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_神思_翻译

合集下载

文心雕龙原文及翻译

文心雕龙原文及翻译

文心雕龙原文及翻译1、文心雕龙原道原文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

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

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

惟人参之,性灵所锺,是谓三才。

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傍及万品,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

夫岂外饰,盖自然耳。

至于林籁结响,调如竽瑟;泉石激韵,和若球锽:故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

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采,有心之器,其无文欤?人文之元,肇自太极,幽赞神明,《易》象惟先。

庖牺画其始,仲尼翼其终。

而《乾》、《坤》两位,独制《文言》。

言之文也,天地之心哉!若乃《河图》孕乎八卦,《洛书》韫乎九畴,玉版金镂之实,丹文绿牒之华,谁其尸之?亦神理而已。

自鸟迹代绳,文字始炳,炎皞遗事,纪在《三坟》,而年世渺邈,声采靡追。

唐虞文章,则焕乎始盛。

元首载歌,既发吟咏之志;益稷陈谟,亦垂敷奏之风。

夏后氏兴,业峻鸿绩,九序惟歌,勋德弥缛。

逮及商周,文胜其质,《雅》、《颂》所被,英华曰新。

文王患忧,繇辞炳曜,符采复隐,精义坚深。

重以公旦多材,振其徽烈,剬诗缉颂,斧藻群言。

至若夫子继圣,独秀前哲,熔钧六经,必金声而玉振;雕琢情性,组织辞令,木铎启而千里应,席珍流而万世响,写天地之辉光,晓生民之耳目矣。

爰自风姓,暨于孔氏,玄圣创典,素王述训,莫不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取象乎《河》、《洛》,问数乎蓍龟,观天文以极变,察人文以成化;然后能经纬区宇,弥纶彝宪,发挥事业,彪炳辞义。

故知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旁通而无滞,日用而不匮。

《易》曰∶“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

”辞之所以能鼓天下者,乃道之文也。

赞曰∶道心惟微,神理设教。

光采玄圣,炳耀仁孝。

龙图献体,龟书呈貌。

天文斯观,民胥以效。

2、文心雕龙原道翻译文的意义是很重大的。

它和天地一起产生,怎么诠释它更为合适呢?从宇宙混沌到天地分判,出现了两块圆玉似的日月,显示出天上光辉灿烂的景象;山河壮阔,来展示大地的相貌。

文心雕龙全文及译文

文心雕龙全文及译文

原文: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

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

惟人参之,性灵所钟,是谓三才。

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傍及万品,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

夫岂外饰,盖自然耳。

至于林籁结响,调如竽瑟;泉石激韵,和若球锽:故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

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采,有心之器,其无文欤?译文:文的意义是很重大的!它和天地一起诞生,何等辉煌呀!玄妙、黄色的混合,产生了天地,方圆使它们的形体有了区分。

日月如重叠的璧玉,来展现上天的美好形象。

山川如灿烂的锦绣,来铺就大地的美丽形态。

这些都是大自然的有文采的表现。

抬头观察天上日月闪耀的光芒,低头察看地上草木茂盛的景象,天地高卑的位置已经定位。

所以天地间有了阴阳二气。

只有人与天地相配,是自然钟爱的生灵。

这就是所说的“三才”。

人是五行中的优秀生灵,是天地的心灵。

心灵产生了思想,思想形成了语言,语言明确了文明。

这是自然的道理。

由此推及到世间万物,动物植物都有文采:龙凤以彩色的花纹呈现出吉祥的征兆;虎豹凭借鲜明的条纹凝聚成矫健的英姿;云霞变换设色,超过了画工设色的妙笔挥洒;草木花朵开花,不必待匠人的奇思妙想。

这些充满文采的自然景象难道都是外面加给的修饰吗?(其实)是自然本身形成的啊!至于风吹树林发出响声,音调谐畅如吹竽笙埙篪;泉水击石石头发声,声韵和谐像击磬鸣钟——所以形体确立文采就形成了,声音发出语言就产生了。

没有知觉的事物都有丰富的文采,(这样看来)有知觉的动物难道没有文采吗?。

刘勰《文心雕龙》重点+翻译

刘勰《文心雕龙》重点+翻译

神思篇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

”神思之谓也。

文之思也,其神远矣。

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

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

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

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

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然后使元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夫神思方运,万涂竞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

