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克“谈”创新:创新战略一---孤注一掷
德鲁克的创新原理

德鲁克的创新原理The principles of innovation put forth by Peter Drucker are crucial for businesses and organizations looking to stay relevant and competitive in the ever-changing landscape of today's market. Innovation is not just about coming up with new products or services; it is about continuously adapting and evolving to meet the needs and demands of customers. Drucker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focusing on the customer and their preferences, as they ultimately determine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a business.德鲁克提出的创新原则对于希望在当今不断变化的市场中保持竞争力的企业和组织至关重要。
创新不仅仅是关于推出新产品或服务;它更多地是关于不断适应和演变,以满足顾客的需求和要求。
德鲁克强调了关注顾客及其偏好的重要性,因为他们最终决定了企业的成功或失败。
One of the key aspects of Drucker's innovation principles is the concept of systematic innovation. This involves creating an environment within the organization that encourages and supports innovation at every level. It is important for businesses to have processes and mechanisms in place that allow for the exploration ofnew idea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novative solutions. By fostering a culture of innovation, organizations can stay ahead of the curve and remain competitive in a rapidly changing market.德鲁克的创新原则的一个关键方面是系统性创新的概念。
真正的企业家精神—企业文化

真正的企业家精神—企业文化什么是“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和“创新”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这是德鲁克的《创新和企业家精神》首先告诉我们的问题。
在本书,德鲁克纠正了人们对“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在认识和理解上的一些误区,并针对这些误区明确提出:1、“并不是每一个新办小企业都是一种企业家行为,或者代表着企业家精神”;2、“企业家精神是一种行动,而不是人格特征”,相反,“追求确定性的人往往不能成为优秀的企业家”;3、“高风险性”并不是一种企业家精神,恰恰相反,“企业家精神应该是风险最低,而非风险最高的方式。
”,“许多成功的创新者和企业家,他们中没有一个人具有冒险倾向。
”德鲁克从熊彼特的观点得到启示,认为“企业家所从事的工作就是“创造性破坏”,因此,“创新是企业家的唯一判断标准”,那么,什么是“创新”呢?德鲁克给了我们两个定义:一、“创新就是改变资源的产出”;二、“创新就是通过改变产品和服务,为客户提供价值和满意度。
”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创新形式。
企业家精神就是“系统化的创新”。
所谓系统化的创新,就是“有目的、有组织”的创新活动,“系统化的创新就是指关注创新机遇的七大来源”:1、意料之外的事件--意外的成功、意外的失败、意外的外在事件;2、不一致--现实与设想或推测的不一致;3、基于程序需要的创新;4、产业结构或市场结构的变化;5、人口统计数据(人口变化);6、认知、情绪及意义上的变化;7、新知识。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以上来源的讨论顺序不是随心所欲的,他们是按可靠性和可预测性的递减顺序排列的,“新知识”是最不可靠和最不可预测的来源,而“意料之外的事件”,恰恰是风险性最低的创新来源。
这为我们具体分析创新机遇工作提供了一个指点性的操作指南。
目前很多企业把创新理解成创想出几个新点子、新创意,或者寄希望于有一个好的策划方案,这些随意、零散的“聪明的创意”,德鲁克认为这种做法都是不可取的,“不论成功的故事多么诱人,我还是建议企业家最好放弃以聪明创意为基础的创新”,而应该进行“系统化”的创新努力。
