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H_Q8_药物开发
GMP(2010年修订版)中的中英文术语

ICH(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armonization of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Registration of Pharmaceuticals for Human Use)人用药物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
Q10:药品质量管理体系(PQS),基于QMS(质量管理体系)而来,最合适的指南应该是ICH的Q10。
Q9:质量风险管理。
Q8:药物开发。
自动化生产规范GAMP5(Good Automated Manufacturing Practice)由ISPE(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国际制药工程协会。
创立于1980年,是致力于培训制药领域专家并提升制药行业水准的世界最大的非盈利性组织之一)的GAMP论坛(GAMP Forum)组织编写发布的关于制药企业计算机化系统的综合性指南。
纠正和预防措施CAPA(Corrective Action & Preventive Action)超出标准的可疑结果OOS(out of specification)质量管理 QM(Quality Management)质量保证 QA(Quality Assurance)质量控制 QC(Quality Control)生产管理 PM(Production Maanagement)工程设备管理 EM (Enginccr Equipment Managemant)销售管理 MS (Maragement Of Sales)行政人员管理AP (Administration and Personael Managemeht)工艺验证 PV (Process Validation)设备验证 EV (Equipment Validation)工艺规程 PP (Process Procedure)质量标准 QS (Quality Management)物料管理 MM (Materid Management)原料管理 RM (Raw Material Management)辅料管理 EM (Excipient Management)质量标准 QS (Quality Standard)增补和修订A.A.A Addition and Amendments空调器AC Air Conditioner药物不良反应ADR Adverse Drug Reaction食品与药品官员协会(美国)AFDO Association of Food and Drug Officials 接受ACC Accept合格质量标准AQL Acceptable Quality Level简化的新药申请ADNA Abbreviated New Drug Application物料清单BOM Bill of Material原料药BPC Bulk pharmaceutical Chemiclls生物制品评价与研究中心CBER Center for Biologics Evaluation Research 菌落形成单位CFU Colony Forming Unet药品管理档案DMF Drug Master File药物评价与研究中心CDER Cemter for Drug Evaluation amd Research企业识别(形象)CI Corporate Identity (Image)在线清洗CIP Cleaning in Place消费者安全调查员CSI Consumer Safety Insepctor在线清洗程序CLP Cleaning Line Procedure缺陷作用水平DAL Defect Action Level管制药品管理DEA Drug Enforcement Adminestration文件系统DS Documentation Systim食品与药品管理局(美国)FD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关贸总协会GATT General Agreemernt on Tariffs and Trade药品生质量管理规范GMP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药品临床实验管理规范GCP Good Clinical Practice实验室管理规范GLP Good Laboratory Practice药品商业质量规范GSP Good Supply Practice药品零业质量管理规范GRP Good RaTAIL Practice药材生产管理规范GAP Good Agriculture Practice验证管理规范GVP Good Validation Prctice药品使用规范GUP Good Use Practice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Intemat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谅解备忘录MOU 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生产记录用表格PF Porduction File非处方药品OTC Over the Counter (Drug)产品许可申请PLA Product License Application质量管理程序QMP Quality Management Procedure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SDA State Drug Administration标准管理程序SMP Standard Managmert Procedure标准操作程序SOP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全面质量管理TQC