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重要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一二单元必考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一二单元必考知识点一、数学1. 整数的概念及运算整数是指正整数、负整数和零。
同号两数加减,异号两数中绝对值大的减去绝对值小的。
2. 分数的概念及运算分数由分子和分母组成,分母表示总共分成了几份,分子表示其中占几份。
分数的加减要先通分,分子加减后的和再除以公共分母。
3. 小数的概念及运算小数是指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组成的数。
小数的加减要先对齐小数点,然后像整数一样计算。
4. 代数式的概念及运算代数式是包含一些数和字母(称为未知数)的符号集合,可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
5. 几何图形的相关概念点、直线、线段、射线、角、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基本概念。
二、语文1. 词语的意思及用法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单位,了解词语的意思和用法是学好语文的基础。
2. 语法知识的掌握包括字词的分类、句子成分的概念和功能、基本句型的构成和变化、各种句式的基本结构等。
3. 阅读能力的培养能正确理解文章的含义并提取其中的重要信息。
4. 作文能力的提高能根据题目要求合理组织语言,表述有条理,语言流畅,意思明确,文笔优美。
三、英语1. 词汇的记忆需要记忆大量英语词汇,必须通过反复复习来加深记忆并掌握其用法。
2. 语法的学习学习语法是掌握英语语言规律的基础,包括动词时态、语态、句型等。
3. 听说能力的提高通过听英语歌曲、英语电影等提高英语听力,能够正确发音、流利表达。
4. 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通过阅读英语报纸、杂志、文章等学习单词的拼写和用法,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四、物理1. 物理单位制掌握国际单位制和国际单位制修订版的单位及其换算。
2. 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计算需要掌握如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基本概念和对其的计算方法。
3. 牛顿运动规律需要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并能应用到实际运动中。
4. 机械能、功和动能定理了解机械能和功的概念,并掌握动能定理的计算方法。
5. 热学概念的掌握掌握热学中的温度、热量、比热容、热传导等基本概念。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 课本各章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科学入门一、科学并不神秘作为科学的入门,本节内容从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现象入手,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疑问,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相应答案的学科。
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着世界,但是我们要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
它对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从而理解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二、实验和观察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要进行实验,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操作规程。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
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
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
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度。
,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
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
使用时用它的外焰加热。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认识自然界的事物要从观察开始。
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察态度,不能为了观察而观察,要明确观察目的,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通过比较、分析,正确地描述、记录实验现象。
由于人体感官具有局限性,所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
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扩大观察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测量。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测量和观察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一、二章复习课件

三、摄氏温度
1、摄氏温度的表示 ℃
100
2、摄氏温度的规定
℃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
3、1摄氏度
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分,每分为1℃
4、摄氏温度的读法和写法
如人的体温是“37℃”读 “37摄氏度”
作
“零下4.7摄氏度” 0 ℃
1升=1__0_3_毫升=1_0__3 _厘米3
1千克=_1__0_3____ 克=__1_0_6_____ 毫克
时间 停表 秒
科学探究
你能就拔河提一个科学问题吗?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1、提出问题 拔河比赛的输赢与哪些因素有关? 2、建立假设 力气、个头、鞋…… 3、设计试验方案
控制变量和对比 4、收集事实证据 5、检验假设 6、合作交流
量筒中液体的读法
俯视 多
50
40
平视 刚刚好
30
20
仰视 少
10
不规则固体的体积测量
20 毫 升
所以 的体积
40 为
毫 升
40毫升-20毫升 =20毫升
A
B
C
那你能求出 ,软木塞,石蜡一些比 水还轻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吗?