德鲁克《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1 制定一个系统的放弃政策。 2 必须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即现有产品,服务,市场,分
销渠道,程序,技术的繁荣和生命周期都非常有限,且 通常很短暂。
2020/7/9
29
1 管理层应将目光放在寻找机遇上。经营报告应该有两个 “首页”:传统的首页列出问题,另一个则列出所有好于预 期的领域。要举行两次会议:一次专注于解决问题,一次专 注于机遇的探讨。
2 公司每半年举行一次为期两天的管理会议,了解他们所负责 部门的杰出的创新与企业家表现。
3 派一位高层 管理人员与研发,工程,生产,营销和财会等部 门的基层人员座谈。 {机遇,威胁,新事物,新产品,新的 营销、公司政策,发展方向,在业内、在技术、市场中的位 置}
4 任何人建议任何事,建议者都应该亲自去实施。
4.聪明点子的创新是附属的,但应该受到人们的赏识和回报。它代表 社会需要的品质:积极性、雄心和灵性。国家不应该打击它。
2020/7/9
23
要做的事情 1.有目的、有系统的创新从分析机遇着手。 2.创新既是概念的又是感知的,因此要多看、多问、 多听。
3.创新若要行之有效必须简单而专一。 4.有效的创新都是从不起眼处开始的。 5.成功创新的目标是领导地位。
成功利用人口变化的案例:
五十年代美国,有一家小型且默默无闻的鞋店,名曰梅 尔维尔(Melville),听说并且接受了“生育高潮”这一事实。 60年代初,也就是第一批生育高潮期出生的婴儿正好到达青少 年阶段的时候,梅尔维尔开始涉足这个新市场。它专为青少年 建立了新的、与众不同的商店。重新设计了鞋子的款式,向十 六七岁
2020/7/9
15
认知、情绪及意义上的变化
杯子是半空的
企业的读后感精选5篇

企业的读后感精选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报告、演讲致辞、规章制度、心得体会、活动方案、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ersonal experiences, activity pla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企业的读后感精选5篇写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读后感是我们与文化传承的纽带,让我们与经典脉络相连,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企业的读后感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
德鲁克思想精髓总结

德鲁克思想精髓总结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是管理学领域中最具影响力和最受尊重的学者和思想家之一。
他的思想精髓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 管理的本质:德鲁克认为管理的本质是“使工作有成效”。
他强调管理者的最重要任务是通过合理的组织和有效的领导来实现组织的目标。
2. 知识经济:德鲁克提出了“知识经济”的概念,认为在现代社会,知识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
他强调知识工作者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很多关于知识工作的理论和方法。
3. 创新与创造力:德鲁克认为创新是实现组织成功的关键因素。
他强调创新是一种系统的过程,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有效的方法来推动创新。
他还提出了“创造性破坏”的概念,即通过改变和打破现有的模式和规则来实现创新。
4. 组织和领导:德鲁克认为组织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有效的领导力。
他强调领导者应该具备明确的愿景和目标,并能够激发员工的潜能和动力。
他还提出了“管理者伦理”的概念,认为管理者应该承担起对组织、员工和社会的责任。
5. 绩效与结果:德鲁克强调管理者应该关注绩效和结果,而不仅仅是关注过程和活动。
他提出了“管理绩效”的概念,即通过制定明确的目标和指标来衡量和评估绩效,从而实现持续改进和提高组织的效益。
6. 社会责任:德鲁克认为组织不仅仅应该追求经济利益,还应该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
他提出了“社会企业”的概念,即组织应该在追求经济利润的同时,关注社会的利益和福祉。
他还提出了“公共利益”的概念,认为组织应该为社会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德鲁克的思想精髓可以总结为关注管理的本质、强调知识经济和创新、重视组织和领导、关注绩效和结果、承担社会责任等方面。
他的思想对管理学的发展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为广大管理者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启示。
德鲁克谈创新,HR谈创新

德鲁克谈创新,HR谈创新