Tatal Quality Control美国药典USA Uneted States Pharmacopeia生产管理中的术语系统: system起始原料:starting material物料:material物料平衡:reconcilination批: batch or lot批号:batch number (lot number)批档案:batch records文件: doocument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 operating processsing工艺规程:master for processing纯化水: puritied water工艺用水:water for processing蒸馏水:distilled water去离子水:deionized water注射用水:water for injection无菌:sterile灭菌:sterlization(sterilise)无菌制剂:sterile product ?(preparation,dosage from) 非无菌制剂:non-sterile product状态标志:status mark (labet)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product制造:manufacture带包装品:bulk product成品:finished product活性药物组分: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理论产量:theoretical yield质量管理中的术语待验:quarantine控制点:control point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质量管理:quality management质量体系:quality system质量监督:quality surveillance规格标准:specification生产过程中控制:in-process control返工:reprocessing退货:retured product拒收:rejected交叉污染:cross contamination放行:released质量要求:quality requirement质量管理体系: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可追溯性:traceability合格(符合):conformity不合格:nonconformity预防措施:preventive action质量手册:quality manual计量确认:metrological confirmation验证术语:验证:validation空调净化系统:HVAC( 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起泡点实验:bubbling point挑战性试验:challenge test最差状况:worst case不合格限:edge-of-failure严整方案:validation protocol在线清洗:CIP(cleaning in place)在线灭菌:SIP(sterilization in place)预确认:pre qualification安装确认:IQ(instalation qualification)运行确认:OQ(operational qualitification)性能确认:PQ(performance qualificantion产品验证:PV(product validation)工艺验证:process validation前验证:prospective validation同步验证:concurrent validation回顾性验证:retrospective认证:certification其他术语:管理体系:management system组织结构:organizational structure指南:guideline销售许可证:marketing authorization计算机系统:computerized system生物反应器:biogenerator生物试剂:biological agents细胞库系统:cell bank system主细胞库:master cell bank工作细胞库:working cell bank细胞培养:cell culture种子库:seed lot主种子库:master seed lot工作种子库:working seed lot外源生物体:exotic organism放射性药品:radio pharmaceutical原植物(植物药)crude plant(vegetable drug)药用植物:medicinal plant草药品:herbal pharmaceuticalOn the Road推荐阅读:•CAPA(Corrective Action & Preventive Action)纠正2010-08-09 19:25:00•oos和偏差2010-07-09 15:27:01•车间标识中英对照2010-08-16 15:37:56•GMP文件管理常用的英文缩写2009-06-08 11:23:40。
[最新]Q8药物开辟修订
![[最新]Q8药物开辟修订](https://img.taocdn.com/s3/m/2d95cba1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52.png)
