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第一二单元必备知识点
哲学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哲学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哲学的起源及其发展哲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当时的哲学家们开始尝试用理性思维来探究世界的本质和人类生活的意义。
在古希腊,有许多著名的哲学家,比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他们对哲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中世纪,基督教哲学又进一步丰富了哲学的内涵,发展出了天主教神学和启蒙运动。
在现代,随着科学的发展,哲学也经历了一场思想的变革,启蒙运动提出了批判性思考和理性主义的观点,强调人类需要依靠理性和实践来解决问题。
同时,存在主义、实证主义等思潮也对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哲学的基本概念在学习哲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概念,这些概念是我们理解哲学思想的基础。
比如,存在、真理、自由、伦理、美学等,这些概念是哲学的核心内容,对于我们理解哲学的内涵和深层次意义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哲学中,存在是一个核心概念。
存在主义学说认为,人类的存在是根本的,而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需要由个体自己来创造和体验。
与此同时,真理也是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哲学家们通过对真理的不断思考,试图找到人类认识世界的根本规律,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世界。
此外,伦理和美学也是哲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伦理学关注人类行为的规范和道德标准,探讨人们如何判断正确与错误,如何进行道德选择。
而美学则关注人类对美的追求和审美活动,试图理解美的本质和美的价值。
第三,哲学的主要流派和学说在哲学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哲学流派和学说,每一种流派都代表着一种独特的思想观点。
在学习哲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一些主要的哲学流派和学说,以便更好地理解不同的哲学思想。
例如,理性主义是一种重要的哲学流派,强调理性和推理的重要性,认为理性是人类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的基础。
而经验主义则认为,我们的认识源自经验,只有通过经验才能了解世界的真实面貌。
另外,实证主义强调科学的重要性,认为只有科学方法才能获取真实的知识。
在伦理学领域,存在主义伦理学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责任,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选择和行为负责。
高二哲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二哲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第一节:哲学的定义与特点1. 哲学的定义:哲学是对世界、人生、价值等问题进行深刻思考和探讨的学科,通过理性和系统的思维方式来探究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2. 哲学的特点:哲学是一种普遍性的、理论性的思考方式,它具有持续性、全面性、系统性和深刻性的特点。
哲学思考所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内容包括自然、社会、人类、宇宙等领域。
第二节:哲学的产生与发展1. 哲学的产生:哲学是人类思维发展的产物,它的产生是人类对世界和人生问题进行思考的结果。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文明都产生了各自的哲学思想。
2. 哲学的发展:哲学的发展是一个渐进和不断深化的过程,从古代的哲学思想到现代哲学,经历了古希腊哲学、中世纪哲学、文艺复兴和启蒙时代等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贡献。
第三节:哲学的研究对象1. 哲学的研究对象: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宇宙、自然、社会、人类、价值、精神、存在等各个领域,哲学的研究对象极为广泛,包揽了一切人类思维能够涵盖到的领域。
2. 哲学的研究方法: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逻辑推理、分析、综合、批判等方法,哲学研究的方法是以理性和系统的思维方式为基础的。
第四节:哲学的基本问题1. 什么是世界本质问题:哲学关注世界和宇宙的结构、本质和规律,探讨世界的起源和本质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
2. 什么是人生意义问题:哲学思考人生的意义、价值和目的,探寻人生的意义是哲学思考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3. 什么是真理问题:真理是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哲学一直在探讨什么是真理以及如何达到真理。
4. 什么是道德问题:道德问题是哲学关注的又一重要问题,探讨什么是好与坏、正义与非正义以及人类应当如何行为等道德问题。
第五节: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 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哲学与自然科学关系密切,哲学的基本问题与自然科学领域有重叠和交叉之处,哲学在一定程度上为自然科学提供了理论基础。
2. 哲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哲学与社会科学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哲学对于社会科学提供了基本的价值观和方法论。
哲学生活知识点归纳第一二单元