1,量取45毫升的水,需要选用的仪器有 _滴__管___ ,_5_0_毫__升_的_ 量筒
不能离开被测物,而且视 可以离开被测者读数 线要和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5、人体正常体温为__3__7°C,一般体温计的测量
范围是 35 °C到 42°C。最小刻度是 0.1 °C 体温计比一般的温度计准确度要高的原因 是体温计的玻璃泡大而玻璃管细。
6、关于水银温度计和体温计,下面说法正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科学入门一、科学在我们身边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二、实验和观察人体感官具有局限性,所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
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扩大观察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测量。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测量和观察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所谓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根据不同的测量要求,测量对象,我们应能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尽可能使用国际公认的主单位——即公认的标准量。
1、长度的测量。
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米,单位符号是m。
了解一些常用的长度单位,并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l千米(km)=1000米(m)1米(m)=10分米(dm)=100厘米(cm)=1000毫米(mm)=106微米(m)=109纳米(nm)测量长度使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1)了解刻度尺的构造。
观察: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值:读出每一大格数值和单位,分析每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和单位,即为最小刻度值。
量程:所能测量的最大范围。
(2)使用刻度尺时要做到:*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紧靠被测量的物体(垂直于被测物体)。
思考:刻度尺放斜了造成的测量结果是什么?(读数偏大)零刻度线磨损了怎么办?(找一清晰的刻度线作为零刻度线,如图所示,但读数时要注意)*看正确:眼睛的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思考:视线偏左和偏右时,读数会怎样?(视线偏左读数偏大,视线偏右读数偏小)*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长度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估计值。
数值后面注明所用的单位——没有单位的数值是没有意义的。
*记正确:记录的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3)长度的特殊测量法。
*积累取平均值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
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丝的直径等。
第二单元知识梳理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知识梳理知识点一:观察蜗牛(1)蜗牛的外形特征:①体外有螺旋状外壳,内有柔软的身体,外壳具有保护作用。
②头部:触角:两对,前短后长。
具有触觉、嗅觉、味觉和视觉的功能。
眼:着生于触角的前端。
口:口里有鄂片和齿舌,主食植物的根、叶和叶芽。
③腹部:具有扁平的腹足,肌肉发达,是运动器官。
有腺体能分泌黏液,所以蜗牛经过的地方会留下痕迹。
(黏液可以减小摩擦、留下信息等。
)(2)蜗牛的生活习性:陆生,有夏眠和冬眠的生活习性,栖息于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夜间活动。
对农作物有危害作用,是农业害虫。
(3)现在人工饲养的白玉蜗牛可以食用。
(4)领悟:通过观察蜗牛的活动,一要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如从整体到局部,从上到下的观察次序。
二能理解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总是和生活环境相适应。
三能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知识点二: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1、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是前者具有严整的结构,有应激性(对刺激具有反应)、有生长、繁殖、变异现象、需要营养、需要排泄,能适应和影响环境。
说明:生物和非生物的主要区别是生物具有生命,能进行新陈代谢。
具体可以通过下表展示:能否遗传和变异能否能否进行新陈代谢能否是否需要营养是否知识点三:细胞发现和细胞学说(1)1665年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了细胞(实际上是死亡的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也即木栓的细胞壁结构)。
(2)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旺和施莱登提出了细胞学说。
(3)细胞学说: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构成的。
知识点四: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比较1、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比较:动物植物细胞壁无有细胞膜有有细胞质有有细胞核有有叶绿体无有液泡无有细胞壁:纤维素构成,保护和支持细胞。
细胞膜:保护细胞,控制细胞和外界的物质交换。
细胞质: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
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
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内含细胞液。