方其搦翰,气倍辞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

何则?意翻空而易奇,言徵实而难巧也。

是以意授于思,言授于意,密则无际,疏则千里。

或理在方寸而求之域表,或义在咫尺而思隔山河。

是以秉心养术,无务苦虑;含章司契,不必劳情也。

人之禀才,迟速异分,文之制体,大小殊功。

相如含笔而腐毫,扬雄辍翰而惊梦,桓谭疾感于苦思,王充气竭于思虑,张衡研京以十年,左思练都以一纪。

虽有巨文,亦思之缓也。

淮南崇朝而赋《骚》,枚皋应诏而成赋,子建援牍如口诵,仲宣举笔似宿构,阮祢衡当食而草奏,虽有短篇,亦思之速也。

若夫骏发之士,心总要术,敏在虑前,应机立断;覃思之人,情饶歧路,鉴在虑后,研虑方定。

机敏故造次而成功,虑疑故愈久而致绩。

难易虽殊,并资博练。

若学浅而空迟,才疏而徒速,以斯成器,未之前闻。

是以临篇缀虑,必有二患∶理郁者苦贫,辞弱者伤乱,然则博见为馈贫之粮,贯一为拯乱之药,博而能一,亦有助乎心力矣。

若情数诡杂,体变迁贸,拙辞或孕于巧义,庸事或萌于新意;视布于麻,虽云未贵,杼轴献功,焕然乃珍。

至于思表纤旨,文外曲致,言所不追,笔固知止。

至精而后阐其妙,至变而后通其数,伊挚不能言鼎,轮扁不能语斤,其微矣乎!赞曰∶神用象通,情变所孕。

物心貌求,心以理应。

刻镂声律,萌芽比兴。

文心雕龙原文及翻译

文心雕龙原文及翻译

文心雕龙原文及翻译“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化经典之一,也是我国文艺批评史上最早系统的文学批评著作之一。

它涉及的范围之广,评论之深,影响之大,都是后世文学批评著作所不可比拟的。

本文将分享“文心雕龙”的原文及翻译,并深入探讨其文学批评的意义与价值。

一、《文心雕龙》原文《文心雕龙》既是一部东汉时期的文学批评著作,也是一部文学理论专著。

它的原文共分为六十个篇章,包括题记、跋、序言、绪论、批评文章等。

在这里,我们选择其中的篇章举例解读。

篇名:才性原文:“夫才性者,天之所先施。

气象常制,不可移易。

慧狄生良,公刘、蜀梁、隗固以为奇。

岂天人之所能改废者哉?”翻译:才性指的是人的天赋才能。

它是天赋的,常规决定的,不可改变的。

类似慧广生了一个才子,公刘、蜀梁、隗固也觉得奇怪。

这说明才性是无法被改变或废弃的。

二、《文心雕龙》的文学批评意义1.概括文学发展的趋势《文心雕龙》讨论了文学的创作技巧和文学类别,并阐明了古代文学的历史背景。

对于文学史迹的描述和推断,指导了中华文学的发展和进步。

2.揭示文学的真正价值《文心雕龙》呼吁人们了解文学创作的内在价值,以及诗歌、散文和笔记的内部要素。

在这个过程中,它展示出了文学的人文精神和价值,在思想、文化和社会领域都具有深刻的影响。

3.提高文学创作的技巧在《文心雕龙》中,艺术创作和文学批评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广泛的讨论。

在这个过程中,它提出了一系列的技巧和原则,为后续的文学发展和创作指明了方向。

4.为文学思想释放空间《文心雕龙》开创了对文学思想的解读空间。

只有对文学思想进行深入探讨,才能真正发掘出文学的真正内涵和价值。

这样,文学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类文明的发展。

三、结论《文心雕龙》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学批评著作,并对后世文学批评著述的影响至今仍然深远。

在阅读和研究《文心雕龙》的过程中,我们能够全面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传统和发展,同时也能够对当代文学的创作和批评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神思》翻译

《神思》翻译

《文心雕龙·神思》译文作者:刘勰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8012 更新时间:2003-11-19古人说:“身子远在海外,内心思念朝庭“。

