设备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 评估:定期对噪声作业的管理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
七、紧急情况处理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应即将采取措施保护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优质】噪声作业指导书-范文模板 (12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噪声作业指导书篇一:噪声作业指导书噪声作业指导书(依据标准: GB/I14623-93、 GB/T3222-94GB/T12349-90GB/T12524-90)一道路交通噪声监测1.0 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总体水平监测、道路交通噪声污染的时间与空间分布规律监测等。
包括机动车噪声监测。
2.0 技术依据GB/I14623-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GB/T3222-94《声学环境噪声测量方法》3.0 操作步骤3.1 测量仪器准备3.1.1 测量仪器性能必须符合GB3785-83《声级计电声性能及测量方法》的要求。
3.1.2 测量仪器精度必须为2型以上的积分式声级计或环境噪声自动监测仪。
3.1.3 测量仪器和声校准器应按JJG699-90、JJG176-76、JJG778-92的规定定期由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计量检定。
3.1.4测量前后必须用声级校准器进行校准。
校准灵敏度的差值必须小于0.5dB(A),否则此次测量无效。
测量时声级计必须戴风球。
3.1.5声级计应注意防潮、放水,避免冲击。
不能用手触摸传声器的膜片和用嘴向传声器的膜片吹气。
3.2 现场采样3.2.1 测点选择3.2.1.1 测点应选在两路口之间,道路边人行道上;离车行道的路沿20cm处,此处离路口应大于50m这样该测点的噪声可以代表两路口间的该段道路交通噪声。
3.2.1.2 为调查道路两侧区域的道路交通噪声分布,垂直道路按指示传播由近及远设测点测量。
直到噪声级降到邻近道路的功能区(如混合区)的允许标准为止。
3.2.2 测量方法一般在规定的测量时段内,各测点每次取样测量20min的等效A声级,以及累计百分声级L10、L50、L90,同时记录车流量(辆/小时)。
3.2.3 测量数据与评价值按本作业指导书3.2.1.1的测点测得等效A声级Leq,dB,表示该路段的道路交通噪声评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指导书环境噪声的测定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批准日期声环境噪声的测量作业指导书1 主题含义本方法规定了测量敏感建筑物噪声、声环境功能区噪声的方法。
2 测试方法2.1 方法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2.2 适用范围本方法规定了五类声环境功能区的环境噪声测量方法。
2.3 测量仪器测量仪器精度为 2 型及2 型以上的积分平均声级计或环境噪声自动监测仪器,其性能需符合GB3785 和GB/T 17181 的规定,并定期校验。
测量前后使用声校准器校准测量仪器的示值偏差不得大于0.5 dB,否则测量无效。
声校准器应满足GB/T 15173 对1 级或2 级声校准器的要求。
测量时传声器应加防风罩。
2.4 测量条件2.4.1 气象条件测量应在无雨雪、无雷电的天气条件下进行。
当风速达到5米/秒以上时,必须停止测量。
2.4.2 仪器测量条件(a)A声级:用A计权网络测得的声级,用LA表示,单位dB(A);(b)时间计权特性:“慢”或“快”。
2.5 测点选择根据监测对象和目的,可选择以下三种测点条件(指传声器所置位置)进行环境噪声的测量:a)一般户外距离任何反射物(地面除外)至少3.5 m 外测量,距地面高度1.2 m 以上。
必要时可置于高层建筑上,以扩大监测受声范围。
使用监测车辆测量,传声器应固定在车顶部1.2m 高度处。
