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如何自选角度、联系实际2

合集下载

作文题(有个洋人要做西服)

作文题(有个洋人要做西服)

【作文题】根据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有个洋人要做西服,他拿西服样子给中国裁缝,几天后新西服做好了。

西洋人一看,中
国裁缝仿造得惟妙惟肖
.......。

但翻到后面,突然发现挖去一块,又补了一块。

西洋人感到奇怪,
问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裁缝说:“我是完全照你的样式做
........的呀!”西洋人听了恍然大悟,
原来旧西服后面有个补丁
..。

【写作提示】写作本文,首先要读准材料的主旨。

该材料的要害是照搬补丁,由此阐明自己的观点,提出中心论点。

那个裁缝的技艺高超,仿造得惟妙惟肖,但他一味模仿,不懂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果适得其反,把事情办糟。

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用举例论证或正反论证等方法,联系实际,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不可机械地模仿,以譬示人们。

要智慧地学习,借鉴要学
会思考,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灵活地处事,要学会变通等等(正面立意)另外,学生作文中,有一部分同学写了“创新”(或“不要墨守成规”),写了“一切从实际出发”(选题太大、太空,不够具体到位),“学会取舍”,不算离题,但也不够切题,一般在40—46分之间,不会得到47分以上的高层分数。

只要学生的作文立意切题、到位,得分一般就在44、45分以上了。

学生典型的离题立意有:“细节决定成败”,“做自己”,“表达要准确”,“谨慎”(或“严谨”“细心”),“要认清事物的本质”,“标准”等等,一般是30分。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五步法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五步法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五步法
1、析材料 2、找角度 3、联现实 4、立论点 5、拟题目
紧 扣 材 料
一、析材料
(一)、单一型(一则材料),可以根据 主要人物和中心事件来把握中心。 一个赵国人牵了一匹马到集市上去卖, 卖了三天,无人问津。他找到伯乐,要伯 乐围着他的马转三圈,然后离开。离开时 要三次回头看马。如果伯乐这样做,他付 给伯乐一天的工钱。伯乐照着赵国人的话 做了,马很快卖掉了,而且马价提高了十 倍。
我想,我们每个人都不愿意成为那 种只知在别人背后戳脊梁骨的人,那么我 们就必须勇敢地把背后的口袋翻到前面来, 改正自己的缺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当然, 也不妨看看别人的缺点,作为自己的“前 车之鉴”,那样,我们就不会陷入你说我, 我说他,可谁也不说自己的怪圈了!。
麻雀讥笑燕子怕冷,燕子就笑黄鹂虚有其表; 百灵歌声悦耳动听,却被黄鹂说成动机不纯,鹦鹉 会学人说话,却被百灵嘲笑为无原则的家伙……寓 言诗《鸟的评说》,引起我们的深思:嫉妒,而不 正视别人的优点, 是我们成长发展的大敌,要取得 成功,必须虚怀若谷,博采众长。
四、立论点.
1、扣材 2、准确 3、稳妥 4、鲜明 5、简洁
五、拟题目 “题好一半文” “题目则是文章眼 睛”。题目比论点更需要准确、鲜明、简 洁。好的题目,或准确揭示文章主旨,或 点明论述范围,或新颖别致,都能给读者 留下良好印象,吸引读者仔细阅读下文。
题目的类型有很多,如: 1、范围型: 《对<鸟的评说>的评说》 《我的评说》; 2、论点型: 《让我们换一种眼光看问题》 《如此“评说”要不得》 《嫉妒是进步的大敌》 《要正确对待别人》; 3、感想型: 《由•鸟的评说>• 到的》 < 想 《读<鸟的评说>有感》;

材料作文写作技巧

材料作文写作技巧

材料作文写作技巧材料作文写作技巧材料作文写作技巧一:把握材料寓义寻找一个恰当的角度提取出一个话题,自拟题目写作:独木不成林/只有千树万树紧相依,才有那阵阵松涛/一花不成春/只有千朵万朵压枝低,才有那满园春色/滴水不成流/只有千点万点长聚首。