如何使企业卓有成效,就在德鲁克管理思想精粹。
企业想在繁杂的社会中脱颖而出,成为最大赢家,需要组织管理的有效性,在德鲁克的语录中细细品位,可以找到答案。
德鲁克谈创新:
HR谈创新
作者朱坤(协鑫集团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协鑫大学常务副校长)
新常态下的组织变革关键点在于要让创新成为常态,从固态走向变态,这个变态就是要转变企业的竞争状态,“一切皆可改变”。
从固态走向变态,企业要进行转型、转变、转化。
转型,主要是产业转型和组织转型,对人力资源管理来说要少管多理。
转变,人是环境的孩子,以决策理念、流程的转变促进人才的转变,再通过人才的转变支持产业和组织转型。
转化,一方面是组织形态从做产品到做平台的转化,另一方面是从中央管控式走向经营独立化的组织管理,最终促使组织价值转化。
作者凌震文(顺丰速运集团副总裁、原大众点评网人力资源副总裁)
变局下回归管理本源,我认为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说就是“三手”。
握手。
跟员工好好握手。
现在企业招人是最难的,HR能不能帮助企业找到合适的人,让员工和你握手、订下契约,这是个挑战。
牵手。
一手牵着员工的手,让他们看到这家企业发展的前景;另一只手牵着企业主的手,帮助提升企业的健康度和组织能力。
同时,牵手是让员工能够在企业文化环境下对企业不弃、不移。
放手。
不放手,员工就没法创新,让他自己去搏一下、思考一下,甚至去撞墙都是他的成长过程,所以我们要舍得放手。
德鲁克的22个管理思想精髓

德鲁克的22个管理思想精髓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是管理学界的重要人物,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
他的著作涉及多个领域,包括管理思想、组织行为、领导力和创新等,对商业和管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下面将就德鲁克的22个管理思想精髓进行阐述。
1. 永远以顾客为中心:德鲁克强调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认为企业的目标是为顾客创造和提供价值。
只有满足了顾客的需求和期望,企业才能获得成功。
2. 重视创新:德鲁克认为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他强调创新是管理者的首要任务,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驱动企业持续改进和增长。
3. 强调团队合作:德鲁克认为优秀的团队合作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他强调要建立并培养一个高效的团队,每个成员都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也要学会合作和协调。
4. 重视员工发展:德鲁克认为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为员工提供适当的发展机会和培训是企业管理者的责任。
只有拥有积极向上的员工,企业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潜力。
5. 注重数据分析:德鲁克强调管理者要善于收集、分析和利用数据。
数据分析可以帮助管理者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并对企业的运营和发展进行评估和改进。
6. 高效的时间管理:德鲁克提倡管理者要学会高效地管理时间,将时间用在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事情上。
他认为时间是一种有限的资源,管理者要善于区分重要和紧急的事情,合理安排时间。
7. 重视长期规划:德鲁克认为企业需要进行长期规划,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和战略方向。
只有有计划地进行长远规划,企业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8. 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德鲁克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管理者需要打造一个积极向上、公正和透明的企业文化,激发员工的潜力和创造力。
9. 重视持续学习:德鲁克认为管理者需要不断学习和发展自己的能力。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更新,管理者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和挑战。
10. 推崇个人责任:德鲁克认为每个员工都应该对自己的工作负责。
创新与创业精神 德鲁克中心观点

