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翻译评析

合集下载

the flea翻译与鉴赏

the flea翻译与鉴赏

the flea翻译与鉴赏"The Flea"是英国诗人约翰·登恩的一首诗歌,写于17世纪。

下面是这首诗的翻译和一些评析:原诗:Mark but this flea, and mark in this,How little that which thou deniest me is;It sucked me first, and now sucks thee,And in this flea our two bloods mingled be;Thou know’st that this cannot be saidA sin, nor shame, nor loss of maidenhead.Yet this enjoys before it woo,And pampered swells with one blood made of two;And this, alas, is more than we would do.欣赏:这首诗通过描述一只跳蚤来表达了作者和他的情人之间神秘而缠绵的爱情。

诗中的跳蚤象征着两人之间的爱情,它吸了作者的血,现在吸着情人的血,将两人的血液混合在一起。

虽然这种行为在道义上是不恰当的,甚至和失去童贞没有任何关系,但这种小小的跳蚤却在享受着爱情的滋味,这比我们希望的还要多。

这首诗以幽默的口吻表达了情人之间的爱情情趣,使用了微妙的象征手法来表现出作者对爱情的渴望和压抑。

通过将爱情比作一只跳蚤,作者揭示了爱情中的情欲和欲望,以及道德和社会规范所带来的限制。

这首诗展示了约翰·登恩的机智和诗歌才华,通过简洁明了的叙述,创造了一种有趣而深刻的效果。

这是一首具有戏剧性和情感紧张的诗歌,通过恰到好处的幽默来突出爱情的复杂性。

总的来说,“The Flea”是一首巧妙而又有趣的诗歌,通过寓言的手法探讨了爱情的复杂性和非理性。

它展示了登恩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才华和创造力。

《月下独酌》四个英译本对比赏析——基于王宏印教授提出的六个文学翻译批评标准

《月下独酌》四个英译本对比赏析——基于王宏印教授提出的六个文学翻译批评标准

114《月下独酌》四个英译本对比赏析——基于王宏印教授提出的六个文学翻译批评标准■蔡 玉/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摘 要:《月下独酌》是诗仙李白的一首佳作,其英译版本众多,孰优孰劣众口不一。

王宏印教授在《文学翻译批评论稿》一书中,提出了文学翻译批评六条标准即语言要素、思想倾向、文化张力、文体对应、风格类型和审美趣味。

本文在这六条批评标准的指导下,对《月下独酌》的四种英译本进行评析,分别探讨了四位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原诗的处理,并做出较为客观、全面的分析与评价,进一步证明了这六条文学翻译批评标准的客观性和普适性,从而更好地指导诗词翻译实践。

关键词:《月下独酌》 语言要素 思想倾向 文化张力 翻译批评一、前言(一)文本选择原因及研究现状作为中国文化的不朽瑰宝,中国古典诗歌一直以其优美的语言、典雅的风格以及丰富的文化意象著称。

《月下独酌》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

这首诗约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当时李白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心情孤寂苦闷。

但他面对黑暗现实,没有沉沦,没有同流合污,而是追求自由,向往光明,因有此作。

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中国已经踏上了世界舞台,中国文化走出去、中国文化走进去成为新时代的一项重大任务,诗歌英译被提上日程。

《月下独酌》篇幅虽短,但其奇妙的想象和生动的描写如磁石般吸引中外多位译者不断进行重译,其中不乏成功的译作。

本文选取的四个译本分别来自于中国著名翻译家许渊冲、林语堂、美国诗人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以及英国汉学家亚瑟·威利(Author Waley)。

之所以选择这四个译本进行对比分析,原因在于这四个译本有享有一定知名度且各有千秋,其中既有中国学者译本,又有外国学者译本,还包括汉学家译本,对比性较强。

诗歌翻译的接受美学观兼评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的四种英译文

诗歌翻译的接受美学观兼评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的四种英译文

诗歌翻译的接受美学观兼评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的四种英译文一、本文概述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诗歌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日益受到学界的关注。

