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神思练习题
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赠送试题

2011年7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8分)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八音可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这句话出自(A.《尚书·尧典》 B.《诗经》 C.《论语》 D.《孟子》2.孔子所谓“诗可以兴”指的是( )A.诗能兴邦 B.诗具有启发鼓舞的感染作用C.诗具有考察社会现实的认识作用 D.诗具有互相感化和互相提高的教育作用3.《毛诗序》的中心思想是诗歌要(A.明道 B.为统治阶级服务C.温柔敦厚 D.思无邪4.陆机《文赋》中“精鹜八极,心游万仞”是在说(A.文章对景物的描摹 B.文章的毛病C.文章的艺术想象 D.文章的感情气势5.《文心雕龙·神思》篇的主题是论(A.艺术准备 B.艺术想象 C.篇章结构 D.文辞修饰6.钟嵘《诗品》云:“照烛三才,晖丽万有”,其中“三才”指的是(A.天、地、人 B.人、鬼、神 C.上、中、下 D.天地万物7.杜甫《戏为六绝句》中“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一句是在评论(A.李白 B.初唐四杰 C.庾信‘ D.曹植8.开启了后代王国维的境界说的是皎然在《诗式》中提出的(A.滋味 B.取境 C.神韵 D.妙悟9.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一文的切入角度是( )A.以画喻诗 B.以书法喻诗 C.以文论诗 D.以词论诗10.李清照《论词》中“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做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一句在批评( )A.以学问为词 B.以诗为词 c.瞄文为词 D.以议论为词11.陆游所谓“工夫在诗外”的具体涵义是( )A.提高作家的个人修养 B.重视作家现实生活的体验C.追求诗歌的艺术形式 D.写诗要在平时多下工夫12.《沧浪诗话>中“以汉、魏、晋、盛唐为诗,不作开元、天宝以下人物”开启了( ) A.明代唐宋派的古文理论 B.明代前、后七子的复古思潮C.清代王士稹的神韵说 D.清代沈德潜的格调说13.《录鬼簿》中“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编传奇于世者”列在首位的是( )A.白朴 B.关汉卿 C.董解元 D.马致远14.何景明提出文学复古要“舍筏登岸”,具体的涵义是( )A.比喻学古人必须彻底B.比喻学习古人有所得后应舍弃古人的陈法C.比喻学习古人要像佛家那样有超然的心态D.比喻学习古人要靠自己的悟性15.王骥德在《曲律》一书中认为( )A.曲家需多读书,博闻广见B.曲家创作以曲辞为主,不必计较宾白C.《琵琶记》与《拜月亭》同为封建教化的好教材D.以汤显祖为代表的临川派才是戏曲创作的主流16.袁于令在《西游记题词》里阐明了( )A.真与假的关系 B.幻与真的关系 C.文与质的关系 D.体与用的关系17.在李渔的戏曲理论体系中处于首要地位的是( )A.音律 B.宾白 C.结构 D.格局18.王士稹诗歌理论的核心是( )A.童心说 B.神韵说 C.性灵说 D.格调说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9.孔子认为《诗经·关雎》一篇“________,哀而不伤”。
古代文论填空题

第一讲先秦“ 怨”的特点,认为“屈平的著名观点。
文学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填空题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6.魏晋南北朝最著名的四部“风”当是一种表现得鲜明爽1.孔子所代表的儒家的文艺2.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文学理论文学批评论著,按时朗的思想感情;“骨”当是观,大体上表现在以“诗教”根据历史上伟人的事迹,更概间先后是《典论·论文》、一种精要劲健的语言表达。
为核心的文艺观及其对《诗括出“ 发愤著书”说,这种《文赋》、《文心雕龙》和21.《文心雕龙》与《诗品》,经》的批评。
说法正是在他评论屈原及其《诗品》。
代表了齐梁时期文学批评的2.《论语·阳货》:“《诗》可作品基础上的扩展。
7.《文赋》的中心是论述以最高成就。
以兴,可以观,可以群,3.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构思为主的创作过程。
