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地理总复习(第1轮)人教版课件:必修1_第1章第4节地球的公转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1轮)人教版课件:必修1 第1章第4节地球的公转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北半球冬半 年(秋分日至 次年春分日)
春、秋分日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1轮)人教版课件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纬度变化: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_____。 (2)季节变化 北半球节气 夏至日 冬至日 二分日 达最大值的地区
递减
达最小值的地区
北回归线 ________及其以北各纬度 南回归线 ________及其以南各纬度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1轮)人教版课件
(2)确定房屋的朝向 为了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确定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位臵有关。在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
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 高度越小,日影越长,且日影方向背向太 阳。如右图中各点旗杆日影长短及日影所 在方向(图中是6月22日,经线和纬线的交 点是直射点)。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1轮)人教版课件
误区警示
近、远日点与冬、夏至日的区别
(1)时间上的区别: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 日左右;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左右。 (2)在公转轨道上的区别:近日点的位置较冬至日靠 东,远日点位置较夏至日靠东。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1轮)人教版课件
巧学易记
赤道
南半球 ______各纬度 北半球 ______各纬度
—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1轮)人教版课件
3. 四季更替和五带 昼夜长短 正午太阳高度 (1)形成原因: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的季节变化,导致_________随季节 太阳辐射 有规律的变化。 白昼最长 ,太阳高度 天文四季:把一年中_________ ________ 最高 ____的季节定为夏季 3、4、5 月为春季,依 北温带国家四季: ________ 次每3个月为一个季节
2013届高考地理总复习(第1轮)人教版课件:必修2_第1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和合理容量

2. 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 人口金字塔图是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年龄、性别构成的统计 图,图形似金字塔而得名。一般表示方法是将总人口按性别分成 两栏,再按一定的年龄段分组,以图中的纵坐标表示各年龄组, 横坐标分别表示各年龄组中男女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图说考点
因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导致世界人口增长具有明显 的不平衡性特点,分析解读时通常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 空间差异的分析内容及思路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差异分析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人口增长 增长很快 增长缓慢 状况 ①社会经济发展程度较 ①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 低,需要劳动力多;②社 高;②有良好的社会保险 原因 会保险和福利制度不完 和福利制度;③社会经 善;③政治独立、经济发 济、文化影响生育观 展、医疗进步
【典例1】► (2010· 海南地理)下图示意4个国家人口的性别年龄 构成。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四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示四国中30~39岁人口数量从少到多依次是 ( A.①③④② B.②④③① C.④②③① D.①②③④
)。 )。
(1)该国劳动力人口负担最轻、最重的年份分别是 ( A.2019年,2066年 B.2066年,2019年 C.2001年,2019年 D.2001年,2066年 (2)出生人口的减少将最先影响该国劳动力人口的 ( A.数量 B.职业构成 C.性别构成 D.年龄构成
)。
)。
