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第八章核糖体

合集下载

核糖体

核糖体

RNA(1900个核苷酸)和33个蛋白质 。60S大亚基由5S RNA(120个核苷酸)、28S RNA(4700个核苷酸)、
5.8S RNA(160个核苷酸)和46个核糖体蛋白组成

真核生物中,定位于线粒体中的核糖体称为线粒体核糖体(mitoribosomes),定位于质体的核糖体称为质 体核糖体(plastoribosomes),如定位于叶绿体中的叶绿体核糖体(chloroplastic ribosomes)。它们也是 由大小亚基与蛋白质结合的一个70S核糖体,与细菌类似 。二者中,叶绿体核糖体比线粒体核糖体更接近细菌。 线粒体中的许多核糖体RNA被缩短,而其5S rRNA被动物和真菌中的其它结构所取代 。
生物合成
细菌细胞通过多个核糖体基因操纵子的转录在细胞质中合成核糖体。在真核生物中,该合成过程发生在细胞 质和核仁中,组装过程涉及四种rRNA合成、加工和组装中协调作用的超过200种的蛋白质。
的起源
核糖体可能最初起源于RNA,看起来像一个自我复制的复合体,只是有在氨基酸出现后才进化具有合成蛋白 质的能力。将核糖体从古老的自我复制机器演变为其当前形式的翻译机器的驱动力可能是将蛋白质结合到核糖体 的自我复制机制中的选择压力,这种转变增加了其自我复制的能力 。
药物化学家利用细菌和真核核糖体的差异来制造抗生素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四环素类抗生素等蛋白质合成 抑制剂类抗生素,特异性地破坏细菌感染。由于它们的结构不同,细菌70S核糖体易受这些抗生素的影响,而真 核80S核糖体则不然 。尽管线粒体具有与细菌相似的核糖体,但线粒体也不受这些抗生素的影响,因为它们被双 膜包围,不容易将这些抗生素带入细胞器 。叶绿体也是如此 。
分类
1
细菌
2
真核生物

第八章 核糖体

第八章  核糖体

多聚核糖体
二、蛋白质的合成
起 始
延 伸
三、RNA在生命起源中的地位 RNA在生命起源中的地位
RNA DNA 蛋白质
思考题
1.以80S核糖体为例,说明核糖体的结构成分及其功能。 1.以80S核糖体为例,说明核糖体的结构成分及其功能。 核糖体为例 2.已知核糖体上有哪些活性部位? 2.已知核糖体上有哪些活性部位?它们在多肽合成中起 已知核糖体上有哪些活性部位 什么作用? 什么作用? 3.以多聚核糖体的形式行使功能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 3.以多聚核糖体的形式行使功能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 以多聚核糖体的形式行使功能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 4.比较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核糖体在结构组分及蛋白 4.比较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核糖体在结构组分及蛋白 质合成上的异同点。 质合成上的异同点。 5.你认为最早出现的简单生命体的生物大分子是什么 你认为最早出现的简单生命体的生物大分子是什么? 5.你认为最早出现的简单生命体的生物大分子是什么?
本章目录
第一节 核糖体的类型与结构 第二节 多聚核糖体与蛋白质的合成
第一节 核糖体的类型与结构
本节目录 一、核糖体的基本类型与成分 二、核糖体的结构 核糖体蛋白质与rRNA rRNA的功能 三、核糖体蛋白质与rRNA的功能
一、核糖体的基本类型与成分
类型: 类型: 附着核糖体、 ①附着核糖体、游离核糖体 70S(图 80S( ②70S(图)和80S(图) 成分:rRNA、 蛋白( 成分:rRNA、r蛋白(图)
细胞生物学
讲授人: 讲授人:王兰萍
第八章 核糖体
发现: 发现: Robinson& Brown( 1953) Robinson & Brown ( 1953 ) 发现于植物细 胞。 Pa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acle(1955)发现于动物细胞。 Palacle(1955)发现于动物细胞。 Roberts( 1958) Roberts ( 1958 ) 建议命名为核糖核蛋白 简称核糖体。 体,简称核糖体。