诗歌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传递和接受。

本文旨在从接受美学的视角出发,探讨诗歌翻译中的审美接受问题,并以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为例,对比分析其四种英译文,以期揭示不同译文在跨文化接受中的美学差异。

接受美学作为一种以读者为中心的理论,强调读者在文学作品接受过程中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为诗歌翻译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启示。

通过深入分析《送元二使安西》的四种英译文,本文旨在揭示译者在处理原诗美学特质时的策略与得失,进而探讨如何在翻译过程中实现原诗美学特质的跨文化传递与接受。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瑰宝。

本文选取的四种英译文分别代表了不同的翻译风格和策略,通过对这些译文的对比分析,可以揭示出诗歌翻译中美学特质传递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本文也期望通过这一研究,为诗歌翻译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推动诗歌翻译研究的深入发展。

二、接受美学与诗歌翻译接受美学,作为一种文学批评理论,强调读者在文学作品接受过程中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这一理论突破了传统文学理论中以作者和作品为中心的视角,将读者的阅读体验和接受过程置于核心地位。

在接受美学的框架内,翻译活动同样是一个动态的交流过程,其中译者的角色至关重要。

译者不仅要精通源语和目标语,还要具备深厚的文学素养和敏锐的读者意识,以确保译文能够充分传达原作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同时符合目标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期待。

在诗歌翻译中,接受美学的应用尤为重要。

诗歌作为一种高度凝练的艺术形式,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这些都需要通过译者的巧妙处理才能在译文中得以充分展现。

译者需要深入挖掘原诗的意境和内涵,同时考虑目标读者的接受能力和审美需求,以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和可接受性。

以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为例,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情感和优美的意境而广受赞誉。

《野泊对月有感》翻译赏析阅读训练

《野泊对月有感》翻译赏析阅读训练

保留修辞手法
在翻译过程中,注重保留原文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使得译文能够传达原文的艺术美感和文学价值。在《野 泊对月有感》中,译者通过保留原文的修辞手法和语言 风格,使得译文更加具有文学性和艺术性。
05 《野泊对月有感》翻译实 践指导
重视原诗内涵的传达
总结词
在翻译《野泊对月有感》时,应重视原诗内涵的传达 ,确保译文能够准确传达出原诗的思想情感和意境。
比较性阅读
总结词
比较不同版本的诗歌
详细描述
在比较性阅读中,可以将《野泊对月有感》 与其他版本的诗歌进行比较,分析它们在内 容、风格、艺术手法等方面的异同。通过比 较,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特点和价值, 并提高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
04 《野泊对月有感》翻译技 巧总结
直译与意译的运用
直译
在翻译过程中,保持原文的句式和表达方式 ,力求传达原文的表面意义。在《野泊对月 有感》中,直译技巧的使用使得译文能够忠 实于原文,保留了原诗的意象和语言风格。
总结词
该译文符合目标语言习惯,易于理解和接受。
详细描述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在用词和表达方式上,尽可能地贴近目标读 者的语言习惯,使得译文更加易于理解和接受。同时,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也保留了一些汉语特有的表达方式,使 得译文更具有文化特色和语言美感。
03 《野泊对月有感》阅读训 练
理解性阅读
总结词
理解诗歌大意
详细描述
在理解性阅读中,需要关注诗歌的文字意义,把握整体内容,理解作者通过诗歌表达的 思想和情感。对于《野泊对月有感》这首诗,需要理解诗人漂泊在外、孤独无依的情感,
以及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赏析性阅读
总结词

《佳人》杜甫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佳人》杜甫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佳人》杜甫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佳人》杜甫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佳人》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

这首诗写一个乱世佳人被丈夫遗弃,幽居空谷,艰难度日的不幸遭遇。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佳人》杜甫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欢迎阅读与收藏。

佳人唐代杜甫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译文有位举世无双的美人,隐居在空旷的山谷中。