Q8 (R1) Pharmaceutical development Revision 1Q8(R1) 药物开发修订11. IntroductionThis guidance is an annex to ICH Q8 Pharmaceutical Development and provides further clarification of key concepts outlined in the core guideline. In addition, this annex describes the principles of quality by design (QbD). The annex is not intended to establish new standards;however, it shows how concepts and tools (e.g., design space) outlined in the parent Q8 document could be put into practice by the applicant for all dosage forms. Where a company chooses to apply quality by design and quality risk management (ICH Q9, Quality Risk Management), linked to an appropriate pharmaceutical quality system, then opportunities arise to enhance science- and risk-based regulatory approaches (see ICH Q10, Pharmaceutical Quality Systems).1.介绍本指南是ICH Q8 药物开发这个指南的补充,对Q8中所述的关键概念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质量源于设计ICH Q8

质量源于设计一、概述近年来,国际上药品质量管理的理念在不断发生变化,从“药品质量是通过检验来控制的”到“药品质量是通过生产过程控制来实现的”,进而又到“药品质量是通过良好的设计而生产出来的”﹝即“质量源于设计”(QbD)﹞理念。
这就意味着药品从研发开始就要考虑最终产品的质量。
在配方设计、工艺路线确定、工艺参数选择、物料控制等各个方面都要进行深入研究,积累翔实的数据,并依此确定最佳的产品配方和生产工艺。
根据这种理念上的改变,就要求药品质量监管的控制点要逐渐前移,从过去单纯依赖终产品检验,到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再到产品的设计和研究阶段的控制。
简单讲,就是从源头上强化注册监管,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
1.“药品质量是通过检验来控制的”,即“检验控制质量”模式,是指在生产工艺固定的前提下,按其质量标准进行检验,合格后放行出厂。
劣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检验仅是一种事后的行为。
一旦产品检验不合格,虽说可以避免劣质产品流入市场,但毕竟会给企业造成较大的损失;其二,每批药品的数量较大,检验时只能按比例抽取一定数量的样品,当药品的质量不均一时,受检样品的质量并不能完全反映整批药品的质量。
2.“药品质量是通过生产过程控制来实现的”,即“生产控制质量”模式,是将药品质量控制的支撑点前移,结合生产环节来综合控制药品的质量。
这一模式的关键是首先要保证药品的生产严格按照经过验证的工艺进行,然后再通过终产品的质量检验,能较好的控制药品的质量。
这一模式抓住了影响药品质量的关键环节,综合控制药品的质量,比单纯依靠终产品检验的“检验控制质量”模式有了较大的进步。
但是,“生产控制质量”模式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其不足之处在于,如果药品的研发阶段,该药品的生产工艺并没有经过充分的优化、筛选、验证,那么即使严格按照工艺生产,仍不能保证所生产药品的质量。
3.“药品质量是通过良好的设计而生产出来的”,即“设计控制质量”模式,是将药品质量控制的支撑点更进一步前移至药品的设计与研发阶段,消除因药品及其生产工艺设计不合理而可能对产品质量带来的不利影响。
ICH指导原则-术语

ICH指导原则为了严格管理药品,必须对药品的研制、开发、生产、销售、进品等进行审批,形成了药品的注册制度。
但是不同国家对药品注册要求各不相同,这不仅不利于病人在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方面得到科学的保证及国际技术和贸易交流,同时也造成制药工业和科研、生产部门人力、物力的浪费,不利于人类医药事业的发展。
因此,由美国、日本和欧盟三方的政府药品注册部门和制药行业在1990年发起的ICH(人用药物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armonization of TechnicalRequirements for Registration of Pharmaceuticals for Human Use)就是这样应运而生的。
ICH的论题主要分为四类,因此ICH根据论题的类别不同而进行相应的编码分类:1. “Q”类论题:Q代表QUALITY,指那些与化工和医药,质量保证方面的相关的论题。
2. “S”类论题:S代表SAFETY,指那些与实验室和动物实验,临床前研究方面的相关的论题。
3. “E”类论题:E代表EFFICACY,指那些与人类临床研究相关的课题。
4. “M”类论题:M代表MULTIDISCIPLINARY, 指那些不可单独划入以上三个分类的交叉涉及的论题。
同时M又细分为5个小类M1: 常用医学名词(MedDRA)M2: 药政信息传递之电子标准M3: 与临床试验相关的临床前研究时间的安排M4: 常规技术文件(CTD)M5: 药物词典的数据要素和标准2005年11月ICH执行委员会接受了一套用于ICH指导原则的新编码法则,并与当月正式执行。