这是想象的比喻说法。

构思的想象活动,天地无限广阔。

所以凝神默想,思路可以远接千载,表情稍动,视线能够遥达万里。

吟咏之间,发出珠园玉润的声音;眉迫在眉捷之前,呈现风云变幻的奇景。

这难道不是想象所致吗!因此想象的奇妙作用,在于使主观精神与客观事物相沟通。

想象贯穿构思绐终,思想感情起着支配作用。

事物靠耳目视听,语言是表达思丐的机关。

面关灵敏,事物形象能够描绘淋尽致;思想感情阻滞,想象活动就要停止。

因此酿文思,贵在虚静,排除杂念,净化心神。

要积累学识,储存写作的珍宝,分析事理,丰富创作的才能。

要深入学研究经历的事物,提高洞察能力,顺着思路选择恰当的文词。

然后深解妙理的头脑,按照声律安排文辞,这就是驾驭文思的首要方法,布局谋篇的根本途径。

想象活动刚一开始,千头万绪竞相涌起,既要按一定写作规矩虚构意象,又要对不够具体的形象精细刻画,想到登山,满目都是青山;想到观海,沟中全是大海。

不知自己才能究竟多大,仿佛可与风云并驾齐驱。

动笔前气势要比文辞大一倍,写成文章只能表达构思的二分之一。

这是为什么呢?竞想凭空设想易于奇妙,语言字字落实难于互朽。

因此想象转化为意象,语言转化为形象,贴切则天衣无缝,疏漏则离题千里。

有时情理就在内心却求之于域外,有时事物的义蕴就在眼前却以为远隔山河。

因此培养思想感情,锻炼艺术技巧,无须凭空苦思;掌握写作的关键,就不必枉费精神。

各人的天赋才能有别,下笔自有快慢之分,各类文体规模有大有小,彼此功用互不相同。

司马相如酹墨久思。

笔毛几乎腐烂;扬雄停笔苦想,睡觉常做恶梦;桓谭劳神写作,身体害病;王充动脑为文,气力衰竭;张衡《两京赋》整写十载;左思《三都赋》十二年乃成。

虽说这些都是鸿篇巨制,但也可以看出作者文思的迟缓,淮南王刘安一个早晨写成《离骚传》;皋枚受诏立即把赋写成;曹植创作如同口授;王桀为文成竹在胸;阮马鞍上起草文书;弥衡宴席间速成章奏。

《文心雕龙神思》.doc

《文心雕龙神思》.doc

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闕之下。

"神思之謂也。

文之思也,其神遠矣。

故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焉動容,視通萬里;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眉睫之前,卷舒風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為妙,神與物游。