她说自己是高门府第的女子,飘零沦落到与草木相依。

过去关中一带遭遇战乱,家里的兄弟全被乱军杀戮。

官居高位又有什么用?自己兄弟的尸骨都无法收埋。

世俗人情都厌恶衰败的人家,万事就像随风而转的烛火。

丈夫是个轻薄子弟,抛弃了我又娶了个美丽如玉的新人。

合欢花尚且知道朝开夜合,鸳鸯鸟成双成对从不独宿。

丈夫只看见新人欢笑,哪里听得到旧人哭泣?泉水在山里是清澈的,出了山就浑浊了。

让侍女典卖珠宝维持生计,牵把青萝修补茅屋。

摘下来的花不愿插在头上,喜欢采折满把的柏枝。

天气寒冷,衣衫显得分外单薄,黄昏时分,独自倚在修长的竹子上。

韵译有一个美艳绝代的佳人,隐居在僻静的深山野谷。

她说:“我是良家的女子,零落漂泊才与草木依附。

想当年长安丧乱的时候,兄弟遭到了残酷的杀戮。

官高显赫又有什么用呢,不得收养我这至亲骨肉。

世情本来就是厌恶衰落,万事象随风抖动的蜡烛。

没想到夫婿是个轻薄儿,又娶了美颜如玉的新妇。

合欢花朝舒昏合有时节,鸳鸯鸟雌雄交颈不独宿。

朝朝暮暮只与新人调笑,那管我这个旧人悲哭?!”在山的泉水清澈又透明,出山的泉水就要浑浊浊。

变卖首饰的侍女刚回来,牵拉萝藤修补着破茅屋。

摘来野花不爱插头打扮,采来的柏子满满一大掬。

天气寒冷美人衣衫单薄,夕阳下她倚着长长青竹。

注释绝代:冠绝当代,举世无双。

英汉翻译评析

英汉翻译评析

长恨歌翻译评析长恨歌许渊冲译The Everlasting Regret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The beauty-loving monarch longed year after yearTo find a beautiful lady without peer.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A maiden of the Yangs to womanhood just grown. In inner chambers bred, to the world was unknown.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Endowed with natural beauty too hard to hide,One day she stood selected for the monarch’s side.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Turning her head, she smiled so sweet and full of graceThat she outshone in sixpalaces the fairest face.评:在最后一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中,译者将“百媚”翻译为“full of grace”,在此处应取“elegance and beauty of movement or expression, a beautiful figure which she used in subtle movements of unparalleled grace”这一义,我认为此处强调的是“媚”这个字,这种美是无人能比的,以至于六宫粉黛无颜色,所以在翻译之时,可以把这种媚翻译成魅力,而且是“百媚”,此处“百”又不是真的“hundred”,而是一种“end of beauty, end of charm”;评:最后一句“六宫”翻译成six places 非常生硬,感觉没有体现中国古典文化中六宫的含义;同时fairest face 也太过于字面化,没有什么美感;回眸直接翻译为turning her head也是过于直接,体现不出古典诗歌所要表达的美;评:第二句杨家有女初长成中,womanhood just grow,womanhood 略感多余,前面已经用了maiden,意透露性别信息,无需再次强调女性身份,第三句中天生丽质难自弃,用endowed with natural beauty, endow 已有天生具有的意思,再用natural强调原生有语义赘余之嫌,一朝选在君王侧翻作selected for the monarch’s side, 太过直译,可以意译为入宫为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有承接关系,觉得,that放入前半句更好,that she turns her head, with a sweet and grace smile;评:诗歌标题“长恨歌”并非表达一种真正的恨意和痛苦,而是指唐明皇和杨贵妃无法长相厮守的遗憾和悔恨;“regret”正好有“悔恨,遗憾”之意,“everlasting”正好表达出了长久的意味;许渊冲的翻译避免了直接翻译的直白,又恰到好处地将两人无法长相厮守的遗憾表达得淋漓尽致,十分贴切;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She bathed in glassy water of warm-fountain pool,Which laved and smoothed her creamy skin when spring was cool.许One cold spring day she was orderedTo bathe in the Huaqing Palace baths.The warm water slipped downHer glistening jade-like body. 杨评:在这句的翻译中,先看杨宪益翻译的版本,他用了order一词,觉得不妥,没有把获宠赏赐的幸福感觉翻译出来;许渊冲把华清池译成glassy water of warm-fountain pool,我觉得这样翻得更好,直接把华清池的特点说了出来,更让人明白诗的本意;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Flowerlike face and cloudlike hair, golden-headdressed,In lotus-flower curtain she spent the night blessed.许Her hair like a cloud,Her face like a flower,杨评:两者的译本都注重了形美,句式工整,但许的版本还采取了压韵的手法headdressed和blessed,压尾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She slept till sun rose high, for the blessed night was short,From then on the monarch held no longer morning court.许They took their pleasure in the spring night.Regretting only the spring nights were too short;Rising only when the sun was high;He stopped attending court sessionsIn the early morning.杨评:两者的翻译均都到位,杨的版本把诗的意思更直白清晰地表达了出来,而许的版本更为委婉精简;本人更喜欢杨的版本,杨的译本体现了更多皇帝与杨贵妃的互动情趣,更明显地表现出两人美好的爱情;。