解析 本组题以坐标图为载体,考查某国的人口问题。第 (1)题,如果控制人口增长,则2000年后新生儿人口数量减 少,在18年以后劳动力数量到达顶峰,劳动力人口负担最 轻,之后由于劳动力供给减少,负担变重。当2000年出生 的人口成为被负担人口时,即2066年负担最重,此后由于 2000年后出生人口减少,被负担人口减少,劳动力负担开 始减轻。第(2)题,出生人口减少不会立刻对人口数量、 性别构成及年龄构成形成影响,但是由于新生儿减少,包 括教育等职业受影响,职业构成发生变化。 答案 (1)A (2)B
高三一轮总复习人教版地理课件:专题4 地球的公转运动

恒星 (3)周期:一个__________ 年,365 天 6 时 9 分 10 秒。 快 慢 (4)速度:近日点最__________ ,远日点最__________ 。
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黄赤交角
(2)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
3.四季更替和五带的划分 (1)形成原因
高考总复习
地 理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专题四
地球的公转运动
栏目导航
1
备考· 名师指南
2
3
考点· 梯级突破
技能· 培优提升
4
验收· 题组演练
备考· 名师指南
考纲展示
重点关注 (1)注重对原理、规律的理解,如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正午太阳高度 变化的规律。
地球运动
(2)注重联系现实生活理解所学的知识,如影子朝向、日出方向、太阳
前后;M日北半球各地太阳辐射达到最大值,日期为夏至日前后。
(2015·重庆卷)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
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据此完成下题。 2.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为360°,以春分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0°,则寒露 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 C ) A.15° C.195° B.105° D.285°
解析:相邻节气之间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角度为 15° ,从春分到寒露,地球绕太阳 公转了 195° ,因此 C 选项正确。如图所示:
(2014· 江苏卷)在地球公转过程中,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可看到太阳在黄道上运 行。图 1 是天赤道与黄道的示意图,图 2 是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行轨迹图。读图, 回答 3~4 题。
解析:甲、乙两点相对于冬至点对称,说明太阳处于这两个点时,太阳直射南 半球同一纬线,而日出方位是由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决定的,故选项D正确。由于
2013届高考地理总复习(第1轮)人教版课件:必修1_第1章_第3节地球的自转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3)如果C点和E点正午太阳高度相等,此时晨昏线 11°43′ 与经线的最小夹角是________,晨昏线上纬度最 高点的纬度是________。 78°17′
2.读上图回答: (1)当AB为晨线时,此日是
前后,判断理由
。
(2)当DF为昏线时,此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是
(3)当AC为晨线时,此时是 节气;当AD为晨线时,此日是 (4)若DE为晨线,此时北京时间是 是 线。
第(2)题,由上题解析知,该日黄河站夜长24小时,
12点日出,12点日落,此时太阳在正南方地平面。
第(3)题,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规律是一致的,都有时间上的对称性。因此黄河站 极夜结束时3月9日距春分日3月22日的时间应和极夜 开始时距9月23日的时间相等,前者为春分前13天,
则后者为秋分后13天,选B。
。
节气;当DE为昏线,此日是 节气。 ;当北京时间为8点整,DF
3.读图,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 (1)该图表示的是每年 (节气) 日的情况,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是 。
(2)图中,甲乙两地均位于晨昏线中的 时刻是 点钟。 线上,乙地日出
(3)按图中所示情况,北京时间是 考察站的黑夜达 小时。
(3)时区与区时 跨经度15° 24个时区 ①时区:全球划分为_________,每时区_________。 中央经线 ②区时:每个时区_________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区时。 (4)特别的计时方法——各国各自执行的计时方法 太阳照明 ①东部时区的区时——充分利用________。 7.5° ②半区时——与中央经线相差_____的经线的地方时。 东八区 120°E ③北京时间——______的区时,即_______的地方时。 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如上图) 3. 地转偏向力 (1)偏转原因:地球自转产生___________。 向右 北半球:____偏转(图中C处向南运动的物体向__偏) 西 (2)偏转 无偏转 沿赤道:______ 规律 向左 南半球:____偏转(图中D处向北运动的物体向__偏) 西