Quality质量:Q1: Stability稳定性Q1A(R2): Stability Testing of New Drug Substances and Products新原料药和制剂的稳定性试验Q1B: Photostability Testing of New Drug Substances and Products新原料药和制剂的光稳定性试验Q1C: Stability Testing for New Dosage Forms新剂型的稳定性试验Q1D: Bracketing and Matrixing Designs for Stability Testing of Drug Substances and Drug Products原料药和制剂稳定性试验的交叉和矩阵设计Q1E: Evaluation of Stability Data稳定性数据的评估Q1F: Stability Data Package for Registration Applications in Climatic Zones III and IV在气候带III和IV,药物注册申请所提供的稳定性数据Q2: Analytical Validation分析验证Q2(R1): Validation of Analytical Procedures: Text and Methodology分析程序的验证:正文及方法论Q3: Impurities 杂质Q3A(R2): Impurities in New Drug Substances新原料药中的杂质Q3B(R2): Impurities in New Drug Products (Revised Guideline)新制剂中的杂质Q3C(R3): Impurities: Guideline for Residual Solvents杂质:残留溶剂指南Impurities: Guideline for Residual Solvents (Maintenance) 杂质:残留溶剂指南(保留)PDE for Tetrahydrofuran (in Q3C(R3)) 四氢呋喃的PDEPDE for N-Methylpyrrolidone (in Q3C(R3)) N-甲基吡咯烷酮的PDEQ4: Pharmacopoeias药典Q4A: Pharmacopoeial Harmonisation 药典的协调Q4B: Evaluation and Recommendation of Pharmacopoeial Texts for Use in the ICH Regions药典内容的评估及推荐为用于ICH地区Q4B Annex1 Evaluation and Recommendation of Pharmacopoeial Texts for Use in the ICH Regionson Residue on Ignition/Sulphated Ash General Chapter附录1 药典内容的评估及推荐为用于ICH地区关于灼烧残渣/灰分常规篇Q4B Annex2 Evaluation and Recommendation of Pharmacopoeial Texts for Use in the ICH Regions on Test for Extractable Volume of Parenteral Preparations General Chapter 附录2 药典内容的评估及推荐为用于ICH地区关于注射剂可提取容量测试常规篇Q4B Annex3 Evaluation and Recommendation of Pharmacopoeial Texts for Use in the ICH Regions on Test for Particulate Contamination: Sub-Visible Particles General Chapter 附录3 药典内容的评估及推荐为用于ICH地区关于颗粒污染物测试:不溶性微粒常规篇Q5: Quality of Biotechnological Products 生物技术制品质量Q5A(R1): Viral Safety Evaluation of Biotechnology Products Derived from Cell Lines of Human or AnimalOrigin来源于人或者动物细胞系的生物技术产品的病毒安全性评估Q5B: Quality of Biotechnological Products: Analysis of the Expression Construct in Cells Used forProduction of r-DNA Derived Protein Products生物技术产品的质量:源于重组DNA的蛋白质产品的生产中所用的细胞中的表达构建分析Q5C: Quality of Biotechnological Products: Stability Testing of Biotechnological/Biological Products生物技术产品的质量:生物技术/生物产品的稳定性试验Q5D: Derivation and Characterisation of Cell Substrates Used for Production ofBiotechnological/Biological Products用于生产生物技术/生物产品的细胞底物的起源和特征描述Q5E: Comparability of Biotechnological/Biological Products Subject to Changes in Their ManufacturingProcess基于不同生产工艺的生物技术产品/生物产品的可比较性Q6: Specifications 规格Q6A: Specifications: Test Procedures and Acceptance Criteria for New Drug Substances and New Drug Products: Chemical Substances (including decision trees)质量规格:新原料药和新制剂的检验程序和可接收标准:化学物质(包括决定过程)Q6B: Specifications: Test Procedures and Acceptance Criteria for Biotechnological/Biological Products 质量规格:生物技术/生物产品的检验程序和可接收标准Q7: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 (GMP)Q7A: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Guide for 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s活性药物成份的GMP指南Q8: Pharmaceutical Development药物研发Annex to Q8Q8附录Q9: Quality Risk Management质量风险管理Q10: Pharmaceutical Quality System 药物质量体系。