神居胸臆,而志氣統其關鍵;物沿耳目,而辭令管其樞機。

樞機方通,則物無隱貌;關鍵將塞,則神有遁心。

是以陶鈞文思,貴在虛靜,疏瀹五藏,澡雪精神。

積學以儲寶,酌理以富才,研閱以窮照,馴致以懌辭,然后使元解之宰,尋聲律而定墨;獨照之匠,窺意象而運斤:此蓋馭文之首術,謀篇之大端。

夫神思方運,萬涂競萌,規矩虛位,刻鏤無形。

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將與風云而并驅矣。

方其搦翰,氣倍辭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

何則?意翻空而易奇,言徵實而難巧也。

是以意授于思,言授于意,密則無際,疏則千里。

或理在方寸而求之域表,或義在咫尺而思隔山河。

是以秉心養術,無務苦慮;含章司契,不必勞情也。

人之稟才,遲速異分,文之制體,大小殊功。

相如含筆而腐毫,揚雄輟翰而驚夢,桓譚疾感于苦思,王充氣竭于思慮,張衡研京以十年,左思練都以一紀。

雖有巨文,亦思之緩也。

淮南崇朝而賦《騷》,枚皋應詔而成賦,子建援牘如口誦,仲宣舉筆似宿構,阮曁禹據案而制書,檷衡當食而草奏,雖有短篇,亦思之速也。

若夫駿發之士,心總要術,敏在慮前,應機立斷;覃思之人,情饒歧路,鑒在慮后,研慮方定。

機敏故造次而成功,慮疑故愈久而致績。

難易雖殊,并資博練。

若學淺而空遲,才疏而徒速,以斯成器,未之前聞。

是以臨篇綴慮,必有二患︰理郁者苦貧,辭弱者傷亂,然則博見為饋貧之糧,貫一為拯亂之藥,博而能一,亦有助乎心力矣。

若情數詭雜,體變遷貿,拙辭或孕于巧義,庸事或萌于新意;視布于麻,雖云未貴,杼軸獻功,煥然乃珍。

至于思表纖旨,文外曲致,言所不追,筆固知止。

至精而后闡其妙,至變而后通其數,伊摯不能言鼎,輪扁不能語斤,其微矣乎!贊曰︰神用象通,情變所孕。

物心貌求,心以理應。

文心雕龙神思原文翻译分析

文心雕龙神思原文翻译分析

文心雕龙神思原文翻译分析神思第二十六【原文】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

”神思之谓也。

文之思也,其神远矣。

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①,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②,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③,神居胸臆,而志气④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⑤。

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⑥心。

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⑦,疏瀹五藏,澡雪⑧精神;积学以储宝⑨,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⑩,驯致以怿辞,然后使元解之宰11,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注释】①悄:静寂无声。

动:变化。

容:容颜。

用容颜的变动来代替眼神的变动。

②睫:眼毛。

眉睫之前:即眼前。

③神与物游:神,神思,指想象活动。

物,物象,指作家头脑中主观化了的形象。

精神和外物一起活动,即思维想象受外物的影响。

④志气:情志、气质。

情志和气质支配着构思活动。

⑤辞令:语言或文辞。

作家头脑中的形象和语言总是交织在一起的。

枢机:关键,即主要部分。

⑥遁:隐避,逃遁。

⑦虚:虚怀。

静:安静。

贵在虚静:刘勰从先秦道家和荀子那里引入文学创作并加以改造的理论,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虚才能全面接纳各种事物并很好地认识事物形象的各方面,二是虚才能在文学创作过程中排除干扰,专心一意,更好地驰骋想象,释放感情。

⑧澡雪:洗涤。

以上三句是要求作者思想净化,毫无杂念。

⑨宝:指知识。

⑩研阅:研究观察。

照:察看,理解。

这句是说通过观察研究尽量去明白事理。

11元:杨校作“玄”。

元解:懂得深奥的道理。

宰:主宰,指作者的心、脑。

【译文】古人说:“身子住在江海的边上,心思却想到朝廷中去了。

”这就是说的想象的方法!文章的构思,它神奇的想象可以不受任何约束,飞翔得十分遥远。

只要默默地聚精会神的思考,那念头便可以接通千年之间;悄悄地改变容颜,视线便好像能够看到万里之外。

在吟哦咏唱中间,可以发出如珠似玉般的悦耳声音;在你凝神思想之间,眼前就展现出风云变幻的景色。

文心雕龙神思篇翻译

文心雕龙神思篇翻译

文心雕龙神思篇翻译1、文心雕龙神思篇翻译:古人说:“躯体在朝廷之外,心思却飞到了朝廷之内。

”这里所说的就是文章写作中的想象方法了。

构思文章时,想象力可以飞得很远。

所以,聚精会神地思考时,念头可能就接通了千年;悄悄地改变容颜,好像就看到了万里之外的地方。

在吟诵咏唱的时候,就能发出如同珠玉般的悦耳声响;仿佛在眉眼之间,就已经历了云卷云舒、风云变幻的景象:这都是写文章时想象力运用到极致的缘故啊!所以,写作构思的妙处,能让想象力在内心与外界之间游走。

想象力就存在于作者的内心,受到意志和体气的支配;外界事物通过作者的耳目传达内心,而通过言辞来表达。

当这个构思畅通之后,文章的样子就可以描绘出来了,不会受到遮蔽;如果这个构思阻塞了,那神奇的想象力也就逃遁了。

所以在酝酿文章的时候,重要的是虚静自己的心志,消除内心的既成观点,达到宁静而专一的状态。

要运用好想象力,就需要专心学习,积累学识以沉淀其中的瑰宝,斟酌各种事理来丰富自己的才学,研读各种情况求得彻底的内心观照,用作文的构思寻求最恰当的文辞,然后才能调动通灵的心灵,以声律的原则排布文辞的顺序,就像是看法独到的工匠用斧凿凭想象创作一样。