创新与创业精神德鲁克中心观点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背景介绍在当今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创新与创业精神被认为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鲁克“谈”创新:创新战略一---孤注一掷已有 2411 次阅读2010-6-10 00:24|个人分类:学习与修炼典型的创新战略有以下四种:1、孤注一掷;2、打击对方的弱点;3、找到并占据一个专长的“生态的适当位置”;4、改变产品、市场或一个产业的经济特点。
这四种战略并不互相排斥。
企业家往往在一个战略中就包含两个,有时甚至包含三个。
而且它们并不总是界线分明;例如,同一个战略很可能既能够归入“打击对方的弱点”;又能够归入“找到并占据一个专长的‘生态的适当位置’”。
不过这四种战略均各有所长。
每一个适用于某一种创新,而不适合于其他。
每一个都需要企业家表现出不同的行为。
最后,每一个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和风险。
“孤注一掷”是美国内战时期一名南部邦联骑兵将军连连取胜常用的战略。
采用这种战略,企业家的目标是领导权,或是占领新市场,或新产业。
“孤注一掷”的目标并不一定是立即建立一个大企业,虽然这是它的最终目标。
但是初始时它的目标是占据永久性的领导地位。
许多人认为“孤注一掷”是一个杰出的企业家战略。
的确,如果人们依照那些关于企业家的流行书上的观点,他们一定会得出“孤注一掷”是惟一的企业家战略的观点——许多企业家,特别是高科技企业家似乎都有类似的想法。
但是,他们都有错了。
诚然,有许多企业家的确选择这个战略。
但是“孤注一掷”不是主要的企业家战略,更不必说它是低风险高成率的战略。
相反,在所有企业家战略中,这个战略的赌博性最强。
而且它不容许有失误,也不会给第二次机会。
但是,一旦成功,孤注一掷的回报率却是惊人的。
以下几个例子显示了该战略的组成和它的需求。
瑞士巴塞尔市(Basel)的霍夫曼—拉罗什(Hoffmann-LaRoche)多年来一直是世界最大而且很可能是获利最丰的制药公司。
但是,它原来是一家非常不起眼的小公司:20年代中期以前,霍夫曼—拉罗什一直是一个苦苦托儿所的小化学品生产商,生产几种纺织染料。
它在一家庞大的德国印染制造商和2、3个国内的大型化学公司的笼罩下苟延残喘。
后来,它把赌注下在当时新发现的维生素上,当时科学界还未完全接受这种物质的存在。
它买下了无人问津的维生素专利,并用高薪聘请从苏黎世大学挖来了维生素的发现者,报酬是大学教授的最高薪水的好几倍。
也是世界从未出现过的高薪水。
尔后,它倾其所有及尽其所能所借来的钱都投资在这些新物质的生产和推广上。
60年后,所有维生素的专利都到期了,霍夫曼—拉罗什也已经占据了世界近一半的维生素市场,现在,它的年收入达几十亿美元。
这家公司又两度使用了该战略:30年代,当它进军新的磺胺类药品市场时,但当时大多数科学家“知道”此类的药品不能有效治愈传染病;另一次是20年以后,即50年代中期,当它进军镇定剂、利眠宁和安定片的市场时,当时也是与“每一个科学家所知道”相悖。
杜邦公司也有同样的经历。
当它经过15年的艰苦、屡遭挫败的研究,产生了真正的合成纤维尼龙时,杜邦立即投入大规模的人力、物力、建立大型工厂,并大做广告——公司从未能在消费产品上大肆宣传——并建立了我们现在所讲的塑胶产业。
有人会说,这都是“大公司”的故事。
但是,在起步时,霍夫曼—拉罗什并不是大公司。
下面还列举了近期公司从名不见经传通过“孤注一掷”而一跃成为知名企业的例子。
文字处理器其实算不上是“科学”创新。
它只是把三种已有的仪器结合在一起而已:打印机、显示器和一个相当基本的计算机。
但是,这种现有元件的组合却产生了一个重大创新,大大改变了办公室工作。
王安博士在50年代中期发现这种组合时,只不过是一个孤单的企业家。
他没有任何企业家经验,也无任何财务背景。
但是,从一开始,他就很清楚地确立了目标:创立一个新产业,改变办公室工作。
王的实验室现在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一个大公司。
同样的,创建苹果电脑公司的两名年轻的工程师是从车库里白手起家的,他们没有财务支援,也无商业经验,而且也是一开始就把创建并控制一个产业为明确目标。
“孤注一掷”战略的目标必然是创建一个企业,控制市场,但是它并没有必要一定是创建一个大企业。
位于明尼功达州对保罗市的3M公司并没有奢望单靠一个创新就使公司成为一个大企业——这似乎就是它的一个策略。
生产卫生保健用品的强生公司也是如此。
但是这两家公司都有属获得最丰富、最成功的创新者。
它们寻求的创新是可朝中等规模,而非大型企业方向发展的,但两家公司仍能控制市场。
“孤注一掷”战略并不仅限于企业。
公共服务机构也可用此策略。
1809年,当洪堡(wilhelm von Humboldt)成立柏林大学时——前面已提到过——很显然,他是在孤注一掷。
当时普鲁士刚刚被拿破仑打败,而且面临被瓜分的命运。
在政治上、军事上,更重要的是在财力上,它都已破产了。
普鲁士的境况与1945年,希特勒投降时的德国相似。
然而,洪堡却着手建立了西方国家规模最大的大学,这所大学的规模是当时人们未曾看到或听说过的——是当时大学的3—4倍。
他开始聘用各学科顶尖学者,首选取的第一人就是当时的哲学泰斗黑格尔,给他的薪水是教授有史以来最高薪水的10倍。
那个时候,由于拿破仑战争使许多古老而著名的大学被迫解散,许多一流的学者都不面临行乞的命运。
100年以后,即本世纪初期,明尼苏达州的一个远离人口中心或医疗学校的罗彻斯特小镇(Rochester)有两名外科医生决定根据全新的——完全被视为异端的——医疗概念来建立一个医疗中心,成立一个由杰出专家组成的,由一名直协调作用的组长领导的医疗小组。