2、说明:我们把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称为细胞的基本结构。
新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新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提
纲
一、知识点回顾
1. 数的读法和书写规范
- 十以内数的读法和书写规范
- 十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2. 十以内数的比较和排序
- 十以内数的大小顺序
- 十以内数的比较与判断
3. 十以内的加法
- 单位的概念及加法的基本性质
- 十的概念及十以内的加法计算
4. 十以内的减法
- 减法与相应加法的关系
- 十以内的减法计算
- 减法的特殊性质
5. 简便的算术变形
- 凑整算式的计算方法
- 退位算式的计算方法
- 转化算式的计算方法
二、应用题训练
1. 十以内数的应用
- 使用十以内数解决实际问题
- 解决日常生活中的计算问题
2. 加法和减法的综合应用
- 使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 根据问题选择合适的运算方法
三、题复
1. 选择题
- 选择正确的答案
2. 计算题
- 根据题目要求进行计算
3. 应用题
- 根据实际情境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四、注意事项
1. 复并掌握各知识点的定义和性质
2. 理解应用题中的问题情境,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3. 多做题,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 遇到不会的问题及时寻求帮助和指导
5. 定期进行复,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研究效果
以上为新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提纲,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七上数学1-6章知识梳理-浙教版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梳理汇编(含本学期六章内容)第1章有理数知识梳理一、有理数的相关概念1.有理数的分类:(1)按定义分类:(2)按性质分类:要点:(1)用正数、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2)有理数“0”的作用:作用举例表示数的性质0是自然数、是有理数表示没有3个苹果用+3表示,没有苹果用0表示表示某种状态00C 表示冰点表示正数与负数的界点0非正非负,是一个中性数2.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要点:(1)一切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数轴上的点不都表示的是有理数,如π.(2)在数轴上,右边的点所对应的数总比左边的点所对应的数大.3.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称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要点:(1)一对相反数在数轴上对应的点位于原点两侧,并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这两点是关于原点对称的.(2)求任意一个数的相反数,只要在这个数的前面添上“-”号即可.(3)多重符号的化简:数字前面“-”号的个数若有偶数个时,化简结果为正,若有奇数个时,化简结果为负.4.绝对值:(1)代数意义: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数a 的绝对值记作a .(2)几何意义:一个数a 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0)||0(0)(0)a a a a a a >⎧⎪==⎨⎪-<⎩第2章有理数的运算知识梳理一、有理数的运算1.法则:(1)加法法则:①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②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③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2)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3)乘法法则: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②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4)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即a÷b=a·1b(b≠0).(5)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①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②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非零次幂都是0.(6)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①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②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③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要点:“奇负偶正”口诀的应用:(1)多重负号的化简,这里奇偶指的是“-”号的个数,例如:-[-(-3)]=-3,-[+(-3)]=3.(2)有理数乘法,当多个非零因数相乘时,这里奇偶指的是负因数的个数,正负指结果中积的符号,例如:(-3)×(-2)×(-6)=-36,而(-3)×(-2)×6=36.(3)有理数乘方,这里奇偶指的是指数,当底数为负数时,指数为奇数,则幂为负;指数为偶数,则幂为正,例如:2(3)9-=,3(3)27-=-.2.运算律:(1)交换律:①加法交换律:a+b=b+a ;②乘法交换律:ab=ba ;(2)结合律:①加法结合律:(a+b)+c=a+(b+c);②乘法结合律:(ab )c=a(bc)(3)分配律:a(b+c)=ab+ac二、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比较大小常用的方法有:(1)数轴比较法;(2)法则比较法: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3)作差比较法.(4)作商比较法;(5)倒数比较法.三、科学记数法、近似数及精确度1.