《微生物学》主要知识点-08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

《微生物学》主要知识点-08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

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概述:遗传(heredity or inheritanc® 和变异(variation)是生物体的最本质的属性之一。

遗传即生物的亲代将一整套遗传因子传递给子代的行为或功能。

变异指生物体在某种外因或内因的作用下所引起的遗传物质结构或数量的改变。

基因型(ge no type某一生物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的总和。

表型(phe no type)某一生物所具有的一切外表特征及内在特性的总和。

饰变( modification)不涉及遗传物质结构改变而发生在转录、翻译水平上的表型变化。

8.1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8.1.1三个经典实验1. 经典转化实验:1928年F.Griffith以Streptococcus pneumoniae为研究对象进行转化(transformation)实验。

1944年O.T.Avery等人进一步研究得出DNA是遗传因子。

S strun A2. 噬菌体感染实验:1952年Alfred D.Hershey和Martha Chase用32P标记病毒的DNA,用35S标记病毒的蛋白质外壳,证实了T2噬菌体的DNA是遗传物质。

3.植物病毒的重建实1956年H.Fraenkel-Conrat用含RNA的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与TMV 近源的霍氏车前花叶病毒(Holmes ribgrass mosaic virus,HRV)所进行的拆分与重建实验证明,RNA也是遗传的物质基础。

8.2微生物的基因组结构:基因组(genome是指存在于细胞或病毒中的所有基因。

细菌在一般情况下是一套基因,即单倍体(haploid);真核微生物通常是有两套基因又称二倍体(diploid )。

基因组通常是指全部一套基因。

由于现在发现许多非编码序列具有重要的功能,因此目前基因组的含义实际上是指细胞中基因以及非基因的DNA序列的总称,包括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调控序列以及目前功能还尚不清楚的DNA序列。

核糖体

核糖体

(一)肽链的起始
1.30S小亚基与mRNA的结合
蛋白质合成起始阶段,mRNA只能 够与细胞质基质中游离的核糖体30 S小亚基结合。
结合部位是mRNA的起始密码 子(initiation codon)AUG。
在细菌和真核生物中,起始tRNA携带的甲硫氨 酸残基在氨基端被甲酰化,构成一个N-甲酰甲硫 氨酸 tRNA 分子。这种 tRNA称为 tRNAf Met 。 这种氨酰-tRNA 的名字通常被缩写为fMettRNAf。
⑤肽酰tRNA从A位点转移 到P位点相关转移酶(即延 伸因子EF-G)的结合位点。
EF-Tu、EF-G 的一部分结合位 点位于A位点和P 位点的底部。
⑥肽酰转移酶的催化位点。 (跨过A 位点和P位点) ⑦蛋白质合成相关的其他 起始因子、延伸因子和 终止因子的结合位点 .。
EF-Tu-GTP的功能是与氨 酰-tRNA结合,将其带到A 位点
3.完整起始复合物的装配
• 一旦起始tRNA与AUG 密码子结合,核糖休大 亚基便与起始复合物结 合,形成完整的70S核 糖体——mRNA起始复 合物。 • 该过程伴随与IF2结合 的GTP水解,IFl、IF2 和IF3释放。
(二)肽链的延伸
—旦起始复合物形成,蛋白质合成随即开 始,这一过程称为肽链的延伸。
IFl与30S亚基A位点结合,协助 30S亚基与mRNA的结合,防 止氨酰-tRNA错误进入核糖 体的A位点; IF2是一种GTP结合蛋白,协助 第一个氨酰-tRNA进入核糖 体; IF3能防止核糖体50S大亚基提 前与小亚基结合,并有助第 一个氨酰-tRNA进入核糖体, 在调节核糖体动态平衡以及 30S亚基与mRNA结合能力方 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蛋白质合成分为三步: 起始(Initiation)包括核糖体与 mRNA 结合,形成起始复合物, 其中含有第一个氨酰-tRNA。 延伸(Elongation)包括从第一个肽 键形成到最后一个氨基酸掺入过 程中所有的反应。 终止(Termination)包括释放完整 的多肽链及核糖体与mRNA 分离。