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勒(Frederick William Taylor)从未与中心的创始人梅奥兄弟(Mayo Brothers)见过面。
但是在1911年那个著名的国会听证会上,他盛赞梅奥医院(Mayo Clinic)的管理是其所知道的“惟一全面、成功的科学管理”。
从一开始,这两个无名乡下医生的目标就是控制这一领域,吸引每一个医学分支领域的最杰出的临床医生和最有才能的年轻人,同时也吸引那些愿意、也能够支付天文数字的医疗费用的患者。
25年以后,March of Dimes也采用“孤注一掷”的战略来组织小儿麻痹症的研究。
它并不像所有早期的医疗研究机构所做的那样,一步一步来收集新知识,而是一开始就打算完全战胜这个神秘的疾病。
以前,从未有人组织过“没有墙的研究实验室”即根据一个规划好、管理好的研究计划,委派许多研究机构的大批科学家分别从事特定阶段的研究。
March of Dimes建立的这种模式,后来被美国用来组织二战第一批大规模的研究项目:原子弹、雷达实验室、近炸引信,以及15年以后的“送人类登上月球”计划——所有这些创新工作都采用了“孤注一掷”的策略。
这些例子首先显示了“孤注一掷”要求有一个雄伟的目标;否则洽谈室会失败。
一般它瞄准的是建立一个新产业或新市场。
最起码,如梅奥医院或March of Dimes的例子所表明的,建立一个完全不同的,非常反传统的程序。
杜邦公司在20年代中期收购Carothers时当然不会对自己说:“我们将建立塑胶产业”(事实上,这个词到50年代才开始使用)。
但是杜邦当时的大量已发表的内部资料显示当时高层管理者的确瞄准的是建立一个新产业。
他们并不确定Carothers和他的研究是否会成功。
但是他们知道如果成功,他们建立的将是伟大的、全新的事物,而这远远超越了一个产品,甚至超越了一组重要的产品系列。
据我所知,王安博士也没有杜撰“未来办公室”一词。
但是,在他的第一个广告中,他提到了新的办公环境和新办公室工作理念。
杜邦和王实验室从开始就有明确的目标:成功地创建一个产业,并占领它。
最能反映“孤注一掷”战略的意义的是洪堡的柏林大学,而不企业案例。
洪堡实际上对大学没有一点兴趣。
对他来说,成立大学是建立新的、完全不同的“政治秩序”的手段,这个秩序不同于18世纪的独裁专制统治,也不同于由资产阶级统治的法国大革命的民主制度,而是一个均衡的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公务员和政府官员均由完全没有政治背景的专家担任,他们的招募和晋升均严格按照成就评定,且他们只在非常狭窄的领域享有自主权。
这些人——我们今天称之为技术专家官员——只有有限的责权,而且受到一个中立的专业司法系统的严格监督。
但在管辖范围内,他们是主人。
于是资产阶级仍在两个领域内享有个人自由,一个是道德和文化领域,另一个是经济领域。
洪堡还著书(书名《The Limits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Government》,少数几本由德国人撰写的关于政治哲学方面的早期著作之一)鼓只他的观点。
1806年,普鲁士专制王朝彻底被拿破仑打败后。
可能阻挡洪堡的想法的所有不利势力——国一、贵族、军队都土崩瓦解了。
他利用这个百废待兴的大好时机,成立了柏林大学,将其作为他的政治观点的主要载体,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功。
柏林大学确实建立了一个特别的政治结构,19世纪的德国人称之为“合乎自然法则的政府”。
在这个结构中,自主自治的公务员和一般文职官员精英完全控制了政治和军事领域;围绕自治的大学而组织的自主自治的知识分子提供了一个“自由的”文化领地。
这种结构中的经济也是自主的,而且大部分不受限制。
这种结构首先使普鲁士拥有道德和文化优越感,然后又在德国拥有政治和经济优越感。
很快,它就在欧洲取得了领导地位,并受到外界的推崇,特别是英国和美国的仿效,对它们来说,德国到1890年以前是文化知识的楷模。
所有这些都有是洪堡在战败后最黑暗、完全无望的时期所设想的。
事实上,他在柏林大学的计划书和纲领中就已确定地表明了他人目标。
也许正因为“孤注一掷”必须瞄准建立真正全新、真正不同的事物,因此非专家和局外人似乎能表现得与专家一样好,事实上,往往更优秀。
以霍夫曼—拉罗什为例,它没有把它的战略交给化学家来完成,而是交给了一个音乐家。
他是公司创始人的孙女婿,他只是需要更多功能钱来支助他的交响乐团,而公司发给他的微薄的红利远远不够。
时至今日,该公司也从未由化学家来管理,而是由在瑞士的大银行任职的金融界人士管理。
洪堡自己是一个外交官,以前从未与学术界打过交道。
杜邦的高层管理人员都是商人而非化学家或研究人员。
虽然梅奥兄弟是训练有素的外科医生,但是他们置身于当时的医疗权威以外,而且与之隔离。
当然,也有真正的“局内人”,如王安博士或3M的年轻人或设计苹果电脑的年轻计算机工程师们。
但是,当需要“孤注一掷”时,局外人可能更有优势。
他并不知道局内人所知道的一切,因此也就不知道哪些是不能做的。
“孤注一掷”的战略必须击中目标,否则所有努力就会付之东流。
或换一个说法,“孤注一掷”很像是向月球发射火箭:如果时间弧线稍有微差,火箭就会消失到外空中,一旦发射出去,“孤注一掷”战略就很难再调整或修改。
换言之。
采用这种战略需要周密的思考和审慎的分析。
一些大众作品或好莱坞电影中描述的企业家,突然“有一个妙主意”,然后就匆忙付诸实施者,是不会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