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10na ⨯的形式(其中110a ≤<,n 是正整数),此种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例如:200000=5210⨯.2.近似数:接近准确数而不等于准确数的数,叫做这个精确数的近似数或近似值.如长江的长约为6300㎞,这里的6300㎞就是近似数.要点:一般采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只要看要保留位数的下一位是舍还是入.3.精确度: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称这个数精确到哪一位,精确到的这一位也叫做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度.要点:(1)精确度是指近似数与准确数的接近程度.(2)精确度有两种形式:①精确到哪一位.②保留几个有效数字.这两种的形式的意义不一样,一般来说精确到哪一位可以表示误差绝对值的大小,例如精确到0.1米,说明结果与实际数相差不超过0.05米,而有效数字往往用来比较几个近似数哪个更精确些.第3章实数知识梳理一:平方根和立方根类型项目平方根立方根被开方数非负数任意实数符号表示a±3a性质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且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为零;负数没有平方根;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零的立方根是零;重要结论⎩⎨⎧<-≥==≥=)0()0()0()(22a a a a a a a a a 333333)(aa a a aa -=-==二:实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1.实数的分类按定义分:实数⎧⎨⎩有理数: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按与0的大小关系分:实数0⎧⎧⎨⎪⎩⎪⎪⎨⎪⎧⎪⎨⎪⎩⎩正有理数正数正无理数负有理数负数负无理数要点:(1)所有的实数分成三类:有限小数,无限循环小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其中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统称有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2532等;②有特殊意义的数,如π;③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3)凡能写成无限不循环小数的数都是无理数,并且无理数不能写成分数形式.(4)实数和数轴上点是一一对应的.2.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数轴上的任何一个点都对应一个实数,反之任何一个实数都能在数轴上找到一个点与之对应.3.实数的三个非负性及性质:在实数范围内,正数和零统称为非负数。
浙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全册

浙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全册
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
- 太阳系与地球的关系
- 地球的形状与地球仪
-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 地球的四季变化
第二单元:地球上的水资源
- 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
- 水的循环过程
- 水的污染与保护
-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第三单元:地球上的岩石资源
- 岩石的分类和特点
- 岩石资源的开采和利用
- 岩石资源的保护
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植被资源
- 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 中国的主要植被类型
- 植被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
第五单元:地球上的动物资源
- 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 中国的主要动物资源
- 动物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
第六单元:地球的层结构与板块运动- 地球的内部结构
- 地球板块的构造和运动
- 板块运动引起的地质灾害
第七单元:地球上的自然灾害
-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特点
- 地震、火山、洪涝等自然灾害
- 自然灾害的预防与减灾
第八单元:地球的环境保护
- 环境保护的意义与目标
- 环境污染的种类与影响
- 环境保护的方法与措施
第九单元:城市的发展与规划
- 城市发展的必要性与优势
- 城市规划的原则和内容
- 城市的交通与环境问题
第十单元:农田水利
- 农田水利的意义和作用
- 农田水利的基本设施
- 农田水利的技术与管理
以上为《浙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的复习提纲全册,希望对复习和准备考试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 转动转换器,移走低倍物镜,转换为高倍物镜。 ③ 调节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 ④ 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6.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像是倒像(上下左右都相反)。 注意: (1)物像放大问题:目镜为 20×;物镜为 10×,放大倍数为 20×10=200 倍,细胞面积的放大倍数为 2002 =40000 倍 (2)放大倍数小,细胞物像小,看到的细胞数目多,视野大;放大倍数大,细胞物像大,看到的细胞数目 少,视野小; (3)观察着从显微镜看到的是上下颠倒、左右颠倒的象。 (4)物像明暗问题:① 光圈小,成像暗;光圈大,成像亮。② 用平面反光镜,成像相对暗;用凹面反光 镜,成像相对亮。③ 高倍镜下视野暗;低倍镜下视野亮 7.临时装片的制作: (1)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制作: ①取载玻片滴一滴清水。 ②用解剖刀在洋葱表皮上切一块边长为 1 厘米左右的小方块。 ③用镊子撕下表皮后,放在载玻片的清水中展平。 ④用镊子取盖玻片,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清水,小心气泡产生,然后慢慢放平。 ⑤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 1 到 2 滴红墨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水染色。 (2)口腔上皮细胞装片制作: ①取载玻片滴一滴生理盐水。 ②用清水漱口后,用牙签轻刮口腔内壁。 ③将牙签在生理盐水中轻轻涂几下。 ④用镊子取盖玻片,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清水,小心气泡产生,然后慢慢放平。 ⑤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 1 滴亚甲基蓝溶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水染色。