核糖体

核糖体

结合,使其不再缠结而便于作模板——去螺旋稳定蛋白
(HDP)。
与 复 制 有 关 的 另 外 两 种 酶
拓扑异构酶
拓扑异构酶I :切断DNA双链中的 一股,使DNA解链旋转 时不致缠结,待张力解 除后又把切口封闭。 拓扑异构酶II :稳定螺旋结构;当 复制完毕时,使着丝 粒处连锁着的两个 DNA分子分离。
:保证真核细胞内线 端粒酶(端粒末端转移酶) 性DNA的复制进行得 彻底和完善。
真核细胞DNA复制特点:




1. 碱基互补配对 2. 半保留复制 3. 复制的方向性 4. 复制是不连续的 复制子(replicon) , 复制叉(replication fork) 先行链和后随链 冈崎片段 5. 多个复制子双向复制 6.复制的不同步性 7.复制的引物:RNA 片段
DNA复制过程显示复制的不连续性、先行链和后随链
5’ 3’
O O P OOHO
3’ 5’
DNA连接酶
ATP
ADP
5’ 3’
O O P OO-
3’
5’
DNA复制 DNA连接酶
* rRNA的结构
* rRNA的功能 参与组成核蛋白 体,作为蛋白质生物 合成的场所。
* rRNA的种类(根据沉降系数)
真核生物
5S rRNA 28S rRNA 5.8S rRNA 18S rRNA
原核生物
5S rRNA 23S rRNA 16S rRNA
逆转录
(二)、遗传信息的翻译

携带某种遗传信息的mRNA转录出来后 经加工剪接,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再与核 糖体大、小亚基以及甲硫氨酸tRNA结合 形成起始复合体, 蛋白质合成开始

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

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

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核糖体是细胞负责蛋白质合成的重要分子机器,在这个过程中,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解释核糖体的作用原理。

一、核糖体的结构核糖体是由核糖核酸、核糖蛋白和其他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它们配合着完成蛋白质的合成。

核糖体的组成包括大剂量细胞组分,约占细胞整体重量的40%~50%,它的直径为15至20纳米。

核糖体主要由两个亚单位组成,一个是大的亚单位和一个小的亚单位,它们协作完成蛋白质的合成。

在人类体内,大型亚单位由约50种蛋白质和三个不同的rRNA成分组成,而小型亚单位则由约30种蛋白质和一个rRNA成分组成。

二、核糖体的功能核糖体在生命过程中具有多种功能。

它的主要功能是蛋白质合成,在这个过程中,核糖体通过识别和翻译mRNA中的基因序列,将其翻译成相应的氨基酸序列,组成蛋白质。

具体地,核糖体的功能可以勾画为以下的步骤:1. RNA转运:在核糖体开始转录mRNA之前,mRNA必须先进入细胞质,并被tRNA(转运RNA)伴侣所携带。

由于tRNA 中含有一个特定的氨基酸,因此该分子的翻译是由氨基酸的可用性和核糖体的位置决定的。

2. 初始结合:大型核糖体亚单位将mRNA和tRNA中的氨基酸一起招募进去。

核糖体的结构使得它为特定mRNA序列提供高亲和力,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出现错误是非常少的。

3. 翻译:随着新的tRNA分子加入,核糖体不断扩大,以将氨基酸序列拼接起来。

在在这个步骤中,核糖体小亚单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扫描mRNA上的密码子,以推进氨基酸的合成。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相应的氨基酸序列都必须与对应的mRNA序列相配。

这就是蛋白质合成的关键所在,它决定了蛋白质的三维结构。

如果核糖体由于某种原因无法完成上述步骤,就会导致蛋白质合成的错误,并可能导致细胞功能受损。

三、结论综上所述,核糖体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细胞分子机器,对人体正常运转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人的生命嵌合的过程中,由于糖体的功能所受到环境、基因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可能会导致内部调节出现问题。

