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9章一次函数19.2.2一次函数第2课时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作业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部审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19.2.2 第2课时《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部审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19.2.2 第2课时《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一. 教材分析《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是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9.2.2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函数的概念、一次函数的定义和表达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材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一次函数。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次函数的图象、一次函数的性质、一次函数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并能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函数的概念、一次函数的定义和表达式,对函数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理解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例和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并能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2.教学难点: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直观化。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函数的概念和一次函数的定义,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一次函数的图象:让学生观察多媒体课件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并分析直线的特点。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9章一次函数19.2一次函数19.2.2一次函数19.2.2.2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课件新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第十九章 一次函数
知识点一 正比例函数的定义
定义
举例
正比例 一般地,形如y=kx(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 函数 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如y=-3x,y= 12 x均为正比例函数,比例系数 分别为-3, 12
知识 详解
(1)如果两个变量的比值是一个常数,那么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就是正比例函数关系. (2)正比例函数y=kx(k是常数,k≠0)必须满足两个条件:①比例系数k≠0;②自变量x的次数 是1
3
选项中符合条件的数只有2.故选B.
2.(2016浙江丽水中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M,N在同一个正比例函 数图象上的是 ( ) A.M(2,-3),N(-4,6) B.M(-2,3),N(4,6) C.M(-2,-3),N(4,-6) D.M(2,3),N(-4,6)
答案 A 设过点M的正比例函数图象对应的解析式为y=kx(k≠0).
x
⑤y=-1+x,即y=x-1,也不能化为y=kx(k≠0)的形式.只有②是正比例函数. 故选B. 答案 B 解题归纳 (1)判断一个函数是不是正比例函数,就是判断该函数能否 化成y=kx(k≠0)的形式;(2)若一个函数是正比例函数,则必有k为常数,k ≠0且x的次数为1,关于自变量x的代数式必为单项式.
2
2
分析 先确定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然后依次列表、描点、连线,即 可得到函数图象,再进行比较.
解析 列表:
x
…
-4
-2
0
2
4
…
y= 1 x 2
…
-2
-1
0
1
2
…
y=-1 x
人教版初二数学下册19.2.2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第19章第二节________ 1922 —次函数(2)《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一次函数图象及其画法,理解一次函数的性质;2.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3.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4.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二、教学重点掌握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三、教学难点理解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并能灵活应用.四、教学方法教师启发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五、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六、过程设计的图象2•结合学过的函数y=x的图象,比较两个函数的解析式,你能说明函数y=x・2的图象为什么是直线吗?3.如何由函数y二x的图象得到函数y =x • 2的图象?4.一次函数y = kx • b的图象是什么形状,由直线y = kx可经过怎样的变换得到直线y 二kx b ?例画出函数y = x-2的图象5.画一次函数y = kx b的图象有哪些方法?活动3 :自主实践,深入研究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以下函数的图象y=xT , y_-x-1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得到函数y =x与y =x •2的图象之间的关系.学生讨论函数y = kx • b与y二kx图象的关系并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利用《几何画板》进行演示.师生一起总结得到:(1) 一次函数y二kx • b的图象是一条直线;(2)由直线y =kx平移|b |个单位长度得到直线y = kx • b(当b 0时,向上平移;当b : 0时,向下平移).学生画图,交流画法,并总结画一次函数y = kx • b的图象的方法.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1)学生在描点画图的过程中,是否注意两个函数图象的关系;(2)学生能否通过函数解析式(数)对“平移”(形)作出解释;一位学生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并谈谈自己的画法.