《送别》原文及翻译赏析

《送别》原文及翻译赏析

《送别》原文及翻译赏析《送别》原文及翻译赏析1渡荆门送别【作者】:李白【朝代】:唐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释】选自《李太白全集》(中华书局1977年版)卷十五。

荆门:荆门山,在现在湖北宜都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对峙,形势险要。

楚国:古楚国之地,泛指今湖北、湖南一带。

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大荒:广阔无际的原野。

月下飞天镜: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

海楼:海市蜃楼,是大气中由于光线折射作用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多于夏天出现在沿海一带或沙漠地方。

怜:爱。

一本作“连”。

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

因诗人从小生活在四川,把四川称作故乡。

远:远自。

江:长江.下:移下。

仍:频频。

【韵译】自荆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我来到了楚地去游玩。

崇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长江进入了莽原也缓缓而流。

月影倒映江中像是飞来天镜,云层缔构城郭幻出海市蜃楼。

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行程万里继续漂送我的行舟。

【赏析】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押韵的字有游、流、楼、舟。

题材:送别诗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的就是这一壮游。

这时候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前句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

它好比用电影镜头摄下的一组活动画面,给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

“江入大荒流”,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

后句著一“入”字,力透纸背,用语贴切。

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贫女》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

《贫女》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

《贫女》原文翻译及赏析《贫女》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贫女》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汝坟贫家女,行哭音凄怆。