ICH Q8(中英文)

ICH Q8(中英文)blueski推荐[2009-12-20]出处:Julia的blog作者:不详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ARMONISATION OF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REGISTRATION OF PHARMACEUTICALS FOR HUMAN USE人用药物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议ICH Harmonised Tripartite Guideline ICH三方协调指南Pharmaceutical Development药物开发Q8Recommended for Adoption at Step 4 of the ICH Process on 10 November 2005 by the ICH Steering Committee ICH指导委员会2005年11月10日ICH第四阶段推荐采用This Guideline has been developed by the appropriate ICH Expert Working Group and has been subject to consultation by the regulatory parti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ICH Process. At Step 4 of the Process the final draft is recommended for adoption to the regulatory bodies of the European Union, Japan and USA. 本指南根据ICH规程由合适的ICH专家工作组起草并经向法规部门咨询。
在规程的第4步,建议欧洲共同体、日本和美国的药政部门采用其最终的草案。
TABLE OF CONTENTS目录1. INTRODUCTION简介 (1)1.1 Objective of the Guideline指南目的 (1)1.2 Scope范围 (1)2. PHARMACEUTICAL DEVELOPMENT药物开发 (1)2.1 Components of the Drug Product制剂产品的组分 (4)2.1.1 Drug Substance活性成分 (4)2.1.2 Excipients辅料 (4)2.2 Drug Product制剂 (5)2.2.1 Formulation Development配方开发 (5)2.2.2 Overages超量 (6)2.2.3 Physicochemical and Biological Properties物化和生化性质 (7)2.3 Manufacturing Process Development制造工艺开发 (7)2.4 Container Closure System容器系统 (9)2.5 Microbiological Attributes微生物属性 (9)2.6 Compatibility兼容性 (10)3. GLOSSARY术语 (11)1. INTRODUCTION 简介1.1 Objective of Guideline 指南目的This guideline describes the suggested contents for the 3.2.P.2 (Pharmaceutical Development) section of a regulatory submission in the ICH M4 Common Technical Document (CTD) format. 本指南就 CTD 格式申请文件中第3.2.P.2 章:药物开发需要叙述的内容给出了建议。
Q8 药物开发

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议一致性指南文件(草案)药物开发Q8ICH 指导委员会2004年11月18日发布供ICH进程第二步磋商讨论在ICH进程第二步阶段,ICH指导委员会将被合适的ICH专家工作组同意后的一致性指南文件(草案)递交给ICH三方(欧盟,日本和美国)药政管理当局,根据所在国家或地区的程序征求内部和外部的意见。
药物开发ICH一致性指南文件草案2004年11月8日公布进入ICH第二步进程征求各方意见目录1.简介1.1 指南文件的目的1.2 背景介绍1.3 适用范围2.药物开发2.1制剂产品的组份2.1.1 原料药2.1.2 辅料2.2 制剂产品2.2.1 配方开发2.2.2过量2.2.3 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2.3 制造工艺开发2.4 容器系统2.5 微生物属性2.6 兼容性3.术语表药物开发1. 简介1.1 目的本指南就CTD格式申请文件中第3.2.P.2章:药物开发需要叙述的内容给出了建议。
药物开发一章给申请企业提供了一个机会,来阐述其应用科学的方法和风险管理手段,在产品及其生产工艺的开发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
它既可以被用于原始的制剂上市申请,又可以经过更新后被用于支持产品生命周期内所获得的新知识。
本指导文件也说明了在什么情况下,药物和生产方面的最大程度的理解可以形成灵活的药政管理办法的基础。
药物开发一章旨在为审核官和检查官就产品和生产工艺提供更详尽的理解。
1.2 背景在2003年7月布鲁塞尔的ICH大会上,就开发药学质量系统(该系统适用于产品整个生命期)国际计划的方法和共同观点达成了一致。