哲学生活知识点归纳第一二单元第一单元:生命与存在1.存在与意义:哲学思考人的存在和意义的问题,探讨人类为什么活着和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引导人们思考人生的价值和目标。
2.存在主义哲学:存在主义关注个体的存在和自由选择。
重要代表有萨特、海德格尔和尼采。
他们认为人应该为自己的行为和命运负责,自由选择自己的道路。
3.人的自由与决定:人良心的自由是人类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人们可以通过自由选择来决定自己的行动和态度,从而塑造自己的命运和意义。
4.生死问题:生死是人类存在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哲学思考生死问题的本质,人对于死亡的态度和意义,引导人们认真思考自己的人生和价值观。
5.伦理学:伦理学关注人类行为的道德问题。
哲学思考人应该如何行为、如何判断一些行为是对的或错的,引导人们追求道德和善良的生活。
第二单元:知识与真理1.知识论:知识论研究知识的本质和获得知识的方式。
哲学认为知识是对于真实世界的正确认识。
2.理性与经验:哲学思考理性和经验在知识获得中的作用。
理性是通过逻辑和推理来获得知识,经验是通过感觉和观察来获得知识。
3.相对主义与客观主义:相对主义认为知识是相对的,没有客观的真理;客观主义认为存在客观的真理和价值。
哲学思考这两种观点的合理性和影响。
4.科学与哲学:科学追求客观的、可验证的知识,而哲学思考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知识的局限性,引导人们对科学的思维模式和结果持有批判性的态度。
5.谬误与逻辑:哲学思考人类常犯的逻辑谬误和误解的问题,引导人们正确使用逻辑思维和辨别真假的能力。
6.语言与观念:语言和观念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工具。
哲学思考语言和观念对于知识和真理的影响,引导人们反思自己的概念和言辞的正确性。
通过上述的知识点归纳,可以发现哲学生活涉及广泛领域,从个体的存在意义到人类的行为道德,再到知识与真理的获得方式,每个人都需要通过哲学来思考和解答这些问题,以实现更高层次的生活意义和价值。
哲学期末考复习(第一、 二单元)

误区警示
× ) 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 √ ) 3、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 4、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 )
结论:重点归纳: ★哲学是什么?
1、哲学是关于______的学说。 2、哲学是_____和______的统一。 3、哲学是对_______的概括和总结。 4、哲学是一定社会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 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哲学全书基本框架
唯物论 4、5课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辩证唯物主义 认识论 第6 课
辩证法 7-10课 历史唯物主义 11、12课
辩证唯物论 = 唯物辩证法 = 辩证唯物主义=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 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 =
哲学全书基本框架
唯物论 4、5课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对立的两个基本派别,回答3~8题。 3.所有唯心主义都认为 ( ) A.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 B.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 C.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D.世界是不可知的 4.“存在就是被感知”是一个 ( ) A.客观唯心主义命题 B.主观唯心主义命题 C.庸俗唯物主义命题 D.机械唯物主义命题 5.“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这种观点属于 ( )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不可知论 D.二元论 6.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 ) A.“客观实在性” B.“理念” C.“灵魂” D.“原初物质” 7.一切唯物主义都主张 ( ) 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②物质利益高于一切 ③意识具有自觉能动性 ④世界是可知的 A. ①② B. ②③ C.③④ D. ①④ 8.近代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是 ( ) ①认识世界可知性 ②机械性 ③形而上学性 ④不彻底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一二单元

哲
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和无法回避
学 的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 的关系问题是哲学
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
基
的基本问题
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本
问
题
根本观点
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决定物质
唯物主义与 唯心主义
基本形态
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 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统编版必修4《哲学与生活》
知识架构与梳理
哲学体系
第一单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索
马 世界与把握规律 克 思 主 义 哲 第二单元 认识 学 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1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哲学基本理论)
第2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辩
(辩证唯物论) 3.1:总特征1-联系观
证
第3课:把握世 界的规律(唯物
辩证法)
3.2:总特征2-发展观 3.3:实质与核心-矛盾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物质性
人的意识根源于物质,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物质决定意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
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二、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三、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第一单元 综合探究 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
02
Part Tw o and Three
问题引领 思维导图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哲学部分基本知识(背诵内容)

第一部分唯物论(基本知识)1、物质(1)什么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什么?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3)世界的本原是什么?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2、意识(1)什么是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其形式是主观的,其来源和内容是客观的(客观物质世界),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2)意识的本质是什么?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3)意识的生理基础是什么?意识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4)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哪两个方面?第一,意识具有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第二,不同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不同的作用。
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3、物质和意识的关系(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怎样?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2)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的最根本的观点是什么?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的最根本的观点,也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立足点。
4、一切从实际出发(1)什么是从实际出发?所谓从实际出发,就是想问题、办事情,都要遵循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以客观存在的事实为出发点和立足点,从分析客观事实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简单说,就是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按照实际情况办事。
(2)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是什么?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
(3)在实际生活中怎样从实际出发?第一,要尊重客观事实;第二,要重视调查研究;要出以公心;第四,要求真务实。
(4)什么是主观主义?它有哪两种表现?主观主义是从单纯的主观愿望出发,从抽象的原则出发。
在实际工作中,主观主义有两种表现:一是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一是经验主义。
5、运动(1)什么是运动?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怎样?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哲学第一单元复习