2.读上图回答: (1)当AB为晨线时,此日是
前后,判断理由
。
(2)当DF为昏线时,此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是
(3)当AC为晨线时,此时是 节气;当AD为晨线时,此日是 (4)若DE为晨线,此时北京时间是 是 线。
第(2)题,由上题解析知,该日黄河站夜长24小时,
12点日出,12点日落,此时太阳在正南方地平面。
第(3)题,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规律是一致的,都有时间上的对称性。因此黄河站 极夜结束时3月9日距春分日3月22日的时间应和极夜 开始时距9月23日的时间相等,前者为春分前13天,
则后者为秋分后13天,选B。
。
节气;当DE为昏线,此日是 节气。 ;当北京时间为8点整,DF
3.读图,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 (1)该图表示的是每年 (节气) 日的情况,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是 。
(2)图中,甲乙两地均位于晨昏线中的 时刻是 点钟。 线上,乙地日出
(3)按图中所示情况,北京时间是 考察站的黑夜达 小时。
(3)时区与区时 跨经度15° 24个时区 ①时区:全球划分为_________,每时区_________。 中央经线 ②区时:每个时区_________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区时。 (4)特别的计时方法——各国各自执行的计时方法 太阳照明 ①东部时区的区时——充分利用________。 7.5° ②半区时——与中央经线相差_____的经线的地方时。 东八区 120°E ③北京时间——______的区时,即_______的地方时。 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如上图) 3. 地转偏向力 (1)偏转原因:地球自转产生___________。 向右 北半球:____偏转(图中C处向南运动的物体向__偏) 西 (2)偏转 无偏转 沿赤道:______ 规律 向左 南半球:____偏转(图中D处向北运动的物体向__偏) 西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自然部分 第一章第4节 地球的运动 公转

接 答案:夏半年,地球公转经过远日点,平均速度较慢,
用时就长些。冬半年,地球公转经过近日点,平均速度就
快,用时就短些。
学案导学
♨特别提醒
地球公转轨道上的六个点
栏 目 链 接
学案导学
基础2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黄赤交角。 黄道
栏 目 链 接
23°26′
学案导学
2.影响。
引起太阳直射点在__回__归__线__之间往返运动,形成四季和
考点研析
(1)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
(2)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
(3)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
栏
2.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具体影响。
目
影响的方面
黄赤交角变大(小)
链
太阳直射范围
扩大(缩小)
接
极昼和极夜现象范围 扩大(缩小)
五带的范围
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缩小),温带的范围缩小 (扩大)
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 年变化幅度增大(减小)
3.速度。 栏
公转位置 时间
公转速度
目
A点 近日点 __1_月___初__
最___快_____
链
B点 远日点 __7_月__初___
最___慢_____
接
学案导学
【想一想】
只要计算一下日期就会发现,每年北半球夏半
年(太阳直射北半球)的天数要比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
栏
球)的天数多几天,这是为什么?
目
链
学案导学
解析: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出此图为北极俯视图,
利用M、N所在纬线圈昼弧、夜弧长度判断出M地白天比N
地长;M地纬度高于N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小于N地;由于
无法判断此时日期,故不能判断N地白昼的变化趋势。
高考一轮复习-地球运动——公转(公开课课件)

6、太阳能热水器的调节
当今社会,太阳能热水器应用广泛,东莞(23°N) 某楼顶架设了一个太阳能热水器,支架可以上下调节高 度,从而让集热板接收有效的太阳能最多,请问冬至日 时集热板应该与地面保持多大的角度?
例2:某中学(360N,1130E)一学生 对太阳能热水器进行改造如图所示, 将热水器装在一个大玻璃箱中,并将 支架改造成活动方式。据此回答:
北回归线 0 ° 南回归线
夏至日 春秋分 冬至日
南极圈
0° 南极
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递减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2.季节变化
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春秋分
思考:认 真读图, 注意观察, 春秋分日, 太阳直射 赤道时, 南北回归 线的正午 太阳高度 角是多少? 怎么计算 的?