该计划的重点在于评审的综合方法和在科学风险管理基础上的审计检查。
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些措施以实施这一点,成立了一个专家工作组(EWG)来制定药物开发指导原则,此指导原则包括产品的整个生命期。
1.3 适用范围本指导文件就CTD模块3(ICH 标题 M4)中所定义的制剂的第3.2.P.2(药物开发)一章中的内容提供了指南。
ICH Q8(中英文)

ICH Q8(中英文)blueski推荐[2009-12-20]出处:Julia的blog作者:不详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ARMONISATION OF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REGISTRATION OF PHARMACEUTICALS FOR HUMAN USE人用药物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议ICH Harmonised Tripartite Guideline ICH三方协调指南Pharmaceutical Development药物开发Q8Recommended for Adoption at Step 4 of the ICH Process on 10 November 2005 by the ICH Steering Committee ICH指导委员会2005年11月10日ICH第四阶段推荐采用This Guideline has been developed by the appropriate ICH Expert Working Group and has been subject to consultation by the regulatory parti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ICH Process. At Step 4 of the Process the final draft is recommended for adoption to the regulatory bodies of the European Union, Japan and USA. 本指南根据ICH规程由合适的ICH专家工作组起草并经向法规部门咨询。
在规程的第4步,建议欧洲共同体、日本和美国的药政部门采用其最终的草案。
TABLE OF CONTENTS目录1. INTRODUCTION简介 (1)1.1 Objective of the Guideline指南目的 (1)1.2 Scope范围 (1)2. PHARMACEUTICAL DEVELOPMENT药物开发 (1)2.1 Components of the Drug Product制剂产品的组分 (4)2.1.1 Drug Substance活性成分 (4)2.1.2 Excipients辅料 (4)2.2 Drug Product制剂 (5)2.2.1 Formulation Development配方开发 (5)2.2.2 Overages超量 (6)2.2.3 Physicochemical and Biological Properties物化和生化性质 (7)2.3 Manufacturing Process Development制造工艺开发 (7)2.4 Container Closure System容器系统 (9)2.5 Microbiological Attributes微生物属性 (9)2.6 Compatibility兼容性 (10)3. GLOSSARY术语 (11)1. INTRODUCTION 简介1.1 Objective of Guideline 指南目的This guideline describes the suggested contents for the 3.2.P.2 (Pharmaceutical Development) section of a regulatory submission in the ICH M4 Common Technical Document (CTD) format. 本指南就 CTD 格式申请文件中第3.2.P.2 章:药物开发需要叙述的内容给出了建议。
ICHQ8要点讲解

ICH Q8的要点讲解——凯瑞德医药1、Q8的主题是什么?CTD中的3.2.P.2(药品开发)相关的部分要求。
通过研发过程获得知识、风险管理信息。
科研的深度决定了法规监管的宽容性幅度。
2、药品的开发理念:开发及生产经验用以建立设计空间、质量标准和生产质控方法。
研究的信息是风险管理的基础--产品不是检验出来的,是设计出来的。
开发、生产、全链条中的变更为设计空间进一步的支持。
设计空间内的变化不必申报。
最低要求:造成影响的原料药,辅料,包材及工艺的要求要确定,质控策略要阐明。
较高要求:进行更加深入、宽范地研究,才能获得设计空间。
设计空间可以减轻监管压力,以方便进行;以风险为基础的监管,设计空间范围内的工艺改进,减少批准后的补充申请,实时放行等减少放行检测。
当然,申请人需要展示更加高深的产品功能知识,包含物料质量指标范围,工艺的可选择范围。
正式的试验设计,工艺分析技术(PAT),和/或以前的知识都是可以采用的。
风险分析工具的采用,可以优化这些试验。
知识的水平,而不是更多的数据才是科学申报及科学审评。
2.1 药品的组成成分:2.1.1原料药:指明并讨论影响功能的指标、影响制备工艺的理化指标及生物指标,或原料药的特质(比如固相特性)。
Q6质量标准这一指南,对研究有用。
原辅料相容性也要做。
2.1.2辅料:根据辅料的功能区分,研究其加入量和性质对药品功能的影响(比如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或工艺实现性。
2.2 药品2.2.1 处方开发对处方开发进行总结,包括关键质量参数的如何进行的区分等。
通过正式试验设计获得的结果,可以用来区分关键或交互参数/因子。
总结的范围要宽,包括从开始的概念到最后的结果的演变。
总结也要考虑药物组件的选择、工艺的选择及如果有可能的化,相似的药品开发的知识。