22.钟嵘在《诗品序》中指出: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说他写作《史记》的目的是“究8.陆机在《文赋》中把文体诗歌既是人的“性情摇荡”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 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分为 10 类,并具体概括了其的产物,又可以反作用于的3.孔子关于“文”和“质”家之言”。
风格特征,其中提出了“诗缘“ 性灵”,使之受到陶冶感的论述,后来被运用到文学创4.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情而绮靡”说,对诗歌抒情化。
作中,成为要求文学作品内传》中说:“屈平疾王听之而不受“止乎礼义” 束缚产生23.钟嵘诗论的根本主张是提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基本不聪也,谗陷之蔽明也,邪曲了巨大作用。
倡“ 自然英旨”(见《诗理论,并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9.在艺术技巧方面,陆机还品序》 ) ,强调感情真挚。
史的发展中始终起着主导的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特别提出了几个重要的原则,24.教材指出:钟嵘认为,“诗”作用。
5.《汉书》的《儒林传》、《艺即“其会意也尚巧,其遣言是抒情文学,“观古今胜语,4.孟子对儒家文艺思想发展文志》都认为汉代治《毛诗》也遗妍。
文心雕龙神思篇

《文心雕龙》卷六刘勰著范文澜注神思第二十六(1)原文: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
”神思之谓也(2)。
文之思也,其神远矣(3)。
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4)!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5)。
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6);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7)。
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8)。
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9)。
积雪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10),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
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11)。
夫神思方运,万涂竞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于风云而并驱矣(12)。
方其搦翰,气倍辞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
何则?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也(13)。
是以意授于思,言授于意(14),密则无际,疏则千里。
或理在方寸而求之域表;或义在咫尺而思隔山河。
是以禀心养术,无物苦虑;含章司契,不必劳情也(15)。
人之禀才,迟速异分,文之制体,大小殊功。
相如含笔而腐毫(16),扬雄辍翰而惊梦,桓谭疾感于苦思(17),王充气竭于思虑(18),张衡研《京》以十年(19)左思练《都》以一纪(20)。
虽有巨文,亦思之缓也。
淮南崇朝而赋《骚》(21),枚皋应诏而成赋(22),子建援牍如口诵(23),仲宣举笔似宿构(24),阮禹据案而制书(25),祢衡当食而草奏(26),虽有短篇,亦思之速也。
若夫骏发之士,心总要术,敏在虑前,应机立断;覃思之人,情饶歧路,鉴在虑后,研虑方定(27)。
机敏故造次而成功,虑疑故愈久而致绩(28)。
难易虽殊,并资博练。
若学浅而空迟,才疏而徒速,以斯成器,未之前闻(29)。
是以临篇缀虑,必有二患:理郁者苦贫,辞溺者伤乱,然则博见为馈贫之粮,贯一为拯乱之药,博而能一,亦有助乎心力矣(30)。
中国古代文论模拟试卷

中国古代文论模拟试卷一一.填空题:写出以下文论名句所出课文篇名和作者〔每个空格1 分,共20 分〕1.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
课文篇名 1 《文赋》作者陆机2.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之舞咏。
2 《诗品序》钟嵘3.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
3 《文心雕龙》刘勰4.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4 《戏为六绝句》杜甫5.诗者:根情,苗言,華声,实义。