这就是驾驭文思的首要原则,也是谋划全篇的重要步骤。

想象刚开始运转的时候,各种思路及物象都纷纷涌现,要在没有形成的文思中孕育内容,要在没有定形的文思中雕刻形象。

这个时候,登上高山,山间的景色就充溢于情思之中,站在海边,海上波涛汹涌的风光就占据个人的情意。

想象才能的多少,完全是与风云并驾齐驱的,不可计量。

刚刚拿起笔来,气势就像倍增了许多,可是等到文章写成之后,开始想到的东西就已经折损了一半。

这是为什么呢?凭空而起的想象非常奇特,文字却非常实在,难以表现作者奇特的想象。

所以,作者的感情支配了文章的内容,而文章的内容又支配了所能使用的言辞,三者密切结合文章才能天衣无缝,三者相互疏离则相距千里。

有的道理就在心里但要去很远的地方搜求,有的意义近在咫尺却又像隔了大江大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心雕龙·神思》原文及翻译(一)古人云1:“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

”2神思之谓也3。

文之思也,其神远矣。

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4,视通万里。

吟咏之间5,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6,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7!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8。

神居胸臆9,而志气统其关键10;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11。

枢机方通12,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13,则神有遁心14。

是以陶钧文思15,贵在虚静,疏瀹五藏16,澡雪精神17。

积学以储宝18,酌理以富才19,研阅以穷照20,驯致以怿辞21。

然后使玄解之宰22,寻声律而定墨23;独照之匠24,窥意象而运斤25。

此盖驭文之首术26,谋篇之大端27。

夫神思方运,万涂竞萌28;规矩虚位29,刻镂无形30。

登山则情满于山31,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

方其搦翰32,气倍辞前33;暨乎篇成34,半折心始35。

何则?意翻空而易奇36,言征实而难巧也37。

是以意授于思,言授于意;密则无际38,疏则千里39。

或理在方寸40,而求之域表41;或义在咫尺42,而思隔山河。

是以秉心养术43,无务苦虑44;含章司契45,不必劳情也46。

〔译文〕古人曾说:“有的人身在江湖,心神却系念着朝廷。

”这里说的就是精神上的活动。

作家写作时的构思,他的精神活动也是无边无际的。

所以当作家静静地思考的时候,他可以联想到千年之前;而在他的容颜隐隐地有所变化的时候,他已观察到万里之外去了。

作家在吟哦推敲之中,就像听到了珠玉般悦耳的声音;当他注目凝思,眼前就出现了风云般变幻的景色:这就是构思的效果啊!由此可见,构思的妙处,是在使作家的精神与物象融会贯通。

精神蕴藏在内心,却为人的情志和气质所支配;外物接触到作者的耳目,主要是靠优美的语言来表达。

如果语言运用得好,那么事物的形貌就可完全刻划出来;若是支配精神的关键有了阻塞,那么精神就不能集中了。

因此,在进行构思的时候,必须做到沉寂宁静,思考专一,使内心通畅,精神净化。

为了做好构思工作,首先要认真学习来积累自己的知识,其次要辨明事理来丰富自己的才华,再次要参考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获得对事物的彻底理解,最后要训练自己的情致来恰切地运用文辞。

这样才能使懂得深奥道理的心灵,探索写作技巧来定绳墨;正如一个有独到见解的工匠,根据想象中的样子来运用工具一样。

这是写作的主要手法,也是考虑全篇布局时必须注意的要点。

在作家开始构思时,无数的意念都涌上心头;作家要对这些抽象的意念给以具体的形态,把尚未定形的事物都精雕细刻起来。

作家一想到登山,脑中便充满着山的秀色;一想到观海,心里便洋溢着海的奇景。

不管作者才华的多少,他的构思都可以随着流风浮云而任意驰骋。

在刚拿起笔来的时候,旺盛的气势大大超过文辞本身;等到文章写成的时候,比起开始所想的要打个对折。

为什么呢?因为文意出于想象,所以容易出色;但语言比较实在,所以不易见巧。

由此可见,文章的内容来自作者的思想,而语言又受内容的支配。

如果结合得密切,就如天衣无缝,否则就会远隔千里。

有时某些道理就在自己心里,却反而到天涯去搜求;有时某些意思本来就在跟前,却又像隔着山河似的。

所以要驾驭好自己的心灵,锻炼好写作的方法,而无须苦思焦虑;应掌握好写作的规则,而不必过分劳累自己的心情。

〔注释〕1古人:指战国时魏国的公子牟。

他的话载《庄子·让王》:“中山公子牟谓瞻子曰:‘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奈何!’”2“形在”二句:原指身在江湖,心在朝廷。