才有那万顷碧波。

//亲爱的同学,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生活正是因为有了你。

有了我。

有了他/有了你、我、他的和谐相处。

才五彩斑斓。

说明:一则材料往往是多义的,要寻找最符合命题意图、最能体现材料指向的意义。

该材料是一首诗,理解诗的主旨才能确立写作的主题。

这首诗的主旨体现在最后两句:“生活正是因为有了你,有了我,有了他/有了你、我、他的和谐相处,才五彩斑斓。

”根据材料中的这个关键句,可以提取出“生活需要合作”、“和谐相处才有美好生活”、“团结就是胜利”、“集体就是力量”等写作话题。

材料作文写作技巧二:选择恰当角度犹太人经常鼓励自己,“没有卖不出去的豆子”。

意思是说:如果没有卖出豆子,你可以加入水让它发芽,几天后可以卖豆芽:如果豆芽卖不动。

那干脆让它长大,用来当豆苗卖;而豆苗卖不出去,则可以移植到花盆里。

当做盆景:如果盆景也卖不出去,那么就再次移植到泥土里,让它长大,几个月后。

它就会结出许多新豆子…请认真阅读以上材料,自己写题目,文体不限。

这则材料的意思是:当你遭遇挫折时,不要轻言放弃,只要及时调整心态、改变自己,机会迟早会眷顾你的。

材料的中心是“豆子”。

并不是“犹太人”。

而有些考生则认为这则材料反映的是“犹太人做生意精明”,结果从这个角度人手。

作文严重脱离材料主旨。

因此,在把握材料题旨的基础上。

选择正确的角度进行写作,是这类材料作文写作成功的保证。

材料作文写作技巧三:发散思维打开思路五岁的晶晶在院子里玩耍,不小心摔了一跤。

两天后,妈妈发现晶晶的左手举不起来了,原来女儿的锁骨受伤。

妈妈又急又疼,可晶晶却有了意外的收获:“妈妈我现在知道哪边是左边了!”晶晶太小,一直分不清左右,这下好了:痛的就是左边! 晶晶摔了一跤就分清了左右的经历,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受挫折的过程往往就是获得真知的过程。

作文立意 (2)

作文立意 (2)

1、生活中处处有“未完成状态”:赛跑未到终点,大楼尚未竣工,学习没有结业……有人认为未完成状态使人疲惫、焦虑,难以接受;有人认为未完成状态使人激昂、奋进,充满期待。

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有一位哲人说:“我们的生活方式,就像一幅油画,从近处看不出所以然,要欣赏它的美,就非站远一点不可。

”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3、我们这个时代,“复制”无处不在:点击一下鼠标,可以复制一篇文稿;接受一次美容,可以复制一个偶像;建造一条流水线,可以复制一批产品;圈划一块土地,可以复制一座城市;传唱一首歌,可以复制一样情感;阅读一本书,可以复制一种思想……上述现象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学生的思维流程:未完成----不完满-----残缺----残缺美----维纳斯、史铁生。

“不完满”与“未完成”
材料2立意
1、我们要看得远
2、要多角度看生活
3、要有长远的目光
4、要忍让、妥协
澄清概念:围绕核心概念,引入与之相反(相对),相近(相似)的概念,在比较相似、相反概念的过程中,揭示本质区别,厘清模糊认识,从而达到讲清道理的目的。

澄清“自信”概念
同义词或反义词:自强、自卑、自负
澄清“复制”概念
同义词或反义词:抄袭、模仿、创新、超越。

材料话题作文如何提取角度

材料话题作文如何提取角度
5、6、7、8、四个题目既符合全文 中心,又可展开论述,可以选用
——掌握方法——
(1)追因求果法 (2)分门别类法 (3)层层深入法 (4)正反类比法 (5)归谬推理法
总结
(1)从原材料各部分中先提取可立意角度, 再比较筛选,选择最佳。
(2)紧扣原材料,观点要正确,有指导意 义。
(3)切忌就事论事,角度过窄。 (4)选材角度要新颖,切入点要小。 (5)选自己熟悉、能很好论证的角度。
不怕嘲讽——不助嘲讽
困难重重——打击嘲讽
2、成功前——成功后 贫困——致富
无助——坚持
嘲讽——学习
3、树正——树歪 正歪——常规创新
可提取的角度
四、转化、解密,化含蓄为具体,提取角度
农民发家致富——响应国家号召,脱贫致富
种桃树——实现理想
正歪桃树——打破常规、创新意识、积极探 索
五、寻因求果,追根溯源,提取角度
许多到过美国的人也有这种感觉。许多 美国人身为粗工阶层,也从不自卑。当你出 入豪华宾馆时,为你叫车的男孩儿不卑不亢, 礼貌周到,你会感到他的自信。然而有些人 不是这样,在权贵面前奴颜婢膝,在外国人 面前低三下四,或者故作蔑视忿然的样子。
可提取的几个立意角度
1、服务行业的人应有自尊
2、服务行业并不低人一等 3、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4、在权贵面前不能奴颜婢膝 5、做人要有尊严 6、充满信心,做好自己的工作 7、要自尊自信,勿自卑自负 8、没有自信,一事无成
第三年他继续培养他的歪桃树,并且注意了温、湿度 的控制,当年就获得了大丰收,果实多、个头大、味道 好,他成功了。乡亲们服了,全村人都学他种起了歪桃 树。刘成德为寿光农民开辟了一条致富之路。
根据上述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诗歌除外)