5 《与元九书》白居易6.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
6 《答吴充秀才书》欧阳修7.君诗妙处吾能识,正在山程水驿中。
7 《论诗诗》〔或:《题庐陵箫彦毓秀才诗卷后》〕陆游8.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
8 《答洪驹父书》黄庭坚9.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
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9 《夕堂永日绪论内编》王夫之10.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
10 《人境庐诗草自序》黄遵宪二.解释以下名词的文论内容〔每题 5 分,共 15 分〕1.文质彬彬说〔孔子〕1.孔子这段语录,本意是在争论君子的道德修养。
后人受到启发,将其引申到文学批判的标准问题。
质,即质朴,指人的内在道德品质。
文,即文采,指人的外在文饰。
孔子认为,缺乏文饰,就显得粗俗;缺乏道德修养,则显得浮华。
所以,孔子认为,文质彬彬才是真正的君子。
从文学理论角度看,文质关系也就是文学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文质彬彬即要求文学的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艺术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2.发愤著书说〔司马迁〕2.发愤著书说的主要观点为:一是“人皆意有所郁积,不得通其道”。
指的是文学作者在患病不幸或挫折后,往往转而著书立说,从事文学创作。
二是“述往事,思来者”。
文学作者往往目光远大,把期望寄予于将来。
三是“欲遂其志之思”。
即对自己的抱负追求有猛烈的自信念,这是他们坚持写作的强大动力。
发愤著书说的意义,一是实质上是提倡文学要具有对黑暗现实的批判性。
二是司马迁把文学写作同个人与社会的冲突冲突联系起来,扩大了情感表现的社会意义。
《文心雕龙》选读作业

宁波大学研究生2013-2014学年第(2)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考试科目:《文心雕龙》选读课程编号:0536040姓名:朱贤晖学号:1311052019 阅卷教师:薛显超成绩:《文心雕龙·神思》中“神”、“思”与创作问题浅析摘要:刘勰把《神思》列为其讨论创作的第一个篇章,除了他认为斯乃“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外,更因《神思》在整个创作论部分实际上起到了“总领”的作用。
刘勰在这一篇中从“神”与“思”的角度阐述了有关创作构思的问题。
“神”与“思”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还是合二为一组成一个概念,刘勰并没有说清楚。
通过对整篇文章的把握,我们可以发现,这不是刘勰的“无心之举”,恰是“有意为之”。
关键词:《文心雕龙》;《神思》;“神”;“思”《文心雕龙·神思》篇是全书的第二十六篇,从本篇到《总术》的十九篇是《文心雕龙》论述创作论的部分,刘勰把《神思》列为其讨论创作的第一个篇章,除了他认为斯乃“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外,更因《神思》在整个创作论部分实际上起到了“总领”的作用。
刘勰在这一篇中从“神”与“思”的角度阐述了有关创作构思的问题。
本文即拟对“神”与“思”与创作的关系做一探讨。
一、“神”、“思”的关系在《文心雕龙》中,“神”与“思”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还是合二为一组成一个概念,刘勰并没有说清楚。
《神思》开篇就说“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然后说“神思之谓也”,这就很明显的将二者合成一个词来说。
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首先是“古人云”的这句话,“魏阙”乃指朝廷,据《庄子集释》卷九下《杂篇·让王》载“中山公子牟谓瞻子曰:‘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柰何?’”即这句话的本意乃是通过身体在“山林”,心思却在朝廷之中,来说归隐山林之人,难以割舍功名富贵。
其次,就是刘勰此处运用这个例子乃是割舍愿意,仅是为了说明人的思想也即“神思”是可以脱离空间的限制自由驰骋的。
但是这句话后,刘勰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紧接着开始举例具体论述“神”是如何致“思”的:一个人安静地坐着,但是他的思想可以上通千年;脸上微妙的神情变化,可能是因为思考到了千里以外的事情;文章尚未写成,但是大致轮廓依然浮现于胸中。
中国古代文论作业题