B.地球的公转速度在减慢
C.南半球的昼长越来越短
D.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
7.每天清晨,有许多人到天安门广场观看国旗与太阳同时升起, 如果天安门广场连续三天的升旗时间如下表所示。据此回答:
升旗时间
第一天
5:49
第二天
5:50
第三天
5:51
(2)这段时间里,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 D)
A.我国东南沿海多台风活动 夏秋季节
高考总复习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公转
知识点一 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远日点
7月初,公转 速度慢
太阳
近日点
1月初,公转 速度快
公转方向
速度:
地球公转示意图
角速度:平均59′/日,近日点大,远日点小
线速度:平均为30千米/秒,近日点快,远日点慢
高考地理 第一章 第4课时 地球的运动 公转课件

点拨 (1)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地轴的空间指向不 变,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2)太阳直射点的周年 回归运动周期为 365 日 5 时 48 分 46 秒,叫做回归 年,应注意其与恒星年的区别。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点拨 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赤 道地区最小,纬度越高,变化幅度越大,极 圈内有极昼、极夜现象。
【思维流程】 1.从文字中获取的信息: (1)晴天 8:00 前后,东操场大部分被行道树的树荫覆盖,由此推断 16:00 前后,西操场大部分被行道树的树荫覆盖。 (2)树荫转动角度与昼长成正比。选项中 7 月 1 日昼最长,树荫转 动角度最大。 2.从图中获取的信息:
【尝试自解】 (1)A (2)C
3.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 (1)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 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 (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进行计算 地方时正午 12 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如
图所示)。
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2。 (3)根据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①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 ②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 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的夜长 (昼长)相等。如 30°N 的昼长等于 30°S 的夜长。
4.日出日落时刻及日出日落的方位
日出、日落的方位因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不同,以北半球为
例比较说明如下:
时间
春分日
夏半年
秋分日
冬半年
时刻
早于 6 时
晚于 6 时
日
6时
6时
(地方时)
夏至日最早
版高考地理总复习课件(自主梳理+要点突破+高分跨栏)第1章 第4节 地球的运动——公转

夜 长于________ 昼 ,且之 (3)元旦,北半球昼夜状况为________ 后昼长逐渐________ 变长 。②位置北极圈内出现________ 极昼 ,④位置北 极圈内出现________ 极夜 。 (4)极圈的度数与黄赤交角的度数________ 互余 ,它是发生 极昼 和________ 极夜 现象的最低纬度。 ________ (5)比较不同位置赤道上昼弧和夜弧长度,可知赤道昼夜状
赤道 上达一年中最大值,其他地区介于 ③春、秋分日:________ 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
以练促记
(2012· 深圳六校联考)黄岩岛(曾用名:民主礁),是中国中 沙群岛中唯一露出水面的岛礁,位于北纬15°07′,东经 117°51′,自古以来,我国渔船就经常赴该海域进行渔业生产 活动。下图表示四 个地区正午太阳高 度变化简图(图中节 气为北半球节气), 据此回答(1)~(2)题。
2.黄赤交角变化对太阳直射点移动范围和速度及五带范围 的影响。
3.黄赤交角对气候的影响。
若黄赤交角为零,则太阳始终直射赤道,不会有太阳直射
点的南北移动,就不会形成地中海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4.黄赤交角变化对四季五带的影响。 若黄赤交角为零,地球上将不存在四季的更替现象,也不 会出现五带。
学以致用
(2012· 上海卷)阅读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轨迹示意图, 回答下列题。 下图中长虚线表示北回归线,点线表示太阳直射点在地球 表面的螺旋型移动轨迹。太阳直射点从某一经线位置出发,再 次通过同一经线的时间间隔表示一个太阳日。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知识点三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1)在图中②④位置作晨昏线,用阴影表示黑夜。图中④处 昏 的晨昏线为________ 线。 (2)比较北回归线的昼弧与夜弧长度:②位置昼弧长于夜弧 ___________, 夜弧长于昼弧 ;由此可见,昼夜长短状况为:北半球夏 ④位置_____________ 昼长于夜 昼最长,夜最短 。 季_____________ ,且夏至日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 (1)甲地影子始终朝北,说明甲地在北回归线以北 地区;乙地影子既有朝北也有朝南,说明乙地在热带地区; 丙地影子最小值为0且只有一天,其余时间均朝南,说明 丙地在南回归线上。 (2)乙地影子既有朝北也有朝南,但朝北的时间较长,说 明乙地位于北半球热带地区,夏半年(春分至秋分)有两次 太阳直射现象。 答案 (1)C (2)C