这里借喻文学创作的构思活动。

魏阙(què却):指朝廷。

魏:高大。

3神思:宗炳《画山水序》:“圣贤映于绝代,万趣融其神思。

”(《全宋文》卷二十)4悄(qiǎo巧):静寂。

5“吟咏”二句:指作家刚沉吟构思,文章尚未写成,可是在作家心目中,好像已听到那篇未来作品的音节铿锵了。

吐纳:发出。

6睫(jié节):眼毛。

7致:达到。

8神与物游:指作者的精神与外物的形象密切结合,一起活动。

9胸臆:指内心。

臆:胸。

10志气:作者主观的情志、气质。

统:率领,管理。

11辞令:动听的言语。

枢机:指主要部分。

《周易·系辞上》:“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

”孔颖达疏:“枢,谓户枢;机,谓弩牙。

言户枢之转,或明或暗;弩牙之发,或中或否,犹言行之动,从身而发,以及于物,或是或非也。

”12枢机:这里指“辞令”。

13关键:这里指“志气”。

14遁:隐避。

15陶:制瓦器。

钧:造瓦器的转轮。

这里以“陶钧”指文思的掌握和酝酿。

16瀹(yuè月):疏通。

藏:同“脏”,内脏。

17雪:洗涤。

《庄子·知北游》:“老聃曰:‘汝齐(斋)戒疏瀹而(你)心,澡雪而精神。

’”18宝:这里指人的知识。

19酌:斟酌,有考虑、思辨的意思。

20阅:阅历、经验。

穷:探索到底。

照:察看,引申为理解。

21致:情致。

怿(yì意):一作“绎”,译文据“绎”字。

“绎”是整理、运用。

22玄:指深奥难懂的事物或道理。

宰:主宰,这里指作家的心灵。

23声律:指作品的音节。

安排音节本来只是写作的技巧之一,这里用以代表一切写作技巧。

墨:绳墨。

“墨”与下句“斤”相对,和《文选·琴赋》中的“离子督墨,匠石奋斤”用法同。

24独照:独到的理解。

25窥:视。

意象:意中之象,指构思过程中客观事物在作者头脑中构成的形象。

斤:斧。

26驭文:就是写作。

驭:驾驭,控制。

术:方法。

27大端:重大的端绪,也就是要点。

28万涂:即万途,指思绪很多。

29规:画圆形的器具。

矩:画方形的器具。

这里是用“规矩”指赋予事物以一定的形态。

虚位:指抽象的东西。

30镂(lòu漏):也是刻。

无形:和上句“虚位”意同,这两句和陆机《文赋》中说的“课虚无以责有,叩寂寞而求音”意义相近,都指通过艺术构思而赋予抽象的东西以生动具体的形象。

31登山:指构思中想到登山的情景。

下句“观海”同。

32搦(nuò诺):握,持。

翰:笔。

33辞:指写成了的作品。

“辞前”是未写成以前。

34暨(jì计):及。

35 心始:心中开始考虑写作时的想象。

36翻空:指动笔写作以前构思的情形37征实:指把作者所想象的具体写下来。

38际:这里指空隙。

39疏:远,指语言不能准确地表达思想。

40方寸:心。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徐)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