《中国古代文论》作业题1、孟子“以意逆志”说的理论意义。
答:孟子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在孔子解诗实际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意逆志”的理论,意,即作品的意旨;志,即作诗者的思想。
以意逆志就是指:解说或理解诗歌不要抓住只言片语而望文生意,也不应该对某些夸张作机械理解,必须领会全篇的整体精神,并结合自身的品味去探索作者的志趣和意向。
在此,“意”有两方面的含义:说诗者的心意和蕴藉作品中的整体情意。
孟子提出“以意逆志”旨在反对割裂章句或局限于字面意思而歪曲诗的本意,主张从诗的整体来体现诗人的思想,是对春秋战国时代以断章取义的手段的反驳和纠正。
这也是它存在的理论意义所在。
对孔子以“仁义”为标准的人格美和人格美的形成,都作出了合理的解释,从而发展并完善了孔子的美学思想。
2、毛诗派言志新论的理论开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诗大序提出“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发乎情”“吟咏情性”,开拓出“情”作为诗歌表现的重要内容,为后来的缘情说的提出提供了基础。
从理论视野上,毛诗派把诗学关注重心从孔子的实用功利性、孟子的文本阅读而转向诗歌创作,为诗歌的体裁和创作方法做了系统阐释。
3、班固、王逸关于楚辞论争的实质。
答:班固、王逸关于《楚辞》论争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是关于关于屈原人格,班固发挥儒家明哲保身的宗旨,意为屈原露才揭己,以至于沉江而死,是激愤过度,有失温柔敦厚之旨;王逸则从儒家杀身成仁的信念出发,以为屈原“进不隐其谋,退而不顾其命”,恰恰体现了忠贞的人格魅力,其高洁傲岸的人格值得肯定。
第二是对《离骚》作品的评价,班固认为《离骚》等作品中多怪诞、虚无之语,这些不是“法度之正”,与经义不符;王逸则从体裁和用语方面把《楚辞》与儒家经典进行比较,认为《离骚》依经取义,正好继承了诗人之义。
争论实质:班固、王逸对《楚辞》的评价都从居于正统的儒家思想出发,但却得出不同的结论,这反映了汉代儒家思想的内在矛盾性。
汉儒一方面提倡诗歌之怨刺讽谏精神(为了维护统治),另一方面又要维护君权神圣,对怨刺及激愤的人格诗人加以种种限制。
李健《“神思”与“想象”的隔和融》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神思与想象是分属于中西文学理论的两个不同范畴。
二者的义理和内涵之隔表现在许多方面,最为典型的是心理特征和思维特征两个方面。
神思的心理特征是虚静,想象的心理特征是记忆;神思的思维特征是超越时空,想象的思维特征是化解、综合。
然而,神思与想象也有融合、融通的地方。
无论如何,神思和想象在中西方各自的语境中都是直觉思维,赞美神思或想象,就是赞美直觉,肯定直觉在文学艺术创作和审美中的重大意义。
这是神思和想象之融的一个重要体现。
神思与想象之融的另一个方面是,它们都是虚构。
中西文学理论分别肯定了神思或想象的虚构性。
陆机说:“虽离方而遁圆,期穷形而尽相。
”(《文赋》)神思的开展是“离方遁圆”的,即离开事物本身去描述这个事物。
这个物象是方的,作家不要直接说它是方的,应该离开它的方的形状去说它是方的。
同样,那个物象是圆的,也不要直接说它是圆的,应该离开它的圆的形状去说它是圆的。
这就是离形得似,也就是陆机所说的“穷形尽相”。
刘勰也说:“夫神思方运,万途竞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
”(《文心雕龙•神思》)所谓“规矩虚位,刻镂无形”,就是虚构,通过作家的虚构,把无形的东西写得有形。
文学艺术形象和意象的创造都是"刻镂无形”的结果“离方遁圆”“到镂无形”能够创造出无数艺术形象、艺术意象,保证文学艺术创作生生不息。
西方对想象的认识一直纠缠着幻想的问题。
幻想就是虚构。
究竟幻想和想象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西方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
黑格尔强调,“不要把想象和纯然被动的幻想混为一事”。
即幻想和想象可能是一回事,可能不是一回事,不是一回事的是“纯然被动的幻想”,那种幻想不具有创造性,而想象则具有创造性。
克罗齐则不同,他似乎认为幻想是高于想象的,“幻想是创造者,而想象则不是”。
无论想象是幻想也好,不是幻想也好,但有一点不能否认,它们都是超越现实的加工创造,且不管它们对现实的改造是剪裁现实本身、添油加醋,或依据现实的逻辑凭虚构象,都带有虚构的成分,对文学艺术创作的作用都非同小可。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是以意授于思”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是以意授于思”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是以意授于思,言授于意,密则无际,疏则千里。