自言有老父,孤独无丁壮。

郡吏来何暴,官家不敢抗。

督遣勿稽留,龙种去携杖。

勤勤嘱四邻,幸愿相依傍。

适闻闾里归,问讯疑犹强。

果然寒雨中,僵死壤河上。

弱质无以托,横尸无以葬。

生女不如男,虽存何所当。

拊膺呼苍天,生死将奈向。

原序:时再点弓手,老幼俱集。

大雨甚寒,道死者百余人;自壤河至昆阳老牛陂,僵尸相继。

译文汝河岸边有个贫穷住家女,边行边哭声音凄凉又悲怆。

自己说道:“家中父亲年已老,独生小女孤单没有男丁壮。

郡吏抓丁之来何等粗暴相,县官惟命是从不敢来相抗。

督促遣送不要一刻有停留,老态龙钟抓去还要扶拐杖。

殷殷勤勤嘱托四旁之近邻,有幸能得众位多多来相帮。

最近听说有的同乡已回家,打问消息疑虑生死心慌张。

果然在那冰冰寒冷冬雨中,老父冻僵死在壤河岸边上。

女子质柔体弱无力将父拖,横尸旷野又无银钱作埋葬。

始知世上生女不如只生男,虽存世上究竟何事可承当。

扪胸声声悲号大呼叫苍天,我生我死到底将是怎么样?”注释(1)汝坟:河南省汝河岸边。

《诗经·周南》有《汝坟》诗,以妇女的口吻诉说“王室如毁”,此诗也写妇女的哭诉。

此诗题下作者原注:“时再点弓手,老幼俱集。

大雨甚寒,道死者百余人,自壤河至昆阳老牛陂,僵尸相继。

”(2)再点弓手:第二次征集弓箭手。

(3)道死:死在路上。

(4)壤河:疑即河南省的禳河,流经鲁山县入沙河。

(5)昆阳:故地在今叶县。

(6)行哭:即哭。

行,从事,做。

(7)丁:成年的男子。

(8)壮:壮年人。

(9)督:督促。

(10)遣:遣派。

(11)稽留:停留。

(12)龙钟:老年人行动迟缓、衰惫的样子。

(13)去携杖:老人拄着手杖去充乡兵。

(14)依傍:依靠。

这两句是说老父临行时,女儿殷勤地恳求四邻一同应征的人予以照顾。

(15)适:刚才。

(16)闾里:乡里。

闾里归,指同乡应征回来的人。

(17)疑:迟疑。

(18)强:勉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翻译赏析
诗歌赏析
诗歌是高度集中概括并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通过凝练而极其形象的语言及鲜明的节奏与和谐的音 韵,充满音乐美地将诗人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充分地传 达出来。 诗歌写了我们的感受,是对经验的提炼。