在P.3.2的处方中的任何的辅料范围要阐明其道理,来自开发或来自生产经验。
列出临床研究、生物利用度/等效性研究采用的处方,对其中任何的变化及理由要清晰的描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议一致性指南文件(草案)药物开发Q8ICH 指导委员会2004年11月18日发布供ICH进程第二步磋商讨论在ICH进程第二步阶段,ICH指导委员会将被合适的ICH专家工作组同意后的一致性指南文件(草案)递交给ICH三方(欧盟,日本和美国)药政管理当局,根据所在国家或地区的程序征求内部和外部的意见。
药物开发ICH一致性指南文件草案2004年11月8日公布进入ICH第二步进程征求各方意见目录1.简介1.1 指南文件的目的1.2 背景介绍1.3 适用范围2.药物开发2.1制剂产品的组份2.1.1 原料药2.1.2 辅料2.2 制剂产品2.2.1 配方开发2.2.2过量2.2.3 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2.3 制造工艺开发2.4 容器系统2.5 微生物属性2.6 兼容性3.术语表药物开发1. 简介1.1 目的本指南就CTD格式申请文件中第3.2.P.2章:药物开发需要叙述的内容给出了建议。
药物开发一章给申请企业提供了一个机会,来阐述其应用科学的方法和风险管理手段,在产品及其生产工艺的开发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
它既可以被用于原始的制剂上市申请,又可以经过更新后被用于支持产品生命周期内所获得的新知识。
本指导文件也说明了在什么情况下,药物和生产方面的最大程度的理解可以形成灵活的药政管理办法的基础。
药物开发一章旨在为审核官和检查官就产品和生产工艺提供更详尽的理解。
1.2 背景在2003年7月布鲁塞尔的ICH大会上,就开发药学质量系统(该系统适用于产品整个生命期)国际计划的方法和共同观点达成了一致。
该计划的重点在于评审的综合方法和在科学风险管理基础上的审计检查。
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些措施以实施这一点,成立了一个专家工作组(EWG)来制定药物开发指导原则,此指导原则包括产品的整个生命期。
1.3 适用范围本指导文件就CTD模块3(ICH 标题 M4)中所定义的制剂的第3.2.P.2(药物开发)一章中的内容提供了指南。
本指导文件不适用于临床研究阶段制剂递交文件的内容。
然而,在这些阶段对本指导文件中的原则进行考虑也是重要的。
本指南可能也适用于其他一些类型的产品。
申请者向合适的药政管理当局进行咨询来确定本指导文件是否适用于某一特定类型的产品。
2. 药物开发药物开发的目的在于设计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及符合重复生产模式的制造工艺。
在药物开发和研究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和知识将为建立质量标准和生产控制提供科学的依据。
药物开发研究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是风险评估的基础。
质量是通过设计建立起来的,而不是通过对产品的检测得来的,认识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开发过程中的配方和生产工艺的变更应当被看成是获得更多额外知识的机会,以进一步支持设计空间的建立。
包括从失败实验中获得的知识也是有用的,也可以用于支持所选择的产品及其生产工艺。
药物开发一章应当阐述为满足申请中所规定的目的,建立所选择的剂型和拟定的配方的知识基础。
在本章节中的每一个部分都应当要包括足够的资料用以理解制剂及其生产工艺的开发。
鼓励使用表格和图表进行概述。
至少,应当要对关键的且能很大程度上影响产品质量的方面进行确定和讨论,它们包括原料药,赋形剂和生产工艺,这些方面也是需要检测和控制的。
通过评估它们的变化程度对制剂质量的影响可确定这些关键的配方属性和工艺参数。
此外,申请者也可以选择进行一些其它的药物开发研究以在更广的物料属性范围,操作选项范围和工艺参数范围内对产品的性能有更深的了解。
将这些更多的信息包括在本章节使得可以对生产工艺和过程控制有更高的理解。
这样的科学理解确立了设计空间。
这些情况为建立更灵活的药政管理办法提供了可能,比如,便于:·基于风险管理的药政决议(审核和现场检查);·生产工艺改进,在文件所述的已批准的设计空间范围内,不需要进一步的药政审核;·“实时”质量控制,导致最终产品的放行检测的减少为了实现这种灵活性,申请者应当要在物性(如:粒径分布、水分、流动性),操作选项和工艺参数等的某一范围内对产品性能进行更高层次的论述。
可以通过实行规范的实验设计或工艺分析技术(PAT)来获得这些知识。
适当地应用风险管理原则,有助于按其优先性进行排序额外的药物开发研究,以获得这些知识。
药物开发研究的设计和实施应当要和其拟定的科学目的和产品开发阶段相一致。
需要认识到的是所获知识的层次,而不是数据量,为科学的申请文件及其药政评审提供了基础。
2.1制剂产品的组份2.1.1 原料药应当要对原料药的能对制剂的性质及其生产能力产生影响的,或是已被专门设计在原料药方面的(如:晶体工程学)物化性质和生物学特性进行说明和讨论。
可能需要检查的物化属性和生物特性有:溶解性、水分、粒径、晶体特性、生物活性、和渗透性等。
这些性质可能相互之间是有联系的,因此可能需要综合起来考虑。
有些性质会随着时间而改变的,或是和供应商相关。
为了评估原料药的物理化学性质对制剂产品性能的潜在影响,应当要提供制剂的研究资料。
比如说,ICH Q6A质量标准:新化学原料药及新制剂的检验方法及合格标准中建议的一些情况下需要进行制剂研究(如决策树#3和#4(第2部分))。
对原料药性质可能会对制剂性能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所获得的知识,如果合适,可被用于论证原料药的质量标准建立的原因(3.2.S.4.5)。
需讨论原料药与第3.2.P.1章中所列辅料的兼容性。