或理在方寸而求之域表,或义在咫尺而思隔山河是以秉心养术无务苦虑含章司契不必劳情也。
人之禀才,迟速异分,文之制体,大小殊功。
相如含笔而腐毫,扬雄辍翰而惊梦,桓谭疾感于苦思,王充气竭于思虑,张衡研京以十年,左思练都以一纪。
虽有巨文,亦思之缓也。
淮南崇朝而赋《骚》,枚皋应诏而成赋,子建援牍如口诵,仲宣举笔似宿构,阮瑀据案而制书,祢衡当食而草奏,虽有短篇,亦思之速也(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4处)或义在咫尺而思隔山河是以秉心养术无务苦虑含章司契不必劳情也。
2.文中提到的子建是(人名),左思是(朝代)的人。
3.文中提到的“意、思、言”,对写作有怎样的影响?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答案】1.或义在咫尺而思隔山河/是以秉心养术/无务苦虑/含章司契/不必劳情也。
2.曹植西晋3.①三者结合紧,文章就贴切而天衣无缝,①反之,疏漏就会相差万里。
【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是以”是因此的意思,连词;“秉心养术”“无务苦虑”“含章司契”“不必劳情”是并列关系,结合句意分析,断句即可。
句意:有的意思就在眼前,却像远隔着高山大河。
所以要秉持虚空宁静心思、加强修养的方法,不在于冥思苦想,要体悟外物的美好,不必去劳心累情。
点睛:我们可以借助“特征”,巧妙断句。
“特征”即特殊词语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曰”“云”之类的动词,一类是虚词。
尤其要注意虚词,因为虚词使用频率高,语法功能强,借助虚词,能帮助我们准确断句。
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学常识。
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
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翻译题 • 1.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 • 身体住在江海的边上,心思却系念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廷 • 2.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 • 所以艺术构思很奇妙,可以使作者的想象与事物的形象
一起活动 • 3.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也 • 想象中的意境容易出色,用具体语言表达时却难以做到
精巧 • 4.人之禀才,迟速异分;文之制体,大小殊功 • 每个人的才能禀赋不同,则文思就存在迟缓与迅速的差
文心雕龙-神思练习题
单项选择题
• 1.神思选自刘勰的 《文心雕龙》 • 2.《文心雕龙》是我国重要的文学批评著作 • 3.因《文心雕龙》而生发出来的一门显学是“龙
学”。 • 4.提出“神思”论的理论家是(刘勰) • 5.《神思》论述了(物,情,言)三者之间的关
系 • 6.《文心雕龙.神思》指出艺术想象的根本特征神
与物游
• 7.《文心雕龙.神思》讨论的核心是(艺术想象) • 多项选择题 • 1.下列人物出现在《文心雕龙-神思》里的有(张衡,曹
植) • 2.《文心雕龙》中关于艺术想象的主要理论观点包括
(神与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陶文思,贵 在虚静,平时注意积累知识,培养才干) • 三.填空题 • 《文心雕龙》作者刘勰 • 《文心雕龙》刘勰创作论总纲《神思》 • 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文学批评理论专著是《文心雕龙》 • 四.词语解释题 • 1.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艺术构思) • 2.神居胸臆,而志气通其关键(深思)
异;文章的体制多种多样,规模有大有小,功力各异 • 5.博而能一,亦有助乎心力 • 能够做到既广闻博见又有重点,对创作构思的能力也大
有帮助啊
• 3.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整理,运用) • 4.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即落笔) • 5.此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要点) • 6.方其搦翰,气倍辞前(拿笔) • 7.是以秉心养术,无务苦虑(执持) • 8.含章司契,不必劳情也。(文采) • 9.若夫骏发之士,心总要术(文思敏捷) • 10.覃思之人,情饶歧路(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