诗歌翻译的原则
诗歌是一门复杂的综合性艺术。思想情感,意境形象, 音韵节奏和风格神韵等几个方面的统一体,即所谓音 美,意美,形美的统一体。 译诗,既要保持原状,又要适当灵活变通。“入于诗, 出于诗,只见诗”
译文六:
mountains – not a bird flying. Endless roads – not a trace of men. Only an old fisherman in a lonely boat, Angling silently in the river covered with snow. (吴经熊 译)
译文四:
The
Snowbound River O’er mountains and mountains no bird is on the wing; On thousand lines of the pathways there’s no footprint. In a lone boat on the snowbound river, an old man, In palm-bark cape and straw hat, drops his angle string. (吴钧陶 编译)
Hale Waihona Puke 译文八:Itdrizzles thick and fast on the Mourning Day, The mourner's heart is going to break on his way. When asked for a wineshop to drown his sad hours? A cowboy points to a hamlet amid apricot flowers. (吴伟雄英译,韵式aabb)
张海鸥(2000:300,301)认为《江雪》
写的是静态,“诗人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 法:千山万径之广远衬托孤舟老翁之渺小; 鸟绝人灭之阒寂对比老翁垂钓之生趣;画面 之安谧冷寂衬托人物心绪之涌动。孤处独立 的老翁实际是诗人心情意绪的写照。”
原文: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第二句“路上行人欲断魂”,由写客
观转入状摹主观,着重写诗人的感情世 界。他看见路上行人吊念逝去亲人,伤 心欲绝,悲思愁绪。 “借问酒家何处有”一句。诗人融景 伤怀至极,而又要冒雨赶路,雨湿衣衫、 春寒料峭。诗人希冀借酒消愁。于是, 他便向人问路了。
结句“牧童遥指杏花村”,点明了上
句诗人问路的对象,“牧童遥指”把读 者带入了一个与前面哀愁悲惨迥异的焕 然一新的境界,小牧童热心甜润的声音, 远处杏花似锦,春意闹枝,村头酒旗飘 飘,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韵致诗 的前两句创造了一幅凄迷感伤的艺术画 面,后两句则创造了一幅鲜明生动的画 面,前抑后扬,对比交错,相映成趣。 与诗人的感情脉搏一致。
译文五:
The
birds have flown away from every hill. Along each empty path no footprint seen. In his lone skiff his bamboo garments screen An aged fisher from the snowstorm chill. (Fletcher 译文)
这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绝句,“千山鸟飞
绝,万径人踪灭。”绝:绝迹。人踪:人的 踪迹。灭:消失,没有了。千山:虚指所有 的山。万径:虚指所有的路。 这两行的意思是:所有的山上,都看不到 飞鸟的影子;所有的小路,都没有人的踪影。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孤:孤零零。 舟:小船。蓑:蓑衣。笠:斗笠。这两行的 意思是:(在)孤零零的一条小船上,坐着 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在大雪覆 盖的寒冷江面上独自垂钓。
北京大学吴小如这样解读:“首先,诗人
用‘千山’、‘万径’两个词,是为了给下 面两句中‘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 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 ‘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感染力。其 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本来是极平 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诗人 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 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 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 了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 常的景象。
译文二:
A
drizzling rain falls like tears on the Mourning Day; The mourner‟s heart is going to break on his way. Where can a wineshop be found to drown his sad hours? A cowherd points to a cot „mid apricot flowers. (The Mourning Day, Tr. 许渊冲)
译文二:River
Snow These thousand peaks cut off the flight of birds On all the trails, human tracks are gone. A single boat – boat – hat – an old man! Alone fishing chill river snow. (摘自Mair, Vivtor H. (ed.) The Shorter Columbia Anth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Literature,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2000)
译文四:
The
Pure Brightness Day It drizzles on end on the Pure Brightness Day in spring; I feel gloomy on my way from graveyard mourning. Where can I have a drink to drown my sorrow, I ask a cowboy. He points to a hamlet far ‟mid apricot blossoms. (李明 译)
吴伟雄今译(借用英诗韵式aabb):
清明这天毛毛雨,纷纷扬扬; 孤身赶路扫墓人,心境凄凉。 “请问哪里有酒店,借酒消愁?” 牧童笑笑指远方:“杏花村有!” /fyyd/fyxd/2 00403310010.htm
译文一:
It
drizzles endless during the rainy season in spring, Travelers along the road look gloomy and miserable. When I ask a shepherd boy where I can find a tavern, He points at a distant hamlet nestling amidst apricot blossoms. (In the Rainy Season of Spring, Tr. 杨宪益,戴乃迭)
(柳宗元:《江雪》
译文一:
Fishing
in Snow From hill to hill no bird in flight; From path to path no man in sight. A lonely fisherman afloat Is fishing snow in a lonely boat. (许渊冲 译)
译文七:
The
ceaseless drizzle drips all the dismal day, So broken-hearted fares the traveler on the way. When asked where could be found a tavern bower, A cowboy points to yonder village of the apricot flower. (万昌盛、王僴中英译,韵式aabb)
译文六:
Upon
the Clear-and-Bright Feast of spring, the rain drizzleth down in spray. Pedestrians on countryside ways, in gloom are pinning away. When asked "Where a tavern fair for rest, is hereabouts to be found", The shepherd boy the Apricot Bloom Vill, doth point to afar and say. 孙大雨英译(韵式aaba)
Myriad
译文七:
Snow
River O’er mountains and mountains could be seen no birds Along paths and trails could be found no footprints An old man with a rain cape and a rain hat Is fishing alone in a single boat in the snow river. (李明 译)


译诗第一要体现原诗的神韵,使译诗的文字醒豁,第 三是所译诗歌的音乐要铿锵。
《江雪》
一、关于《江雪》
《江雪》,作者柳宗元,创作于诗人谪居
永州期间。他借助歌咏隐居山水的渔翁,来 寄托自己清高孤傲的情怀,抒发政治上失意 的苦闷和压抑,表达诗人永贞革新失败后, 虽处境孤独,但仍傲岸不屈的性格。诗中客 观境界的幽僻更能体现出作者落寞孤寂的心 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