b)噪声敏感建筑物户外在噪声敏感建筑物外,距墙壁或窗户1 m 处,距地面高度1.2 m 以上。
c)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距离墙面和其他反射面至少 1 m,距窗约1.5 m 处,距地面1.2 m~1.5 m 高。
2.6敏感建筑物噪声监测2.6.1 监测要求监测点一般设于噪声敏感建筑物户外。
不得不在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监测时,应在门窗全打开状况下进行室内噪声测量,并采用较该噪声敏感建筑物所在声环境功能区对应环境噪声限值低10 dB(A)的值作为评价依据。
对敏感建筑物的环境噪声监测应在周围环境噪声源正常工作条件下测量,视噪声源的运行工况,分昼、夜两个时段连续进行。
根据环境噪声源的特征,可优化测量时间:a)受固定噪声源的噪声影响稳态噪声测量1 min的等效声级Leq;非稳态噪声测量整个正常工作时间(或代表性时段)的等效声级Leq。
b)受交通噪声源的噪声影响对于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地面段)、内河航道,昼、夜各测量不低于平均运行密度的1 小时等效声级Leq,若城市轨道交通(地面段)的运行车次密集,测量时间可缩短至20 min。
对于道路交通,昼、夜各测量不低于平均运行密度的20 min等效声级Leq。
c)受突发噪声的影响以上监测对象夜间存在突发噪声的,应同时监测测量时段内的最大声级Lmax。
2.6.2 监测结果评价以昼间、夜间环境噪声源正常工作时段的Leq和夜间突发噪声Lmax作为评价噪声敏感建筑物户外(或室内)环境噪声水平,是否符合所处声环境功能区的环境质量要求的依据。
2.7 声环境功能区噪声监测2.7.1定点监测法2.7.1.1 监测要求选择能反映各类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特征的监测点1至若干个,进行长期定点监测,每次测量的位置、高度应保持不变。
对于0、1、2、3类声环境功能区,该监测点应为户外长期稳定、距地面高度为声场空间垂直分布的可能最大值处,其位置应能避开反射面和附近的固定噪声源;4类声环境功能区监测点设于4类区内第一排噪声敏感建筑物户外交通噪声空间垂直分布的可能最大值处。
声环境功能区监测每次至少进行一昼夜24小时的连续监测,得出每小时及昼间、夜间的等效声级Leq、Ld、Ln和最大声级Lmax。
用于噪声分析目的,可适当增加监测项目,如累积百分声级L10、L50、L90等。
监测应避开节假日和非正常工作日。
2.7.1.2监测结果评价各监测点位测量结果独立评价,以昼间等效声级Ld和夜间等效声级Ln作为评价各监测点位声环境质量是否达标的基本依据。
一个功能区设有多个测点的,应按点次分别统计昼间、夜间的达标率。
公式如下:Leq=10lg(∑=NiLiN11.0101)昼夜等效声级Ldn夜间加10dB(A)后的24小时A声级按能量平均值。
符合Ldn,单位为dB(A)。
用下式表示:Ldn=10lg⎪⎭⎪⎬⎫⎪⎩⎪⎨⎧⎥⎦⎤⎢⎣⎡+∑∑=+=81)10(1611.01010241jLjiLi式中Li为昼间16小时中第i小时等效声级Lj为夜间8小时中第j小时的等效声级2.7.2 普查监测法2.7.2.1 0-3类声环境功能区普查监测2.7.2.1.1 监测要求将要普查监测的某一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成多个等大的正方格,网格要完全覆盖住被普查的区域,且有效网格总数应多于100 个。
测点应设在每一个网格的中心,测点条件为一般户外条件。
监测分别在昼间工作时间和夜间22:00-24:00(时间不足可顺延)进行。
在前述测量时间内,每次每个测点测量10min 的等效声级Leq,同时记录噪声主要来源。
监测应避开节假日和非正常工作日。
2.7.2.1.2 监测结果评价将全部网格中心测点测得的10min 的等效声级Leq 做算术平均运算,Ld(或Ln)值表示被测量区域(或整个城市)的昼间(或夜间)的评价值,所得到的平均值代表某一声环境功能区的总体环境噪声水平,并计算标准偏差。
根据每个网格中心的噪声值及对应的网格面积,统计不同噪声影响水平下的面积百分比,以及昼间、夜间的达标面积比例。
有条件可估算受影响人口。