第八章核糖体

第八章核糖体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核糖体成分的比较
E.coli核糖体小亚单位中rRNA与r蛋白的相互关系示意图 线条表示相互作用及作用力的强(粗线)与弱(细线) (引自Alberts et al,1989)
E.coli
(a)核糖体小亚单位中的部分r蛋白与rRNA的结合位点) (b)及其在小亚单位上的部位 (引自Albert et al.,1989,图a; Lewin,1997,图b)
核糖体的结构
1、核糖体蛋白质通常定位在核糖体的表面, 或填充于rRNA的缝隙。
核糖体蛋白质有一个球形结构域(分布于核糖 体表面)和伸展的尾部(伸入核糖体内折叠的 rRNA分子中) 核糖体蛋白质能够稳定 rRNA ,有助于 RNA 催化 蛋白质合成时自身构象的改变。
Hale Waihona Puke 对核糖体高分辨率的X射线衍射图谱分析表 明:
1)每个核糖体有供tRNA结合的3个位点 2)在核糖体大小亚基结合面,无核糖体蛋白质分 布 3)催化肽键形成的活性位点由RNA组成 4)大多数核糖体蛋白质有一个球形头部和伸展的 尾部组成
2 、对于 rRNA ,特别是 16SrRNA 的结构研究已 积累的丰富的资料。
16SrRNA的一级结构是非常保守的 16SrRNA的二级结构具有更高的保守性: 臂环结构(stem-loop structure) rRNA臂环结构的三级结构模型
第八章 核糖体(ribosome)
核糖体的类型与结构
多聚核糖体与蛋白质的合成
第一节
核糖体的类型与结构
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其唯 一的功能是按照mRNA的指令由氨基酸高 效且精确地合成多肽链。
核糖体的基本类型与成分 核糖体蛋白质与rRNA的功能分析
一、核糖体的基本类型与成分