三、科学测量
【知识梳理】
1.测量的含义: 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根据不同的测量要求﹑测量对象,选用合 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2.长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单位符号是 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µm)、纳米(nm)。
三、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知识梳理】
1.细胞的分裂、分化和生长 (1)细胞分裂:一个母细胞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分裂过程中,最引人注意 的是在细胞核中出现了染色体,并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说明:细胞分裂的意义: ①单细胞生物的个体数目增加。 ②多细胞生物个体内的细胞数目增加。 (2)细胞生长:分裂的子细胞一般只有母细胞的一半大小,它们吸收营养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不断长大 的过程。 (3)细胞分化: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发生变化,形成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的过程。分化后的各种细胞形成 了生物体的各种结构。 (4)一个受精卵就这样经分裂、分化和生长,最终形成了一个生物体。 2.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植物体: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动物体: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3.组织:受精卵经过多次分裂、生长、分化,形成各种不同形态、不同功能的细胞群,构成组织。 (1)植物的组织 保护组织——细胞排列紧密,具有保护作用。如叶的表皮。 输导组织——输导水、无机盐和有机物。如叶脉中的导管和筛管。 营养组织——制造和贮存营养物质。如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叶肉。 机械组织——起支持和保护作用。如梨果肉中的石细胞和各种纤维。 分生组织——能分裂产生新的细胞。如根尖分生区的细胞,双子叶植物茎中的形成层细胞。 (2)动物的组织上皮组织——细胞排列紧密,具有保护、吸收、分泌等功能。如皮肤的表皮、口腔上皮。 结缔组织——细胞间隙大,间质多,分布广,具有运输、支持等功能。如血液、软骨、肌腱。 肌肉组织——由肌细胞组成,能收缩、舒张产生运动,可分为心肌、骨骼肌、平滑肌。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构成,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如脑、脊髓、神经中的组织。 4.器官:由多种组织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1)被子植物器官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营养器官:根、茎、叶) (2)人体器官:心脏、肺、脑、胃、骨、血管等 5.系统:由若干功能相近的器官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起,完成一项或多项生理活动。 人体八大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系 统。
一、科学实验室
第一单元
【知识梳理】
1.常见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注意事项。 (1)试管: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加热用少量液体时,可以用试管夹夹住,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1/3, 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别人,加热后不能骤冷防止炸裂。 (2)烧杯:用作配制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的容器。加热时放在石棉网上。 (3)酒精灯:用于加热。用火柴点燃,不能对火,用灯帽熄灭,不能用嘴吹,酒精量不超过灯壶容积的 3/4, 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4)托盘天平:用于称量物质的质量。称量时左物右码,加砝码时由大到小。一般精确至 0.1g (5)量筒:用于量取液体的体积。量筒是不能加热,也不能用于用于量取过热的液体,更不能在量筒中进行 化学反应或配制溶液。 (6)试管夹:用于试管加热。 (7)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胶头滴管用完后应立即清洗干净,不能不洗干净就吸取其他试剂。 (8)玻璃棒:用于搅拌、过滤引流、转移液体或固体。使用时用力不能过猛。 2.实验室的安全。 (1). 实验前,做好预习和实验准备工作,检查实验所需的实验器材是否齐全。 (2). 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应先经教师允许。绝对不允许随意混合化学试剂,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3). 不能用湿手接插实验室电源,不能用小刀、螺丝刀等物品插入电源插孔,以免发生触电事故。 (4). 取用药品遵守“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品尝药品的味道,不要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 药品气味(应用招气入鼻法)。 (5). 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一要”:实验室剩余药品既不放回原瓶,也不随意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 要放入指定容器内。 (6). 实验中必须保持肃静,不准大声喧哗,不得追逐打闹。 (7). 在使用酒精灯时,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也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以 免失火。向灯内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3/4。 (8). 使用硫酸等强腐蚀性的药品时,必须特别小心,防止皮肤或衣物等被腐蚀。 (9). 实验完毕将整理干净你的实验区域,并清洗双手。 3.基本实验操作及应注意问题 (1).药品的取用