对于含有多个原料药的制剂,还应讨论各原料药间的兼容性。
2.1.2 辅料可以影响制剂产品的性能(例如,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或是制剂产品的工艺性的辅料选择,辅料的浓度和特性必须按各自的功效逐一讨论。
在相关的情况下(比如双防腐剂系统中的防腐剂),还需确定各赋形剂间的兼容性。
还应阐述各种辅料(如防氧化剂、穿透增强剂、分解质、释放控制剂)在整个制剂保质期内实现其预期作用的能力。
可适当应用辅料性能方面的资料来论证辅料选择及其质量特性的合理性,以支持制剂质量标准的合理性说明(3.2.P.5.6)。
还应适当引用辅料安全性方面的资料(3.2.P.4.6)。
2.1制剂产品2.2.1 配方开发应综述配方的开发过程,包括那些对制剂产品质量很重要的属性,并考虑拟定用途和给药途径。
该综述应着重说明配方设计从最初概念到最终设计的发展过程。
该综述还应当要考虑各制剂组分的选择(如:原料药,赋形剂,包装系统和相关剂型装置),生产工艺和类似制剂产品开发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如果合适的话)。
正式的实验设计所获得的资料可用于确定关键的或有相互作用的变量,这些变量对于确保制剂产品的质量可能是重要的。
在申请文件的此章节中应对批配方(3.2.P.3.2)中的辅料范围进行合理性说明。
通常,该合理性说明会建立在配方和生产工艺的开发所获得的经验这个基础上。
应综述在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生物利用度研究或生物等效性研究中所用到的所有配方。
对于拟定的市售配方和临床研究与稳定性实验所用批次的配方间的变更都应当进行明确地说明,并提供这些变更的合理性说明。
应综述和市售配方(如3.2.P.1中所描述)相关联的对比性体外研究(如:溶出度)或对比性体内研究(如:生物等效性)所获得的信息,并参引这些研究(研究序号)。
如果已试图确立体外实验和体内实验之间的相关性,则在此章节中应提供这些研究的结果并参引这些研究(研究序号)。
成功的相关性有助于合适的溶出度可接受标准的选择,并可能减少在产品和生产工艺出现变更的情况下,进一步进行生物等效性研究的需要。
需应标明制剂的所有设计特性(如:药片标记线、过度充填、反伪造措施),并提供使用他们的理由。
应提供这些特性的适宜性的支持信息。
2.2.2 过量反对在原料药中加入过量的原料药。
过量是指原料药的加入量超过了其在标签上所声明的量。
对于制剂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过量现象,无论其是否是出现在最终制剂中,都应当要从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对其进行合理性说明。
应提供如下信息:1)过量的量;2)过量的原因(如,补偿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损失);3)超出量的合理性说明。
在典型批配方(3.2.P.3.2)所列的原料药量中应包括超出量。
2.2.3 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应确定和制剂产品的性能或工艺性能相关的物理化学特性和生物学特性,并对它们进行讨论。
可以包括如下配方属性:pH值、摩尔渗透压浓度、离子浓度、亲油性、溶出度、再分散作用、重构、粒径分布、颗粒形状、聚集作用、多晶形、流变性质、乳剂的颗粒尺寸、生物活性/功效、和/或免疫活性。
配方属性的生理性质如pH值也应当要说明。
需参引3.2.P.8.3中的相关稳定性资料。
在申请文件中的此章节(3.2.P.2.2.3)中,应综述为了研究物理化学特性和生物学性质对制剂的潜在影响及制剂可接受限度的合适性开展的开发研究。
这些研究包括:比如,溶出度实验或释放度实验的开发,吸入制剂的可吸入组分的实验开发。
应说明原料药的生理适应性和配方属性。
比如说可以包括研究是否需要在制剂质量标准中加入多晶型的合格标准所获得的信息。
类似的,关于溶出度VS崩解实验或其他确保制剂释放的方法的选择,以支持配方和生产工艺的耐用性的信息也可以包括在该章节。
也可参见ICH Q6A 质量标准:新原料药和新制剂的测试方法和认可标准:化学物质。
决策树#4(Part 3)和决策树#7(Part 1)。
2.3 制造工艺开发关于3.2.P.3.3中所述的生产工艺(拟用于市售生产批次),应解释其选择、控制和优化。
对关键的配方属性及可获得的生产工艺选项(如:干式制粒法VS湿式制粒法,终端灭菌VS无菌工艺)进行考虑是很重要的,这样可以说明生产工艺的选择并确认各组分(例如辅料)的合适性。
应讨论用于产品生产的设备的合适性。
工艺研究开发要为工艺优化,工艺验证和工艺控制要求提供基础。
在合适的情况下,这些研究需要说明微生物学,物理和化学属性。
工艺开发研究中所获得的知识,可被适当地用于制剂质量标准的合理性说明(3.2.P.5.6)。
应当要对工艺能在不同的工艺条件下,在不同的生产规模下,或使用不同的设备这些情况下,能可靠地生产出有指定质量的产品的能力进行评估。
生产工艺开发程序应确认需要进行监测和控制的以确保产品有理想质量的那些关键工艺参数。
对于无菌制剂,应当要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和初级包装材料,并论证说明选择的理由。
生产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生物利用度、生物等效性、或初始稳定性实验批次的生产工艺与第3.2.P.3.3章中所述生产工艺之间有明显差异的话,应对其进行讨论。
该讨论应简述这些差异对产品的性能和工艺性能的影响。
资料的编排方式应当要便于比较工艺和其相对应的批分析信息(3.2.P.5.4)。
这些信息应当包括,比如说,(1)标识(如批号)和使用指定设备生产出来的批次的使用(如生物等效性研究的批号),(2)生产地点,(3)批量和(4)明显的设备差异(如不同的设计,不同的操作原理和不同的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