核糖体

核糖体
按在细胞中的分布分类
可分为游离核糖体和附着核糖体。 游离核糖体位于细胞质基质中,主要合成胞内蛋白 附着核糖体主要附着在糙面内质网上,负责合成外运蛋白。
编辑本段核糖体的超微结构
非膜相结构,大小15-20nm,可单个或成群分布于细胞质中,也可附着在核外膜,内质网上,或存在于线粒体,叶绿体中,用负染色高分辨电镜观察,核糖体不是圆形颗粒,而是由大、小二个亚基组成的不规则颗粒。 大亚基侧面观是低面向上的倒圆锥形,底面不是平的,边缘有三个突起,中央为一凹陷,似沙发的靠背和扶手。 小亚基是略带弧形的长条,一面稍凹陷,一面稍外突,约1/3处有一细缢痕,将其分成大小两个不等部份。 小亚基趴在大亚基上,似沙发上趴了一只小猴。大小亚基凹陷部位彼此对应相结合,就形成了一个内部空间。此部位可容纳mRNA、tRNA及进行氨基酸结合等反应。 此外,在大亚基内有一垂直的通道为中央管,所合成的多肽链由此排放,以免受蛋白酶的分解。 一般真核细胞中,10的6次方到7次方个/细胞,原核细胞中15-18× 10的三次方个/细胞,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可达1×10的12次方个/细胞。
核糖体体积较大, 沉降系数是80S,相对分子质量为3.9~4.5x103 kDa, 由60S和40S两个亚基组成。典型的原核生物大肠杆菌核糖体是由50S大亚基和30S小亚基组成的。在完整的核糖体中,rRNA约占2/3, 蛋白质约为1/3。50S大亚基含有34多肽链和两种RNA分子,相对分子质量大的rRNA的沉降系数为23S,相对分子质量小的rRNA为5S。30S小亚基含有21多肽链和一个16S的rRNA分子。
编辑本段测定技术
自六 核糖体
十年代以来,人们运用化学、物理学和免疫学方法,主要对E.coli核糖体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完成了对E.coli核糖体54种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及三种rRNA一级和二级结构的测定,初步认识了核糖体颗粒的基本建造(architecture)。这些技术主要包括: (1)电子显微镜术(EM); (2)免疫学方法; (3)中子衍射技术(neuton scattering); (4)双功能试剂交联法; (5)不同染料间单态-单态能量转移(singlet-singlet energy transfer)测定 (6)活性核糖体颗粒重建等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亚基的功能: 大亚基的功能: 1.提供另一部分 提供另一部分tRNA的结合部位; 的结合部位; 提供另一部分 的结合部位 2.提供肽基转移酶,催化肽链; 提供肽基转移酶,催化肽链; 提供肽基转移酶 3.提供能量; 提供能量; 提供能量 4.提供生长肽链的释放通道(中央管)。 提供生长肽链的释放通道(中央管) 提供生长肽链的释放通道
(1)与mRNA的结合位点 的结合位点 与新掺入的氨酰-tRNA的结合位点 氨酰基位点 , 又 的结合位点——氨酰基位点 ( 2 ) 与新掺入的氨酰 的结合位点 氨酰基位点, 称A位点 位点 与延伸中的肽酰-tRNA的结合位点 肽酰基位点 , 又 的结合位点——肽酰基位点 ( 3 ) 与延伸中的肽酰 的结合位点 肽酰基位点, 称P位点 位点 肽酰转移后与即将释放的tRNA的结合位点 的结合位点——E位点 ( 4 ) 肽酰转移后与即将释放的 的结合位点 位点 (exit site) 与肽酰tRNA从A位点转移到 位点有关的转移酶 即延 位点转移到P位点有关的转移酶 (5 )与肽酰 从 位点转移到 位点有关的转移酶(即延 伸因子EF-G)的结合位点 的结合位点 伸因子
第三节 核糖体的功能 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重要场所, 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重要场所,它在蛋白质生 物合成中执行两项任务:一是使mRNA不断地与 不断地与tRNA分子 物合成中执行两项任务: 一是使 不断地与 分子 结合,二是控制着正在生长中的肽链。目前认为, 结合,二是控制着正在生长中的肽链。目前认为,大、小亚 基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分工协作,各自执行其特定的功能。 基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分工协作,各自执行其特定的功能。 小亚基的功能是: 小亚基的功能是 1.将mRNA结合到核糖体上,稳定mRNA与核糖体的结合; 将 结合到核糖体上,稳定 与核糖体的结合; 结合到核糖体上 与核糖体的结合 2.提供一部分 提供一部分tRNA的结合部位,即A位; 的结合部位, 提供一部分 的结合部位 位 3.当tRNA被释放的部位,即P位。 当 被释放的部, 被释放的部位 位