单位换算: 1 米=10 分米=100 厘米=1000 毫米=106 微米=109 纳米
3.长度的测量: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刻度尺的认识:
①零刻度线
②最小刻度值:每一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
③量程:测量的最大范围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①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的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 (刻度尺倾斜会造成读数偏大,
(1)替代法 (用棉线测地图上哈尔滨到满洲里的铁路长度)
(2)滚轮法 (用自行车测量路程)
(3)累积法 (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4)辅助工具法(测量圆柱体的直径)
6.体积及体积的单位
(1)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
(2)体积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是立方米(m3)。固体体积常用的单位是立方分米(dm3)和立方厘米(cm3);
Hale Waihona Puke ①固体药品 粉末状或小颗粒状药品:用药匙取用;块状药品:用镊子取用。 ②液体药品 少量液体:用胶头滴管吸取;一定量液体:用量筒量取;较多量液体:可直接从试剂瓶中倾倒。 (2).加热
①给液体加热时,可使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 ②给固体加热时,可使用坩埚或试管。 ③加热时,容器外壁不能有水,底部不能与灯芯接触。烧得很热的容器,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或直接放在 冷桌上以防止骤冷炸裂。酒精灯的灯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温度最高,因此,用外焰部分进行加 热。 (3).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 ①酒精及有机物燃烧,小面积着火,应迅速用湿抹布盖灭。 ②若不慎烫伤,用药棉浸 75%的酒精轻涂伤处。 ③若被化学物质灼伤,用缓缓流水冲洗一分钟以上。
皮尺拉伸造成读数偏小)
②看正确: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③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
④记正确:记录的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注意:测量值应由数字和单位组成,没有单位的测量值是没有意义的。
⑤零刻度线磨损的尺可以从尺的某一清晰刻线量起。但一定要注意读数时减去起点长度。
5.长度测量中的一些特殊方法;
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升(L)和毫升(mL)。
(3)各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1 米 3=1000 分米 3
1 分米 3=1000 厘米 3
1 分米 3=1 升
1 厘米 3=1 毫升
7.体积的测量
(1)测量形状规则物体体积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如: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2)测量液体体积的常用工具:量筒或量杯。
(3)测量形状不规则固体的体积常采用排水法。用量筒(或量杯)间接测量既不溶于水也不吸水的固体的
体积:将固体浸没在水中,两次读数之差就是该物体的体积。
8.量筒的使用: (1)、观察单位、最小刻度和量程 (2)、必须平放在水平桌面上使用 (3)、视线与凹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注意:羊小虎大:仰视读数偏小,俯视读数偏大
二、科学观察
【知识梳理】
1.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2.观察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1)直接观察是直接利用感官进行的观察。单凭感官观察事物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 (2)间接观察是借助仪器进行的观察。借助仪器可以扩大观察范围。 3.认真操作、仔细观察是我们实验时应有的态度。在实验时应正确使用各种仪器,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正 确记录实验现象和测量数据。
11.温度计的使用: (1)不能测量超过温度计量程的温度; (2)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 (3)一般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数; (4)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的液面相平。 (5)要等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12.体温计: (1)量程为 35—42℃ (2)最小刻度为 0.1℃。(大的玻璃泡、内径特别细) (3)使用特点:体温计使用前应消毒,用力向下甩。 (4)由于管径中间有一段特别细的弯曲,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细管中的水银会断开,——它能离开人体读 数。使用体温计后,要将体温计用力甩几下,才能把水银甩回到玻璃泡中。 13.体温计的构造特点是:①大的玻璃泡,使温度的微小变化就能导致水银柱长度显著变化;②玻璃泡与 玻璃管之间有一段弯曲的玻璃管,当体温计离开人体时,玻璃管内的水银不容易退回来,所以体温计能离 开人体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