分析每条直线的变化趋势,观察k的正负对函数图象变化趋势的影响,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从“形”的角度感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的形状.让学生在描点的过程中感受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图象之间的位置关系.(2)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解析式,发现两个解析式仅在常数项上有区别,其他部分完全相同,因此,对于自变量的任一值,这两个函数相应的值总差同一个常数.这反映在图象上,就是在横坐标相同的情况下,两个函数图象上对应的纵坐标总差同一个值,即将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向上或向下的平移得到相应的一次函数的图象.由此,引导学生从“数”的角度认识一次函数图象,进而在理解正比例函数图象的基础上来认识一般的一次函数的图象.(4)将以前学过的平移与现在讨论的函数图象联系起来,增强学生对函数y=kx,b与函数y = kx的认识,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5)通过展示学生的不同画法,找到简便的画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简洁美.(1)通过动手实践,巩固两点法画图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地得到一次函数的y随x 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以及k的正y =0.5x —1, y = —2x —1 ;观察上面四个一次函数的图象,探究一次函数y = kx +b中k 的正负对函数图象有什么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表述函数的性质. 进而总结函数性质.当k >0时,直线y =kx +b从左向右上升,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cO时,直线y = kx+b从左向右下降,y随x的增大而减小.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1)学生在用两点法画图时是否能选择合适的点;(2)学生是否注意到一次函数的性质与k有关,且与正比例函数的性质相同(3)学生从“数”与“形”两个方面去理解和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负对函数图象的影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和从图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2)通过类比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加深对一次函数的y随x 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的理解.(3)让学生经历画图类比一一归纳的数学活动过程.活动4:反馈练习,夯实基础1.直线y = 2x -3与x轴交点坐标为,与y轴交点坐标为,图象经过第象限,y随x的增大而2 .函数y = -3x - 2随x的增大而.它的图象可由直线y = -3x向平移个单位得到.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师生共评,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1)学生在练习中反映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讲解;(2)学生对数形结合思想和分类讨论思想的掌握与运用.通过一系列的练习,可以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学生在尝试运用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对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理解.同时训练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活动5 :小结评价,畅谈收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课堂小结不仅可以使学生从总体上把握知识,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积。
八下数学第十九章一次函数19.2.2一次函数(共四课时全)

法是,以厘米为单位量出身高值 h ,再减常数105,所得
差是 m的值;
m=h-105
(3)某城市的市内电话的月收费额 y(单位:元)包 括月租费22元和拨打电话 x min 的计时费(按0.1元/min
收取);
y=0.1x+22
(4)把一个长10 cm,宽5 cm的矩形的长减少 x cm, 宽不变,矩形面积 y(单位:cm2)随x的值而变化.
y=-5x+50(0≤x<10)
探究新知
观察以上出现的四个函数解析式,它们是不是正比例函 数,那么它们共同的特征如何表示呢?
(1) c = 7 t - 35 (2) m = h -105 (3) y = 0.1 x + 22 (4) y = -5 x + 50
y = k(常数)x + b(常数)
探究新知
(4)由v=16,得2t=16
t=8. 当t=8s时,小球的速度为16m/s
探究新知 利用一次函数的概念求字母的值
例1 已知函数y=(m-2)x+4-m2 (1)当m为何值时,这个函数是一次函数?
(2)当m为何值时,这个函数是正比例函数?
解:(1)由题意可得m-2≠0,解得m≠2. 即m≠2时,这个函数是一次函数.
-2 -1 O 1 2 3 x
描点
连线
观察与比较:
比较上面两个函数图象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填出你的观 察结果并与同伴交流.
这两个函数的图象形状都是 一条直线 ,并且倾斜
程度 相同 .函数y = -6x的图象经过原点,函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6x+5 的图象与y 轴交于点 (0,5) ,即它可以看作由直线y = -6x
滨江区第一中学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19.2一次函数19.2.2一次函数第2课时一次函数的图

10.(济宁中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 已知一次函数y=-2x+1的图象经过 P1(x1 , y1) , P2(x2 , y2)两点 , 假设x1<x2 , 那么>y1____y2.(填〞>”〞<”或〞 =”)
11.已知函数y=(2m+1)x+m-3. (1)假设函数图象经过原点 , 求m的值 ; (2)假设函数的图象平行于直线y=3x-3 , 求m的值 ; (3)假设这个函数是一次函数 , 且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 , 求m的取值范围
C
1.如下图,从A处观测C处时仰角
∠CAD=30°,从B处观测C处时
仰角∠CBD=45°.从C处观测A、 B两处时视角∠ACB是多少? A B
D
解 : 在△ACD中 ∠CAD =30 ° ∠D =90 °
∴ ∠ACD =180 ° -30 ° -90 °=6 0 ° 在△BCD中 ∠CBD = 45 ° ∠D =90 °
∵∠1+∠2+∠ACB=180° A E
∴∠A+∠B+∠ACB=180°
证法三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0.