2.输出蛋白质 输出蛋白质 输出蛋白质又称分泌蛋白质( 输出蛋白质又称分泌蛋白质(secretory protein), 是指 ) 专门输送到细胞外面,以发挥作用的蛋白质。包括某些酶、 专门输送到细胞外面,以发挥作用的蛋白质。包括某些酶、 抗体和蛋白类激素。如腺分泌的酶可消化食物; 抗体和蛋白类激素。如腺分泌的酶可消化食物;浆细胞分泌 各种抗体,与抗原结合产生免疫反应; 各种抗体,与抗原结合产生免疫反应;脑垂体前叶和嗜碱性 细胞产生各种激素,以及成纤维细胞和骨细胞。这都说明输 细胞产生各种激素,以及成纤维细胞和骨细胞。 出蛋白质与细胞功能的密切关系。现已知, 出蛋白质与细胞功能的密切关系。现已知,输出蛋白质的合 主要由附着在内质网膜上的核糖体来完成。 成,主要由附着在内质网膜上的核糖体来完成。这种核糖体 称膜旁核糖体( 称膜旁核糖体 ( member-bound ribosome) 或附着核糖体 。 ) 或附着核糖体。 分泌输出蛋白质的这类细胞,当分泌功能旺盛时, 分泌输出蛋白质的这类细胞,当分泌功能旺盛时,电镜下可 见细胞质中粗面内质网很多,并且很规则地平行排列着。 见细胞质中粗面内质网很多,并且很规则地平行排列着。
2.肽链的延伸 肽链的延伸 当合成起始后,按照mRNA上的密码顺序由相应的氨酰 当合成起始后 , 按照 上的密码顺序由相应的氨酰 依次结合。 基 -tRNA依次结合。在同一时间点上 ,一个核糖体内同时只 依次结合 在同一时间点上, 能并列2个氨酰基 能并列 个氨酰基-tRNA。并列时,第一个氨酰基 个氨酰基 。并列时,第一个氨酰基-tRNA上的 上的 酯键断裂,它所带的氨基酸与第二个氨酰基-tRNA所带的氨 酯键断裂 , 它所带的氨基酸与第二个氨酰基 所带的氨 基酸形成肽键。随后第一个氨酰基-tRNA放掉氨基酸并离开 基酸形成肽键 。 随后第一个氨酰基 放掉氨基酸并离开 核糖体。与此同时,整个核糖体向前移动一个密码子, 核糖体。与此同时,整个核糖体向前移动一个密码子, 原来 在第二个位置上的氨酰基-tRNA已达到第一个位置 , 这时 已达到第一个位置, 在第二个位置上的氨酰基 已达到第一个位置 mRNA上紧邻的下一个密码子空着,随即第三个相应的氨酰 上紧邻的下一个密码子空着, 上紧邻的下一个密码子空着 基-tRNA,又进入核糖体与这一密码子配对。 ,又进入核糖体与这一密码子配对。
蛋白质普遍存在于细胞结构之中, 蛋白质普遍存在于细胞结构之中,而细胞的新陈代谢过 程,要进行一系列的生化反应,这些反应所需要的酶,也是 要进行一系列的生化反应,这些反应所需要的酶, 蛋白质,这也说明结构蛋白质的重要性。地球上已发现的近 蛋白质,这也说明结构蛋白质的重要性。 200万种动、植物之所以存在形态和功能的差别,都是由于结 万种动、植物之所以存在形态和功能的差别, 万种动 构蛋白质结构的不同。 构蛋白质结构的不同。结构蛋白质主要由细胞质中的游离核 糖体所合成。所以,如果一个细胞中的游离核糖体含量多, 糖体所合成。所以,如果一个细胞中的游离核糖体含量多, 说明该细胞在积极合成结构蛋白质,以供细胞生长所需要。 说明该细胞在积极合成结构蛋白质,以供细胞生长所需要。 因此,凡是幼稚的未分化的细胞、胚胎细胞、培养细胞甚至 因此,凡是幼稚的未分化的细胞、胚胎细胞、 一些恶性肿瘤细胞,都是快速生长的细胞, 一些恶性肿瘤细胞,都是快速生长的细胞,在其细胞质中一 定具有大量的游离核糖体,并且分布往往比较均匀。 定具有大量的游离核糖体,并且分布往往比较均匀。光镜下 可见细胞质嗜碱性物质很多,染色深。 可见细胞质嗜碱性物质很多,染色深。
(6)肽酰转移酶的催化位点 (7)与蛋白质合成有关的其它起始因子、延伸因子和终止因 )与蛋白质合成有关的其它起始因子、 子的结合位点 3.存在类型 存在类型 (1)核糖体可以以单体的形式存在,称为核糖体单体,无蛋 )核糖体可以以单体的形式存在,称为核糖体单体, 白质合成功能。 白质合成功能。 串联在一起, (2)核糖体单体由 )核糖体单体由mRNA串联在一起,则称为多核糖体,或 串联在一起 则称为多核糖体, 多聚核糖体( ),是合成蛋白质的 多聚核糖体(polysome或polyribosome),是合成蛋白质的 或 ), 功能单位