多则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多则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注意事项
材料作文首先要求考生审清材料的中心内涵,选准角度提 取观点,材料在作文中必须引用,而由材料引发其他联想,通过 分析、议论,表达自己对人对事对物比较深入的思考。 虽然标明文体不限,实际上受材料本身所限制,还是以议 论为主,所以,材料作文是一种限制性很强的作文,千万大意不 得。但也有好处,就是注意到了读写结合。对材料的审读也应该 是很重要的能力,因为它直接考察学生是否具有辩证思维的能力, 是否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是否对事物的分析不停留在其表面, 而能深入事物的本质内涵。 事实上,对材料审读有偏差的同学,即便其文笔再好,作 文也缺乏对事物认识的深度,或者,观点容易偏激。
选取最佳立意,遵循以下原则
1.题目要求限定的角度; 2.能触及材料主旨的角度; 3.具有新颖性的角度; 4.最适合自己的角度。
选取恰当的思维切入口
从关键词句入手; 从分析原因入手; 从命题者的感情倾向入手; 从分析事物间的内在关系入手。
一、相同型----求同法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多则材料的内 涵有相同之处。其方法是先逐则分析 材料的内涵,然后比较几则材料的内 涵,找出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 文的立意所在。 此种审题方法简称求同法。
第一则材料的原始部落的人观念不更新, 安于现状,自甘落后,即使引进先进技术 也枉然; 第二则材料中日本小山村的人有强烈的 变革意识,即使没有外界帮助也会由弱变 强,由贫困变富裕。 由此可得出立意:改变观念是关键,解 放思想是根本。
例2:下面两段话反映出两种对立的观点, 请找出其关联点,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 篇8成了百万富翁了。 乙:也有人想,如果我能够给全国每一个人 作出一根火柴的贡献,那我一生就很有价值了。
四、递进型----归纳法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几则材料 的内涵构成递进关系。其方法是 先确定每则材料的内涵,辨析材 料内涵的层级关系,进而归纳出 一个全面正确的观点来。 此种审题方法简称归纳法。

材料作文:换个角度看问题

材料作文:换个角度看问题

材料作文:换个角度看问题给材料作文。

有一次,电视转播音乐指挥家梅达的音乐会。

梅达出场前披挂了一个花环。

当他上台起劲的指挥乐队时花瓣纷纷落到脚下。

台下的一位女士说:“等他指挥完,他会站在一堆可爱的花瓣中。

”另一个男士则不无忧伤的说:“到演出结束时,他的颈上只会挂着一条绳索。

”两个人的对话至少给了我们这样一些启示:同一件事,由于视角不同,思维方式相异,得出的结论截然相反;事物都具有多面性,要学会多角度看待问题;心往好处想,人生将会豁然开朗。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①不少于600 字;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班级名。

例文换个角度看问题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诚然,看世界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世界也大不相同。

生活中不如意十之八九,倘若换个角度看问题,失意也许会变成诗意,使我们的生活换出新天地,变得更自在,更惬意。

两个台湾观光团到伊豆半岛旅游,面对都是坑洞的路况,一导游连忙向游客致歉,而另一导游却巧妙地化解了游客的不满,从另一个角度,把道路比作迷人的酒窝大道,让大家体验其与众不同。

两个角度,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显然,第一个团的游春必定仍心存不满,而第二个团的游春却多了一次别样的体验,不得不佩服第二个导游的机智,他的诗意的回答,也诗意了游客们的旅程。