第二单元
认识论:6 马 辩证唯物主义 克 思 第三单元 辩证法:7、8、9、10 主 义 哲 学 历史唯物主义:11、12 第四单元
生 活 处 处 有 哲 学
哲学的 产生
Hale Waihona Puke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 界的思考 生活处处显哲学 哲学的本义
坚持了唯物 主义的根本 方向,本质 上是正确的
局限性
A、只是一种猜测, 无科学依据;B、把 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 质形态,把复杂问题 简单化。
近代形而 上学唯物 主义
辩证历史 唯物主义
原子是世 界的本原
丰富和发展了 机械性、 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性、 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p12
一个“揭示”,两个“反映”,三个“是”
通过对社会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 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真正的哲学 是社会变革 的先导 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 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 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 量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阶级基础: 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细胞学说 自然科学基础 能量守恒和能量转化定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哲 学 史 上 的 伟 大 变 革
生物进化论的发展
直接理论来源 费尔巴哈的基本内核(唯物主义)
德国古典哲学 黑格尔的合理内核(辩证法)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 学的基本特征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 一。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实践性 精髓:实事求是
毛泽东思想
哲学第一、二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一、什么是哲学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1)哲学源于生活,源于实践。
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指导生活。
①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其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单独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纯粹的世界观。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共性与个性的关系)(1)区别:二者研究对象不同。
具体科学研究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特殊本质和特殊规律;哲学把整个世界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的是整个世界的共同本质和普遍规律。
(2)联系: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因此,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二、哲学的基本问题4.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 (2)哲学基本问题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也就是意识能否正确反映物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6.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三种基本历史形态(1)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6.意识的本质 1从意识的起源来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 的产物。 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来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3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4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不管是 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 的反映)
• 7.意识的能动作用★★ • 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 和动机,在行动之前要确定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 步骤等。B.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 限于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通过“思维的眼 睛”,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 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 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的改造世 界,即通过实践将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B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 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 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 意识具有能动性,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对物质 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 8.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 内容: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 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 9.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这 就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人不仅能够能 动地认识世界,而且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 识不仅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而且能够反 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有促进 作用。这就要求我们重视精神的作用,树立正 确的意识。
《生活与哲学》必背必记知识点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 1. 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源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在实践 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哲学是指导人们 生活得更好的艺术,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 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 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 5. ★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 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 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 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 和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 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 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一旦违背规律, 必然受到受到规律的惩罚。②在客观规律面前, 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 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 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 5.唯心主义及其基本形态的特点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 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 物质。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当作世界的本 原,认为客观事物以致整个世界,都依赖 于人的主观精神。
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客观精神当作世界的主 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 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 6.哲学的基本派别的两大阵营和两个对子分 别是什么? • 两大阵营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 两个对子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 法和形而上学
• 各种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附属于 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这两大哲学体系。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 1.物质及物质的唯一的特性 •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 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 性 • 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 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 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也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 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世界是物质 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 出发,承认自然界与社会的客观性。
• 10.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 际出发 实事求是)★ • (1)要求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 固有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 (2)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 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 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 (3)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 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 度结合起来。 • (4)必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既要反对夸大意识 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 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 2.哲学与具体科学 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不是“科学之科学”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 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 导; • 3.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 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世界本源的问题,对这一问 题的答案是划分哲学两大阵营——唯物主义和唯心 主义的唯一标准。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 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区分了可 知论与不可知论。
• 4.唯物主义及其基本形态的优点及局限性 (1)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 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 确的。但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 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 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 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 主义等局限性。
• 3.物质与运动关系 •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 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 离开运动谈物质、或只承认相对静止而否 认运动是形而上学观点,离开物质谈运动 是唯心主义观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 相对静止是相对主义或诡辩论。 • 4.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 物质世界பைடு நூலகம்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 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