(4)确定当地的地理纬度 纬度差多少度,正午太阳高度就差多少度。根据某地某日 (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可判断该地区纬度高低。 (5)确定楼距、楼高:为了更好地保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 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以我国为例,见下 图,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 小楼间距为L,L=hcotH。
(2)确定房屋的朝向 为了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确定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 所在位臵有关。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 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 屋朝北。 (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 高度越小,日影越长,且日影方向背向太 阳。如右图中各点旗杆日影长短及日影所 在方向(图中是6月22日,经线和纬线的交 点是直射点)。
方法技巧
图示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1)A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从冬至→ 二分→夏至逐渐增大,夏至日达一年中最大。 (2)B地:位于南回归线以南,正午太阳高度从夏至→ 二分→冬至逐渐增大,冬至日达一年中最大。
考点一
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
图说考点
用示意图理解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弄清几种数据间 的关系,如图所示
解析 第(1)题,过O点,垂直于地轴PQ作出地球赤道平 面,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的夹角即为黄赤交角;根据 图中的信息可以判断出黄赤交角为20°。第(2)题,当黄 赤交角减小到20°时,太阳只能直射在南、北纬20°之间, 因而福州冬至日时的正午太阳高度比现在大,冬季地面获 得的太阳辐射能相应增加,均温将升高。 答案 (1)标注略 20° (2)A
季节的变化
变化明显(不明显)
针对训练
若图中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 1. 为地轴,读图完成(1)~(2)题。 (1)结合题意请在图中标出黄赤交角, 黄赤交角的度数为________。 (2)当黄赤交角为上题中的数值时, 下列变化可信的是 ( )。 A.福州冬季均温升高 B.北温带范围变小 C.全球极夜范围扩大 D.悉尼(约34°S)夏季昼变长
昼长小于夜长 ,纬度越 北半球各纬度_____________ 昼越短,夜越长 。图2代表日期 高,_______________ 12月22日前后 ,此时北半球各地昼 是_____________ 长达到一年中______ 最小值,南极圈及其以 内出现极昼现象 昼夜等长 (如图3所示) 全球各地_________
北半球冬半 年(秋分日至 次年春分日)
春、秋分日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递减 。 (1)纬度变化: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_____ (2)季节变化 北半球节气 夏至日 冬至日 二分日 达最大值的地区 北回归线 ________及其以北各纬度 南回归线 及其以南各纬度 ________ 赤道 达最小值的地区 南半球 各纬度 ______ 北半球 ______各纬度 —
3. 四季更替和五带 昼夜长短 和_____________ 正午太阳高度 的季节变化,导 (1)形成原因:_________ 太阳辐射 随季节有规律的变化。 致_________ 白昼最长 ,太阳高度 天文四季:把一年中_________ ________ 最高 ____的季节定为夏季 3、4、5 月为春季,依 北温带国家四季: ________ 次每3个月为一个季节
第四节 地球的公转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一、地球公转的特征 椭圆,太阳位于其中一个_____ 焦点 上。 1.轨道:近似正圆的____ 2.方向:自西向东 ________。 365日6时9分10秒 。 3.周期:1恒星年,即________________ 4.速度:随公转位置而变化。如下图所示:
二、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 赤道面与黄道面的夹角。
图示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
(1)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 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 (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进行计算 地方时正午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如下图 所示。)
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2 (3)根据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①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日出、日落时刻相同。 ②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 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的夜长(昼长)相等。 例如,40°N的昼长等于40°S的夜长。
(1)有关图1中甲、乙、丙三地地理现象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乙两地有阳光直射现象 B.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乙地 C.自转线速度甲地<丙地<乙地 D.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最小的是甲地 (2)图2中四条曲线能够反映乙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
)。
影响 2. 南北回归线 之间往返运动,并且有如 引起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___ 下规律: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时间