公式如下:∑==ni Leqin L 11∑=--=ni Leqi L n 1)(11δ式中L 表示L d (或L n )Leqi →第i 个网络中心点测得的昼间(或夜间)的等效声级 δ→标准偏差 n →网格总数。
2.7.2.2 4类声环境功能区普查监测 2.7.2.2.1 监测要求以自然路段、站场、河段等为基础,考虑交通运行特征和两侧噪声敏感建筑物分布情况,划分典型路段(包括河段)。
在每个典型路段对应的4类区边界上(指4类区内无噪声敏感建筑物存在时)或第一排噪声敏感建筑物户外(指4类区内有噪声敏感建筑物存在时)选择1个测点进行噪声监测。
这些测点应与站、场、码头、岔路口、河流汇入口等相隔一定的距离(最好大于50M ),避开这些地点的噪声干扰。
监测分昼、夜两个时段进行。
分别测量如下规定时间内的等效声级Leq 和交通流量,对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地面段),应同时测量最大声级Lmax ,对道路交通噪声应同时测量累积百分声级L10、L50、L90。
根据交通类型的差异,规定的测量时间为: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地面段)、内河航道两侧:昼、夜各测量不低于平均运行密度的1 小时值,若城市轨道交通(地面段)的运行车次密集,测量时间可缩短至20min 。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两侧:昼、夜各测量不低于平均运行密度的20min 值。
监测应避开节假日和非正常工作日。
2.7.2.2.2 监测结果评价将某条交通干线各典型路段测得的噪声值,按路段长度进行加权算术平均,以此得出某条交通干线两侧4 类声环境功能区的环境噪声平均值。
也可对某一区域内的所有铁路、确定为交通干线的道路、城市轨道交通(地面段)、内河航道按前述方法进行长度加权统计,得出针对某一区域某一交通类型的环境噪声平均值。
根据每个典型路段的噪声值及对应的路段长度,统计不同噪声影响水平下的路段百分比,以及昼间、夜间的达标路段比例。
有条件可估算受影响人口。
对某条交通干线或某一区域某一交通类型采取抽样测量的,应统计抽样路段比例按本标准测点测得的等效A声级Leq(dB)及累积百分声级L5(dB),表示该路段的道路交通噪声评价值。
将各段道路交通噪声级Leq(dB)、L5(dB),按路段长度加权算术平均的方法,来计算全市的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值为评价值,公式如下:L=∑=niiiLl l11式中 L——全市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值l ——全市道路总长,∑==niill1,Kmli ——第i段道路长,KmLi ——第i段道路测得的等效A声级Leq或累积百分声级L5dB 3 测量步骤参见《AWA5680型噪声统计分析仪操作维护作业指导书》4 站质控要求测量结果的小数点保留一位。
5 仪器操作维护规程参见《AWA5680型噪声统计分析仪操作维护作业指导书》6 相关记录6.1 《环境噪声检测原始记录表》JSKFJC-QTBS3001-12 6.2 《固定源噪声检测原始记录表》JSKFJC-QTBS3002-12固定源噪声检测原始记录单位名称联系人地址镇路(村)号联系电话检测性质适用标准类型类区类标准检测时间气象条件□晴□多云□阴□风<5.0m/s 仪器型号仪器编号仪器校准测前: dB测后: dB 检测类别□厂界□场界□其它()检测频次昼间次夜间次测量时工况车间或工段名称主要声源设备名称及数量运转状态备注测点示意图↑北检测人员:记录:审核:复核:日期:年月日第页检测结果单位:dB测点编号LAeq(昼间)LAeq(夜间)测量值背景值修正后测量值测量值背景值修正后测量值备注记录表式 JSKFJC—QTBS3001—12打印记录测点编号记录号打印记录现场情况说明实用文档记录表式 JSKFJC— QTBS3002—12环境噪声检测原始记录检测项目□区域噪声□交通噪声□功能区噪声检测点名仪器编号检测日期声源类型□交通□工业□生活□施工□其它检测时间时分至时分仪器校准测前: dB 测后: dB 车(船)流量辆(艘)/小时检测结果单位:dB L10 L50 L90LAeq δLd Ln Ldn备注检测人员:记录:审核:复核:日期:年月日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