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

’”41域表:疆界之外,指很远的地方。

42咫(zhǐ止)尺:指距离很近。

咫:八寸。

43秉:操持,掌握。

44务:专力。

45章:文采。

契:约券,引申为规则。

46不必劳情:参看《养气》篇。

其中论不必过于苦思说:“率志委和,则理融而情畅;钻砺过分,则神疲而气衰。

(二)人之禀才1,迟速异分2;文之制体3,大小殊功4。

相如含笔而腐毫5,扬雄辍翰而惊梦6,桓谭疾感于苦思7,王充气竭于思虑8,张衡研《京》以十年9,左思练《都》以一纪10:虽有巨文,亦思之缓也。

淮南崇朝而赋《骚》11,枚皋应诏而成赋12,子建援牍如口诵13,仲宣举笔似宿构14,阮瑀据案而制书15,祢衡当食而草奏16:虽有短篇,亦思之速也。

若夫骏发之士17,心总要术;敏在虑前,应机立断。

覃思之人18,情饶歧路19;鉴在疑后20,研虑方定。

机敏故造次而成功21,虑疑故愈久而致绩22;难易虽殊,并资博练23。

若学浅而空迟,才疏而徒速;以斯成器24,未之前闻。

是以临篇缀虑25,必有二患:理郁者苦贫26,辞溺者伤乱27。

然则博见为馈贫之粮28,贯一为拯乱之药29;博而能一30,亦有助乎心力矣。

〔译文〕人们写作的才能,有快有慢;文章的篇幅,也有大有小。

例如司马相如含笔构思,直到笔毛腐烂,文章始成;扬雄作赋太苦,一放下笔就做了怪梦;桓谭因作文苦思而生病;王充因著述用心过度而气力衰竭;张衡思考作《二京赋》费了十年的时光;左思推敲写《三都赋》达十年以上:这些虽说篇幅较长,但也由于构思的迟缓。

又如淮南王刘安在一个早上就写成《离骚赋》;枚皋刚接到诏令就把赋写成了;曹植拿起纸来,就像背诵旧作似地迅速写成;王粲拿起笔来,就像早已做好了一般;阮瑀在马鞍上就能写成书信;祢衡在宴会上就草拟成奏章:这些虽说篇幅较短,但也由于构思的敏捷。

那些构思较快的人,对写作的主要方法是心中有数的,他们机敏得好像未经考虑就能当机立断。

而构思迟缓的人,心中充满了各式各样的思路,几经疑虑才能看清楚,细细推究才能决定。

有些人因为文思敏捷,所以很快就能写成功;有些人因为多所疑虑,所以历时较久才能写好。

两种人写作虽难易不同,但同样依靠多方面的训练。

假如学问浅薄而只是写得慢,才能疏陋而只是写得快;这样的人要想在写作上有所成就,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的。

所以在创作构思时,必然出现两种毛病:思理不畅的人写出来的文章常常内容贫乏,文辞过滥的人又常常有杂乱的缺点。

因此,增进见识可以补救内容的贫乏;突出重点可以纠正文辞的杂乱。

如果见识广博而又有重点,对于创作构思就很有帮助了。

〔注释〕1禀:接受。

2分(fèn粪):本分。

3制体:指文章的体裁、篇幅等。

4殊:不同。

功:成效、功用。

5相如:指司马相如,字长卿,西汉著名作家,相传他的文思较慢。

《汉书·枚乘(附皋)传》:“司马相如善为文而迟。

”王先谦补注引沈钦韩曰:“《西京杂记》:‘皋文章敏疾,长卿制作淹迟,皆尽一时之誉。

’”含笔腐毫:古人写作前常以口润笔,兼行构思。

毫:即毛,指毛笔。

腐毫:形容构思时间之长。

6扬雄:西汉著名作家。

辍(chuò绰)翰惊梦:桓谭《新论·祛蔽》中说,扬雄写完了《甘泉赋》,因用心过度,困倦而卧,“梦其五脏出在地,以手收而内之”。

(《全后汉文》卷十四)辍:停止。

7桓谭:东汉初年著名学者。

疾感:《新论·祛蔽》中说,桓谭想学习扬雄的赋,因用心太苦而生病:“余少时见扬子云之丽文高论,不自量年少新进,而猥欲逮及。

尝激一事而作小赋,用精思太剧,而立感动发病,弥日瘳(愈)。

”8王充:字仲任,东汉著名思想家。

气竭:《后汉书·王充传》说,王充“著《论衡》八十五篇,二十余万言。

……年渐七十,志力衰耗”。

9张衡:字平子,东汉著名科学家、文学家。

研《京》:写《二京赋》。

十年:《后汉书·张衡传》:“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过分奢侈)。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即附会),十年乃成。

”《二京赋》指《东京赋》和《西京赋》,载《文选》卷二、三。

10左思:字太冲,西晋文学家。

练《都》:指写《三都赋》。

练:煮缣(细绢)使洁白,这里指推敲文辞,构思作品。

一纪:十二年。

《文选·三都赋序》李善注引臧荣绪《晋书》说:“左思……欲作《三都赋》,乃诣著作郎张华访岷邛之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