换个角度看问题,问题也许就不再是问题,反而换出新天地。

换个角度看问题,需要有一种豁达的境界,一种淡然的心境,倘若一个人充满野心,追名逐利,不达目的誓不罢休,那么他眼中的世界必定也是功利的,充满焦躁的。

一旦遭遇失败,失去了金钱名利,便怨天尤人,甚至走入歧途。

可如果他能换个角度看问题。

失去的外在的一切都不重要。

反而让他能摆脱外在物质的诱惑,过过那种平淡安逸的生活,这需要他的豁达与淡然,否则他只会陷入怨恨的深渊。

高中作文技巧:高中材料作文如何“自选角度”

高中作文技巧:高中材料作文如何“自选角度”

高中材料作文如何“自选角度”材料作文是高中作文的主要形式之一,它立论角度多样,自选角度灵活。

而时下好多高中学生对材料作文的“自选角度”往往把握不准,以致偏离材料主旨。

例某年高考材料作文《鸟的评说》,不少考生就是因为不能正确把握议论角度,仅根据材料中"喜鹊说苍鹰好髙鸯远”一句,就以"反对好責鹫远,提倡脚踏实地”来立论作文,这就严重偏离了题旨。

那么,如何“自选角度”呢?下面就以《晏子辞退僚官》为例来谈谈这个问题:“绝顶聪明的晏子做了一件令人不解的事:将跟随其三年,从未做过一件错事的僚官辞退了。

周围的人奇怪极了,纷纷探问其故晏子答曰:'我年老不中用了,就如弯曲之木,须用规矩定方圆,用斧头削,方能成器.高僚与我相处三年,对我的过失一言不发,于我何用”由上面这则材料,有人提炼出以下几个观点:①无功便是过。

②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③老实人吃亏。

这些,就没能从整体上正确地理解材料的思想内涵。

这则材料的精神实质是赞颂晏子鼓励高僚指出自己过失的宽大胸襟,批评高僚明哲保身的思想。

晏子辞僚是因为高僚没有指出他的过失,而不是什么无功、无过、老实的缘故。

上述观点都偏离了材料的主旨,而准确地把握所供材料的主旨,则是自选角度的前提,并且它本身就是一个首先应该考虑的最基本的写作角度。

此其一。

其二,要注意选取新颖的、不落俗套的角度。

上述材料可提炼出正确的观点有:①少说未必为佳。

②明哲难以保身。

③不要奴才。

④无“谏”即是过。

从角度新颖,不落俗套上考虑,则选取观点②或者观点④较好一些。

其三,应考虑选取与材料中心有关的局部的某一侧面立论,这样角度更小,论述可以更集中更透辟一些。

如从高僚跟随晏子三年从未做过一件错事入手,可看出其奴才性格,而奴才的下场一般是可悲的。

这样,角度可选择正确观点③“不要奴才”。

其四,还要注意选取自己感受最深的,所掌握的论据最充实的,自己又比较易于把握的,筛去自己能力不逮的,难以驾驭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作文如何自选角度、联系实际
江西高安灰埠中学熊陆根
内容摘要:本文以一篇材料作文为例,着重从如何自选角度、联系实际两方面阐明指导学生进行材料作文的写作,‚自选角度‛要抓住材料的关键词,
抓住材料的中心;‚联系实际‛可联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历史典故,
名人趣事珍闻,社会生活的重大事件,作者的学习、工作的生活实际
等等。

关键词:材料作文自选角度联系实际
前几年高考一直是考话题作文,近几年形式不规定,作为一种重要的作文题型----材料作文,又回到了语文课堂,但很多同学在写作中往往不会选最佳角度,不会联系实际,因而作文就立意不准,也没有现实意义。

下面就以一套作文题为例,谈谈这两个问题。

材料:
一天,汉文帝问右丞相周勃全国一年‚决狱‛多少,周勃回答不知道;又问全国一年‚钱谷出入‛多少,周勃还是不知道。

文帝问左丞相陈平,陈回答说:你问主管部门的官吏就行了,‚决狱‛的事问‚廷尉‛,‚钱谷‛的事问‚治粟内史‛。

文帝接着又问,各方之事都有人管,那你这个当丞相的管什么?陈回答说:我管臣子们,宰相之责是‚上佐天子理阳阴,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