2.形态结构 形态结构 核糖体是一种葫芦形的小体,由大、小两个亚基组成。 核糖体是一种葫芦形的小体,由大、小两个亚基组成。 大亚基的体积为小亚基的2倍 略成圆锥形, 大亚基的体积为小亚基的 倍 ,略成圆锥形,侧面观其两侧 稍隆起,底边为扁平状,并在底面有一条很窄的沟。 稍隆起,底边为扁平状,并在底面有一条很窄的沟。小亚基 略成弧形,侧面观一面略外凸,一面凹陷, 略成弧形,侧面观一面略外凸,一面凹陷,弧形中段似有一 分界线,将其分成2个不等的部分。在完整的核糖体中,小 分界线, 将其分成 个不等的部分。在完整的核糖体中, 个不等的部分 亚基以凹面与大亚基的扁平底面相贴, 亚基以凹面与大亚基的扁平底面相贴,而小亚基的中间分界 线正与大亚基底面的沟相吻合。 线正与大亚基底面的沟相吻合。在大小亚基的结合面上有一 条隧道, 穿过的通道, 条隧道,是mRNA穿过的通道,在大亚基的中央有一条中央 穿过的通道 管,是新合成的多肽释放的通道。 是新合成的多肽释放的通道。
一、合成蛋白质的类型 根据核糖体的存在形式不同, 根据核糖体的存在形式不同,其合成的蛋白质可以分为 两大类,一类是游离核糖体合成的结构蛋白质( 两大类,一类是游离核糖体合成的结构蛋白质(structural protein),另一类是附着核糖体合成的输出蛋白质(export ),另一类是附着核糖体合成的输出蛋白质( ),另一类是附着核糖体合成的输出蛋白质 protein)。 )。 1.结构蛋白质 结构蛋白质 结构 结构蛋白质又称内源性蛋白质( 结构蛋白质又称内源性蛋白质(endogenous protein), 蛋白质又称内源性蛋白质 ) 是指用于细胞本身或参与组成细胞自身结构的蛋白质, 是指用于细胞本身或参与组成细胞自身结构的蛋白质,亦即 细胞内代谢所需要的蛋白质。 细胞内代谢所需要的蛋白质。
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主要包括起始、延伸和终止 个阶段 个阶段。 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主要包括起始、延伸和终止3个阶段。 1.肽链合成的起始 肽链合成的起始 细胞质中长链状的成熟mRNA分子先与细胞质中核糖体 分子先与细胞质中核糖体 细胞质中长链状的成熟 的小亚基结合。同时,进入细胞质的tRNA与特定的氨基酸结 的小亚基结合。同时,进入细胞质的 与特定的氨基酸结 合形成氨酰基-tRNA复合物 。 mRNA上第一个密码是特定的 复合物。 合形成氨酰基 复合物 上第一个密码是特定的 起始密码-AUG。在众多的氨酰基 。在众多的氨酰基-tRNA复合物中,一般仅有 复合物中, 起始密码 复合物中 特定的2种氨酰基 特定的 种氨酰基-tRNA(称起始氨酰基 种氨酰基 (称起始氨酰基-tRNA)能识别 )能识别-AUG。 。 当起始氨酰基-tRNA识别 识别mRNA上起始密码后 , 大亚基也随 上起始密码后, 当起始氨酰基 识别 上起始密码后 之结合上去,肽链的合成便由此开始。 之结合上去,肽链的合成便由此开始。
第八章 核糖体
第一节 核糖体的类型与结构 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 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其唯一的功能是按照 mRNA的指令由氨基酸高效且精确地合成多肽链。 的指令由氨基酸高效且精确地合成多肽链。 的指令由氨基酸高效且精确地合成多肽链 一、核糖体的基本类型与形态结构 核糖核蛋白体,简称核糖体 核糖核蛋白体,简称核糖体(ribosome) 1.基本类型 (1)附着核糖体 (2)游离核糖体 ) (3)70S的核糖体 ) 的核糖体 (4)80S的核糖体 ) 的核糖体
这时第二个氨酰基-tRNA上的氨基酸,按前面相同的步 上的氨基酸, 这时第二个氨酰基 上的氨基酸 骤结合到第三个氨酰基-tRNA,如此反复,使肽链不断地延 ,如此反复, 骤结合到第三个氨酰基 长。 3.肽链合成的终止 肽链合成的终止 在肽链的延长过程中,当核糖体移动到 在肽链的延长过程中,当核糖体移动到mRNA的终止密 的终止密 码 , 即 UGA、UAA或 UAG时 , 就没有对应的氨酰基 、 或 时 就没有对应的氨酰基-tRNA 带来的氨基酸再结合上去,肽链合成就到此停止。 带来的氨基酸再结合上去,肽链合成就到此停止。已合成的 肽链就由核糖体释放出来。这时该核糖体功能也告一段落, 肽链就由核糖体释放出来。这时该核糖体功能也告一段落, 则从mRNA的末端滑出,另一个核糖体则从 的末端滑出,另一个核糖体则从mRNA的另一端 则从 的末端滑出 的另一端 接上,开始合成新的肽链。 接上,开始合成新的肽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