变化特点
昼长大于夜长 ,纬度越 北半球各纬度_____________ 高,昼越长,夜越短 ______________。图1代表日期是 北半球夏半年 ____________ 6月22日前后 ,此时北半球各地昼长 (春分日至秋分日) 最大值 ,北极圈及其以内 达到一年中_______ 出现极昼现象
解析 第(1)题,甲处在公转轨道的远日点附近,北极点 周围出现极昼,应呈逆时针方向旋转。第(2)题,地球公 转到甲处时,太阳直射北半球,越往北昼越长。地球公转 由甲到乙处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开普敦昼变 长夜变短,而北京则昼变短夜变长。第(3)题,读图可判 断出C点的昼长为8小时,日出时间为8时,日落时间为16 时。第(4)题,读图可推算出A点昼长为14小时,B点昼长 为12小时。 答案 (1)画图略。(逆时针方向画箭头) (2)①④③② 昼变长夜变短 昼变短夜变长 (3)8:00 16:00 (4)14小时 12小时
考点三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计算及其应用
图说考点
图示法理解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区别
(1)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叫做太阳 高度角(如图所示),简称太阳高度。
(2)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 称为正午太阳高度。(如图所示)
正午太阳高度图
用原理示意图动态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2)四季的划分
(3)五带的划分
界线: 回归线 ______和极圈 热带 五带:南北寒带、南北温带、 ____
自学指导
1.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于本知识点,高考多在地球自 转和公转等基础知识扩展上来考查。 2.在地球公转示意图中,除非有特殊说明,一般默认为地 球公转为逆时针,地轴的上端为北,下端为南。 3.任意一天,距离直射点所在纬线的纬度差相等的点的正 午太阳高度相等。 4.一定要抓住昼夜的实质,充分理解昼夜出现的原因,能 够灵活通过昼弧和夜弧所跨的经度来计算昼夜长短。 5.在利用昼弧和夜弧所跨经度计算昼夜长短时,一定要注 意相邻两条经线之间的经度间隔是多少,而不能习惯性 地以为是30°或者45°。 6.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不代表昼长最长。
(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如图)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地球上,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同。太阳直射点所在 的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最大(90°)。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 点所在的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如图)
【拓展应用】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1. (1)正午太阳高度角=90°-两点纬度差。 “两点”指观测点、太阳直射点。若两点同在北(南)半球, 两点纬度差为大数减去小数;若两点分属于南北不同半球, 两点纬度差为两点的纬度之和。 (2)极昼时寒带地区子夜太阳高度=(所求地点纬度+太阳 直射点纬度)-90°。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2. (1)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 地的地方时是12时。
(1)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 (2)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 (3)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 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具体影响 影响的方面 太阳直射范围 黄赤交角变大(小) 扩大(缩小)
极昼和极夜现象范围
五带的范围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 昼夜长短的年变化
扩大(缩小)
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缩小) 温带的范围缩小(扩大) 年变化幅度增大(减小) 年变化幅度增大(减小) (赤道与寒带除外)
(6)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调整: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 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 与受热板成直角。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为α+h =90°(如下图)。
针对训练
图1为甲、乙、丙三地等高旗杆正午影长变化曲线和朝向 3. 示意图,图2为①②③④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③同一纬线的昼夜长短在一年中有两个日期相同(除二至 日外),且这两个日期近似关于二至日对称。 【指点迷津】 地球上偏东的地点一定早 看到日出这种认识是错误的。由于地球自 西向东自转,在同一纬度地区,相对位置 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 日出,偏东的钟表时刻要提早一些。例 如,当60°E的地方时是9时时,61°E的 地方时为9时04分,75°E地方时为10时 整。但如果不是同纬度地区,情况就不一定了。如右图中的 B点较A点位置偏东,但A点早已日出,而B点仍处于黑夜。
考点四
光照图判读
图说考点
常见光照图的类型 (1)极地侧视图 一般北极在上,南极在下,赤道为一直线居中,晨昏线与 太阳光线垂直,并平分赤道。二分日时,晨昏线起止于南、 北两极点;二至日时,晨昏线起止于与南、北极圈相切的 两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