文帝听了陈的回答很满意,而周勃感到自己不如陈,就让出了右丞相的交椅。

阅读上面这则材料,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议论文。

这是一套很典型的材料作文,‚自选角度‛是对立意的要求,‚联
系实际‛交代了写作的方向、行文的针对性。

许多考生在这两方面有所欠缺,要么立意不准确,要么不懂联系实际,本文拟从这两方面分别论述。

材料作文最常用,且最适合操作的立意方法是:通读材料,找关键词句。

显然,这则材料最后一句话很耐人寻味:‚……文帝听了陈的回答很满意,而周勃感到自己不如陈,就让出了右丞相的交椅。

‛文帝为什么满意?因为陈平谈的‚决狱‛的事问‘廷尉’,‘钱谷’的事问‘治粟内史’,宰相之责是‚上佐天子理阳阴,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很有道理。

所以这则材料的主旨应是:每个人在工作中要各司其职,尽职尽责。

如果从这个角度立意,我们认为就抓住了材料的‚精髓‛,抓住了材料的‚神‛。

立论的角度有许多,这应该算是最佳角度。

当然,学生如果就本人感触最深的一点来谈,只要行文言之有理,持之有据,且又文从句顺,在考试中照样可以得一类分。

考试中,学生运用多角度立意的方法,拟了以下一些题目:
(1)敬能让贤堪可赞
——由周勃让贤说开去
(2)由周勃让贤想到的……
(感点:周勃让贤以国家利益为重,胸怀宽广)
(3)人贵有自知之明
——由周勃让位说起
(4)周勃为何出洋相?
——业精于勤
(5)口才——立身的法宝
(6)从陈平的‚各任其职‛谈起
——浅议‚政企分开,职责分明‛
(7)失去〃拥有
——从周勃让位说开去
(8)度量宽容乃立国之本
标题(1)(2)(3)抓住‚……让出右丞相的交椅‛各有所感。

(1)赞扬周勃敬能让贤,不嫉妒他人的人品,并可批评有的领导干部在单位里嫉贤妒能,碰到比自己水平高的部署就千方百计的压制,打击,甚至于公报私仇,设计陷害。

(2)赞周勃让位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得失,与时下一些跑官要官的人形成鲜明对照,(3)让周勃让位有自知之明。

(4)从周勃在汉文帝面前的一问三不知,生发议论:周懈怠政事,缺乏调查了解。

从而立论:业精于勤。

这四个角度从‚周勃‛方面立意都是较好的。

(5)可以分析:陈平和周勃一样,其实也不知道全国一年‚决狱‛多少,‚钱谷‛出入多少,但结果完全不同,周在文帝面前出尽了洋相,陈平则说的头头是道,结果文帝听后很满意,为什么会不同?陈平口才相当好,周勃则显得木讷,从而论述口才是立身的法宝之一。

这个角度也较好。

(6)可抓住材料中‚使卿大夫各任其职‛,联系朱镕基同志在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上谈的‚转变政府职能,政企分开,职责分明‛热门话题来谈,一些语文成绩好,关心时政的学生偏爱走此险路,立意也很新颖。

(7)标题简洁,省目,可论述周勃虽然失去了高官,却拥有敬能让贤的美德和后人的赞誉,只要联系实际好,同样可写出好文章。

(8)想以汉文帝宽容周勃这一角度立意,相比之下,显然要差。

有了比较好的角度,接下来就是下笔成文。

题目明明要求‚自选角度,联系实际‛,但在考试中,学生往往联系实际联不好,或根本不懂联系实际,作文没有针对性。

所谓‚实际‛,所指范围很广,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历史典故,名人趣事珍闻,社会生活的重大事件,典型事例,作者本人学习、工作中的生活实际,经验教训等等都可以联。

比如就‚提倡各司其职,尽职尽责‛的角度,可联的实际有:
a.市场上不法商人欺行霸市,短斤缺两,坑害消费者,当地的工商管理部门没有司其职,尽其责。

b.有的领导机关人浮于事,工作人员‚一杯开水,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没有各司其职。

c.前几年,社会上流传较广的‚上午坐着轮子转,中午围着盘子转,晚上围着裙子转‛的民谣,批评了某些领导干部不良的生活工作作风。

‚自选角度‛要想切中材料的主旨,一语中的,学生必须掌握起码的立意方法,同时进行一定的思维训练;‚联系实际‛,要想有针对
性,现实性强,学生必须关心时政,知识面宽,建立大语文的思想观念。

只有思维能力增强了,生活积累多了,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才能变为一句实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