过A作EF∥BC ,
∴∠B=∠2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C=∠1
E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
2
1F
∵∠2+∠1+∠BAC=180°
证法四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0.
过A作AE∥BC ,
B
AD、BE于点M、N
A
在△AMC中 ∠AMC=90°, ∠MAC=50°
∴∠1=180 °-90°-50° =40°
∵ AD∥BE ∴ ∠AMC+ ∠BNC =180 °
北D 50°
E C
19.2.2(2)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教材第19章第2节第二个小节,“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2)”。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一次函数图像的特点:在一次函数y=kx+b中,k、b的取值对图像的影响,图像与坐标轴的交点,图像的斜率与增减性等。
2.一次函数的性质:一次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等,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一次函数的基本概念、图像特点及性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一次函数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一次函数的基本概念。一次函数是形如y=kx+b的表达式,其中k、b是常数,k称为斜率,b称为截距。它是描述线性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一次函数来描述物体在直线运动中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一次函数图像的特点和性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斜率的意义和图像的增减性,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一次函数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绘制不同斜率和截距的一次函数图像,观察其特点。
此外,实践活动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时表现得非常积极。这说明他们对于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非常感兴趣。今后,我可以多设计一些类似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知识。
2024年第十九章 一次函数课堂练习题及答案第2课时 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1
12
第2课时 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2)求该图象与x轴交点A和y轴交点B的坐标;
解:当x=0时,y=3,图象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B(0,3),
当y=0时,-2x+3=0,解得x= ,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A ,
.
(3)求出该一次函数与坐标轴围成的△AOB的面积.
A.m>0
B.m≥0
C.m<0
( A )
D.m≤0
1
2
3
4
5
6
7
8
9
基础通关
第2课时 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8.如图,已知直线y=2x+4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以点A为圆心,AB长
为半径画弧,交x轴正半轴于点C,则点C的坐标为( B )
A.(2 ,0)
B.(2 -2,0)
−, 在直线y=2x- 上,
- =2t- .
∴y1-y2的值随x的增大而减小.
∴当t=0时,y1-y2的最大值为 .
13
y=3x(答案不唯一) .
10
11
12
基础通关
第2课时 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11.已知一次函数y=-2x+3.
(1)在给定坐标系中画出这个函数的图象(列表,描点,连线);
解:列表,
x
y=-2x+3
…
…
0
3
1
1
…
…
描点:把上表中(x,y)对应的数值在平面直角坐标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9章一次函数19.2一次函数19.2.3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人教版

知识点三 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
5.一次函数y=7-4x和y=1-x的图象的交点坐标为
,则方程组
4x
x
y
y 1
7, 的解为
.
答案
x 2
(2,-1);
y
1
解析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一次函数y=7-4x与y=1-x的图象,如图
所示,由图象可知交点坐标为(2,-1).由y=7-4x,得4x+y=7.由y=1-x,得x+y=
图19-2-3-2 由图象可以看出:当x>-3时,这条直线上的点在x轴上方, ∴不等式3x+2>2x-1的解集为x>-3.
解法二: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分别画出函数y=3x+2与函数y=2x-1的图象 (如图19-2-3-3所示),可以看出,它们交点的横坐标为-3.
图19-2-3-3
当x>-3时,对于同一个x值,直线y=3x+2上的点总在直线y=2x-1上相应点 的上方,此时3x+2>2x-1,故不等式3x+2>2x-1的解集为x>-3. 温馨提示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图象解法就是把解不等式转化为比较直 线上点的位置的高低.
实数,a≠0)的形式,所以解一 y=0时对应的x的值
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
元一次方程可以转化为求
标
某个一次函数的函数值为0
时的自变量的值
利用一次函数的图 象解一元一次方程 的步骤
(1)转化:将一元一次方程转化为一次函数. (2)画图象: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 (3)找交点:找出一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例1 画出函数y=2x-1的图象,并利用图象求方程1-2x=0的解. 分析 画出函数图象后,求出直线y=2x-1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为2x-1= 0的解,也就是1-2x=0的解. 解析 如图19-2-3-1所示,由图象知直线y=2x-1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